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他放下布条,看向花非烟,不解地问道:“花小姐,这是”
花非烟说道:“非烟为表决心,也为表忠心,甘愿献出云兮阁的花名册!”
原来这卷布条中所记录的人,都是云兮阁的人。刘秀心头一惊,目光再次落到布条上,很快,他便找到了邺城这部分。
云兮阁在邺城有数十号人,其中的一部分有详细介绍,另一部分,只是有个名字而已。让刘秀颇感诧异的是,竟然连郡府,以及陈康的府邸,都有云兮阁的人。
花非烟把云兮阁的花名册献给刘秀,就等于是把云兮阁上下这数百号人的生死,统统都交到了刘秀的手里,由此可见,她投靠刘秀态度之坚决。
即便对花非烟印象不怎么好的龙渊、龙准、龙孛,都对她为之侧目。
布条中所记录的人员太多,刘秀不可能全部看一遍,他把布条卷起,递给龙渊,叮嘱道:“小心藏好。”
而后,他看向花非烟,目光变得柔和了几分,含笑点点头,从桌案下面,拿起一块铁质的萧王令牌,让龙渊递给花非烟。
而后,他说道:“这块萧王令牌,非烟请收好,但凡是在效忠于我的郡县,见到此令牌,上至州牧、太守,下至军卒、衙役,皆如同见到我本人。”
花非烟听后,急忙起身离席,走到刘秀的面前,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说道:“非烟多谢大王隆恩!”
不得不承认,花非烟是个很有眼光的女人。天下群雄并举,花非烟一眼就相中了刘秀,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刘秀,在群雄当中还算是很不起眼的那一个。
要说兵多将广,有赤眉军、铜马军,要说正统,有刘玄的更始朝廷,要说偏居一隅、占地为王,有霸占蜀地的公孙述,与这些势力相比,刘秀的势力小得可怜。可花非烟既看不上赤眉、铜马那些起义军,也看不上刘玄,更看不上公孙述,她独独看上了刘秀,认为刘秀将来能有大作为,云兮阁也只有依附于刘秀,才能拥有更长远
的发展。
刘秀让铫期卸任了管理情报的职务,改而让铫期去指挥兵马征战,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虚弱了刘秀的情报组织。
而云兮阁的加入,不仅弥补了刘秀的损失,反而还让刘秀的情报组织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花非烟投靠刘秀之后,刘秀的
第四百九十三章 破釜沉舟
孙礼指挥着青犊军,与汉军展开了对攻。双方的阵营逆向推进,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当双方距离百步的时候,汉军这边纷纷将盾牌举了起来。前排的重盾兵,手中拿着的是清一色的铁质盾牌,半人多高,将盾牌抬起,可以遮挡住全身的大部分,后面的兵卒,拿的是木质的盾牌,高举过头顶,往眼望去,每个方
阵的上方都形成一面巨大的木质盾阵。
各方阵的校尉,边骑马在本阵穿梭,边连声喊喝道:“弓箭手,开弓!”“准备放箭!”汉军方面,经历过数次大规模的军团战,无论是上层的将官,还是中层的校尉、底层的兵卒,都具备丰富的战斗经验,对面着人山人海的敌军,人们虽紧张,但并不慌张
。
按照校尉的指示,弓箭手们纷纷捻弓搭箭。随着校尉的一声喊喝:“放箭!”紧接着,一面的箭雨从方阵当中飞射出去。
汉军的箭阵,不是由一块方阵射出去的,而是前军的全体方阵,一同放箭。
耳轮中就听嗡的一声,远远望去,只见一长面的黑雾从汉军阵营腾空,于高空中画出一面弧线,而后,箭阵挂着令人心惊胆寒的呼啸声,砸进青犊军阵营里。
噼噼啪啪!空中落下的箭矢,仿佛雨点一般密集,经验不足的青犊军,只是顷刻之间,便有一长排的人被箭阵掩埋。
青犊军没有打过军团战,他们最擅长的本事就是打个偷袭,抢完就跑,牵着官兵的鼻子打。
像现在这种面对面的交锋,而且还是这么大规模的正面交锋,根本不是他们所擅长的,最重要的一点,他们也没有这方面的战斗经验。
汉军的箭阵,让青犊军在双方还没有正式接触之前就先吃了大亏。
许多兵卒准备不足,被箭阵砸了个正着,有些人身中数箭,有些人身中十数箭,甚至是数十箭,如同刺猬一般扑倒在地。
直至汉军都已射出第三轮的箭阵,青犊军的将领们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连声叫道:“顶盾!全体兄弟,顶起盾牌!”
可是,青犊军这边,有的兵卒有盾牌,有的兵卒没有盾牌,此时想组成盾阵,也组得不完整,所谓的盾阵,零零散散,千疮百孔。
只这样的盾阵,又哪里能抵挡得住汉军那么大规模的箭阵
青犊军在往前推进的时候,是走一路,死一路,许多兵卒往前走着走着,就突然中箭倒地,再也没能站起来。
坐镇中军的孙礼暗暗咧嘴,他对身边的将领说道:“敌军箭射甚是厉害!让前军的弟兄,加快速度,与敌军做近身战!”
