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黄金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皇帝贵宾都是有钱人,勉强能成为他的客户,发个请帖就当是回报这些观众好了。

    只是他还是低估了他的影响力,他这话一出口,一众贵宾甚至包括普通观众也来劲儿了。

    “徐神徐神,求请帖。”

    “娜娜哥私信个地址,到时候我会拉个大大的横幅给你庆祝。”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徐神不能歧视穷人呐,我也要请帖。”

    “呜呜呜好羡慕皇帝贵族们。”

    “一视同仁,徐神要一视同仁呐,我也是皇帝贵族,虽然只是一个月的。”

    好吧,其实开一个月皇帝贵族的才是真爱,因为一个月也要十多万,而只开一个月的这些人在经济状况上肯定不如那些直接开年费的真土豪,说不定这十几万就是他们一个月的收入呢。

    就跟普通工薪阶层花十万块买辆小轿车的分量和首富之子花一千万买辆跑车之间的区别。别看一千万很多,但在首富之子眼里的分量还真没有普通人家眼里的十万块重。

    所谓的礼轻情意重就是这个意思了。

    可惜,他虽然挺感动,可是这样的例子不能开,因为他这里的贵族太多了,光皇帝级别的就已经有十六个了,加上其他月费过万的贵族,少说也有二三百号人。

    他一旦松口,其他人也会一拥而上跟他要请帖,他是给还是不给呢

    当然不能给,真有给了,他的开业典礼就全毁了,到时候全是各地来的直播间观众,闹哄哄的成什么样子

    而且开业的时候会有很多重量级嘉宾到场,人一多,安全问题也不容易保障。

    所以他只能十动然拒。

    并且敢接结束这个话题,开始设计下一件雕件。

    下一件依然是诸葛亮题材的,依然是雕刻诸葛亮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当然是《出师表》。

    不过这次他没有在载体上做什么文章,而是老老实实的刮了几块玉简,用精致的小楷字将《出师表》全文刻了上去,然后还用让李林燕专门没买来的精编牛皮绳将那些玉简串起来,然后如同竹简一样卷成两卷。

    《出师表》也是一片文学含金量很高的作品,里面的经典句子也非常多,而且其中的奋发昂扬之气更是令人心折。

    至于《后出师表》有人说是伪作,但那只是有所争议而已,并没有确切的证据,相反,前后《出师表》在文学造诣上却是一脉相承的,连说话语气都没变,甚至于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气神儿都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因为时局的发展对蜀国不利,所以多了些悲观但很现实的看法,不足以为证。

    至于赵云的生卒年这个证据,其实更算不得什么证据了,因为双方观点中关于赵云的卒年也就差一年,一个说是229年,一个说是228年,但考虑到后《出师表》是228年十一月所作,而《三国志》记载赵云是229年死亡,相互之间只有区区一个月的误差,以三国时期的信息传播速度来看,一个月的误差根本不算误差好么。

    而且可能正是因为赵云这员老将的死亡,才让诸葛亮对蜀国复兴汉室大业的未来产生了些许悲观情绪,也才有了后《出师表》中被人当做证据的悲观语气。

    这么一想,是不是就能说得通了

    反正徐景行坚定认为前后《出师表》都是诸葛亮的作品。

    也因此他毫不犹豫的将后《出师表》也收录进来,不为别的,只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诸葛亮是真正用自己一生来阐述这八个字的人中豪杰,这透骨而出冲天而起的豪迈之气足以闪耀万古。

    好吧,其实刻字是最无聊的工作,徐景行做的时候有点无聊,观众看的也有点无聊,因为观赏性真不高,不是专业人士很难看到其中的亮点,就算他的字刻的再漂亮,普通观众也分辨不出来,只会认为是他的正常水准。

    当然,他复刻诸葛亮的文学作品是有私心的,就是想满




第1364章 马一角
    三国水浒系列做完,四大名著就剩下《红楼梦》和《西游记》了。

    相较于三国和水浒这这两本一本偏历史,一本偏侠义的明珠,《红楼梦》和《西游记》就非常值得细细品味了,尤其是《红楼梦》里面的内容非常多,有王朝兴衰,也有家族明灭,更有爱情、婚姻、历史、人文、建筑、美食等等许许多多的细节。

