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诸葛亮小视我江东群豪,试探我江东胆色,故而夸大敌情,事后常道我江东无人!岂可偏信?”
张昭闻言不由默言,正此时,只听台上噌的一声华光眨现,几欲迷人眼。众人寻声望去,只见孙权抽出宝剑,手中剑一舞,只听砰的一声,台上桌案登时碎裂。
再见孙权,双目寒光暴起,直视群臣道:
“孤意早决:孤与老贼,誓不两立!今日又得公瑾良言,更决心抗曹,匡扶汉室!诸官再有降曹者,有如此案!”
周瑜拜道:
“臣为将军决一血战,万死不辞!”
其余众将不由得气血升腾也随周瑜长身拜道:
“臣为将军决一血战,万死不辞!”
众文臣见此形势,不由噤声,相视一眼,均知再无回旋余地。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八章 别有算计
孙权主意既定,立在殿上,威风凛凛,气势磅礴,洒眼四面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霸气道:
“公瑾听令!”
周瑜施礼道:
“周瑜听令!”
孙权朗声道:
“孤封你为大都督,统领全军破曹!”
周瑜道:
“诺!”
孙权看了看手中的剑略思片刻又道:
“孤再赐你此剑调度全军,若有违令者,便如此案!”
周瑜如释重负,深深一拜道:
“谢将军信任!”
当即接过宝剑,立在旁边。
孙权心中道:我东吴父兄三代,今日面对强敌,需得三代将士齐心方能破敌。想至此处,看向程普道:
“程普听令!”
程普看了看周瑜,出列道:
“老臣在!”
孙权听他以老臣自称,心中便知他因周瑜为大都督心生不愤,看了眼周瑜,但见周瑜面带微笑,心中不由担心,但旋又想:公瑾啊,你若不能服众,如何破曹?只能看你本事了。想至此处当即道:
“孤封你为副都督,全力配合周瑜破曹!”
程普强咽口气道:
“诺!”
孙权虽知他不愤,但也不管他,又看向鲁肃道:
“鲁子敬听令!”
鲁肃深施一礼道:
“臣在!”
孙权道:
“孤封你为赞军校尉共辅破曹!”
鲁肃道:
“诺!”
安排即当,周瑜出列手捧长剑道:
“瑜奉主公之命,率众破曹。诸将听令:明日到江畔行营听侯调遣,如有迟误者,依七禁令五十四斩处置!”
当即,众将散去。
却说,周瑜与鲁肃并行而走,鲁肃道:
“公瑾,你究竟想怎么处置诸葛亮?”
周瑜轻哼一声道:
“曹军势大,暂留他一条性命,待我平了曹操……哼!我要让诸葛亮知道什么叫作生不如死!”
鲁肃闻言道:
“公瑾,切莫小看了此人,此人的修为绝不在你之下!昨夜斗琴,你虽技高一筹,但他有杏黄旗在手,你终是降他不得。”
周瑜闻言眉头微皱,忽似想起了什么道:
“陆绩的浑天图阵真的伤不得他?”
想那陆绩的浑天图阵连自已都破不得,诸葛亮竟能从容对付,这点确实厉害了点,不由得让周瑜心忧。
鲁肃淡然一笑道:
“是张昭从旁出手助他,否则诸葛亮也必要难堪。”
周瑜奇声道:
“哦?张昭?他怎么会助诸葛亮?”
鲁肃叹息一声道:
“姜子牙交友甚广,仙家中人、神界中人多与其有关联,想是不知在哪里欠下的因果?”
“你是说张昭是诸葛亮的人?那今日张昭怎么还会……”
“我看不像,张昭一心求降,当非是与其同路。”
“哦。”
周瑜恍然道:
“想来是张昭先礼后兵了。”
鲁肃点了点头道:
“这怕是最合情理的解释了。”
当下二人同行无语,良久,周瑜道:
“子敬,此番下江夏可曾见过刘备?”
“见过。”
“此人如何?”
“人中龙凤!此人早晚称霸一方。”
周瑜点了点头,良久方道:
“听说诸葛亮在南阳的时候,四方诸侯便多有相邀,可唯刘备请得其出山,可见此人本事。”
鲁肃点头道:
“是啊。当初以为刘表当有一番天地。现在观之,刘备或许会成为第二个刘表,还当早做打算才是。”
喧嚣的大街上,两个顶尖人物在提起刘备不由得同时陷入了沉默,良久,周瑜轻笑道:
“这样,咱们改变一下策略。”
“哦?”
