蕙质春兰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蕙心
明珠的脸更红了,一下子挣脱柳敬原的手,强忍着羞意说:“柳公子,你也是读书人,须知礼仪两个字。”
柳敬原忙说:“对不起,原来是我唐突了,只是我们明天就要回京了,再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几句话,我一定要对你说。”
明珠羞的脸都抬不起来,明知这个时候应该赶紧走的,偏偏这个腿脚就是动不了。
柳敬原一看心上人羞成这个样子,忙鼓起勇气说:“我一直心仪姑娘,不知道姑娘的心意如何?我想回京之后让父母为我像伯母求亲?”
明珠听了这个话,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心里甜蜜的要有甜水涌出来。脑海里不自觉的浮现出和柳敬原在一起的一幕幕情景来。这才发现,原来在不知不觉间,自己心上已经烙下了这个人的身影。
柳敬原说开了之后,胆子也大了,絮絮叨叨的说起对明珠的爱慕之情来。
明珠听了片刻,只觉得心里越来越开心,这脚步更是移动不了了。这个时候,突然明珠想到一件事情,脸上的红色突然褪去,转而是一片粉白。说:“柳公子,你不知道,我母亲是和父亲和离的吗?我父亲是个罪人,现在还关在青阳城的监狱里呢。”
柳敬原一愣,忙说:“当然知道了,这没有什么啊?我喜欢的是姑娘你啊。”
这一句话,让明珠一下子泪盈于睫,半饷,明珠才又说:“可是,你的父母族人能接受我这样的罪人之女吗?”
柳敬原说:“明珠姑娘。你不知道。我可不是阿义这种出身大家族的人。我的家族很小,人口很简单,没有官宦,都是老百姓。就出了我一个读书人。但是家里还算过的去,还算有些田产,还在京城有一些铺子,因此家里过的还算富裕。我的父母都是很慈祥和蔼的,这一点问问老四他们就知道了,我们家里小门小户的,没有那些规矩,也不在乎娶进来的媳妇是什么身份。”
明珠只觉得心里一松,眼泪已经掉了下来。
柳敬原并不明白心上人为什么掉眼泪。只是觉得看着明珠掉眼泪心里非常难过,很想把她揽过来,保护她,安慰她。
明珠看着傻傻的柳敬原,一下子又羞红了脸。说了一句:“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一个女孩子哪里能说什么?”
说完飞快的跑走了。剩下柳敬原一个人傻掉了:“怎么说的好好的,就走了,这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啊?”
站在那里想了半天,柳敬原很是苦恼,决定去找个人问问,找个人当然是赵崇义了。刘演那个冷清的,不明白什么是感情的人一定不会明白找个问题。
结果到了赵崇义那里,等了半天也没有见到赵崇义,又过了一会儿,就在柳敬原等的要崩溃的时候,赵崇义耷拉着脑袋出现了。
一进屋,赵崇义看都没看柳敬原,径直坐下到了一杯冷茶,自顾自的喝起来。柳敬原奇怪了问:“你去哪里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我都等着急了。”
赵崇义没好气的说:“等我做什么,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准没有好事。”
柳敬原气的伸手就要去打赵崇义,突然又停住了说:“不对,你的样子古怪,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垂头丧气的,还好像吃了呛药了一样,一定是有事,快说。”
赵崇义哼了一声说:“你被管我,先说你来干什么?”
柳敬原疑惑的看了赵崇义一眼,本想继续追问的,但是想着自己的事情紧急,还是耐着性子,把和明珠说的话说了一遍。
赵崇义听了以后,面色古怪,说:“你居然也是对干这个的?但是你小子也太好运了,起码比老子好运。就是你太傻了,难道是傻人有傻福,不应该啊,我赵崇义英俊潇洒,风流倜谠,哪里比不过你了?”
