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等到笔墨拿来之后,陈洪研磨,朱由校开始提笔写字。
用毛笔轻轻地蘸了点墨汁,朱由校缓缓地在上好的宣纸上写下了一首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写完这首诗之后,朱由校缓缓抬起毛笔,轻轻地放到一边,随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转头看向陈洪,朱由校笑着说道:“朕这首诗写得怎么样?”
“皇爷的书法苍劲有力,大开大合,气势磅礴,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单单是这份气度,已不是寻常人可比,可见皇爷书法颇具帝王之气。”陈洪赞叹的说道。
朱由校看了一眼陈洪,没好气的说道:“你以为朕是只会听马屁的昏君吗?”
说完,朱由校转回头看着自己写的诗说道:“朕的书法,朕自己知道。”
放下手中的毛笔,朱由校转头对陈洪说道:“裱起来,等到鲁王来了之后送给他们。”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道,其他的话一句都不敢说了。
陈洪也意识到了自己刚刚说错话了,这马屁显然是拍到了马蹄子上。皇爷刚刚见了张顺,听他说了那些话,怎么可能还有心思写书法?
这首诗既然要送给鲁王,那就是要教训教训鲁王。想来这也代表着皇爷的态度,看来鲁王的日子怕是不太好过了。
对此陈洪也不说什么,不是他能够发表意见的事情。
等到陈洪把字拿走之后,朱由校坐在椅子上,眺望着远方的天空,开始琢磨接下来该怎么办。
与此同时,济南城中,山东巡抚衙门。
山东巡抚赵彦正在喝茶,外面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突然走了进来。
他来到赵彦的身边,说道:“大人,山东布政使赵奎求见。”
赵彦看了一眼来人,说道:“就说我抱恙在家,无法见客。”
来人看了一眼赵彦,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自己家大人面色红润,皮肤白皙,就在这里一副悠闲的模样,怎么看都不像是生病的样子。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家大人就是故意避而不见,于是说道:“那我去回绝了他们。”
“让别人去吧。”赵彦摆了摆手说道:“你坐下,咱们聊聊。”
“是,大人。”来人答应了一声,转身向外面吩咐了一句,然后才转回身走到屋子里面,直接找了一张椅子坐下。
看他态度也是随意的很,显然两个人关系不是简单的上司和下属那么简单。
等到他坐下之后,赵彦才说道:“介辅,你在我身边也有几年了,我之前就和你说过,如果你去参加科举,进入官场,想必官职不在我之下。奈何你无心官场,厌烦官场争斗,可如今怕是要受我牵连了。”
被称为介辅的人,名叫李安,介辅是他的字。
李安算得上是赵彦的幕僚,此时听到赵彦这么说,便笑着说道:“见大人如此气定神闲,怕是早就心有成竹。既然大人都不担心,那我有什么可担心的?”
笑着看了一眼李安,赵彦说道:“可是谁也不知道事情会怎么样。”
赵彦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茶杯放下,继续说道:“当今陛下的心思谁又摸得清?陛下到了德州之后,不但没有惩处德州知府,还给了恩赏,现在德州那边可是热火朝天。”
“可是陛下到了济州之后,那可是直接就拿了济州张顺。现在整个济州上上下下,估计原来的人也没剩下几个了,还严令我们不能去见驾,现在整个山东可以说是人心惶惶。”
“陛下拿了张顺,用的罪名可是赈灾不利。这个罪名能拿了张顺,自然也能拿了其他人,包括我这个巡抚在内。这一次的事情,怕是没有那么简单。”
“陛下这一次南下,本就没有那么简单。”李安笑着说道。
“这个我也知道,可是谁知道陛下会做到什么程度?”赵彦叹了一口气说道:“自从当今陛下登基之后,我就没有摸清过陛下的路数。传到山东的消息也比较多,很多事情也是不清不楚。”
“有人说陛下昏聩,说陛下年少,宠信太监,同时也信奉道教,整日在宫里面炼丹问道,实在是不像明君。”
