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赵归吓了一跳,不由自主地站起身形,追问道:“是何人在交战”
“太远了,看不清楚,只能听到交战的喊杀之声!”
赵归急忙对麾下的部将说道:“立刻派人去打探!”
城外发生‘交战’,赵归哪里还能坐得住,他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屋子里心浮气躁地来回徘徊。
他派出城的探子不少,但真正能靠近操演现场的人,却一个都没有。
岑彭让四万人操演,他留下的一万将士,没有干别的,就是在撒网,这一万将士,分散开来,游弋在清渊的四周,形成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清渊城团团包住。
现在的情况是,清渊城内派的探子出不去,而外面的探子,也同样进不来。赵归派到城外的探子,只有两人活着跑了回来,其中一人的后肩还中了一箭。
两名探子见到赵归后,双双屈膝跪地,气喘吁吁地说道:“将军,城南七里外,汉军主力正在与我方主力交战!”其实他俩根本没接近操演现场,现在天已入夜,黑灯瞎火的,距离又远,加上还有汉军游骑在追击他们,他俩根本看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情况,只能看到远处的战场上,灯
球火把,亮子油松,漫山遍野,喊杀声震天,厮杀声不断。没有人会想到,那是汉军在玩独角戏,在自己做操演呢,两名探子以正常人的思维做推断,那肯定是己方的兵马和汉军打起来了,而且如此大规模的交战,也必然是双方
主力之间的大决战。
听闻两名探子的探报,赵归脸色顿变,问道:“汉军有多少兵马我方又剩下多少兵马”
两名探子吞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说道:“将军,汉军已经截断我军的归路,小人看不到我军的兵马,只看到了汉军的兵马,人山人海,漫山遍野,不计其数!”
赵归闻言,脸色顿变,脑门上也见了汗珠子。恰在这时,一名军兵又跑了进来,尖声说道:“报——将军!一支汉军兵马,现在南城外!”
啊赵归的脸色又是一变。汉军这么快就攻到清渊了难道,铜马军、重连军,都已被汉军剿灭了他呆愣片刻,立刻召集麾下众将
第五百一十二章 计谋得逞
岑彭是个打骨子里高傲的人。此时他明明是在满嘴的胡说八道,但他说话时的神情、态度,就像在给人施恩一样,如同送给了人们天大的恩惠似的。
有定力稍差点的人,在这样的岑彭面前,都不自觉地生出想下跪谢恩的冲动。
赵归此时不仅脑门子上都是汗,连背后的衣服都已被汗水浸透。岑彭不紧不慢地说道:“赵将军,你就算不想为自己考虑,起码也得为高湖军的数万兄弟们考虑吧,就算不为他们考虑,是不是也该为他们的家人考虑今日之战,死的人
已经够多了,我实在不想看到更多的人丧命。赵将军,这一生一死两条路,你要怎么走呢”
赵归在一个劲的擦汗,城门楼里的众将则是眼巴巴地看着他。
有名将官小声嘀咕道:“齐蓦和张淮都已战死,东山和上淮……只怕也离死不远了,等到刘秀收拾完他们,接下来,就是来收拾我们了啊!”
另有名将官脸色难看,说道:“将军,当初我们揭竿而起,就是为了能有口饭吃。现在既然萧王肯招抚我们,我们不如就跟着萧王吧”
“可是,万一刘秀骗我们怎么办一旦等我们投降了,可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啊!”有将官眉头紧锁,忧虑重重地说道。
“不会,萧王仁善,言而有信,天下皆知,萧王既然肯招降我等,就绝不会杀我等!”
听闻这话,许多高湖军将领都是连连点头。刘秀性情柔和、仁善,以‘人无信不立’为做事准则,这时候便体现出功效了。
一提到刘秀的为人,即便是与刘秀打得头破血流的河北起义军,以不得不挑起大拇指,夸赞一声好人品。
人们看向赵归的目光更加急切,忍不住纷纷说道:“将军!”沉默不语的赵归慢慢抬起头来,环视在场众人,看着人们眼神中透出的急切,以及求生的**,他重重地叹息一声,说道:“也罢!我等业已尽力,奈何回天乏术,以当前
之局势,除了投降,再别无它选!”
听闻这话,在场的高湖军将领们无不长松口气,纷纷向赵归拱手施礼,说道:“将军英明!实乃我等之幸啊!”
赵归苦笑,摇了摇头。他看向城外的岑彭,说道:“岑将军,你刚才所言,可是萧王之意”
岑彭老神在在地说道:“当然!”
“空口无凭,我如何信你”
岑彭拍了拍怀中所抱的木匣子,说道:“大王信物在此,可做凭证!”
赵归伸长了脖子,仔细看岑彭怀中所抱的木匣子,看了半晌,也没看出是何物。他不解地问道:“岑将军所抱何物”
岑彭打开木匣子的盖子,露出里面的赤霄剑,说道:“此乃大王从不离身之佩剑,赤霄宝剑!有赤霄在此,不知可否作为凭证”
“赤霄剑!原来这就是赤霄剑!”
