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小郡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一语不语
饶是韩喜在官场上打滚了几十年,一时也费解,不知该如何应对。
女子又道:“韩左丞还是速速离开的好,北王府的骑兵随时都会杀到,到时你们齐人可能便走不了了。”
韩喜脸上苦笑了一下,这话要是别人说,他还是很信服的,但现在出自一个女人之口,他便有些不太服气。
却在这时,走上前一人,对那女子拱手行礼道:“林管家,东王有信函过来,请您接收……”(未完待续)
极品小郡王 第三百六十二章 关键一战(六)
韩喜听到这人对女子的称呼,突然一下恍然,原来这个女人便是别人口中的东王府大管家。
韩喜之前有所耳闻,听说是东王特别信任一个女人,这女人据说是东王府一位军将的妹妹,而且跟东王私交甚笃,在东王府声名鹊起,现在负责整个东王府的粮食调度,可说是东王府没有官位的宰相。
本来韩喜心想,这么个女人,怎么也该是三十多岁,一副老成持重圆滑世故的模样,却没想到只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人,而且态度很傲慢,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
便见女子接过信函,看过之后,便对随从交待几句,韩喜竖着耳朵听了一下,似乎是关于军队调度的问题。
韩喜一听心想不简单,这女人不但管粮食,还管军政?东王府莫非是没人了,要一个女人来统筹大局?
“韩左丞,怎还不走?”李县尉走过来,陪笑道,“韩左丞前来,本官未及招待,还请见谅。本官便不多送。”
韩喜一听便觉得很恼火,现在你不是不能好好招待,是有“贵人”来,把他这个“贱人”给轻视了。
韩喜带着几分恼火,心说,我这就出城到渡头,给你们刁难一下,看回过头来是谁求着谁。
韩喜在金陵就是个无恶不作的小人,凡是得罪他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这也是他的风格,便是锱铢必较,因而就算是一些正值的官员,也从来不与他一般计较。
等韩喜带着随从到了城外,还没等到渡头,便见到一辆辆马车在往城里运粮食。这下韩喜也有些傻眼。
没有他的命令,手下的军将居然就这么让人把粮食运进城?
“韩左丞。您可算是来了。”一名副官本来是随着运粮的车队进城,见到韩喜,马上从马上跳下来。
“这是怎生回事?”韩喜抓着那副官的衣领。喝道,“没有本官的命令。你们也敢随便放粮?”
“不是啊,韩左丞……您去渡头看看便知道了。”
副官很无奈,似乎也解释不清。
韩喜只好先收起怒火,上马随着那副官到了渡头,眼前的景象令他吃惊万分。
东王府不知道从哪调过来大批的军队正在卸船,韩喜原本只知道地方上有接应的人,到了江都地界上还没见到人影。这下居然一次全瞧清楚了。
“韩左丞,您说我们只有那么些个人。人家要卸船,我们能怎办?”副官一脸无奈道。
韩喜也有些恼火,的确是东王府仗着人多,前来强行卸船,南齐的护送兵马毕竟只有几百人,阻拦不得。
“那就不能等本官过来再放粮?”韩喜怒道。
“人家不许啊!”副官道,“东王府那边,上来便杀了我们几个人,说是谁再阻拦,便当我们是山匪……这事……”
“什么。杀我们的人?此事能轻易算罢?”
韩喜怒从心起,自己吃瘪了也就算了,现在东王府一边明摆着不给齐人面子。他这口气怎能吞的下?
“随本官进城,跟那个什么……林管家,好好理论一番!”
韩喜仗着背后有齐朝这座大山撑腰,自然觉得腰板硬。现在是齐人“好心”借粮,粮食运过来,东王府一边杀人,这事情闹到大天也是东王府的错。
他这么认为,因而也就没心思去问东王府一边为何杀人。
等韩喜回到城里,还没等往县衙的方向走。便见到一群人灰头土脸地回来。韩喜仔细辨认了一下,这不是两个时辰前说是动身北上的朱同敬?
“朱上师。您这是……”韩喜见到朱同敬,马上迎上前。
朱同敬全身泥泞。好像刚从泥沼里爬出来。不但是朱同敬一人,便是随着朱同敬回来的几名随从,也是很狼狈,有一些身上还挂着伤。
韩喜明明记得朱同敬带走了一百多随从,可他再一数,朱同敬带回来的随从却只有二十几个。也就是说朱同敬这一趟出城才不过两个时辰,就死里逃生了一回。
韩喜亲自为朱同敬牵马,扶着朱同敬下马,好似亲儿子一般用心,嘴上也关切问候。心里却在想,你怎么没死了!