“不可因我一已恩怨,坏了你我大事。刘备虽有关、张之勇,但其所仗唯诸葛亮之智,若去诸葛亮,则如去其双冀。”
“你要杀诸葛亮?”
周瑜冷笑一声:
“嘿!就这般杀了他,岂解我心头之恨?定要让其生不如死才解我恨!”
鲁肃闻言奇道:
“那公瑾何意?”
“嘿嘿,不若先使人说诸葛亮归我东吴,若可成事,我自有算计,若难成事,则再作打算。”
鲁肃点了点头笑道:
“这才对吗,大事为重,大事为重。”
“对了,你可曾说他归我东吴?”
“嗯,不过……他心志坚定,怕也难归我东吴。依我之见,公瑾还是暂放恩怨,另作图谋。”
周瑜点了点头道:
“倒也在我算计之中,虽难成事,但仍需尽些人力。其兄诸葛瑾正在东吴,想来也与其有莫大的关联,只是不知他们兄弟关系如何?”
鲁肃略思片刻道:
“倒也不错,子瑜当日还成嘱咐诸葛亮一切安排好后去见他。”
周瑜点头笑道:
“这就是了!便要他去说诸葛亮。”
二人又走了几步,鲁肃忽见周瑜似若有所思,不由道:
“公瑾,怎么了?”
周瑜闻言笑道:
“子敬,你我放太多心思在诸葛亮身上了,却忘了现下萧墙之内并不宁静啊。”
鲁肃奇道:
“萧墙之内本就不宁静。公瑾力排众议与曹操决战,当早料到今天,怎么如今却提起这个了?”
周瑜道:
“若只是文臣倒也罢了。方才殿上,我见程公神色有异,想是对主公安排极为不满。”
鲁肃闻言不禁眉头一皱恍然大悟般道:
“若是如此确是不美,将帅失和,如何与曹操决战?公瑾,此事可马虎不得啊。”
周瑜似有所思,慢慢点了点头,不禁负手而行叹道:
“好在程公也是主战派,倒是个机会。我料明日程公未必会来参与议事,不过此会却是缺他不得。罢了!诸葛亮的事暂且放放,某今日先亲自去一趟程府。”
鲁肃闻听此言,不由多看了周瑜一眼,点头赞道:
“公瑾,凡做大事者当不拘小节,子敬佩服!”
周瑜不由扑哧一声了起来,指着鲁肃笑道:
“好你个鲁子敬,竟然也学会笑话别人了。先不和你说了,某先回去准备一下明日的安排,晚上再去会会程公。”
鲁肃连连点头道:
“如此甚好!看来此番功果,公瑾是成竹在胸了!不过,公瑾切不可小视了刘备。”
说罢不由看了周瑜一眼,只见周瑜面色不变,续道:
“刘备现下无立锥之地,此番咱们与曹操决战,有诸葛亮经营,他必会趁此时机巧取豪夺。”
周瑜冷笑一声道:
“子敬放心!诸葛亮便是想夺这份功果也是痴心妄想。嘿嘿!此番便让他先为咱们作嫁衣裳,再血某之前仇。”
说到最后,已是咬牙切齿。
鲁肃见状眉头一皱,没有言语,此时恰已行至岔路,周瑜抬手道:
“子敬,某先行去了。”
鲁肃点了点头,当下二人各自散了。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九章 技服程普
周瑜领了右都督的印授,成了此番与曹操会战的头号指挥官。
其下便是左都督程普。程普为三朝老将,辅佐孙家三代儿郎,智勇双全,孙坚在时与其交情最好;孙坚逝后,孙策继位,更是待其甚重;而后孙权继位,虽受佛门势力左右,但程普的地位却不曾有分毫下降。因而,程普之名远在周瑜之上,为左都督实在是实至名归。
而赞军校尉鲁肃主管后勤支援以及对刘备、刘琦部队的相应事务。
当晚程普正与其子程咨谈论今日封将与曹操会战之事,正所谓虎父无犬子,程咨在程普**下也自然是一员虎将。
程咨为程普斟上一杯茉莉花茶道:
“爹爹,此番与曹操会战非同小可,可谓东吴之最艰辛的一战,主公为何不封爹爹为大都督?反封了那周瑜?哼!那周瑜何德何能?竟在爹爹之上!”
