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黄金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牛行空

    在首都卫视大楼的食堂里吃过宵夜,嘉宾们这才陆续离开,临分别时韩振刚把他喊住了:“那只十八罗汉粉彩碗还在手里么”

    “在啊,怎么了”

    &




第1025章 涂金宣德炉
    徐景行的记忆力那么好,当然不会认不出面前这个一进来过三次的小青年。

    对方第一天拿来的是一个元青花的大罐,第二天哪来的是一只乾隆时期的粉彩转心瓶,今天就换成了宣德炉,每一件都是那种名头老大的,要都是真品,对方可就赚翻了。

    可惜,前两件都是假的不能再假的赝品,一眼假的那种,完全不靠谱,你见过印有陈圆圆出家图的元青花大罐你见过机器打磨、钻孔的转心瓶那都是稍微懂一点点就不会上当的超级赝品。

    所以徐景行才有了那么一句调侃,说对方是昨天才从潘家园买的。

    至于会不会是真品

    他想都没那么想,一连三天发现三只宣德炉真品还有一只是宣德三年的正宗货怎么可能就算他运气再怎么逆天,这种事情也不可能发生,除非,他是幸运女神的私生子。

    然而一句话刚说完,他的眼睛就直了,因为目光一扫而过的瞬间,竟然发现这只炉子的造型很有味道。

    这个味道就是常说的韵味。

    韵味这东西跟意境一样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存在,能感受到就是能感受到,感受不到就是感受不到,谁也教不了,只能通过学识的积累以及文化修养的不断提升来寻找这种感觉。

    说的直白点,好东西跟普通东西往那儿一摆,好东西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就像保时捷和保时泰,外形看似没啥区别,可摆在那儿就算是外行也能分辨出哪个好哪个赖。

    而徐景行则是内行中的内行,尤其是他的美术鉴赏功力,可是相当的强,一眼就发现那只铜炉的造型看似普通,实则大气端庄,每个部位之间的衔接都非常无可挑剔,非常自然,好像就该是那个形状一般。

    也就是说,那只铜炉的造型是精心设计过的,而且是高手铸造的,不然不会有那么浑然一体的神韵,毕竟铜炉这东西是由好几个结构组合在一起的,水平不够,设计的图案就很别扭,铸造出来以后更加别扭。

    所以看到这路子的外形后,他立刻意识到那可能是一件宝贝,就算是新仿的,那也一定是高手的作品,是值得一看的。

    不过他还是一脸漫不经心的招招手:“拿过来,我给你瞅瞅。”

    小青年腆着脸把铜炉放在桌子上:“您慢点看。”

    这只炉子也是一只冲天耳三足炉,只是造型更加朴素,就是非常典型的半圆耳和上粗下细的圆形足,口沿外撇,炉颈内收,炉腹大幅度外鼓,而高度却不高,看起来有点扁平,只是从口沿到底足,整体曲线浑然一体,从侧面看去,每一道弧线都衔接的非常自然,非常符合常人的审美。

    可以这么说,在造型方面,这只小炉子几乎找不出什么缺陷来。

    炉子的口径只有十厘米左右,腹部直径则有十四五厘米,高度更是只有七八厘米的样子,但看起来却一点都不小巧,反而有种浑然大气的感觉。

    只是这炉子的外表实在不堪入目,为啥呢因为这玩意儿金光闪闪的,竟然是涂金的,而且涂的异常均匀,一看就是用那种分喷涂精度很高的专用工具喷涂的,反正肯定不是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工艺。

    最为丧心病狂的是,这炉子的底足竟然也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可这字却没有一点明代的风格,跟真品完全没有相似之处,估计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六字楷书款。

    然而,这个



第1029章 青年手工艺传承人
    首都卫视大楼。

    徐景行在出示了身份卡之后带着妹妹进入大楼,找到节目组所在的录制大厅。

    打他们到的时候,已经有很多观众提前到了,也不知道是真的观众,还是节目组花钱雇来的。

    花钱雇观众充场这种事情可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在他还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的时候就知道这种事情,因为他在学校的时候曾经被拉去岛城电视台那边充过一次观众,后来找工作时也发现过类似的招聘信息,所以要是有人告诉他现场的观众全是花钱雇来的,他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

    不过为了节目的录制效果,花钱雇点听话的观众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录制节目对普通观众而言是个煎熬,还得配合节目组的需求进行互动,没有经验的观众很容易打乱节目录制进程和节奏。

    而雇佣的观众就好多了,他们很听话,让做啥就做啥,偶尔还能客串一把托儿呢。

    当然,这种鉴宝类的节目对观众的要求不高,给观众的镜头也很少,所以就算全是自发而来的观众也没问题,还能为节目中节省一些资金。

    所以当徐景行把妹妹安排到观众席的第一排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不满,毕竟知根知底的嘉宾家属比其他类型的观众更可靠。

    等一切准备就绪,在主持人和观众的掌声中,徐景行和韩振刚以及另外四个嘉宾一起出场,额,准确的说是一起出镜,事实上他们早就在嘉宾席上坐着了,但等到摄像机照到以后,依然的做出刚刚出场的模样,面带微笑的对着摄像机挥手致意。

