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胡安说到这里,往前走了几步,然后弯腰指着两根水管的连接处继续说道“这里的工匠有着高超的技艺,他们能造出很多奇妙的机器和建筑,你应该去看看那座水塔”。

    阿隆索弯腰看了看连接水管的法兰盘后,赞同地点了点头“是的,这一点没有人会否认。那些没有桨帆的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他们有一些奇怪的机器,能自己行动。”

    “所以,敌对绪对于双方都是危险的。”胡安意味深长地说到。

    阿隆索明白他的意思既然这里的工匠能制造出那些精巧的机器,那么也可以制造出威力强大的武器事实上,关于荷兰人在一里格距离上被守军的大炮击沉了船只的段子,早已经伴随着海盗酒吧的朗姆酒传遍了东亚所有势力。

    如果上述的传说只是段子的话,那么二八大盖这种程,速和精度都极其夸张的bn,可就不是传说了很多水手都见识过这种bn的威力,尤其是海盗酒吧门口那些喝完酒打群架的。

    所以,胡安是不看好澳门方面用武力解决争端的为了照顾阿隆索的面子,他已经一再隐晦地提醒了这一点。

    “这些野蛮,落后的东方海盗,主的子民不该被他们凌迫”阿隆索有点愤怒,又有点无奈地说到。

    “不是海盗了,那位神秘的海盗王曹川已经被当地的总督册封为明国将军。”胡安说到这里,脸上的表充满了讽刺“伊丽莎白一世和大海盗弗朗西斯德瑞克的故事,在这个古老的国度并不新鲜一个地方总督就可以完成它。”

    说到这里,胡安




第277节 升官
    “阿隆索先生,看来你在认知方面出现了某些错误。请注意,坐在你面前的人,现在代表的是曹川阁下也就是说,你在和明国官府打交道。”

    “所以。”唐小桥一边搓着下巴,一边玩味地盯着眼前这个葡萄牙人“注意你的措辞和态度。”

    今天已经是阿隆索第二次来外交部官署谈判了。

    双方的初次谈判可以说是不欢而散。乍一看到那份可以用“脑残”来形容的备忘录后,极度震精的阿隆索同志当即表达了对这份荒谬文件的愤慨和理解不能,然后他就愤而退场了。

    要知道,名义上葡萄牙人只是占据了澳门那块弹丸大的地方,但是实际上葡萄牙人就是珠江口外的坐地虎。他们利用明国官府的愚昧和不作为,不但垄断了广州的对外贸易,还在珠江口设卡抽水,俨然已经是独立王国。

    而一向骄横惯了的葡萄牙人在发现突然间冒出一伙更加骄横的恶棍后,绪上一时无法接受也是正常况。

    可是这里是大员,没人在乎葡萄牙人退不退出谈判于是过了几天后,终于想明白处境的阿隆索,只能再一次请求会谈了。

    第二次会谈同样不顺利。已经打定主意放低态度,好好说话的阿隆索,在谈到那些蛮横的条款时,不住又一次发怒了。

    事实上穿越势力的半官方质他是很清楚的,所以阿隆索原本是打算拿出对付明国官员的那一把戏语气谦卑,姿态低下来解决问题的。通常那些明国官员很吃这一,只要在表面上表现出顺服,明国人就会在实际问题上让步。

    然而他这次又错了。穿越众可不是那些把外贸港让给外人的明国官员,所以在唐小桥毫不客气,犀利地将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核心权益解剖开后,阿隆索不得不愤怒了。

    按捺住了冲动,阿隆索盯着唐小桥缓缓说道“唐,你们现在有了官方份。可是曹川阁下只是福建地区的一位低级将领,广州不属于他的防区,你们其实管不到那里,不是吗”

    “哈哈,你的消息落后了,阿隆索。”唐小桥听到这里,洋洋得意地把子靠在椅背上,然后伸出一根手指“先说第一点,我们bss不久前刚刚升官了。”

    大明福建分守厦门等处海防参将署理副将衔曹川,就是曹大官人新出炉的官位。

    自从联军在八月下旬捕获李魁奇,扫平漳州湾后,熊文灿和福建各蕃宪衙门的加急军文书,就和李魁奇钟斌被石灰镇过的人头一同上京了。

    高等级军文书按例是需要动用快马急递的。也就是说,除了过江要坐船之外,其余时间传令兵都是在快马奔驰,然后每隔20里驿站换马,每天的行程在300里左右。

    1628年的大明,邮政业还没有被崇祯裁撤,古往今来第一邮政小哥李自成也没有失业加急军从福建快马到京城,用不了半个月时间,通常十二三天左右就能到。

    所以在10月初阿隆索和唐小桥进行第二次谈判之前,朝廷的升官文书已经发下来了。

    这次的官职并没有出乎大家的意料曹川的本官升了一级,从游击变成了参将。而和历史上郑芝龙不同的是,这趟还多出来一个“署理副将”的职衔。

    “署理”就是代理。那么曹川现在的官职就是厦门军分区海军司令员兼福建军区代理副



第278节 对澳门的攻略
    外行吼热闹,内行听门道。

    当阿隆索听到对方威胁要关闸的时候,他顿时就像被人捏住了蛋,再也嚣张不起来了。

    阿隆索知道:曹将军的舰队现在还不能大批进入广东......这会触犯帝国的禁忌。但是如果对方通过明帝国的官僚体系来操纵几次关闸行动的话,这应该不难。

    葡萄牙人怕得就是这个。

    ......

