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极品小郡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一语不语
韩健心中想着事情,到了东王府正厅里,韩松氏和韩崔氏已经在等他。此时已经上灯时分。
之前韩健在东王府正厅会见朱同敬,她二人虽然知道,却有意避开。现在韩松氏和韩崔氏已经彻底将事情交给韩健来打理,尽量做到不做任何干涉。
“二娘。三娘,还没睡?”韩健忙碌了一天。有些疲累,不过他从开始筹谋这次的“反击战”。就一直处在神经紧绷的状态,因而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尚可。
“这么早,怎么会去睡。”韩松氏道,“你忙碌了这么多日子,也该好好休息。”
韩健坐下来,一笑道:“还不是休息的时候。”
“怎么?你还准备与叛军正面交战?”韩松氏有些惊讶问道。
“嗯。”
韩健点头,将自己的计划大致说了。等韩健说完,韩松氏和韩崔氏都很惊讶。
她们自认为已经是“老成持重”,而韩健只是个毛头小子,可她们却没料到,一个毛头小子想事情比她们要深远的多。本来在她们看来,现在东王府扫平了江都周围的“祸患”,是时候见好就收,只要能跟洛阳军和北王军相持,便不需要在“扩大战果”。
但她们听了韩健的话,便知道韩健是准备一鼓作气乘胜追击,而且是很有计划的先打洛阳军,而先牵制北王军。
对于时局的判断,韩健所显的也很成熟。虽然主动出击会有些冒失,但这冒失中,又是进退有度。
韩松氏听完之后,叹口气道:“健儿,不是二娘说你。之前你是不是把我和你三娘也蒙在鼓里?”
韩健尴尬一笑,又有些歉意道:“二娘和三娘见谅,我这么做,也是为了麻痹敌人。”
韩松氏白了韩健一眼,轻轻叹口气,旁边的韩崔氏却一脸笑容,像是在骂,又好像是在褒奖,道:“你小子,就知道你没安好心眼。跟我和你二娘说江都缺粮缺物资,害的我们天天为之担心奔走,到头来才知道,原来你暗中藏了那么多东西。早知道,我和你二娘就不用那么操心了。”
韩健笑道:“这不正是因为三娘你和二娘戏演的好,才令叛逆甚至是齐人都信以为真,以为我们是穷途末路?”
韩松氏道:“健儿,江都有多少粮食,我和你三娘很清楚,你是如何调度下那么多粮食?”
韩健知道韩松氏和韩崔氏现在不能清楚情况是不会死心,现在事情已经不用再继续隐瞒下去,便道:“二娘可还记得之前我们从江都士绅和富贾那里买粮?”
“记得。”韩松氏想了想道,“可是那些,不是都已经配做军粮?”
韩健笑道:“从江都周边买的粮食,我们是配做军粮,可二娘别忘了,江都地方士绅和商贾放粮,规模何其之大。除了江都,还有江都各地,甚至涉及到山东一代。我派人去大批收买粮食,趁着叛军进一步南下之前,将粮食都贮藏好,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
“原来如此。”韩松氏恍然道,“那……我和你三娘不知,你是……对了,你应该是跟林管家商量的。可是如此?”
