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朱由校见孙承宗一脸急切之色,心里面突然一动,问道:“不知爱卿对李贽的学说怎么看?”
听到朱由校的问题,孙承宗的心里亦是一动。
事实上自家陛下在听李贽的学说,这一点孙承宗是知道的,但是他从没有劝谏过。
一来是怕触怒了陛下,二来是孙承宗对李贽的学说并没有那么抵制。
当然了,孙承宗对这学说也谈不上支持,他更想要的是做实事,而不是在这种学术方面的事情上争论来争论去。
孙承宗只是没想到陛下在这个时候问了他这样的问题。
沉吟了片刻,孙承宗沉声说道:“臣以为有些地方的确不合时宜,但是有些地方还是可取的。”
朱由校没想到孙承宗给出了这种万金油答案。
他大概也看明白了一些,事实上孙承宗应该不是东林党,但与东林党走得有些近。
毕竟东林党的宣传工作做得好,因为在后来的斗争当中,东林党和阉党已经到了非此即彼的程度。
孙承宗自然不愿意巴结魏忠贤,或者很多不愿意巴结魏忠贤的人,也全被打成了东林党。
事实上,孙承宗身上的党派属性并不浓厚,只不过有些事情是身在朝廷身不由己,孙承宗想要独善其身也不可能。
现在听到孙承宗说的这些话,朱由校大概也能有了解,也自然容得下这些不结党的人,甚至还准备用他们。
于是朱由校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再问下去,只是点了点头。
既然孙承宗不反对心学就可以了,至于提出来的问题,朱由校也不准备给他一个答案。
虽然在自己的心里边有想法,但是这件事情只是刚刚开始。
与孙承宗想要尽快解决的想法不同,朱由校准备拖一拖,至少也让它发育几天。
套用一句后世的话来说,朱由校准备让子弹飞一会儿。
这件事情是要拿出来做文章的,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就解决掉?
即便自己给了孙承宗一个简单的答案,传出去的话这里面代表的事情也太多。所以朱由校不准备给他答案。
看了一眼孙承宗,朱由校缓声说道:“最近朝事繁杂,各种事情纷至沓来。朕前些日子身子不舒服,的确是耽误了很多事情。”
“现在事情越演越厉害,朕也是难辞其咎。现在身子好了不少,朕正准备在下一次大朝会的时候,把这些事情拿出来商议一下,也听听群臣的意思。兼听则明,朕还是知道的。”
听了朱由校的话,孙承宗脸上的表情在一瞬间有些凝固。
他当然听明白了自己家陛下的意思。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他也没有办法。
“既然如此,那臣告退。”说完这句话,得到陛下的首肯之后,孙承宗退了出去。
目送孙承宗离去后,朱由校转头看向陈洪,问道:“锦衣卫那边的消息还没回来吗?”
“皇爷,消息已经传回来了。今天晚上的时候,方从哲就能入京。”
听到这个消息,朱由校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那就放出消息,后天的大朝会照常举行。朕会亲去的,让臣子们不要迟到了。”
“是,皇爷。”陈洪连忙躬身答道。
他知道,终于来了。
对于大明朝的官吏来说,朝会是一个永远躲不过去的话题。
无论是皇爷上朝还是不上朝,文官们都是颇为担心的。
先前皇爷一直不上朝,文官们没少因为这件事情上题本弹劾。
虽然没有大规模的上题本弹劾,但是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撩拨一下,只是皇爷一直没有反应。
久而久之大家的心思也就淡了。有人想用这件事情来骗廷杖刷名声,但是陛下没反应,他们也就没反应了。
这一次皇爷突然要上朝了,事情自然不一般。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情况下,朝廷上下谁都看得出来这一次的问题。
事情闹到今时今日这个地步,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这一次大朝会必然会成为所有矛盾的爆发点。
于是各家也都在努力着做着准备,准备在这一次大朝会上,将对方一次性干倒。
对于大臣们的想法,朱由校自然是知道的,只不过他不置可否。
时间如水,岁月如梭,一转眼两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这天早上朱由校起了一个大早,吃饭运动,然后在陈洪的伺候下穿上了龙袍。
这么久以来,这还是他第一次穿的这么正式。
全部都收拾妥当之后,时间也差不多了,朱由校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虽然这些日子一直没有上朝,但是不代表他不期待这一天。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上朝是他权力的体现,何况两世为人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情,自然还想尝试一下。
内侍随侍在左右,朱由校迈步出了乾清宫。
因为这一次是大朝会,所以朱由校没有选择在皇极门和乾清门上朝,而是放在了平日里举行大典的皇极殿。
要知道,这里可不是轻易启用的地方。
这一次将大朝会放在皇极殿,可见朱由校对这一次大朝会的重视。
另外这也是告诉群臣们,这一次的大朝会不一般,所以你们最好做好准备。
朱由校迈步走进大殿,然后走到座位上坐下,这个过程叫做升坐。
在朱由校坐下之后,百官开始参拜。
待百官三呼万岁之后,朱由校轻轻的抬起手,开口说道:“免礼,平身!”