柳敬原一听就明白过来了,感情这个小子也去表白了,貌似很不顺利,所以才这个鬼样子。
正想着嘲笑他一番的,又想起自己的事情紧急重要,就说:“快别说这些,快帮我想想,这明珠姑娘是什么意思啊?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啊,我都快急死了。”
赵崇义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是猪脑子啊?这个意思就是要你去找父母向她父母提亲了,要正式有媒人的。真是笨。”
一下子柳敬原全身舒服了,心头的大石头去掉了,爽的要乐出来了,连赵崇义骂他都不计较了。
赵崇义看着柳敬原这个傻样子妒忌万分,赶紧把他赶了出去。等把还处于痴傻状态的柳敬原推出去之后,碰的一下把门关上,继续坐在桌子旁边喝水。
想想之前,他也是去和心上人文蕙表白去了。结果文蕙却毫不犹豫的说,现在还小,不是考虑这个事情的时候。就把他给打发走了。
再想想柳敬原的幸运,赵崇义妒忌的不行。
正在这郁闷着呢,耳边突然出现笛子的声音,悠远,凄凉。不用说,这个肯定是刘演在吹笛子了。身为刘演的发小,赵崇义对于刘演的笛声可是熟悉的很。平时他对于这孤寂凄凉的声音还没有感觉,这个时候刚被心上人拒绝,再听这个笛声,顿时悲伤起来。
刘演心里就像有几只小猫在抓一样。要离别了,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是喜欢文蕙的。这一段时间的相处,让他不知觉的把文蕙印在了心上。这种感觉很是奇妙。其实女人他早就有了,先前的两个通房丫鬟,后来,美艳大方的王妃陈文凤,都不能给他这种感觉,这短短时间的接触,刘演已经不可救药的爱上了文蕙。
但是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已经大婚了。王妃还是同样是陈家的嫡女的陈文凤。这个可是文蕙的亲堂姐,文蕙一定不会考虑他的。所以知道这样,刘演还是忍不住想着文蕙,想着这个精灵聪慧的小姑娘。在文蕙身上有着让人向往的自信。有着阳光的感觉,有着干净纯粹的气息。
无奈之下,他只有拿出笛子吹起来。以前在宫里,一直受欺负,孤寂的他每次难过的时候都是吹笛子排遣的。
文蕙还没有睡觉,正在灯下写着东西。听到这笛声,一下子就想起了刘演,这悠远,孤寂的笛声。估计只有他才吹的出来,就撇撇嘴,心想,这个可怜的没人疼爱的皇子啊,生在帝王家太不幸了。
想完就丢开了。专心的想着自己的事情。一边想着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浑然不知这孤寂的笛声是因为她而来。也没有想,之前自己拒绝赵崇义会给他带来伤害。
在陈文蕙的心里,她两世加一起可是有三十多岁了,哪里会把这些个小毛头的初恋情怀放在心上。
前世即使是陈文蕙上中学,大学,被男孩子追求的时候都是冷静的,不是嫌弃人家的身高,就是嫌弃人家的青春痘,要不就是嫌弃人家学习不好。后来工作后,虽然处了几个男朋友,但是都是几经考虑的,人品,相貌,工作,家庭,事业,钱财等等,综合考虑之后处了几个后,还是不可避免的失败了好几次。所以,陈文蕙对于这种事情早就不放在心上了。
再说,现在这一世的陈文蕙才十岁,搁在前世还上小学呢,早恋可是不好的,陈文蕙坚决反对。因此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赵崇义,而且没有任何思想负担,在陈文蕙心里这个就是少年荷尔蒙在作怪,等他大几岁就好了,估计过上几天就把她给忘记了。
眼下,陈文蕙正在盘算着一些事情。这一次苏州查抄的物品很丰富,陈文蕙接到家里的通知,准备趁机买上一些,家里已经把银票给送了过来。其实在河阳州的时候,陈家就趁机买下了许多东西,大多是一些田产,反正陈家现在银子是多的很。只不过这些事情都是陈文麟办的。