    这档节目平时的嘉宾只有四位,但现在录制的是春节特辑,所以有六位,而且节目时长也更长,每一期足有一个半小时,相当于两集电视剧的标准时长了,七期下来就是十个半小时。

    正式播出时长有十个半小时,那么需要录制的时长最起码需要十五到二十个小时,因为节目还需要剪辑,也需要留下一个镜头备用。

    而想要录制出二十个小时的镜头,所需要的录制时间就更长了,因为嘉宾和观众都需要休息,还需要做好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摄像、灯光、音乐、持宝人、观众、嘉宾、主持人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出错就要重新录制,要是录制的过程中出两到三次麻烦,那么录制时间就有可能翻倍了。

    所以说别看只是录制十个半小时的镜头,可实际上总共三天的录制时间都不一定够,要是录的不顺,可能还得加班加点。

    比如说现在,主持人刚说完开场词,正介绍嘉宾呢,灯光忽然一闪,一排大灯直接灭了。

    没的说,等大灯修好之后重新来过。

    还没等说完呢,观众席上忽然骚乱起来,却是两个观众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扭打了起来,直接将好不容易录制的音频给破坏了。

    没的说,清理走两个观众之后再重新来过。

    折腾了三四次,这才顺利的发展到介绍嘉宾环节。

    嘉宾中除了徐景行外,其他五人都是熟面孔,经常能出现在这个节目上,所以重点介绍的只有徐景行一个人。本来么,徐景行这么个小青年是不需要重点介绍的,但海选三天里发生的事情让导演意识到不能以年龄取人,让导演意识到徐景行的实力不比那些个老嘉宾差,再加上韩振刚的推荐,导演也就没有差别对待。

    另外,导演在徐景行身上看到了话题



第1030章 美学点评
    所以,徐景行在昨天是没有见过这只铜炉的。

    也因此,他在拿到这只铜炉的时候还是很认真的看了好几眼,虽然哪怕已经知道这是一只赝品了。

    当然,这么做也是必须的,因为首都卫视这档节目跟央视那一档不同,在鉴定完毕之后,基本上每个鉴宝嘉宾都要点评一两句,甚至还需要跟主持人以及持宝人互动,主要是回答对方的疑问,如果不认真看一看,说不定会有点尴尬,虽然也可以简单的说两句附议,可那样一来,面子上显得不太好看。

    所以在点评的时候,会由每件宝贝的发现者先点评,定下论调之后其他嘉宾再一人一两句的盖棺定论。

    这只铜炉是韩振刚发现的,首先由韩振刚来做点评。

    以韩振刚的实力和经验,当然不会出错,从包浆、材质等方面下手,点出其中的破绽,明确地告诉持宝人这是赝品。

    其他几个嘉宾也是按照常规的鉴宝方式来点评的,中规中矩。

    到徐景行的时候,他本来打算随口附和两句应该过去的,但见持宝人面有不平之色,显然是不太福气,这样的持宝人在鉴宝节目中很常见,就算在央视那种大型舞台上也有类似的存在,明明被嘉宾们点出了破绽和错谬,却依然死咬着说自己的宝贝是真品,闹的嘉宾们也没什么脾气,只能说“只是建议”之类的话。

    韩振刚这样的老江湖,类似的场面肯定见的多了,不会太在意。

    可徐景行毕竟是新人呐,见状咳嗽一声道:“刚才几位老师是从常规角度来做鉴定的,我呢就从我个人专业角度来讲一讲,嗯,在座的可能都知道我是个木雕师,也会写几个字,会画点画,在美术方面还是有那么点造诣的,所以我就从美术方面谈谈这只炉子。”

    “在古代也好,在现代也罢,任何一件艺术品的创作都离不开美术,李政道先生曾说过物理学的尽头是美学,美学的尽头是哲学,可见美学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不客气的说,美学因素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更别说艺术品本身就是各种美学的集合体,再具体到宣德炉上来说,每一件宣德炉的图形设计都是一幅精美的美术图案,都是符合人类的审美的。”

    “可是这只铜炉呢,不客气的说,几乎处处都跟常规美学理念背道而驰,首先是耳朵,按照标准的属于来讲,这是冲天耳,可是两只冲天耳却一点直冲云霄的气势也没,反而显得软趴趴的胖乎乎,跟游戏中的斯莱姆一个模样。”

    “再看炉耳和炉口的衔接处,这里的过度非常生硬,就像钉钉子一样钉进去的,制作者虽然用大量的铜料遮掩接口,但这个弧线一看就是画蛇添足一样后加的,是完全多余的存在。”

    “再炉口下边的炉颈,正常来讲,不管是铜炉还是其他材质的炉形器物,颈部的曲线不管尺寸、形状如何一定会很优美,可是这是炉子的颈部却被人为的分成了两截,就像在脖子上套了一个铁圈,还是方条形铁圈,没有丝毫艺术美感。”

    “至于腹部和底足,倒是中规中矩,可是跟上半身搭配在一起,就怎么看怎么别扭,所以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这只炉子的制作者完全是个美术外行,这看起来还算中规中矩的造型是对方从不同炉子上截取下来的后勉强融合在一块的,耳朵



第1026章 大姑娘
    “去,为啥不去,能上一次电视,而且是央视,这辈子都值了!”

