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此时江河怒放,洋洋兮若江河!山冈高亢,峨峨兮若泰山!
泰山立于江河,雄浑厚重;江河上擎泰山,汹涌激荡。两厢争斗不休,缠斗不止,声嘶力竭却又仿似没有尽头。猛然间,江河破裂,泰山冲天而上,但那江河似不肯休止,仍自缠上,好欲水漫泰山顶,只觉得浪花冲天而起,卷过泰山顶。猛然间,轰隆一声呼啸,浪花碎裂,仿若破音,纷纷碎裂开来!
周瑜微微一笑,抬头看向诸葛亮,抬眼间,仿似透过水花万千,一眼便看到那身处泰山底的诸葛亮般。
但见诸葛亮琴音止,江河碎,纷纷落下,他人处其间好似泥菩萨般飘飘荡荡虚虚渺渺,随时都可以灰飞烟灭般。
冥冥中,却有一似杏黄色的光芒缠在周边,那光芒虽弱,却似可拂去万般,任你泰山力有千钧,我虽萤萤之火,却可野火燎原。
正此时,诸葛亮猛然长身而起道:
“曲有误,周郎顾!孔明心服口服!”
鲁肃见势也长身而起道: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好技艺!好技艺!”
周瑜直至此时琴音方才嘎然而止,目上生寒看着诸葛亮,那寒气好似冰锋刺面寒冰刺骨。诸葛亮也看着周瑜,面无表情。
良久,周瑜方长笑一声:
“好!”
周瑜话毕,转身回到席间,诸葛亮则缓缓起身也回至席间,但神色间已不如常,显是所耗甚大,想是方才斗琴吃了暗亏。
鲁肃心中暗笑:斗琴公瑾难逢敌手,你岂是他的对手?若非你有杏黄旗护身,怕今日便魂断此地了。
不过,他既有杏黄旗护身,还真难看出这诸葛亮的修为。
鲁肃正自寻思,周瑜笑道:
“周瑜许久未曾遇到如此高手,竟自忘我,方才若非子敬,险些铸成大错,恕罪!恕罪!”
诸葛亮闻言,心中冷哼:说的好听,方才那架势显然是要制我于死地,若非我有杏黄旗护身,怕是此刻便命丧此处了罢!
但同时,诸葛亮也不由得心中暗叹周瑜琴技高超。
当年在水镜山庄,自己琴技无双,难逢敌手,想不到初至江东便遇此大挫折(原来方才斗琴之时,巨大的精神压力,迫得诸葛亮无奈下祭起杏黄旗,但这稍一分神,便被逼错了琴音。此种高手简直可以用恐怖二字形容)。
他心中惊涛骇浪,面上却平静似水,摆手道:
“都督言重了!”
周瑜点了点头道:
“孔明莫要怪我才好!哎?看不出孔明年纪轻轻,不仅琴技了得,修为更是高人一等,前途不可限量啊!”
诸葛亮此时已恢复了些许,面上已是谈笑自若:
“都督过誉了。”
他二人虽然说的客气,但气氛却大为沉重。
正此时,鲁肃不由笑道:
“二位均是当世高才!棋逢对手,各有千秋!痛快!痛快!哈哈……”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五章 智激周瑜
鲁肃这一笑,登时冲破了室内拙气,气氛也不由得一缓。
但看诸葛亮只是一笑,仍自调息,显是受伤不轻,料想一时半会也不能掀起什么风浪了,自己也当趁此当口先试试周瑜口风,不知他是否解气了。
想至此处,鲁肃敛笑道:
“公瑾,现下曹操陈兵百万于江上,兵锋直指东吴,是战是和,众臣议论纷纷,主公实难决断,想来公瑾也有切身体会了,呵呵……”
周瑜淡然一笑道:
“子敬莫非也如此糊涂?”
鲁肃闻言不由一怔,看了眼诸葛亮,却见诸葛亮微闭着双目,只得回头怔道:
“公瑾什么意思?”
