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如果让别人去查,那么只要证明自己清白就好。
心里面百感交集,但是赵南星也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说道:“臣遵旨。”
赵南星退下去之后,这件事情暂时算是告一段落了。
但是谁都知道这只是开始,并不是结束。
同时不少人也静静的等待着,甚至把头低得更低了,都在等待着下一波攻击。
刘一璟那边没完,赵南星这边也不会善罢甘休。
“陛下,臣有本奏。”赵南星站回去之后,又一个人站了出来。
众人转头向这一次站出来的人看过去。
这次依旧是一个御史。
有了刚才的前车之鉴,这一次所有人都提起了心,鬼知道这些御史又搞出什么事情来?
朱由校也看着这个人,他发现自己还是不认识,就略微有些尴尬了。
不过站在身侧的王安比较知趣,直接靠近朱由校说道:“皇爷,这个人叫崔呈秀,是都察院的御史。”
没想到这个人居然就是崔呈秀。
朱由校不由得仔细打量着他。
要知道这个人实在是太出名了,基本上没有什么下限。
在历史上,崔呈秀擢升御史以后,巡按淮、扬。期间崔呈秀因赃私被都御史高攀龙举报,遭朝廷革职等候处置。
于是他投奔阉党头子魏忠贤,叩头涕泣,乞为养子。
当时,魏忠贤受到朝廷大臣们的交相攻击,正想寻求外援,因此收留了崔呈秀,为他鸣冤叫屈恢复了官职。因此崔呈秀对东林党恨之入骨,是魏忠贤手下反对东林党的急先锋。
他将东林党人和非东林党人名单分别汇集成《同志诸录》和《天鉴录》,进献给魏忠贤供其提拔同类、打击异己。
可以说这个人就是魏忠贤手下的一个谋士,做起事情来自然也是没有什么下限。
崔呈秀能够认魏忠贤为干爹,可见其人品在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观下有多么的不堪。
不过朱由校倒是不怎么在乎,崔呈秀这人就是一个酷吏的最好人选。所以朱由校对他还挺期待的。
看了一眼崔呈秀,朱由校开口说道:“有什么事情你说吧。”
“启禀陛下,东林党结党营私一案,已是铁证如山。东厂已经查出了很多人,这些人的确诬陷了熊廷弼,同时勾结了李如祯。他们上下其手,贪污辽东军饷,败坏纲纪。在朝中他们维护李如祯,维护了姚宗文等人,实乃最大恶极!”
“臣请将此案定为钦定大案,从上到下彻查,凡是有关牵连人员,一律严惩。此案牵涉重大,臣以为应挑选得力干将彻底将此案调查!”
朱由校看了一眼崔呈秀,有些没看懂。
虽然原本历史上应该发生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崔呈秀现在应该还没有投靠魏忠贤,怎么今天看着这么像和魏忠贤穿了一条裤子?
难道这就是历史的修正性?
要知道之前自己也不是没把案子给都察院和大理寺,可是他们干的都是什么事情?
因为这件事情已经把杨涟和邹元标都抓起来了,现在还交给他们办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剩下的还能交给谁?也就是锦衣卫和东厂了。
崔呈秀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让魏忠贤来主持这次大案的调查。
虽然现在朱由校已经把人放在东厂了,但只是让魏忠贤在审问着,并没有把它变成为一个大案的意思。
崔呈秀这个家伙就是在把事情搞大,而且还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搞大。
只不过在场的都是老油条,他们已经明白这个人的意思了,这人是和东厂的魏忠贤勾结在一起了。
魏忠贤现在掌握了东厂,又深得陛下的信任,向朝中伸手是所有人都预料到的事情。
朝中自然也会有人和魏忠贤勾结,因为没有下限的人实在太多。
只是谁都没想到崔呈秀会居然这么没有下限!
你投靠魏忠贤也就算了,居然如此大张旗鼓的说这样的话?!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36章 东林党的反击(求打赏!)
