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在陛下面前,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是不可能的,你没有说话的机会。
徐光启在一边看着,略微有些迟疑的走到朱由校的面前,说道:“陛下,这就把人给拿了,是不是也该给个原因?不然容易引起非议。”
“朕到这里来,不是来查案的,也不是来和他们讲道理的。”朱由校面无表情的说道:“如果非要问你原因,就先以救灾不力的名义抓起来吧。”
“至于其他的事情,查过以后再说吧。如果他做的好,没有什么值得查的,朕自然会为他平反。”
徐光启听了这话之后有些无奈,不过也实在没办法替张顺开脱。因为自己眼前站的是陛下,陛下有一句话说的是对的,他不是来讲道理的,也不是来查案的。
皇帝亲自来了,不存在什么证据或者不证据的,只要怀疑就可以抓起来。至于有没有这种事情,查一查不就知道了?
现在朱由校就是这种想法。至于有没有人闹腾。朱由校根本就不在意。
这片土地上有人在图谋造反,有人在盘剥百姓,朱由校才懒得等他们。如果谁要闹腾,那就尽管闹腾好了。
四下看了看,朱由校直接说道:“进城吧,让戚金接管城防,同时让济州卫的指挥使过来觐见。”
这种安排徐光启也明白,无非就是防止有军队闹事。先把城防接管过来,让他们没有闹事的资本。把济州卫的那些军官抓起来,也是擒贼先擒王的套路,
没了领导的人,自然就没人闹事了。至于这些人有没有问题,那就查过以后再说。
虽然表面上不是把他们抓起来,是让他们过来觐见,但实际上,等这些人到了,就会被直接软禁,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而且他们还不敢不来,如果不来的话,那就是抗旨不遵,直接弄死就完了。
“臣马上去安排。”徐光启答应一声说道。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开进了济州,同时消息也快速的传了出去。
张顺直接就被抓了起来,济州的大小官员也全部被押了起来,城防快速的被戚金接管,至于济州的大小事务也全都被接管了。
要知道,朱由校这一次出行那可是带了不少人来的。除了徐光启和黄克缵两位内阁大学士,还有不少文武官员,六部之中都有人跟随。
这些人可都是大人物,接管一个济州毫无难度。也没有什么事情是千头万绪的,在他们眼里都是小事情,根本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有权力压下去,根本就不成问题。
进驻济州城之后,清查府库、审核人员,所有事情都在稳步进行。
济州城,衙门之中,也挂出了放告的牌子,告诉当地的百姓,皇帝来了,来为他们做主。无论是谁,无论有什么冤屈,全都可以去衙门告状。
一时之间,济州城风云涌动。
至于审案、查案这种事情,朱由校自然不可能自己去做,而是由内阁大学士黄克缵主持。
人家可是刑部尚书,没什么事情能难住他的。现在推崇的又是荀子的法家,下手又黑又狠,整个济州城就没人不害怕。
配合黄克缵的,是孙传庭卢象升和张余等人。一个个都是年轻人,豪气冲天,总想着干出一番事业,自然是积极的表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济州城快速地运转了起来,朱由校则是闲了下来。
只不过这种清闲也没持续几天,随着一件事情一件事情被翻出来,有些事情就需要朱由校去做了。
对此朱由校也无所谓,捞钱总要用点心的。
看着走进来的徐光启,朱由校问道:“看爱卿的脸色,似乎情况不容乐观?”
“这些人太过分了,全都该杀!”徐光启沉着脸,缓缓的说道:“臣让人清查了济州的府库,所有的账目全都对不上。”
“账上的东西在库房里全都找不到,平均少了六成还多。库房里面的粮食,全都是陈年旧粮食,一点新粮食都没有。朝廷拨下来的那些救灾粮,也全都换成了旧粮和麸糠。”
“这些人去给老百姓吃这个,简直是胆大包天,肆意妄为!这个张顺该死!”
