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道门法则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八宝饭

    说起周峼,赵然其实是见过的,他当年初入无极院时,随于致远参加笔架山庄雅集,山庄主人便是这位周大人,这位周大人对他的书法甚是欣赏,还向他要过字。周峼这几年官运亨通,先以龙安知府官身进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右参议,两年后转迁左参议右布政,前年入总督川西军务衙门,以布政衔帮办军务。

    帮办军务其间,周峼显露出不少军事才能。前年的夏季攻势便是由他亲自发起,并主持进行的。这几年周峼走通夏言的门路,夏言以次辅身份掌阁之后,第一个动作便是让接替李承奎,全面主持川西军务。

    得知如今的川西总督是这位周峼,赵然不禁回想起当日笔架山庄的一幕。不过到了叶雪关以后,又将这份心思打消了。如今的叶雪关比他当日来的时候更加戒备森严,同时也更加繁忙,一座座新立的军营拱卫在叶雪关周围,大队大队车马拉着各色作战物资,将叶雪关的各条官道挤得满满当当。想来这位新上任的周总督是要大干一场了,这个时候去拜会周总督有点不合时宜,只会惹人烦厌。

    离开青城山后,赵然便戴上了面具。换做商贾穿扮,入叶雪关时,拿出来的同样是成记商铺东家成安的路引。

    入城之后,赵然径直寻到永福客栈,向店家一打听,成记商铺十日前便已赶到了这里。商铺掌柜李老实正要出门,刚好撞见赵然,立刻上前问了安。将赵然引至早已包好的上房歇息。

    李老实大约五十来岁,黑黑瘦瘦的样子。果然不爱多话,基本上赵然问一句答一句。面具法器中自有转换声音的小型法阵,说出来的语调声音都是定好的,所以赵然也没露出什么马脚。

    赵然问清了大致情形,便挥手打发李老实出去了,约好后日一早出发。

    当日无话。赵然关在屋子里继续苦修大禁术,一点一点提高着施法的纯属度。

    第三日天还没亮,商队便启程了,十几个伙计赶着五驾大骡车从永福客栈出来,接上赵然和李老实。离开了叶雪关。

    这些伙计都是精壮的汉子,个个膀大腰圆,一看行为举止都是练家子出身,车上还载着刀枪等兵刃,连明军的制式弓弩都有三把,全部堆放在一个大木箱中。成记商铺走的是黑白之间的灰色营生,所以一定的自保武力是绝不可缺的。

    车上装的主要是夏国紧缺的商货,包括盐绸缎茶砖瓷器等物,当然都是上好的精品,货值在千两以上,贩到夏国也主要售卖给佛寺和权贵,可以说,这些东西立马身价就要至少翻上两翻,按照李老实的说法,不赚个三五千两都不好意思回来。

    车队离开叶雪关后取道西南,行了一日之后便到了白马山南面三十里的葫芦驿,途中经过明军设置的三道关卡,都靠着一份通关文书顺利通过。到了葫芦驿后,这里是大明控制的最后一道边关,通关文书便不好使了,但成记商铺常年走明夏边境私贩的营生,自是难不倒李老实。

    实际上葫芦驿的巡检都司就是李老实的熟人,是他常年拿银子喂饱了的,这样的边境军官成记商铺养了好几个,无论谁在边关当值,都能找到关系疏通门路。

    那都司见了李老实,装模作样的呵斥两声,然后接过李老实递去的通关文书假意查验,不动声色收了银票,将没什么用的通关文书还给李老实,二话不说就让开了通道。

    过了葫芦驿大概五六里地,便来到葫芦隘,这里已是夏军控制的地盘,谷中有夏军设立关城驻守。

    赵然一看关墙上的守将便忍不住乐了,此君不是旁人,正是当年被他以觉远度牒哄骗过的夏国东南监军司都巡检使李光宪。

    明夏两国的边关都一个样,对于自己这边出去的商贩查得严,对于对面来的商贩则松得很他们欢迎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轻易驱逐?

