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他高举着孙礼的人头,从青犊军阵营走出来,到了汉军阵营的近前,大声说道:“孙礼已死,我军弟兄,愿向汉军投降!”
还没有等到汉军那边做出表态,青犊军阵营这边,已先响起一阵哗啦啦的声响。
只见人们纷纷扔掉手中的武器,跪伏在地,放弃了继续作战。现在自己都已经被逼到了绝路,而且孙礼也死了,哪里还有再打下去的必要。
时间不长,消息也传到了刘秀和谢躬那里。
听闻青犊军的主将孙礼被部下所杀,剩余的近十万青犊军,全部缴械投降,谢躬喜出望外,猛的一拍大腿,笑道:“我军一战功成!”
刘秀的脸上也露出笑容,他点点头,对身边的朱祐说道:“仲先,你去把斩杀孙礼的那人带过来。”
“是!大王!”朱祐插手领命,骑马向前方跑去。过了有两刻多钟,朱祐把射杀孙礼的青犊军将领带到刘秀面前。
刘秀看到他时,他手中还提着孙礼的首级。朱祐冷着脸,沉声说道:“赵琦,这位便是萧王!”
听闻朱祐的提醒,这名青犊军将领急忙放下孙礼的人头,跪地叩首,说道:“小人赵琦,叩见萧王!”
刘秀问道:“你带来的可是孙礼首级”
“正是!”
“举高一些。”
赵琦双手托住断头,高举过头顶。谢躬低头看了一眼,立刻便别过头去。断头自然谈不上有多赏心悦目,龇牙咧嘴的,表情狰狞,看着既恶心,又骇人。
刘秀慢条斯理地问道:“这确是孙礼”
“小人不敢在萧王面前扯谎,请萧王明鉴。”
“嗯,你起来吧!”
“谢萧王!”赵琦从地上慢慢站起身形,小声说道:“我等皆不愿与萧王为敌,皆因孙礼下令,我等才不得不从,今,小人斩杀孙礼,将功补过,还请萧王饶过我等性命。”
刘秀没有立刻做出表态,转头看向谢躬,问道:“谢尚书的意思呢”在钦山,谢躬坑杀了一万余众青犊军,刘庆被伏击的仇算是报了,心中的那口恶气也算出了,另外,现在的青犊军可不是一万人,而是接近十万之众,要全部杀掉,他也
下不了这样的狠心。
思前想后,他向刘秀欠了欠身,说道:“下官听从萧王的。”刘秀沉吟片刻,说道:“孤志在河北平定贼患,还河北太平盛世。你部虽为贼军,但念及主动请降,孤可既往不咎。有愿意回家者,孤可以给他们路费,放他们自行离去,
有愿意留下充军者,孤也欢迎。赵琦,你认为可好”
赵琦闻言,再次屈膝跪地,向前连连叩首,哽咽着说道:“小人代十万弟兄,多谢萧王,萧王仁德,恩济万泽……”说到这里,赵琦忍不住伏地大哭起来。
刘秀暗叹口气,走到赵琦近前,将他扶起,说道:“起来吧!孤虽志在平叛,但更愿意看到河北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兴盛,太平盛世!”
赵琦虽被刘秀扶起,但仍是哭得泣不成声,但凡还有活路,谁愿意提着脑袋造反
当初他们之所以加入青犊军,跟着孙冒、孙登、孙礼三兄弟造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倘若萧王真能平定河北的战乱,再创河北的太平盛世,那当真是恩济万泽,是河北万民之福啊!
刘秀向来是言而有信,他说不杀青犊降军,当真就一个没杀。
他说给青犊降军自由选择的权利,当真就做到了。青犊军除了战死的数万人外,剩下的十万降军,其中大半都选择了回家。
对于这些要回家的青犊军,刘秀没有任何的为难,真就给他们每人一笔路费。当然了,从他们身上缴械的盔甲和武器,没有再还给他们。
余下的三万来人,选择投靠汉军。这些人,本来就没有田地,即便回家,也没有营生,与其回家挨饿,还不如留在汉军,不管怎么样,起码能有口饭吃。
对于这些愿意留在汉军的三万降军,谢躬眼馋不已。
要知道刘秀麾下已经有十多万的大军了,而自己手里,现在还不到五万人,倘若能把这三万降军收入麾下,他在河北的实力能提升一大截,在刘秀面前也更有底气。
只是这三万降军,可不是他想要就能从刘秀那里要过来的。荡阴之战,以汉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此战,汉军不仅一举平定了魏郡之贼患,而且还重创了青犊军,让青犊军折损了十多万人,并成功击杀了青犊军
第四百九十六章 分而击之
谢躬不解地看着刘秀,问道:“萧王何出此言”刘秀说道:“尤来军只是来助战,虽兵力众多,但却不能视为主力,倘若战事对青犊军有利,尤来军自然会与青犊军携手,与我军为敌,倘若战事对青犊军不利,尤来军一
定是以自保为优先考量。”
谢躬边听边点头,说道:“贼军多为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之辈,有便宜可占,定要抢破了脑袋上,没有便宜,反而有性命之忧,他们便会有多远躲多远。”刘秀一笑,继续说道:“至于青犊军的孙冒部和孙登部,前者只一匹夫,并无多少真才实学,至于后者,其人狡诈,诡计多端,但生性薄情寡义,倘若我军能快速击败孙冒
部,孙登部必不战而逃。”
谢躬听后,眼睛顿是一亮。难怪刘秀说此战己方不会打三场,只会打两场,甚至一场。
他心思转了转,眼神又黯淡下来,说道:“孙冒部速度最快,只怕,他们不会率先进入魏郡,而是会停留在河内与魏郡的交界处,等另两路贼军。”
刘秀斩钉截铁地说道:“所以,接下来的战事,我们要进入河内!”
