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虽然纽兰联邦的发电量,以及电解铝产量都仅次于梁夏帝国,而且差距并不大,但是电解铝的价格始终都居高不下,生产加工的难度也非常大,间接导致用铝合金制造的作战飞机变得越来越贵。

    因为实在是太过昂贵,所以布兰王国开始用木材制造作战飞机。

    这些问题,都导致xb-29的研制进度远远滞后于计划。

    以阿诺德所说,xb-29的量产时间原本是安排在新历104年,哪怕是快马加鞭,最快也只能提前到新历103年。

    显然,太晚了!

    就算降低技术指标,量产时间也无法提前多少。

    所幸的是,阿诺德还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

    改造一批b-17轰炸机,包括换上大功率的新式发动机,增加内部油箱的容积,把炸弹舱的长度缩短一些以装载更多的燃油,甚至取消自卫的机枪,尽可能扩大作战半径,好用来执行布雷任务。

    按阿诺德所说,只挂在2枚1000磅空投水雷,b-17的作战半径能达到2500千米。

    显然,关键是2500千米的作战半径




第534章 灵活应变
    在谈完了轰炸机的事情,送走马歇尔与阿诺德之后,尼兹才提出战舰的事。

    重点,肯定是大型航母。

    按尼兹的意思,必须加快“埃塞”级的建造速度与建造规模,除了确保首舰能够在今年年底交付,在明年年初服役之外,还要确保明年的交付数量由3艘扩大到5艘,加快第五与第六艘的建造速度;后年交付的数量由5艘扩大到9艘,即提前启动七好,以及后继各舰的建造工程,而且从第七艘开始都为重新设计了舰体前部的加长型,以便能够搭载最新式的舰载机。

    此外,还需要提前启动下一种大型航母的建造工作。

    这就是暂时被命名为“cvb”的大型航母。

    严格说来,这才是纽兰海军理想中的大型航母。因为满载排水量只有33000吨,加长版的也仅有36000吨,也就只是比梁夏海军的“帝都”级大了10%左右,比重达40000吨的“行省”级小了一大圈,所以严格说,“埃塞”级应该算成大型舰队航母,或者说是改进型舰队航母。

    这种被称为“洛福斯总统”级的“超级”航母,设计的标准排水量就高达42500吨,超过“行省”级的满载排水量,而其满载排水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0000吨,比“行省”级足足提高出50%。

    在尺寸上,特别是舰体宽度,更是直接比照望夕运河的三号船闸。

    至于作战能力,绝对是无庸质疑。

    正常情况下的载机量超过130架,超载能够达到150架,比“行省”级高出了40%到55%。

    只是,防护上的优势体现得更加突出。

    严格说来,“洛福斯总统”级是纽兰海军第一种严格按小分舱结构建造的大型战舰,也是第一种在设计的时候就用上装甲甲板与机库装甲,采用全封闭式机库与舰首,以及全面强化了水下防鱼雷隔舱的航母。

    也就是在防护上的巨大投入,导致该型航母的吨位扶摇直上。

    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洛福斯总统”级的造价高得吓人,初步统计为“埃塞”级两倍多,实际会更高。

    问题就在这里。

    相对于高昂的造价,“洛福斯总统”级的作战能力,特别是运作舰载航空兵的效率没有同等比例提升,最多就比“埃塞”级提高了50%。这等于是说,“洛福斯总统”级的性价比非常糟糕。

    不要忘了,“埃塞”级的航空作战能力跟“行省”级差不多,只是生存能力差一些。

    在任何情况下,3艘“埃塞”级都肯定比1艘“洛福斯总统”级更加强大。

    别说国会战争委员会的那些家伙,还有眼红的陆军将领,即便在海军,也有很多将领反对建造这种大而不当的“超级航母”,觉得该建造更多的“埃塞”级,来提高总体战力,并增强舰队的战术灵活性。

    在最初的时候,尼兹也反对建造“洛福斯总统”级,觉得应该把资源用来建造性能更加均衡的“埃塞”级。

    有趣的是,这个“洛福斯总统”是现任总统的堂叔,西奥多?洛福斯总统。

    只是,在外界看来,造船厂与海军用“洛福斯”给超级航母命名,其实是变着花样讨好现任总统。

    现在,尼兹反过来支持建造超级航母。

    用他的话来说,跟梁夏海军有很大的关系。

    实战已经证明,“行省”级的战斗力比之前预测的要强,肯定超过“埃塞”级,甚至有可能超过了“埃塞”级的加长型。

    也就是说,“埃塞”号还没建成就已经落后了。

    其次,梁夏海军也在建造吨位更大的航母。

    有足够的情报表明,梁夏海军放弃了“行省”级的第三批次,也就是其改进型,选择直接建造标准排水量有可能超过50000吨的超级航母,其战斗力更是远超“行省”级,或许还会在“洛福斯总统”级之上。