    关下的夏军手卒上前检视一遍货物,然后冲关上喊了一嗓子,李光宪便打开关门亲自出来相见。他上前逐一看了车上大箱子里的货物,然后来到最后一驾车旁,盯着装满了兵刃的箱子皱眉道:这些物件可不好往里带,须得扣下来。

    李老实上前道:李都司,这是我等防身之物,就这么几件,路上难走,还望高抬贵手。

    李光宪鼻子一哼:焉知尔等不会以此滋事

    李老实拉住李光宪手掌,塞了两个金锭,李光宪的话头立刻急转直下:也罢,如今兵荒马乱的,防身也是应当,但绝不可以武犯禁,听明白了?

    那是那是。

    走吧!

    车队通过葫芦隘,继续前行。

    过了葫芦隘,车队沿阿尼玛卿山南麓向西,赵然不禁感慨万千。当日他和裴中泽就是沿着这条道路逃亡的,身后追着不知多少和尚,如今想起来倒也颇觉有趣。

    连续向西大概两天多的路程,车队从德博山口入山,横穿阿尼玛卿山折向西北。

    这些日子里,赵然渐渐和李老实熟悉了起来,对照着东方礼给他的案卷,不动声色间将成记商铺的底细打探了个清清楚楚。

    途中几次他还试着拿李老实和伙计练手,施展大禁术第二层之后,胡言乱语鬼扯一通,效果还算不错。比如他说这是在向南走,李老实就老老实实点头,说的确是向南,他说自己其实是仙人下凡,李老实就连忙向他磕头叩拜,诸如此类,也算闲事打发时间的趣事,让他乐此不疲。

    对于这些凡人来说,赵然的每次施法,持续效果大概在一盏茶左右,之后李老实等人都会将刚才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

    但后遗症也是明显的,这一天出了阿尼玛卿山之后,李老实和伙计中的领头者成七便来找赵然了。

    东家,咱们可得小心些。

    怎么了?

    前面恐怕不太平!

    赵然就问为什么?按理说山中才是最危险的,这都出了山了,怎么反倒不太平了?

    李老实和成七便说,这几日晚上总是睡不好,左右眼皮子乱跳,心里慌得很,恐怕是有大事将生。

    赵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嘴上敷衍了一通,便任由他们提高警惕了。不过他也没再折腾这帮人了,看得出来,李老实和成七等人个个双眼通红,显然睡眠不济,自己要是再这么玩下去,恐怕会影响行程。

    离开叶雪关后的第十五天,前方出现了一座宏伟的大城,李老实一路上揪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松了口气向赵然道:东家,咱们终于平安到达兴庆府了。




第十六章 兴庆府
    :谢谢道友们的

    兴庆府为夏国王城,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水草丰美地饶五谷,夏国又于此修筑昊王渠以灌溉农牧,因此这里也是夏国最重要的产粮区和畜牧区。◇,成记商铺一路而来,越是接近兴庆,周围的良田便越是密集,其间还间隔着大片牧场,牛羊成群。

    兴庆府城墙十八里,是夏国最大的城池,单单护城河就阔达十丈,显得相当壮观。因为常年没有经历过兵灾战事,护城河外也早就形成了城下郭市,许多庄园和民房都建在城外,并形成了繁华的市集。

    成记商铺的车队远在二里外的关卡处缴纳了货值税,被夏国税吏扣下一百两银子,不大不小扒了一层皮,换来一张可以交易的通文。这还是因为车上的货物都是夏国紧缺之物,否则绝不止这个数目。

    成七已经提前打发了两个熟门熟路的伙计来到兴庆,此刻便在官道边等候,将车队迎入湖山客栈安顿。湖山客栈是兴庆城外的一处大客栈,有好几个杂院可以存放车马货物,是长途行商们最常居住的客栈。这里位于青阳门外的金波湖畔,登楼可远望贺兰山近观金波湖,景色十分宜人。

    按照以往成记商铺的营生手法,从大明贩运的货物都是高端货,直接卖给佛寺和权贵便可,但这一次赵然要开办固定的商铺,便不能这么办理,需要在兴庆府设点,做常年生意,为三清阁建立一处情报站。

    身为东家,这些跑腿的活自然不用赵然前往,李老实带着几个伙计满地方转悠去了。他们要按照赵然的要求,寻找一处安静的大一些的交通便利的地方,等找到之后赵然再去查看,最终拍板是否盘下来。