朱由校转头看了一眼陈洪,说道:“给徐爱卿端一杯茶,让徐爱卿顺顺气。”
“爱卿年纪也不小了,脾气还怎么这么暴躁?你可是朝廷的内阁大学士,次辅,真要是被他气个好歹的,那可是要上史书的。”
徐光启听了这话之后,也知道自己太激动了,叹了一口气说道:“臣这几天在济州城周边走访了一下,看了一下周围的受灾百姓。”
“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坍塌的房子还没有被扒开,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死人的尸体还没有被掩埋,这样下去的话,很可能会爆发疫情。这些地方官员除了捞银子,什么都不会做!”
徐光启越说越激动,有些愤恨的继续说道:“城中的士绅们趁机侵吞百姓的田地,囤积居奇,炒高粮价,让百姓无粮可买;百姓只能卖地卖田、卖自己的儿女。这些士绅都该死!”
朱由校看着徐光启,说道:“一地的父母官决定了一地的风气。张顺在行贪污之事,其他人自然也是有样学样。”
“在这样有灾的时候,百姓就是猪狗。如果朝廷的官员能够加以限制,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严厉打击卖儿卖女和土地兼并,这些人反而不敢做什么。”
“可是官员带头贪污,他们自然就跟风了。寄希望于他们的良心,这件事情朕从来就没有想过。虽然他们平日里满口的仁义道德,读的都是圣贤书,可是遇到这种机会,眼里就只有钱了。”
听了这话之后,徐光启的心越来越沉。他发现自己的思想似乎有了转变,开始认真思考起来荀子的思想。
人性本恶,人心中的欲望要大于道德的约束。光靠道德约束心中的欲望,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礼法在一定的时候会管用,但是在更多的时候似乎不管用。张顺是朝廷的官员,三科两榜的进士,那也是读圣贤书考出来的。
以前自己觉得儒家救不了大明,转而去信奉天主教,现在看来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糟糕。
徐光启不禁抬起头,看见陛下,心中有一些震惊。
陛下如此年纪就看人心看得如此透彻,当真了不起!
对于徐光启的佩服,朱由校根本就没去看,他现在的心思也不在这上面。
看了一眼徐光启,朱由校说道:“把黄克缵也找来商量商量,相信他那边也有很多事情要办,他也有很多话要说。”
“是,陛下。”徐光启连忙答应了一声。
事实上,很多事情都是明摆着的,只要把带头的抓起来,然后再到下面去查,事情根本就瞒不住。
关键问题就在于你想不想查?
能不能查?
敢不敢查?
如果派遣一个大臣下来查,那事情就多了,首先便是攻讦,这些人会找大臣的麻烦,挖他的黑料,造他的谣,怎么把他搞臭怎么来。朝廷之中也有人护着他们、毁灭证据,你也没有办法。
但是这些官场上常用的套路,面对自己这个皇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用,自己也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就把人抓了,然后再去调查。
没有人能够限制官员的人身自由,但是自己这个皇帝可以。至于说造自己的谣,自己也不在乎。真把那些人逼急了,他们还可以通过杀钦差来达到目的。
不要说这种事情在官场上不常见,事实上,在面对生死的时候,什么人都会选择搏一把。他们干掉钦差也不是没有过,到时候安一个随便什么帽子,哪怕是水土不服、抱病而亡,什么样的理由都行。
甚至万历年间的时候,万历皇帝派下来的钦差直接就被弄死了,给出来的理由更简单,钦差压迫百姓过慎,百姓出于义愤把钦差打死了。当地的地方官员根本就没拦住,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
朱由校可不相信这事情就这么单纯,普通的百姓敢干这样的事情?要说这后面没有地方官推波助澜,根本就不可能。
没有地方官出手,百姓怎么敢去打砸钦差?即便他们去敢打钦差,地方官员还护不住钦差的命吗?