    以梁夏海军建造航母的速度,这种超级航母最快能在新历103年,最迟在新历104年完工与服役。

    除了建造“洛福斯总统”级之外,无法对抗梁夏海军的超级航母。

    至于海军将领一直强调的战



第535章 奋起直追
    实战同样证明,战列舰还没有完全被淘汰,快速战列舰有强大战斗力,做为“航母贴身保镖”的身份,在舰队当中拥有一席之地。关键是,在夜间战斗当中,快速战列舰是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

    不管是在西北东望洋海战中,还是塞岛攻防战期间,乃至西南梵炎洋海战,不久之前的孟加拉湾海战,以及现在的中转岛攻防战,快速战列舰都是战场上的中流砥柱之一,为航母之后,最具有威慑力的海战平台。

    在夜间那更加是无敌的存在!

    显然,肯定得建造更多的快速战列舰。

    在此,尼兹着重提到对手的欺骗战略。

    虽然梁夏海军一直在大力的鼓吹“战列舰无用论”,也是具体实践者,最先用航母取代战列舰的主力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梁夏海军通过改装与建造,获得了足足10艘快速战列舰,远超过任何一个竞争对手。

    纽兰海军服役与在建的快速战列舰总共才6艘,即便把获得拨款,还没开工的算上,也就只有10艘。

    布兰海军迄今总共只有4艘,另外有1艘在建,计划建造的同样只有1艘,再把3艘战列巡洋舰算上,总共才9艘,而且已经战沉了1艘。

    狭夷海军在战败前,只有4艘用战列巡洋舰升格而来的半调子快速战列舰。

    迢曼海军只有2艘,而罗利海军最多4艘,洛克海军把战列巡洋舰与半成品全都算上也只有5艘。

    关键还有,梁夏帝国的造船厂里,至少有4艘在建,说不准另外的4艘也即将出现在船台上。

    这么一来,梁夏海军的快速战列舰多达14到18艘。

    可见,梁夏海军其实一直非常重视快速战列舰,也建造了足够多的快速战列舰。

    这么大的差距,纽兰海军必须得奋起直追。

    正是如此,尼兹才明确提出,必须想办法加快“衣华”级的建造速度,并且提前下达第二批订单。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一批4艘“衣华”级的建造工作在年初就已启动,只是因为拨款的问题,或者说首先保证航母,以及其他的主力战舰,甚至是快速货轮,所以4艘战列舰的舰载费用一直就没有发放到位。

    结果就是,4艘“衣华”级在开工之后就没了动静。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与此同时,4艘“南达”级的建造工作得到了保证,2艘“北卡”级也在规定时间内交付给海军。

    当然,尼兹重点强调了快速战列舰的价值。

    用他的话来说,梁夏海军能连续打赢好几场决定性的大海战,而且把损失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不止是拥有精锐的舰载航空兵,快速战列舰所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梁夏海军的几艘舰队航母能够死里逃生,靠的就是由快速战列舰提供的防空掩护。

    如果那几艘航母没挺住,梁夏海军现在最多就只有4艘大型航母可用。

    不要忘了,第十一特混舰队的3艘航母只有“陪京”号没有遭到重创,而转为训练用途的“横江”号也遭到过重创。

    这么计算,梁夏帝国的舰队航母,其实全都“战沉”过一次。

    当然,尼兹想要得到的可不止是8艘“衣华”级快速战列舰。

    梁夏海军的“南珠海”级已经开上了战场,战斗力肯定超过了“南达”级,绝不会比正在建造的“衣华”级差。

    要说的话,其实是旗鼓相当。

    也就是说,“衣华”级不具备碾压“南珠海”级的绝对性能优势。

    关键还有,梁夏海军的第二种后条约型快速战列舰已经启动,第一批已经开工,其战斗力绝对在“南珠海”级之上。

    按最新的情报,这种暂时还没命名的超级战列舰的性能全面超过了“衣华”级。

    不说别的,标准排水量就有可能超过55000吨,满载排水量肯定超过65000吨。

    &n



第536章 狼群出动
    要往根源上说,这些全都跟经费有关。

    等到实施全面战争动员之后,就成了工业生产力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力有多强大,跟军方将领的愿望没有任何的关系,也绝不受领袖个人意志的影响。

