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对于护航反潜作战,纽兰海军与布兰皇家海军早已摸清门道。
关键,其实是护航航母。
在以护航航母为核心主力的反潜作战当中,追求的不是击沉潜艇,是驱离潜艇,让潜艇无法靠近船队。
这里,主要依靠舰载巡逻机。
通常,护航航母会在白天把反潜的搜寻范围扩大到300千米以上,在航线前方的巡逻范围甚至会达到500千米,尽量加大巡逻的密度,重点搜寻航线前方左右60度海域,让附近的潜艇不敢在白天冒险靠近。
到了夜间,哪怕潜艇以浮航状态全速追赶,也未必能够追上运输船队。
不要忘了,潜艇的速度本来就不太快,很难在夜间缩短与船队的距离。
何况,潜艇艇长在决定发起攻击之前,肯定得考虑攻击得手后该如何撤离,一般会把攻击时间设定在凌晨前后,留6个小时,至少4个小时的撤退时间,确保在天亮之前离开交战海域。
没法追上船队,自然没办法发起袭击。
正是如此,护航航母一直就是护航反潜的中流砥柱。
通常情况,每支运输船队里面有2到4艘护航航母。具体的数量,主要由船队的规模来决定。运输船只在30艘以下的时候,一般只需要2艘护航航母,而超过50艘,至少得安排4艘。
不是说船只多,需要掩护的范围就大,而是船队的规模越大,越容易遭到潜艇伏击,也就得加强反潜搜索力度。
在上半年,护航航母大批量服役,已经有效遏制了迢曼潜艇。
特别是在第二季度,船队遇袭概率降低了60%,损失减少了7成,而且击沉了20多艘迢曼潜艇。
可惜好景不长。
不是说迢曼潜艇变得更厉害,或者是找到了对付护航航母的战术,而是纽兰海军把大批护航航母派去了西南东望洋。
要说的话,这跟西南梵炎洋海战有关。
当时,包括洛福斯在内,纽兰高层对布兰王国极度失望,即便没有撕破脸,也不再把布兰王国当成必不可少的盟友。
要说的话,在海战结束那阵,纽兰当局其实放弃了布兰王国,觉得有没有这个盟友都差不多。
在这个背景下,纽兰海军加大了在西南东望洋方向上的投入。
按当时的情况,只要能诱使或者逼迫梁夏帝国进军西南东望洋与攻打奥洲,哪怕是布兰王国已经战败投降,纽兰联邦也能坚持住,至少能够在战局稳定之后,通过持续的消耗战逼迫协约集团坐下来谈判。
要说的话,这也是在西南梵炎洋海战之后,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
为此,原先在北梵炎洋上执行护航任务的护航航母,有三分之二被派往西南东望洋。
这些护航航母,不但负责掩护前往奥洲的运输船队,还充当飞机运输舰船,向西南东望洋的岛屿基地运送作战飞机。
正是依靠这些护航航母,纽兰海军才能够迅速增强西南东望洋的防御部署。
当然,也跟梁夏海军的破交作战有关。
前面已经提到,梁夏海军的潜艇部队已经发展起来,而且主要就在西南东望洋执行破交任务。
迄今为止,有上百艘梁夏潜艇在西南东望洋方向上活动。
当然,处于战备巡逻状态的最多也就只有三分之一,也许仅四分之一,实际部署的潜艇在30艘左右。
即便如此,也是不可低估的威胁。
虽然得益于航线附近的岛屿基地,以及部署在岛屿基地的远程巡逻机,加上以快速运输船只为主,所以西南东望洋的损失还不算太大,但是数量众多的梁夏潜艇,依然给反潜护航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当然,纽兰海军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反潜投入。
在东北东望洋,以及望夕运河的西边,同样有潜艇威胁,需要安排战舰为船队提供护航掩护。
其中,从纽兰本土西海岸到珍宝港的航线附近,随时有几艘梁夏潜艇。
 
第538章 有得有失
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应急而生的万吨轮拯救了布兰王国,拯救了同盟集团。
开战之后的一年多,布兰王国损失了差不多一半的货轮,而且受潜艇威胁,海运效率降低了八成。
因为担心遭受更大损失,所以布兰王国还一度禁止货轮单独出港。
也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纽兰联邦开始建造万吨级货轮。
这就是平均航速在10节左右的“自由轮”,以及增强了动力系统,平均航速超过15节的“胜利轮”。
在纽兰联邦参战后,这两种万吨巨轮的建造进入快车道。
巅峰时期,平均每天就有3艘自由轮下水!