“可是也有人说陛下英明无比,荡平宇内,实乃大明中兴民主。”
“观其言,察其行,陛下的所作所为很多我都看不懂。比如清理朝堂,很多官员都被清理掉了,其中不乏名臣,不乏重口称赞之臣。可是陛下使用的人,又皆不是无能之辈。”
“徐光启没有打过交道,不知其人如何。可是孙承宗、袁可立,我都熟悉,这都是能臣。”
“除了这些臣子之外,朝堂之上新出的密奏制度也被很多人诟病,说是迫官害官之政,掀起了官员互相诬告之风。”
“除此之外,陛下重用冯从吾等人,大肆提倡荀子的学说,也遭受到了不小的抨击。可见陛下心思之重,所行之匪夷所思。”
听了赵彦的话,李安笑着说道:“这话要是让外人听去,大人恐怕要下锦衣卫大狱了。”
赵彦看了一眼李安,说道:“非议天子本就不是臣子所为,如果因此被陛下治了罪,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我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其实也很简单,我认为陛下是英明之主,胸有大志。”李安笑着说道:“只不过能够做到什么程度,那还要看看。”
“何以这么说?”赵彦迟疑着问道。
“大人也常读史书,想想当年的汉武帝。”李安笑着说道:“汉武帝年少登位,国家内忧外患。朝堂之上,把持朝政的是黄老之学。”
“汉武帝废弃黄老之学,尊儒学;王霸杂之,重用法家。如此对内可震慑宵小,凝聚国力;对外则可上下一心,使得人人奋勇争先。汉武帝才能够平灭匈奴,打造一个强大的汉朝。”
“显然陛下也觉得大明如此衰落,与这些年尊孟子之学有关系。比起孟子之学,陛下显然更喜欢荀子之学。陛下是如此说,同样也是如此做的。”
“河南的案子,陛下可就严惩了福王。除了没有废除福王的爵位之外,一切皇家待遇全都没有了。从这件事情上,我就看出了陛下的大魄力、大决心。”
“前些日子勋贵和勋戚的庄田纳税,那也是闹得沸沸扬扬。有人说陛下是为了钱,可我却不这么认为。钱虽然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陛下在收回给勋贵和勋戚的特权。”
“如此可以想象,这一次陛下到山东,恐怕会收拾鲁王。就连曲阜的那些人,恐怕也要跟着倒霉。不信,大人拭目以待。”
听了这话之后,赵彦有些不敢置信的说道:“不至于如此吧?”
“就是如此。”李安信心十足的说道:“陛下捧荀子,孟子已经不在陛下的眼中了。大人觉得陛下会有多看重孔子?”
虽然李安的话说得很狂妄,但是赵彦却没在意。两个人相处多年,他也知道李安的一些想法,对他这样说话也早就习惯了。
如果不是这个性格和这张破嘴,李安也不至于不走官场的路子。
“我还打听到一件事。”李安有些神秘的说道。
“你说来听听。”赵彦见李安故作神秘的样子,知道这件事情肯定小不了,不然李安不会在自己这里绕圈子。
“我打听到赵奎等人正在谋划,把责任都推到鲁王府和曲阜的身上去。”李安笑着说道。
听到这话之后,赵彦迟疑的说道:“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正是如此。”李安笑着说道:“这些人想用鲁王府和曲阜来威逼陛下,想让陛下轻拿轻放,不过于追究他们的罪责。可是我却觉得他们弄巧成拙。这些人如果这么做,恐怕正中了陛下的下怀。”
“他们其实就是在赌陛下有没有动鲁王府和曲阜的魄力。在他们看来陛下没有这个魄力,毕竟鲁王府和曲阜的地位在那里摆着,陛下如果真的动了,就牵扯甚大。可是在我看来,他们都小看了陛下。”
“那我们要怎么办呢?”赵彦有些迟疑的说道:“我可是山东巡抚,这件事情恐怕也会牵扯到我。说不定赵奎等人已经在想着怎么攀咬我了。”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33章 告鲁王府和曲阜
对于自己家大人的担心,李安则是颇不以为意,只笑着说道:“大人到山东来的时间并不长,所做的也多为武事,对山东之事不甚了解也很正常。”
“就算前面的事情推得开,这一次赈灾的事情怎么推?”赵彦叹了一口气说道:“谁能想到这些人居然如此胆子大?谁又能想到堂堂的衍圣公家,居然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让人齿冷。”
听着自己家大人的话,李安笑着说道:“难道大人还想出这个头不成?”
