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刚才岑彭说的话虽然客气,但其中的确透着威胁之意。

    其一,是拿他自己的归顺做要挟,其二是拿河内的百姓做要挟。现在敢这么要挟大王的,可没有几个,也可看出岑彭与韩歆的交情的确深厚。

    没过多久,龙渊把韩歆提了过来,同时还让人抬过来一口箱子。

    刘秀和韩歆认识,只不过两人之间没有多少交集,也自然谈不上交情。

    见到刘秀后,韩歆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说道:“韩歆拜见萧王。”

    刘秀对韩歆的态度,可比对岑彭冷漠得多。他表情淡漠地看着韩歆,一字一顿地问道:“韩歆,听说你本是主张与我军死战到底的”韩歆闻言,心头一惊,下意识地看向站于一旁的岑彭。刘秀冷笑出声,说道:“你不用看岑将军,这些事,不用岑将军告诉我,我自然会查得一清二楚。如果不是岑将军在

    这里苦苦为你求情,你以为,你还有见到我的机会”

    听完刘秀这番话,韩歆意识到自己误会了岑彭,老脸顿是一红,他垂首说道:“歆深受天子知遇之恩,对陛下尽忠,理所应当。”

    刘秀笑出声来,摊开双手,笑问道:“韩歆,你现在献出怀城,这也叫为刘玄尽忠”韩歆正色说道:“萧王大军,来势汹汹,兵多将广,非怀城一地所能敌!既然无力抵抗,又何必徒增伤亡,还让城内百姓,遭池鱼之殃。故,歆举城向萧王投降。歆并不畏

    死,只求萧王,莫伤怀城之百姓。”

    刘秀走到韩歆近前,眼帘低垂,目光冰冷地俯视着他。过了半晌,他目光一转,看向龙渊令人抬来的那口箱子,问道:“韩歆,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韩歆正色说道:“是歆送于萧王的礼物。”

    “哦”刘秀嘴角扬起,韩歆说得很好听,摆出一副忧民之态,但做的事却很下作,想要重金,买他自己的一条命。

    他也想看看,韩歆到底要用多少金银珠宝来还他自己的性命。

    他向龙渊扬扬头,说道:“把箱子打开。”

    龙渊应了一声,走到箱子近前,将箱盖掀开。

    在场的众人,皆以为箱子里装的是金银珠宝,包括刘秀在内,可是人们探头向箱子里面一看,其中没有一金一银,连枚铜钱都没有,有的全是一卷卷的竹简。刘秀走到箱子近前,看到这一箱子的竹简,他也是一怔。转头看了韩歆一眼,而后,弯下腰身,拿起其中的一只竹简,看了看书名,放到一旁,然后又拿起一只竹简,看

    罢书名,放到一旁。

    看着看着,刘秀蹲下身子,把箱子里的竹简逐一看了一遍。

    这些书籍,皆为名著,其中包裹《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等等。

    看罢之后,刘秀眨了眨眼睛,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周围众人也都看清楚了书名,面面相觑,一脸的茫然。他们没想到,韩歆所谓的献礼,就是这么一箱子普普通通的书,更没想到,主公看罢之后,还会大笑。

    刘秀当然要笑。

    这些书籍,都是关于历史的,描写古代先贤的。

    韩歆没有携带金银珠宝出城,而是带着这么一箱子的书出城,作为送给自己的礼物,就是在提醒自己,要以史为鉴,当效仿古代的先贤们,戒骄戒躁,以德为政。

    这一手玩得高明啊!刘秀在大笑的同时,也不得不敬佩韩歆的聪明才智。他把拿出箱子的书籍,一一摆放了回去,然后把箱盖盖好,对龙渊说道:“收起来。”

    而后,刘秀向韩歆点了点头,态度突然来




第五百零二章 谋划战略
    刘玄对刘婴的称帝愤怒不已,随即派出丞相李松、讨难将军苏茂,出兵进攻临泾,讨伐已经称帝的孺子婴。

    孺子婴是在临泾称帝了,可麾下的兵马并不多,连一万人都不到,只靠着数千人兵马,又哪里能抵挡得住李松和苏茂的大军

    此战,行军的时间、打仗的时间,前前后后加到一起,只用了两个来月,临泾势力惨败,孺子婴连同拥立他的方望、弓林等人,全部被李松和苏茂诛杀。

    孺子婴是死于乱军之中,战斗结束后,也没人刻意去找孺子婴的尸体,连同其它战死的将士,一并被丢弃于荒野,可谓是死无葬身之地。

    孺子婴,这位西汉的末代皇太子,先是被王莽篡夺太子位,后一直软禁在长安,被王莽刻意养成为一个六畜不识、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傻子。

