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于是乎陈二爷就这样暂时留在了摩云观。身份呢,从外聘的高级船长,变成了公司里面最低一等的传达室收发员——没办法,谁让你非要跳槽呢,新公司人人平等,从头干起吧......
而长着一张驴脸的马六同志,此事之后,也如愿接过了德邦号船长的宝座。
至于陈二爷最终的归宿......在参考他本人意见后,鲁成经过和大员方面的电报往还,几天后告诉了陈火丁一个好消息:考虑到陈火丁同志以往立下的功勋,军方已经同意接受陈火丁参加新兵训练,并且给予了二爷一个特权:他可以自由选择兵种。
大员现在的参军模式,是不存在自由报名一说的:所有进入大员的人口,都会根据在摩云观时就建立的档案,被强制安插到某一处工作岗位上。除非此人在今后表现出某方面的特长,否则不会改变工种。
至于陈二爷这种特殊人材,鲁大师在告诉他好消息的同时,还隐晦的给陈二爷推荐了一番海军陆战队:一个小小的行政性暗示。
......大办公室从陆战队成立那天起,就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在扶持亲儿子,而鲁成所在的情报系统,身为大办公室下辖的头号狗腿子部门,自然会在一些不便明说的地方,做一些“小小”的额外工作。
陈火丁就这样进入了穿越势力的军政体系,成为了一颗懵懵懂懂的棋子。这之后二爷在摩云观待了下来,为了表示“脱胎换骨”,二爷还剃掉了长发和络腮胡——以往沧桑的造型掩盖了二爷的真实年龄,直到这一刻露出本来面貌,人们才看出来,陈火丁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第176节 大敌郑芝龙
来到码头接人的,不光有隶属于陆军的卫远,还有陆战队副司令杜德威。
杜德威这个南美游击队余孽,穿越的时间比较迟,所以他并不认识陈火丁。不过这无所谓,心中早已有了逼数的杜德威,此刻只是面带微笑的和陈二爷握握手,介绍两句就完事。
陈二爷对军队内部的兵种划分是一头雾水。好在从杭州出发前,他是经过鲁成暗示和提点的,所以他现在大概知道,杜德威是统管“探马,夜不收”这些精锐的头头,是宰执亲军。
无奈的陈二爷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大头兵还没当上就被迫参与这些内部的派系斗争,实非他本人所愿。接下来自然是谁也逃不过的新兵集训:剔着板寸的二爷很快被分配到大员岛上新建的兵营里,默默地收拾起床铺,身边是大声宣读着条例的新兵教官——屏风寨的老伙计,二爷现在的顶头上司。
......
当天跑到大员码头接船的,还包括了两位海军人士。当然了,如此多的军人来到码头,自然不会是因为陈火丁这个新兵......二爷只是大伙附带一见,顺便调笑两句的开心果。这些人来到码头的真正意图,是来见王晓辉的:三天前,当此君还在海上漂浮的时候,就已经被任命为“争锋”计划的海军代表。
所以说,今天这种场合,是略略有些压抑的,事实上,大员岛的气氛最近一直都比较紧张。当然,陈二爷这种初次来到大员的局外人是感觉不到的。
现在是1628年的5月份。穿越势力今年最重要的对外工作:消灭郑芝龙匪帮,已经处于正式实施阶段。
自熊文灿入闽以来,一直密切关注着闽海局势的穿越众,已经根据外派人员传回来的情报,召开了2次扩大会议,1次专题会议。这个数量在穿越势力短短的历史上,属于绝无仅有。
当下的局势是:派驻到福州的大员岛代表,已经多次成功面见熊文灿。代表在送上大批财宝之余,顺便表达了一番化外野人们精忠报国的迫切心情。
