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大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纸花船
尤其是看向徐长青这边的眼神最多。
徐长青与他们一一回应,心中也有些止不住的激荡澎湃。
付出了那么多,无数好汉子喋血沙场,现在,终于到收获的时候了啊!
……
洪承畴众人很快去了曹变蛟和王朴的营地,观看宣旨事宜,徐长青却没去,而是安静呆在的大帐内。
李幼薇和吴三妹此时也是将‘镇国将军’这勋衔的一些关键告知了徐长青。
纵然她们对此也不是太了解,可对徐长青而言,已经是足够了。
不多时,曹变蛟和王朴的营地分别传回来消息,这两位爷都是被册封为了‘镇国将军’!
俨然,与之前判定的一样,这阵斩皇太极之功,换个伯爷是没跑了。
很快,三部明军营地都是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他们的主将获得了如此殊荣,他们的好处、功绩俨然也是没跑了,都是与有荣焉。
徐长青这时已经冷静下来。
好处的确是好处,但是,也未必没有坏处。
看这模样,王承恩亲自过来宣旨,肯定是不打算立即
(本章未完,请翻页)
走了。
这也就意味着,辽地之后的局面,太监监军的势力,必将会大大增强!
不过,此时战事基本上已经接近了尾声,就算王承恩过来,应该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关键还是看怎么操作了。
……
时间很快来到了晚上。
因为王承恩到来,又是连夜赶过来,白天的时候肯定是没办法招待这位老太监的,晚上却是不能不表示了。
洪承畴亲自设宴,宴请王承恩,包括徐长青在内,所有达到级别的文官武将,都来作陪!
而因为这件事,原本徐长青与吴家约定的晚宴事宜,自然只能拖后了。
经过了一个下午的休息,王承恩的精神头好了不少,始终挂着慈祥温婉的笑容,随时都是柔和谦逊,并且,一而再再而三的肯定了在场众人的功绩,并表示朝廷很快就会拿出功赏方案来。
这也使得晚宴的气氛极好,大家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徐长青、曹变蛟、王朴三人自也是酒宴中的明星人物,一批又一批的文官武将,都是主动的恭敬上前来敬酒。
到此时,众人就算用屁股想也能知道,徐长青三人的飞黄腾达,已经是既定事实。
此时不交好,更待何时
更不要提,徐长青的名声,早已经流传在外,王廷臣的事情虽然徐长青做的很隐秘,但是,这种东西在辽地是瞒不住的,早已经在暗地里流传开来。
众人自是也想与徐长青交好,这东西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了呢,多一个徐长青这样的朋友,俨然,对谁而言,都绝不是坏事。
这使得徐长青一直想跟王承恩敬杯酒,却是始终被纠缠,找不到机会。
不过,徐长青注意到,吴三桂与王承恩聊了几句之后,本来一直略有压抑的脸,很快也是舒展开来,明显是与王承恩达成了一定的默契。
这让的徐长青心里略有点吃味起来。
自己和老曹、王朴的功绩,那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拿命拼出来。
可,吴三桂这厮,轻轻松松的,似乎就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这人比人,还真是不能比啊!
但转念一想,徐长青也回神过来,吴三桂的位置太重要了,朝廷给了自己三人这么大的封赏,吴三桂在此次松锦之役,也是有保全笔架山营地的大功的,就算不能封伯,恐怕也差不多了。
而另一个时空,吴三桂被册封为‘平西伯’,就算不是在这个阶段,恐怕也远不了太多,也算是水到渠成。
而如果此次松锦之役,一下子多出来四个伯爷,那,国朝的武人势力,可就不是抬头的事儿了,而是……真正的势起啊。
思虑之间,徐长青终于是找到了机会,过来跟王承恩敬杯酒。
王承恩笑眯眯的跟徐长青碰了杯,竟然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须知,今晚上这一整晚的功夫,这老太监便是跟洪承畴喝酒都是只沾沾嘴唇。
第165章 吴府问策
三更万字,求收藏求订阅支持。
吴三桂此言一出,帐内顿时一片低低议论。
徐长青也是眉头紧锁,默然不语。
不得不说,大明这些将领,正面战场或许不行,但是,走旁门左道,玩套路,那真的个个都是高手。
此时吴三桂之举,绝对可以说是典范中的典范。
不仅冠冕堂皇的可以让众人全身而退,更是自己一口把辽地后续事宜全都吞下去。
这必将因此节省朝廷大量大量的辽饷!
