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发展至今,霍瓦依群岛的人口还不到1000万!

    最大的霍努市,只有大约200万居民。

    关键还有,霍瓦依群岛严重缺乏资源,没有发展工业的必须条件,甚至连充当中转港口的资格都没有。在航程超过12000千米的民航客机诞生之后,连跨东望洋航班都不再需要经停霍努市。

    数十年来,霍瓦依群岛的经济支柱始终都是旅游业。

    此外,当地居民的受教育比例还不到50%,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到5%。

    可见,就算帝国在此投入了足够多的资源,也无法把霍瓦依群岛打造成帝国海军在前进基地。

    要说的话,在珍宝港造船厂,三分之一的工程师与高级技工,其实都是由帝国的造船厂委派。因为一直没有办法招募到足够多的技术工人,由军方出面的成本又过高,所以在先前的20多年里,即波伊战争之后,帝国海军没再增强在珍宝港的投入,并且逐渐削减第四舰队的规模。

    到周涌涛出任首辅,珍宝港已经沦为二级港口。

    虽然在此后的几年里面,海军开始重返珍宝港,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是短短的几年,很多问题根本没办法解决。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珍宝港唯一的10万吨干船坞,也就是唯一能为大型航母提供维修服务的干船坞,在去年的年底才修复。在此前,第四舰队的大型航母只能返回帝国本土进行入坞维修。

    受此影响,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3艘航母当中,只有旗舰“刘长勋”号在今年上半年进行了入坞维修,而另外两艘,即“周宽德”号与“贺永兴”号原计划在今年与明年进行入坞维修。

    因为大战已经爆发,所以2艘航母的维修工作只能推迟。

    如果珍宝港的10万吨干船坞一直能正常工作,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3艘航母都能保持理想状态。

    对另外2艘航母的状态,白华伟确实毫无把握,尤其是“周宽德”号。

    该舰是“陈炳勋”级第三艘,也是第一批最后一艘,技术状态本来就不是很好,还因为长期部署在珍宝港,原本应该在中期大修进行的现代化改进,也被推迟到第三次入坞维修中进行。

    哪里想到,第三次入坞维修还没开始,全球大战就来了。

    因为“陈炳勋”号与二号舰“唐祖德”号,均在中期大修时进行了现代化改进,第二批的3艘在建造期间已经采用新式电子设备,所以“周宽德”号算是现役航母中,状态最差的一艘。

    要说的话,连3艘舰龄更老的“帝国”级都比不上。

    按照白华伟掌握的资料,“周宽德”号动力系统的实际输出功率,只能达到设计最大功率的85%。4部蒸汽弹射器,有3部的使用次数已经达到大修周期的60%,状态最好的那部也有40%。搭载的自卫武器系统,仍然是建成交付时的状态,比如对付反舰导弹的末段拦截系统,还是3座730B“火旋风”速射炮。

    不过,白华伟最担心的其实是官兵的状态。

    按照计划,“周宽德”号应该在7月入坞维修,该舰官兵将获得半年长假,很多官兵提前预定了回国机票。

    随着战争爆发,休假变成了梦想。

    要命的是,就在今年的年初,“周宽德”号航母战斗群,去了梵炎洋,参与一年一度的舰队对抗演习,6月底才回到珍宝港。因为要为入坞维修做准备,所以在部署期间,该舰没进港停靠。

    5000多名在回到珍宝港后,只上岸休整了不到半个月,就再次登上航母,开始了持续到现在的战备部署。

    持续9个月的部署,该舰的官兵还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吗?




第138章 官兵状态
    虽然“周宽德”号的舰长金振邦上校拍着胸脯向白华伟做了保证,该舰的全体官兵,绝对不会辜负信任与重托,但是对这个保证,白华伟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或者说没跟这个晚辈较真。

    别看金振邦只比白华伟小了几岁,不过他确实比白华伟低了一辈。

    没错,他是金洪大将的孙子。

    至于“周宽德”号5000多名官兵的状态,在白华伟来到珍宝港之后,处理的第一件事情就能说清楚。

    9月下旬,珍宝港驻军在进行例行抽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异常现象。准备返回帝国本土的干货运输船“贝佳湖”号申报的生活给养,比正常情况多了25%,比规定的浮动上限高出了15%。

    随后,驻军司令部派遣卫队登船检查,发现了藏在该舰上面的几十名海军官兵。

    全都来自“周宽德”号,带头的竟然是轮机部门的少校副官。

    在随后的审查当中,“贝佳湖”号的舰长承认,他收取了这些官兵的贿赂,才让他们搭了顺风车。

    当然,这些来自“周宽德”号的官兵都违反了军法,严格说都是逃兵。

    虽然全都有情可原,比如那名轮机部门的少校副官,原本是安排在7月底回家结婚,后来把婚礼推迟到了10月底,可是随大战爆发,他的请假申请被驳回,才找“贝佳湖”号的舰长,但是没办法由此否定他们当逃兵的事实,而按照帝**法,逃兵不但要革除军职,还面临牢狱之灾。