现在陈文麟考察去了,还没有回来,在苏州买这些东西的事情就落到了文蕙的头上。其实买这样的东西是很赚便宜的,但是普通人根本买不了,只有跟官府关系很好的人才能买到,这个其实就是捡漏了。陈文蕙跟着刘演这也算是个福利吧。因此陈文蕙正在计划这买这些东西。其中田产肯定是要买一些的,但是不打算像在河阳州那样大批量的买,因为这里土地的价格还是太高了,起码比河阳州的高。不划算啊。除了土地之外,陈文蕙还打算出手多买些店铺,这个商业繁华的地方,店铺的收益肯定很好。除了这些,陈文蕙还打算买一些古董字画,摆件之类的,当然若是有珍贵药材一定是要买的,胡氏可是常年大量收购的。
陈文蕙一边想着,一边高兴,哪个女人不喜欢购物啊,浑然没想过刘演和赵崇义正为着她伤心。
ps:
感情的事情,总是这么扑朔迷离。
还差三个收藏,就有三百个收藏了。到时候一定四更庆贺。
感谢大家的支持。
求推荐票。求支持。
希望多点互动。
蕙质春兰 第一百七十章 鸡蛋和篮子
第二天,刘演就带着他的好友回京城去了,临行前再次嘱咐刺史鲁尚义多多照看陈文蕙一行人。鲁尚义自然是满口答应了。陈文蕙等刘演走了后,搬到了蓝尚翰在苏州城的宅子里住着。蓝家因为要经常在松江,嘉定等地收绸缎,因此在苏州城和松江城都有个宅子。
因为陈文蕙是刘演再三交代托付给鲁尚义的,又是旁边邻省的湖州刺史的女儿,鲁尚义很是上心,嘱咐夫人带着鲁尚义的女儿去了蓝家看望了陈文蕙。
鲁尚义有两个儿子鲁伯元和鲁季昆,只有一个嫡女鲁淑敏。鲁淑敏十五岁了,已经举行过及笄礼了,书香世家出身的女子,只是读过女戒之类的,并没有学别的。读书人家都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像是胡知礼这样教导女儿许多知识的很少。
蓝尚翰是很高兴,因为陈文蕙住在他的家里,他又和苏州信任的刺史鲁尚义认识了。经过这个旱灾,蓝家的棉花种植面积大大扩展了,又得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机会,和苏州的很多府的小绸缎商们联合,准备一起做棉纺织生意。
除了这些,蓝尚翰最好的朋友陈远恒成了湖州的刺史,这一下子等于蓝家在湖州的生意都有了保护伞,后来为了救助河阳州的旱情,蓝尚翰又结识交好了河阳州的刺史白嘉原,这又等于给蓝家在河阳州一个发展机会。现在又有机会结识交好苏州的信任刺史鲁尚义,这真是让蓝尚翰喜出望外啊。
只是,这个鲁尚义书生气重,看不起商人,对蓝尚翰一直都是淡淡的,要不是因为陈文蕙住在蓝家,估计鲁尚义都不待搭理蓝尚翰的。后来蓝尚翰想了个法子,说出了自己的妻子出身于湖州安城的李家。李家的书院在儒生们的眼里地位很高,李家代代书香,育人无数。鲁尚义听了这个才对蓝尚翰态度好些。
鲁尚义对陈文蕙则是很用心的照顾了,所以,陈文蕙说出想买查抄贪官的财产时,鲁尚义当然满口答应,但是也奇怪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交给一个十岁的小姑娘办,随后一想,在京城里就听说过,世家贵族家里的女孩子教养方法和他们读书人家不一样。世家的女孩子满了十岁就要学着管家。管家可是有很多东西要学的,比如看账本,比如要懂得一些农事。还要懂得一些人情风俗礼仪之类的东西。所以。现在看到陈文蕙独自带着仆役在这里办事情。也没有觉得奇怪了。后来他夫人带着女儿去了蓝家几次,看望陈文蕙会的还真是多,书法,茶道。欣赏瓷器,看一眼就知道是什么布料,大概的价钱,最主要的是陈文蕙算算术很快。
回家后,鲁夫人很是感慨说:“老爷,我们教养闺女的方法是不是错误的啊?你看人家陈姑娘,比我们家的淑敏小了一半,但是管家,管着仆人井井有条。比我这个管了半辈子家的人还利索呢。所以啊,现在条件好一点的都喜欢娶世家出来的姑娘,都不喜欢我们读书人家的姑娘。我们家的姑娘还勉强认识几个字,很多读书人家里的姑娘连个字都不认识,以后出了门子。在婆家待着,要生儿育女的,相夫教子,管理家事,怎么能够呢?”
