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而在这段时间里,轮流在外海游弋的高速机帆船,已经将试图玩长途游泳的海盗们都打死在了清澈的珊瑚海岸。

    另外,三个举着白旗跑来谈判的海盗,也被钱铁山亲手在200米外一枪爆头:穿越势力花费了如此多的时间和资源,为得不就是今天这一刻吗到这个时候,剩下的只有你死我活现在才想起来谈判,不觉得晚了点吗

    看到派出的使者被杀,以郑芝龙为首的海盗们再无二话,纷纷退入了东北角的崖岸区。

    崖岸区是由一片乱石组成。后世去过鸬鹚岛旅游的人就知道,那里的崖岸上有石洞,郑芝龙此刻就在石洞里。

    然而这没什么卵用。走到短短的石洞尽头,脚下就是大海,而且是极其清澈的珊瑚海。另外,新港溪号驱逐舰就在不到200米外的洋面上,所以,这不是生路,是死路。

    海盗们很清楚这一点,而且他们也读懂了穿越众之前释放出的冷酷信号,所以很多人选择从乱石中突出来做最后一搏或者说是求死。

    90个穿着牛皮军靴的陆军士兵,此刻已经拉出散兵线,正在手提喇叭的指挥下缓缓从乱石区筛过。这些士兵手中拿着上了刺刀的二八大盖,不断将满脸绝望,怒吼着冲出来的海盗用乱枪打死。

    偶尔有几个灵活一点的海盗蹿到近前,也会迅速被分散在陆军士兵中的陆战队员用手枪点射而死陆战队员现在已经背起突击步枪,开始使用近距离搏斗专用的9手枪。

    半小时后,弧形的搜索已经将所有躲藏在礁石区的海盗打死,士兵开始向崖洞方向聚集。而郑氏的最后一波冲锋也如约到来:10几个最后的海盗举着刀,在狂吼中从崖洞里冲了出来。

    几十把有着漂亮红木枪身,激光雕图的二八式步枪顿时开火,硝烟弥漫中,海盗无一漏,全数被打死在崖洞门前。

    就在这时,异变徒生。

    浓雾中,从士兵背后一块大礁石的顶部,突然跳下一个人影。这块礁石的顶部有一个天然凹槽,只有站在地势比较高的崖洞门口,才能看到。所以,郑芝虎,这个年仅22岁,却是郑家武力值最高的男人,就埋伏在这里。

    郑芝虎前脚尖刚一落地,就借着冲力长身而起,唰唰两刀,半秒不到就将两个士兵从背后砍倒在地。硝烟弥漫中,注意力集中在前方的士兵完全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下一秒,雪亮的刀光闪起,伴随着若隐若现的人影,又有两个士兵被瞬间砍倒。

    就在郑芝虎打算借着最后的烟雾再干死几个仇敌的同时,身后同时响起几声大喝:“转身!有敌人!”

    双目已经通红的郑芝虎,此刻当然听到了示警声,然而他毫不在意,他甚至期盼着身后的敌人赶紧开枪烟雾弥漫中,对准纠缠在一起的人堆开枪一定能帮他多杀几个。

    于是,郑芝虎惯常威猛的脸上,少有地露出了一丝狞笑。只见他举起刀,对准一个刚刚转过头看到他,一脸惊恐,吓得枪都掉了的新兵脖颈,就欲砍下。

    就在这时,郑芝虎听到背后“呛啷”一声抽刀声响起身经百战的他,瞬间撤步扭腰,原本劈向新兵的雁翎刀,借着转身之力,以更狠的态势对着后方就劈了下去。

    “铛”的一声大响后,双刃相交。在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中,两个武士正隔着眼前交错的钢刀,双臂发力,四目相对,审视着彼此。

    接下郑芝虎挟势一刀的是个矮子。此人豹头




第215节 杀王(十二)
    此刻的郑芝龙,面容祥和,眼神平静,浑身洋溢着从容气息。如果不是他的袍服下摆沾满泥土,大概没人能看出来此人不久前还在狼狈逃命。

    走到洞口后,郑芝龙,这个年仅24岁,在后世还是妥妥小鲜肉一只的闽海巨寇,先是伸出双臂,对着眼前这十余人做了个长揖:“芝龙谢各位贵人解惑。”

