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吾受孙将军厚恩,怎肯相背?都督放心!子瑜绝无此心!”
周瑜点头道:
“子瑜忠心事主,某自清楚,不必多言。”
“都督何意?”
“呵,放心,我自有办法叫你等兄弟相聚!”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三十一章 出兵樊口
东吴起兵的同时,曹操大军也已整装待发,兵甲齐备,似乎随时都会顺流而下,但东吴兵马未动,曹操也并没有立刻发兵樊口。
此时的局势自然对刘备是极为不利的,东吴方向一直没有消息,但还好曹军水陆两路大军不知何故也一直没有攻打樊口,估计也在等东吴的动向。
不过曹军的主力也没有闲着,一天天逼近樊口,对樊口形成巨大压力。
刘备手上在樊口的总兵力仅有六千余人马,一旦在陆上决战,曹军水师是绝不会坐视不管的,到时水陆并进,樊口倾刻间便会土崩瓦解,估计比江陵还要简单。
面对这种形势,刘备自然忧心忡忡,终日提心吊胆,不断派出探子去东吴打探,却一直没有结果。
东吴是战是和,直接影响着刘备的生死,可以说局势能否逆转全在东吴一念之间。
刘备此时也没有办法,只能又派前哨日夜探查东吴军队动向,盼星星盼月亮就希望哪天突然看到长江下游会有大批战船出现。
东吴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更让刘备担忧的事情又来了。
自刘备来了江夏后,刘琦的身体是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其实,自刘表死后,刘琦的身体便已有不适,其人身染重疾日渐消瘦。
这自然都是命运使然,刘表一脉能这有这番达官显贵平步青云全凭刘表一人的因果。而今刘表一死,刘表一脉自然是呼啦啦大厦将倾。
刘琦、刘琮虽是刘表之子,毕竟是凡夫俗子,哪能禁得起这么大的福泽。
所以刘琮即使不被曹操暗杀掉,也必会因病而死,皆因刘表一脉的这根大柱已无,剩下的便只是时间了。
刘琦身体每况愈下,又无子嗣,江夏的重担自然落在刘备肩上。
此时的形势对刘备而言虽然是个好消息,但刘备为人素重仁义,刘表如今就只剩这么一个根独苗,刘备怎忍心眼睁睁看他就这般死了?不过,想来也未必是件坏事,眼下风雨欲来,谁也不知道哪天江夏就沦为曹操之手,与其眼睁睁看着父亲基业就这样落入他人之手,倒不如一死了之。
江夏上下都弥漫着焦躁的气息,像一壶即将煮沸的开水随时都有爆发蒸腾的可能。就这样过了三天,这日,探马传报吴侯已答应出兵,并派周公瑾率东吴水军逆流而上,即将到达樊口。不多日,前哨来报,长江下游驶来大量船队。
消息传来,刘备军士气大涨,刘备激动之情不言而喻,真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又一次绝处缝生啊。
听闻周瑜船队即将途经樊口,刘备此时确实有点心急了,本来两军会师以刘备的身份应该是与孙权一样坐阵后方调度全军的,而像这种联络东吴的工作更应该由诸葛亮出面就可以了,而双方商讨沟通关羽、张飞即可,这样才说的过去。
不过刘备实在等不急了,与其说等不急,不如说刘备的自卑心理在作祟。自己以两万兵马与东吴平起平坐,无论从军事还是从实力上都显得单薄了些。
虽然自己的身份是左将军,但这个左将军有几个人认呢?又能值几斤几两?刘备思来想去,忙亲自派人迎接和慰问周瑜船队。
周瑜引兵方至樊口,便见樊口上下一片喜气洋洋,更有使者亲自带来一干慰问品来见周瑜,周瑜立在主船上不由淡淡一笑,心道:久闻刘备天下英雄,如今却也等不急了。
其实周瑜很早就想见见刘备其人了,对于能请得姜子牙出山的人物,周瑜当然想见识一番,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今日收到刘备的慰问,不由得眼珠一转道:
“周瑜初到樊口,军务繁忙,不知可否请豫州屈尊来见?”
使者闻言不由得一愣:这个周瑜也太过分了!我家主公毕竟是与你们东吴联盟,怎么也与你们主公孙权一个级别,你竟让我家主公亲自来见你?
他心里虽然这样想,但也知道东吴势大,嘴上却只能应承着。没办法,谁让自己兵微将寡呢?