周瑜斟上一樽酒,甚是随意道:
“曹操尊天子之名南下,名正言顺!更何况其帐下兵多将广,势大难敌。战?以何为战?难道单靠江东上下一腔热血?呵呵……莫要玩笑了。”
周瑜满好酒樽看着鲁肃道:
“征战杀场,攻城掠地,岂是儿戏?算啦!战则必败,合则易安,没必要拿我江东儿郎的命去拼这一线生机。我意已决,明日去见主公,便请主公早下决断,纳降曹操!”
鲁肃闻言眉头微沉,他实在想不出周瑜说这话的深意,看了看诸葛亮,那诸葛亮仍是毫无反应,又错鄂般看着周瑜,良久方道:
“公瑾,怎么这么想?江东基业,已经三世,其中艰辛,你比我更清楚,何况伯符临终有言:万事全赖公瑾。如今正需公瑾护国……你……唉!”
诸葛亮忽然感觉到周瑜一丝情绪波动,目色微一动,却见周瑜面如常色.
但诸葛亮确定,方才的一句伯符确实引起了周瑜心中的变化。
此人当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嘿!本以为此人全无弱点,却不想他空有一身修为,却终是被俗礼所困。嘿嘿,既如此,怎也拖你下水。
诸葛亮正想间,却见周瑜摇头道:
“子敬,江东多少生灵?”
鲁肃听他这般发问,不由一窒,只是不语,却听周瑜续道:
“江东百万生灵,只因我这一句话便陷入水火之间。何况,若一旦战败,百万生灵均化作烟灰,周瑜量小实难承受。”
鲁肃闻言道:
“呀!江东将士齐心,何况以公瑾之才,东吴险固,曹操若想得志怕也不易!岂可如此志短?”
鲁肃话音方落,却听到噗嗤一声轻笑,鲁肃侧头看去,却是诸葛亮。
此时的诸葛亮显然已经回复了元气,但诸葛亮此举鲁肃自然不懂,还未待鲁肃发问,却听周瑜道:
“孔明何故哂笑?”
诸葛亮闻言抬头道:
“哈哈,我非是笑都督,而是笑子敬不识时务。”
鲁肃闻言反问道:
“孔明怎么反笑我不识时务?”
诸葛亮笑道:
“都督想要降曹,本就是明智之举,子敬岂不是不识时务?”
周瑜闻言哈哈大笑道:
“哈哈……孔明确是我知已!为官者,最要度大势识时务。”
鲁肃不知诸葛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由道:
“孔明也这般认为?”
诸葛亮长身而起道:
“曹操兵多将广,其本人更是能征善战的用兵奇才,南征北讨数十载,天下莫敢争锋!想当年也只有吕布、袁绍、袁术敢与其争霸,而如今,这些人无不被曹操灭了。”
说至此处,话锋一转道:
“只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强逆天道与其争锋,现今也落了个兵败的下场,孤身寄存江夏,存亡尚未可知。孙将军降曹,可以保妻子,全富贵。只不过江山易主,付于天命,总比落个兵败身陨的好。”
周瑜闻言轻笑,抬起酒樽,一饮而尽。
鲁肃闻言怒道:
“你教我主屈膝受辱于国贼!”
孔明摇头道:
“愚有一计,也无需孙将军亲自渡江纳土献印,只须遣使将两个人送到曹操面前。曹操若得此二人,则旗下百万之众,必可卷旗退兵。”
周瑜哦了一声奇道:
“哪两个人,竟有如此本事?”
诸葛亮转过头来高深一笑道:
“此二人对于江东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曹操来说嘛,却大不相同。”
“哦?”
周瑜笑道:
“还真想不到我江东竟有这般人物了。”
诸葛亮闻言也是付之一笑道:
“呵呵,此二人既有此能,自与曹操的禀性相关。曹操虽以武略名著于世,但同样以好色闻名于坊间。”
鲁肃闻言不由看了看周瑜,只见周瑜面色微变,不由心中窃喜:诸葛亮不愧是条老狐狸,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找到公瑾的软肋。
却听诸葛亮道:
“亮尚未出山的时侯,便曾听说曹操在漳河造了一座铜雀台。此台不仅耗费极大,更是广选天下美女纳于其中,但曹操犹嫌不足,一直引为一大憾事。此次陈兵百万,名为平定南方,实则冲冠一怒为红颜,全为此二人。素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女大乔,次女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曾发重誓: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于铜雀台上,以享晚年。若可得偿所愿,虽死而无恨了。将军若要一止兵戈,何不去寻乔公,以重金买此二女,再差人送给曹操。曹操若得此二女,必心满意足班师回朝。都督正可用此计仿范蠡献西施——红颜一笑止兵锋!岂不快哉?”