    战争时期,逃兵是罪加一等。

    如果遇到个狠心的法官,那名少校很有可能被判处死刑。

    其实,只是革除军职就够惨的了。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帝国进入战争状态,被革除军职之后,别说是享受军人福利,就连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都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最终肯定是流落街头。

    当时,金振邦就在为这几十名部下找关系。

    虽然是很丢面子的事情,但是他们怎么说都是金振邦的部下,而一名优秀的指挥官肯定懂得护短。

    关键,这些官兵没一个想当逃兵。

    其中一名技术士官,在8月中旬接到家书,得知父亲被查处患了绝症,而他是独子。按照相关的规定,即便在战争时期,独子都有权回家省亲,特别是父母病危亡故,军方都得无条件放人。因为负责的海水淡化系统出了故障,而他是唯一掌握了这套系统的技术士官,所以他没有立即请假,而是留下来完成维修工作。结果等他准备请假的时候,第四舰队进入了最高战备状态,原本应该调来的技术士官被派往遭到重创的第五十一特混舰队,部门负责人没有批准他的探亲请求。

    在审理期,这名士官的父亲病故。

    对于这些部下,金振邦能说什么?

    白华伟来到珍宝港之后,金振邦立即来找到他,为这些部下求情,希望白华伟能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戴罪立功。

    在金振邦写下担保书后,白华伟押下了驻军司令部的指控书。

    虽然此事得到圆满解决,哪怕只是暂时的,但是反映出来的问题,让白华伟不得不感到担忧。

    所幸的是,海军司令部没有把事做绝,或者说及时做了调整。

    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原本是“刘长勋”号、“周宽德”号与“陈炳勋”号,并且由状态最好的“刘长勋”号任旗舰。在波沙湾战争爆发后不久,帝国海军用“贺永兴”号替换状态不太好的“陈炳勋”号。虽然“贺永兴”号的状态也不大好,需要进行安排在中期大修前的首次入坞维修,但是跟“陈炳勋”号相比,肯定好得多,而且就算没入坞维修,也有较为完备的作战能力。

    “贺永兴”号的动力系统能达到最高设计输出功率,在测试当中,还跑出了35.5节的最高航速。4部蒸汽弹射器的使用次数全都低于维修周期的30%,4根阻拦索是新换的,不存在安全隐患。

    关键,“贺永兴”号是“陈炳勋”级最后一艘。

    虽然在整体上,跟同批次的2艘没多大的区别,但是“贺永兴”号在建造期间,“薛远征”号就已经开工,而“贺永兴”号也由此成为了“薛远征”级的试金石,采用了大量原本为“薛远征”级开发的武器设备。

    主要就是自卫武器。

    除了采用绰号“烈焰风暴”的1130A十一管速射炮之外,还采用了DK-16“海毒蛇”中短程防空导弹。

    DK-16“海毒蛇”其实就是DK-6“海蛇”的改进型,或者说换代产品。

    因为DK-6装备了帝国海军几乎所有大中型战舰,还出口给几乎所有盟友,在数十个国家的海军服役,保有量非常巨大,总共有大约1000套发射系统,所以在研制DK-16时,帝国海军就明确要求,必须得兼容DK-6的发射系统,在不做太大变动的情况下,把持续作战能力提高3倍。如果能保留DK-6的火控系统,或者只是做简单改进就能兼容,那就再好不过了。

    此外,导弹性能也必须有所提高。

    比如射程从DK-6的24千米提高到40千米,最好能达到50千米;能够攻击掠海飞行的目标,射高不低于12000米,最好能有20000米;可用机动过载不得低于45G,末端为主动制导,最好能采用多模式导引头;导弹的发射质量不超过DK-6,并争取减重20%;弹体长度不超过DK-6,且必须采用折叠弹翼。

    虽然帝国海军提出的性能指标并不低,但是得益于技术进步,特别是比冲更大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以及电子设备小型化,只要不是太在乎成本,研制出满足海军要求的导弹并不是问题。

    其实,在研制后期,帝国海军已经基本放弃了DK-6的发射系统。

    道理也很简单,随着“青州”级大量服役,“卢城”级驱逐舰开始接受现代化改进,垂直发射系统成为了主流,传统的斜臂发射架与箱式发射系统肯定会被淘汰,兼容DK-6发射系统已经没有多大意义。

