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一时间,诸葛亮的脑海中涌现出数念头,似有千头万绪从中枢铺洒开来,整个人也似乎像中了邪一样,两眼失神的盯着陆绩。
忽一道清光眨现在脑中散开,诸葛亮登时清明万分,眼中明亮,反迎上陆绩的目光。
陆续瞪圆两眼紧盯诸葛亮,但那诸葛亮却全无反应,只是朝自己微笑,陆续眨巴眨巴眼睛,料想难有斩获只得低下了头。
诸葛亮淡然一笑,但想起方才情境,仍自心惊:幸好自己知道今天当有一场好斗出门前将杏黄旗祭在元神之中,保持自己灵台清明,否则定被此人暗算。想不到此人竟会如此厉害的幻术。
原来诸葛亮知道江东人才无数,他虽自负修为高明,但也不敢这般与江东豪杰硬撼。那杏黄旗乃是护身至宝,虽然诸葛亮还没有足够强大的功力可以施展出来,但将他祭在元神之中却可保证灵台一丝清明,一旦受了邪道幻术,便会自动绽出真气抵御。
一旁的鲁肃、张昭也自然知道方才发生了变故,也自看到了那道清光,心中俱是惊讶。
陆绩修为极高,此人深通易经,炼的乃是道门正宗,修为甚是高明,而且其天姿卓越,年纪轻轻便自创浑天图集于双目之上,若暗施偷袭极难破解。
方才诸葛亮不曾提防,显然已落入浑天图中,就连张昭、鲁肃也不可能破得了,想不到诸葛亮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走出幻境,心下不由得不惊。
其余众人也自各有算计,脸色俱有变化。正此时,却见诸葛亮转头看向张昭正色道:
“欲取荆襄之地易如反掌,只是我主以仁义为本,不肯夺同宗之地,所以才未取。
只是,不想那刘琮小儿如此怯懦,曹军引军南下,他竟不战而降,才使曹操占尽便宜,不费吹灰之力便轻易囊括荆襄。现下,我军屯兵夏口,自有算计,只是,不足外人道也。”
张昭闻言长声笑道:
“哈哈……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不世霸业,乐毅扶持弱燕下齐七十余城。这两个人,无一不是翻云覆雨的济世之才。先生既以此二人自比,当为刘豫州扫灭乱党成就不世功业。”
张昭转过头笑对诸葛亮道:
“可据老夫所知,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攻城掠地,征驰杀场,尚有一地立足。今得先生,人人都道刘豫州如虎添冀,曹氏将灭,汉室将兴,无不拭目而待。嘿嘿……却不想,自先生归了豫州,曹兵一出,刘豫州弃甲抛戈,望风逃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百姓,下不能辅幼子据其疆土。时至今日,哎呀!已无容身之地。”
双手一摊道:
“怎么刘豫州得了先生之后反还不如当初初建功业之时?难道管仲、乐毅就是这样的吗?哦,老夫耿直,言语间若有冲撞之处,先生万勿见怪!”
张昭言语间自是放大了结果,却并没有谈及过程,诸葛亮以弱旅七千两烧曹军十余万精骑,烧的曹军锐气尽丧,此等战绩,纵使管仲、乐毅也不过如此。
但用张昭的话说来,旁人自然不会注意这期间的过程,只会注意到此时的刘备仓皇皇如丧家之犬。
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便是此理。
但诸葛亮何等样人,张昭话音方落,他早摇扇笑对群儒道:
“鹏程万里,群鸟安知?就像人染重症顽疾,当先用细粥和药养其腑脏,然后用肉食以补其精血,再由猛药以治之,才能尽去其病根,和好如初。若不待其气脉和缓,便用猛药,怕是想要安保都难哩。刘豫州汝南兵败,暂寄刘表帐下,兵不满千人,将不过三员,正如病入膏肓。新野,山僻小县,人烟稀少,粮草不忌,人丁不兴,刘豫州不过暂借容身,岂能真守此寸土当作家业?当时城郭不坚,粮不继日,军不经练。然而博望大火,白河用水,大破曹军十余万,杀得夏侯惇、曹仁之辈心惊胆裂!愚以为,纵使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
诸葛亮说罢,看了看众人,一时间众皆不语。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诸葛亮面对的是当世名将曹仁、夏侯惇之辈?