“嗯。”韩健点头道,“自始至终,除了我知道全盘计划之外,也只有林管家一人清楚。就算下面的官员知道一星半点,但因为粮食是分开贮藏,他们也并不清楚我们到底储备了多少。再加上南齐人到江都这几趟来来回回,便让人以为是江都的存粮已经难以为继。”
韩松氏点头道:“看来以前我和你三娘也低估了这位林管家的能力,健儿,你以后要善待之,这么能干的女子,天下少有。”
听到这般话,韩健一笑,旁边的韩崔氏拉了韩松氏一把,意思是提醒韩松氏别把话说的太“直接”。
韩健笑道:“二娘放心,林管家为人实诚,以后应该会对东王府有所帮助。除了她是女子,能力上,应该毋庸置疑。”
韩松氏听了点头,张开嘴想说什么,最后欲言又止。
韩健之前便已经知道,韩松氏和韩崔氏曾经私底下讨论过林小夙的问题。在她们看来,既然韩健委以重任于一名女子,而这女子又事关江都地方上钱粮调度这么大的事,就算她是林詹的妹妹,跟韩健私交甚笃,也不排除她会被人收买。唯一的办法,是早些收她进府,当韩健的妃子,这样林小夙有了名分,做事便等于是为自己做,会更卖力。
韩松氏和韩崔氏也是以己度人,她们毕竟也是东王府的妃子,这么多年以来,已经完全设身处地为东王府做事,栽培韩健成人。
韩健得悉之后,虽然觉得收纳林小夙并没什么,但他却不想将情感之事跟政治利益扯上关系。即便他要跟林小夙继续发展下去,也不希望是因为林小夙是他的管家。
“二娘,三娘,接下来这半个月,可说是我们东王府决定成败的半个月。北方战事会十分紧张,我一般不会有时间回府,这半个月时间里,我也会带苁儿到城东那边,跟你们说声。”韩健道。
韩松氏点了点头道:“健儿你要做大事,也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体。就算是这场战事无法得胜,至少也不会比之前更糟糕,东王府只要有江都在,就仍旧是东王府,大不了如你之前所提的那样,上表给洛阳,反正陛下现在也不在江都。”
韩健没想到韩松氏居然有这样的“觉悟”。
在韩健眼中,他的这些姨娘都是站在女皇立场上考虑问题的,就连女皇失踪,她们也要找回来,现在居然主动提上表洛阳的事。
不过韩健也清楚,在韩松氏和韩崔氏得知如今四王之中,唯独只有江都没有上表,其实心中也恍然明白在政治面前利益为最先。正是因为江都没有上表,而且将女皇接过来,才会成为众矢之的,就连与东王府联姻的南王府,在如此战事面前也不提供丝毫的援助。(未完待续)





极品小郡王 第三百六十五章 血战
随着战事的白热化,韩健将东王府的军事指挥部也搬出了东王府。
原本东王府就在为韩健准备单独办公的衙所,毕竟东王府是韩健居住之所,公事和私事混杂在一起会显得纠缠不清。之前韩松氏为韩健张罗,韩健一直拖着,但战事到关键时刻,他也知道必须搬出去。
前线的所有战报,都会传送到设置在江都城东公馆旁边五十步远的军事指挥所里。韩健作为主帅,所有战报都要交由他过目,而韩健的助手很多,但可以时时留在指挥所里的,也只有杨苁儿一人。
杨苁儿不但是东王妃,还是这次韩健的军师,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这场战事的进程。
自从五月初四东王府兵马全线出击以来,到五月十四,十天时间,江都周边的北王军骑兵已经基本被歼灭。还有小股流窜的逃兵,东王府也在派兵进行围剿。
而从五月初九开始,东王府其他线上的兵马也陆续出击,与洛阳军和北王军展开正面战场上的交锋。几天下来,到五月十四,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洛阳军和北王军显然一时没有适应东王府出兵的节奏,原本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动,只等东王府自己投降,如今东王府却突然神兵天将一般派出十几二十万兵马与他们正面抗衡,以至于洛阳军和北王军也不得不暂时撤退,逐渐不与江都兵马正面交锋。
“少殿下,再如此持续,我军继续出击,会陷入叛军深入腹地一般泥潭,不得自拔。还请少殿下三思,莫再轻易进兵。”
从东王府节节胜利开始。韩健手底下的军将,就不断在以类似的话语来劝说他“见好就收”。
