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老宁,上机枪巢!”潘明忠看到那两个小孩身影的第一时间,就开始满头大汗地拿起步话机下达命令:小的来了,老的还会远吗

    “已经到位,!”步话机很快传来了宁韦的回答。

    “所有人戒备,雷剑,雷剑赶紧观察!”

    “在看了!”位置就在不远处的雷剑,这时正举着一个大号的红外观察仪,对准四周的密林在细细搜索。

    潘明忠如此紧张是有原因的,现在正是营地防卫最虚弱的时候。

    元斗号所处的位置是在河岸下方的水面上,所以机枪巢里的宁韦视野很差他看不到河岸上方的动静。除非敌人从河岸上冲下河滩,他手里的重机枪才能发挥作用。

    而潘明忠他们这时的位置很尴尬:背靠河岸的营地现在就像个八卦阵一样,零零落落的几段木桩墙四处漏风,根本起不到防护作用。而且岸上没有重武器,只有几把和几杆二八式,如果大批野人突然冲出来的话,事情就麻烦了。

    事实证明,某人多虑了。

    当雷剑用仪器详细扫一遍树林后,他明确告诉潘明忠:没有大批敌人,附近只有那两个不知道从哪窜出来的土人小孩。

    “呼”潘明忠先是长出一口大气,然后下令加强警戒,其余人继续吃饭。

    下达完一系列命令后,他先是从自己的帆布登山包里掏摸几下,然后沿着河堤往那两个小孩走去。当双方差不多距离30米的时候,潘明忠停脚因为男孩这时已经抓住女孩的手,看模样准备闪人了。

    于是潘明忠便把手里的糖块扔了过去。

    糖块是从福州城里采购的,桂花糖和芝麻糖都有。潘明忠先是对着两个小孩亮一亮手中用红纸包裹的糖块,然后一挥手,糖块就飞了过去。

    看到一块红色的东西落在前方不远处后,这个皮肤黝黑,瘦瘦小小的男孩犹豫了一下,然后猛地往前一蹿,便从草丛里抓住了那块糖。

    下一刻,潘明忠高高举起手中的糖块,然后剥开红纸,给两个小孩示范了一遍如何吃糖。

    男孩很快就把糖果塞进自己嘴里。

    嚼几下糖块后,男孩笑了。然后他从嘴里掏出那块糖,塞进眼巴巴抬头看他的小女孩嘴里。

    孩子终归是好骗的。

    当潘明忠手里的糖只剩最后一块时,两个小孩已经被他像引小狗一样引到了自己面前。

    下一刻,潘明忠微笑着伸出手,而男孩犹豫一下后,同样缓缓伸出手,从潘明忠掌心拿走了那块糖。

    大叔在搏得小朋友信任后,就可以带他们去看金鱼不,是看铁锅了。两个朋友随后被领到营地,坐在了铁锅旁的一段木头上,开始和满脸笑容的大叔咿呀咿呀地比划起来。

    虽说从头到尾,大叔也没弄明白这两个孩子说话的内容,但是他至少弄清楚了一件事:孩子的名字。

    这两个明显是兄妹的土孩子组合,哥哥叫塔甘,妹妹叫塔南。

    &nb




第218节 黑土
    原始部落在有关于土地的看法上,其实和殖民者是不同的。在殖民者看来,得到土地就是得到了所有权。而世世代代在某片土地上渔猎,游耕,采摘果实的部落民,他们在意的其实是土地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

    这就造成了原住民看上去很好说话的表面现象:曼哈顿就是典型例子。

    当然,外来者是不会在意土著想法的只要给他们一个落脚点,土著很快就连活命的权利都没有了,谁还在乎什么所有权之类的东西。

    潘明忠他们今天面对的,就是和当初荷兰人一样的状况:工业品换土地。

    这个问题有点难。

    首先,穿越者是后来人,所以他们不会给自己挖坑。要知道,在后世,贪婪,狡诈的荷兰人用一箱玻璃球换了曼哈顿的故事,已经被老师们在全世界的小朋友那里讲了几百年,并且还会继续讲下去只要曼哈顿还是全球房价最贵的地方。

    这就是问题所在。

    后世的人不会在乎当时的曼哈顿岛一片荒凉,也不会在乎荷兰人其实是公平贸易:印第安人是在没有强迫的情况下,自愿用曼哈顿的使用权换玻璃球的。然而后世的报纸和教科书上只会大喊:看吧,这帮坏蛋用玻璃球换了一平方上万美元,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土地