鲁尚义听了之后,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没有说话。鲁夫人无奈之下只好让女儿多去找文蕙玩。去的多了,发现连明珠也是很能干的,家里的事情,母亲医院里的事情,还管着药坊。相比之下自己的女儿就差劲多了。鲁夫人在鲁尚义面前多次说,鲁尚义总部在乎。
因为鲁尚义管理手段很强硬,规定所有的查没物品,财产都集中到省会苏州城统一发卖,所以,这许多物品要统计,要评估,需要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陈文蕙就一边等着二哥,一边和明珠一起逛起了苏州城。
苏州城十分繁华,商业气氛浓厚,东南西北的东西在这里都能买到。明珠和陈文蕙手里又不缺钱,就大买特买起来。不过,她们虽然买的东西多,大多是些不值钱的小东西,如时新的绣花样子,丝带,新颜色的绣线,上好的苏绣,还有一些瓷器,小玉件,小摆设,大多物美价廉。
明珠还在上门找了大的药铺一面联系买一些药材,一面推销一下自己家里生产的药丸。在陈文蕙的帮助下还真成交了好几笔生意。明珠开心的很。
转眼之间,就到了发卖物品的时候了,一大早,鲁尚义就派衙役去请陈文蕙和明珠。陈文蕙和明珠坐着车,由衙役陪同来到了官卖场。因为陈文蕙是鲁尚义亲自交代的贵宾,所以卖场的衙役们都十分客气,让陈文蕙和明珠先去挑选。
陈文蕙和明珠到了卖场中间,看到了鲁尚义和另一个儒雅的老先生,正在奇怪,鲁尚义向她们招了手,两个小姑娘忙过去见礼。
鲁尚义介绍了一下陈文蕙和明珠:“这两位姑娘,一位是邻省陈刺史的嫡女陈姑娘,一位是京城胡知礼大人的孙女胡姑娘。这两位姑娘本来都是跟着晋郡王一起来的,晋郡王临走时,再三交代要好好照顾的。”
同时又对那位老先生说:“两位姑娘,这位马先生是本地最大的盐商,是苏州的有名乡绅。”
陈文蕙明白了这个就是皇帝的奶哥哥马敬仁了。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啊,这个马敬仁身上一点都没有商人的气息,看起来比旁边的刺史还要气度高贵些,想想也是这个可算是和皇帝一奶同胞了,能不高贵吗?陈文蕙猜想,这个马敬仁应该不只是盐商这么简单,应该还肩负着为皇帝监察江南的责任,是无冕之王啊,就像曹雪芹的祖上那位大名鼎鼎的曹寅一样。
心里想着,陈文蕙和明珠很有礼貌的向马敬仁见礼。马敬仁看到陈文蕙一个世家千金向他一个商人见礼就明白,这个姑娘是知道他的身份的,也不点破,笑呵呵的问:“两位姑娘真是明珠玉露啊,想必是为着家里买东西了。不知道两位姑娘都打算买些什么啊?”