“据说当初高祖就是用此剑斩杀白莽,取得了天下!”
“萧王乃高祖之后,又得赤霄宝剑,这天下,将来必为萧王所有,我们以后倘若真跟了萧王,这天下也有我们的一份了!”有将领一脸兴奋地说道。
赵归脸上没有兴奋之色,反而流露出悲壮,他冲着岑彭点了点头,说道:“岑将军,在下已别无所求,只望萧王和岑将军,日后能善待我这些弟兄!”
说着话,他猛然抽出自己肋下的佩剑,横于脖颈之上,作势要抹脖子。
此情此景,可把周围众人吓得不轻,有距离赵归近的两名将官,不约而同地冲上前去,把赵归持剑的手臂死死搂抱住。
岑彭也是一脸的惊讶,不解地问道:“高将军这是作甚”
城门楼内的众将则是纷纷跪在地上,齐声说道:“将军,你不能啊!”
赵归苦笑着说道:“你们可降,但我不可降,萧王能不杀你们,但必会杀我,与其受辱而死,不如现在就做个了断!”
“将军……”
岑彭暗暗翻了个白眼,心里嘀咕,你这戏演得也太过了!要自尽,还要拔剑抹脖子那么费劲吗,直接从城门楼上跳下来就结了嘛!
赵归要演自尽的戏,以示自己的刚烈,岑彭也愿意陪他演这一出。
他正色说道:“赵将军此言差矣!我家大王说了,只要赵将军肯率部献城投降,可不杀高湖军一兵一卒,其中,自然也包括赵将军你啊!”听闻岑彭这话,赵归算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但表面上,他还是一脸的悲壮,一副哀大莫过于心死状,仰天长叹道:“我部与铜马、重连,亲同手足,今日铜马、重连蒙难
,而我部独活,实在是……愧对两军的弟兄啊!”呵!赵归不仅要展示一下他的刚烈,还要再展示一下他的有情有义。岑彭耐着性子说道:“赵将军肯降,便可在大王面前说得上话,也可竭力保下被俘铜马、重连将士们之
性命,此为善举,无愧于心。而
赵将军若不降,被俘之人,只怕都将九死一生,赵将军这么做,才是愧对于铜马、重连,还望赵将军三思!”
高湖军众将连连点头,纷纷说道:“将军,岑将军说得对啊!我们只有降了,才能想办法力保铜马、重连弟兄们活命!”
“如果将军死了,又有谁去救他们”
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苦口婆心的劝着赵归。
这时候,赵归也露出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状。他点点头,把手中剑慢慢放下,对周围众人说道:“打开城门,我等,出城投降!”
朱祐、盖延、祭遵、傅俊等人,恐怕做梦都想不到,岑彭一个人,一张嘴,硬是把据守清渊的数万高湖军给说降了。
&
第五百一十三章 风波又起
岑彭带着赵归来到汉军的中军帐,面见刘秀。
听闻岑彭成功劝降高湖军,并顺势占领清渊的消息,刘秀大喜,好特意一脸得意地对身边众将道:“当初我让君然领兵去清渊,诸君还颇有微词,现在诸君以为如何”
看着刘秀笑容满面、洋洋自得的样子,众将都忍不住暗暗叹口气,感觉大王有时候真是孩子心性。
不过众人也的确对岑彭的本事有了全新的认识,觉得大王能倚重岑彭,绝非因为两人是旧识的关系。
刘秀在中军帐接见了赵归。见到刘秀,赵归二话不说,屈膝跪地,向前叩首,颤声说道:“草民赵归,拜见萧王!”
赵归三十多岁的年纪,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相貌谈不上难看,但也称不上英俊。刘秀打量他片刻,摆了摆手,说道:“赵将军请起。”
听刘秀称呼自己赵将军,赵归身子一震。在刘秀面前,他哪里敢自称将军他的将军可是自封的,而刘秀的萧王,是天子封绶,在人家面前,他就是个反贼。
赵归跪在那里没敢动,小声说道:“草民不敢。”刘秀笑了,站起身形,绕过面前的桌案,走到赵归近前,站定。赵归先是偷瞄了一眼,而后头垂得更低,脑门贴在地上,丝毫不敢抬起。刘秀弯下腰身,伸手把赵归搀扶
起来,说道:“赵将军举城归顺,是有功之人,孤称你一声赵将军,你担得起。”
他这番话,让赵归大受感动,后者眼圈一红,颤音颤抖地说道:“人人皆赞萧王仁善,今日草民有幸得见萧王,方知传闻果然不假。”
刘秀大笑,向旁摆了摆手,说道:“赵将军请坐吧。”
在刘秀的示意下,有兵卒为赵归准备了坐席。赵归连连道谢,在席子上小心翼翼地跪坐下来。
刘秀回到自己的座位,慢悠悠地说道:“赵将军深明大义,肯归顺我军,而与赵将军相比,东山荒秃、上淮况乃至齐蓦诸人,可就太执迷不悟了。”
稍顿,他又继续道:“现,铜马军与重连军,合计二十万众,被困于此,两军负隅顽抗,拒不投降,赵将军以为,孤该如何处置这些不知死活之贼寇”
赵归心头一震,连忙向前欠身,说道:“草民与东山将军、上淮将军、齐将军一向交好,还望萧王能法外开恩,饶他们一命!”