朱由校坐在气派轩昂的金龙椅上,轻轻摸着把手上那颗巨大的龙头。此时他看着下面跪着的大臣,内心激动无比,而脸上的神情却丝毫没有波动。
原来这就是当皇帝的感觉啊!这一刻他的感觉更加深刻。
与此同时,站在另外一侧的王安大声的喊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朕这几天身子有些不舒服,可能有些疏懒了,现在有什么事情都奏上来吧!”朱由校笑了笑,大声说道。
虽然朱由校说得轻松,可是一时之间也没有人开口。
所有的官员都低着头,有的胆小的官员,甚至都开始发抖了。
这一次的朝会实在是太大了。
然而,一个人却忽然走了出来,撩衣服跪倒之后道:“回禀陛下,臣有本奏。”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34章 刘一璟出手(求月票!)
朱由校看着这个人,发现这个人居然是都察院的一个御史。
虽然这人看着有些眼熟,但是朱由校并不认识。
要知道都察院的御史虽然权责比较重,但是品级却不高。按照御史的品级,他是没有资格参加这种朝会的。
但是御史有一个特殊的地方,也算是优待。那就是每当御史要弹劾人的时候,他可以向上报备,在得到了允许之后,他就有了参加朝会的机会。
这不是写题本的弹劾,而是要当着陛下的面在大殿上弹劾,比上题本要激烈的多。
朱由校倒是也没意外,事情从都察院开始也正常,现在大明的常规斗争手段就是弹劾。
轻轻的点了点头,朱由校开口说道:“好,有什么事情说吧!”
这个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在朱由校身边轻声说道:“皇爷,这个人是都察院的御史,名叫张应道,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刘一璟的学生。”
朱由校轻轻地点了点头,心里面有了底。
转头看了一眼王安,朱由校的脸上也露出了一抹笑容。
不得不说,这个王安还是很得力的,办事能力和眼力劲都比陈洪强多了。
只可惜王安是东林党的人,自己暂时不能和他走得太近。
“臣想要弹劾工部侍郎赵南星。”张应道开口说道,
朱由校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张应道,又转头看了一眼工部侍郎赵南星。
其实事情的进展还是让朱由校有些诧异的,他没想到双方上来就是真刀真枪的干上了。
看了一眼下方老神在在的刘一璟,没想到他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惊天动地。
事实上刘一璟也是没有办法,陛下前两日让人送来的那一份圣旨,意思实在是太过明显了,就是让自己死咬东林党。
偏生自己还没得选择,既然没有选择,那就不能瞻前顾后。
虽然没得选,但其实已经做出了选择,只不过这个选择不是自己做的罢了。
既然已经选了,那就索性把事情做到底,推诿迟疑只会让陛下也不满。
所以刘一璟这一次直接让自己的学生张应道出面弹劾赵南星,也是做给所有人看的。
一层意思是告诫朝中的那些骑墙派,让他们知道再做骑墙派,只会死得更惨。
刘一璟想告诉他们:我这个内阁首辅大学士都已经站到台前摆明车马了,如果你们不跟我,那么你们就是敌人。
没有什么中立派和联邦派,这就是刘一璟的意思。
除此之外,还有第二层意思,那就是做给朱由校这个皇帝看的。
我不准备隐藏了,你让我干,我就拼命的干。
事实上刘一璟这样的做法的确让朱由校很高兴。
臣子为自己去干事情,而且还是毫无保留的,做皇帝的当然喜欢。
虽然这个臣子是被逼的,但是他只要敢往前走,至于怎么走上去的,这并不重要。
“弹劾工部侍郎郎赵南星?”朱由校面露迟疑,缓缓的说道:“一直以来,赵爱卿为人谨慎,对国不辞辛劳,可以说是官员典范。你,为何要弹劾他?”
