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旅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素罗汉
    “混账,老爷我说得是火镰!”多年的转进经验救了自己,卜老爷用一招斗转星移化解了主要矛盾:“不晓得老爷我看不惯登喜路吗火镰全都换成万宝路的!”

    “喏!”两个下人心中毫无波动,点头应是。

    当天剩下的时间里,一行人硬生生将赤崁大街上的商场都逛了个通透。和所有来此地购物的商旅一样,参观团最终满载而归。

    各种大包小包的商品卜老爷和方唐镜委实买了不少,害得长随卜贵不得不就地租了辆小推车,单单往酒店送货就来回跑了几趟。

    除了小礼品外,精美的成套玻璃茶具、成套玻璃首饰、成套梳妆镜、成套女性化妆品、香水、香烟、高档鹿皮箱包和皮鞋、竹鼠皮袍、近视和老花镜、天堂牌铁骨雨伞、保温壶保温杯、煤油灯煤油炉

    人类对于精美物品是缺乏抵抗能力的,这是一种天性,是对智慧的隐性崇拜。

    70年代后期,只服务外国人、外交官和政府官员的友谊商店开业,当时里面售卖的是花生酱和好时巧克力,还有美国冰箱和洗衣机。

    由于只接受外汇兑换券为货币,所以“守卫会阻止任何貌似中国人的人进入商店”。即便是这样,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在店门外窥看,寻找着能进去逛一逛的机会。

    再往后到了0年代,进入国内的日本家用电器就开始被彻夜排队购买,再往后消费升级,人们又开始追逐大哥大,豪车,肾机,加拿大鹅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带有高附加值的商品除非物理隔断,否则就一定会被相对落后地区的人群追捧,这种趋势是无法被意识形态或者敌对情绪所阻止的。

    金将军穷成那样,每年照样要进口敌人几亿美元的奢侈品用来发给劳动党高层当初艰苦朴素那是因为没见识,真有了见识,不发试试看

    扯远了,故事说回十七世纪的卜老爷。

    卜老爷尽管在意识形态方面同样反动,很仇视曹氏集团,但这并不妨碍他老人家将这次带来的银子统统送进“曹家人”开设的商店里。靠着入关时办理的对公签证,参观团在赤崁大街一路疯狂消费,把一些既缺钱又缺购物手续的小商人羡慕地口水直流。

    到了晚上回去酒店,卜老爷主仆三人对着满屋的商品一算账好嘛,连同老爷自家带来的银子,还有出差预支的公款,再加上妇人小姐托付给下人的私房购物款,总数两千七百多两的白银一下午时间就被花了个七七,可谓是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

    “明日请柜上的人来,办那个嗯,顺风托运。”事已至此,卜老爷只能一边让小厮揉脚,一边苦笑着吩咐长随他现在对那份旅游指南已经是深信不疑了,上面既然说托运货物安全又稳妥,易碎品还附送额外的芦絮包装,那他老人家当然不会再费心自己运行李。

    与此同时,对门的方唐镜也在清点货物。他这趟来台湾考察调研,本来就担负着采购任务的,所以他的购买力比卜老爷还要旺盛。明末除了军头,就是士绅钱多,区区几千两银子,一户中等士大夫很轻松就能拿出来。