以上这些动作,再加上巡抚衙门某个当红赞画“出于公心”的“参谋筹划”,已经成功令熊文灿做出了一个战略判断:优先接见大员匪帮头目:曹川。如果这之后一切顺利的话,熊文灿就打算正式招抚大员势力,并给予曹川官府方面的支持,平灭包括郑芝龙在内的大小海盗。
尽管老熊目前还处于某种观望状态,并没有完全倒向大员方面,但是这个成果,已经足够令大办公室诸公兴奋一把了——这是正常的,历史上老熊没得选择,现在多出一个大员帮来,老熊自然会待价而沽。
要知道,历史上的熊文灿,可是带着朝堂上下对招抚郑芝龙的默许出京的。老熊到福建后不久,便既着手招抚了郑芝龙,这中间过程很顺,没有出现历朝官府招抚贼匪的必备项目:反复来去,讨价还价,伏击诱杀——此处便可一窥老熊诚意,还有明帝国那强大外表下的虚弱不堪。
穿越势力如今能取得这样的卡位优先度,这是先知先觉+长期布局的结果,相当不容易。
熊文灿的消息是在陈火丁到埠大员的三天前,从福州情报站的电台中发过来的。
得到这个消息后,夏先泽当即召开了紧急会议。
在会议上首先确定下来的,是正式成立旨在消灭郑芝龙的“争锋”计划执行小组。组长由情报局局长戴云担任,包括海军陆军和陆战队在内都有派人参与。
会议上其次定下来的,是迅速回应老熊的主张:近日内派出“曹总”去福州和老熊会面,争取早日得到正式招抚。
会议的最后,大办公室责成新出炉的“争锋”小组,根据先前的预案和最新情报,尽快拿出消灭郑芝龙具体计划。
......
早在熊文灿经停杭州,熊道找上门投诚的那一刻,大员方面就对今日的局面有了推演。
穿越势力期盼达到的最好结果是:由熊文灿招抚一员穿越势力隆重推出的“猛将”,授予此人游击将军的官职,然后双方联军在猛将兄指挥下东征西讨,平灭各路海盗势力。
这种模式,有利于将来某势力得了天下后甩锅:是xx受的招抚,不是曹川受的招抚......虽说这是掩耳盗铃,但好歹也能略略在史书上涂脂抹粉一番。
次一档的结果大家也早有预案:老熊不搭理所谓的猛将兄提议,而是直奔主题,要招抚大员海匪头领曹川。
现如今穿越众面对的,就是这个次一档的结果。
西贝货是很容易找的,毕竟熊文灿又不知道曹川长啥样。
至于说曹川本人,去福州那就是搞笑的。作为穿越势力的最核心竞争力,一切力量的源泉,莫说是招抚了,即便是有一天穿越众打下了某个沿海大城,没有大舰队护航,曹总也是不可能从大员挪窝的——这尼玛太重要了,不能轻动啊!
......综上所述,西贝货张冬东就出场了。
张冬东,河北人,穿越前是某广告公司的客户经理。
张冬东既不帅,长得和曹总也不是很像,也不英明神武,也不会海战陆战谍报战,那么他是如何当上曹总替身的呢
很简单,排除法。
首先排除掉的是异端。
什么是异端抨击夏先泽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那帮人就是异端。简单说就是:皇汉们。
跑去接受招抚的人,未来很多时间都不会待在大员。所以大员目前的领导层和所有的技术人员,包括炼钢造船的在内,也被排除在外。
第177节 船厂
1628年的台江内海,宽度是5公里,长度是12公里。大批美丽的泄湖沿着台江南北两端分布开来,这种情况会一直延续到后世,泄湖群最终变成了供游客取景的湿地公园和渔场。
而今在穿越众治下的台江,已经有了后世港口的风范。
首先是航路。
早期的台江由于泥沙淤积,很多地方水深只有13米,是不能通行货船的。而穿越众自从有了挖泥船以后,首先就是清理出了一条从赤崁码头直通大员航道口的主航路,然后沿途布置上浮标。