抬眼再看:周瑜面色微变,鲁肃则怔怔不语。
良久,周瑜才冷笑一声:
“曹操欲得江东二乔,可有什么佐证?不会是诸葛先生自己臆想的吧?”
诸葛亮笑道:
“当年曹操建铜雀台时,曾叫人为台作赋,以此铭志。当时冀州无数文豪挥墨,均未得曹操心意。”
“哦?”
“后来,曹操有一子,名植字子建。此子文采抑扬,落笔成文,最得其父心意,便为其父作了一赋,名铜雀台。其赋中之意,道尽曹操横扫四方誓取二乔之意。”
周瑜面色已自不善道:
“不知此赋如何,若有机会,倒要赏看一番。”
诸葛亮道:
“巧了!亮爱其文采华美,曾暗记心间!”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六章 是战是降
周瑜不知道诸葛亮是真是诈,闻得诸葛亮还记得铜雀台赋,不由笑道:
“那便请诸葛先生试背一番。”
诸葛亮闻言负手而立道: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御龙旂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这赋自是不假,但读与看,分别却大了,赋中‘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本为‘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意为接玉龙、玉凤二桥,而听在周瑜、鲁肃耳中,却成了揽大乔、小乔入怀。
砰!但见周瑜拍案而起道:
“老贼真无礼至极!”
诸葛亮见状心中暗喜,面上却诚惶诚恐道:
“都督何故息怒?昔年单于屡侵边界,汉天子也曾许以公主和亲,都督如今何故这般在乎两个坊间女子?”
周瑜摇头道:
“孔明有所不知,大乔是先将军孙伯符将军的夫人,小乔乃某的妻妾!”
诸葛亮闻言忙惶恐道:
“哎呀!都督恕罪!都督恕罪!亮实不知情,方才失口乱言。死罪!死罪!”
周瑜长身而起摆手道:
“孔明不必多说!某与老贼誓不两立!”
诸葛亮心下大喜道:
“望都督三思而后行!”
周瑜看了眼鲁肃,却见鲁肃神情略现忧色,不由眼珠一转,纵声长笑。
诸葛亮不知其意,怔怔看着周瑜。
好周瑜这番长笑,笑了许久,直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诸葛亮看了看鲁肃,正与鲁肃对视一眼,鲁肃在一旁道:
“公瑾……”
周瑜闻言这才止住笑声,摆了摆手止住笑意,独自坐了下来,倒了樽酒,自饮了一樽,不由微微一笑道:
“某受伯符重托,岂有降曹之理?方才只是出言试探孔明决心,孔明莫怪!哼!我与伯符情深义重,岂会降曹?”
周瑜坐直身子正色道:
“自离开鄱阳湖,某便已决定与曹操决一死战!纵粉身碎骨,不易其志!”
说罢看向孔明道:
“现下曹操势大,愿孔明助我,共破曹贼!”
诸葛亮闻言深施一礼道:
“若都督不弃,亮愿效犬马之劳,甘为都督驱使!”
周瑜长声笑道:
“好!既如此,某明日便入见主公,商议发兵之事!”
当日,三人又寒暄片刻,诸葛亮便辞了周瑜回转驿馆。
却说诸葛亮走后,鲁肃坐在席前自饮一樽,心中道:方才那句范蠡献西施之计真是刺到了公瑾的软肋了。
前世,孙膑与钟离春相爱,为劝谏齐王,孙膑用美人计将钟离春献给齐王。而直至钟离春离开,孙膑才发现自己深爱之人便是钟离春,但世事已定,终是逆之不得。此事一直成为孙膑的心病,不想,诸葛亮随意的一语便戳中了周瑜的痛处。
鲁肃方要开口,周瑜拿手一摆道:
“子敬无须多言!”