“来人!”朱同敬下马,好似气晕八素一般,喝一声道,“把国书拿来。”
“是……”
随从紧忙将原本是朱同敬带着的黄色包裹拿过来,朱同敬把黄色包裹直接扔到地上,踩了几下,可能是觉得这么也无法将包裹毁去,便让旁边的随从生火焚烧。
可这些随从都是随着朱同敬从死亡边上逃回来,身上哪还带着火折子?
“朱上师,这……是太后交给您的,您怎能?”韩喜一脸费解道。
“你懂个屁!”朱同敬也失去了原本一贯的绅士风度,怒喝道,“赶紧给老子找火来,烧不了,今日你我都要丧命在此!“
韩喜还是没听懂,不过他还是很聪明,知道有些事不是他该问的。怎么说,朱同敬也是太后身边最信任的人,有些事他不知道反而更安全。
韩喜紧忙叫人把火送过来,顺带倒上桐油,黄色的包裹才算是烧着。不一会,只剩下灰烬一片。
朱同敬这还不满意,还让人将灰烬也踢散了,才兀自在那喘息,好像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一般。
“朱上师……可是北王军杀过来了?”
韩喜听到刚才朱同敬失言说里面是“国书”,还说事关生死,便心说里面应该是给江都的国书,唯一的解释便是北王府的骑兵杀了过来,他要把国书给烧毁,这样或许北王军会放他们一条生路让他们回南齐。
但他心想,这里可是江都的城里,就算是北王军来,也未必能随时攻陷这座县城,毕竟北王军在得胜之后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江都才是,怎会有工夫理会这么小的一座县城?就为了这里的粮食?
“呦,这不是朱上师,怎的又折道回来了?”突然一个声音从远处传来,是个女子的声音。韩喜随着目光看过去,便见到之前见到的那女子,语带嘲讽走过来,好似早就料到朱同敬会去而复返一般。
“林管家,您来的可真是及时。”朱同敬脸上非但没有怒意,反而是面带笑容道。
韩喜这才知道这个“林管家”不简单,不但是县尉对她毕恭毕敬,就连一向目中无人的朱同敬待她也如此恭敬非常。
林小夙打量了一眼地上黑乎乎的东西,冷冷一笑,似乎是猜到里面是什么东西,道:“朱上师,这次小女子前来,还有个目的,便是接朱上师到江都去见东王。朱上师可是准备好起行?”
“这个……”朱同敬一脸为难,好似是骑虎难下。
“林管家,您这是何意?现在……这里到江都的道路还通的了?”韩喜跳出来说道。
在这等时候,韩喜知道自己应该跳出来当那“懂事”的“随从”。
林小夙微微一笑,道:“韩左丞,我们少殿下没有邀请您过去的意思,您可以先回南方去了。好走不送。”
韩喜登时来气,心说你们东王府这次可是惨败,居然还敢这么得意洋洋说话。这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却见朱同敬躬身行礼道:“林管家先容在下回去收拾一下,便随你们一同往江都去。”
“好。”林小夙点头道,“那小女子便恭候。”
说完,林小夙一脸高傲之色离开。朱同敬这才好似擦汗一样抹了一下脸上的水渍,长长吁口气。
“朱上师,到底怎么回事?”韩喜不解问道。
“回去说!”