如今江都军政两道的官员,大抵的想法有三类。一类是站在东王府一边,如此劝说是保持“中庸”思想。见好就收符合当前利益。第二类人则是朝廷派系的,他们未必会站在东王府立场上,但现下是不得不与东王府同舟共济,他们相对更希望能“光复”洛阳,因而如此劝说韩健的也少。第三类则是吃里扒外的将官,其中很多是洛阳或者北王府派来的奸细,想让韩健“见好就收”,其实是想给洛阳军和北王军喘息的机会。
韩健很明白。战事持续到如此境地,想“见好就收”已经很难。
既然东王府暴露了底牌,虽然在战场上暂时占据主动,但等洛阳军和北王军缓过神来,他们是不会坐视东王府做大。原本他们便想除东王府而后快,现如今东王府声势浩荡,他们更不会坐下来和谈,除非东王府在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逼得洛阳军和北王军来做“城下之盟”。
韩健没有理会身边质疑的声音,他心中已经有所定策。便不会为外界声音所干扰。要是当下不主动出击将洛阳军一举击溃,后面最好的结果,也只能转入相持。
这一相持下去。很可能是一年半载甚至是三年五载。东王府逐渐就会被拖垮。
韩健派出的兵马也很有针对性,以原本东王府驻防在南线的“精锐”来面对北王军,以林詹和张行所率的“新军”来面对洛阳军。
东王府原本的精锐之师,调到北方前线的大约有六万多兵马,配合上地方守备军,大约有十万。可算是整个东王府的“王牌”。
东王府如此安排,便会让人觉得东王府是准备侧重与北王军来交战,以精锐对精锐。
实际上,韩健暗中作出调度。将一部分兵马抽调去打洛阳军,而张行和林詹所率兵马看似是地方守备军。但因之前接连得胜,士气正旺。在战斗力方面也不会逊色多少。
北王军占据洛州东部,而西王军占据洛州西部。两方所控制的城池都有十几座,这些城池原本也都是江都的辖区。
西路战事一开始,江都兵马便接连拿下几座原本失陷的县城,进而一步步进逼。洛阳军方面则是节节败退。
东路战场则因为北王军作战经验丰富,两方在几次小规模的接触之后,便转而进入相持阶段,双方在洛州以南一百多里的狭长区域内各自布防,以城池和山川河流作为依托,准备打长久拉锯战。
在东路战场进入相对和缓境地之后,西路的攻势也逐渐转而凶猛,逐渐将东王府的真实意图暴露。韩健接连派出的援军,都是直奔西路战场,如此一来,东王府出兵近乎十七万,可说是东王府所能调动兵马的极限。
这十七万兵马中,有近十万聚集在西路战场,此时洛阳军也不过七八万,而且因为洛阳军人生地不熟,东王府在战场上占据了绝对主动。
五月十九,西路战场上,洛阳军李尚清所部一万多兵马被张行所率的五万多兵马困在了饶城。李尚清所部,算是杨余的“嫡系部队”,而李尚清在洛阳军中也是仅次于主帅云锦的将领。
李尚清所部被困,云锦知道此时饶城周围有东王府兵马五六万,不能硬敌,一方面派出兵马骚扰江都兵马的后路,一方面缓慢推进,有在饶城展开西路决战的意思。
对于东王府和韩健来说,此时巴不得早些进行决战。西路战场越拖下去,北王军缓过劲来越是容易反扑过来,到时候这次的出兵计划便前功尽弃。因为消息不通畅,韩健在得知消息时,已经是五月二十二的凌晨,这时候云锦所率的洛阳军主力,也将近逼近饶城。
本来饶城只是一座小县城,人口不过几千人,而且之前饶城县尉主动献城投降。而本身饶城城墙并不高厚,以攻城辎重来打,可能两三天便可攻陷。
韩健在得知前线战报之后,马上下令原本正在中路完成对一些县城克复的林詹,命其率其所部,大约有三四万人马,包抄到饶城以北,正式展开决战。
命令一出,韩健便知道大战在即。这次韩健所下的命令便是不惜任何代价攻克饶城,而且只给了一天的期限。韩健就是要趁着洛阳军主力抵达饶城之前,将饶城攻克,到时以饶城为依托,在饶城以北到淮河一线大约六十里的范围内,展开异常平原决战,将洛阳军主力彻底击溃。
为了协同作战,韩健也马上传令到东路军一边,令其不惜一切代价拖住北王军的主力,只有这样,才能给西路兵马时间。
五月二十三,江都地面上好似一片平静。但此时饶城却在展开一场血战。
在缺少攻城辎重的情况下,张行所部正在以人海式战术攻打饶城。整个饶城内外尸体相藉,从一早开始,到日落黄昏,战事就未曾休止过。
李尚清初时认为东王府不过是强弩之末,贸然攻城只是自取其辱,但在见到江都军正面攻势的猛烈之后,他才意识到东王府要攻取饶城的决心是何等坚决。