    好不容易汉室复兴,入主长安,他也没能得到善待,被刘玄凉在一边,不闻不问。

    再后来,他被方望、弓林等野心家利用,于临泾称帝,仅仅才过两个月,便被李松和苏茂所杀,结束了他悲惨又短暂的一生。直到死,孺子婴才仅仅二十一岁啊。

    刘秀的这面挡箭牌倒了,原本刘玄应该立刻把矛头指向河北的刘秀才是,不过立刻又有人站出来,接替了孺子婴,继续给刘秀做挡箭牌,赤眉军。

    赤眉军拥立刘盆子为帝,与刘玄为首的更始朝廷分庭抗礼,两者之间,自然是势不两立。赤眉军首领樊崇,派出两路大军,西征长安。

    这两路大军,绕过朱鲔、李轶驻守的洛阳,挺近弘农,于弘农顺利会师。

    弘农位于长安和洛阳之间,从弘农再往西推进,那可就是长安了。赤眉军打到弘农,对于长安而言,和兵临城下也差不了多少。

    有赤眉军这么一个近在咫尺的巨大威胁,刘玄哪里还能顾得上刘秀,于长安集结兵力,东进弘农,欲于赤眉军在弘农决一死战。

    所以说,从表面上看,刘秀的运气真的很好,他在河北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实力还没有完全累积起来,但又已经显露出强势蹿起的势头。

    可就是在这么个最关键又最脆弱时刻,更始朝廷却偏偏无力兵发河北,完全被各种各样的造反和危机给牵制住了。

    但是往更深的层次上看,不得不令人感叹,刘秀在河北发难的时机,选的实在太好了。可以说他提前算到了长安会生乱,提前算到赤眉军和长安会有一场生死战。

    他算准了长安无力兵发河北,所以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杀苗曾,再杀谢躬,夺下河内,初步鉴定他在河北的基础。

    刘秀占领怀城之后,将岑彭和韩歆都纳入到自己的麾下。

    虽说现在长安那边闹得厉害,与赤眉军打得不可开交,无力也无兵讨伐河北,可是河北内部并不安定,现在闹得最欢的就属铜马军和五校军。

    铜马军在巨鹿势如破竹,一路攻城略地,而五校军则流窜到真定,把真定闹了个底朝天,真定王刘杨,已屡次传书刘秀,向刘秀告急。

    怀城外,汉军大营,中军帐内。

    刘秀将麾下众将,召集到中军帐,说道:“近日得报,铜马军已兵抵鄡县,欲强攻鄡城,一旦鄡城失守,铜马军便可随时南下,渡过漳水,兵取郡城巨鹿。”

    在场的众人皆皱起眉头。没想到,铜马军在巨鹿已经闹得如此厉害,从巨鹿的北部,都要打到巨鹿南部的巨鹿城了。

    刘秀继续说道:“另,五校军流窜至真定,在真定四处抢掠,真定王已多次传书于我,要我发兵救援。”

    他话音刚落,贾复拱手说道:“大王,末将愿率军去往真定,荡平五校贼军!”

    刘秀看眼贾复,沉思未语。贾复作战,太过刚烈,只进不退的风格,勇猛有余,但沉稳不足。

    若把贾复留在自己身边,那无疑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若让贾复做个先锋官,那也是一把好手,可是让贾复独自领兵,做一军之主将,刘秀还真有点不放心。

    见刘秀面露难色,犹豫不决,贾复再次问道:“主公可是不放心末将领兵作战”

    刘秀向来喜爱贾复,当然不会当众损他的颜面。他含笑说道:“君然误会了,倘若君然亲自出马,剿灭五校军,自然易如反掌,只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贾复正色说道:“大王,就让末将去吧!”

    见到贾复目不转睛,满脸的期待,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刘秀到了嘴巴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他沉吟了许久,最终还是点点头,说道:“君然,你率五万兵马,出兵真定,剿平五校贼军!”

    贾复闻言大喜,立刻起身,插手施礼,振声说道:“末将遵命!”

    刘秀向来偏爱吴汉和贾复,刘秀喜欢前者,人们说不出什么,吴汉自投靠刘秀以来,屡立战功,光死在他手里的就有俩州牧了,有这样的一员虎将,谁能不喜欢

    与吴汉相比,贾复的功劳多少欠缺了点。

    要说上到战场,与敌厮杀,那贾复确实没得说,骁勇善战,勇冠三军,单枪匹马,杀入万军当中,眼睛都不眨一下。但他并没有像吴汉那种率军获胜的功绩。

    贾复嘴上没说什么,心中对此一直存有个心结,现在有机会能领兵出征真定,他自然不想错过,竭尽所能的争取。

    刘秀指派贾复为主将,出兵真定,另外又给他指定了一位副将,冯异。

    贾复刚猛,而冯异稳重,刘秀希望冯异的稳重,能中和一下贾复的刚猛,让他二人统帅的这支兵马,可进退有度。

    真定这边的事务商议好,寇恂话锋一转,问道:“大王,巨鹿的铜



第五百零三章 救援巨鹿
    刘秀将麾下的兵力分为四部分。贾复统帅五万将士,去往真定,平定在真定作乱的五校军。

    邓禹统帅最精锐的两万精兵,向西推进,由河内进入河东。寇恂统帅两万将士,留守河内,既要抵御河内境内的贼军,又要提防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出兵河内。

    至于刘秀自己,则亲自统帅其余的兵马,返回冀州,去往巨鹿郡,平定在巨鹿作乱的铜马军。

    现在由刘秀统帅的兵马也就五万来人,不过这五万来人里,有一万多的幽州突骑,这些幽州突骑也正是刘秀镇压铜马军最大的依仗。

    长话短说,刘秀率军离开怀城,北上进入魏郡,不日大军抵达魏郡的郡城邺城。

    吴汉、陈康等官员,出城迎接。看到刘秀,吴汉快步上前,插手施礼,振声说道:“末将拜见大王!”