刘秀点点头,含笑说道:“赵将军果然是重情重义之人。”他向旁摆了摆手,有兵卒上前,为赵归端送上来一杯茶水。赵归急忙欠身道谢。刘秀向他示意了一下,而后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水,意味深长地说道:“自莽贼篡位以来,河北先是天灾不断,逼得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天灾变成**
,生灵涂炭。这些年,河北死的人已经太多了,但凡还有一线希望,孤便不忍再造杀孽,赵将军可能明白孤之用心!”他这话算是说到赵归的心坎里。后者哽咽着说道:“萧王明鉴,并非我等原做贼军,皆因当年天灾**,草民乃至身边之弟兄,实在活不下去了,才不得不铤而走险,起事
造反。”
刘秀理解地点点头,感叹道:“当年在舂陵,孤与大哥起事,又何尝不是如此”
赵归闻言,颇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他神情激动地说道:“大王倘若信任草民,草民愿往铜马军大营,劝降东山将军、上淮将军和齐将军!”
在场的汉军众将不约而同地眯了眯眼睛。
要知道赵归的投降,是被岑彭连唬带诈给骗投降的。现在他说的好听,要去铜马军大营劝降东山荒秃等人,万一他存的是别的心思呢那己方岂不放虎归山
人们的目光一同看向刘秀,虽然大家嘴上没有多言,但都在用眼神提醒刘秀,切不可轻信赵归之言。
见在场的汉军将领的目光怪异,而刘秀又没有立刻接话,赵归在心里暗叹口气,萧王还是不信任自己啊!
他正暗自琢磨着,刘秀缓缓开口说道:“孤担心的是,赵将军此行,太过凶险。”
“啊”赵归诧异地看着刘秀,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刘秀语重心长地说道:“东山荒秃、上淮况等人,与我汉军,水火不容,赵将军前去劝降,孤担心,东山、上淮会不顾你们之前的情谊啊!”原来萧王是担心这个!赵归面露兴奋之色,神情激动地说道:“现铜马、重连,已被困于此,孤立无援,插翅难飞,除了投降,再无它法。为了二十万弟兄们的性命,草民
愿意去冒这次险!而且草民相信,东山将军、上淮将军、齐将军,都是深明事理之人,不会一意孤行下去,还望大王恩准!”赵归现在看明白了两点,其一,铜马军和重连军的确已身处绝境,如果清渊城还在,两军拼死一战,突围到清渊,或许还有活命的机会,但现在因为自己的关系,清渊城已经落入汉军之手,这等于是彻底绝了铜马军和重连军的退路。其二,刘秀的确不是个残暴好杀之人,投靠刘秀,对于己方这些起义军,也未尝不是件好事,起码以后不
用再提心吊胆,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因为已经下定决心,要
投靠刘秀,赵归也要考虑自己以后的仕途。
眼下劝降铜马军和重连军,就是个千载难逢立下大功的好机会,一旦自己办成了这件事,以后在刘秀麾下,也不用以降将自居,可以挺直腰板,抬起头来做人。
刘秀领兵打仗的本事十分厉害,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刘秀拥有太多辉煌的战绩,但他打仗厉害归厉害,并不代表他内心真的愿意去打仗。
其实刘秀本身是个十分讨厌战争的人,也极不愿意看到战场上尸骸遍野的惨烈场景。
他的理念,一直都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这一点在后来他治国时表现得尤其明显,但凡是好战之人,基本都被他排斥到了权力核心之外。
&nbs
第五百一十四章 只身劝降
铫期面露忧色地说道:“大王,冯将军现在真定,正与贾将军合力对抗五校军,眼下调冯将军去孟津,恐怕不太合适吧”
孟津不是城邑,就是挨着黄河的一座渡口、聚居地。位置可以说是得天独厚,也极具战略价值。
刘秀皱着眉头说道:“公孙老成稳重,也只有公孙驻守孟津,我才最为放心。”
对于冯异的能力,铫期自然再清楚不过,让冯异去驻守孟津,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铫期真正担心的是贾复。
现在贾复有冯异辅佐,在真定连战连捷,屡次挫败五校军,可冯异一旦去到河内的孟津,贾复无人辅佐,一个人在真定,显得人单力孤,也总让人觉得不太放心。他顾虑的问题,刘秀也考虑到了,相对而言,五校军对于己方的威胁,远没有洛阳来得那么大,而且真定不是别的地方,有刘杨这位真定王帮衬着贾复,想来也不会发生
太大的变故。
可刘秀万万没想到的是,坏事就坏在了刘杨的身上。
目前,云集在洛阳的兵马已然不少。云兮阁报给刘秀的二十万,其实还只是保守的估计,实际上的兵马数量,已经逼近三十万之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