四面围城,不给活路,就是要彻底将饶城攻陷,不留活口。李尚清在城头上亲自指挥战斗到中午,便中了流矢,不得不下去治伤。
好在洛阳军也知道身处绝境,不能不顽强抵抗。但毕竟城内只有一万多兵马,而且以骑兵为主,提前又没有准备太多的兵器和防备攻城的器械,城外东王府兵马又源源不断攻城,使得整个城头上的战斗非常胶着。
到日落黄昏时,张行所部已经从城东攻进城内,与李尚清所部在城西展开巷战。
到晚上二更天,整个饶城已经是四面沦陷,李尚清原本打算让自己的士兵依托城内的大街小巷做最后抵御,但到午夜时,城内已经四面陷入火海,大街小巷内尸体遍地。
李尚清准备骑马从城北出城,却被一群要逃出城的百姓所阻拦,不得已之下,他准备化身在百姓当中混出城去,却被人认出,直接由饶城的百姓将其扭送到了饶城的县衙。
张行所部攻入饶城之后,清点损失,整个洛阳军已经“全军覆没”。虽然有不少在巷战中投降的士兵,都被张行下令一律处决。张行本身是仁义当先,不想遭杀戮,但东王府所下的命令也很明确,要是在五月二十四黎明之前无法攻陷饶城,他将被以军法问罪。而韩健所下的命令,也是“格杀勿论”“不留活口”,只求做到东王府兵马能以饶城为依托,展开最后决战。
当李尚清被人扭送到县衙,此时张行也刚从城外进城来,天色将明,张行连看都没看李伯清一眼,只是留下一声“杀”,李伯清便跟同样被人捆缚着的原本饶城的官员一起,被砍了脑袋。
便在张行攻陷饶城还不到六个时辰后,五月二十四午时时分,云锦派来的两万援军便抵达饶城城北不到十里之外。到这时,北王军援军才知道原来在之前一天,东王府已经攻克饶城,而李尚清和他的一万多兵马已经彻底作古。
便在这路援军准备对饶城做试探性攻击之前,带兵将领得到消息,说是东王府又派了一路大军往饶城北面方向斜插过来,带兵将领眼看不能完成任务,没有撤兵,也没有进攻。出人意料的原地驻扎起来。(未完待续)




极品小郡王 第三百六十六章 背水一战
张行在得知北王军两万援军抵达饶城之北之后,心呼一声好险。要不是他坚决执行东王府的命令,在一日之间不惜任何代价攻克了饶城,等这两万兵马到来,战局很可能会逆转。
这两万援军或许无法吃掉张行所率的六万多兵马,却能保证李尚清所部全身而退。李尚清所部毕竟是洛阳军骑兵中的精锐,在平原上展开决战,一万多精良的骑兵随时可以左右战局的发展。
张行除了命令军队驻扎不轻易冒进的同时,也在打探这路援军的动向。当得知这路兵马原地驻扎,张行也感觉到费解。
东王府如今六万多兵马,驻扎在城内,可说是进可攻退可守。而洛阳军这路援军不过两万多人马,而且还并非久经战阵的精锐之师,驻扎在城外显然是有些“托大”。
便在张行感觉犹豫不决,不知是该进攻还是休整观望的时候,有侍卫来报,说是有敌方信使来见。
“让人到军帐来!”
张行将临时的中军大帐设立在饶城的守备营空地里,这里地方宽敞,容易搭建帐篷。而且主要因为城内如今死尸太多,士兵还在清理,同时城中有不少的民居着火焚毁,也要临时安置城中百姓。
两名使节,一高一矮看上去都是三十多岁,身着便衣而非军服而来。
到了中军大帐,这两名使节没有说任何话,却被人按倒在地。
“将军,两军交战……不斩来使。”高个子的使节被人按住,高声喝道。
“两军交战?我们是奉陛下钦命,扫平叛逆,叛逆无权说这等话!”张行喝道。
高个子的使节继续喊道:“我等是来弃暗投明!”
听到这话。张行才下令让随从将两人放开。两名使节拍了拍身上的衣服,继而从怀里拿出一封信函道:“这是我家将军投诚的降书。还请将军代为转达给陛下和东王。”
“你们带兵主帅是何人?”张行让侍从接过投降书,却没看。因为这不符合韩健的命令,韩健可没说让他在战场上纳降。虽然他也知道有两万洛阳军投降。将意味着此消彼长,对战事很有利。
高个子的使节道:“我军主帅,乃是东武卫大将军孙少谦是也。”
张行随韩健从洛阳城出来,自然知道孙少谦曾率追兵追赶,不过却有意放行。张行第孙少谦还是颇怀敬意。
等他拿过信函一看,眉头却一皱,因为写信的根本就不是孙少谦,而是孙少谦部下一名叫王玥的正将。
“你们孙将军。怎的不亲自写信来降?”张行喝问道。
高个子使节高声道:“孙少谦不识时务,投靠叛逆,已经为我等所杀,如今阵中乃是王将军做主,是王将军特命我等前来献降。”
张行听了,不禁怒从心起。他对孙少谦可说是十分敬佩,眼看孙少谦被这群吃里扒外的将领给杀了,还来大言不惭投降,哪能不怒。
