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说罢不由双眼泛起滚滚泪光。众将面面相觑,无不动容,徐庶上前道:
“主公,此乃天意,非是人力所为,还请主公节哀!此时士气正盛,主公且不过如此消极,打消了士气。”
刘备明白徐庶的意思,当下忙抹了抹眼泪,点了点头:
“军师说的正是!”
二人在这里伤感,却见张飞正眉飞色舞地跟赵云等人正详述自己长坂坡独退雄兵的英雄事,说得众将连连点头,赵云一旁也道:
“翼德果是勇猛,子龙佩服!”
张飞见赵云也如此称赞,不由得志骄意满,哈哈大笑道:
“子龙你怀抱阿斗连闯连营,比老张可……”
话说一半,本想说厉害多了,转念突然觉得这般太过谦虚,吞了口口水道:
“差不多啊!哈哈……”
刚好刘备、徐庶止了伤心事,正听得这番话,不由惹得刘备、徐庶哈哈大笑,刘备不禁指着张飞道:
“你个老憨!”
徐庶笑道:
“将军可是看到曹军走了就回来了?”
张飞闻言不禁坏坏一笑,伸出食指晃了晃,道:
“没没没!俺老张怎会如此蠢笨,老张见曹军退了,便一把火烧了桥,便退了回来跟大哥你们会合了,哈哈……”
说罢一排小白牙又露了出来,正很有节奏的笑着,忽见众人面色有异,不由止住笑意道:
“怎么了,大哥,军师?”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八章 伤离别
听张飞烧了桥,徐庶是又好气又好笑,连连摇头,却没有说话,只是无可奈何地看着刘备:今日费的所有心血,均付诸东流了。
刘备摇了摇头叹道:
“三弟啊!你这般做却是失了算计啊!曹操素来多疑,你若不拆那桥他幸许被你诓到,不会追来。但你今日拆了桥,定敢来追。如今,恐怕曹军的大批人马将至了。”
张飞见众人都略带失望之色看着自己,心中颇不服气。
自己本来以为天衣无缝的计谋,怎的到了他们眼里就成了拙计?不由争辩道:
“他被俺一喝,倒退数里,哪敢再追?”
刘备心道:贤弟啊,曹军百万雄兵岂会惧你一人之力?他所惧者,乃是军师的伏兵重重。但这话若说了,岂不伤了兄弟的心?
他哪忍心出口,摇了摇头苦笑道:
“三弟若不断桥,曹军恐有埋伏,定不敢进兵;如今三弟断了桥,曹操定是料定我军已至穷途末路,无军而怯。
曹军有百万之众,岂惧一桥之断?逢水搭桥便是。
唉!眼下犹豫不得,咱们即刻就走,速去江夏与云长、孔明汇合!”
说罢也不理一脸黑线的张飞,起身便走。
张飞支支吾吾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忽然想起一事,阻住刘备道:
“大哥……等等,方才俺却有件紧要事忘了跟您说。”
刘备回过头奇声道:
“什么事?”
张飞看了眼徐庶道:
“大哥,方才俺在长坂桥上,对面有一长相英俊的道士扔过来一封信,要俺交给军师。”
刘备闻言神色如常,淡淡笑道:
“三弟,既然是给军师的,你又何必告诉于我呢?难道,你还信不过军师?”
张飞老脸一红道:
“那……那怎么会呢?”
说罢不由看向徐庶。
徐庶淡淡一笑,不由连连点指张飞道:
“你个老憨,看你平时憨厚,这么有心计!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张飞闻言面色更红,支支吾吾半天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嘿嘿一笑做罢。
见张飞这个样子,徐庶不由得摇头连笑道:
“还不拿来?”
张飞闻言如获大赦,忙拿出信双手递给徐庶。
徐庶接过信,展开观看。
本还是笑着的脸却眨眼间越来越难看,一种说不出的沉闷登时将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的吸引了过去。
刘备见徐庶脸色颇为难看,不由走上前去,看了眼他手中的信道:
“军师,怎么了?”
徐庶不理刘备直视张飞道:
“冀德,你可记得那人相貌衣着?”