谢躬倒吸口凉气,惊讶道:“这……萧王,这恐怕有僭越之嫌吧”
刘秀笑道:“陛下命我招抚河北,河内亦属河北,又怎会僭越”
谢躬苦笑,说道:“萧王未僭越,但是下官,却是僭越了。”
刘秀是巡抚河北没有,但谢躬可没有这样的任务,目前他的官职是尚书令,兼冀州牧,他的权利范围,只限于冀州,而河内郡属于司隶,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贼军于河北境内四处乱窜,又岂是局限于一州倘若谢尚书只打算在冀州一地平叛,那么,这河北的贼军之乱,永远都平不完。”刘秀摇头说道。唉!谢躬叹息一声,这其中的道理,他又何尝不懂。只是他若进入司隶平叛,会不会引起陛下的不满他正琢磨着,邓禹正色说道:“谢尚书,现在河内,贼军四起,各郡
各县,皆各自为政,与朝廷离心离德,此次我等入河内平叛,既是剿灭贼患,更是彰显朝廷之威仪。”
他这句话既打动了谢躬,也提醒了谢躬。谢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正色说道:“好,我部当随萧王一同进入河内,平灭贼患!”
如果自己不跟着刘秀,让刘秀单独领兵进入河内,那么河内的各郡各县不都得被刘秀抢走啊!
现在刘秀已经坐拥幽州和冀州大部分郡县,倘若再让他的势力扩散到河内,扩散到司隶地区,那岂不要和朝廷分庭抗礼了谢躬想的是,不能给刘秀收服河内郡的机会,而刘秀想的是,此次出兵河内,必须得有谢躬跟随,否则给长安造成的压力太大,引起长安方面的恐慌,弄不好刘玄会出重
兵讨伐己方。
在刘秀看来,能先不与刘玄撕破脸,就尽量不要撕破脸,当前还是积蓄自己的实力是最重要的。
此时的刘秀和谢躬,都是各怀鬼胎,都在打着各自的小算盘,对于进入河内平叛之事,两人算是不谋而合了。
刘秀不认识孙冒、孙登、孙礼三兄弟,对青犊军也没有很熟悉,他之所以能了解到孙家三兄弟的为人,全靠云兮阁提供的情报。
很多时候,刘秀的推算都准确的令人咋舌,在旁人眼中,简直神乎其神,能精确的预料到敌人在未来的一举一动,仿佛会未卜先知似的。
刘秀是人不是神,他当然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他之所以能屡次预料到敌人的举动,其一是他的确擅长洞察人心。
其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他总能提前掌握到敌人大量的情报。可以说他麾下的情报组织,功不可没。
这次,云兮阁为刘秀提供了详细的情报,将孙冒、孙登的为人、处事风格,都描述得一清二楚。
通过这些情报,刘秀判断,冒进的一定是孙冒,而孙礼和尤来军,一定会拖后。
事实证明,刘秀的推断十分准确,孙冒一部,果然是第一个抵达朝歌的。
朝歌位于河内与魏郡的交界处,在荡阴的南面,两者之间,相距不足百里。孙冒部抵达朝歌后,于城外扎营,不再前进。
孙冒是有勇无谋,但他也不是个傻子,知道只凭自己一部之力,难以与汉军相抗衡,所以他才率军驻扎在朝歌,等二弟的孙登部以及尤来军,前来汇合。
以前,青犊军屡次从河内进犯魏郡,在魏郡也屡次遭到官兵的围剿,但每次只要他们退出魏郡,回到河内,魏郡的官兵就不再追了。
这种情况发生过太多次,便给孙冒留下了固化的印象,好像只要己方停留在河内,那么一定是安全的,魏郡的敌人,一定不会进入河内来攻击己方。
可是这一次,他想错了。孙冒军抵达朝歌的第三天,汉军突然从荡阴南下,趁夜偷袭孙冒军的大营。
当汉军发起进攻的时候,孙冒还在自己的大营里睡觉,突然听闻外面人声鼎沸,他吓得一机灵,连忙从床榻上翻身坐起。
这时候,一名侍卫从外面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颤声说道:“大……大将军,大事不好,敌军前来偷营!”
孙冒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皱着眉头训斥道:“什么敌军哪来的敌军”
“是……是汉军从魏郡打过来了!”