朱由校护着赵南星,这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只不过有个人听闻这一切,却心中一动。这个人就是刘一璟。
陛下这是一点责任都不想承担。
刘一璟才不相信陛下会护着赵南星。现在陛下这样的做法无非就是彰显自个儿仁德宽厚,同时让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对朝中的大臣是信任的。
也就是说,这个坏人彻底让自己做了,
想到这里,刘一璟看了一眼张应道,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
张应道向前一步,朗声说道:“陛下,朝中臣子多有蒙蔽圣聪者,这些人往往就是表面上仁德厚重,私下里面却是结党营私、贪腐无度,看似国之栋梁,实乃国之奸臣!”
这话出来之后,整个大殿上都是落针可闻。
谁也没想到,这个张应道上来就整这么狠。
这直接就把赵南星给打成奸臣了!
而且这也太狠了,说赵南星表面上仁义道德,背地里贪腐无度,而且还蒙蔽皇帝。
站在一侧的工部侍郎赵南星,此刻脸色已经黑如锅底。
他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对方会把目标对准自己。
事实上自己虽然有实权,但是在整个东林党之中,自己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平时也不是很高调。
相比较起来,更高调的人有高攀龙,官位更高的有孙慎行,想来要被打压怎么也轮不到自己的头上啊!
但是现实恰恰就是这么没办法,这个张应道就是搞到他老赵的头上来了!
没有去看弹劾自己的张应道,赵南星直接看向了内阁首辅大学士刘一璟。显然这件事情和刘一璟脱不了关系。
事实上,自从张应道站出来之后,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刘一璟干的。
只不过刘一璟将矛头对准自己这件事情,工部侍郎赵南星更有感触,说白了就是想要自己的位置。
这老狐狸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想到这里,赵南星心中冷笑连连。
“那你就说说看吧。”朱由校向后坐了坐,面无表情的说着,似乎已经对张应道不满了。
对于陛下的这个样子,张应道视而不见,继续开口说道:“工部侍郎赵南星、邹元标和死去的顾宪成三人一起创办了东林书院,被称为海内三君子。只不过在臣看来,这些人当时官场不得意,成立东林书院,不过是散发心中怨望。”
“所谓的教学员、共议时政,不过是他们用来抒发心中不满、对朝廷的怨恨的途径,借此团结那些同样对朝廷心怀不满的人,结为党派、以党赢私。他们相互勾连,互相举荐,蒙蔽陛下,真乃朝廷之上彻头彻尾之奸臣!”
这话说得就更重了,连朱由校都没想到。
对朝廷心怀不满,对皇帝心怀怨望。这都不是结党营私的事了,这摆明了就是要造反的节奏。
张应道这话说得可真是太重了,没想到一出手就下了死手。
朱由校也不知道这是刘一璟的意思,还是张应道自己要这么干的。
听闻这一番能要命的话,赵南星直接就跪在了地上,以头触地说道:“陛下,臣有话说!”