“有何不可?”赵彦转头看着李安,面容严肃的说道:“事到如今,反正已经是这样了,那就不如把事情一做到底,让陛下好好收拾他们。”
“不用大人出手,自然会有人出手。”李安胸有成竹的说道:“大人就等着看热闹吧。”
“不过也有一件事情让大人去做,那就是约束好山东的各地驻军,告诉他们没有巡抚衙门的调令,任何人马不得出动。”
“你是担心有人会狗急跳墙?他们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吧?”赵彦迟疑着说道。
“这人面临生死困境的时候,胆子可都是大的很。正所谓未雨绸缪,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提防一点的好,不然真的出了什么事情,会很麻烦。”李安面容严肃的说道。
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赵彦有些无奈的说道:“都是三科两榜的进士,嘴上都是仁义道德、国家大义,可是真到了这个时候,没人靠得住。”
“这些就不用大人操心了,陛下自有决断。”李安宽慰着说道。
两个人在谈话的时候,山东布政使赵奎也回到了自己的衙门。
比起李安和赵彦的轻松,赵奎整个人都紧张的很,脸色也非常的难看。他坐下之后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差点没把自己给呛到。
外面另外一个人也走了进来。
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身材清瘦,五官端正,见到赵奎之后,语气急切的说道:“怎么样?见到巡抚大人了?”
“见个屁!”赵奎顿时就生气了,脸上的表情也愤怒了起来,狠狠地将手中的茶碗礅在桌子上。
茶杯发出了哗啦一声,茶水都溅了出来。
赵奎对此却视而不见,看着来人说道:“装病,根本就不见人。早就和你说了,指不上,你非让我去见他,现在好了,碰壁了吧?”
听了赵奎的话声,中年男人叹了一口气,有些颓丧的坐到椅子上。
沉吟了半晌,男人说道:“事到如今,我们也只能是尽量把责任推出去了。如果全都让我们两个来扛,恐怕我们两个下场都好不了。”
“一个山东布政使,一个山东提刑使,你告诉我怎么推出去?”赵奎没好气的说道。
“天塌下来个高的顶着,我们两个为什么要顶着?”中年男人周福生继续说道:“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布政使和提刑使,这往上有巡抚,往下有知府,怎么也轮不到我们来扛着。”
“这山东有鲁王府,还有一个曲阜,如果陛下真的想查,去查他们,总不能不拿皇亲国戚下手,不拿孔圣人的后人下手,只拿我们这一些臣子下手吧?”
“再说了,即便是拿臣子下手,那也不能只盯着我们两个人吧?”
听了周福生的话,赵奎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随后说道:“你的意思是法不责众?”
“法不责众是一方面,另外则是法不责重。这分摊责任的人多了,自然就法不责众,我们自然能够逃过一劫。”
“至于法不责重,我二人的分量虽轻,不是有比我们更重的人吗?官场上有巡抚大人,官场之外有鲁王府,有曲阜,什么时候轮到我们一个提刑使,一个布政使出头了?”
“说的有道理。”赵奎笑着赞叹道:“我们两个人何苦在这里辛辛苦苦的做这些事情?回头让人往下面传个消息,如果真的要查的话,让他们去查鲁王府和曲阜。”
周福生看了一眼大笑的赵奎,眼中闪过一种莫名的神色。
虽然说的很轻松,可是周福生的心里却远远没有这么轻松。他很清楚,这一次怕是很难过去这个坎了。
不过以邻为壑这种事情,做做也没有什么,或许只有赵奎这种傻子才会认为牵连不到自身。
自己回去写一份认罪的奏折,把责任先推到这个傻子的头上,看看他熬不熬得过去吧。
“如此,我就先告辞了。”周福生看着赵奎,笑着拱了拱手说道:“至于其他的事情,我们就按照刚才商量的去办就好了,相信赵大人心里面也有数了。”
“放心,放心,有数。”赵奎笑着说道,同时站起身子说道:“我送周大人。”
“不用,不用,赵大人留步。”说着,周福生拱了拱手,转身离去了。
等到周福生走了之后,屏风之后转过来一个人。
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看打扮就知道是一个师爷。
师爷看着周福生离开的背影,缓缓的说道:“大人,这个周大人恐怕没安好心。”
“他本就没安好心。”赵奎冷哼了一声说道:“真当我姓赵的是傻子了。他一个提刑使,牵连的地方很少。反而是我这个布政使,受牵连的地方太多。你信不信他回去就把我给告了?”