朱由校突然来了兴趣,他没想到魏忠贤也会在这个时候掺和一把。
他看着崔呈秀说道:“那不知爱卿以为何人合适?”
听了朱由校的话,崔呈秀直接开口说道:“陛下,都察院乃是这一次结党之人的大本营,朝中与其勾结的官员也有很多。”
说着,崔呈秀还看了一眼赵南星,意思不言而喻。
赵南星愤怒的瞪了回去,心里面暗自记住了这个人。
崔呈秀却无所谓,依旧开口说道:“所以臣以为,这一次的案子当由东厂和锦衣卫来调查。他们都是陛下信重之人,如此做法自然是最合适的。
可以搭配一些刑部和大理寺的人,都察院也可以派出人予以监督。”
这个崔呈秀居然如此没有下限。说出来的话真的是一点脸都不要了!
当然了,这是在文官的看来。因为在文官的普遍价值里,无论是东厂还是锦衣卫,那都是陛下的鹰犬,是陛下用来欺压天下的工具,而不是治理天下的工具。
东厂和锦衣卫是陛下一己私欲的体现。陛下应该有公心,撤掉东厂和锦衣卫,用一心为公的文官来治理天下。
所以文官对锦衣卫和东厂都颇为不屑。我们都是靠着读圣贤书,一心为天下来升官的。
东厂和锦衣卫是什么?他们靠的是巴结皇帝来升官。
所以文官看不起他们,东厂和锦衣卫就是陛下的家奴而已。
而今崔呈秀跪舔家奴,他这是一点脸都不要了!
文官们在心里差不多把崔呈秀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朱由校心里有了明悟,这个崔呈秀的确是与魏忠贤勾结在一起了,只不过两个人是怎么勾结在一起的,自己不知道。
崔呈秀从始至终都在为魏忠贤说话,虽然提到了锦衣卫,可是傻子都知道锦衣卫不可能参与到这个案子来。
现在人犯全都在东厂,从始至终也都是魏忠贤在做这件事情。所以这件事情就很明白了,那就是需要东厂来查这件案子,也就是魏忠贤来做主。
朱由校沉默了片刻。
朝堂上也没有人说话。
朱由校轻声的开口说道:“不知道诸位爱卿有何意见?”
这句话一出,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知道陛下这是要动手了。
如果陛下不同意,不想这么干,他直接否定就可以了,不会如此开口问。
朝堂上,在这瞬间大家都在各自思考着,大部分人都在思考着自己的利益。
现在朝堂上大家的各自利益诉求都不一样,怎么样不损害自己还能同时得到更多的好处成为了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现在矛头指上的是东林党,无论是最先开口的刘一璟的人,还是现在开口的魏忠贤的人,全都是要置东林党于死地。
尤其是崔呈秀,是直接要把这次的案子做成大案的,可见其心狠手辣!
于是朱由校问完这个问题之后,朝堂上陷入了安静。
不过这种安静并没有持续太久,一个人站了出来,正是刚刚弹劾赵南星的御史张应道。
看到张应道之后,无数人的心里边都是一沉,有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尤其是东林党的几个人,他们觉得事情好像要变得糟糕了。
除了东林党的人以外,其他人看向张应道的目光也有些诡异。
即便是站在最上面的内阁首辅大学士刘一璟,脸上的目光也变得诡异了起来,甚至有一种不太高兴的感觉。
看那个样子似乎要撕了张应道一样。
朱由校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看了一眼刘一璟,又看了一眼站在下面的韩爌,嘴角不经意间挑出了一抹笑容。
让你们算计,这次好,全都算计到坑里面去了。
对于这些人的目光,张应道似乎没有看到一样,向前走了一步直接开口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事可以。如果都察院没有人愿意去,臣愿意请命。”
这一次没有人再看张应道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刘一璟的身上。
这个人可是你的学生,刚刚还替你攻击了赵应星,难道这也是你安排的?
这是不是代表着内阁首辅大学士与东厂的魏忠贤联合在一起了?