朱由校看了一眼赵南星,却并没有让他说话的意思,只是轻声地开口道:“赵爱卿,你要等人把话说完。先站起来吧,等他把话说完,你再说。”
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看向了张应道,想看看他还会再说什么。
张应道却没有去看赵南星,只是躬身道:“谢陛下。这些人结成党羽之后,不但把持朝政,而且勾结边将,其中辽东总兵李如祯就与他们勾结在了一起。除了这一次构陷熊廷弼之外,这些人还贪污辽东的军饷。”
“尤其是工部侍郎赵南星,他贪污了大量的钱财。工部拨付给辽东的军械,大部分都是不合格的,其中还有很多残次品。无论是火炮还是火铳,基本上都是用不了几次就会炸,边军的将士甚至都不敢使用火器,而是选择使用长矛、大刀。”
“可即便是如此,长矛大刀也供应不起。在工部的军器监,无数的工匠被压榨,材料被拿走。但是辽东那边却从来没有上奏过,因为赵南星已经和辽东的边将勾结在了一起,大部分钱财已经被他们给贪了。”
朱由校看着张应道,有些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这个问题其实怪不到赵南星的头上。
这已经不是赵南星或者一个工部的问题了,因为整个大明上上下下都这样,甚至被视为摆在明面上的规矩。
不尊重这些规矩的人才会被处理,又单单起止一个辽东?
不过朱由校也看出来了,无论是眼前的这个张应道,还是他身后的刘一璟,只不过是在给自己一个理由罢了。说白了就是在给自己递刀子。
工部这些事情有没有?
答案很简单,有。只要自己派人去查,那是肯定能够查得出东西来的,到时候就可以用这个借口收拾掉赵南星。
只是看自己想把案子做大做小。
如果想要大事化小,那就只拿掉赵南星一个人。罪名的话早想好了,贪污受贿亦可以,御下不严亦可以。
至于罪名的大小,最后都是在自己一心决断,自己可以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甚至也可以和东林党结党营私的案子搞到一起去,也可以牵连到其他人。
在心里面叹了一口气,朱由校不禁有些感慨,这些老家伙的经验还真的是丰富。
做事从各个角度都让自己挑不出毛病来,简直就像在喂饭一样,直接送到自己的嘴边上来了,怎么吃就看自己怎么舒服。
这些老家伙还真的是贴心的要命。
“还有吗?”朱由校看着张应道,开口问道。
刘一璟那边上来就准备干掉东林党的赵南星,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手笔了。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削弱,东林党那边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人手了。如果赵南星再倒了,东林党怕是就真的没人了。
不过朱由校还是准备继续,因为现在还不是停下来的时候。
“启禀陛下,臣说完了。”张应道恭敬的行了一礼,然后退回了臣子的队伍之中,静静的站在那里,仿佛刚刚的事情都不是自己做的一样。
朱由校转头看了一眼赵南星,开口说道:“赵爱卿,现在有什么话你可以说了。”
轻轻的舒了一口气,赵南星迈步走出了队伍,朗声开口说道:“臣请自辩。”
当着被弹劾的人面前进行弹劾,自然是要允许被弹劾之人自辩,这也是规矩了。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35章 魏忠贤出手(求订阅!)
朝廷对于弹劾的处理,其实都是一直有规章和制度的,并不是说你弹劾了就确定是事实。
因为言官是允许风闻奏事的,那么自然就要允许别人辩驳。
通常的流程是有人上书弹劾,被弹劾的人就要在家,同时会上书自辩,等待陛下的处理。
如果没有问题了,那么这件事情自然就过去了;如果陛下想要处理你,那么就会派人来查这件案子。
这是针对中枢官员的。
如果是地方上的官员被弹劾了之后,朝廷就会派人去地方查。
一旦查实,那么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如果没有查实,那么就没有其他的事实了。
对于这个流程朱由校自然也是知道的,现在就是看赵南星怎么办了。
如果赵南星今天能够在大殿上说明白,能够得到朱由校的认可,那么自然而然的他就不会有什么事情。
如果不行,那赵南星需要回去等调查了。后续可能还会有人弹劾他,那他就需要上题本解释。
此时赵南星已经站了出来,没有去看其他人。
他心里面很清楚,这其实就是党争。
有人看上了自己的位置,而在背后鼓捣这件事情的就是刘一璟。
弹劾自己的几件事情,其实都不太好解释。不过该说的话还是要说。
赵南星开口说道:“陛下,臣等创办东林书院,为的是传扬圣人之学。至于说相互勾连、结党营私,那时我们并没有在朝堂为官,哪来的结党营私?至于说针砭时政是在诽谤朝廷、污蔑君王,更是无从谈起。”
“我等一片拳拳爱国之心,对陛下的忠心,那都是天地可鉴、日月可表!何曾有过那等低劣的想法?圣人的教导,我们时刻不敢忘记,传扬的也都是圣人之学,哪里来的异端邪说?”