事实上就是地方官员他们下的狠手,随便找一个罪名就扣上了。
但是自己这个皇帝来了,没有人敢做这种事情。谁敢鼓动百姓闹事,那就是在造自己这个皇帝的反。
何况自己到了地方之后,平反冤案,按惩治贪官,开仓放粮给灾民,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有人说自己的坏话,鼓动百姓闹事,也没有百姓跟他们闹。
如果有人闹起来,那就是图谋不轨的乱党,直接干掉。
很快黄克缵就来了。
此时的黄克缵也是一脸的怒气,见到朱由校之后,直接说道:“臣,参见陛下。”
“行了,免礼吧。”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出门在外没有这么多规矩,坐下说吧,喝口茶。”
等到黄克缵也坐下之后,朱由校才说道:“看来爱卿也是很气愤。”
“启禀陛下,这济州的大牢都满了,据说全都是闹事的暴民。经过臣的调查,这些人全都是灾民,不甘受士绅的盘剥,跑到衙门来告状,结果全都被抓了起来。有的还受了伤,被打断了腿。”
“张顺迫害百姓之急迫,简直令人发指!这种官员就应该凌迟处死!请陛下下旨,臣愿意去行刑。”
朱由校看着黄克缵,有些无奈,随后轻声的说道:“你们两个是内阁大学士,不必如此气愤。这一次到这里来不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事情吗?”
“如果让张顺凌迟处死,你这个内阁大学士去监斩,那可是要上青史的。”说到这里朱由校就笑了。
事实上朱由校心里面明白,这两个人说的话是真的,他们两个查出来的事情也是肯定存在的。
只不过他们两个人的态度。有一大部分应该是演的。身为内阁大学士,官场沉浮几十年。说不好听的,这些东西他们肯定都见过。
之所以表现的如此气愤,无非是表现他们对贪官的愤恨。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给自己这个皇帝看的,是为了表达忠心,同时让自己觉得他们是忠心的臣子。
不过朱由校也不会去拆穿,这种演戏是喜闻乐见的。
于是朱由校说道:“济州府的其他官员表现如何?”
“一丘之貉。”黄克缵直接说道:“基本上都是与张顺同流合污。不与他同流合污的,大部分都已经被他以各种名义罢官了。还有两个请病在家的,想来是不想和他同流合污的。”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把他们找回来,看看他们手里有没有证据。”
“给百姓方案的事情,你要从快从急去做。另外准备好粮食,尽快在城外开仓。徐光启你调集原本济州卫的士卒,去帮着百姓救灾。朕也会让锦衣卫许显纯配合你,同时参谋处下的军法处陈四海也会配合你。”
“让他们安心的干活救灾。如果有人胆敢欺压百姓,全部按军法处置。锦衣卫监工,如果有人出工不出力,全部严惩。”
“是,陛下,臣马上去安排。”徐光启连忙答应道。
“另外那些牵扯到官司的士绅、该判刑判刑,该抄家抄家。只有囤积聚齐的,全部抓起来严厉的审问,让他们把粮食都拿出来。”
“如果单单只是囤了粮,那就交粮罚银。有其他案子的,一律严惩不贷。”
朱由校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平淡,语气柔和,但是每一句话都决定了无数人的生死,让人听了不寒而栗。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31章 宗室的土地
对于朱由校的话,徐光启等人自然不能反对。这个是陛下的圣旨,何况经过这一番探查,他们也发现了事情的真相,这些人也的确值这个下场。
朱由校看徐光启等人没有反对的意见,便说道:“各自去办吧。”
徐光启等人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开了。
虽然之前陛下说让他们见一见张顺,但是现在陛下没提这个事情,他们也不想主动提起。
等到徐光启他们走了之后,朱由校对陈洪说道:“让许显纯把张顺带过来。”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然后就跑出去找许显纯了。
时间不长,人就被带了上来。
此时的张顺早就没有了原来的精气神,整个人颓废异常,他也知道自己完蛋了,这一次谁也保不住他。
见到朱由校之后,张顺连忙趴在地上,直接说道:“罪臣张顺,参见陛下。”
朱由校看了张顺一眼,没有说话,只是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然后才说道:“既然自称罪臣,那就把你所犯的罪过全都交代了吧。”
张顺连忙说道:“回陛下,这已经向许显纯许大人都交代了。”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一笑,说道:“你倒是够主动。”
说着,朱由校将手中的茶杯放下,抬起头对许显纯说道:“可有口供?”