    成七则带着剩下的伙计看护货物,同时保护赵然其实赵然真不用他们保护。

    赵然在客栈里待着也没什么事,便干脆让店里找了个地头。给了两钱银子,让地头带着他出门闲逛。既然是来做事的,就先要把地形查探清楚,否则真要出了事可就抓瞎了。

    成七派了两个伙计跟随护卫,赵然也没推辞,一行四人便出了客栈。

    金波湖的湖光夕照,渔村烟柳是兴庆美景,只是现在还不到黄昏,看不到这般景致。不过就算如此。湖光山色也着实宜人,那地头带着赵然等人,顺着柳堤一路前行,一边游玩一边指点着街巷宅院,帮赵然熟悉地方。

    湖水连通着护城河,过不多时便来到了城边。受南北两边错落排布的湖群影响,兴庆府城东西长南北窄,南北各有两门。东西各有一门,赵然他们来到的便是南门之一的青阳门。

    入青阳门。沿丽景大街前行,周围是方格状分布的一座座坊市,这一格局与长安相同,遇到紧急情况时可封闭坊市,让赵然看得大皱眉头,心里已经打定主意。情报站绝对不能设在城内,一旦出事连跑都跑不掉。

    在城中逛了半天,认了认王宫官署等地,赵然便出了城,回来路上算是欣赏到了金波湖的夕照美景。到了客栈已然天黑,这一天便算过去。

    当夜,赵然在自家屋内修炼。他此刻已入羽士境,境界的提升伴随而来的是修炼难度增加。羽士境的修炼就是将炼化的精元与功德力融合,凝练成精炁,如果要说得直观一点的话,就是将两种气体融合为一滴滴液态的真力,这其中需要消耗的精元和功德力都不是道士境可以比拟的。

    赵然服用了玄甲龟的精血,精元算是弥补到了正常水平,但功德力这一块现在却稍嫌短板了一些。如果说赵然在道士境时感觉功德力压根儿用不完的话,到了羽士境以后,这种感觉就不复存在了,当然,他现在每天获取的功德力也勉强能够支撑他修炼下去,可是习惯了大批量功德力加身的赵然,已经对这种正常的修炼速度有些感到不太适应。

    不过他现在身在异国他乡,暂时没有什么办法提高功德力的生成,只能继续依靠君山地区的来源进行修炼。功德力和灵力最大的不同就是,灵力是天地中生成且可以触知的,功德力则只能感应,囿于功德而从体内自动生成,所以虽然远离君山千里,但他体内的功德力照样源源不绝。

    所以赵然已经开始琢磨着,回到无极县后,应该怎么获取更大功德了。

    第二天,李老实继续出去寻找适合的地方,赵然则在地头的引路下,继续转悠。如此三日后,李老实前来禀告赵然,说是地方找到了,但有三处,需要赵然做个决定。

    头一处是座老旧的仓库,地方不小,属于受纳司。受纳司是夏国主掌仓庾贮积给受的衙门,这座仓库因年时久远,废置了好多年,早已弃用。李老实从以前经常打交道的一位夏国权贵那里打听过了,只要向受纳司使献上一笔银子,就能以较低的价格将这里盘下来。

    赵然倒是很感兴趣,但一问过后便放弃了,因为这座仓库不仅位于城中,而且是官府的产业,他躲都躲不及,又哪里会自己撞上去。

    剩下两处都在城外,一处是个车马店,地方不小,但设施简陋,东家经营不善,准备换一门营生;另一处是座宅子,属于一户吕则(夏国贵族称号)家,因为坐吃山空,这一代的吕则打算将宅子出售,只是价格偏高,小半年了也无人问津。

    当下便由李老实引路,赵然要亲自过目。

    赵然对车马店比较感兴趣,盘下来以后作为副业继续经营下去,人来人往也利于情报的收集和传送,因此先去看的车马店。

    车马店在城下郭市的外围,安静倒是安静了,但交通上却稍微有一些偏僻,此外房舍也很是简陋陈旧,尤其赵然最受不了后院粪池那股子刺鼻的臭味。转了一圈之后,心里已经将其否决。

    离开车马店后,李老实又带着赵然转回了城下郭市,那一户吕则家的大宅就在郭市之中。这座宅子位于金波湖畔的月河桥边,隔着两条街就是郭市最繁华的商市,但所在月河巷却又比较安静,是个闹中取静的所在。