    从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以来,粮食问题就一直没有得到过解决。因为澳门是个弹丸之地,而白皮们也不是为了跑来种地的,所以澳门的粮食和日用品统统是从大明购买的。

    1574年,朝廷在香山县莲花茎设关闸,关上设香山寨参将专责把守,用来遥控澳门。

    一开始关闸是5天一开。从香山县领到票的葡人,可以过闸去集市的明国商人那里购买粮食和日用品。

    然而随着葡人的日益增多和明葡双方矛盾的积累,关闸在这之后变成了20天一开......明国官府开始利用粮食供应控制起澳门来。

    对于葡人来说,这一招还是很管用的,根据美洛卡斯特罗记载:“交趾支那有食品,但在澳门西南,距离达100里格。周边的岛屿上有人居住,也能提供食品,但只限于牛,猪,鸡,鸭。”

    “集市先是5天一次,然后变为2星期一次,结果澳门的一些穷人饿死了......”

    当时距离澳门较近的柬埔寨也能提供粮食,但是在英国人和荷兰人这一对坏种唆使下,柬埔寨国王不但拒绝了澳门神父的逗留,还不允许同船而来的澳门特使驻留......

    所以说,在这个时间段,葡萄牙人尽管已经在澳门盘踞了几十年之久,但是他们还是有软肋的。

    而广州官场也充分利用了粮食这一软肋来和葡人打交道。

    就在3年前的1625年,两广总督何士晋命令穿越众的老朋友,时任岭西道员的蔡善继同志去澳门传达总督手谕:拆毁土墙,碉堡和炮台。

    而王室贵族出身的总督马士加路野不但拒不从命,还准备武力抗命......然后关闸就封闭了。

    一夜之间,黑市的粮价就涨了三四倍,马士加路野在葡人居民的埋怨下,最后不得不派人叩关接洽,表示愿意拆毁炮台。

    ......

    总得来说,从明中叶开始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的殖民者大侵袭,官府的应对是越来越吃力的:无论这个官府是明廷,清廷,还是民国。

    随着殖民者的日益强大,广州官场已经不能在澳门为所欲为了:为了抓捕一些葡人罪犯,为了拆毁炮台,一省总督不得不多次“大动干戈”般的下令对一处弹丸之地关闸断粮......

    实力就是实力,不是一些小手段能长期阻止的:明廷最终做出的最大行动,也无非是在1640年禁止葡人去广州城贸易。这个时候的官府,已经无力将拥有坚船利炮的葡人赶走了。

    断粮断商这种看似聪明,实则被动的弱势手段,这之后被清廷一脉相承下来——辫子朝廷如此对待英法等列强的例子数不胜数,直到一鸦二鸦之后,弱者被强者彻底砸开国门,建立租界,那时候自然也没人敢断洋大人的粮草了。

    ......

    而在穿越众这个位面,作为对葡萄牙人一系列恐吓威胁的开端,关闸断粮这个梗还是有点用处的。

    事实上这个梗是无法实现的——穿越众不可能指挥两广总督去关澳门的闸,这样做花费的政治资源太多,而且也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广东官场没那个胆子长期封锁葡萄牙人。

     



第279节 龙岩战记(一)
    关于葡萄牙人的反应,穿越众是很笃定的:他们势必不会妥协。

    没有人会答应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驻兵条件,即便是我大清,那也是在鸦片战争脸被彻底打肿以后,才无奈给跪的,而葡萄牙人现在还没被打脸。

    谈判双方现在都心知肚明的一点就是:穿越众想搞事,而且不屑于隐瞒,恶意都是摆在台面上的。

    至于穿越众为什么这么直白,一句话:没用。

    和野狗一样的荷兰人,英国人,西班牙人不同的是,葡萄牙人占据了东亚唯一的明国货物根据地澳门。他们是唯一可以进入广州城里购买商品的殖民者,尽管这有时间限制。

    在这种局面下,葡人只需要每年把广货沿着航路往欧洲发运就可以了,不用考虑太多。

    而这一点也正是穿越众诟病的地方:葡人无法提供大员所需要的工业原料,以澳门为核心的贸易体系,事实上和大员形成了隐性竞争。

    穿越众需要的粮食和各种人口葡萄牙人都不能提供,而澳门的存在,又使得穿越众整合闽粤外贸格局的构思遭遇了钉子户。

    这种不能互补的贸易格局,才是葡萄牙人被某个流氓势力盯上的最根本原因:荷兰人这些野狗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进出口商品,然而葡萄牙人不可以。即便他们花时间去调整,但是等到见效的那天,已经进入珠江口的穿越众也容不下他们了。

    总之,穿越国是欢迎大家来东亚做生意的。但是这有个前提,就要大伙要在主人的地盘上贸易,给主人上税......像澳门这种不服王化的法外之地,是一定要连根拔起的。

    随着阿隆索的仓皇离去,从这一刻起,以北纬23°为分界线,针对葡萄牙人的战争迷雾已经被打开了。穿越国正式和澳门方面进入了“对持”状态:所有试图北上的葡萄牙籍船只都会遭到扣押。

    而双方这种被刻意挑起的冷战状态将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王师上岸那天。

    ......