朱同敬说着,人已经迈开步子,往之前他临时下榻的商馆方向而去。
韩喜随在身后,追着朱同敬到了商馆,等到了商馆厅堂里,朱同敬懊恼一般坐下,又好像是很失望。
“朱上师现在可以说了?”韩喜说话的语气也带了几分不敬,在他看来,应该是朱同敬把什么事给办砸了,这才如此这般光景。一个办砸了事情的使节,回国之后怎么也是要受到处分的,韩喜心说只有先表明“立场”,回去之后才有可能抽身事外。
“连消息都没查探清楚,便让我动身北上,这是要害了我!”朱同敬突然高声嚷嚷一句,像是在对他抱怨,也好似在自言自语。
韩喜仍旧没听懂。
“韩左丞,我马上修书一封,你这就带回金陵面奏太后。”朱同敬突然对韩喜说道。
“是。”韩喜领命道。
朱同敬马上到一边的书桌上拿了纸笔,在纸上便将事情缘由写的清楚。
韩喜在旁边看了半晌,等他看明白了整件事情,才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昨夜北王军袭击江都兵马大营的事只是个幌子,真正的结果便是,在凌晨时分,东王府突然派出大批兵马。不但将江都城南方向林麝的六千骑兵给一举歼灭,似乎还连同在江都北面的一些北王军和洛阳军。
这次东王府的行动,绝不仅仅是几万兵马出动,似乎涉及到十几万甚至是二十几万兵马,数量远远超出了原本洛阳和北王府,乃至齐朝的预估。
之前东王府一直是坚守不出的战略,并非是其没有兵马和粮草,或者说是兵马不济,分明是示弱。
这场战事所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是江都战局的逆转,东王府从苦苦挣扎,一夜之间似乎已经胜券在握。(未完待续)
极品小郡王 第三百六十三章 倾巢而动
“朱上师,您是说……如今是东王府得胜?”韩喜惊异间,面色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看着朱同敬。
“东王府是否得胜未必可知,但东王府明摆着示弱,到如今才显露其本性。”
朱同敬说着,心中兀自有些后怕。他本来以为东王府败局已定,带着随从匆忙赶往洛阳,谁知出城不到一个时辰,便遇到北王军的残兵,他才知道原来战局的发展与他所得到的情况大不相同。
“韩左丞,你快速动身,回去回禀了太后。路上若有任何耽搁,便是渎职,你可明白。”
“是是。”韩喜嘴上应着,心里却不是个滋味。
现在东王府战场上占据优势,朱同敬又死里逃生,功劳肯定全归了朱同敬,他想想都觉得这趟出来太窝囊。
等朱同敬送韩喜离开,林小夙也带着随从过来商馆催促朱同敬起行往江都。
“林管家,何必着急?此行江都路途,战事未断,是否等战火平息再行北上?”朱同敬见到林小夙,带着几分恳切的语气道。
林小夙却不耐烦道:“朱上师多虑。东王已派兵过来接应,这一路上朱上师无须担心安全。”
朱同敬黑着脸,知道东王府这是早有预谋,他说什么也拖延不了去江都。
虽然他确信给洛阳的国书已经焚毁,但他也知道以东王的智谋,自然明白他此行来江都并非为了押送粮草,要是东王拿南齐跟洛阳示好这件事来做文章,他实在不知东王又会在谈判桌上敲诈他什么。
朱同敬带着几分惶惶不安的心情,随大队的东王府兵马出了城。果不其然,还没等走出二里,便有大批兵马过来接应。
这些兵马。朱同敬一看便知道不是普通的地方守备军队,阵容齐整士气高昂,应该是东王府的精锐之师。
朱同敬大致估算了一下。光是过来接应林小夙和他回江都的兵马就有四五千之多。但真正随之而北上的大约有两千多兵马,剩余的则进入县城之中。应该是要保护粮草。
本来朱同敬以为江都心急火燎要这批粮草,是江都各地粮草和物资已经十分匮乏。但见在东王府出兵得势之后,只是将粮草囤积起来派兵来守护,便知道其实江都的物资紧张只是东王府做出来的假象。
朱同敬心想,要是江都真的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还不赶紧趁机将粮食运送到江都?