张飞闻言知事情紧急,抓头道:
“那厮穿一身白袍,长得白白净净的,一看就是个小白脸子。怎么了,军师?”
“白袍?”
张飞突然间似想起什么般道:
“哎,对了,当时俺总觉得好像在哪见过那厮,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见过这厮了。”
徐庶闻言,眼光一转道:
“冀德,你仔细想想。”
张飞吧嗒吧嗒眼睛,想了半天却没半点印象,想来这张飞记人也记不清个样子,哪能想得起来?
徐庶突然恍然道:
“冀德,你可记得咱们在樊城的时候,来咱们这儿劝降的蒋干……”
张飞猛然间想起来道:
“军师,俺想起来了,正是蒋干那厮带来的四个人中的一个!俺就说吗,当时俺就觉得小白脸子没好货,本想一矛戳死他,但那厮说是一个故人转交您的,俺便饶了那厮!怎么?那厮……”
说至此处,只见徐庶叹息一声,连连摇摇头道:
“那便不会错了……”
说至此处,忽便泪眼婆娑,转脸看着一脸狐疑的刘备道:
“主公,元直……”
刚说两句话便再说不下去了,忙擦了把脸续道:
“恐怕……再不能侍奉主公了。”
话方说完,几乎所有的目光都扫了过来,怔怔看着徐庶:这什么信?竟能让军师说这番话?刘备闻言更是呆愣半晌说不出话来,更是万万没想到徐庶竟会突然间冒出这么一句话来。
刘备一阵恍惚,半晌才道:
“元直,这……这是怎么了?”
刘备说这话的时候,徐庶忽然感觉刘备一下子仿佛苍老了许多,不由得心中发酸,口中道:
“主公啊!家母来信,说她现**在曹营,将欲被加害。老母手书来唤,徐庶不能不去。”
徐庶叹息一声道:
“非是徐庶不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但至亲被执,庶纵使身死,亦不能不从。
现下,主公已将至江夏,徐庶心也安稳了许多。主公有伏龙在侧,相信终可成就一番霸业,可怜徐庶无此厚福……”
话方至此处早已哽咽难言。
刘备听着徐庶的话泪珠子顺着脸颊滚滚流下,徐庶说完,刘备不禁紧握徐庶双手道:
“子母乃天性至亲,元直勿以备为念!待与老夫人相见后,再作打算。”
说罢不禁紧紧握住徐庶两臂。
徐庶闻言更是心痛:
“徐庶心乱如麻,就此告辞!”
刘备闻言甚是伤离别,不禁泣道:
“元直,且慢!待某敬你一杯浊酒,为你饯行!”
说罢唤过左右,从酒囊中取出些许酒水,与刘备、徐庶一一斟上。
刘备举起酒樽,忽觉心伤,两眼落泪泣道:
“今日一别,相见无日。元直,且与玄德再饮这一杯清酒,以慰相知之情。”
徐庶端起酒樽,看着清澈见底的酒水,不由道:
“今闻老母被囚,虽琼浆玉液不能下咽。”
刘备闻言劝道:
“备闻元直将去,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只是如今刘备势已孤穷,恐怕再见之时,备已身首亦处了。”不等徐庶开口,刘备已将酒杯端到前胸道:“人生自古伤离别,明日之事就让他随缘吧。元直,珍重!”
说罢,饮尽杯中酒,泪水也跟着倾倒而出直入口中。
徐庶见状口中纵有千言却说不出来,只好抬起酒樽一口饮尽樽中水酒,刘备擦了擦泪水拜道:
“备份浅缘薄,不能与元直并力扶正。望元直善事新主以成功名。他日战场相见,切勿留情!”
此话说的情真意切,徐庶感动至极,不禁道:
“庶,才微智浅,蒙主公不弃,予以重任。今半途离道,实为孝道。主公放心,纵曹贼相逼,徐庶终身不为其设一谋!”
说罢深深一躬,这一躬,徐庶与刘备也便就此缘尽了。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九章 徐庶投曹
徐庶环顾众将,眼下这些人都是一路跟着刘备从新野几经周折来到此地的,想来,刘备的未来也是靠这些人支撑的。
徐庶深吸口气道:
“愿诸公善事使君,以图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勿效徐庶知无始终也!”