孙礼以为,只要打起近身战来,己方将士就不至于像现在这么被动了,可是在军团战中,近身肉搏,更加考验双方的综合实力。
等到两军相距五十步的时候,汉军的箭阵突然变得更加凶猛,大批的军卒开始用弩箭向对面放箭。
要命的是,青犊军的排头根本没有重盾兵,人们所拿的基本都是木质的小圆盾,这种盾牌又哪里能抵挡得住大规模的箭阵
随着汉军动用了弩箭,青犊军的伤亡也随之呈直线上升。青犊军的将领们根本没有应对之策,只能一个劲的催促手下的兵卒,加速前进,全力推进。
双方的距离由五十步,缩短为三十步,二十步,十步。渐渐的,双方前排兵卒都已经能清楚听到对面敌军的喘息声。
终于,两边的方阵碰撞到了一起。咚咚咚,盾牌与盾牌的碰撞声连成一片。汉军这边的重盾兵没怎么样,反倒是对面的青犊军,被撞到了一长排。
汉军的排兵布阵,就如同教科书一般,有板有眼。最前排的重盾兵,是军中最为身强体壮的兵卒,也是因为他们足够强壮,才能抬得起来那么沉重的铁质重盾。
可是青犊军的排兵布阵非常随性,胆大的都放在前面,胆小的留在后面。
表面上看,这么排兵布阵似乎也没错,毕竟排在前面的兵卒,与敌军做直接身体接触,需要胆子大。
可是两军交锋,除了胆量外,更需要有超强的身体素质,超强的战斗力。古代两军对阵,一旦前军战败,这一仗基本就输了,因为全军最精锐的将士,肯定是要放在前军打头阵的。古代的军事家们,能总结出这样的排兵布阵的理念,肯定是有
他的有道理。
而青犊军的将领们,恐怕也没学过几天兵法,连最最基本的排兵布阵都是乱来的。
平时他们四处流窜,打个游击,倒是无所谓了,现在可是和汉军做正规的军团战,还如此的随意,巨大的劣势在战场上立刻暴露出来。
前排的盾兵挡不住汉军重盾兵的冲撞,后排的长矛兵,那就是人家的活靶子。
一根根的长矛、长戟从重盾兵的身后刺了出来,没有任何的阻挡,直接刺在青犊军兵卒的身上,战场的中央,惨叫声四起。
反观青犊军的反击,刺出去的长矛大多都被汉军前排的重盾格挡住,对汉军所造成的杀伤力极为有限。
与此同时,汉军阵营的弓箭手们也没闲着,人们不断的捻弓搭箭,将箭矢射向空中,由高空画出弧线,砸入青犊军的阵营中央。汉军的箭阵可不是一轮,而是一轮接着一轮,处于箭阵锋芒之下的青犊军阵营,兵卒们成群成片的被射倒在地,有些人当场毙命,有些人受伤未死,还在地上死命的哀嚎
,求助。
可是很快,人们的身上便长起了一层黑草,那是汉军随后的箭阵覆盖下来。
在汉军箭阵的攻击下,青犊军阵
第四百九十四章 厚颜无耻
孙礼破釜沉舟的做法有没有激发起青犊军将士的士气,这不知道,但战场上的局势,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双方的战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无论是单兵战力,还是武器装备,乃至整体的配合、主将的临阵指挥等等,青犊军都与汉军相距甚远。
孙礼下令凿沉己方自己的船只,并未能扭转青犊军在战场上被动的局面,随着汉军阵营的步步推进、挤压,青犊军在不断被迫后退的同时,阵型也越来越混乱。
眼瞅着己方已渐渐招架不住汉军的攻势,孙礼不得已,只能使出自己的杀手锏,他手下的骑兵部队。
孙礼手里,有一支五千骑的骑兵,这支骑兵,既是他敢于与汉军正面交锋的底气,也是他压箱底的宝贝,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动用这支骑兵的。
现在战斗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倘若再不能扭转局势,此战必败。
随着这支骑兵从青犊军的身后杀出来,对于青犊军将士而言,比破釜沉舟要管用得多,起码是立竿见影的见到了效果,青犊军方面的气势明显提升起一大截。
可是人们还没来及兴奋得太久,孙礼这支压箱底的骑兵便撞上了以贾复为首的奔命军。
奔命军只有两千人,而且都是步兵,只这么点兵力,迎上五千骑兵,战斗本应该毫无悬念才对。
但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奔命军中奔命郎,个个手持斩马剑,与骑兵接触时,人们伏低身形,满地翻滚,时不时挥出的一剑,必能斩断战马的一条腿。
五千骑兵,与奔命军对战到一起,如同陷入了泥沼一般,骑兵的冲锋完全发挥不出来,战马接二连三的嘶鸣着,倒在战场上,马背上的骑兵也纷纷摔下来。
人们都没有从地上爬起的机会,便被扑上前来的奔命郎用斩马剑刺死在地。
此情此景,让作战中的青犊军将士们看傻了眼,也让在后面观战的孙礼同样傻了眼。
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五千骑兵对阵两千步兵,场面竟然会是一边倒,不是骑兵碾压了步兵,而是步兵反过来碾压了骑兵。