师爷陈刚听到赵奎这么说,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自己家大人心里明白就行了。
赵奎则是不甘心的叹了一口气,说道:“现在陛下到了山东,人心慌慌,所有人都在想出路。周福生这么做,也能够猜得到。”
“巡抚赵彦躲了,周福生准备做什么也可想而知。问题是我该怎么办?”
师爷陈刚看了一眼赵奎,说道:“事情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刚刚周福生说的那些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大人写一份奏折,据实上奏也就是了。”
听了陈刚的话,赵奎有些迟疑的说道:“真的要告鲁王府和曲阜吗?”
“事到如今,也只能让他们出头了。”陈刚笑着说道:“至于朝廷最后会怎么办,那就不是我们能够知道的事情了。不过我想多半会不了了之。至少大人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危险,上面的人从轻的话,没道理下面的人从重。
“行,我马上去写。”赵奎咬了咬牙,站起身子向后堂走了过去。
他要去写一份题本,把自己的责任摘出去,告诉陛下究竟是谁在山东作乱。
与此同时,济州府内。
朱由校来到了城外,开始主持赈济灾民,给灾民发粮食。
无数的粮食从朱由校的手里面发了出去,同时运送粮食的车队也不断从济州城出发。
原本济州城的驻军运粮,由锦衣卫负责监督,浩浩荡荡的开赴济州各地。
一路上都有人抬着一面大铜锣咣咣咣的敲着,口中高喊着:“陛下心系山东,亲临济州赈灾;陛下圣心仁厚,开仓广施灾粮!”
同时士卒们也开始帮着百姓救灾、重新盖房子、挖掘尸体就地焚烧。
各地的郎中也开始出动,开始为百姓看病送药。
这些都是朱由校掏钱。当然了,这些钱也不光是朱由校一个人掏,有人在后面为他买单。
济州城中,宏盛粮铺。
这是在济州城之中十分宏大的一个买卖,可以说是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买卖,今天却走到了尽头。
一个身穿红衣的太监站在门口,脸上的表情带着笑容,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
但是在他的身后,如狼似虎的锦衣卫却非常的吓人,看起来让人不寒而栗。
宏盛粮铺的所有人全被押了出来,一个个被押着跪在一边,大气都不敢喘。
很快就有人搬了一把椅子出来,乖乖地放到了太监的身边。
红衣太监便是陈洪,他坐下之后,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宏盛粮铺的大小伙计,对着不远处的人招了招手说道:“把那个掌柜的拿过来。”
很快,掌柜的就被拎了过来,直接跪倒在陈洪的面前。
上下看了掌柜的一眼,陈洪慢条斯理的说道:“姓名?”
“回公公,小人孔连生。”跪在地上的掌柜连忙说道。
陈洪点了点头,伸手从身边的人手中接过了一本账册,快速地翻看了几眼之后,问道:“另外的账册呢?”
