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呼......”忙碌一夜的人们,这下终于可以松口气。

    昨晚的行动,是穿越船队有史以来转运人数最多的一次,总数高达1400的流民被塞进了船舱,沙船里现在除了少部分稻米外,只有人,其他杂货一概未装。

    “辛苦了,老熊,房顶喝了一夜风。”沙船队司令兼狗眼号船长王博这时站在船头,笑呵呵地对赶来送别的熊道同志说到。

    “我回去躺倒就睡,你们还要轮班开船,这才辛苦!”熊道笑着点点头,和王博紧紧一握手:“路上小心,一路保重!”

    “保重!”

    革命战友就这样挥手做别了。几小时后,等那些从杭州城出来的人们来到塘庄建材市场,会发现停在河湾里的四艘大沙船已经悄然消失。

    ......

    熊老爷送走船队后,心中大石终于落地,打着哈欠就回屋补觉,嗯,吹一夜冷风




第170节 敌我矛盾
    “若是生丝之类就算了,谢家近年来多与一官大帮交易,怕是没有多的货再去大员贸易。”

    ......

    谢出水说出这句话后,熊道的眉毛禁不住往上一挑,下一刻他马上堆起满脸笑容:“不妨事不妨事,眼下大员岛贫瘠,便是一把麻绳,一捆瓷碗能运去,也是好的,不挑拣,不挑拣,哈哈。”说到这里,熊老爷抬头大声尬笑起来。

    而谢福清此时也附和着一同尬笑两声,顺便严厉地扫了族侄一眼。接下来双方再客套几句,熊老爷便起身告辞,谢氏急忙起身相送。一伙人其乐融融的来到会馆门前,熊老爷道别了老练的谢福清和莫名对自己有点敌意的谢出水,回身上轿。

    ......

    “出水,你来杭州时日不长,地盘还没摸清,岂能当着此人的面说那种胡话!”送走客人之后,刚回到包间,谢福清阴沉着脸,瞪着谢出水问到。

    谢出水听族叔问罪,黑脸上露出一丝讽刺的笑容:“四叔,有些消息您老还不晓得,这伙人在大员岛上给日人趸卖生丝,不合犯了郑一官的忌,怕是时日无多,四叔无需在意。”

    谢福清眨巴着眼睛回味一番后,先是扶着椅背坐定,然后他盯着谢出水的眼睛,缓缓问道:“郑一官为何不早早剿平此辈”

    “四叔您知道的,郑氏近日正以铜山为营,和官军往还,腾不出手。”

    “嗯,那早先郑氏有暇时,为何不去大员抄红毛人老窝”

    “哦...这个,大约是...红毛人铳炮犀利......”

    “红毛人怎生去的大员岛,别个不知,你当年是带着两艘船去过澎湖助拳的,你怎能不知”

    谢福清说到这里顿了顿,然后皱起眉头继续说道:“官军和郑氏当日多少人船红毛才多少人船郑氏但凡有一丝办法,能礼送红毛去大员”

    “你大约是听了谁家的**汤儿,真个以为那熊道一伙人是偷袭大员得手红毛人尸横遍野,城墙炸裂,这怎生能是偷袭”谢福清说到这里,一脸无奈:“那伙人是大虫!......郑氏再清楚不过,一官果真有那个能耐,早就平了大员,还用待在铜山喝风!”

    谢福清此时越说越气,越说越怕。他以一个四十年老海商的经验,方才敏锐地觉察出一丝风险,这会再这么一分析,谢福清算是彻底搞清楚一件事:自家这莽撞族侄,把那大员岛上的人看成土鸡瓦狗,方才一句话就替谢家站了队......

    鼻尖似乎有一股莫名的焦糊味儿飘过,谢福清这时烦躁地在屋里走来走去——不知为什么,他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有些消息我不晓得混账!那塘庄二掌柜是杭州丐帮大龙头的结义兄弟,手下八千弟兄,这等消息你又晓得几个”。

    回头看着张大嘴的族侄,谢福清再不啰嗦,直接问道:“船货都齐备没有”

    “齐备了。”谢出水点点头。

    “我这就给家主写信,你拿到信就去乍浦,后日和老十三的船一起回漳州。”

    “老十三”谢出水惊讶道:“老十三的船尚未备齐货”

    谢福清已经不想和这个脑残族侄再说什么了,他这时扯过一旁案几上的笔墨,就地开始写起信来。写完后,信封拿火漆封好,然后谢福清把信交给族侄:“老迈也好,昏聩也罢,江南的事眼下还是我说了算。你这就走,最迟后日,就要和老十三双船同归,缘由都在信中,家主看完自有说法。”

    就在谢出水拿起信,拉开包间门的时候,谢福清背对着他,冷冷地补了一句:“出水,须记得你姓谢,不姓郑,莫要听错了话,使错了力!”