至于其他地段,眼下挖泥船正在拓宽航道,暂时还顾不上清理。尽管如此,但是港务局依旧用各种外观不同的浮标,给台江海面规划出了功能区块包括近海货运,以及短途客运在内的浅吃水小船,现在都有了专用航道。
而这些整齐划一,线条流畅的专用小艇,则是台江船厂成立以来的主力作品。
坐落在台江东北角的船厂,自成立以来,有鉴于各方对船只的需求大增,所以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中。人手增加,厂区陆续向北方延伸,规模越来越大:长达几百米的的各式船台上,蚂蚁般的船厂工人每天都在围着一些船架忙碌,机器轰鸣,嘈杂繁闹,场面热烈。
当然了,规模大不代表技术含量高,目前占据了船厂大部分地段的,依旧是小艇工作段。
这些制造小艇的工段相当简陋,其实就是在沙地上挖了个浅坑。新手通常要造两三艘小艇后,才能谈得上入行,然后再专精修炼某一项技能。
而被穿越众称之为项目经理的大匠,则是稀缺物品,通常一个人要负责两三个小艇工段。
明嘉靖以后,传统的“轮班”制由于匠户逃亡太多,已经事实上破产,改成了官府收取工役银的折算制度。而到了崇祯年间,真正有手艺的工匠,包括船匠在内,这些人虽说社会地位低下,但实际上都是中产阶层,是很难变成流民的。
摩云观里收罗的工匠,很多都是用白花花的银子,或雇,或买,还有就是从牢里赎出来的在押罪犯,赌徒之类的货色。
这些人被收罗来后,首先要做的,是学习语文和数学。
传统工匠有个极度令穿越众头痛的问题:这些人大多都不识字,搞生产全靠死记硬背下的几样固定模版,生搬硬套,毫无创造力。
在摩云观里学习一段时间的基础语数后,这些人来到大员还要继续深造边生产边学习。学习内容会渐渐侧重于一些单位换算,简单几何,测量方面,船匠和木匠们则会接触到木材的膨胀系数表这些专科内容。
一部分善于学习的人,很快就变成了工匠里面的佼佼者。这些被理论知识武装起来的人,现如今在台江船厂都当上了“项目经理”。这个职务不是白给的,最起码的要求:他们要能看懂穿越众给出的船舶图纸,并且指导工人把实物造出来。
“台江货运一型”和“台江客运一型”这两种建造数量最多的小艇,是台江船厂自行研制开发的基础船型。
说是自行研制,其实船厂只是提供了要求和各种环境参数。两种船体的详细图纸,是曹总从后世找专业的船舶设计公司,经过各种计算机技术设计测算并且检测后,用硬盘带回大员的。
当前穿越众简陋的工业能力,根本谈不上“设计”这一说。无论是窑区的设备,还是船厂的船舶,实际上都是“拿来主义”直接进口成套设备,或者进口关键零件,然后再粗陋的仿制出其他部位。
以乔正泰为首的船厂诸公,也面临着同样问题:他们可以拿出上百种已有的小艇图纸和数据,但是关键的是,哪一种最适合眼下的条件或者全部造出来挨个实验
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历史上那些经典船型,小到木帆船,大到钢铁战舰,这些图纸和数据,如果用21世纪的工业设计标准过一遍的话,一定有很多可以改良的地方。
穿越众这点简单的人手和设备,根本不可能完成船舶设计工作。设计不是那么简单的,各种图纸的定稿,都需要有经验的设计团队,辅以大量的计算,模拟设备才能搞定。
在不远的未来,某势力会陆续建造出各种木质风帆战舰,运输船,铁肋木壳战舰,铁甲舰,战列舰
以上这些品种繁多,功能各异的船只,曹川都已经在后世的船舶设计公司下了订单。这些经过全方位改良后的船舶,会以最高的航行效率,最佳的结构布局,最优美的线型,在穿越位面驰骋七海,布武全球。