但张行也很清楚现如今的处境,孙少谦虽然算是个名将。而且颇有威望,但毕竟身负做将领的使命,就算是明知道杨余乃是叛逆。也没有临阵倒戈,只是在当初追赶东王府和南王府一行时“中计”撤回。
这也说明,要是孙少谦仍旧为主将,肯定不会投降。
“你二人先行下去,此事……容本将军再做思量。”张行阴沉着脸道。
等两名使节暂时下去等候消息,张行让人把灯点了起来。此时已经要入夜,他估算了一下时间,要是云锦的兵马继续往饶城方向靠近,如今应该是在饶城东北大约六七十里之外。距离淮河也只有二三十里。
按照韩健的军令,在攻陷饶城之后。不需要停顿,继续带兵北上进逼云锦所部。在韩健预估中。要是张行能顺利攻陷饶城,令李尚清全军覆没,那云锦绝不会在淮河以南恋战,而是会带兵渡河,往洛州方向靠近。
虽然到时候东王府可以顺势收回被洛阳军所占的十几座城池,但却未达到决战的效果,一旦洛阳军保存了实力,这场战事就等于是还没结束。之后战事瞬息万变,任何结果都有可能。
韩健的意思就是,要趁着云锦所部渡河北上之前展开决战,将云锦所部彻底歼灭。
这时候,原本属于孙少谦的两万人马,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两万援军,若是孙少谦所率领,在得知饶城已经失陷的情况下,必然会动身北上与云锦所部也就是大部队汇合,继续北上。那就跟韩健的设想所吻合。到时候张行所部和林詹所部有十多万兵马,打云锦的六万多兵马,一鼓作气取胜机会非常之大。
但现在孙少谦却是被副将所杀,而且副将下令驻扎,派人来投降。
本来张行是很不愿意接收这路降军,但现下,要是他不接受,将意味着这两万兵马会成为他所剩余五万多兵马北上的绊脚石。他的军队,很可能不能在限期之内动身北上与林詹所部会合。
“张将军,到底如何回复?那边已经在催了?”副官到帐篷里来,对张行禀报道。
“接受条件,派人去城外接洽。”张行心中有些无奈,心说也只好做如此安排。
张行连夜派人随使节去城外纳降,这事关他这一路兵马能否按期北上。
张行连续几日未睡,也不能有丝毫休整。但他还是下令全军先休整一晚,到第二天再动身出发。
同时,这一晚,张行也是要先弄清楚洛阳军这两万多兵马是真降还是诈降。任何小小的决定,都可能关乎到战局的变化,他也心知不能怠慢。毕竟现在东王在江都城,很多事不能直接去请示,他相信就算是回头韩健知道这件事,也不会怪责他未听命令。
到午夜,张行刚小寐一会,便得到消息,说是城外兵马的主帅王玥,已经亲自带着少量随从到饶城来投降,为了表示诚意,王玥甚至会进城亲自来见他。
张行心中带着几分恼怒,虽然他很想杀了王玥,但他知道杀了王玥只会引起城外两万多兵马的“哗变”,到时候乱局将无法收拾。
张行耐着性子,亲自见了王玥,才知道王玥也并非年轻将领,而是个四五十岁的“老将”。
在得到张行准允之后,王玥正式提升到张行“副帅”级别,名义上是升官,但实际上是被调到张行身边,令其脱离手底下的军将。
王玥也很清楚这是投降将领的“基本待遇”,既然投诚,而且又是大战在即,为了防止他诈降,自然会将他调离岗位,而由张行派出的将领协同原本洛阳军中的将领来协同军队的调度。
到四月二十六黎明。接收的事情基本完成,张行派出一路一万多的兵马先行北上,而城外的两万多人马,张行却归置在中军之中,将原本整体的建制打散,随在中军大部队中北上。
四月二十七中午,军队经过一日一夜的急行军之后,已经距离淮河不到二十里。这时候张行所部距离云锦所部也不到十里。
而原本云锦已经派了一部分人马过河,本来以为以东王府兵马行军的速度,他的军队可以顺利过淮河,但早半途他才发现东王府兵马来的太快,而且一下子还不是来了一路兵马,而是张行和林詹两方人马共有近十万大军。
到此时,云锦面前也有两条选择。因为船只不多,一时间能过河的人也不多,他可以选择继续运兵渡河,但在东王府兵马杀到之前,他只能将主要将领运过河,运过河的士兵也只有一万多人,而将留在南岸的三万多人马置之不理,但这也将意味着,他原本剩下的不到五万人马,只剩下还不到两万人。
1...142143144145146...4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