为了降低建造难度,或者说加快建造速度,也因为没人相信这些货轮能够在潜艇密布的航线上跑几个来回,所以自由轮与胜利轮的都做了简化设计,尽可能减少或者放弃不必要的投入。
比如,自由轮使用的三胀式蒸汽机与燃煤锅炉,而且是单轴推进。
胜利轮换成了蒸汽轮机,不过依然用燃煤锅炉。
最关键的调整,其实是船体结构强度。
在设计的时候,纽兰海军只要求这些船只能够正常航行5年,而最多能够航行10年就行了。
道理也很简单,按照大战的损失速度,货轮的平均寿命在10个航次,即5年左右。
其实,也没人相信,这场大战真的能持续5年。
按上次大战的情况,在进入全面战争状态之后,没有一个参战国能够坚持5年。
真要持续5年,哪怕没有被敌人击败,也会因为国内动荡而导致政府垮台,甚至让国家变得四分五裂。
工业时代,大规模战争的持续时间一般都不会超过5年。
受此影响,所有自由轮与胜利轮都非常的“脆弱”,由此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建造速度快得惊人。
迄今为止,已有接近20家造船厂在建造这些货轮。
当然,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钢铁等资源的用量也大得惊人。
虽然说降低了质量标准,但是建造万吨轮所用的钢铁并没有减少。一艘自由轮的钢铁用量在4500吨以上,而一艘胜利轮在5000吨左右,跟条约型轻巡洋舰差不多,远远超过大批量建造的大型驱逐舰。
只是钢铁用量,就是个巨大麻烦。
即便纽兰联邦的工业实力很强大,为全世界仅次于梁夏帝国的第二工业国,钢铁产量跟梁夏帝国相差不大,可是平均每天要用近2万吨的钢铁建造货轮,也是一个不可低估的沉重负担。
那么,用来建造战舰的钢铁,还剩下多少
显然,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不管尼兹有多么巨大的雄心壮志,都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为了保住海运航线,至少目前看来还有不少价值的布兰王国,并增强奥洲对梁夏帝国构成的威胁,就得建造足够多的自由轮与胜利轮,而且不能因为建造战舰就压缩这两种货轮的产量。
除了钢铁之外,战舰与货轮没有直接冲突。
前面就已提到,为了降低建造的成本,自由轮在胜利轮在设计的时候,就尽可能采用了成熟设备。只是因为对速度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胜利轮采用蒸汽轮机,而不是早被战舰淘汰掉的三胀式蒸汽机。
至于燃料,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可惜,也就是钢铁产能不足,所以得对战舰的建造规划做出调整。
在尼兹强调了,必须保证航母与战列舰的建造之后,那么能够牺牲的,也就只有其他主力舰。
首先被砍掉的,肯定是造价高昂的大型巡洋舰。
虽然在几个月之前,包括尼兹在内的,众多海军将领还认为,大型巡洋舰是弥补防空力量不足的第一选择,但是到现在,连尼兹都不得不承认,造价达到“衣华”级八成,战斗力却相差甚远的“阿拉斯”级大型巡洋舰其实是一块鸡肋,说成拖累也没错,完全没必要继续建造。
为此,尼兹也向洛福斯做出保证,在已经开工的4艘建成后,不再建造大型巡洋舰。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尼兹没有提梁夏海军。
原因也很简单,梁夏海军首先建造大型巡
第539章 必然的选择
有趣的是,纽兰海军当初决定建造“阿拉斯”级大型巡洋舰,其实就是因为“衣华”级的造价太贵了。
严格说来,大型巡洋舰在纽兰海军中有自己的定位,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在尼兹提出建造准舰队航母之后,更加需要一种比快速战列舰小一些,不过防空战斗力不会差太大的大型战舰,充当准舰队航母的贴身保镖与带刀侍卫,以增强准舰队航母的战场生存能力。
毫无疑问,大型巡洋舰肯定不行。