诸葛亮见众皆不语,又道:
“刘琮降曹,刘豫州一来不知;二来,豫州为人仁厚,纵使知道了,也不忍乘乱夺同宗基业,实为大仁。至于数日前的当阳惨败。唉!新野、樊城两县数十万百姓誓死相随,刘豫州不肯相弃,百姓扶老携幼随军而行,日行十里。
刘豫州明知寡不敌众却甘为此败,实为大义!更何况,胜负乃兵家常事。昔年高祖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得胜兴大汉四百年,难道不是韩信的良谋吗?国家大计,社稷安危,并不是好辩之士逞口舌之快,这些人像赵括侃侃而谈可以,但要像蔺相如临危应变却差的远了!”
张昭本就是个仁义长者,非是世间辩才,听诸葛亮这般说登时语塞,尴尬至极。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一十五章 舌战群儒
诸葛亮辩得张昭无言已对,忽见一人长声道:
“曹公引雄兵百万,上将千员,雄锯荆襄,虎视江夏,刘豫州兵微将寡,真的以为可以螳臂当车?”
诸葛亮闻言,侧目视之,但见说话之人正是方才鲁肃引荐的虞翻,不由朗声道:
“刘豫州兵微将寡,退居夏口,只是暂避其锋锐,坐等良机而已。”
忽转声道:
“但江东凭长江天险,上将千员,兵精粮足,却不顾天下耻笑欲使吴主屈膝降贼。相较而言,刘豫州纵不能阻曹军雄师,但亦足可称得上英雄了!”
虞翻闻言,不由得面红耳赤。
江东道门畏惧佛门势力,全无誓死卫道的勇气,经诸葛亮一说,自然面上俱是无光。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也,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如民众不知谦恭,为官者不知清廉,臣下不知忠诚,人人都想成就霸业,国家岂不陷入动荡?百姓岂不陷入危难?如今曹丞相奉天子召,兵威四海,万民归心,刘豫州却为一已私利,欲图天下,陷两县百姓于水火。仁者,爱人!义者,利他!试问,刘豫州行的是什么仁?又当的什么义?!”
诸葛亮听此人满口仁义道德一副儒家做派,不由侧目视之:但见此人一副酸腐儒生相。方才听鲁肃介绍,此人姓步名骘字子山,乃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步叔后人,故而精通儒道。诸葛亮虽修的是道家法门,但他一心欲求王霸之道,故而也曾研习三皇界所创的儒学之道。现下听步骘这般说,心道:需得儒家经典不能服他,当即道:
“孟子公孙丑下篇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权霸天下,四方诸侯无不离心,方有当今天下之乱,四方百姓民不聊生。”
他转了个身又道:
“孟子离娄上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当今天下只知有丞相,不知有圣上,全无伦理纲常,又谈什么社稷国家?谈什么百姓利益?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今两县百姓亦肯舍生取义,尔身为汉家臣民,实汉家俸禄,受儒家教诲,竟不如无知贫民!面对汉贼,竟欲卑恭屈膝!有何面目面对儒家先贤?有何面目面对步家的列祖列宗?”
步骘闻言不由得心下暗惊,这才知道诸葛亮深得儒家精髓,他才几斤几两,自不能对,脸色通红怯声道:
“孔明欲效苏秦、张仪巧舌如簧游说东吴吗?”
言外之意,诸葛亮只是一辩士而已。
但鲁肃闻言不由侧目,自己曾下界为孙膑报仇,前世正是苏秦,本欲借机了结了诸葛亮前世鬼谷子,不想却被张仪所破。此时听步骘技穷这般说,不由得也想听听诸葛亮如何解说。
诸葛亮自然听出其弦外之音,长声笑道:
“步子山只当苏秦、张仪为辨士,却不知二人亦是当世豪杰。苏秦配六国相印,张仪两次为秦相,此二人皆有匡扶社稷的胸襟报复,怎是畏强凌弱的人可比?呵呵,像诸君,只是听到曹操的威逼之词,便畏惧欲降,怎敢笑话苏秦、张仪之英雄辈?”
步骘闻言不由面如土色,黯然无语。
“孔明认为曹操是什么人?”
诸葛亮方破步骘,不想又有人发问。
诸葛亮侧目一看,乃是薛琮。据说其先祖正是战国时代闻名天下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齐国公子孟尝君,此人颇通晓天道变化,却非是道家的修真中人。听他这般发问,诸葛亮自然不知其意,但方才辩步骘时自己称其为汉贼,当即道:
“方才亮已说过: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再问?”
薛琮连连摇头道:
“公之言差矣!大汉传至今日四百年,天数将尽,需得易主。如今曹公已坐拥天下三分之二,四海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争天命,真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依某观之,刘豫州早晚必有一败!”