刘备的人走后,一旁的黄盖皱了皱眉不由上前道:
“都督,刘备派人慰问,我军理应回拜才是,如今咱们不但不回礼,还请刘备亲自来见,是不是有些不妥?”
周瑜没有答他,望着江中泛起的滚滚浪花从容道:
“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最能从这细枝末节看的出来。久闻刘玄德是个英雄,我倒是想看看刘备到底是个什么人物?”
黄盖闻言不禁点了点头,施了一礼退了下去。
刘备使者回了樊口之后,立刻将会见周瑜一事一一报于刘备,关、张二将闻得周瑜要刘备亲自去见他,不禁勃然大怒,连连喝骂周瑜不懂礼数。
刘备连忙喝止道:
“咱们如今命悬一线,哪还计较得了这些?韩信尚且受过跨下之辱,何况我刘备?速备船支,明日去见周瑜。”
第二日,长江下游出现大量船只,周瑜的船队已将至樊口。
原来船只逆流而上本就缓慢,加之船只又多,所以消息往来虽然很快,但军队行驶却远远没有想象中的快,不过这不打紧,重要的是——周瑜来了。
刘备立在岸上,远远望去,但见旗舰上一英姿绰约的倜傥人物正按剑立于船头,船上一杆大旗迎风招展,上面一个诺大的“孙”字赫然绣在上面。刘备在樊口看的清楚,看这青年汉子的衣着打扮,想必是都督周瑜无疑了。
只是刘备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东吴竟派了这么一个少年郎来统率三军,真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刘备心中虽对周瑜能力有所怀疑,不过远远看见周瑜神韵气质不禁也自慨叹不已,想那诸葛亮就已经算得上人中龙凤了,想不到这周瑜竟比诸葛亮更多几分儒雅威风,风流潇洒,真真是个人物。
刘备自然是个识人之人,此时遥见江上周郎风姿自然知道此人定是非同小可,对周瑜的统率能力不由得便多了几分信心。
刘备看得仔细,见周瑜往这边看来,不由得隔江高喊:
“公瑾都督,公瑾都督……”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三十二章 只恨兵少
这日晴空万里,江上云雾早已散尽在暖洋洋的空气中,却听江面上频频传来公瑾都督的呼声。周瑜闻声不由向岸边望去,远远便看到一人正向自己挥手。
周瑜何等目力?远远望去只见此人方面大耳,面容和善,臂长过膝,端的是大富大贵之相。
周瑜料想此人定是刘备无疑,不由暗赞刘备好面相,又见刘备身旁立了两名大汉格外惹眼,若不是因为周瑜全心扑在刘备身上,恐怕早被这两个大汉吸引去了。
只见右边那个一张黑脸,满脸的落腮胡,双眼圆睁,英雄眉倒立,真真好一员猛将;再看另一个红脸的,身材长八尺,三人之中唯他最高,面如重枣,丹凤眼,胸前美髯随风轻摆,别有一番气质。
周瑜也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物,对刘备军中人物岂能不知?见这二人样子已经猜到,那黑脸的必是在长坂桥前名声大躁,据桥断水的张翼德了;而另一个必定是过五关斩六将、诛颜良斩文丑的关云长了。周瑜不禁点了点头,暗道:吴侯军中,恐怕少有能敌此二将者。
刘备立在岸上,只见江面上船队漫无边际,扑天盖地从下游驶来,后面船只如过江之鲫川流不息仍在有条不紊的向岸边靠近。
刘备直至此时方能看清楚周瑜的面容,不由得心中暗赞: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唉!少年得志自古便是令无数人所向往的,可惜自己已经年近半百,依旧是无立锥之地。想来便唏嘘不止。
后面张飞不由叹道:
“乖乖!比子龙还小白脸!这仗怎么打!唉!不用打了!”
关羽低声道:
“三弟,不得无理。”
说话间自有一股威势,张飞吐了吐舌头,却也不再发声。
此时,刘备踏前一步想要登上小船去见周瑜。
关羽忙拉住刘备低声道:
“大哥,这里面不会有诈吧?”
刘备闻言面色不悦,低声道:
“你二人负责陆上军务,其他事无须多管。我观周瑜非是此等小人,二弟、三弟莫要以小人之心夺其君子之腹。”
张飞嘟囔道:
“感情俺们都是小人,哼!到时大哥被害了就不这么说了。”
刘备瞪了张飞一眼,脸色一板道:
“不得胡说!”