这一下有很多人就不高兴了。
即便你刘一璟要对东林党落井下石,但是你也不能联合东厂的魏忠贤。
你与东林党的事情是内部矛盾,一旦你联合了东厂的魏忠贤,那就变成了敌我矛盾。
内部矛盾我们可以允许你们自己去解决,但是敌我矛盾,我们是势必要插一手。
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想法,所以看向张应道和刘一璟的目光就有些怪异了。
甚至与刘一璟合作的几位内阁大学士也是一样的表情。
东林党出身的韩爌脸色更是变得非常难看。他可是答应了与刘一璟合作的,但是刘一璟可没和他说过这样的事情!
如果刘一璟把这件事情和自己说了,那么自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他的。
现在看来自己好像被刘一璟摆了一道,同时韩爌的心里边也不明白,刘一璟怎么敢这样做?
刘一璟的脸色并不是很好看,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事情居然会变成这样。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不禁看向了张应道,但是刘一璟却发现自己的这个学生并没有看自己。
此时此刻,刘一璟已经意识到事情有些变得糟糕了。自己好像也被人算计了!
目光在许多大臣的脸上扫过,刘一璟想要找出是谁算计了自己。结果发现没有人和他对视。
即便有人和自己对视,也是像赵南星高攀龙那样,直接对自己怒目而视。
甚至连站在下面的韩爌,看向自己的目光之中都带着莫名,刘一璟现在觉得自己太委屈了。
他觉得是应该站出来说点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刘一璟刚想开口,结果朱由校居然开口了。
朱由校看着张应道,缓缓的开口说道:“你身为御史,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议政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念在你是自荐的份上,朕就不追究你了。”
“这件事情最终会怎么做,不是你能够参与的事情。即便是最终真的这么做了,都察院现在派谁出来,那也是由都察院左都御史余爱卿来做决定,不是你应该来发表态度的。退下去吧。”
朱由校的这句话说得非常重,基本上代表了张应道在都察院的前途到这里就完了。
事实上,朱由校说的也是有道理的。
御史只是七品,如果他不是有人要弹劾,那么他连站在这个大殿上的资格都没有。弹劾完了,他的事情就做完了,其他事情不是他应该参与的。
议政这么大的事情,岂是一个七品的御史能够发表意见的?
张应道虽然也做了准备,表示自己是来请命,但是他耍的这个小聪明谁都看得出来。
所以朱由校呵斥了他,张应道只好灰溜溜的离开了大殿。
虽然朱由校呵斥了张应道,但是大殿里的气氛还是非常的诡异。
尤其是刘一璟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因为朱由校这样将张应道赶走了,那么这件事情就没办法再拿出来说了,也就是根本没有给他辩白的机会。
他也不能直接站出来告诉大家说,这不是我指使的。
即便他这么说了,也得有人相信才行。
所以这个亏,刘一璟吃定了。
朱由校也没有去看刘一璟,而是目光在大殿之上的其他臣子脸上扫过,缓缓的开口说道:“这可是大事情,不知道诸位爱卿有什么意见?但讲无妨。”
经过刚才张应道闹腾一番,大殿上的气氛已经变得很凝重了。
这个时候,礼部尚书孙慎行轻轻的睁开了眼睛,在下面扫了一圈之后,对着一个人使了一个眼色,然后又缓缓的眯起了眼睛,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做一样。
要知道,自从刚才闹腾起来之后,孙慎行就一直眯着眼睛,似乎事情和他没有关系一样。
倒是高攀龙急了个够呛,对着孙慎行使了好几个眼色。
可是孙慎行闭着眼,看都看不见,更别提有丝毫反应了。似乎一切都和他没关系,无论是张应道攻击赵应星,还是崔呈秀直接上来来狠的,孙慎行都没有丝毫的反应。
现在孙慎行终于有了反应,不过也仅仅是使了一个眼色尔已。
一个人从人群之中走了出来,对着朱由校恭敬行礼之后,直接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是该有一个结果了。自从案发之后,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官员们人人自危,实在不是长久之计。”
众人看向说话的人,神情再一次严肃了起来。
这一位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证明事情已经到了高层了。
因为站出来这个人叫做王国祯,万历二十三年乙未科殿试金榜三甲一百二十名。
王国祯这个名次的确不怎么样,只是将将考上来了,但是他的官做的却非常不错。
他原本是顺天府丞,前些日子刚升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驻扎通州,督理粮储,招募练兵。
这个人就是徐光启的顶头上司。徐光启练兵失败,基本上就是因为这个人。
王国祯能够走到今天,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有一个同年,就是那一年的探花,他的名字叫做孙慎行。
在王国祯的后一名,也就是排名第一百二十一的进士,名字叫做孙承宗。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137章 刘一璟被坑(求订阅!)