众人闻言无不感伤,目送徐庶翻身上马。
正此时,孙乾悄悄来到刘备身边道:
“主公,元直乃是世间奇才,又对我军虚实尽知。今若归曹,曹操必然重用。到时恐怕我军危矣!主公不如苦留元直,若曹操久不见元直去降,必斩其母。元直若知其母死,必誓与曹操为敌为母报仇,则元直终可为主公所用了。”
孙乾不愧是佛家高人,早脱红尘,七情六欲尽归黄土,凡事看的更是理智透彻。
有人常认为孙乾此举太不尽人情,但其实佛本就是六根清静,四大皆空。
不过,刘备身为道家中人显然难以接受这套理论,刘备闻言不由得面色一寒道:
“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仁义乃为人之本,我刘备宁死不做此不仁不义之事。公佑,且不要再说了。”
孙乾闻言不由慨叹,但知苦劝无用。正此时,忽闻前方斥侯回报:
“报!曹操大军已往江陵而去,恐欲先图江陵。”
这对于众人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刘备闻言不禁道:
“真不如与曹军战死杀场的好,若如此,便不必忍受这离别之苦了。”
徐庶亦不忍分离,但老母被囚,他心念老母,在马上一拱道:
“不劳使君远送,徐庶就此告辞了!”
刘备闻言不由得悲从中来,又泣道:
“元直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何时还能再见,备虽远送,亦觉近矣!”
不由得一行人送了一程又一程,直送到长坂桥。只见长坂桥早已被修好了,众人知道是曹军搭建的,其意不言自明。
徐庶不由道:
“使君,前方危险重重。咱们就此别过,使君珍重!”
刘备含泪道:
“元直珍重!”
这一别二人竟真再无相逢之日。
此时的诸葛亮恰在去往东吴途中,自然无暇顾及徐庶。
想那诸葛亮临行前千万算计,只是诸多算计却独漏了徐庶。因为,任诸葛亮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孝人徐庶竟会出事。
“丞相,要除刘备,眼下便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您怎么能就这么放了刘备呢?”
说话的人却是程昱。程昱本就不是异兽自然不怕什么太古异兽的气息,眼见曹操要放弃刘备兵下江陵,自然忍不住劝谏。
曹操闻言捋须道:
“诸葛亮、徐庶,狡诈多谋,料想此番必有算计。如今蒋子翼仿了徐老夫人字迹召徐庶,徐庶以孝为本,必会日夜兼程赶来。若赚来徐庶,何俱刘备?”
程昱闻言不由点了点头,徐庶人称孝人,如何肯弃母不救?不过程昱略思片刻,却不喜反忧,叹了口气道:
“只怕徐庶不肯为丞相献计呀!”
曹操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蒋干躬身道:
“丞相,徐庶也是修行中人,怎会为了这一时意气放弃这大好前程?何况徐老夫人还在丞相手中,不由得徐庶不就范,丞相大可宽心!”
荀攸在一旁看的清楚,此刻曹操脸色阴晴不定,恐有算计,忙上前道:
“丞相,多想无益,如今不如先据江陵,再作打算。刘备兵不过万人,成不了气侯,待我军占了江陵,可驰檄江东,假以分荆州之地请孙权会猎江夏,共擒刘备,永结盟好。谅孙权也不敢不从,到时一可将刘备一网打尽,二可令孙权俯首称臣,丞相无忧矣!”
这一番话说的曹操连连点头,不由叹道:
“若文若也如公达一般,孤无忧矣!”
荀攸闻言面色一红,低声道:
“叔父绝无他想,丞相多心了!”