张飞气呼呼地别过头去。刘备说罢也不理二将,登上小舟,划向周瑜的旗舰。
周瑜眼见刘备踏上小舟朝自己划来,不由心中暗赞:都说刘备是个英雄,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日后此人定是吴侯强劲的对手,还需早做打算。
周瑜沉思间,刘备已登上旗舰,满面含笑朝自己走来。周瑜收住思绪面色一变也满面笑意,迎了上去先行施礼道:
“久闻左将军大名,今日能一睹将军尊荣真是三生有幸!”
刘备忙道:
“周都督少年英雄,却是令人佩服的紧啊!嘿!不知都督此次带来多少兵马?”
周瑜坦然道:
“水军三万!”
说话间周瑜一直带着笑意盯着刘备,只见刘备听完周瑜说完眼中显然流露出失望之色,连眼神都黯淡了下来,只听刘备叹了口气,只说了两个字:
“恨少!”
周瑜轻轻一笑道:
“将军不必担忧,周瑜自有抗曹妙计。”
刘备不自然的点了点头,忽道:
“不知孔明、子敬二位先生可在船上?”
“他们在后面的船队上,大约三日后便可到达。敢问将军屯军樊口有多少人马?”
刘备本来将大部兵马都屯在樊口,转念一想忽道:
“大概六七千人左右。”
周瑜点了点头,六千大军对数万曹军,不知刘备能否抵的住曹军陆军,想至此处不由道:
“曹军水路并用,水军周瑜还是有些计量的,陆军……”
刘备闻言道:
“都督放心!刘备愿为都督守住樊口,抵挡曹军陆军。”
周瑜连连点头道:
“如此甚好!只是将军兵马略显不足,我愿为抽出五千精兵,持援将军。”
刘备闻言不由大喜道:
“如此,都督可无忧了!”
周瑜不由一笑,心道:若曹军从陆路攻来,我却未必信的过你,只是如今却不好泄了底,免得让诸葛亮算出我的来历。
二人初见甚是和睦,又小续了片刻,趁周瑜安营扎寨的当,刘备这才告别周瑜回到自己营中。
刘备刚回到大营便急传关羽、张飞前来议事。
关羽不知刘备为何见了周瑜竟如此慌张,不敢耽搁,待入了大帐,便听刘备叹道:
“东吴此次与曹操决战只带了三万兵马!唉!这点兵马焉能抵得住曹操百万大军?二弟,你速带兵马三千,过汉水预作部署。咱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东吴身上,这三千人马便是咱们的退路。”
张飞、关羽闻言互相看了看,都知道事情紧急,撤?往哪撤?张飞不禁嘟囔道:
“东吴怎么就派了这么点人马?连曹贼的零头都不够。”
关羽却道:
“大哥,咱们此时兵少,如何还能抽出三千人马在汉水做部署?”
刘备闻言道:
“周瑜肯为咱们再支持五千人马,如此算来,倒是解了咱们的燃眉之急。”
关羽闻言不禁点了点头似有所悟,一旁张飞此时已脱口而出道:
“乖乖!这周瑜到真不含糊。”
关羽不由叹了口气道:
“大哥,夏口此时也是危机四伏。曹将赵俨、程昱的北路曹军一直对我夏口虎视眈眈,若不是三弟和子龙在鲁山不断骚扰,曹军怕是早就攻下夏口了。不过,某最担心的还不是他们两个,而是文聘。”
刘备听了关羽这番话不由皱了皱眉叹道:
“文聘的荆州军对江夏了若执掌,有此人在,咱们的地理优势荡然无存。唉!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还好眼下周瑜的水军已经奔赴前线,至少江上可暂保无虞,只需守好陆路,往后就全看天意了!”
刘备此时哪有心情和他们兄弟闲聊,不由道:
“曹军随时可能兵下樊口,二弟、三弟还是要好生准备。二弟在汉水做好部署后,马上回来指挥你的一万水军抵挡赵、程。三弟,你与子龙还是要继续骚扰,令曹军感觉到压力,这样云长的压力才会小一些。”
张飞闻言自信满满道:
“大哥,你就放心吧!”