    徐景行感觉就算给他一辈子,也很难将《红楼梦》一书中的知识研究透彻。

    至于《西游记》,咋看就是一本仙侠甚至偏玄幻的荒诞小说,可里面的内容同样值得琢磨,尤其是那些文字,有太多有意思的地方。

    当然,徐景行不是学者,研究这些个东西也只是阅读时随带着胡思乱想一通罢了。

    最他来说,这两本名著最大的价值在于其中有太多太多故事和画面可以搬到他的作品上。

    如果真要把这两本书上比较著名的故事全部雕刻成雕件,那么他觉得至少得两到三年时间才能完成,而且他得天天干活儿一点不能偷懒才能完成。

    尤其是《红楼梦》,这本书读的次数越多,他就觉得这书里的故事越多,不只是用文字清晰讲诉出来的故事,还有那些文字没有讲诉的“留白”。因此,他很赞同一些红学家的说法,说《红楼梦》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反而是那些“留白”,越琢磨越有意思。

    什么叫留白

    就是传统文化艺术领域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法,比如说在绘画领域,很多画家就喜欢大片大片的留白,一大张画纸上只有些许笔墨,剩下的是大片空白,那些空白就叫留白。

    在徐景行的印象中,留白技巧用的最好的一幅画是马远的《独钓寒江图》,取义于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诗写的非常好,意境之高远可以称得上是震铄古今。

    然而马远的《独钓寒江图》却也丝毫不差,一幅画中只有寥寥笔墨,一只小船一个穿着蓑衣的老翁以及几道水波纹,剩下的画面就就是大片空白。

    可最美最动人的意境却也在那些大片大片的空白中,将《江雪》一诗的全部意境都融入到那大片的空白中,将一个“独”字以留白的技法刻画的淋漓尽致。

    而马远的绰号“马一角”也是这么来的。

    所以不客气的说,在对留白技法的使用方面,马远的造诣是非常高的。

    然而留白技法不只可以应用于绘画中,在书法、文学等领域也可以使用,而文学领域中刘留白技巧用的好的,曹雪芹当有一席之地,因为《红楼梦》中确确实实有太多故事在笔墨之外,这些留白的内容从政治到军事、民生以及贾府的里里外外,甚至包括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

    问题是要将那些文字之外的故事以雕刻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有点难度了。

    好吧,不是有点难度,是非常难。

    就算是徐景行,也只能先从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开始,像什么宝黛初见、黛玉葬花等等,然后才是层次相对较深的那些。

    当然,做雕刻么,太悲或者太讨人嫌的故事肯定不能做,做出来只会给人添堵,就算里面有什么龌龊,也不能直截了当的雕出来,只能以相对隐晦的笔法稍微提点一下。

    比如说“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个故事,喜庆吧特喜庆,刘姥姥一个乡下来的老婆子将贾府上上下下都逗的开开心心的,差不多是整本《红楼梦》中读起来最轻松也最惹人发笑的一段,但细细琢磨却又能发现,在对待刘姥姥的态度上,贾府上上下下几乎每个人都不一样。

    而刘姥姥本人同样不简单,那小丑一样的作态明显是故意的,而且尺寸把握的非常好,言语之间虽然多有粗鄙,却一点不惹人烦。

    一般人能做到这点

    做不到,就算是现代人,大部分也做不到,但刘姥姥做到了,这老太太在把握人心察言观色方面绝对坐的上“红楼第一”这个宝座,甚至于在古今中外那么多文学形象中,刘姥姥这个形象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当然,这是作者塑造的好。

    那么徐景行如何将刘姥姥在这方面的能耐以及贾府众人对刘姥姥的态度都刻画出来呢

    想想都头疼。

    怎么办当然是向网友们求助了。

    一人计短,三人计长,他这儿的网友可不止三人,三百万人都有了。

    “徐神你这是为难我们这些大文盲!”

    “卧槽,这么简单的问题你竟然问我们你都不知道我们能知道”

    “……有种被重视的感觉,好爽!”

    “原来徐神也有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哈哈哈哈哈。”

    “都在等什么笑啊,哈哈哈哈哈。”

    “你们这一群幸灾乐祸的家伙,太可恶了啊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

    “虽然很想回答,但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啊哈哈哈哈哈。”

    “一群傻子,傻笑什么哈哈哈哈哈。”

    “不是,你们就每一个人愿意



第1365章 桐剪秋风
    要说,徐景行就想不到老刘说的那些吗

    当然不是。

    他虽然不是什么红学家,但熟读红楼好多遍,怎么可能连红楼的主线以及所要表达的内容都不知道

    只是一时间想的太多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取舍了而已,现在老刘不过是帮他做了个取舍而已。

    不过就算如此,这也是帮助,值得送老刘一份礼物。

    至于送老刘的礼物到底是什么,估计老刘到时候会被吓一跳。

    徐景行嘿嘿偷笑两声,开始动手。

    这是个大活儿,所以他的准备工作做的非常充足,从选料到构图都很仔细,是他从业几年来最最仔细的一次之一,光是做人物设计就花了大半天时间,在纸上勾勾画画忙碌很久才算定稿。