    方唐镜主仆两个今天可是把所有商品的配额都买足了。包括卜老爷看不上的厚帆布、牛仔布、卡其布这些粗货在内,来自江南产棉区的方某人统统买了两份准备拿回去研究。

    验看,记录战利品,吃饭洗澡喝咖啡,卜老爷愉快地渡过了购物之夜。

    第二天一早,联系过顺风快递后,拉货马车很快就停在了酒店门前。卜老爷看着自家货物被人家打包后,便在三联单子上填好了兴化府的住址。

    这之后委托人就不用管了。因为兴化府城是仅次于福州这样的二级城市,顺风在当地设有点,会送货上门。方唐镜也同样如此。货物直接发去了杭州,还顺带着捎了封家信回去。

    办完采购大业后,卜老爷终于松了口气。这趟来台湾的三大目标:军购,采购,观风,现在就剩最轻松,最自由的一项了。

    于是卜老爷又从袖中掏出了旅游指南,研究研究后,团长大人当即决定:大伙先步行去码头参观船厂,等吃过午饭后,再雇车去田间转一转。

    老大发话了,其




第366节 政策
    老海跑路到台湾后,前脚安定下来,后脚他就琢磨着重新创业了。

    然而他变卖家当带来的那六百两银子在这里肯定是不够开店的,所以最后老海调查一圈后,便拿出所有积蓄,再加上去银行贷的两百两银子,咬牙去车行买了一辆昂贵的观光马车和两匹滇马,当起了出租车司机。

    不想老海这一注却赌对了。他前脚买了马车,后脚来大员的旅客数量就打着滚上升,生意红火的老海很快就还清了贷款。

    这之后他又开始了资本运作:把自家的车抵押给银行,然后又多买了一辆马车,这样他当司机的同时又当起了车老板。

    干净漂亮的街道上,老海一边驾车,一边口沫横飞地跟客人侃大山,说到兴起时,他还破口大骂了一番明国官府的昏暗**,这让穿着一身薄袍的卜老爷脸色发黑。

    然而老爷尽管心里不爽,但又说不出反驳理由:他很清楚“当行买办”这种恶政就是导致很多小民破家的元凶。

    听完老海的坎坷创业史后,坐在他身后的方唐镜不由得兴趣大增:他对本地移民的生存方式相当关心,因为这些情况能折射出本地官府对待治下子民的态度。

    然而老海对方唐镜这种探问却是轻车熟路了——几乎所有包得起马车来此地游览的明国大商人,都会从他这里打听同样的内容。

    老海告诉方唐镜:凡是来大员的移民,将军府都会给安排一份养家的工作,不论男女。所以在这里是找不到闲人的,一个都没有。这些移民中大部分人其实还是社会底层,他们背着房贷和移民欠款,需要每天上工来赚钱。

    不过将军府治下清明,没有胥吏欺压,也没有苛捐杂税,将军大人不但管大伙养老,还管生病和小娃娃上学,所以大伙都很有干劲,觉得日子有奔头。

    接下来老海说到自己:像他这种创业成功的小老板其实并不多,因为移民大多数是穷鬼,能拿出第一桶金的人占比例很少。所以如今能当小老板的,除了少数他这样的之外,就是本地的归化野人了。

    说到野人,老海也是蛮羡慕的。这些被剥夺了祖传猎场和渔场的土着,现在都住进了大房子,而且将军府还在年初落实了政策:这些人都补偿了一笔征地费。

    发银子还不算,将军府为了不让这帮野人变成乍富乍穷的“拆迁破落户”,还专门开了班,给野人传授了炸鸡秘方和店铺装修图。现在这帮野人一个个都抖起来了,大街上的啃德鸡店和正新鸡排都是他们开的。…!爱奇a;…免费阅读

    “不过也无需在意,此辈成不了气候。”没有注意到乘客脸上古怪的表情,老海说到这里,指了指道路两旁被白色栅栏围起来的漂亮木屋小区,然后告诉客人:那些野人文化水平低,也就只能做一做餐饮行业了。有钱后的野人最多就是收购各小区的食堂,商业上很保守。

    说到最后,老海才讲出了方唐镜最感兴趣的部分:外来阔佬如何在本地立足。

    话说在赤崁区政府临街的一楼大厅,就有招商办窗口,是专门用来接待明国大商人的对口单位。老海告诉方唐镜:政府衙门里的吏员都很客气热心,也不会欺哄小民,有事尽管去就对了。

    另外老海还告诉方唐镜,招商办有一张“负面清单”,将军府的产业,凡是不再负面清单上的行当,外来商人都可以投资买卖,与将军合股也行,单干也行。

    方唐镜听到这里,突然哈哈一笑,然后将手中的折扇伸出车外划了一个圈:“如此说来,这田地也能买卖喽”

    就在老海一路侃大山的同时,马车已经驶出了居民区的水泥路,改行在了低一等的煤渣路面上。而道路两旁的建筑,也从整齐的小区变成了绿毯一般的农田,一望无际,直达视野尽头。

    “哈哈哈。”听完方唐镜的问话后,老海同样也大笑了起来——但凡是穿着长袍来包车的,就没有一个不关心田土,今天这位方老爷也不例外。

    “能买卖,能买卖!”老海这时目视前方,掩藏住了自己一脸古怪地笑容:“一亩只须五两银,一千五百亩嗯,那叫对,一平方公里起卖!都是连片的!”