    这个问题是无解的。无论当时红毛用何种商品换来曼哈顿,后世都会招致同样的舆论攻击荷兰人也很无奈啊。

    所以穿越众不能给自己挖坑。所以潘明忠在出发前,就得到了大办公室某人的私下告诫:今后勘探开发,不要搞成曼哈顿那种模式。至于具体怎么弄,咳这个老潘你自己把握。

    于是老潘现在有点挠头。

    既要从生番那里换到土地,又不能用商品交换的模式导致日后被动:这就等于是承认了土著对土地的所有权。

    即将建立的穿越帝国,虽说肯定会承认土地私有,但那是针对文明世界的,比如说明人底线就是对方要有文字,有制度,有契约。

    对于这些露着鸟,连文字都没有的种群,论坛上的主流声音还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一套:迁徙和强制进城务工是这些土著的唯一出路,至于说土地请出示地契或者合同。没有没有你说个蔡国庆。

    这个政策其实最主要的针对目标大家都清楚:广袤的东南亚土著,广袤的太平洋岛民,广袤的北美印第安人苗粟这里的生番属于附带伤害。

    这就是穿越众对待不同文明的思路,虽说不好启齿,但事实就是如此。

    潘明忠最终还是在和土著谈判的时候,模糊了贸易和土地之间的概念,采取了拖延战术:尽管在饭后的谈判中,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老首领在用手臂给附近的土地画圈,然后他就指向了铁锅。但是潘明忠还是以语言不通为由,暂时拒绝了老头的土地贸易方案。

    当双方约好第二天继续交易后,潘明忠顺便把那个来自新港社的翻译派去了土著村寨侦查,美其名曰:24小时强化语言培训。

    等第二天翻译归来,潘明忠算是大体搞清楚了这伙土人的规模。

    苗栗县历史上主要的族群是道卡斯族,其人下属的社群是蓬山社以及后垅社。而根据翻译今天带回来的一些零散资料,潘明忠判断,昨天跑来和他贸易的,应该是后垅社的一个分支。

    这个分支社群规模和新港社差不多。根据翻译所说,这个叫做“头苑”社的村落联盟,在附近有三四个村落。这也是土人昨天之所以能凑出200号战士的原因:只有1000的村落人口基数,才能出现200个战士。

    今天双方的再次见面,气氛更加和缓了一些。从向导嘴里知道,昨夜的土著村落里,巫女甚至举行了一次大型的拜神仪式,用来感谢神明将食盐带给了村落。

    潘明忠听到这里点了点头:这帮人看来和福建广西那些山区人民没什么区别,都属于极度缺乏食盐的种群。

    而穿越众这边底气也更足了一些:围墙马上就要完工。所以潘明忠便按照既定政策,要求翻译告诉那个叫做“莫那”的老头首领:他需要老头派出向导带他去打猎,以便用来准备午饭。

    狩猎权是很重要的权利,但是莫那村长没有考虑多久便同意了:昨天头苑社下辖的几个村庄,事实上统一举行了拜神仪式。在老头40年的漫长人生中,他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带着盐和布匹的船是什么时候来到后龙溪深处了。

    所以,这些外来者是需要照顾的客人。

    很快,潘明忠就全副武装,带着四个勘探队员准备出发,而给他们担任向导的,是七八个土著战士。

    看到老潘仔仔细细往自己两只大腿外侧绑9手枪,石油人宁韦这时候不解了:“手枪能打猎吗你带那么多干嘛”

    “手枪是用来打土人的。”旁边的雷剑笑着给他解释道:“老潘的目标是人。如果土人向导有什么不轨,老潘就要杀人。”

    “明白了,示威行动。”

    “对,一定要展示肌肉先,这样才会有和平。”

    狩猎队发出的枪声,很快就在寂静的河谷中传了出来。营地里的人其实不用步话机也能知道他们走到了哪里:大片的飞鸟不时就会从密林中飞起来。

    潘明忠他们是早上9点出发的,而到11点的时候,狩猎队已经满载而归了。

    “这他娘的物种



第219节 修路和奴隶
    咸丰年间的那口台湾第一井,明人“坑主”当时只往下挖了3米多的深度就开始出油,日产量是40公斤。

    虽说那口井的具体位置早已泯灭在历史长河中,也不见得就是潘明忠他们脚下的这口井,但是这无所谓:处在同一个产油带,并且已经有油砂渗出地面的地方,总归是能挖出石油的。

    事实证明,3米就是这个油层压力的临界点:两个多小时后,随着一个勘探队员惊喜的喊声从坑底传出,大伙急忙冲到坑边探头一看,一股拳头大的黑色液体,正泊泊从坑底涌出来。

    从一开始塘庄定策,到今天黑金出土,穿越众们整整用掉了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才最终使梦想成真。

    而当宁韦探头看到这一幕时,急忙把几个帆布折叠桶扔了下去:“盛满,盛满拉上来。”

    一旁用双手拄着膝盖,撅着屁股往下看的潘明忠,这一刻再也止不住笑容,咧着嘴哈哈大笑起来。

    土著们不理解外来者为何会大笑。在他们看来,黑色的石油并不是什么好东西。这种冒着黑水的土坑,每隔一些年头就会从不同的地方渗透出来,有时还会聚成一个小油坑,气味难闻,动植物都会远离此地,通常土著们在这种地方都是绕着走的:他们总觉得这是不祥之物。