“回陛下,全带来了。”许显纯连忙答应一声,同时将手中带来的供状呈了上来。
朱由校接过供状之后,快速地翻看了起来,随后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看着跪在地上的张顺,朱由校冷声说道:“朕怎么觉得你这是在推卸责任。”
“启禀陛下,事到如今,罪臣自知罪孽深重,怎么还敢做这种欺瞒陛下的事情?”张顺连忙辩解道:“臣说的全都是实话。”
“可是按照你这上面所说,这山东的官场似乎已经不是我大明的治下了。”朱由校缓缓的说道。
“山东自然是大明的治下,可是山东的情况就是如此。”张顺咬着牙说道。
张顺的心里面很明白,自己说的就是实话。到了今时今日这个地步,陛下亲自过来了,自己不可能把所有的罪责都揽在身上。
首先,这些罪责不是自己真实犯下的;其次,这些罪责自己也扛不动。如果真的把这些罪责全都揽在自己的身上,恐怕自己全家都不够杀的。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山东有两家说的算,一家是鲁王,一家是曲阜,你倒是真敢说。”
说完这句话之后,朱由校便把供状放在一边的桌子上。
随后朱由校抬起头看着许显纯,说道:“让鲁王来见驾。”
鲁王,这也是一个传承比较久远的藩王,分出了很多支盘踞在山东,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而且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非常的富有。
第一代的鲁荒王朱檀,太祖第十子。
洪武三年生,生两月而封;十八年就籓兖州,好文礼士,善诗歌,饵金石药,毒发伤目,帝恶之;二十二年薨,谥曰荒。
从这个谥号上就能够看得出来,这个鲁王的为人如何。
这一代的鲁王,是鲁肃王朱寿镛,朱颐坦四子。
在他之前的鲁王,是朱寿镛的三哥,他三哥之前的是二哥。至于朱寿镛的大哥,比他爹死的还早。
前面的二哥和三哥也都没有留下子嗣,所以鲁王之位一直都是他们兄弟几个之间继承。不过鲁王一脉,那可是比福王一脉要强大的多了。
在出京城之前,朱由校查看了一下明朝宗室的文碟,这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大明朝的皇室实在是太能够生了,吓得朱由校都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不说其他的,庆成王光儿子就多达一百余人,女儿更是不计其数。
随着宗室人口的迅速增加,宗室领取的俸饷总数目巨大,禄米拨给的总数远超出国家各地一年的岁供京师的粮食。
国家也因之背上沉重的负担,如山西地方财政收入为一百五十二万石,而山西王爷们每年消耗的俸禄为三百一十二万石;
河南年财政收入为八十四万石,而需要供给王爷的是一百九十二万石;
成都附近州县土地七成都在王府名下。
只要一个省有一个藩王,那么这个省的粮食就不够,百姓就吃不饱肚子,土地也会全都归这些藩王。
最关键的还不是这些王爷,而是他们的孩子。
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
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长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
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不说其他的,大明朝的奉国中尉、辅国中尉数量就足够庞大,这些人每个月都会从朝廷领大量的米粮。
如果仅仅是如此也就罢了,这些人在地方上还大量的侵吞田径用来维持自己的奢侈生活。
他们传承了二百多年,开枝散叶得开出去多少?
