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王德化回到京师后,崇祯帝收了钱,看堆积如小山似的,白花花的银子,他高兴的同时,也不由有些悲凉。
想想,自己堂堂一国之君,却要靠臣子给钱,又为何,国库与内库银如此空虚,地方,却能抄到这么多钱?
正月下,幕府吏务司发出任命,以叶惜之为东路吏目厅文案主事,与钟显才一文一武,镇守东路。
幕府的吏目厅,现在便是镇,路,城,堡等架构。
而钟显才的白虎军,整编后,会有二营,将一左一右,分驻永宁城与保安州城。
与别部靖边军一样,若有战事,白虎军将与别部军队一样,轮调作战。
正月二十三日,在万众瞩目下,王斗率领幕府,还有整编一部分的中军、朱雀军、玄武军、青龙军,浩浩荡荡,前往宣府镇城。
因诸事未定,王斗妻儿老小,就暂时留在永宁城。
……
二十五日,宣府镇城,午,未时。
镇城早为军事重地,不过明叶后,快速演变为商贸重心,内中里宅栉比,人烟凑集,城东南的大市上,更是铺店鳞次,来自江南、山西、山东的绸缎铺、布帛铺、杂货铺,延伸达四五里之长。
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就有多条因市贸得名,如米市街、菜市街、盐店街、油店街等等。
不过到了崇祯年,往日烟户稠密的的商业重心,已经慢慢衰败,不但人口减少不少,还官署坍损,内中许多房屋塌毁,变成园畦菜地,主要是镇城的繁华,靠各衙门官员,还有他们的家眷支撑。
镇城别的不多,就是官衙多,各衙署面积,加上王府,占了镇城一半有多,这也是历年宣府镇城难题,士兵、百姓、公共建筑,享用的范围面积太少了。
当然,衰败归衰败,镇城底子仍在,绅衿、士民、商贾杂处其中,虽西北、西南两隅僻街小巷,亦无隙地,镇城的老百姓,也理直气壮的大骂镇内各路,甚至东路,小地方,土包子也。
每每皇朝到了后世,体现在各城市容上,差不多都是脏乱差,无力,或是不讲究卫生。
此时靠近南门与南关的昌平街,便是如此,街面污秽,满是过往畜车的牛粪马尿,虽城内有收费公厕,不过一些人,仍然随地便溺,使得街道上,洋溢着一股奇怪的味道。
路面一样高高低低,很多青石板已经不见了,而且街道两旁,还有众多的摊货,因为车马多,经常堵路,车夫习气,向以相让为羞,于是争吵开骂,各摆各的后台,一堵就是多时,谁也走不了。
此时昌平街又堵了,两个车夫又骂开了。
一个车夫大骂:“你个俏货,知道爷车上坐着什么人吗?说出来吓死你!”
另一个不甘失弱,还嘴道:“你个讨吃的,又知道爷车上坐着什么人?”
二人相互指着对方鼻子,横眉竖眼的,旁边围着众多闲汉闲妇,又有很多人赶来,兴味昂然的围观。
他们不时起哄,催促两个车夫动手,手底下见真章。
正在热闹,忽然各人都是疑惑的往南面张望,似乎,地面有种整齐震动的感觉……
正在诧异间,前方有人大喊:“永宁侯爷到了,几万靖边军进城了。”
众人哗然,王斗充任宣府总兵,何时到任,他们当然关心,虽说对王斗的到任,有人期盼,有人恐惧,有人漠然,然集体关注,那是肯定的。
不久前,很多人还看到城内官将,匆匆忙忙的出城,当时不以为意,因为依消息传来,又因为前来的路程,永宁侯爷应该明天、甚至后天到达才对,怎么今日就到了?
此时一些衣着破烂的官兵,匆匆前来驱赶,为街道出行,清开道路,两个车夫,更顾不上争吵,慌忙各赶各车,各闪旁边小巷。
现在关于永宁侯的传闻可不少,有人说他仁德,又有人说他凶残,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永宁侯与靖边军惹不得,不见镇城北面几路,很多官兵都被他杀了?
各大家商贾势力如何强大,还不是说抓就抓?