    宅子的主人名字起得很有气魄,姓梁,名兴夏,据说是夏国后族,本人是个野利部的吕则,这个封号算得上夏国贵族中上等的人物。只可惜这两代的梁家没什么成气候的人物,家业中道败落,以至于不得不变卖祖宅维持家用。

    在梁宅外稍等片刻,梁兴夏就赶了过来。党项立国数百年,传承至今,实际上已经全盘汉化了,梁兴夏虽然是野利部的贵族,但其实与汉人毫无二致。赵然原以为这位破落贵族会和他拿腔拿调,但见面之后却发现,人家一点身为贵族的觉悟也没有,言行举止间倒与商贾无异。

    见过礼数之后,梁兴夏让仆役打开宅子大门,引着赵然进去参观。

    这座宅子占地不小,前后三进,还带一个跨院和一座花园,规整得相当干净,养护得也十分不错,房子的木料和地砖石料都是好货,花园中亭台水榭齐全,还有一座假山竟是整块的天然湖石,一看而至当年梁家祖上必定也曾辉煌过。

    这样一座祖宅自然价值不菲,梁兴夏开价就是七千两足银,难怪小半年没有变卖出去。

    赵然很喜欢这座宅子,只是售价太贵,让他很是犹豫,差点产生了施展大禁术第二层的想法。只不过施法不可持久,就算短时间内哄得梁兴夏签字画押贱价出手,等梁兴夏回过味来以后,少不得又有各种麻烦,因此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让李老师出面和梁兴夏砍价。



第十七章 落魄后族
    :感谢bnss打赏,感谢道友们的月票鼓励

    李老实和梁兴夏砍价,赵然坐壁上观,这是做生意的门道,如果他这个东家直接上去谈事,就没有什么回旋余地了。

    旁观片刻,赵然对梁兴夏好感陡生。此人倒真是个生意人,完全没有拿贵族身份压人,砍价之时提及的也全都是房子的价值,比如所处的地段宅子的大小当初营建时的花费所用的木材和石料等等。哪怕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全都是谈的生意经。

    砍了半天,梁兴夏只是将价码降到了六千八百两,这当然不能令人满意,于是赵然将李老实唤回,上前邀请梁兴夏饮酒。

    这么大笔买卖,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双方都需要时间重新判断对方的底线。梁兴夏本来也订好了酒楼的,当下便将赵然请到了隔壁街巷一处酒楼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然便将话头往梁兴夏身上扯。

    据我所知,梁氏乃夏国大族,听说梁兄是当今太后不出五服的侄儿?但凡家里有点背景的,十个人里至少有八个喜欢提及我祖上是谁谁谁我家谁谁谁是谁,剩下的两个虽然不说,但别人提起来时也会很高兴。这一层关系是李老实告诉赵然的,赵然便提起此事也算寻个话头。

    梁兴夏果然中招,一脸自豪道:不错,我家祖父是文靖公五子,为前朝国相堂叔,算下来,我当称太后为姑。

    果然是皇亲贵胄,失敬失敬!赵然举杯相敬。

    几杯酒再次入口。梁兴夏在赵然的诱导下开始追忆往日的显赫家世,赵然陪坐一旁不时脸露惊讶之色,或抚掌赞叹,充分发挥了捧哏的作用,捧得梁兴夏谈兴大增,滔滔不绝。

    不知不觉间两斤酒就下了肚子。赵然一点事情没有,梁兴夏却已经露出醉意了。

    追忆完往西峥嵘,都不用赵然继续引导,梁兴夏接下来自然而然就说起了如今落魄的缘由,这也是赵然最关注的重点问题,由此才好判断对方的杀价底线。

    其实在梁兴夏少年时,父亲位居度支副使高位,家中依旧显赫如昔。只是有一次办砸了差事,恶了当时身为皇后的堂姐。直接被免官罢职,于是梁兴夏这一支便衰落了下来。到了梁兴夏掌家之后,家里已经入不敷出,便干脆做起了买卖。起初生意还有模有样,可最近两年却屡屡受挫,赔进去大笔银两,到了现在已是债台高筑。他向族中亲友求贷,却无人理会。不得不变卖祖宅偿债。
1...126127128129130...6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