曹操吐出一口浊气,不由看向前方,心中暗自沉思:若荀彧真如荀攸所言,自己也就不会有如此大的压力了,眼下前方吃紧,而后方压力巨大,与荀彧怕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想到这里不由看了眼身旁的荀攸,眉头一皱。
荀攸与荀彧高深莫测,这二人曹操一直未曾看透。
当年郭嘉在时,曹操虽然屡屡暗示郭嘉算此二人,但郭嘉终未给曹操算过。此二人道法相当,一直是一条战线上的两只蚂蚱,如今二人背道而驰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呢?但此番自己南下,荀攸屡现良谋……真叫人看不透。
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看来待夺了江陵之后,还是先让荀攸留守后方为宜。
曹操主意既定,举重兵南下,直逼江陵。
他以雷霆手段进逼江陵,荆州治中邓义、别驾刘先、江陵太守吴巨闻得风声,早都丧胆。三人自是早知道襄阳蔡氏举荆襄降曹之事,自己弹丸之地料不能抵敌曹操百万雄师,于是引江陵军民全线投降,荆州不战而降。
不出半月,曹操便入了江陵。
入城后,曹操出榜安民,江陵众官,也各有封赏,不过半月江陵便尽归曹操之手。曹操既定了江陵,自然开始将重心放在正四处逃窜的刘备身上。
却说徐庶走了半月,刘备郁郁寡欢,听闻吴巨举江陵降了曹操,心中更是暗暗庆幸:幸好听了鲁肃所言没有投奔江陵,否则,自己恐怕此时已经被吴巨献给曹操了。
这日正引着军民行间,忽听有兵士回报:
“主公,前方有一道士求见。”
刘备闻言眼现光芒道:
“可是徐军师?”
那兵士闻言不由默然,看着刘备眼中的光芒渐渐消散,摇了摇头怯声道:
“不是。”
刘备应了一声道:
“那道士相貌气质如何?”
兵士应道:
“回主公,那道士峨冠高戴,一副仙风道骨,一看就不是一般人,小人不敢怠慢,这才来回报主公。”
刘备闻言奇道:
“那是何人?”
忽转念道:元直曾荐我卧龙、凤雏,此番他离我而去,莫非荐凤雏来投?若有凤雏来投……哎呀,那可真是大造化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我二者兼得……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一十章 师出同门
刘备只将那道士当作凤雏,心中欢欢喜喜道:
“前边引路!”
那兵士忙道了声诺前方引路,行不多时,果见路口处有一道士飘然立于山角下,但那道长背对刘备,却也看不出来路。
刘备走上前深施一礼道:
“道长……”
却见那道士回头一望,竟是司马徽,刘备大喜,忙上前又施一礼道:
“司马先生!哎呀!自上次与先生一别,备一直想再去拜访先生.可惜曹军势大,备被迫只能一路南撤,有失拜访,还望先生恕罪!”
司马徽哈哈大笑道:
“将军客气!”
刘备又道:
“哎呀!真想不到竟能在这里见到先生。今得先生法驾亲临,真大慰仰慕之情!”
司马徵淡然一笑打断刘备的恭维道:
“不知孝人可还在将军行营中?不知可否与他一会?”
刘备叹息一声,不由得悲从中来,摇头苦笑道:
“孝人,孝人……元直的弱点就在一个孝字上。前些日子元直母亲被囚于曹营,其母谴人驰书来请元直,元直现在已经被唤回曹营去了。”
司马徵闻言面色微变急道:
“走了多久了?”
刘备见他神色有变怯声道:
“有半月有余了。”
司马徵闻言惊道:
“什么?”
“先生,怎么了?”
司马徵面色阴晴不定摇头叹道:
“元直最善,中了曹操奸计了!他若不去,其母尚可活命;他若去了,其母定难长存!”
刘备闻言不由一怔,急声道:
“先生何出此言?曹操虽奸,却是爱才之人,绝不忍加害,怎么……”
司马徵摇头道:
“此乃元直命数,果然逆之不得!元直之母最是贤良,虽被囚于曹营,却绝不会驰书召其子明珠暗投!此书必为诈也!其母若见其子至许都,如何有面目见其子?唉!”
司马徵乃是地仙之祖,哪能不知道这是徐庶的命?虽早有防范,还是不想竟迟了这许多时日。那曹操有虚实之功,竟连他这地仙之祖的算计都会有如此差池。地仙之祖隐隐觉得事情并非这么简单了。
刘备闻言两眼泪流道:
“哎呀!是我害了元直了!”
但徐庶已去多时,已是追之不及。
司马徵见状忙道:
“将军莫急,贫道再尽尽人力,若能赶得上他,定带他回来!”