    “嗯”听到老海这样说,连一直在扭头看风景的卜老爷都动容了。而同样震惊的方唐镜也及时问出了老爷心中所想:“当真连片卖”

    怨不得老爷动容。要知道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可是一望无际的“熟田”。卜老爷他们即便坐在马车上,也能看到这些田地里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在生长,还有那银线一般的水渠编织在平坦的绿毯中,老远就能看到闪光。

    这种经过整治的熟田可不是荒地,如果真能买来千五百亩的话,对于来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老爷来说,那可是能传家的基业!这一刻,埋藏在士大夫血液里根深蒂固的地主基因瞬间爆发,无比饥渴地告诉身体的主人:买地!买地!

    “区政府大厅墙上就挂有置地详略,老爷可去一观。”老海转过头说了一句后,扭回脸后又变得坏笑起来:“不过这田土买来是不得转佃的,只许自家人耕种!”

    “啊!”卜老爷听到这里大吃一惊,再也装不住矜持了,张口便问道:“为何不许转佃”

    &nb



第367节 跌倒
    看完大铁牛,歇完马,老海便又带着老爷们继续往农场深处驶去。

    再往前几公里后,煤渣路渐渐地就变成了土路,路面也颠簸起来。不过这点颠簸比起明国的官道来还真不算什么,在穿越众治下,即便是乡下土路那也是轧路机碾过的,平整度都是按照后世施工标准来的。

    这一路上马车走走停停,给了某些人充分的调研时间。而在穿越众的农场里,卜老爷陆续发现了更多和明国不同的地方。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灌溉系统。看着那一条条被抹了水泥的深渠,一道道做工精细的闸门,还有那种冒着黑烟,能不停将水从低处提到高处的机器,卜老爷的眼睛仿似要喷出火来。

    要知道福建最好的水田,也不过是沿着溪河两岸有一些灌渠而已,再远的话,即便是大户人家也无力修筑四通八达的毛渠。于是一旦遭遇旱年,农人就必须全家挣命——一担一担往地里挑水,杯水车薪,九牛一毛。

    所以今天卜老爷站在田边眺望时,总是感慨连连。他听老海说,眼前这一望无际的熟田和蛛网一般的水渠,全是将军府在近年内修建的,依仗的就是那些和大铁牛类似的机关铁器——有犁地的,自然就有挖渠的。

    到了这一刻,如果再用所谓的“奇淫技巧”来鄙视那些百工之物的话,卜老爷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

    这之前无论是那些码头机械和巨大的舰船,包括夜晚明亮的路灯,卜老爷还都能够用“奇淫技巧”来鸵鸟一波,求一个心理安慰。然而当千万亩作为士大夫根本的水田摆在面前后,卜老爷就再也找不出借口了。

    去岁闽南大旱,当熊文灿下公文要求各地官府将饥民往台湾输送时,卜老爷当时还在自家花厅里大骂过熊文灿——化外之地就能养活如此多的流民了怕不是去抢野人的粮食

    然而今天他什么都明白了:熊文灿委实是救了不少人的性命,看看这无边的农田就知道。

    所以卜老爷现在的心情是很复杂的。

    他既欣慰饥民的安置,良田的开垦,又打心底里产生了不安:这种一家一户就能耕作千亩田地,其余人等都去工坊做工的社会生产模式,远远超过了他的认知。【…  #最快更新】

    出自传统农耕社会的地主思维令他无所适从,卜老爷对这种不需要租佃的农场模式已经产生了恐惧情绪,更何况这些良田还被掌握在一群随时能复叛,对朝廷毫无尊敬的短毛海寇手中:卜老爷隐隐能感觉到这种模式对士大夫并非好事,但他推演不出来这其中的核心原理,别扭的感觉让他心下十分烦躁。

    ......