二将领了将令各自准备去了,刘备不由望向江下暗叹:孔明啊孔明,东吴区区三万大军如何能打的过曹军百万虎狼,难道是我错信了你?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三十三章 实属无奈
刘备一直担心曹军会突出奇兵奇袭樊口,毕竟曹操颇看的起自己,所以一直以来坐卧不宁。其实曹操还真的打算令虎豹骑奇袭樊口,一举灭掉刘备这颗小卫星。不过令曹操始料未及的是素擅征伐的虎豹骑一到了南方便成了病猫,最初还能吃些肉食,到后来便连肉也吃不下了,接着便是一片片的病倒。而从北方带来的战马也和老虎、豹子一样,一到了这江南水乡便爬不起来了。初时是对南方的草料完全没感觉,为了解决饮食问题,曹军还从北方运来饲料。入了荆州,从北方带来的马便成片成片的倒(荆州的干草,这些马是一口也不动的。既然不吃荆州的干草,那就喂精饲料吧,反正按原有马匹数量分配怎么配都不超标。谁知这精饲料反成了这些战马的催命符,战马反而倒的更快)。战马倒了也就算了,就连虎豹骑中这些百万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虎豹骑也接连着倒了下去。原因为何?自然也是水土不服。连虎豹勇士都病了,更何况曹军的普通部队呢?
曹军的“畜流感”、“人流感”不仅是引起了当时曹操军中的高层关注,就连一千八百年后的诸多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也开始关心起了曹军战士的身体健康!无数医学专家、学者深入三国历史这片广茅之地,试图插上一脚,什么霍乱、出血热、菲疔、禽流感?一时间众说纷纭,百花齐放,映的满天金光乱闪,更有位姓李的教授断言是曹军感染了血吸虫病。其实史书上对此记载也就无非一句短短的“……于是大疫,吏士多死……”就凭这么短短几个字能说明什么病?由此可见,不过是一群卖弄知识忽悠大众的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罢了。
其实就是现在的北方人到了南方也多有水土不服,更何况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人了?那时的环境南北之分要明显的多,气候差异也要大的多,水土不服自然是不足为奇,哪里还用的上血吸虫这类专业病毒?再加上长江风高浪大,对于不习水性的曹军而言,不上吐下泻才怪。而曹操为了不影响南下,自然会将病倒的曹军放到船上运输,这样一来,曹军的病情反而加重了。
一时间曹操一贯引以为豪的兵贵神速自然也神速不起来了,万般无奈下曹操只好放弃了奇袭突击,改为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可是,即便如此,曹军晕船、水土不服的情况并没有丝毫的好转。
很快,这些北方雄师不但没了往日的风采,反而成了被保护的对象。被谁保护?自然是南方刘表留下的荆州兵。
这些荆州兵与东吴兵隔江对峙多年,一向恃勇不惧东吴兵,两军大小战役上百次,虽然败多胜少,但自孙坚被黄祖的江夏军射杀后,荆州兵便有了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而且荆州兵对长江风浪早已习已为常,在江上行走如履平地,与曹军水师一比,高下立判。
这真伤坏了曹操的脑子,毕竟刚收荆州,荆州军并不可靠。何况眼下荆州旧主刘琦、刘备还在江夏。
荆州兵刚投降便要与旧主一决生死,于情于理也难保有些人会临阵倒戈(刘表虽然死了,但积威犹在。想那刘表在时,对百姓爱戴有加,将荆襄治理的井井有条,荆襄百姓一直对刘表敬若在生父母。刘琦是其亲子,爱屋及乌,自然对刘琦也别有情义)。
曹操不得不在荆州兵中各船安排监军,为了稳妥,又将荆州军与曹军混编在一起,以控制荆州军。
本来这个想法不错,可是一经实施便暴露了问题。曹军踏上战船上吐下泻这些小毛病就不算了,行船时,一旦遇到稍大一点的风浪,大部分曹军就只能扶着船桅坐在船上,连站都站不起来,更别说打仗了,基本上是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这样一来,反倒成了荆州兵的累赘,成为荆州兵的笑柄。而曹军毕竟是曹操的嫡系部队,荆州兵是降军,这些曹军跋扈惯了,哪会把降兵放在眼里,冲突倒日渐加重了。
曹操无奈,只好将曹军全部撤了下来,清一色换成了荆州兵马。而荆州水军自然由蔡瑁、张允统领,不过曹操对这二将一直心存疑虑。二人虽是在荆州献降上做出了大贡献,但听程昱说,这两人与诸葛亮关系匪浅。程昱虽然说的含糊其辞,但曹操清楚这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这几个人很有可能在仙界便是朋友关系,如此一来,曹操怎能放心?所以曹操特意安排了于禁作水军督军。
有很多人可能奇怪,为什么曹军一定要舍了自己擅长陆战而打自己完全不适应的水战呢?