程普冷哼一声,旋即叹了口气道:
“儿啊,切莫小看了这后生,这个周瑜可不简单啊。此子近年来虽在鄱阳湖练兵少有争战,但自我识得他,便知此子从无败绩,着实了得!而且其道法之高,简直深不可测。”
程咨闻言颇为意外,不过转念一想:自黄祖死后,近年来却太平得很,纵使周瑜厉害,这么多年少有用兵,岂可与父亲比?更何况,争战杀场,哪有没有败绩的?想是父亲夸大其辞了!只是程普这么说程咨也不好辩驳,想到这里不由道:
“即便如此,爹爹三朝元老,论战绩论功业怎么也比得了这周瑜了,怎也不能让他做三军统帅啊。”
程普闻言长叹了口气道:
“吴侯之心着实难测啊!周瑜战绩虽佳,但毕竟多年不曾用兵,又兼年轻,我虽知此人本事,却对他并不放心。今日吴侯封他为大都督,真让老夫为东吴捏了把汗。年轻人本就该稳扎稳打,周瑜这么年轻就受此大任,日后还了得了?”
程咨听得连连点头,接着话头道:
“那依父亲之见,如何是好?”
程普盯着花茶不由陷入沉思,过了半晌才道:
“我儿,明日列阵,你就说为父身体不适,你代为父先探看一下这个人。若此人目中无人,刚愎自用,那老夫就不能做事不理了。”
程咨闻言不禁叹道:
“爹爹果然……”
还没说完,忽然门外家丁叩门道:
“老爷,周瑜求见。”
二人闻言颇为意外,相视一眼,程普不禁点了点头道:
“他来得正好,也让老夫见识一下此子私下里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说罢道:
“请他到堂前相见。”
周瑜踏进大堂时,只见正椅上程普高座,其子程咨立于一旁。
刚一进来,便有一股威严之气弥漫在空气中。
周瑜淡淡一笑,旋即大袖一挥,大踏步走进大堂。这一挥一走间登时将那股子威严之气冲散,只听周瑜朗声道:
“公瑾拜见程公,深夜讨饶,还望程公看在公瑾一心为国的份上,不要介怀。”
方才程普本想给周瑜一个下马威,所以早释放了一身虎霸之气以镇场面。
其气霸道非常,一旁程咨都有些不能适应,拘谨非常。
没想到周瑜一进来便将这股气势冲散,单单这本事就不得不令程普小觑。
听到周瑜这么一说,程普虽有气也不好发作,只得淡淡道:
“无妨!”
说罢作了一个请的手势,周瑜点了点头坐了下来。
一旁程咨却是第一次见到周瑜,只见周瑜星眉剑目,俊秀非常,一身超脱之气,儒雅威风,一看就知此人非同寻常,绝非池中之物,不由得便生出一股敬意。
只听周瑜道:
“久闻程公大名,只恨无缘,不曾私下拜会,今日趁此良机特来拜会。素闻程公喜欢饮酒,今番特意拎来两壶清酒,此酒乃是拙荆亲手酿制,还请程公品鉴。”
说罢唤来人奉上,程普却是颇为意外。
程普自然知道周瑜之妻是乔国公的小女儿小乔,与孙策之妻大乔并称江东二乔,都是江东闻名的美女,只是想不到这闻名江东的美女小乔竟非是花瓶还有这种本事,不由道:
“想不到令夫人还有这等本事,老夫倒是要品尝品尝。”
说话间自然流露出笑意。
程咨一旁不由眉头一皱:爹爹,这两壶酒就把你收买了?