    从厦门港沿着九龙江上溯,不到20公里就是漳州平原。

    从漳州再沿着九龙江上游继续深入,走200里水路之后,就是龙岩县城。

    坐落在群山环抱中的龙岩县城历史悠久,晋朝就有人居住的记载,史称苦草镇。虽说此地历来偏僻,但是历朝历代也不乏人杰出山,算得上是千年文化古城。

    背山面水,玉带环腰,被一条龙津河三面包围着的龙岩县城,风物秀丽,安静祥和。

    月1日,正午。龙岩县城南门外的龙津码头旁,有一座志古亭,而此刻一群身着官袍的人,正在亭中小座。

    坐在上首的这位约莫有三十来岁,皮肤黝黑,身材矮小,天庭饱满,头大口阔,双眼有神。看此人一身蓝色袍服,七品?鶒补子,自然就是龙岩县正堂余应桂了。

    余应桂,字二矶,江西都昌人,万历已末年(1619)年进士。

    二矶同志在历史上是留下美名的——其人上任龙岩以来不但“剔蠹刷奸”,治下清平,还多方募资修龙津桥,在饥年更是“以便宜出仓储,赈济所活无算。”

    到后来等于应桂升官为监察御史后,“邑立生祠”,这在古代就是父母官所能得到的最高级别怀念了。

    “自明府就任以来,龙岩县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不意近日又有官兵前来助剿匪类,真是可喜可贺啊,明府治下有方,治下有方......”

    张口拍马的名叫董大兴。这人坐在亭中下首位置,四十来岁,容貌平平,大腮帮,眯眯眼,穿着一身蓝色府绸元宝长袍,浑身上下挂金戴玉,正是这个时代成功商人应有的形象。

    “区区二百人,济得什么事哼,连营帐都住不得,还真是府中来的大爷,看这做派,横是受不得半点委屈。”

    董大兴话音刚落,县太爷身旁一个穿着武官服色,脸颊削瘦的中年男人就愤愤不平地接上了话。

    这个不羁的男人是谁呢看他胸前的五品熊罴补子就知道:龙岩所城正千户李偕春。

    明末文贵武贱,所以五品武官坐在七品县令手边是毫不违和的,何况这位县令还是985正牌进士出身,不是那些举人监生混充的。

    场面在李千户发表完意见后,顿时冷却了下来。至于千户大人为何要口出不屑之语呢这还要从半个月前说起。

    半个月前,龙岩县的官场突然接到了几封公文。首当其冲的就是县令余应桂。

    公文是顶头上司漳州府台施邦耀发来的,内容是要求龙岩县上下做好准备,不日府中将会派一队兵马来此剿匪。

    与此同时,汀漳兵备道的公文也一同发了过来。另外,龙岩所城的顶头上司:漳州卫指使石良镢的军令也一并传到了李千户手上。

    ......

    明中叶以后,原本由朱元璋建立的各地驻防卫所系统,已经慢慢蜕变为半农奴式的封建地主集团,从军事角度来说,早已沦落为将主私奴的卫所兵已然不堪大用。

    而支持着明帝国南征北战的主要军事力量,已经由征兵性质的卫所慢慢转变成了募兵性质的“营兵”系统。

    &n



第280节 龙岩战记(二)
    闽西山区诸位县水量丰富,龙岩也不例外。

    县境内溪河众多,在后世,这里的年迳流量是190亿立方米。而17世纪的水量又是远远超过后世的,所以历来的山水灾害在闽西这些山区县城都是和匪患相提并论的大害。

    环绕着龙岩县城的龙津河,在南门码头外是分出来一个丁字路口的。水道在这里分出支流径直南下,最终会穿越几百里的山间,在七转八折后汇入九龙江,奔腾入海。

    就在龙岩县的头面人物们齐齐来到码头时,一溜小船也正从下游的河面上缓缓驶来。

    丁立秋站在船头,望着越来越近的码头,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从小到大都被人喊做“丁春秋”的他,穿越之后同样没跑。发现这货大学居然学的是历史,又是福建人后,大办公室就笑呵呵地把“丁春秋”同志一脚踢回了老家,安排在曹川的将军府当了个师爷。

    丁立秋这个师爷,在穿越众的体制内应该叫做“福建军分区外联部长”——专门负责和明国人打交道。

    于是穿越时间比较靠后的他留起长发,扎起发髻,平时就以“曹家人”的身份在各路官员商绅中间应酬往来,商谈一些私下里才能说的“正事”。
1...7273747576...1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