其实许多人可能都有一个误区,以为赤壁之战曹操的目的是渡江。其实当时的曹操已夺取了南郡(江陵),招降了原刘表的水军,渡江南下根本不成问题。但是当时曹操的敌人不在江南的长沙,而是长江下游江夏(武汉)的刘备和柴桑(九江)、江东的孙权。如果曹操选择从陆路顺江直下,会遇到极大的阻力。
当时的长江中下游两岸有大量的湖泊沼泽,这些湖泊沼泽外又是大量丘陵山地,极不利于大部队陆上行进。
所以,曹操自然选择简单的乘船顺江而下抢摊登陆。曹操顺流而下的船队在赤壁与溯江而上的周喻相遇,周喻选择靠南岸扎营,曹操自然会在上游的北岸扎营,这样阵营分明可以防止对方的偷袭。而周喻并不担心曹操会甩开自己直接顺江而下,因为如果曹操挥师南下周喻就可以在中途截击曹操的后队。
而如果曹操渡江到对岸打陆战,一来当地的地形(湖泊沼泽)不允许,二来渡江部队如果被东吴水军截断后路也会陷入重围被歼灭。
事实上,赤壁之战时的周喻确实有派部队到北岸截击曹操的后路。所以,曹操只有在赤壁与东吴水军会战,击破东吴水军后,才能放心顺江而下。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三十四章 狭路相逢
曹、孙、刘三军同时向赤壁进发,沿长江南岸西上的孙刘联军已提前到达赤壁,占据了有利地形。而负责陆军做战的前敌指挥刘备下令停止继续向前,就地安营扎寨。
因为据探马来报,曹军前锋已离此不远,再往前走就要与曹军的先头部队迎头撞上了。
周瑜也早已知道曹军陆军的情况,在一个大江急转向北的地方抛锚驻舟。
周瑜的水上作战经验老道:江中有这么一道急弯,那顺流而下的曹军战船便会将自己的船侧暴露给江东水军,江东战船横向侧击,曹军便几乎无法防守。
另外,这个位置已足以封锁赤壁的长江南岸,一旦陆军作战不利,战船上的东吴士兵可以立刻对南岸的刘备陆军实行登陆支援。
诸葛亮不多时便也到了赤壁,远远看着那个足有四五层楼高的战船船头贮立着的青年才俊,诸葛亮不由得生起一种莫明的熟悉感,似曾相识,恍如隔世,却始终想不起这种感觉是从何而来。尤其是这种意气风发的自信,最是令人浮想联翩。
眼前这风华正茂的青年水军造诣显然已登峰造极无可挑剔,无论从东吴水军的战船排列,还是从东吴水军的精神风貌都可以看出东吴水军的确是名不虚传,而这一切全是源于这个少年郎。
但自己的脑海中始终没有过水军有这等造诣的人,一时间,诸葛亮也有些迷惑了,算来算去都算不出个所以然来,无奈之下也只好作罢。
正此时,一条小船泊了过来,诸葛亮矮身踏上小船,向着那艘据说是汉末最大的战船滑去。
这艘旗舰虽然船身巨大,但泊在长江的回弯处,前方的曹军却是看不到。
此船船楼分为四层,各有用处,瞭望台、议事厅、箭矢库、弩窗等等应用尽有,无不透露出江东精深的造船技艺。
诸葛亮登上楼船,顺着梯子直登到楼船顶层,还未登上楼顶便已听到船上清美的弦音。
诸葛亮不由淡淡一笑:从琴声中可以听出,周瑜已是信心满满成竹在胸。
论起水战来,诸葛亮跟周瑜可不是一个段位的,这完全是中国足球碰上巴西足球。想到这诸葛亮不由叹了口气,好在这位周都督不善陆战,倒可以拼个旗鼓相当。
思索间,诸葛亮已登上船顶,只见鲁肃也站在上面,其余东吴诸将都分列两旁,而周瑜正在上面品弦,琴瑟之音顺着江水流下,在这风高浪大的江面上,竟让人生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祥和。
诸葛亮不禁叹道:
“都督琴音流丽畅达,悦耳怡情,真让人如沐春风啊。”
说罢不由看向鲁肃,鲁肃笑着点了点头算是招呼。
1...173174175176177...4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