鲁肃笑着摇了摇头道:
“公瑾,你若不能丢弃心中的情念,早晚为其所害!”
周瑜眉头一紧道:
“我已负过小乔一次,今生绝不再负她!”
鲁肃点了点头道:
“诸葛亮绝不可小视,经此一事,只怕已知你弱点,若再斗下去,怕早晚为其所害。”
周瑜冷笑一声道:
“哼!我若只杀了他,不显我本事,非绝其念,断其志,除其身,方可血我恨处!”
鲁肃道:
“既如此,那越快越好!”
周瑜闻言冷哼一声,将樽中酒一饮而尽!
次日清晨,孙权升堂,文武众臣齐列两排,左侧以张昭、顾雍为首一干文臣,右侧以程普、黄盖为首一干武将,一个个穿戴齐整立在两旁,威风凛凛,气势磅礴,气氛却颇为紧张。
片刻,但见周瑜一身绒装走上殿来,深施一礼道:
“主公!”
孙权满面春风长身而起还礼道:
“公瑾一路辛苦!”
周瑜先道:
“瑜风闻曹操陈兵百万于汉上,发书至此,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孙权将曹操的檄文递给周瑜,周瑜接过檄文扫了一遍,冷笑一声道:
“老贼猖狂,欺我江东无人,竟敢如此欺我。”
孙权闻言道:
“公瑾意下如何?”
周瑜不答反问道:
“主公可曾与群臣商议?”
孙权叹息道:
“连日来与群臣商议,有主降者,有主战者,连日争论,实难决断,孤这才发信请公瑾回来。先兄生前有言:外事不决问公瑾,是战是降,全凭公瑾决断!”
周瑜微微点头道:
“哦……敢问主公,谁人主降?”
孙权看了一眼张昭等人道:
“子布等人都劝孤降。”
周瑜哦了一声转头道:
“敢问子布因何主降?”
张昭闻言不由有些发怔:这什么情况?因何主降?昨天你没听我说?但周瑜既然发问,也只得道:
“曹操以天子令征伐四方,名正言顺。本就雄兵百万,现下又收了荆襄之众,大壮水军声威。我江东所凭唯有长江天险,现优势全无,以何为战?不如暂且纳降,再做打算。”
“子布说的正是,刘备退无可退,强拉主公下水与曹操决战,主公仁义,但我辈谋臣岂可受他愚弄?”
“眼下保存实力才是正理,岂可与曹操开战?枉送了江东基业。”……
一时间,文臣议论纷纷。
程普等人,无不生恨,但也知道这些道门中人忌惮佛门实力,不过他们毕竟随孙家打拼三代,哪舍得就这般将江东基业拱手让于他人?无不怒目而视。
其余佛众更是气得暴怒,真恨不得与这帮道门中人殿上便火拼一场。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七章 誓不降曹
张昭欲降,众文臣纷纷主降,一时间,大殿之上闹得沸沸扬扬。孙权看得更是老脸一沉,但他也是无法,曹操实力被这般文臣渲染的太过强大,他几乎信念全无只能将目光落在周瑜身上,期冀周瑜可以出谋破曹。但见周瑜面带微笑,冷眼旁观众人,忽道:
“真迂腐之见!江东历经三代,几经周折,岂可拱手送于他人!”
这一声真若平地一声惊雷,孙权闻言登时来了精神;众武将相互看看更是无不惊喜,险些没欢呼起来;众文臣面面相觑:这是什么节奏?
孙权正了正身子,来了精神两眼放光道:
“公瑾,可有良策破曹?”
周瑜轻笑一声道:
“曹操托汉相之名,实为汉贼,上欺君王,下辱公卿,人人得而诛之!主公少年英雄,雄才大略,承父兄基业,兵精粮足,将士齐心,正当为国除贼,横行天下,却如何降于他人?”
孙权点了点头道:
“公瑾所言非虚,但……啧……曹操太过强盛,孤实难抵敌呀。”
周瑜闻言纵声长笑一声道:
“曹操虽有百万雄兵,但在周瑜眼中有若草芥,何惧之有?八万精兵足已破敌!”