    虽然受到整体局面影响,比如布兰王国暂时缺乏发动战略反击的能力,不存在跟协约集团进行大规模地面战争的可能性,陆军的需求相对较低,但是海运的巨大损失,依然给纽兰联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间接对战舰的建造产生影响,让纽兰海军不可能获得全部想要得到的舰艇。

    即便尼兹亲自出面,也得讲轻重缓急。

    洛福斯没强调这个问题,也无需格外强调。

    不要忘了,在上次大战期间,洛福斯是威尔金斯政府的海军助理部长,主要负责海军装备的建造工作。

    用洛福斯的话来说,在大战期间,更应该量力而行。

    当然,还有更加直接的原因。

    就在几天之前,一支去骆沙联邦的船队在北夕落洋遭到伏击,总共17艘万吨轮被迢曼潜艇击沉。

    这是本月第三支在北夕落洋上遭到潜艇袭击的船队。

    算上这次,本月在北夕落洋航线上损失的运输船只的总吨位已经超过70万吨,最终或许会达到100万吨。

    果真如此,这将是战争爆发以来损失最大的一个月。

    至于原因,肯定有很多。

    首先就是,迢曼海军调整了破交战术。

    根据可靠情报,就在上个月,迢曼皇帝亲自为邓兹佩戴上了海军上将军衔,任命他为潜艇部队总司令,将潜艇部队设为独立兵种,授予其极高的自主决策权,全权负责在北梵炎洋上的破交作战行动。

    虽然此举也意味着,迢曼海军将不再安排大型战舰执行破交任务,但是同样等于解放了潜艇部队。

    此后不久,迢曼潜艇调整了破交战术。

    简单的说,其实就一个要点。

    由单独活动转变为集群活动。

    这套战术,说起来并不复杂。

    任何一艘潜艇,在发现了敌人的运输船队之后,首先要做的不是发起攻击,而是跟踪与监视船队,同时发电报汇报情况。潜艇司令部将根据收到的报告,给在附近活动的其他潜艇下达命令,并且选一个最有利的伏击地点,让所有能够赶到的潜艇在同一时间,从不同的方向上发起攻击。

    通常,伏击战会在夜间进行。

    道理也很简单,反潜巡逻机与舰载机都无法在夜间活动,而驱逐舰等反潜战舰在夜间的作战效率也低得多。

    此外,潜艇会以鱼雷为主要武器,而且尽量在危险距离之外发起攻击。

    按邓兹下达的命令,潜艇艇长不得为了俘获商船而冒险,也不能为了节约鱼雷而使用舰炮等其他方式击沉商船。

    关键还有,每艘潜艇在出港之前,都会被派往一处海域进行战斗巡逻。

    此举就是要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一条主要的航线附近都有足够多的潜艇。

    为了提高伏击效率,迢曼潜艇主要在北梵炎洋中部海域活动,也就是远离布兰王国本土与孤大陆。

    相对而言,在航线中部,船队获得的掩护最为薄弱。

    受到航程限制,在北梵炎洋中部,有大约1000千米的“空白”区域,即部署在布兰王国本土与孤大陆的远程巡逻机都飞不过去,只能够依靠护航航母搭载的巡逻机,以及护航驱逐舰提供掩护。

    为了提高作战效率,邓兹还搞到了一批航程超过5000千米的远程巡逻机,专门在远洋搜寻运输船队。

    至少这个月的三次袭击,发现运输船队的都是这些亨克尔公司生产的,绰号“鹰狮”的双发飞机。

    只是,最为关键的,其实是提前派往远洋的潜艇支援舰。

    在邓兹出任潜艇部队总司令之前,迢曼海军就把十几艘在战前建造的快速油船,改造成了潜艇支援舰。

    大概担心遭到围剿,这些潜艇支援舰之前只在湾海里面活动,并没有去北夕落洋上支援潜艇作战。

    绝大部分时候,充当的潜艇浮动码头。

    &




第537章 远洋的威胁
1...165166167168169...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