朱同敬随着队伍一路往江都而行,一路上他也领教了东王府兵马清扫战场的能力。之前他北上时遇到了不少北王府的残兵败寇,而这次随着大队北上。则基本没瞧见还有这样的残兵。倒是东王府一边,从粮道一直到江都,都在有序清扫战场,甚至连一些残兵都归置起来,像是押送奴隶一般押送到城里去。
这场面,跟朱同敬之前料想的大相径庭。
本来在南齐的情报中,江都之北已经为洛阳军和北王军占据了绝对主动,就算是东王府主动出击也捞不着好。
而在江都之南到南齐边境这一块,东王府的境况也好不到哪去。不但有深入到江都腹地的北王军骑兵,还有杨洛川的兵马。南齐很清楚现在杨洛川两面三刀。不可能真心实意跟东王府站在一边。
但在他来的路上,根本就没意识到还有南王府兵马。豫州的一万骑兵,也好似是凭空消失了一般。
而到了江都城外。朱同敬已经从随从那得到消息,说是原本深入到江都腹地的北王府骑兵已经基本被扫除一空,而此时东王府正展开与洛阳军和北王军的“决战”,双方出动兵马都在二十万以上,正在东王府藩地北部一代展开激战。到朱同敬抵达江都时,这场战事还没有结果。
至于豫州原本驻扎在江都南边的一万骑兵,情报却是没有任何显示。既没有说这一万兵马回了豫州,也没说这一万兵马与东王府协同作战。
“原来从开始,又是要上表洛阳臣服。又是跟我齐朝借粮,只是一场大戏!”朱同敬心中十分懊恼。本来他以为已经掌握了江都的经济命脉。到现在才知道,他从始至终都上了韩健的当。
朱同敬进到江都。此时江都城里正一片热闹欢腾的景象,跟他上次来一片萧索的情况不同,街路上商贩众多,百姓也穿梭其间,好似是逢年过节一样。他问询了一下才知,原来是东王府给普通民众发放粮食和银钱,按照户籍发放,人人有份,就连一些在江都城里避难的难民也有。
百姓手上有了粮食和银钱,过了几个月的苦日子,都想出来购置一些生活用品,再将多余的物资卖掉,以至于江都城在战后很短时间内便恢复了元气。
百姓似乎也被东王府主动出兵而占据战场上的主动所感染,每个人都热情高涨,甚至自发组织壮丁在街路上维持秩序。朱同敬看了江都城里上下一心的模样,心中无端升起怒火,对他来说,这等于是一场好戏闭幕之后,演员各自出来摆庆功宴。东王府联同整个江都的百姓演了这样一出戏,而他也是受骗者之一。要不是南齐上当,又是跟江都签订一些城下之盟,又是借粮甚至是表现的两面三刀,洛阳和北王府也不会相信东王府到了穷途末路,才会这么肆无忌惮派兵马深入到江都腹地,而给了东王府可趁之机。
朱同敬到了东王府前,发现韩健早就在那等候。而提前一天进城的林小夙也在,还有一些江都的官员,其中也不乏洛阳派系的官员。
“朱上师,大驾光临未及远迎,实在是怠慢之至。还请赎罪。”韩健笑着迎到马车这面来。
朱同敬眼中的韩健一脸容光焕发,笑容也带着得意和嘲讽,好像在说,你就是上当了!
“东王如此阵仗,倒是本使意想不到。”朱同敬冷声回了一句,还了礼。
韩健笑道:“齐朝乃是我魏朝邦交盟友,这次肯借粮与我魏朝,我朝上下感恩戴德。本王亲自出来迎接,以示感恩。”
朱同敬听这样的客套话,心中还是有无名火。
不过等他随着韩健和其他官员脚步进到东王府里,到了东王府正厅,他又一脸很无辜的表情道:“东王,这场戏,你可瞒得在下真是严实。也害的在下差点丧命。”
韩健一笑道:“朱上师这是说的什么话。两国友好,怎会有所欺瞒?”
“不是吗?本来在下以为,江都地界太平,便带着随从往江都,没想到半途却遇到阻截,好在在下马跑的快,否则连命都保不住。东王府下次要有所行动,可否先知会一声?我也好等战事平息再行上路?”