    ......看着谢出水心事重重的走出门外,谢福清一张古铜色的脸上依旧挂满了寒霜,他起身回到在会馆长租的小院里,思虑良久以后,又回到堂屋写起信来。

    这次信件的内容很详细,谢福清写完后,一边封口,一边喊门外的长随进屋:“石头,这封信你拿好,我再支20两银子给你。明日一早你便去乍浦,不要搭自家的船,只管搭别家的船,尽快回府,把信交给大老爷。”

    “石头晓得了。”

    打发走信使后,谢福清又喊来另一个长随,命他拿着自己的名刺去塘庄投帖,定个时间后,他要回访熊老爷。

    老谢在会馆里这一溜操作,已经走远的熊道熊老爷是不知道的。讲真,熊老爷出会馆门以后,就已经把谢家叔侄忘了......

    不属于自己工作范畴内的东西,记那么详细做什么

    从谢出水暴露出谢家是郑氏的生丝供应商那一刻起,这件事的性质,就已经从人民内部矛盾,上升到了敌我矛盾的层次。而敌我矛盾这种事,不归熊道管,归鲁成管。

    ......

    明代福建丝织业发达,尤其是贸易兴盛的漳,泉等地,民间手工业者生产出的丝织品相当有名,漳纱泉锦畅销中外。

    然而丝织业和桑茧业是两回事......事实上,福建并不产生丝。

    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福建桑茧业很不发达。《八闽通志》说:“此地蚕桑差薄,所产者多,民间所须织纱帛,皆资于吴航所至。”

    同样的记载亦见于《兴化府志》:“本地蚕叶差薄,丝多颓,民间所织纱帛,皆资于吴中。”

    也就是说,福建其实是个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



第171节 德邦
    “小兄弟叫什么名啊”

    “回纲首话,小的旺财。”

    “旺财啊,不错不错,好名。”

    ......

    福船的艉舱里,谢出水和谢十三两人,还有乍浦县的两位差役,此刻正围着名叫旺财的伙计,看他打包快递。

    从进门就笑眯眯的旺财,不但手脚麻利,而且嘴巴伶俐,一边打包,一边回话,两不耽搁。

    只见他把几封家书轻轻裹进包袱皮,然后将布包垫入黑木匣中,随后两双苏坊的缎面布鞋,也被压在包袱皮上。接下来旺财合上木匣,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副精巧的小铜锁,上完锁后,旺财把钥匙一收,然后把黑木匣推到谢出水面前,笑眯眯地说道:“等纲首到了地头,便能见到拿钥匙开箱的。”

    “嗯,好说好说,只是这鲁老爷家的包裹,要送到漳州何人府上啊”

    “哦,回纲首,是漳州城东,板子巷,刘御史府上。”

    “板子巷知道知道......嗯,刘御史府上,定是大门槛了。”

    “不瞒二位说,我家大夫人正是那刘御史的胞妹,每岁里都要寻人寄家书回去呢。”

    “噢,原来如此,小兄弟放心,包裹准定能送到。”

    “旺财代我家大夫人谢过纲首。”

    “小兄弟客气。”

    ......

    旺财最终还是在互相谦让中,给谢纲首留下了5两银子的快递费,并且笑眯眯地亲眼看着黑木匣子被放进艉舱的木柜里。

    如此就算事毕。旺财和两个差役,随后告辞下船,三人走出牛头港后,又继续前行了三里多地,然后钻入河汊里停泊的一艘小船中。

    小船一路顺着江南地区四通八达的水网钻来钻去,等回到摩云观前的河码头,已是月上中天。取下挂在船头的两盏灯笼,三个早已换回普通人装扮的船客,沿着青石阶缓缓而行,不久后,便看到摩云观紧闭的山门。

    举起灯笼照亮自己的脸庞,三个人推开貌似没人看守的小门,一路径直来到观后的方丈室,打头的旺财轻轻敲几下门:“师傅,我们回来了。”

    “进来吧。”

    房间里很明亮,一盏太阳能仿古马灯照亮了屋内每一处角落。披着袈裟,袒露着肚皮的鲁成坐在书桌旁,正笑吟吟地看着他们。

    “师傅。”

    “嗯,回来得不算晚,看来任务还算顺利”

    “是,按时完成。”

    “嗯,明天记得把报告交上来。”

    “知道了。”

    “唉,还是布局太单薄,资源都押在这儿了。”鲁成说到这里,用手指指脚下,然后起身在屋内踱了几步,轻叹一声:“像今天这种行动,理论上嘉兴方面就该有人就近出动才合适。你们几个看似顺利,实际上就是冒险......时间紧,又要追在人家屁股后面做局,风险很大。”

    鲁成分析到这里,脸上的神色渐渐变得坚定起来:“不行,再难步子也要迈开。嗯,回头你们几个都做好准备,最近轮流去大员培训。”

    旺财他们当然知道传说中大员是什么地方,此刻见师傅已经下定决心,于是三人同时点点头,不过眼中还是流露出一丝忐忑来。

    “呵呵,去了好好学,情报局走一遭出来,就算是出师啦。到时候等你们回来,咱们就开分站!”鲁成一边说,一边鼓励性地拍拍旺财的肩膀:“刘旺啊,我看好你,到那边一定要去窑区好好看看,看完后,你就知道咱们的力量到底有多强了!”