说回小艇。跑货运的“台货一型”,是根据当前的台江运输环境而设计制造的。
该型船平底,使用中式硬帆,用滑轮组升降帆面,载重2吨,23人就可以轻松操作。
作为专门在赤崁窑区基地之间跑运输的小艇,这款船吃水浅,速度快,载货稳,相当实用。用滑轮组升降的中式硬帆,既节省了人力,又能保证船只在大多数风向下都可以正常工作。
良好的操控性,使得一些老船工在涨潮的时候,甚至可以不用从北线尾岛外围绕进新港溪。这些人驾驶着卸完货的空船,从赤崁码头直接冲进台江北面的泄湖区,仗着路熟,一路惹起万千水鸟,就这么
第178节 备战工作
“瑞安”号的改造工程,现在已经接近尾声:包括加固船体,调整隔舱,安装电子仪器这些改装工作已经完工,现在只剩动力系统。
传统的福船,沙船这些,是很少用船肋的。工匠们发展出这些船型,本就是冲着货船去的,福船最主要的功用,是在大陆沿海地区运载货物。
设计者并没有指望福船在风暴中横渡太平洋,也没有考虑给舱壁安装上密密麻麻的船肋用来打排炮从“”字型船底就能看出来。要想在侧舷打排炮,船型必须是底大上小的“”字型,而且底舱必须装满压舱物,将整船的重心降到水线以下,就像不倒翁一样。
既然只是沿海货运,有风暴随时都可以近岸避风,所以省略船肋这道昂贵的工序就是很明智的做法:事实证明,福船现有的结构强度,足以胜任几百年来民间的海贸所需。
然而正在被穿越众改造的“瑞安”号不同。
需要执行特殊任务的福船,薄薄一层外板肯定不行即便是动力系统运转起来,也有可能产生渗漏,更遑论这艘船未来还有可能发生各种无法预测的战斗。
所以瑞安号就被全面加强了结构。
经过各种支撑,加强筋,以及更换上好的木料舱板后,瑞安号最终为了结实,从而付出了货舱容积减少2的代价。没办法,船型早已固定,不可能从龙骨上再加装船肋,所以只能这样了。
牢固性问题解决后,其他通讯方面反而是最简单的:艉舱里安放电报机,电台,雷达屏,后桅安装天线和雷达罩,这都属于熟练工序,轻松搞定。
和其他所有被改造过的船一样,“瑞安号”这艘福船的改装工程,难度最高的一环,必定是动力系统。
早期以狗眼号为代表的沙船,动力系统是在船尾安装的柴油舷外机。
舷外机的优点很多:即插即用,隐蔽安全高效,不用在舱内安装复杂的动力系统,不用考虑密封,渗漏等等这些麻烦,舷外机只需要在船尾安装一条外置滑轨,就一切了。
然而一黑顶十粉:舷外机要吃柴油,吃柴,吃
尽管运输船队消耗的柴油量很少,通常只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启用,然而随着船队的不断增加,柴油的消耗量是始终处于增加状态的,小伙伴们终于遭不住了,这尼玛是无底洞啊!
到了这个时候,哪怕大办公室已经下令提前组建石油勘探队,但是舷外机还是在多个部门的强烈呼声中,暂时全部停用了。
现如今所有领航船和诸如“乘风”号这种特殊船只上的动力系统,都已经改成了木煤气螺旋桨动力。
这个比较坑爹。
木煤气动力:启动慢,功率低,而且整套系统比起舷外机来,要复杂不少。从汽化炉到各种连接件,气体输送管道,专用的煤气发动机,再到主轴和螺旋桨,这一系列工程搞下来,同样让窑区的工业人士腹诽不已。
首先,运行和维护这套系统就是大麻烦:窑区好不容易培养出的一些工人,现在又要被船队分走一部分。
其次,当前窑区自产工件的能力还很低。以上这几套系统,除了几个傻乎乎的铸铁汽化炉之外,其余部分,包括润滑油和金属密封圈在内的备件,依旧要全部进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