朱由校就这么静静的看着赵南星。
倒不是说赵南星的反驳不给力,而是这种问题就没有办法反驳。
因为无论什么都是光靠一张嘴说,事情的关键不是看你们怎么说,也不是看你们怎么做,而是看皇帝相信谁。
如果皇帝相信你们没有结党营私,相信你们没有做这些事情,那么一切都好办。
这些说法都是表面上的事情的功夫,其实都已经做在了后面。
东林党其实已经很无奈了,他们已经丧失了陛下对他们的信任。
赵南星心里边也清楚,自己现在说的这些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因为陛下已经不相信自己的这些人了。
这一点刘一璟那边也很清楚,所以他们攻击起来肆无忌惮。事情已经做在背后了,等到拿到台面上来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是有十足的把握了,
当然了,如果光靠嘴说怕是也不行,所以他们在后面弄出了那样一条罪名,工部贪污银子。
赵南星觉得很无辜,这是自己的问题吗?这也不是自己到了工部之后才有的!
朝廷上下都知道这一点,即便是要负责任,也是工部尚书负责任,而不是他赵南星啊!
可是人家就是把这两件事情给联系到一起了,明明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的事情,联系到一起之后的关系就大了,而且还牵扯到了辽东的案子。
谁不知道现在这个案子有多敏感?一旦牵扯进去,想要再抽身就难了!
赵南星只能硬着头皮解释,缓缓的开口道:“至于工部贪污银子的案子,这件事情臣并不是很清楚。臣到工部并不久,所以对这些事情也不是很了解。不过臣觉得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那么必然需要严惩。臣请陛下严查此事,无论牵扯到谁都绝不姑息。”
这是赵南星的表态了,也是他应该有的态度。
他没有强制去辩解,其实也是为了顾及陛下的态度。
有些时候你越是强制解释,人家越是不相信。
事情并不是在案件本身上,而是背后出了问题。如果背后的问题不解决,单单是在案子上纠缠,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会吃大亏。
朱由校看了一眼赵南星,轻轻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朕对爱卿还是信任的,工部的事情就应该交给工部来管。既然爱卿认为这件事情该查,而且是要严查,那么朕就把这件事情交给爱卿来做,从工部上下查查看。希望爱卿能够查出一个结果来。”
朱由校的这句话一出来,大殿里面顿时一静。
虽然这看起来是朱由校对赵南星的信任,前面的事情不但没有追究,还把追查的事情交给了赵南星。
可是在场的人也都不是傻子,全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他们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恰恰说明陛下怀疑赵南星了!
如果陛下对你是真的信任,反而会让你回家等着,然后让别人去查,用来证明你的清白。
现在陛下让你自己去查,那就是需要你自己证明你自己的清白,这个难度就大很多了。
如果你查出来的东西不能让陛下满意,那么你这条官路也差不多到头了。何况旁边还有人盯着你,给你找茬,事情就更不好办了。
赵南星嘴里边发苦,心里边也明白,陛下还是对自己这些人不信任,自己需要付出更多才行。
让自己回工部查,怎么查?
不查出一点东西来肯定不行。可是自己知道这里面的水有多深,如果真的深挖下去,那甚至会把整个工部都装进去。
虽然自己没有牵扯其中,但是如果自己去查,那么反而把自己牵扯了进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