“回公公,咱们这铺子就这一本账册。”孔连生有些迷茫的说道:“没有其他的账册了。”
“咱家一直都待在深宫里面,从来没有出来办过差。这一次跟着陛下出来。也是咱家第一次办差,这个差事要是办砸了,咱家恐怕没脸见陛下。”
“现在你不说实话,这就让咱家很难办了。”陈洪看着孔连生,语气为难的说道。
孔连生身子一颤,但是他还真的不敢说实话。这个实话要是说了,他扛不起这个责任,到时候别说自己没命,一家老小的命都没了。
“小人实在是不知道公公在说什么,这里的确就这一本账册。”孔连生咬着牙说道。
点了点头,陈洪笑着说道:“咱家也不为难你,不过有一件事情你得帮帮咱家。告诉我,你们的粮食在哪里?你们的粮库里边可没有那么多粮食。”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34章 传衍圣公
陈洪说完这句话之后,紧紧的盯着这个叫孔连生的掌柜的。
他脸上虽然带着笑容,但是眼神却异常的冰冷,那意思很明显,你不说我就弄死你。
看着陈洪的样子,孔连生连忙苦笑着说道:“我只是个掌柜的,公公您就不要为难我了,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听了这话之后,陈洪顿时就气笑了。这是打定主意什么都不说了。
陈洪对着身后的锦衣卫招了招手,直接说道:“把人带回去吧,让他们见识见识你们锦衣卫的本事。”
几个锦衣卫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走上前来,直接就将孔连生给押了下去。
在场的锦衣卫都是许显纯的心腹,他们都知道眼前的这位陈公公是陛下眼前的红人。最关键的一点,这位陈公公是锦衣卫在宫里面的靠山。
当初锦衣卫都指挥使还不是许显纯的时候,这位公公就已经是大家的靠山了,现在更是如此。这位公公的话,那自然是要好好听的。
至于这个孔连生,他们根本就没放在眼里。锦衣卫抓的人多了,审问的人也多了,什么样的人没见过?
外表再凶恶的人进了锦衣卫的大牢,那也会乖的像老鼠一样,像眼前这个孔连生,根本什么都没见识过,扔进去吓唬吓唬就什么都说了。
陈洪站起身子,直接说道:“行了,这里交给你们处理,咱家马上去向陛下禀报。”
说完这句话之后,陈洪便转身离开了。
回到济州衙门,陈洪就跑去找朱由校。
见到陈洪的时候,朱由校直接问道:“怎么样,有没有拿回一些粮食回来?看你的样子似乎没什么收获。”
听了朱由校的话之后,陈洪的脸上闪过了一抹尴尬。
事实上,他与孔连生说的话倒真的不是说给孔连生听的,是真真正正的心里话。
这一次是陛下第一次让自己做事,自己居然就没有做成功。
不过陈洪也不敢隐瞒,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最后说道:“皇爷放心,奴婢已经让锦衣卫拷问那个孔连生了,相信很快就能问出结果来。”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算了吧,不用让他们拷问了。”
听了这话之后,陈洪就是一愣,随后有些迟疑着说道:“那奴婢马上让他们停下来?”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让他们停下来吧。”
虽然心里面很疑惑,但是陈洪却没有开口问原因。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那就是自己是皇爷的奴婢,做事也要做奴婢该做的事情,不要想太多。
朱由校对陈洪的态度很满意。
这个太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没有那么多的疑问。虽然办事能力不怎么样,比起魏忠贤差很多,但是在听话这方面,陈洪要比魏忠贤强很多。
可以放心交待陈洪办事情,他会按你的吩咐把事情办好,不会搞什么幺蛾子
这种人看似很好找,做法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不多。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时不时的就会给你搞一个乱七八糟的事情。
对此朱由校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所以他更看重陈洪这一点。
很快陈洪就吩咐下去了,朱由校也直接对他说道:“派人传旨给衍圣公,让他到这里来见驾,朕就在这里等着他。”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转身去传旨了。
事实上,这一刻陈洪也明白了过来,虽然他的反应比较慢,但终究不是傻子,很快就想明白事情是怎么回事。
皇爷不审问孔连生,是因为不值得。
这可是皇爷,大明朝的皇帝,堂堂的天子!针对一个孔家的下人,实在是有失身份。即便要查要审问,那也要查孔家的衍圣公,而不会对一个孔家的下人如何。
所以想明白了这件事情之后,陈洪也就大概明白了皇爷的想法,之前想不通的事情在这个时候也就能想通了。
等到陈洪走了之后,朱由校站在原地,缓步地走出了屋子,抬起头眺望着外面的天空,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很快,陈洪就从外面转了回来,直接来到朱由校的面前,躬身说道:“皇爷,徐光启徐大人在外面求见。”
1...150151152153154...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