一省土地供养一系藩王恐怕都不够。比较有名的蜀中,蜀王一系在蜀中居然占据了蜀中近七成的土地。要知道,那可是成都平原沃野千里。
所有的百姓全都是蜀王他们家的佃户,蜀王他们的奢靡生活全靠压榨百姓获得。
大明朝一共实封了六十多位亲王,将近一千位郡王。
最多的是周王府,封了七十二位郡王;鲁王府不算多,有二十三位郡王。
这些郡王又不断的生子,每一个要分出一个大家族。到了今时今日,大明朝朱家子孙,多达一百多万。
朱由校还记得自己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那是什么表情,心里面是一种什么感觉。
看到这些人每年所需要的开销之后,朱由校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还要感谢当年万历皇帝,感谢张居正的改革。
万历时期,因宗室繁衍过巨,遂减岁禄,并限制继承。亲王由旁支入继者,取消旁推之恩。
原为郡王者,除嫡长子外,其余各子仍袭镇国将军爵位,不得进封郡王;镇国将军入继者,其余各子仍袭辅国将军爵位。此外,由郡王入继者,原郡封再袭之例也被取消。
如果不是有了这么一条政策,估计大明早就撑不下去了。
现在张顺提到鲁王,虽然朱由校吓唬张顺,但是心里面知道,这其实真的就是事实。
在山东这个地方,有一个曲阜,还有一个鲁王府,可想而知山东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可以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要知道孔家也不比鲁王府差多少,衍圣公的爵位虽然领的俸禄不多,可是架不住人家地位高,同样是侵吞了大量的土地,与鲁王府也没什么区别。
孔家分支特别多,家族人员也特别多,每个人还都想过奢侈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山东百姓的日子能好过都怪了。
朱由校也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需要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也太难了,头大了一路也没想到办法。
太祖皇帝有一百多万子孙,这一百多万子孙怎么办?
总不能全都发配辽东吧?
或者全都革职查办,治罪杀头?不能啊!
要知道,这些人与福王不同。福王虽然是位高权重,可是他们家还没发展起来。毕竟时间短,家里面的人也少。
不像各地的亲王,有的是自太祖皇帝的时候传下来的,那都传了多少代多少年了?到了今时今日,实在是很难办。
何况这只是皇子,还有公主呢?
明制,乃定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石,婿曰驸马都尉。
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宾。
这些人都是要领俸禄的,而且分家之后那也是要欺压良善吞并土地的。
整个大明,有多少土地在宗室的手里面?
再加上侵占土地的士绅,像曲阜这样的,或者是像徐阶那样的,这天下百姓又有多少土地?
说是无立锥之地都不过分。
不过还是先见一见鲁王,这一次的事情还是要收拾一下的,至少让鲁王拿出一些钱和粮食用来赈济山东的百姓。
至于要怎么收拾鲁王,要等见了他之后再说。
许显纯当然不知道朱由校的心里有多复杂,既然让鲁王来见驾,他便连忙说道:“是,陛下,臣马上让人去接鲁王殿下。”
“去吧。”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
等到许显纯走了之后,朱由校缓缓地站起了身子,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张顺,面色清冷的说道:“押下去吧。”
对于张顺,朱由校也实在是没什么兴趣。这人不过是一个知府,实在没有必要让自己费什么力气,同时也没有必要对他做些什么。
自己可是皇帝,和一个知府计较,太跌份。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332章 叫鲁王来
等到张顺也被压下去之后,朱由校看了一眼陈洪说道:“笔墨伺候。你来替朕研磨,朕要写几个字。”
“是,皇爷。奴婢马上去准备。”陈洪连忙答应道。
事实上,陈洪心里面很清楚自家皇爷这么多年了就没爱好过写字,而且从小受的教导也不多,很多字恐怕都不会写。
现在怎么突然就要写字了呢?
突然爱好书法了?
或许原本的朱由校没什么文化水平,但是现在这朱由校文化水平还行,毕竟两世为人,上辈子多多少少也学过一点。
至于毛笔字,原本的朱由校也会写,只不过写的不好罢了。当然了,比起穿越而来的朱由校那还是好很多的。
经过这么多长时间的熟悉,现在的朱由校写繁体字还是没问题的。当然了,谈不上写的多好,只能算是文字记述,远远谈不上书法。不过这对朱由校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1...149150151152153...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