    是的,人物设计。

    尽管他觉得87版《红楼梦》的选角非常出色完全可以借鉴,但总有点不甘心,而且电视剧中的人物跟曹雪芹本人刻画的人物始终有所差别,只不过人们习惯了老版《红楼梦》中的那些角色形象,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而已,并不是说选角和服装道具化妆就很完美了。

    相反,研究过的都清楚,老版红楼虽然非常出色,但还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甚至一些角色跟书中的形象大相径庭。

    当然,主角们肯定是大差不离的。

    可惜杨磊真没打算借鉴老版《红楼梦》的那些演员形象,而是根据自己对这本小说的理解进行设计,从个人形象到服装、道具、建筑甚至面容等方面进行全新设计。

    好在他做的是玉雕作品,而且是这种面积较小但人物相对较多的作品,人物面容表情不是重点,所以不用他捏脸,把动作神态以及服装头饰这些设计好就行。

    而以他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这活儿并不是很难。

    要是换个人来做,估计得一到两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毕竟这活儿太繁复,而且对知识的广面要求较高,画面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得有所了解,不然的话,出了差错都不知道出在哪儿。

    但仅仅是设计人物形象就用了这么长时间,加上道具、建筑等细节的设计以及整体布局、细节刻画等流程走下来,足足用了两天时间,如果换做平时,两天时间足够他雕好多件玉件出来了,哪里会有这么费劲儿。

    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他完成图纸的设计之后,感觉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又有了一定的突破,脑子里多了很多在之前从没有过的思路和想法,尤其在心理刻画方面的能力确实要比之前更上一个台阶,因为这是他设计过的心理活动最复杂的一幅作品。

    《红楼梦》本来就有太多太多的心理活动,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细细琢磨一下每个人都是一条线,但每个人的这一条线都跟整本书的主线息息相关,就如同毛细血管与大动脉之间的关系。

    所以读《红楼梦》也是一项揣摩人心的活动,能读通《红楼梦》的人在人情世故方面也一定不会太差,对人心的把握也是如此。

    而徐景行在做设计的时候又原汁原味的将原作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添加进去,这么大工作量下来,有所进步也是正常的。

    有了设计图,动手下刀也就没那么难了。

    两个小时后,一件快餐杯大小的羊脂玉人物雕件新鲜出炉。

    这雕件主要以高浮雕为主,同时辅以精致的透雕和镂雕,跟常规的玉石摆件看起来没什么差别。背景就是一套有溪水环绕、梧桐与芭蕉掩映的大院子,而主角们则在院子正中央的大厅里,而人物包括贾母刘姥姥以及一众丫鬟婆子总共十四个人。

    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非常讲究,这院子是徐景行按照书中描写尽可能还原出来的。

    书中写到,这顿宴席的地点位于秋爽斋内的晓翠堂,这晓翠堂四面出廊,流角飞檐,不但院子里种着大量的梧桐和芭蕉,更临近沁芳溪,是个难得的幽静之所,虽然在书中出场次数寥寥无几,但名气也不小。

    只是哪怕在电视剧中,导演也没有对着秋爽斋做太多的描写,所以这真是徐景行根据说中描写刻画的,在尽可能复原书中细节的同时还把清代建筑特色融入进去,使得这看起来很常见的背景刻画都格外的真实。

    如果有人想研究秋爽斋,不用查找什么资料,看看这幅设计图就足够了。

    为了保险,他还发了个图片给连云海老爷子,让老爷子帮忙把关,得到老爷子的肯定之后这才定稿,可信度比网络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资料高的多。

    不但如此,院子的游廊如何走向,什么地方该有垂花门,梧桐应该种在哪里、芭蕉应该种在哪里、该种多少、还有没有别的装饰物之外的细节,他都考虑进去。

    甚至还考虑到了风水以及民俗习惯问题,比如说北方建筑中最常见的一个习惯,正厅与大门不能在一条中轴线上,多多少少都要错开几分,这个习



第1366章 烟雨图
    米襄阳是谁

    米芾,历史上排的上号的书法大家、画家以及书画理论家,在宋代就是“集古法之大成者”。

    颜鲁公是谁

    颜真卿,这一位的书法水平在历史上更是名列前茅的存在,创造的颜体字几乎是每个书法练习者都要习练的,完全当得起“万世之师”这个称号,只要书法一道不灭,颜真卿这三个字就不会被人遗忘,如同一块金光闪闪的丰碑顶天立地的永远立在天地之间。
1...324325326327328...4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