陈文蕙也不隐瞒,笑着说:“老先生,我想代家母买些店铺。”
明珠一看陈文蕙说了,也说:“老先生,我想代家母买些药材。”
这下子不但马敬仁奇怪了,鲁尚义也奇怪了。鲁尚义早就猜到明珠一定是买药材的,明珠的母亲胡氏救助穷人,这个天下儒生们皆知的,所以,早早的鲁尚义就让手下把药材整理好,准备让明珠挑。但是他绝对没有想到文蕙是来买铺面的。在他想,一个小姑娘,大概是来买些绫罗绸缎,头面首饰之类的。毕竟这些东西通过这种方式买,一般只有市面上的五成价格。
鲁尚义没有说话,马敬仁继续问:“哦,陈姑娘,你要买店铺,那可是要花大价钱的啊?你带的钱多吗?”
文蕙笑着说:“我母亲早就听说这一次要有许多店铺买,因为苏州的商业很发达,店铺一直都是抢手货,如果不是这个机会,想大笔的买店铺还真是困难呢,所以早早就给我准备了银子,要趁机买上一些的。只是我对于苏州的情况不太了解,还希望老先生指点。”
鲁尚义看到文蕙落落大方的回答,已经很惊讶了,听到这里更是惊讶。
马敬仁听了一扬眉头说:“哦,我倒是可以给你指点,只是不知道你要什么样的?”
文蕙笑了一下,这个时候鲁尚义已经把管事的衙役叫了来,陈文蕙就对衙役询问了一些情况,比如一共有多少店铺发卖,都是哪几个城市的,都位于什么位置,什么价钱。这个衙役忙拿出册子一一回答,文蕙从包袱里拿出一个小巧的算盘来,一边听,一边拨算盘计算。
马敬仁倒是毫不意外,鲁尚义可是目瞪口呆。
问完了,陈文蕙也算完了,然后,陈文蕙对马敬仁说:“马先生,不知道您要买些什么?”
马敬仁说:“老夫准备买些土地,最好也买些店铺,不过我主要是想着要买扬州的店铺,毕竟我的家在扬州,这样也方便管理。另外,我知道这里面有几样古董字画是我想要的,因此也想买回去玩。”
陈文蕙点点头说:“老先生是本地人,自然是买土地最好了,苏州的土地可是价格又高,又不好买,也不是苏州的土地就产量多些,而是因为苏州的富人太多了,大家赚的钱没有好的投资地方,只有买土地了,时间长了,土地的价格就越来越贵了。”
鲁尚义听了陈文蕙这个话,更是惊讶,这个小姑娘不但算盘打的好,怎么连这个也知道?
陈文蕙接着说:“我们不是本地人,所以也不想在苏州买土地,因为土地不好打理,挎着省呢,再说了,最主要还是这里的土地太贵了,同样的钱在别处买,可以多买许多呢。”
马敬仁点点头说:“陈姑娘说的很对啊,不知道陈姑娘可有建议给老夫?”
陈文蕙很奇怪马敬仁会这么问,大眼睛一闪就说:“老先生吃过的盐都比晚辈吃过的米多。我这点本事哪里能被老先生看上啊。不过,我倒是有个建议,老先生就听听算了。我觉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叫分担风险。都在一个地方买地,若是受了灾,风险太大了。所以,我建议老先生可以在苏州省旁边的省也置些田产,这样降低风险。”
ps:
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自我感觉,我的写作在进步中,希望这种感觉一直保持下去,希望有一天能写出大家都喜欢的东西。
蕙质春兰 第一百七十一章 集中购买
马敬仁和鲁尚义听到陈文蕙那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越想越觉得有道理。马敬仁说:“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是个很浅的话,却有着大道理啊。许姑娘,我想邀请你去我的扬州院子逛逛怎么样?”
陈文蕙在前世就听说过盐商的园子是很漂亮的,甚至去过苏州园林看过。现在听说能去马敬仁的园子看,很是高兴,忙答应了。
这个时候明珠已经开始看衙役给的药材单子了,看了一会儿,说:“这位衙役大哥,能给我看看这些药材吗?就是珍贵的这几种?”