“什么”孙冒闻言,睡意顿时被吓得一干二净。他从床榻上起身,光着脚,走到侍卫近前,一把将侍卫的衣领子抓住,厉声问道:“你说什么”
“汉……汉军从魏郡打过来了……”
“这,这不可能啊!”孙冒眉头紧锁,喃喃嘀咕道:“汉军怎么会跑出冀州,来到河内呢……”
“报——”随
第四百九十七章 暗中布局
谢躬率部,奋力阻挡突围的青犊军,不过最终还是被青犊军杀出一条血路,成功突围了出去。
以孙冒为首的青犊军,有十万之众,经过这一战,兵力来了个腰斩,跟随孙冒成功逃走的青犊军,只有五万人左右。
此战可把孙冒吓得不轻,他率领着残部,从朝歌一直逃回到犬射。原本正向朝歌进发的尤来军,听闻孙冒战败的消息后,立刻调头,返回山阳。
就连孙登部也停止了进军,于原地驻扎观望。
这次,汉军又再次大获全胜,于河内重创孙冒部,现在,无论是刘秀军还是谢躬军,士气都已经打起来了。
刘秀和谢躬一商议,决定趁热打铁,乘胜追击,直取青犊军的老巢犬射,将青犊军彻底歼灭。犬射是山阳县旁边的一座小镇子,山阳县是尤来军的老巢,犬射是青犊军的老巢,两者近在咫尺,比邻而居,所以青犊军和尤来军的关系向来不错,常有来往,也经常一
起配合。这次青犊军要为孙礼报仇,向尤来军求助,尤来军没有找借口推辞,直接派出十万兵马,援助青犊军,只不过他们增援的这十万兵马也没派上用场,只走到半路,便被汉
军吓了回来。
刘秀推测,己方大军若去攻打犬射,一定会惊跑山阳的尤来军,尤来军绝不会死心塌地的与青犊军联手,与己方死战到底。
跑路的尤来军,向南逃窜的可能性不太大,如果他们渡过黄河,便跑到洛阳一带去了,那不是自己找死吗所以尤来军最大的可能性是向北逃窜。
刘秀建议谢躬,率军北上,半路阻击向北逃窜的尤来军,不需要将尤来军击败,只需挡住他们北逃的路线就好。
而他自己则率领部下,先攻克犬射、山阳两地,然后再调头北上,与谢躬军联手,夹击尤来军,彻底剿灭青犊军和尤来军这两股贼军。
只要消灭了河内的贼军,就等于安定了魏郡,魏郡安定了,就等于为冀州创造出一个稳定的南部粮仓,这对于冀州的整体稳定,至关重要。
对于刘秀的战略分析,谢躬深以为然,并没有多想,便同意了刘秀的策略。
随后,汉军开始兵分两路,确切的说,应该是兵分三路,只不过第三路军特别隐秘,连谢躬都不知道。
表面上看,以刘秀为首的汉军,向西南推进,直扑犬射和山阳,以谢躬为首的汉军,则是向西进发,欲半路阻击将会向北逃窜的尤来军。
而在私下里,刘秀交给吴汉一个秘密任务,让他率领五千突骑,悄悄返回魏郡,直奔邺城。
且说刘秀军,从朝歌南下,长驱直入,向犬射和山阳快速行进。当刘秀军的先锋部队路过修武县的时候,遭遇到一股尤来军的兵马。
这支刘秀军的先锋部队,以耿弇为首,景丹为辅,兵力三千,是清一色的幽州突骑,遭遇的尤来军,有万余众,皆为步兵。双方于修武县境内,展开了一场交锋。
这一战,耿弇和景丹率领着三千突骑,带头冲锋,向敌军的方阵展开了骑兵冲锋。此战打的,如同教科书一般。
由耿弇和景丹统帅的三千骑兵,在战场上仿佛化成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而一万之众的尤来军,就如同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
尖刀刺在肥肉上,骑兵践踏着步兵,透阵而过。只一轮骑兵冲锋,便把尤来军的万人方阵给冲散了,接下来,完全是骑兵对步兵的单方面屠杀。
尤来军大败,万余将士,活着逃走的还不足千人,残部仓皇跑回到山阳,与尤来军主力汇合。吓破了胆的尤来军残部,把汉军描述得犹如天神下凡一般。汉军的主力部队还没有打过来,尤来军就已经在士气上折损了一大截。当耿弇和景丹率领着先锋军接近山阳和犬射的时候,果然如刘秀所料,尤来军完全没有和青犊军携
手作战的意思,而他们选择撤退的路线,也和刘秀预料的一模一样,向北逃窜。
只不过刘秀没有预料的是,尤来军逃窜的速度太快,甚至都快过了去半路劫杀他们的谢躬军。
谢躬军还没抵达事先预定好的阻击地点,便听说尤来军已经跑过去了,现在还在往北仓皇而逃,看起来,似乎要逃到林虑一带。
林虑县,那是河内郡最北面的一个县,可见尤来军已经被刘秀军吓到了什么程度。
听闻这个消息的谢躬都傻了,这尤来军跑路的速度也太快了吧,己方紧赶慢赶,都未能赶上他们跑路的速度。
向报信的探子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尤来军是被刘秀部的三千先锋军吓跑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