韩健见朱同敬当着江都这么多官员的面诉苦,便知道这也是朱同敬的计谋,他就是要在江都官员面前表达,这事情他和南齐都是被“坑”的一方,表明东王府在这件事上做的“不地道”。
先表明自己的苦况,也是为了争取在后面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的筹码。其实韩健心中很清楚,朱同敬着急北上不是为了来江都,而是去洛阳,只是朱同敬没料到战局变化太快,以至于马失前蹄。
韩健哈哈一笑道:“这是自然。”
朱同敬随之也释然,好似什么事都没发生一般。当着东王府和魏朝朝廷的官员,也表现出一国使节的风范。
“友好交流”之后,朱同敬便要下榻驿馆。而韩健也让众官员各自回岗位,因为现在并非是江都可以轻松的时候,江都北面的战事还在持续白热化状态。东王府是改变策略主动出击了,也将深入到江都腹地的部分北王军和洛阳军所歼灭,但这并未代表东王府已经在这场战事中十拿九稳。
战事在洛州以南江都以北,还仍旧是相持的状态,从各方层面来说,这场战事的结果最多是五五开。但这已经是超出很多人的预估,本来东王府根本没有任何胜算,所能凭靠的,也只是久拖下去逼退洛阳军和北王军,而那仅仅是所谓的“打和”而已。但现在东王府已经将场面打和,而且有五成胜算,这一胜,可能会“光复”洛阳。
期间,有很大区别。
朱同敬到了驿馆内,对随从大发雷霆。
这次他过江水之前,可说是镇定自若,他觉得一切已经在齐朝掌控之中,而他作为魏朝内部的“搅屎棍”,会把自己的责任发挥到极致,到时候魏朝内斗会因为齐朝的参与而变得扑朔迷离。可到了江北,先是死里逃生一回,紧接着就是被林小夙带人将他“扣押”,现在他这哪里算是出使,根本是被软禁。他何时想回齐朝,也不再能由他自己决定,这要看江都方面是否放行。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东王府。但若非齐朝的情报系统出错,他心说也不会落得如此悲催的结果。
“上师请息怒,我们已经派人到北方,详细调查这场战事,一有消息便会马上传回来!”随行的情报官员被责骂,小心谨慎回道。
朱同敬怒道:“与其去北方,不如就直接盯着东王府!就是东王府飞出一只苍蝇,也要辨出雌雄!”(未完待续)
极品小郡王 第三百六十四章 重点打击
东王府里,韩健开完紧急的军事会议,又派出几名军将带着部分兵马北上。
在江都周边基本平定后,韩健准备孤注一掷,将能调动的兵马,全都调到江都以北,与洛阳军和北王军进行一场“决战”。
说是决战,但韩健很清楚,现在东王府虽然看似在战局上占据了主动,赢面很大。但这建立在杨余和杨科完全被“打蒙”的状态之下。
之前东王府一直“示弱”,令杨余和杨科心生懈怠,同时也令洛阳军和北王军盲目自大,不断派出兵马南下深入到腹地,才落了陷阱之中。
现在,陷阱里的猎物已经收获完毕,剩下的就是要真刀真枪较量,以东王府目前的兵马和物资储备,想得胜还是有很大困难。因而韩健所针对的只是杨余派出的洛阳军。
柿子要捡软的捏,洛阳军相比于北王军,在战斗力上明显略逊,而且不止一筹。这些兵马,本来都是养尊处优,身为京畿洛阳的守备军,狂傲自大却没经过真正战场的洗礼,所面对的,不过是之前老北王杨儒带三万骑兵奇袭洛阳时,近十万兵马驻守的那一战。
洛阳守卫战中,虽然洛阳军得胜,但胜也并非是战场上的胜利,若非杨儒事前估量适当,也不至于会落败。而那一战之后,洛阳军便开始狂傲自大,这也令杨余以为可以通过洛阳军来平定江都之地。说到底,江都兵马虽然算不上是精锐,与西王军、北王军和南王军都有差距,但唯独不怕的是洛阳军。
这次东王府主动出击,韩健的战略很明确,一边牵制北王府兵马。让北王军以为自己被江都兵马所针对,但其实东王府暗中调兵,准备与洛阳军展开一场“血战”。务求在洛阳军和北王军反应过来之前,便将洛阳军给打散。
之后。东王府便不需要自己动手。因为杨余的兵马一旦落败,北王军矛头便不会再指向江都,到时候洛阳将会成为群雄逐鹿争夺的“肥肉”,江都便可在这一战中取得胜利。
为了这筹谋,韩健也是召开了很多次会议,一边让人相信,这次东王府是要“全面开战”而不分洛阳军和北王军,一方面又要调兵遣将。将精锐之师全部调到洛阳军所在的江都中西部区域。
等一切都安排就绪,韩健心中仍旧仍旧感觉被山所压着。因为现在他所能倚重的将领,说到底只有张行和林詹二人,再者是一些东王府的老将,这些人能否在短时间内将洛阳军给打散,是很大问题。
韩健安排完,便回到东王府。
他很清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现在他已经把计划安排的很周到详细,却不代表计划一定能行得通,而他作为东王又不能亲临战场。所以只能在江都后方等候消息。在他预估中,北王军因为之前的损失,会有所慌乱。短时间内会无法察觉东王府的预谋。但最多半个月时间,若是这场战事不能取得胜利,之后北王军和洛阳军协同作战,到时东王府的胜算便会大幅降低。东王府一鼓作气的气势也会跟着减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