周瑜笑道:
“美酒虽好,可惜周瑜目下却无心品尝。如今江东危难存于一线,周瑜临危受命,诚惶诚恐。今日周瑜已列出文臣武将安排调度,还望程公指点一二。”
说罢呈上人马调度的详文,程普不由连连点头心中暗赞:会方刚散便能拿出相应调度,看来周瑜早有破曹之意。边想边接过卷轴,细眼观看。
一旁程咨只见程普凝神观看,一会工夫竟连点了三次头,心道:看来爹爹是很中意此人的调度安排了。
正想间,只听得程普哈哈大笑,起身走到周瑜身前一拜到底道:
“程普一直心忧东吴安危,今将军能为东吴折节深夜造访,老夫深感欣慰。本以为将军年轻,方才看完调度,方知老夫多虑了!将军调度有方,动止有法,真帅才也!程普佩服!与曹操一战,程普愿为将军护航,甘为驱使!”
周瑜闻言心中大喜,不禁起身道:
“程老将军过誉了,周瑜必不负将军重托。”
次日,周瑜点兵封将,列阵如下:
水军前锋:武锋中郎将黄盖,中郎将韩当,都是随孙坚起兵的三朝元老。
水军主力,校尉甘宁、蒋钦、周泰,中郎将吕范,这几人都是后起之秀,在军中颇有地位。
陆军部队为中郎将吕蒙、凌统,也都是后起之秀,尤其是吕蒙,高深莫测,至今无人看破其来历。
令诸将颇为意外的事,此番列阵,程普竟是异常配合。这也难怪,对于周瑜的分配,众将无不欣悦诚服。有很多将领一直忐忑唯恐将帅不合,没想到程普竟会如此配合,着实大出众将意料之外。
黄盖与程普私交颇好,私下问程普原因,程普不由笑道:
“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一旁程姿闻言心中暗道:家父真老了,两壶酒就给灌的不辩东西了。
黄盖不明其意,不过看程普的眼神,自也知道,程普这话实是发身肺腑的。一时间,众将士无不士气高涨,只待三日后兵出夏口。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三十章 各执一词
在东吴准备出兵的同时,刘备正焦急的樊口等待着消息。自诸葛亮去后,便音讯全无。
江东是战是和刘备也一直不知道,眼看曹操拿下了江陵,对江夏虎视眈眈,刘备哪能不心急?不过,刘备听从了鲁肃的建议,已将六千人马由夏口顺流而下二百多里,驻屯在樊口,以和东吴兵马就近会合。
不说两方人马,却说,周瑜列阵后请诸葛瑾入见,开门见山道:
“子瑜,恕某直言:令弟有王佐之才,怎么甘心屈就于刘备手下?”
诸葛瑾闻言心道:周瑜不会是要我说诸葛亮那厮吧?
想至此处不由得心中忐忑,当即道:
“曲高和寡,孔明虽有大才,却也有几分特立独行,我实不知情,还望都督恕罪。”
周瑜点了点头道:
“也罢!不过其既有大才,又恰在江东,你我也当尽些人力。何况你二人又是兄弟,若可共事将军,岂不美哉?还望先生走这一趟,为我东吴说此贤良。”
诸葛瑾听他这般说,心中道:真他妈是烦什么来什么!他心中虽这般想,面上却一脸慨然道:
“瑾自到江东,寸功未立,今日幸得都督信任委以此任,瑾自当效死力。”
周瑜笑道:
“好!既如此,便烦劳先生了。”
当夜诸葛瑾离了周瑜,便奔往诸葛亮的驿馆,这一路是停停走走越走越慢。
自诸葛亮入了仙道,回复了自己的本相,可谓是性情大变,对自己是一日不如一日,显是看不起自己的出身,好像自己与他称兄道弟落了多大的便宜是的。
今日相见,想来又要受他一番奚落,想想便不由踟蹰。但转念一想,又何必与他一般见识?自己虽然是个张果老的坐骑,但修为不知要比他高出多少,何况据说他初萌之时也是个畜牲,凭什么看不起老子?
罢!罢!罢!自己初至江东,根基未稳,今日受周瑜重托,便先去说他一说,至于成与不成,算了,肯定没戏……想至此处,大踏步奔往诸葛亮的驿馆。
诸葛瑾步入诸葛亮的驿馆,又犹豫了片刻,来到诸葛亮房间门口,立至门前良久,正迟疑进还是不进,手抬在半空良久,忽听里面传来一声清音:
“既已至此,何故徘徊?”