    然而今天不一样。今天这片密林里充满了外来者兴高采烈地喊声,土著们先是迷茫地看着他们将粘稠的石油装满了十几个布桶,然后这些人便做起了奇怪的拜神仪式:合影。

    于是乎,一群露着鸟,提着梭镖的原始人和勘探队员围绕着黑色油坑的历史性一幕,就在“咔嚓”几声后,定格在了照片上。

    拍完照就要散伙,和毕业照一个道理。

    然而当潘明忠看到宁韦指挥大伙迅速收拾走人时,还是稍稍有点不解:“这就走了”

    “啊,不然呢,跟这儿过夜”

    “我的意思是不应该再勘探勘探,化验测试什么的感觉有点草率”

    “狗屁,样品已经有了,坐标也记录了,还勘探什么,抓紧回家才是正事。你看看这鬼地方,上看不见太阳,下看不到山脚,不能多待,有杀气。”

    “那下一步怎么办进设备钻井采油”

    “噗嗤”一声,宁韦终于哈哈大笑起来。

    一边指挥着队员和土著挑起油桶下山,宁韦一边给潘明忠讲道:“下一步什么都别干,呼叫包工头先。”

    “包工头”

    “嗯,陈栋那帮搞基建的随便来一个。”宁韦说到这里,转头正色对潘明忠说道:“要想富,先修路不懂吗要想采油,同样先修路,其他的别想。”

    “我去。”潘明忠听到这里有点郁闷:“这里距离营地差不多有18公里的直线距离,修路的话大概还要多绕一点,够麻烦的。”

    “你来前没看资料吗当年日本人同样是修了石板路,然后靠着缆车和索道往山下运石油的。”宁韦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咱们还不如日本人呢,我估计前期修条便道,然后就得靠肩膀挑。”

    “不能安个管道直接往山下运油吗”

    宁韦听到如此白痴的语句后,被迫翻个白眼,然后伸出一根手指:“第一,你看窑区那些正在攻坚自来水阀门的货,像是能生产出石油管道和压力阀门的样子吗”

    “第二,要上马石油管道,那么油田的年产量至少也要万吨起吧你不觉得咱们这个百吨级的纳米油田,上管道有点”

    宁韦说到这里,用大拇指掐住小指尖,比划了个“小虾米”的手势。

    “明白了明白了,这就是个原始的作坊,上不了台面。”潘明忠这下懂了。

    “其实日本人在后期也修了管道的,不过那时候的井深都在500米以下,年产量也上了万吨。”

    宁韦说到这里,露出满脸感叹的表情:“咱们用不着那么苦逼,因为全世界都在咱们手里。只要咱们的石油消耗量能达到千吨级,那么开着铁甲舰去婆罗洲挖高品质的轻质石油不好吗谁还待这里挖油,太没效率。”

    “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所以说,在这儿不需要整多大的摊子,凑活着混两年就完事。回头等大部队来了,我再打几口百米井出来,产量足够窑区那帮货用了。”

    “被你说得我都没激情了。”

    “你一个搞勘探的要什么激情”

    “那你一个搞石油的也没见有激情啊”

    “废话,有激情是一定要射出来的,你看今天那口井,有半点喷射的样子吗”

    “”

    伴随着两人的聊天声,欢快的“土洋联合矿井勘探队”开始打道回府。而不久后从元斗号上发射出的电波,则迅速引起了大员方面的关注即便是在战云密布的备战时期,发现石油的消息依旧戳中了大部分穿越众的点,所以大办公室当即派出了第二艘增援船只。

    这一次随船而来的,不但有基建工人,还有关键人物:包工头。身为基建方面的权威人士,某个戴着金丝眼镜的货色在两天后亲自来到苗粟:冯冠杰。

    冯冠杰的到来直接引起



第220节 两手准备
    暗云密布,金光破障,天空中浓厚的云层已经将阳光彻底遮住。尽管从时间上来说,现在是下午3点,但是包括大员岛在内的周边海域,此刻却被一片风暴前的黑云遮盖,只有偶尔从云层上方劈裂下来的几道光线,才会告诉人们,现在不是黑夜。

    悬挂着红白蓝三色旗帜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船队,这时已经停驻在了大员外海,距离航道口2公里的洋面上。

    “这些流亡贵族已经把航道挖开了”收回望远镜后,身材高大,面容坚毅的汉斯普特曼斯站在米德尔堡号的船头惊讶地说道:“上一份报告中可没有详细提到这件事,否则的话,我想我的旗舰应该是莱瓦顿号。”

    “这些人有很多奇特的技术,阁下。”穿越众的老朋友,约翰尼斯范德哈根这时在旁边恭敬地说道:“或许在毛哲尔眼中,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报告上提到的神奇之处太多了。”

    “这些问题应该很快就会有答案我已经看到通讯艇划出航道了,毛哲尔先生会在上面的,对吗”

    “一定是这样的,阁下。”
1...5556575859...1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