此言一出,张昭、鲁肃等人无不暗自摇头。修真中人都知大汉将尽,但偏偏这话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是说不得的,说出来空是留人口舌。
果然,薛琮话还没说完,便见诸葛亮长身而起直视薛琮道:
“住口!薛敬文竟说出这般无纲常伦理之言!人,生于天地间,当以忠孝为本!公既食汉禄为汉臣,见有不臣之人,当拼力除贼,方是为臣之道。现下曹操怀篡逆之心,天下人人得而诛之,你竟以天命归之而欲降曹,真乃无父无君之人!亮实耻于与你同席论道!请不要再说了!”
诸葛亮说话间仙气环绕,自有一股磅礴气势,薛琮毕竟只是一凡人,哪禁得起这般气场?说话间只觉得对方仿若天人一般,登时气焰全无,满面羞愧。
诸葛亮强大的气场乍一散开,众皆震惊,江东道门无不噤声,仿佛整个殿上都萦绕着一种剑拔弩张的气势,压迫的在场众人只觉得连开口都费劲。只有鲁肃、张昭等修为高深者尚可谈笑自若面色不变。
正此时,但听一人长笑一声:
“哈哈……”
这一声长笑登时震碎了这强大的气场,众人压力均是一轻,诸葛亮的气势也不由卸了几下,压迫骤减。
诸葛亮见对方这般功力,就是不回头也知道此人是谁,正是鲁肃要他防备的第三个人——陆绩。自己方才力辩江东道门百家,挡者莫敌,想来,此人终于坐不住要发难了。想至此处,诸葛亮缓缓侧目视之,但见陆绩走出人丛。方才自己只是眨一交手,未曾仔细打量陆绩,此时正面看来不由惊讶。此人年纪不过二十岁,看衣着打扮也不过是个中大夫,不想此人竟有此能能让鲁肃如此忌惮,真不知有何特别。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一十六章 身陷阵中
见到这个连鲁肃都忌惮三分的陆绩,诸葛亮不由得留了几分神。
只见陆绩信步朝诸葛亮走来,每踏出一步,便觉得殿内长风纵横,直拂得陆绩衣衫飘舞,气势十足。诸葛亮面对这般气势,亦不敢托大,转步正身直视陆绩。
忽然心中一凛:不好!
但见陆绩长袖一拂,负手而立,头襟飘飞,双目中似含无数风雪,双目一沉道:
“曹操虽说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底还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自称中山靖王后裔,却无稽可考,不过是织席贩屦的小儿,怎敢与曹操抗衡?嘿!”
陆绩这一拂袖,诸葛亮登时只觉压迫抖然间大了数倍,嘴唇微动,却生出一种说话甚是艰难的感觉,灵台一转间,不由暗震:不想此人动作如此之快,自已万般留神下竟还是陷入对方的阵中。但很显然,陆绩为此也是消耗不少,连说话的声音都变了,声音显得沉闷而沙哑,甚是怪异。
道法微末的人自是看不破其中奥妙,但如鲁肃、张昭之辈自是看的通透。
陆绩是运符高手,举手抬足间竟在诸葛亮身旁布了一百多道符,其运符之巧,布阵之精,都堪称顶尖高手,与自己的年纪极不相辅。
但陆绩也自取巧了,方才诸葛亮欲以大法力技压群雄时,陆绩便已经开始布符阵。等诸葛亮反应过来,想要力挫陆绩时,不想陆绩的一声长笑,登时将诸葛亮的反击化去,行走间更将符阵布全,气势一波强于一波,待诸葛亮想冲出阵时,已经陷入万般险境之中了。
陆绩的阵法精妙,配以双目上的浑天图,再加之其本身的高深修为,诸葛亮只觉得压力如排山倒海一般,眼前的这个年纪轻轻的陆绩突然间仿若巨人一般高大。
当然,这纯是一种精神上的感觉,实际上的陆绩和诸葛亮之间身体并没有实质变化,只不过诸葛亮着了陆绩的道,被陆绩的气势所迫。
这一刹那的感觉,险些没将诸葛亮的精神击溃,好在杏黄旗护住了那一丝灵台,自己才没有轰然倒塌,只是晃了晃身子。
但诸葛亮自知,对方修为与自己相差无几,但自己陷入对方阵中,对方的修为登时成倍增长,而自己祭起杏黄旗本就消耗不少,如果硬撼,要不了多久,自己就会被对方的精神力量彻底击溃。
要想取胜,唯有破了对方的阵,但自己深处迷局,如何破阵?
想至此处,诸葛亮不由得冷汗唰唰落下,但他因杏黄旗护住灵台保持着一丝清明,灵光一闪,不由道:对方只布了一百道符,这不符合常理啊!