    按捺住烦闷的心情,卜老爷打起精神继续在农场参观。

    接下来他们陆续见识了两种大明没有的农作物:玉米和马铃薯。老海告诉客人:玉米其实就是番高粱,马铃薯就是番白薯,这些据说都是将军从洋人手中买来种子,在这边推广的。

    一说番高粱和番白薯,卜老爷就对这两种作物有了概念。他甚至还举一反三,推断出了这两种作物是粗粮。然而当老海告诉客人,马铃薯的产量每亩能打两三千斤时,老爷终归还是被惊了一下。

    不过他现在已经轻易不发表意见了:这两天被多次打脸的经验告诉卜老爷,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参观的最后一站是农场的机房和谷仓。

    冒着黑烟的机器现在已经不能让明人惊讶了。卜老爷站在大铁口旁边,看着农工将一筐筐稻谷倒入铁口,然后机器的另一头就自动流出了碾好的稻米和米糠。

    抓一把稻米到眼前,卜老爷发现这些精米个个颗粒饱满,很少有干瘪的种子出现。

    “种得好地啊......”萧瑟地走出机房,卜老爷已经不想再探究这些机器恐怖的碾米效率了。他摆摆手,意兴索然地说道:“回去吧。”

    参观团头一天的包车工作就这样结束了。

    ......

    回到繁华地带,当天晚些时候卜老爷坐在餐厅里,对侍者缓缓说道:“今日想吃些玉米和马铃薯做的菜,有什么统统都上来。”

    于是卜老爷当晚吃了墨西哥玉米卷,松仁玉米,炸土豆条,炒土豆丝。大概是没吃够的缘故,第二天在去窑区工厂参观之前,老爷又专门带团去楼下小摊上买了一堆烤土豆......一人两个,不吃不成!

    感受着肚中那份沉甸甸的饱腹感,卜老爷一脸阴沉地坐在马车上,一言不发。

    昨天晚上回去宾馆后,他已经把有些事情想明白了:假设一户人家就能耕一千亩地,那么这个势力就随时能抽调出大部分青壮去征战。

    更厉害的是,在粮食源源不断送上前线的同时,后方还不会崩溃。假如大明朝也这样做的话......不需要大部分,只需要两丁抽一,国家就完蛋了,因为第二年就会出现大面积饥荒。

    比这更令卜老爷感到可怕的是,这般耕种田地,还要士大夫做什么

    掌握田地,拆散分给佃户,然后收租,培养士人,这是一套行使了几千年的循环程序,是农耕社会以土地为根基的士大夫集团赖以存在的根本。

    佃户不但是提供养份的工蜂,在很多时候,佃户还负



第368节 反应
    窑区导游对于突然昏厥的旅客很有经验。闪舞www因为活在中古田园节奏中的明人,乍一接触到各种工业冲击,本身就容易出现问题。事实上招工的移民第一次进钢厂车间后,有很多都被吓得尿了裤子,瘫软,昏倒的情况经常会出现。



    所以看到卜老爷昏迷,导游就赶紧招呼大伙把老爷抬出车间,放在门外的阴凉处。下一步导游先是伸出两指到老爷颈部探了探,发现脉搏正常后,他便微微抬起老爷的下巴,让呼吸道保持畅通。



    然后没过多久,老爷就在“呃”的一声长叹中,悠悠地自己醒转过来。睁开眼看看头顶围着的一圈脸庞,卜老爷晃晃脑袋,然后在搀扶下缓缓坐起了身。



    “是老夫宿疾犯了。”哑着嗓子说出这句话后,卜老爷伸出双臂对长随说道:“扶我回去。”



    好端端的一场工业之旅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马车当即将老爷送回了宾馆。在回去的路上老爷一言未发,到了宾馆后他便吩咐下人:去柜上定票,回福建。然后第二天一早,方唐镜便在赤崁码头送别了卜老爷一行。


1...103104105106107...1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