    终于见到这位被大伙无数次讨论,策划的历史大敌后,讲真,刘哲他们还是有点小激动的。所以接下来刘哲便示意一个脖子上挂着的穿越众出面答话:他知道在场的大部分军人都是那种不善言辞的类型。

    杨磊,穿越前在街道办社区居委会搞宣传工作,擅长民政和摄影摄像以及宣传新闻报道,独家绝活是画黑板报,现如今是穿越论坛总版主,内定的报社社长。

    往前跨出一步后,穿着一身水洗布外套,个头不高的杨磊先是对郑芝龙笑了笑,然后伸出三根指头:“三问三答。”

    郑芝龙略一点头,便朗声问出了第一个问题:“各位是如何追索到郑某的”

    杨磊听到这个问题后,先是回头看了看身后那些士兵。当他确定士兵现在的距离无法听到对话后,他这才转过身回答道:“你身上那块怀表,还有船上的铜佛,里面有机关,能通传你的方位。”

    听到杨磊解释后,郑芝龙先是挑了挑眉毛,然后掏出怀中的景泰蓝怀表在手心掂了掂:“早知贵众能工善作,不意竟能造出如此奇物,佩服佩服。”

    说到这里,郑芝龙又摇头苦笑一声:“老贼演得一出好戏。”

    在场的人都知道他在说熊大这个略有点尴尬,因为本质上怀表的主意还是穿越众给老熊出的。

    郑芝龙吐槽一句后,很快回过神来,问出第二个问题:“各位到底是何方人士来大明有何贵干”

    “这是两个问题。”杨磊笑了笑:“我们来自300年后,到这里是为了建立新帝国,制霸寰宇。”

    “郑某已是将死之人,何必再虚言诓骗于我”然而当面露不屑的郑芝龙渐渐发现对面这些人的表情不似作伪后,不由得目瞪口呆:“果真如此”

    下一刻,反应过来的年青人又摇了摇头:“是芝龙着相了,事已至此,真假又何须在意”紧接着他便问道:“诸位既是300年后来人,那今趟追杀郑某,大约也是事出有因,可否再泄露些天机”

    “用你能听懂的话来说你是我们的苦手,或者说,是劫数,在这个时间点,我们必须杀你。”

    杨磊说到这里,正色对郑芝龙讲道:“原本你这次招安是成功的,郑家就此兴旺,你雄霸东南海疆18年,享尽富贵。但是18年后,明国灭亡,你那时锐气早失,英雄不在,于是便屈身于鞑虏,最后落得个枭首宁古塔的下场。郑芝龙,你一生六姓家奴,有大勇却无大智,空自英气勃发,守户之犬而已。”

    杨磊说到这里,随即停嘴,静静往后退去。在这同时,身材高大的行动总指挥刘哲往前踏了一步,并且掏出腰间的9手枪。

    而此刻的郑芝龙,却早已陷入迷茫中。只见他仰起头,嘴里不停在喃喃而语,没人知道他在说些什么直至枪声响起前,他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没变。

    反派ss们这次终于让对手当了一次明白鬼,过程很顺利,没有遇到主角翻盘的狗血局面。

    从郑芝龙倒下的这一刻起,穿越众从此便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今后再也不会有我郑这样的人出现了能带给穿越众如此大压力的人,仅此一位,别无分号。

    以工业化为力量源泉的某势力,很快就会以土著无法理解的速度成长起来,将一切的阻挠和压力统统从正面砸碎。到那个时候,穿越众再也不会搞这种大费周折的暗杀行动再过几年,这些反派ss们大概就只会说一句话啦:你看,我还没用力,你就倒下了

    打死郑芝龙后,扫尾工作正式开始。

    士兵们接下来会在崖岸区仔细搜索,将所有漏之鱼统统打死。而郑芝龙和郑芝虎两人的尸体,也会在拍照存档以后,就地下葬。无名坟地是被记录了坐标的:如果有一天郑家的后人向新政权要尸骸,那么就会得到这个坐标。