这个衙役忙答应说可以。其实一般人都是不给看的,毕竟这个价格比市场上的价格低了许多,因此一般都不给看。但是明珠可是在和刺史马敬仁说话啊,刺史大人对这个姑娘都这么尊重,衙役敢说不能看吗?
陈文蕙一听就说:“老先生,刺史大人,我要和姐姐去看看药材,失陪了。”
马敬仁和鲁尚义忙说好。两个小姑娘就跟着衙役走了,马敬仁对鲁尚义说:“鲁大人,这个姑娘真是不简单啊,让我想起一个人。”
鲁尚义还在感叹说:“怪不得我的夫人总是和我说,我家的淑敏比起陈姑娘来差远了,今日一看真是的。不但是陈姑娘不简单,这个胡姑娘也不简单啊,比较起来,还是我的家教方法错了啊。害了女儿啊,好在还不晚,回去就要夫人多教教淑敏,希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马敬仁撇了鲁尚义一样,一点都没有商人见到官员应该有的谦逊,反而神色中透出一股子嘲讽的样子说:“你们这些书生啊,都是脑子不开化啊,你看京城的人家,都不喜欢娶读书人家的姑娘就知道了。”
这样难听的话。鲁尚义居然一点都不生气,反而笑呵呵的说:“老先生说的是啊,正所谓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以前,我总是埋首经卷,不知道世情,后来伯父说了我,把我弄到西北呆了几年。这才让我脑子开化一些,才知道书本上的东西和现实是有很大差距的。还有,我一直都瞧不起世家这些人。觉得他们都是纨绔子弟。现在看来。起码世家养育姑娘方面比我们读书人家是好多了。”
马敬仁被逗笑了。
陈文蕙和明珠跟着这个衙役去看了药材,真是有许多珍贵药材,也有少量普通药材,普通药材明珠根本就没有看。主要都在挑拣珍贵药材,有些药材保存的很好,有些则不行,明珠快手快脚的挑了一大堆,让衙役给算价钱。
那个衙役一看明珠把好的都挑走了,不由得哭笑不得。文蕙一看就明白了,悄悄的给身边带着的丫鬟秋碧使了个眼色,秋碧会意,走过去。装着要问衙役问题,悄悄的递给衙役一个荷包。衙役熟练的一捏荷包,发现轻飘飘的,有些不高兴。秋碧悄声说:“银票。”
声音细如蚊纳,但是听在衙役耳朵里却如同春雷轰鸣。这个衙役转身走到柱子后面。悄悄的打开一看,居然是个一百两的银票,而且还有两张,顿时高兴的要命,这个可是意外收获啊,本来他们都收银子的,但是第一批顾客是刺史自己的朋友,一般都是没有他们的好处的,没有想到,这不但得了好处,而且比自己兄弟们介绍的要来买东西的人孝敬的还多。
接着这个衙役就很是爽快的给明珠照单算好价钱。明珠满意而归。接着是陈文蕙要买店铺,这个衙役很是热心的给认真介绍了一下。大概来说这些店铺都分布在松江,嘉定,苏州城,扬州城。
文蕙想着,扬州城的店铺肯定是不能要了,怎么都要给马敬仁一个面子吧。松江和嘉定是绸缎商集中的地方,现在寸土寸金,但是文蕙并不想买那里,因为自己家里扶持棉花生意和绸缎生意不可避免的会有冲突,还是不要选择那里的好。再说了,这个苏州省可不是自己家里的地盘,生意不集中难免不好管理,要应付的事情太多,干脆集中买苏州城的店铺好了。
主意拿定,就开始认真挑选苏州城的店铺,最后挑好了,买了八个二等的店铺,四个一等的店铺,还有一个很好的,在城的东北角,有一个大院子,带着铺面的,地方很大,因为位置偏了,要是作为宅子太小,作为店铺又太大,所以不好出手,价格压的低了些。陈文蕙却是很满意,这个正是作为开酒楼的好地方啊。毫不犹豫就买了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