“孔明,你不说话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正怔在当场不语,陆绩却趁此时乘胜追击。
江东群儒被陆绩一点无不诧异,方才还口吐莲花滔滔不绝的诸葛亮,怎么突然间就变成了哑巴?有些人似乎看出些门道,不由得哈哈大笑助阵:
“诸葛亮,说话呀?”
“没词了吧?”……
场面登时乱作一团,诸葛亮气势更弱,若不是杏黄旗护住诸葛亮一丝真灵,他心思早就守不住了,现在趁着这灵台清醒仍自细思:无论是佛还是道,都讲究九九归一。也便是说,修真一途但凡与数字有关,多是成九的倍数,怎么陆绩的阵……
诸葛亮登时眼前一亮:那么陆绩的阵显然没布完全啊。诸葛亮寻得一丝破绽,登时信心倍增。
正此时,诸葛亮忽觉得对方气势又增,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护住周身,以免自己精神彻底崩溃。
如果换作凡夫,此时怕是早思路不清精神崩溃瘫软在地了,但此时内心中却定是慒然不知,只当是对方的言语过于激烈自己没有应对上来,被其气势话语所摄,事后虽然常暗自后悔当时怎么没想出来应对之法,却为时已晚。
诸葛亮经验何等丰富?眼见陆绩暗自运功压迫自己,便知陆绩的符阵确实出现了破绽,所以才急功尽力想要一举制服自己,而看这个架势,自己怕是也支持不了多久了。
当即哪敢犹豫,暗运灵识探查,但见无数符印铺在四周,仿似形成了一道道气墙,不断压迫着自己。四面八方俱是气墙,丝毫没有任何区别。
诸葛亮立在中央,心中暗道:需得投石问路,否则断难走出迷局。
当下强自抬起羽扇,似是轻轻拂了一下。
这一拂看似轻松,但在诸葛亮身上真如力擎千钧一般,虽然这一拂迫开了对方气墙数寸,可自己周身真气似都散了开般,不由得反被对方气劲又压迫了下来,比之方才更甚。
诸葛亮这一动分出了不少心神,此消彼长下,登时感觉对方气势又磅礴了几分,他虽敛住真气但仍觉得气墙不减,加速朝自己汇聚,自己周身的气界则越来越稀薄,看看便被对方气墙一举击溃。
不过方才震退了对方的气墙,诸葛亮也似乎隐隐发现了对方的弱点。
那陆绩好像确实出现了失误,在东南角,也便是鲁肃与张昭的方向好似少了几道符。但这个时间转瞬即逝,至于那里究竟是不是真的出现了破绽,连诸葛亮也不敢确认。
诸葛亮虽找到了一丝生机,但自己方才被陆绩真气所迫,消耗不少,此番虽找到对方阵中破绽,可能不能一举冲出对方法阵力挫陆绩,诸葛亮着实没有把握。
何况那里究竟是不是破绽,诸葛亮也不能确认。
若一举冲出陆绩法阵,自是最好,但若冲不出对方法阵,却难免要落个难堪。诸葛亮思忖间,体内真气又消耗了不少,不由暗震:此子竟修炼如此阵法,专为辩术,果然称得上当世辩才。知道自己再不反应,纵使自己肯拼得一力,怕是也无力还击了。
诸葛亮想至此处,当即转了个圈,正对着东南角,把手中羽扇一摆,直面向东南角。刹那间,只见诸葛亮双目圆睁,面色狰狞,登时诸葛亮长发飘飞,衣衫舞动,众人只觉得一阵劲风在殿内徘徊,呼的一声都聚在东南角。接着,只听砰的一声,只觉得诸葛亮整个人都变得模糊了,好似被什么空罩罩在当中一般,曲曲弯弯,模模糊糊。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一十七章 力挫陆郎
这一变故原来是陆绩在其周围所形成的气墙被方才诸葛亮全力一击震碎,气浪碎裂而至,所以看在旁人眼里好似诸葛亮整个人都变形了是的。
诸葛亮方刚破阵心中大喜,当下不敢久留,趁机大踏步走出符阵,直至东南角,正对着鲁肃才算站稳。
鲁肃再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浑身尽被汗水打湿,长吸口气,好不狼狈。
一旁张昭见状更是难以置信,脸色颇为难看。
而那陆绩却也好似受创不轻,方才自己正全力一击打算短时间内制服诸葛亮,谁料诸葛亮竟查出阵中裂痕,一举破了自己的浑天符阵。
想来自己的浑天符阵一旦布成,再配合自己的浑天图眼几乎无人可破,但美中不足,竟被人破了几道符,使这个浑天符阵似少聚了不少灵气,故而有了一丝破绽。
这一番陆绩受创不小,整个脸色都变了,狠狠地瞪了一眼鲁肃。
鲁肃受其目光所感,抬眼看向陆绩,那目光中满是委屈。
陆绩暗恨鲁肃坏他好事,也不理他,抬眼看着诸葛亮。两旁江东群儒更是无不惊诧其中变故,方才还大占上风的陆绩不想竟转眼间便急转直下。
陆绩直视诸葛亮背影:诸葛亮也消耗不少,不知道他还有没有气力反击了,而且经过方才一场好斗,怕是诸葛亮也头脑不清了吧?