    至于其他的扫尾工作,还有很多,至少今天剩下的时间里是做不完了。

    首先,地上这几百具尸体都要在经过简单搜检后,抛入大海。其次,那两艘搁浅的福船也需要处理。

    其中一艘由于冲滩时船底受损严重,已经没有利用价值,所以被穿越众决定放弃。于是这艘船上的一些贵重货物,暂时都被搬到沙滩上。

    另外一艘在经过简单修补后,同样先卸下船上的货物。第二天上午潮水最高的时候,由一艘机帆船开足马力,轮流用钢索将两艘船都强行拖曳到浅水地带后,其中一艘自然沉没,另一艘由小艇转运,岸上的贵金属和货物最终都被搬运一空。

    第二天傍晚,特遣舰队正式归航。

    本次行动共用时三天,总计消灭包括郑芝龙在内的800敌军,缴获福船两艘,财货若干。而穿



第216节 瑰宝
    就在郑芝龙进入福州城的同一天,从大员港再次出发的元斗号也驶出了航道,一路沿着海岸线北上,直奔苗粟而去。

    苗粟的位置就在台湾三分之一处,距离台北不远。

    17世纪的苗粟,是一块真正的蛮荒之地:位于群山之间的这片土地上,除了原始森林之外,就是原初野人,没有任何文明痕迹。

    这里的野人比起台北和台南的远房亲戚们来,更加“纯粹”,因为他们接触不到外来人。闽商是不会来这里的,这里地势险峻,山高林密,没有硫磺,也没有半开化的土人打开村门迎接他们的到来。

    千万年来,被山峦包裹着的苗粟地区,就和台东那几块临海三角洲一样,都属于被人遗忘的角落。

    历史上哪怕是赶走了西班牙人后布武全岛的荷兰红毛,依旧无视了这片蛮荒的山地直到清中叶时期,苗粟才会有少量汉人陆续进入这里。

    当然了,荷兰人并不知道在苗粟这块土地上是有瑰宝的。而正是因为这种黑乎乎,粘兮兮的瑰宝的存在,才引来了可怕的穿越者和他们的,将当初据守商馆的荷兰人炸上了天空。

    现在,元斗号终于要进入苗粟,去寻找一切的起源,令穿越众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开局台湾的根本动力:石油。

    苗粟的地理位置是很偏僻的。

    从台南出发,沿内岛岸一路往北,在台中和新竹之间,就有一条大河:后龙溪。

    进入后龙溪之后,船只航行的方向反而又往南走了。也就是说,元斗号航行的路线,是一个“卜”字型。卜字的那一点就是曲曲折折的后龙溪,潘明忠他们的目的地苗粟,就在路尽头。

    17世纪的河流,水量是要远远超过后世的。要知道,后世由于沿途城市的工业化进程,连黄河都时不时开始断流肆虐了华夏大地几千年的黄龙,就被这种滑稽的方式给治理了。

    后龙溪的水量是很充沛的,平均宽度都在百米以上。所以当潘明忠他们进入河口开动煤气机后,靠着低速螺旋桨的辅助,很轻松就在河面上开始了勘探之旅。

    和17世纪所有的江河一样,后龙溪的河道里同样有很多沙洲和岩石。这些位置今天都会被元斗号上的仪器记录下来,方便今后清理。

    元斗号一开始是从西往东进入后龙溪的,沿途经过了两岸的一些丘陵和小平原。这些地方直至清朝时期,才会由客家人拓荒开垦,沿海四镇竹南、后龙、通霄及苑里,主要居民都是使用台湾闽南语的族群。

    在河面上行驶了差不多10公里的路程后,元斗号就来到河道第一个大拐弯处。此处的冲积平原,就是后世苗粟市的位置所在,也是后龙溪沿岸最大的一块平原,尽管这块地事实上面积很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

    苗栗旧名猫里,到清朝才得以改名。

    现如今河岸两旁没有半点客家人的影子,密密麻麻的樟树林占据了平原和丘陵的每一寸土地。元斗号在墨绿的深山中缓缓上溯,两岸山高林密,猿啼鹿鸣,颇有进入小三峡的感觉这就是苗粟不受闽商欢迎的地方:哪怕连一点海边沙滩,茅草地都没有,除了树还是树。