诸葛瑾心头一喜:嘿嘿,既然他没有拒绝我,怕也不至于受挫。当即推门而入道:
“贤弟,有礼了。”
却见诸葛亮正坐在桌前看书,见他进来,也起身施了一礼道:
“请坐。”
诸葛瑾见诸葛亮不咸不淡讪讪坐下道:
“多年未见,不知孔明可好?”
诸葛亮点了点头道:
“好极好极。”
诸葛瑾又道:
“小弟可好?”
“自是很好。”
诸葛瑾叹了口气道:
“小弟年幼,为兄未尽其责,承蒙孔明照料了。”
诸葛亮自然知道诸葛瑾在与自己拉关系,虽然诸葛瑾一直也算本分,平日里也算照顾自己。但想起他是张果老的坐骑,诸葛亮便心生不忿。
上洞八仙虽是太上老君的弟子,但入门先后有别,上洞八仙与自己入门相差甚远。想不到现在连上洞八仙的坐骑都骑在自己头上来了,心里怎能不忿?
因而,诸葛亮只是笑笑,却不搭话。
不觉气氛有些尴尬,诸葛瑾只得又道:
“孔明既出山怎么随了刘备?”
诸葛亮道:
“刘备仁义爱民,我只是顺承民心合乎天意罢了。”
“刘备虽然仁义爱民,但终无立锥之地,前途艰辛啊……”
“东吴虽盛,但道统林立,父兄三代经营,将心不齐,早晚为祸。呵呵,我还是不淌这淌浑水了。”
诸葛瑾闻言道:
“孔明见过周瑜和鲁肃,此二人道法高明,绝不在你之下。有这两个人在,若再加上你,道统之争还是问题吗?”
诸葛亮摇了摇头笑道:
“子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佛主潜心多年,方刚立威立了个安天大会,早有东进之意。今既立了这处根基,自不会轻易放弃,早晚有高手陆续进驻江东,江东之祸不远矣。
你我一场相识,还望子瑜早做打算才是。
刘备目下虽根基未稳,但此人非是池中之物,早晚腾飞四海,龙游九幽。”
当年如来佛祖收了妖猴齐天大圣,玉帝摆宴要他立个名头,如来便道安天大会。
而当年降妖之时,上洞八仙也自在其中,诸葛瑾自然也知道这安天大会。更何况,当年大闹天宫时如来出尽风头,震惊三界,哪有不曾听说的?听诸葛亮这般说,也觉得颇有道理,但忽转念一想:哎呀!此人好生厉害,我来说他,反被他说。
此念一起,诸葛瑾不由叹息道:
“刘备根基太薄,瑾实无信心,既如此,孔明早些休息吧,想来明日还要辛苦。”
诸葛亮点了点头道:
“慢走。”
诸葛瑾见诸葛亮全无送客之意,也知道他看不起自己,只得转身辞了诸葛亮,回见周瑜。
诸葛瑾备言诸葛亮心志坚定,难移其志,周瑜也早料到,心中道:看来诸葛亮与刘备定有莫大的因果了?既如此,嘿嘿……他心中这般想,面上却道:
“那诸葛亮可曾游说先生?”
诸葛瑾闻言苦笑道:
“都督所料不差,我去说他,反被他说。”
周瑜笑道:
“愿闻其详。”
诸葛瑾闻言不由诧异:难道周瑜看破了什么?迟疑片刻方道:
“我只与他说伯夷、叔齐之交,伯夷、叔齐虽饿死在首阳山下,但他兄弟二人仍在一处。而我与他乃同胞骨肉,如今各事其主,却不能旦夕相交,想起伯夷叔齐,便心生愧感?”
“言之有理,孔明怎么说?”
“唉!他说我说的是情,但他守的是义。”
“哦?怎么讲?”
“孔明说我们弟兄都是汉人,而刘皇叔是汉室宗亲,一心匡扶汉室,我若与他同事刘备,则不愧为汉臣,而骨肉又能相聚,既有情又有义。唉……”
诸葛瑾说罢,摇头苦笑:你妈,编得老子累死了。但看周瑜面带笑意,诸葛瑾心中道:总算过了这关。
诸葛瑾正想间,却听周瑜道:
“好!诸葛亮果然口才过人,那子瑜怎么想?”
诸葛瑾闻言忙表忠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