    小青年毫不犹豫的说道,眼里还真有些期颐之色,显然是真的盼着上电视呢。

    也是,对普通人而言,上电视确实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这样的机会,何况是央视,知道每天有多少人在收看央视的节目么说出来真的挺吓人的。尽管网络的普及对电视的冲击挺大,但央视依然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巨头,别说在国内,就算在世界上,每天的观众人数依然处于领先地位。

    当然,这不是说央视有多好,而是因为华人人口基数大,收看的人数自然会很高。

    收看人数众多,这影响力自然而然的就高,在普通人眼里的地位也就越高,所以有机会上央视,还真是普通人求之不得的好机会。

    徐景行见状微微一笑,“行,去那边登记一下吧,对了,有手机号么,留一个,等录完节目我再找你。”

    “好,好,我叫王海平,您喊我小王就好,”小青年可不知道徐景行心里在打什么主意,飞快的留下自己的号码,然后去登记台那边登记了,这样等上节目的时候会直接接到通知。

    王海平离开后没多久,徐景行又发现了一只铜炉,这次终于不是宣德炉了,但也算一件小精品,是晚清时期的铜香炉,品相特好,就是材质略微差了点意思,不然他都想自个儿收藏了。

    但宣德炉也是铜炉的一种,所以说徐景行这是在两天多点的时间里就发现了四只高品质的铜炉,这概率可高的有点吓人。

    只是想想也正常,跟瓷器玉器或者书画都古玩比起来,铜炉确实属于比较好保存的那种,只要不是人为的用大火炼烧,基本上就不会损坏,偶尔有点磕磕碰碰的那根本不算问题,对古玩而言,没点历史痕迹那叫古玩

    就像之前那老太太拿来的那只吴邦佐款宣德炉,上边就有使用的痕迹,以及斧头的斫痕,但那并不会遮掩那只高仿宣德炉是一件精品宣德炉的事实。

    再比如说王海平那只清朝年间的仿品宣德炉,就算涂了金层,那炉子还是那炉子,炉子的神韵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遮掩的,除非用泥巴或者水泥将它彻底封存起来。

    说到王海平那只涂了金层的宣德炉,徐景行其实心里多少有点遗憾,因为如果实在地摊上,他完全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价格拿下来,因为那路子的真面目被遮盖住了,在绝大部分人眼里那就是一只拙劣的高仿品。

    可他还是止住了那种冲动,没有选择低价买入,而是按照规矩把王海平送上了节目。

    他现在的身份是节目组的鉴宝嘉宾,而鉴宝嘉宾自然得有鉴宝嘉宾的职业道德,不能利用持宝人对自己的信任来牟利。当然,这不是什么强制性的规定,只是行业公认的职业规则。

    如果他真的在王海平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以极低的价格买下那只炉子,其实也没有人会说什么,就算节目组知道了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就算事儿闹大了,丢人的也只是徐景行一个人,跟节目组没太大关系。

    然而为了那么一支炉子就打破自己的为人原则,似乎有点不太值。

    所以说,那两个老太太也好,还是王海平也好,碰上徐景行,真的挺幸运,换做某些个利欲



第1027章 山居秋暝图
    最关键的是,徐景行有感应,那盒子里肯定是一件极品古玩。

    不过他还是不动声色的把面前的持宝人应付过去,然后才淡淡的问:“古画”

    “嗯。”

    “谁的画”

    “董其昌的。”

    “家传的还是买的”

    “哥哥送的。”

    “你有个好哥哥。”

    “是的,我有个好哥哥,但是,后来不见了……”

    “额,抱歉。”

    “没关系,但还是有机会找回来的。”

    这姑娘脑子有问题还是怎么的怎么什么话都说啊,跟我一个鉴宝嘉宾说这些干啥我又不是感情专家

    徐景行一时间有点摸不着头脑,也不再接这会话茬,而是转口道:“把画放桌子上就好。”

    “哦,好。”

    徐景行小心的解开盒子上的丝绳,确定里面没有什么陷阱之后才把画轴取出来,然后摊在桌面上一点点的展开。

    随着画卷的展开,一股山水之气扑面而来,甚至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氤氲、清亮的水雾,感觉非常舒服,连心胸也一下子开阔起来。当然,什么山水之气、水汽都是虚拟的存在,是画家用笔墨寄托在画卷中的意境和神韵,只是一般人感受不到罢了。

    所以说好画就是好画,根本不用细看,徐景行就敢肯定这确实是董其昌的作品,整个历史上能创作出这个级别的画卷的画家都是能数的清的,而董其昌绝对是其中非常有特色的一位。
1...218219220221222...4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