朱由校也看向了王国祯,他也没想到这个时候王国祯会站出来。
朱由校脸上的表情有些凝重,转头看了一眼站在另外一侧的高攀龙和孙慎行。
看来东林党这一次是准备拼命了,竟然让王国祯站出来,这可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爱卿想说什么?”朱由校看着王国祯缓缓的说道,语气非常的平和,
事实上王国祯刚刚已经说了一些东西,只不过那些东西显得云山雾罩的,并没有直指本质。
现在朱由校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让王国祯别绕弯子了,有什么话痛快点说出来。
王国祯略微有些尴尬,他已经习惯了这样说话。不过陛下既然已经发问了,那么他自然也不好再拖延下去。
稍微想了下,他便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案的确是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但是以东厂、锦衣卫为主,臣以为不妥。此案的确应该彻查,但是却不应该由这些东厂和锦衣卫来彻查。”
朱由校听了王国祯的话,沉了脸色,面无表情的看着他,缓缓的问道:“难道应该交给都察院吗?”
听了朱由校的这句话,特别是语气中的那一丝不满,在场的所有人脸色都有些尴尬,尤其是东林党的人。
因为这件事情就是从都察院开始办坏的。
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开始还是相信东林党的,案件出来之后,陛下第一时间就将此案交给了东林党。为了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出来,陛下当时还特地询问了高攀龙和杨涟。
高攀龙拿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并没有为陛下所喜,所以那一次陛下没有用高攀龙。
杨涟则是不一样,他在陛下面前侃侃而谈,认为勾结李如祯一案应该从严从重处理。所以陛下将案子交给了他,可是结果呢?
杨涟不但没有从严从重处理,甚至还审出来一个东厂的魏忠贤诬陷一案。这样陛下怎么想?
东厂那边审出来的供词和证据都是假的,难道你审问出来的就是真的?
事情一下子就变得不可收拾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事情变得急转直下,案子被再一次交回到了东厂。
结果魏忠贤将案子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了现在已经能够把所有人都牵扯进去了。
一旦应对不慎,那么必然会酿成大祸。
听陛下现在的话就明白,这是陛下对东林党这些人不信任了。
不然的话,陛下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这代表着陛下已经很生气了。
王国祯倒是不动声色,虽然脸上有些尴尬,但是心里边却是平静异常。
做官做官,脸皮不厚怎么能做官?