    刘秀下了马车,面带笑意,走到吴汉近前,含笑说道:“子颜免礼。”

    “谢大王!”

    刘秀笑吟吟地赞道:“子颜在邺城,惩奸除恶,诛不忠,杀无能,可是立下了大功!”

    当初吴汉诛杀苗曾,从幽州带着数万兵马返回,功劳之大,无人能出其左右,但刘秀连夸都不敢夸,对于吴汉杀苗曾之事,只字不提。

    而现在,刘秀则是当众夸赞吴汉诛杀谢躬的事,由此也可看出刘秀在心态上的变化。以前他是掖着藏着,不敢表现出与刘玄撕破脸的态度,将吴汉杀苗曾,视为他的私人行为,现在随着他拿下河内,刘玄又被赤眉军死死牵制住,他已然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

    吴汉咧着嘴,嘿嘿地笑了起来,说道:“全靠大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末将只是行大王之命,并不敢居功。”

    “哈哈!”刘秀大笑,拍了拍吴汉的胳膊。

    见刘秀的心情大好,陈康不失时机地走上前来,跪地叩首,说道:“下官陈康,拜见大王!”

    刘秀目光一转,落在陈康身上。过了片刻,他挥了挥手,柔声说道:“陈太守请起!”“谢大王!”陈康站起身形,小心翼翼地说道:“以前,是下官糊涂,竟然相信了谢躬的鬼话!自吴将军来到邺城,训斥了下官,便让下官有醍醐灌顶之感,从今往后,下官

    愿以大王马首是瞻,为大王效犬马之劳!”

    说着话,他又偷偷看了吴汉一眼。

    吴汉对刘秀说道:“大王,诛杀谢躬,陈太守也有出力,这段时间,陈太守还积极筹备粮草,运送到河内,保证了我军补给之充足。”

    呼!陈康暗暗松了口气,这些天,也不枉他倍加讨好吴汉,在萧王面前,吴汉帮自己说一句话,顶的上自己的千言万语啊。

    果然。听完吴汉的话,刘秀看向陈康的眼神柔和了许多,点点头,说道:“这些天,陈太守辛苦了。”

    陈康身子一震,再次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说道:“为大王做事,微臣不觉辛苦,哪怕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要说讨好人,陈康的确很厉害,在刘秀面前的自称,他都不再说下官,而是改用了微臣。

    刘秀一笑,对于陈康的自称,也不置可否。吴汉侧了侧身形,摆手说道:“大王,城内请。”

    陈康跟在刘秀的斜后方,满脸堆笑地说道:“下官已经在郡府备下酒宴,另,下官业已派人备好酒肉,可犒赏三军将士!”

    刘秀赞了一声好,对于陈康的做事周全,也很是满意。

    在去往郡守府的路上,吴汉凑到刘秀身边,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大王,末将有一事,还请大王恩准!”

    刘秀乐呵呵地看着吴汉,问道:“子颜有何事”

    吴汉清了清喉咙,说道:“大王,谢躬业已伏诛,谢躬的夫人可不可以留下”

    刘秀莫名其妙地看眼吴汉,这种事,吴汉自己就可以处理,又何必来问自己转念一想,刘秀嘴角勾起,笑问道:“子颜不会是看上了谢夫人吧”

    吴汉老脸一红,挠了挠头,嘿嘿地干笑两声,算是默认了。

    刘秀本就不是好杀之人,恰恰相反,能不杀的人,他会选择尽量不杀。

    现在谢躬已死,没有必要再去诛杀谢躬的家人,乃至族人。不过吴汉能看上谢躬的夫人,这倒让他颇感意外。

    他以前和秦子婳见过一面,印象中是个很漂亮的妇人,再没有其它的特别印象。

    他说道:“子颜,据我所知,谢夫人和谢躬的感情很好,现在你杀了谢躬,谢夫人能不怨恨你吗”

    吴汉正色说道:“大王放心,末将有信心可以驯服这个女人!”汉代的贞操观念,还没有后世那么强,一女不事二夫的概念,虽然也有,但并不刻意去强求,丈夫能又能享有妻子的初夜权,或者说妻子是不是处女,对于丈夫而言,也

    没有那么重要,只要两情相悦就好。汉代的民风,倒是有些类似于现代。

    所以秦子婳是不是已为人妻,这对于吴汉而言,并不算是个问题。关键是秦子婳曾是谢躬的夫人,这倒是个大问题,他要迎娶秦子婳,就必须得得到大王的许可才行。

    刘秀看了一眼自信满满的吴汉,笑了,说道:“只要子颜喜欢,那就去做吧,我并不反对!”
1...187188189190191...5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