就凭这一点,真的,给吴三桂封伯都低了。
很快,马科,刘肇基,包括李辅明,杨国柱,唐通,白广恩,王廷臣,王朴,曹变蛟众人,都是纷纷表态,支持吴三桂的这个方案。
众人表完态,只剩下徐长青这个看似格格不入的小小游击,洪承畴也是笑着看向徐长青:“长青,你,有什么想法”
王承恩也是看过来。
俨然,不论是洪承畴还是王承恩,都非常重视徐长青这个小小游击将军的意见!
徐长青当然明白洪承畴的心思,这应该是他已经与众人达成了妥协。
这种状态,徐长青又怎会破坏
恭敬起身拱手道:“王公,督臣,吴帅此言老成持重,是极为稳妥之计,卑职没有异议!”
洪承畴又笑着看向王承恩:“王公以为如何”
王承恩作为天子的代表,肯定是想明军能再出点力,更切实的解决一些问题的,但此时,王承恩已然明了,辽地这帮人,已经是达成了一致。
这种状态,就算是朝廷也不好再改变。
否则,不仅会激起众将的逆反,那种财力消耗也不是此时朝廷可以承受的。
片刻,老太监和善的笑道:“督臣与诸位军门、将军所言都是极有道理,杂家对兵事并不太精通,便不多言了!不过,大家都是为国效力,杂家一定会向天子秉命诸位军门、将军的功绩的。”
大的框架已经达成,帐内气氛顿时和谐起来。
各人说笑之间,又谈论了其他的一些细节,轻松愉快的结束了军议。
……
回到自己的驻地,徐长青也开始仔细思虑。
此时这种状态,关于撤军之事,虽是没人提出来,但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这么多大军,就算溃败了,但这段时间又汇聚起来不少人手,一直耗在辽地,这种开销可绝对是惊人的!
依照朝廷现在的财力,恐怕是很难承受。
更不要提,李闯、献贼等流民军现在在中原地区和湖广、四川的交接地区,又有活跃起来的架势。
不出意外,今天的奏报发到京里,朝廷会替诸部做出撤军的决定。
不过,其他人可以撤军,返回各自驻地,可徐长青这边,在封赏没有准确的下来之前,肯定是不能走的。
因为徐长青的根基在这里!
一旦离开了辽海,失去了捕鱼的进账,那,这些人口,徐长青只能拿真金白银来养了。
就算徐长青此时靠卖首级和缴获战利品,有了一些积蓄,但依然是杯水车薪。
好在此时大局已经定下来,徐长青也可以加大捕鱼方面的力度,同时,利用李家和母亲这边的渠道,多收购一些粮食了。
今天军议耽误了不少时间,结束的时候已经快午时了,俨然不能再去希望岛和鲨鱼岛巡视。
不过,猪蹄岛那边却是可以去遛一遛。
今晚吴家要宴请徐长青,而且,不是在吴三桂的大帐里,而是在吴府,吴三妹也回去准备了。
简单吃过了午饭,徐长青便带着李幼薇和赵增金、王安山等百多号亲卫,赶往猪蹄岛这边。
现在,那两千多头牛,已经被带到了青蛇林这边暂时饲养。
主要是这边青草多,水源也充沛,可以节省不少人力和物力。
然而徐长青的心情虽是不错,可李幼薇的心情却是极为的……不好。
昨天因为天使降临,耽搁了徐长青去吴家的行程,她也是拼尽了全力,对徐长青表明了心智。
可现实就是这么残忍,该来的还是会来。
这让少女的芳心里一时说不出的无力。
太难了,太难了啊!