    当然,“陈炳勋”级航母采用的依然是DK-6的发射系统。

    其实,连“薛远征”级都一样。

    不止因为便宜,还跟航母的布局有关。在寸土寸金的飞行甲板上,没地方安装垂直发射系统,用来自卫的中短程防空导弹都安装在外飘甲板上,也就没法采用需要占用内部空间的垂直发射系统。

    当然,从实际使用的角度看,也没有必要。

    航母需要的是自卫火力,区域与远程防空由巡洋舰承担,因此航母的防空系统以点防御为主。

    简单的说,凭借1130A与DK-16,“贺永兴”级拥有6艘“陈炳勋”级中,最为强悍的自卫火力。

    因为具备发射后不管的能力,不再受火控通道限制,还能够拦截帖海飞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所以只是DK-16系统,就把航母的防空反导能力提高了数十倍,让航母首次拥有了可靠的自卫火力。

    如果“贺永兴”号早几个月过来,肯定会取代“刘长勋”号,成为特混舰队的旗舰。

    关键就是,第二批次的3艘“陈炳勋”级都按照旗舰的标准建造,都配备了完善的舰队指挥系统。

    原因就是,在建造第二批“陈炳勋”级的时候,帝国海军放弃了专职旗舰。

    虽然把2艘在大战后建造的专职旗舰,即“天岭”号与“安岭”号保存了下来,分别担任东望洋舰队与南方舰队的旗舰,但是在帝国海军的造舰规划中,早就确定不再建造形同鸡肋的专职旗舰。

    其实,专职旗舰本身就是特殊时代的产物。

    随着电子设备做得越来越小,性能却越来越好,根本就不再需要用一艘几万吨的战舰来搭载通信设备。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帝国海军要求所有航母都得具备充当旗舰的能力。

    正是如此,“贺永兴”号成为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副旗舰”,而且单独编为1支航母战斗群。

    这么安排,跟“贺永兴”号来自南方舰队有关。

    除了航母,编在同一支航母战斗群里的2艘防空巡洋舰,3艘通用驱逐舰与3艘反潜护卫舰全都来自南方舰队。

    要说的话,就只有在海面下活动的大型攻击潜艇属于东望洋舰队。

    这一套南方舰队的体系,在东望洋这边总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其实,这也算是帝国海军的“光荣”传统。

    发展至今,南方舰队与东望洋舰队依然是水火不容。

    用周涌涛的话来说,哪一天,南方舰队与东望洋舰队的官兵不再争斗,那才真的要感到担忧。

    时至今日,南方舰队与东望洋舰队的关系,更像在相互竞争。

    显然,在和平时期,这种来自内部的竞争是推动海军发展的主要力量。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已经持续了数十年的舰队对抗演习。

    大战结束之后,舰队对抗演习改为在南方舰队与东望洋舰队之间举行,交替在双方主场进行,而且轮流扮演假想敌。

    今年的舰队对抗演习在南方舰队的主场梵炎洋进行,东望洋舰队派“周宽德”号航母战斗群参演,并且充当假想敌,偷袭处于非战备状态下的南方舰队,以检验南方舰队的防御体系与战术思想。

    其实,这也是“贺永兴”号战斗群的价值所在。

    按照白华伟的安排,在出海之后,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将举行内部对抗演习,而且由“贺永兴”号战斗群扮演假想敌,也就是纽兰海军的东望洋舰队,对扮演第四舰队的2支战斗群发起攻击。

    显然,南方舰队的那些官兵,特别是战斗群指挥官,具有跟东望洋舰队官兵截然不同的战术思想。

    这样一来,在演习中就更有机会找出东望洋舰队存在的漏洞。

    哪怕很丢面子,也总比在战场上被敌人击溃好得多。

    数十年来,帝国海军能纵横天下,始终保持着全球最强的强大战斗力,掌握着最先进的战术思想,以及全球最好的武器装备,跟这种建立在内部竞争体系之上的自我提升有巨大的关系。

    出海的第二天,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就进入到了对抗状态。

    虽然随时可以结束对抗训练,但是白华伟没有打破沉没,联系保持无线电静默的“贺永兴”号战斗群。

    保持隐蔽状态,对潜在敌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至于遭到纽兰舰队突袭,白华伟反到不太担心。

    演习海域在霍瓦依群岛西南,离纽兰西海岸至少都有6000千米,中间隔着整个霍瓦依群岛。

    除非纽兰战舰能够潜航,不然不可能出现在能够袭击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地方。

    至于能潜航的潜艇,哪怕是运气好到爆棚,也未必能突破由大型攻击潜艇、舰载反潜巡逻机、反潜直升机与反潜战舰构成的,覆盖范围超过了500千米的4道反潜网,别说还有岸基反潜巡逻机提供的第五道反潜屏障。霍瓦依群岛附近2000千米的海域,一直都是纽兰潜艇的禁区。
1...296297298299300...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