    拐过苗粟市的河道大弯后,元斗号的航向就变成正南等于是往回开了,一山之外,就是大海。

    这一段路程还是10公里。

    到了这时候,船上的某些人就开始兴奋起来了:再拐过前方的另一道大弯,当船只恢复自西而东航行后,往前不到六公里的样子,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处被发现的油田原址:出磺坑。

    清朝咸丰末年1861年,苗栗县出磺坑地方有居民邱苟,首先在该处发现石油露头,他用人力挖了一个深度3米多的井,日产油40,用来点灯。

    日据时期,石油勘探队到此地实际调查,次年在出磺坑开始钻井。两年后,一号井钻探成功,18761946年累计产油17万吨,天然气5500万立方米。

    在真实历史上,即便是到21世纪,这里依旧在出产着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油气田。

    也是最适合穿越众的油气田。

    出磺坑这一带在地质上属于背斜构造,中央部位最高,两翼向外倾斜,油气就被封闭在背斜构造里。

    背斜构造的两翼是由软硬不同的砂岩和页岩互层组成,再加上地势较高,所以此地一开始的油田,无论是土著用铲子挖的,还是之后清朝衙门请人打的井,深度都在100米左右。

    就像婴儿一样,一开始并不需要大口吃肉:既没有胃,也没有牙。以穿越众现在的工业能力,是搞不定那些深度一两千米,石油狂暴喷发的高产油井的譬如海湾那一片的油田。

    反而是苗粟这里的油田最适合:光绪三年美国技师来此打井,深度只有120米的浅井,每天产油950公升。这种不需要大型采油机械,没有喷发压力的浅井,才是窑区基地现阶段最需要的油井模式。

    拐过第二道河湾后,又前行了6公里



第217节 第N类接触
    匆匆一夜过后,船上的人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开始起床做准备。

    今天是最关键的一天。根据潘明忠他们的推测,附近的土人极有可能在今天,最迟不过明天,就会跑来和穿越众接触。

    至于是猪突式接触,还是试探型接触,这个没人能猜出来。元斗号上的人现在只能不变应万变,抓紧时间抢修一道墙出来再说。

    木墙的修建速度很慢。即便是再小的砦堡,三四百个平方的内部面积还是需要的,所以今天绝大部分的工时都会用在修墙上:平整土地,挖壕,砸夯原木

    这些工作电线是帮不上忙的,因为元斗号带不了那么多工程机械,除了削尖木头外,其他的只能靠人力一点点完成。

    所以整个上午的时间,大家就在夯木头中渡过了。这些一头削尖,高度只有18米的原木是没有经过处理的,被捆扎成墙以后,过段时间就会因为木料中水分的蒸发,使得墙体变形。

    不过这些问题在眼下都不是事。勘探队的当务之急是在此地站住脚跟,所谓黄金三一天。至于今后,只要能站住脚,那么砦堡自然会陆续扩建,内部这道墙很快就会拆除掉烧火。

    忙碌了一早上后,潘明忠看看砦墙只完成了三分之一,于是他知道今天是没戏了,晚上还得回船上睡。好在截至目前,哨兵还没发现射界区域内有土人出没,这让潘明忠悬着的心稍稍放松了一点:“没准土人很少来这一带”

    抱着喜忧参半的心情,潘明忠下令收工开饭。听到命令后,所有人当即扔下了工具,围在两口大铁锅前,乐呵呵开始等饭。

    下一刻,曹操来了。

    屁股刚坐在地上的潘明忠,在听到哨兵一声大喝:“南边有情况!”后,一骨碌就从地上爬了起来,提着就往南边看去。

    南边就是河堤方向。

    此刻映入潘明忠眼帘的,是大约200米外,站在河堤旁的两个身影。等他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才发现那是一男一女。这两个身影一高一矮,浑身一丝不挂,女的还是个小孩,七岁的样子,男的岁数大一点,应该有个十二三四岁这是潘明忠猜的,原始土著的年龄和后世人完全不一样。
1...5455565758...1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