正此时,却见诸葛亮转过身子,面色虽然不好看,但见他点了点头笑看着自己道: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陆绩闻言不由得脸色一寒,前几个辩士,诸葛亮不仅名叫得出连字都叫得出,却不知自己大名,着实可恶!但他此时也受重创,为防诸葛亮探得自己虚实不得不答,强自笑道:
“先生且听仔细了,在下姓陆名绩字公琪!”
陆绩初时尚对答如流,说至在下二字时便开始一字一顿,外人听来虽丝毫感觉不到怪异。但诸葛亮何等修为何等眼力?一听之下便知陆绩根底,当即信心倍增,淡然道:
“原来,先生便是袁术席间窃桔的陆郎啊?久仰久仰!”
说话间笑容暧昧地看着陆绩。
说到此处,给大家讲讲这个陆绩。这个陆绩着实不简单,中国二十四孝中有一孝,便是“年未满十,陆郎怀桔”。
当年淮南袁术欲称帝,便先设宴遍邀淮南才子。
当时的陆绩年未满十,却是天纵其才,甚是聪颖,被称为当世神童,此子虽年方六岁却仍在被邀之列(从其弱冠年华便成为阴阳家一道的翘楚人物,便知其根基。但现在毕竟不是百家争鸣的秦末,道门上下内斗不断。此时佛门卷入中土,道门中人莫不一致对外,所以才有陆绩这一节),当时的陆绩却还没有现下这般修为,只是敏而好学的娃娃,而且其家境贫寒,生活甚是艰辛。
在袁术宴间,陆绩吃了一口甘桔但觉甘甜可口,便想起了自己榻上重病的母亲,于是私藏了三枚甘桔在袖中。
席间无事,待酒席将散,众人纷纷打拱做揖辞别袁术,陆绩也只得作揖请辞,但他毕竟只是个孩子,袍袖太小,拱手间袖中的桔子便滚落下来。当时,全场鸦雀无声,旋即便被众人取笑。
那袁术本就是个好事的黄眉怪,见状还嬉皮笑脸道:
“陆郎啊陆郎,孤请你来做客,你怎么还藏了孤的桔子啊?不怕丢了大好名声吗?”
陆绩闻言登时羞愧不已,只得跪拜在地如实相告:
“将军,家母甚是喜欢吃桔子,现下重病在床,陆绩方才吃了一口便想带回去给家母尝尝,万请将军怒罪!”
在场中人自有人知道陆绩说的乃是实情,便纷纷为他解围,因此传为佳话——年未满十,陆郎怀桔。
不想,后来陆绩得高人指点(此人容后会续),成为阴阳家的翘楚人物后,便对此事引以为耻。正所谓缺什么要什么,所以他极爱顾忌出身门第(这就好比土豪一般,一夜暴富后,出去吃饭看到别人桌上的菜比自己桌上的多都觉得心里不爽一样)。
所谓大丈夫不羞当面,陆绩万没想到诸葛亮竟然当面揭自己的短。而且最为可恶的是,别人至少还说的好听点说自己怀桔,这货竟然说自己窃桔,真tm欺人太甚了!
陆绩闻得此言登时从头到脖子一片绯红,心头千万只草泥马在狂奔,直气得肝胆欲裂。他方才与诸葛亮斗法,已被诸葛亮趁势重创,此时血气上涌,险些没瘫倒在地,强自支撑转身便欲离殿。
诸葛亮眼见对路,又一招重创陆绩,登时心头大喜,哪容他走?上前一步道:
“先生安坐。先生说曹操世代相后,汉室大臣,国之栋梁,世为汉臣。但今日,曹操上欺君王,下殃黎民,乃是汉室之乱臣,曹氏之贼子!”
陆绩本就受了重创,受其气势所迫,不敢直撼其锋,倒退了一步,却不料那诸葛亮紧咬不放朝前一步道:
1...168169170171172...4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