    ......

    旺财的真名叫做刘旺。

    当初穿越众在谋夺丐帮之前,时任茗香楼伙计的刘旺,首先被某些人设计,最后在威逼利诱下刘旺被迫出手,用蓖麻毒素害死了仁和县的吏员朱正,使得穿越众谋夺丐帮的计划从侧面得到了保障。

    刘旺在事后得了赏银,同时也从茗香馆辞了职:穿越众自然不会放任一个知道幕后真凶是谁的人在街上闲逛,于是刘旺便被安排到塘庄打杂。

    近距离见识到穿越人士的种种不可思议之处后,无忧无虑的年轻人反倒来了兴趣,每天在塘庄里乱窜,有两次还差点被他跑进后园。

    好吧,有兴趣就好,于是小同志最终被安排到摩云观,当上了第一任江南站站长鲁成的徒弟,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年青,日渐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反贼。

    以上,就是刘旺的故事。

    ......

    漆黑的船舱里闷热,逼仄,一个身影正趟在吊床上呼呼大睡。伴随着体内生物钟的提醒,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令昏睡者呼声渐轻,下一刻,他醒了过来。

    右手轻轻在床边一摸,须臾不离身的短刃唐刀便被握在掌心,陈火丁缓缓睁开双眼。

    举起左手腕上的劳力士游艇,蓝色的夜光表盘显示已经到了正午,陈火丁于是翻身轻轻下地,在黑暗中摸索着披上一件打了补丁的冲锋衣,赤着脚走出船舱。

    猛然间从舱下走上甲板,正午**的阳光使得他眯起了眼睛,手搭凉棚四下一望,陈二爷便向艉舱走去。

    “



第172节 遮了天
    “德邦”这个船名,不用说就知道是穿越众的作品。

    作为穿越势力派驻在浙海一带的暗子,德邦号的任务很简单:招募,筛选水手,这同时接受穿越者指令,以海盗船的身份四处游走,打击敌对势力的船只。

    德邦号在体系内的电文代码,是具有浓郁穿越风格的“打野”。

    德邦号这艘海盗船,在江湖上扯出的旗号是“遮了天”。好吧,这个脑残名子其实也是某情报局的穿越众随手起的,和明末某一股草头王同款。

    ......

    “遮了天”匪帮的大当家和二当家,在你争我抢中消灭了铁板烤鱼。完事后陈二爷摇一摇小瓶,看看里面所剩不多的辣椒粉,心痛得又嘟囔几句,然后赶紧把两个破旧的塑料瓶揣进怀里。

    被二爷防贼一般防着的马六,也是当年屏风寨中的老人。此人少年时在乐清沿海做渔民,成年后流落到屏风寨,和陈火丁遭遇类似,走得都是海民转职山贼的稀有升级路线。

    当初分流的时候,穿越众考虑到陈火丁和马六是屏风寨里少数加了航海技能点的人,就留下二人在浙海沿岸打野,顺便利用他们地面熟的优势,在各地卫所渔村拉人头招工。

    德邦号就这样每天在舟山一带乱窜,时不时再打个劫,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沙船队路过接头,这边送些人上船,那边留补给给他们。

    补给通常来说是盐。有了细滑的精盐,无论德邦号停在哪一处犄角旮旯,总会有附近的渔民和卫所农户送来稻米,蔬菜和海鲜。

    所以说,陈马二人的日子,还是过得不错的。

    ......

    烤鱼吃完,就该干正事了。

    首先当然是查阅最新的情报,于是二人进了艉舱。

    艉舱里有一个相貌斯斯文文,30岁不到的男人,正在一台按键式电报机前滴滴答答收发着电文。

    这个男人姓韩,叫韩祖德。

    韩祖德是摩云观最早的一批学霸之一,和已经去了大员的姜尚同学是算同届生。不过和姜尚这种全面发展的三道杠不同,已经年届30,之前只是个落难纸坊伙计的韩祖德,学业有点偏科:他做文章很差劲,但是数学知识学得很快,简单说,他长了一个理科生的脑袋。

    考虑到他岁数已经不小,而且偏科,今后成长潜力不大,所以当时鲁成一接到杭州站站长任命,便把韩祖德调入麾下。

    这之后韩祖德就开始一边学习基础知识,一边接受包括收发电报在内的情报员培训课程。现如今在德邦号上的工作,已经是韩祖德轮换的第三处岗位。

    ......

    陈火丁耐心等了一会,看到韩祖德发完电文后,这才探过身问道:“书生,有信了”
1...3940414243...1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