骑兵的出战,对青犊军的士气产生了多大的提升,此时,便对青犊军的士气造成了多大的打击。
甚至在青犊军眼中,对面的汉军简直不是人,倘若他们是人的话,又怎么可能打出这么有违常理的战斗
骑兵的冲锋完全发挥不出来,这给奔命军斩马腿的战术创造出绝佳的机会,这回都不用骑兵去冲击奔命军,奔命军主动强攻了上来。豆大的汗珠子顺着孙礼的脑门、面颊流淌下来,看着己方的骑兵一个接着一个的被斩杀在地,孙礼心头发寒,浑身的汗毛都竖立起来,他忍不住喃喃说道:“这群汉军,怎
生如此厉害”
战场上的局势可容不得他感叹。在奔命军抵挡住青犊军骑兵的同时,汉军这边的骑兵也发起了进攻。
吴汉统帅着五千幽州突骑,猛攻青犊军的左翼,耿弇统帅着五千幽州突骑,猛攻青犊军的右翼,两支骑兵,如同两把尖刀,深深插入青犊军的左右两肋。
随着汉军的两支骑兵攻入进来,青犊军将士是彻底坚持不住了,前面的兵卒还在拼死作战,而中后方的兵卒已成群成片的向后溃败。
本就已经脱节的青犊军阵型,现在彻底分裂成了两部分。看到对方只剩下前军在抵抗,中军和后军都在向后败逃,汉军士气大振,将士们不断的向前推进,左右两翼的谢躬军,逐渐凸前,对留在战场上的青犊军前军,展开了合
围之势。
当青犊军的前军意识到不好,再想后撤,已然没有机会,余下两万多人的前军,已被汉军团团包围。
这时候的战斗,已基本失去悬念,两万人想冲出十多万人的包围圈,而且还是在双方战力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可能。
被困的青犊军,左突右冲,结果皆是无功而返。随着青犊军的伤亡越来越大,汉军的包围圈也越来越小,很快,连汉军阵营里的弓箭手们都不敢再放箭了,因为包围圈已经变得太小,这一箭射出去,没准就落到自己人
的头上。
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残存的一万多青犊军,全部选择了向汉军缴械投降。
吃掉这批青犊军的前军,刘秀立刻指挥手下的大军,去追击逃走的青犊军,至于这些投降的俘虏,刘秀依旧是交给谢躬处置。
现在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机会,谢躬也没时间去管这些俘虏,留下数千人看守他们,他率领其余的兵力,跟随刘秀军,一并追击溃败的青犊军。
青犊军一路向南逃窜,没过多久,他们便到了荡水的岸边。
这时候,人们都傻眼了,原本停靠在岸边的船只,现在已一条都不剩,全部被孙礼下令砸沉,望着波涛汹涌的江面,人们大眼瞪小眼,都不知该如何是好。
被众多将领、侍卫团团护住的孙礼,这时候还在大喊大叫:“重整旗鼓!我军将士,立刻重整旗鼓,与刘秀、谢躬,决一死战!”
现在,青犊军上下已经慌乱成一团,根本没人听他的。就在孙礼还打算重新排兵布阵,再与汉军打一场决战的时候,汉军将士已然追击过来。
有些水性好的青犊军兵卒,连战斗的**都没有了,扔掉武器,脱掉身上的甲胄,噗通通的纷纷跳入江水当中。
可是水性好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要么不会水,要么只会些皮毛,他们想游过江水滚滚的荡水,除非发生奇迹。
前面是如狼似虎的汉军,背后是滔滔江水,青犊军将士,几乎都濒临绝望。
汉军的推进可不会因为青犊军绝不绝望而停止,人们列着整齐的方阵,一边向前行进,一边以手中的武器敲打盾牌,同时齐声喊喝道:“杀!杀!杀——”
人们的喊喝,配合着武器击打盾牌的声响,仿佛锤子
第四百九十五章 荡阴之战
看着中箭的孙礼在江面上奋力的扑腾,渐渐的,他的扑腾越来越弱,人也随之沉入水里。人们瞠目结舌地看向射杀孙礼的将官,脸色煞白,身子都哆嗦个不停。
这名将官扔掉手中的长弓,对周围众人说道:“留在这里作战是死,逃回河内也是死,横竖都是一死,我们不如带着孙礼的首级,献于汉军,向萧王投降!”
说话之间,他将身上的甲胄一一脱掉,然后噗通一声跳入江水当中。
众人如梦方醒,会水的将官们也都纷纷脱掉甲胄,接二连三的跳入江中。
没过多久,那名射杀孙礼的将官把孙礼的尸体从江里拽了上来,人们七手八脚的帮忙,把尸体拽上岸。还是射杀孙礼的将官抽出佩剑,一剑砍下孙礼的首级,看了看左右,然后他高举着孙礼的人头,边向汉军那边走去,边大声喊道:“不要打了!兄弟们都不要再打了!孙礼
已死,我们向汉军投降!”
其实,仗打到这个地步,再打下去,接下来就是一场大屠杀。这名将官的喊话,让交战的双方纷纷停了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