被上司呵斥几句,唾沫自干是必备的本事。
“陛下,都察院人员牵涉其中,已经不适合再参与此案的审理了。东厂那边,魏忠贤魏公公也涉案了,所以他也不适合审理这件事情。这是一个大案,所以更应该严肃认真,还清者以清,罚罪者以罪,彰显天子公平仁厚之德。”
朱由校看着王国祯,不得不说东林党还是有一些有本事的人的,只不过这些人总认为自个儿是十项全能。
比如眼前的王国祯,这个人是一个后勤人才。比如管理辎重、调运粮草,他在这方面非常的擅长。
可是有一点,他对行军打仗和练兵都不行,而且门户之见很深。或许这也是东林党的通病了。
现在也看出王国祯的才能,他从两个涉案人员不应当为主审开始,直接将魏忠贤也剔除在外。
没了魏忠贤和东厂,那自然要提一个新的合适的人。
如果自己现在强推魏忠贤,那么必然会招致朝堂上下所有文官的反对。即便是刘一璟那一方都不会同意。
刚刚张应道那一手,已经将刘一璟给坑了进去。
如果刘一璟不想继续,那么他必然会站出来反对魏忠贤。
而且刘一璟事后也会跟张应道做切割,告诉所有人,自己只是被张应道背叛了,自己还是站在文官阵营之中,并没有和魏忠贤同流合污。
这样一来,刘一璟才能够稳住基本盘。如果他和魏忠贤同流合污,朱由校估计他的阵营瞬间就会乱掉。
因为刘一璟的阵营本来就是一个联合起来的阵营,向心力并没有那么强。只是短暂时间内融合的产物,刘一璟也必然不会成为首领,没有办法统领所有人。
所以让魏忠贤成为这次案件的主要审理官员,必然会招致朝野上下的反对。
虽然朱由校可以强推下去,但是他不会那么做。
让所有的文官与自己离心离德,那么以后的事情还怎么做?
可以有人反对我,但是绝对不能让所有人都反对我。
于是朱由校向了王国祯,轻声的开口说道:“那么爱卿举荐何人?”
朱由校问出了这个问题之后,整个大殿上的气氛再一次凝固了起来。
所有人都看向了王国祯,想要看看他举荐什么人出来。
甚至刘一璟已经准备好了站出来反对了。
在刘一璟看来,王国祯必然想把这个案子揽到东林党的手里边去。这样一来,他们才能够把事情办好。
可是事实上谁都知道,一旦这个案子到了他们手里面,那么怎么办理就是他们的事情了。如果自己想要插手,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怎么会允许这样事情发生?
案子不能交给东厂的魏忠贤,但是也绝对不能交给东林党的这些人。
“陛下,此案既然牵连甚广,影响甚大,所以臣以为,当以朝廷一重臣为主审,辅以大理寺刑部、东厂和锦衣卫,彻彻底底的调查和审理这个案子。”
朱由校看了一眼王国祯,不得不说这个提议非常的合适。
不知道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还是别人给他出的主意,不过有一点朱由校却知道,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办法。
但是显然王国祯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那就是既然不能让陛下喜欢,那就让陛下选择自个儿能接受的。
虽然陛下不一定喜欢这个主意,但是也并不是那么不能接受。
有一个重臣来主审,其他的人作为副审,其中也包括了东厂和锦衣卫的人,也算是给了自己这个皇帝一个面子,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心思,那就是我们不想偏袒谁,我只想把案子审理明白。
不过这个做法还不够,朱由校需要看对方推举出来的主审官是谁。
“那么关于主审官的人选,不知道爱卿有没有合适的人举荐?”朱由校再一次开口问道。
“陛下,臣以为调用这么多衙门,审理的也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辽东经略、广宁巡抚,所以臣以为此案的主审官,必然是资深望高、声名在外可以服众的,所以臣举见内阁的韩阁老。”王国祯一脸严肃,认真的说道。
这个提议一出,朱由校都差一点拍案叫绝。
把韩爌抬了出来,在这个时候真的是太合适不过了!
从身份上讲,韩爌是内阁大学士,审理这一次的案件资格绝对是够了。
同时韩爌和东林党的牵扯还挺深,不至于对东林党下死手,要的无非是东林党一些人的投靠,所以给了他也没关系,总比被刘一璟等人弄死的好。
所以对于东林党来说,韩爌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听到王国祯提出的这个人选之后,刘一璟的脸色瞬间就变得非常难看。
果然这些人都不是省油的灯,他和韩爌的关系现在就很微妙。刘一璟感觉到了,在被张应道摆了一道之后,韩爌看他的眼神本来就不对。
如果现在他反对这个提议,搞不好韩爌就彻底和他决裂了。对于现在的刘一璟来说,这绝对不是他能够承受的后果。
可是如果将这个案子给了韩爌,那就等同于让他去收服东林党。东林党如果都投到他的名下,那么刘一璟拿什么去和他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