呵……
周瑜此语一出,登时惊坐四方,众文臣无不晒笑;众武将也不由心惊,这牛逼吹的有点大吧?但周瑜是为众武将说话,众将也不由得面上生红。
张昭心中冷笑:既已与你撕破脸皮,现下关键时刻也没必要与你再虚与蛇尾。想至此处,当即道:
“但愿都督手下精兵强将,可以以一挡十,这样都督不仅可一举破了曹兵,还可趁势杀进许都,奉迎献帝了!”
文臣中不由得齐声大笑,又有陆绩道:
“都督,此刘备穷兵之计,我们何必淌这趟浑水?”……
一时间议论纷纷。
连孙权都觉得周瑜所言有不实之处,不由得皱眉。
周瑜笑看众人,只是不语,良久,全场气息不由一变,众臣均不由禁声。周瑜扫视全场,在场诸将无不被其强大的气势所摄,不敢发声,周瑜方道:
“瑜随先将军征战多年,南征北讨,大仗小仗不下百场,也算颇通兵家之道。现下曹操北方未定便驱兵南下意欲荡平南方,依某观之,实是犯了数忌。”
周瑜迈开一步道:
“如今北方未定,马腾、韩遂尚存异心,曹操却驱兵南下,北地必乱,其一忌也!”
周瑜洒眼众将,见众将均呈思索状又道:
“曹操善于步骑,而东吴犹善水战,如今曹操舍其强而用其弱,陈兵水上欲与我南方水军一争高下,实是以卵击石,不智之举,其二忌也!”
周瑜又朝前迈一步道:
“现下将入隆冬,粮草本就不忌,曹操不思退后,却一昧争强,冒险推进,其三忌也!”
周瑜负手立在殿下:
“北方兵卒远下江南,长途跋涉,不服水土,其四忌也。行军步阵,哪容得这许多忌讳?嘿嘿,将军擒曹,只在今朝!”
周瑜的语言魅力加上他散发出来的强大气场,不由得刺激的孙权热血澎湃,孙权方要赞声好,却听张昭冷笑一声:
“都督,纵有这般不忌,但曹兵终是百万雄师,就算他们引颈受死,怕也难缠的紧。何况是先灭吕布,再灭袁术,又灭袁绍的精兵强将?现下曹操又得蔡瑁、张允两个水军名将,更是如虎添冀,龙游深潭,都督还是不要太乐观才好。”
周瑜只觉孙权听完张昭的话,整个人就像突然吐了气的气球般,心中道:主公受这帮人蛊惑,心尚未稳,纵使此时迫得决断,终是难于决策,早晚生变,需得坚其心志才好。
周瑜闻言转身正对张昭,张昭登时生出一股强大的压迫感,张昭不由正了正身子,以免气势上被其压制,周瑜笑了笑道:
“雄兵百万?不知子布从何得来?”
张昭道:
“曹操檄文上这般说,诸葛亮也这般说……”
周瑜冷哼一声道:
“军情大事,未经深究,岂可偏听偏信?”
张昭闻言不由一窒,他一文臣自然不曾调研过,自知理亏,登时无语。
周瑜转眼看向孙权道:
“瑜曾仔细分析过曹军实力,绝不可能有百万之多。曹操迎献帝时也不过十五六万兵马,这些曹操的根基随曹操南征北讨,消耗甚大,怕已损失殆尽了。后曹操又得袁氏之众,也不过七八万人,新收荆襄之兵,心尚未服,岂能作数?曹军疲惫之师,定难长存!”
众臣闻听此言无不变色,众文臣相互看了看,文臣中少有了解曹军真正实力的人(不对,不应该说少有,应该说基本上就是没有),闻言不由得大惊;众武将深知曹操兵力不假,但也知周瑜一心求战安吴主之心,也不由得面面相觑,却不出声反驳。孙权不由大喜道:
“公瑾,此言当真?”
周瑜点头道:
“自然!”
张昭突然发声道:
“都督哪里来的消息?昨日,刘备幕僚诸葛亮说曹操手握雄兵不下一百五十万。刘备军与曹军数次交锋,深知曹操虚实,想来所言不会有假。怎么今日都督口中,这百万雄兵竟不足二十万了?这个……”
周瑜闻言哈哈大笑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