不要忘了,由尼兹提出的准舰队航母,其实是以后条约型重巡洋舰为基础,标准排水量在15000吨到18000吨之间的“次航母”,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造价低廉,能在战时大规模建造。
当然,肯定经得起消耗。
拿更昂贵的大型巡洋舰为准舰队航母提供掩护
不说是否划算,仅仅是建造速度,大型巡洋舰肯定跟不上准舰队航母。
正是如此,尼兹才提出,在取消后继几个批次的“阿拉斯”级的建造规划之后,扩大加快“巴尔的摩”级的建造规模与建造速度,提前启动下一种重巡洋舰,也就是即将完成设计的“俄勒冈”级的建造工作。
如果时间足够,还需要对“俄勒冈”级的设计做出调整。
主要就是,通过放大排水量,适当的提高作战性能。
要说的话,只有通过扩大排水量,才能获得更加宽敞的甲板面积,也才能布置更多的高射炮。
当然,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得考虑安装中等口径的高射炮。
梁夏海军已为部分战舰,特别是专职防空的远洋巡洋舰配备了80毫米高射炮,其作战效率明显超过130毫米两用副炮,所以纽兰海军同样得考虑尽快让3英寸,即常说的76毫米高射炮量产。
显然,这必然要更宽的甲板。
此外,还得考虑采用口径更大的主炮。
当然,尼兹也明确提到,对海作战是次要需求,首先确保的是防空能力与建造速度。
至于在8英寸与12英寸之间的舰炮,比如10英寸舰炮,有的话就用,而没有的话也不强求。
如果来不及对设计做出调整,就要提前启动新式重巡洋舰的设计工作。
其实,相关的工作早已开始。
这就是暂时命名为“得梅因”的重巡洋舰。
因为这种战舰在设计的时候,排水量等关键指标就全面超越了条约时代的重巡洋舰,却没有达到大型巡洋舰的水准,所以又被称之为“增强型重巡洋舰”,也由此以重巡洋舰的名义申请了项目拨款。
按尼兹的意思,在“得梅因”级的设计工作完成后,就用这种18000吨级的重巡洋舰来取代所有现役重巡洋舰。
当然,也有可能在建造的时候把“得梅因”级的吨位再放大一些。
要说的话,尼兹更倾向于后一种选择。
道理也很简单,配备8英寸舰炮,哪怕是最新式的mk16型,都不是梁夏海军大型巡洋舰的对手,甚至无法压制梁夏海军的重巡洋舰,因此使用灵活性非常糟糕,存在任务太过单一的问题。
如果配备10英寸舰炮,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
可见,尼兹想要获得的,仍然是一种20000吨以上的大型巡洋舰。
新式重大型巡洋舰的吨位远低于“阿拉斯”级,战斗力也差得多,由此带来的好处就是造价低廉。
如果只是增加吨位,并更换主炮,能把造价控制在同型重巡洋舰的150%以内,从而成为一种造得起,也用得起的大型战舰。
不管怎样,肯定比“阿拉斯”级便宜得多。
要说的话,这种新式战舰其实就是降低了吨位,缩小了主炮口径,取消了旗舰功能的廉价版“阿拉斯”级。
尼兹绕了这么大个圈子,也跟当前的局面有关。
有那么多战舰需要建造,根本没有多余的产能用来建造使用范围有
第540章 第二战场
当然,有需求的不止是海军。
在讨论的时候,洛福斯特意提到一件事情。
按照艾森威的报告,等布兰军队夺回了马耳他之后,就应该考虑出兵北玄地区,准确说是在北玄地区的夕落洋这边登陆。
直接一点,就是开辟新战场。
其实,这也是直接登陆西大陆的替代方案。
在最初计划中,该在明年登陆西大陆,开辟针对迢曼帝国的第二战场,争取以最快速度击败迢曼帝国。
可惜的是,在罗利王国参战,以及骆沙联邦遭到重创后,在明年登陆西大陆的设想已经行不通了。
只是,为了给予迢曼帝国足够的压力,稳住西大陆东部战线,让迢曼帝国没办法在近期发起还击,缓解骆沙联邦受到的压力,让骆沙联邦能集中兵力应付梁夏陆军发起的进攻,就得在今年发起进攻。
目前来看,唯一的选择就是登陆北玄地区。
其实,这也是洛福斯答应让2艘舰队航母去陆心海,协助与支持布兰皇家海军攻打马耳他的关键原因。
只有占领与控制马耳他,掌握陆心海的绝对制海权,才能够登陆北玄地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