刘备深施一礼道:
“有劳先生了!”
司马徵话毕,踏步而走,眨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待司马徵方走出十里,掐指一算摇头叹道:
“人算不如天算,元直,此乃你命数!全看你造化了!”
说至此处,飘然而走,却仍奔向江陵方向。
此时,曹操方得江陵,心中正喜,不想有人来报,徐庶城外求见。
曹操听说徐庶求见,喜不自胜,亲自同蒋干、程昱出城迎接。
曹操看看便至城门,只见一人立在城门前,一旁蒋干悄声对曹操道:
“丞相,前方戴斗笠的古瘦之人便是徐庶。”
曹操不由仔细打量了徐庶一番:徐庶其人貌不惊人,与普通修行之人并无两样,看不出有什么来历。
曹操不由得颇感到意外,万没想到被传的神乎其神的徐庶竟是这番平凡。不过像曹操这样的异兽本就其貌不扬自然更不会以貌取人,他深知人不可貌相的道理。
一旁蒋干的干咳声不由打断了曹操的思绪,曹操点了点头踏步上前,打了个揖首,哈哈笑道:
“久闻徐公大名,今日得见,孤,真是荣幸之至!”
徐庶回头一望在马上身子一欠道:
“丞相盛名在外,此番得见,应该是徐庶的荣幸才是。徐庶自幼逃难,漂泊半生,偶遇玄德,相交甚欢,遂随玄德东征西讨。今闻老母在此,急别玄德而来,前来讨扰。还要多谢丞相对家母的照顾,徐庶感激不尽。”
说罢又是深深一躬。
曹操不由一笑道:
“徐公太客气啦,孤与老夫人颇为投缘,相谈甚欢,遂留老夫人小住。言语间,老夫人对徐公赞赏有加,孤便起了爱才之心。今日徐公能来,真令孤之大营蓬荜增辉。今后可晨昏侍奉令堂,孤也可得徐公指点了。”
徐庶知道多说无益,自己此番自投罗网,纵然自己想走,名节上也说不过去。曹操必不会放自己走,只好道:
“多谢丞相赏识!元直车马劳顿,对家母甚是担忧,还望丞相恩准先行去拜望家母。”
曹操连声点头道:
“百事孝为先,徐公说的对,说的对,孤这就安排人与徐公去见徐老夫人,也好解你母子思念之苦。”
说完转头正要安排人引路,蒋干一旁毛遂自荐道:
“丞相,蒋干愿随元直同往。”
曹操点了点头道:
“有子冀相陪,孤就放心了。徐公,待见了老夫人,替孤向她老人家问好。晚上,孤再为徐公接风洗尘,到时还望徐公赏脸一续。”
徐庶深施一礼,随着蒋干去寻徐母,二人一路无话,看看到得门外,蒋干忽转头笑道:
“师兄,蒋干能与师兄同侍丞相,真是荣幸之至,哈哈……”
徐庶恨不能将蒋干饮血食肉,早就压着一肚子火,此时见蒋干这般说脸都拧成了一团:
“蒋干,你这不学无术的东西!休要叫我师兄!我徐庶没有你这种师弟!你我是天涯陌客,两不相识!”
蒋干见徐庶气得青筋**,哈哈笑道:
“元直师兄,何必动怒!我也是为你的前程着想,那刘备根基未稳,难有立足之地!你在刘备手下能得到什么好处?更何况,你那师弟诸葛亮向来自负,你与他怎合的来?修行也必大打折扣。如今来这里,可是大大不同。你看我这修为进步如何?”
说罢不由转了个身。
徐庶心中却是奇怪,这蒋干被逐出师门的时侯还在自己之下,怎的如今数年不见却有如此高的进境了?莫非真如他所言?心里这般想,嘴上却道:
“歪门邪道!早晚自取灭亡!”
蒋干闻言哈哈大笑道:
“元直师兄,大道三千,皆可证道!为何我的就是歪门邪道,你的就是玄门正宗?”
说到这,又道:
“水镜山庄人才凋零,估计支撑不了多久也自会灭,师兄还不如随我……”
“住口,休得口出狂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