徐长青巡视完青蛇林这边的牛圈,便是发现了李幼薇的不对劲,可此时,身边人太多,也有太多事情需要忙碌,徐长青也没时间跟李幼薇聊一聊。
等巡视完牛圈,来到了猪蹄岛,简单查看了几个捕鱼点之后,徐长青便是带着李幼薇来到了山上的竹屋里休息,终于有时间跟李幼薇聊一聊。
可徐长青刚开口,李幼薇的眼泪便是住不住翻涌出来,一下子扑在了徐长青怀里:“徐大哥,你,你娶三妹吧!吴家究竟家大业大,而我们李家早已经过气,帮不上你什么的。呜呜呜……”
片刻,少女温热的眼泪便是将徐长青胸前的衣襟湿的通透了。
感受着怀中的玉人儿心碎的颤抖不停,徐长青一时也有些无言。
这特么的,好难啊。
徐长青当然明白李幼薇的担忧,在此时这个时代,男人虽是可以娶很多女人,但正妻,也就是大老婆,只能有一个。
这看似只是一个名分的事儿,可其中的差别真的是天差地别!
君不见,后世那种发达,为了一个名分,多少人打破头,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而不论是李幼薇还是吴三妹,在此时的大明,嫁入任何人家,都是不二的正妻之选。
可此时,两个人却都在徐长青这边……
“幼薇,你,你先别哭。这事儿,还没到那种不可收拾的程度。吴家只是一顿家宴而已,也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呢。”
徐长青还没说完,李幼薇却是哭的更凶了,“徐大哥,我没怨你,我只是恨啊!恨啊!明明我们认识更早,为什么那时候我那么傻,那么傻啊……”
看李幼薇伤心欲绝的模样,徐长青心中也是更为苦涩。
眼前的少女,曾经多么高贵,此时却是……
徐长青本来不想明确表态,但此时,徐长青只能表态,用力揽着怀中少女娇弱的娇躯道:“幼薇,如果今天吴家有要求,那,我明天一早就去李家提亲!你和三妹,不分上下!”
“真的”
李幼薇仿似猛的活了过来,美眸无比期待的看向徐长青。
徐长青一笑:“当然是真的。好了,别哭了。再哭就成小花猫,可不好看了。”
“讨厌。”
李幼薇俏脸顿时一红,但很快便是娇羞无比,一下子更用力的扑到徐长青怀里:“徐大哥,能遇到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
 
第166章 退兵
子时末,徐长青这才有些醉醺醺的离开了吴府。
吴三桂和吴三妹都已经为徐长青准备好了留宿的一切事宜,包括暖床的人儿都选好了。
但最终,徐长青还是拒绝了吴三桂兄妹的提议。
与吴家联姻,的确是徐长青的选择,但,并不意味着,徐长青就会一根筋的跟吴家绑在一条船上。
之所以与吴家联姻,更多的,徐长青是因为吴三妹这个甜妞儿本身,而不是吴家的势力。
徐长青今晚与吴三桂聊了很多,也着实对吴三桂了解的更加深刻。
坦白说,吴三桂本身的底蕴,素质,要远远超越徐长青此时接触过的诸多战将中的任何一个!
如果抛却了其他因素,单纯具体到军事上,吴三桂绝对是人中龙凤中的龙凤!
所以,今晚徐长青也着重与吴三桂聊了游击战的诸多核心问题。
到此时,徐长青真的不屑于在这方面藏私!
主要是大明此时的局势,真的有点病入膏肓了。
辽地这边虽是暂时平息,但是,中原,湖广,四川,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已然是越发的活跃。
后世,人们常说,松锦是大明帝国的丧钟。
因为失掉了松锦之战,明军九边精锐基本上毁于一旦,没兵打鞑子了,更没兵打流民军了。
但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正确,或者说并不准确。
大明的确病入膏肓,军队有很大问题,但更多的问题是……
是天子,是朝廷本身!
后世无数大神复盘,哪怕是松锦之后,如果朝廷中枢做出正确决策,大明依然是有着很大余力的。
而此时,有着徐长青的存在,大明在松锦没败,形势比历史上要好太多太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