街上行人,商家伙计,慌乱闪避,然后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议论,翘首张望,终于,他们看到了,激昂的军乐中,前方的街上,出现一杆血红的日月浪涛旗,旗上,还绣着张牙舞爪的青龙图案。
然后旗后,是一列列整齐行进的靖边军战士,他们一色的帽儿盔,盔上红缨闪动,青色的皮毛冬衣两臂,又是闪亮的臂手,他们紧紧的将武器靠在肩上,几乎同时抬脚,同时落下,行进时,一片整齐的轰响。
这是一只与众不同的军队,威武,又带着逼人的锐气,带着众人不理解的力量,随着大军经过,所到之处,一片鸦雀无声,沿途所见人等,皆是脸上浮起畏惧的神情。
他们看着,经过的军伍战士,个个目不斜视,他们脸色严整,军靴高高抬起,重重落下,将地面踩得整齐作响同时,还不时有一些尘土溅起。
那两个车夫,也是躲在巷中探头探脑,不时的吸气:“俺的娘哟,幸好没挡他们的道。”
进城的大军,似乎怎么也过不完,王斗策在马上,看街两旁的民众,个个低眉俯首,脸上满是畏惧之色。
就目前来说,王斗并不需要镇城百姓热爱,大家又不熟,他们畏惧,反少了麻烦,等彼此熟了,了解了,再热爱吧。
他带到镇城来的,是各军整编好的甲等营,几乎拥有马匹,不过王斗认为,以步阵行进,更具威赫力,除营将等外,所有军中战马放在城外,列步阵进城。
他从南关,还有南面的昌平门进城,进城时,门洞上“昌平门”石匾,周围那些精美砖雕垂花罩,还让他饶有兴趣张望一会。
镇城这个地方,往日纪世维召见时,王斗来过,此时故地重游,心情大不相同。
眼前城池,周二十四里,城墙通高三丈五尺,浩大繁华,大明北地,就没有比它更大,更气派的镇城或府城了,可谓“京师锁钥”、“神京屏翰”,以后这个城池,就置于自己管理之下了。
宣府镇城,抚、镇、部、道,暨副、游、管粮、理刑同知、各卫所、儒学等官同城,还有都指挥使司的管理机构,这些都指挥使不止一人,然闲散的带俸官多,管事的佥书官少。
王斗突然到达,还有总督,巡抚,镇守太监等突然回来,各官都是匆匆出来迎接,他们跟在王斗等马后,前途如何,都是心情忐忑,特别都指挥使,协守副总兵张国威,更是心中七上八下。
只有宣府巡抚朱之冯神情严正,看他样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马后跟着的,都是他的兵。(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74章 送别、新行业
宣府镇城中心为谷王府,由北向南,分别是钟楼、鼓楼、南门拱极搂,十字大街都有牌楼,一般来说,南向多为官宦、豪门大户、地主老财居住,街上也布满官店与商店。
镇城北向,多各级衙署,被命名“镇朔楼”的鼓楼,每日依更鼓报时,楼内高二米多,直径一米多的大鼓每每敲响,冬冬鼓声立时传遍全城,战时还可报警之用。
鼓楼前有东西大街,东街为按院街,有巡按察院衙门,还有众多的工场与仓房,西街为户部街,有户部行司,内居大督粮郎中朱敏泰,还有户部同知,通判人等,管理朝廷调拨的军事与民用物资,监督地方使用。
这条街上,还有刑部行司,巡抚衙门大堂,规模与总兵衙门相仿,巡抚衙门西侧,是镇城的演箭场,用于军队检阅与城内练兵所用。
因为官民侵占的缘故,这个演箭场越来越小,所以镇城军队操练,一般都放在城外东北郊的大演武场上,该教场也有宣府教场天下闻的美名。
宣府镇,镇守总兵衙门,则设在牌楼东大街上,因朝廷催促甚急,原总兵杨国柱,早已打点好行装,就等王斗接任了。
王斗领军到达,他出城迎接,众官到达了总兵衙门前方,这个被称为“帅府”、“镇朔府”的府邸庞大非常,府前矗立旗杆,高大的影壁,威严的石头狮子,护卫仪门两侧,大门上挂金漆兽面锡环。
内中厅堂重重,估计整个衙门的占地,不会少于三万平方,总兵衙门东侧。还有儒学与兴和守御千户所,西有武庙与火神庙,一些帅府附属机构等。
看着这个总兵衙门,王斗心潮澎湃,良久,他一挥手:“进府。”
……
杨国柱的几个兄弟,还有他两个儿子,都早早战死,所以有时杨国柱出征。除了一些亲兵,庞大的府邸内,就他的夫人何氏,与一些丫鬟婆子居住。
突然增了人气,何氏很高兴。杨国柱认了许月娥为义女,她同样非常高兴,有时书信来往,何氏逢人便言自家女儿乖巧。
王斗没想到她还颇有幽默感,拜见她时,何氏笑道:“永宁侯与我家老爷算忘年之交,有若兄弟。只是,娥儿算你妻室,她又是我家女儿,你该称老身什么?称我家老爷什么?”
当时很多人窃笑。王斗不由有些尴尬,只是道:“这个,随便叫……”
总兵府邸后院,有从城北山间引入的清泉。厅东菜圃还有龙泉祠及雅乐轩,环境不错。杨国柱打算二十七日走,还有许多王斗熟悉的官将也要离去,王斗打算好好陪陪他们。
所以当日,他谢绝了各官的接风洗尘大宴,对镇城各官的拜访求见,他只对钟调阳道:“礼收下,人我就不见了。”
“国勤,大恩不言谢,只希望到了蓟镇,能再现戚帅时的铜墙铁壁,护我国墙。”
这两日,属下忙着交接军务,王斗则与杨国柱,在镇城各地到处走走,由杨国柱指点迷津。
要离开熟悉的地方了,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上任,便是杨国柱,也是感慨万端。
此时二人站立的,便是镇朔楼之上,城中屋舍,历历在目,北面不远,便是钟楼,又称清远楼,那处挂的铜钟,敲时钟声洪亮,声响可达四、五十里。
王斗已经答应了杨国柱,临行时,会赠送他大批的东路鸟铳,还有威劲子药,虽然只是火绳枪,然这些武器,都是杨国柱需要的。
同时,抄家所得,王斗与王朴,也送了杨国柱不少银两,让杨国柱感激。
他的军队,完全仿效王斗军队,皆是青壮不说,每人退役后,都可分到全部田地五十亩,只是不比王斗,他的新军,当然需要粮饷,加上各样花费,所以养兵费用,是个大难题。
王斗赠送的银钱,对他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寒风拂来,二人身上衣衫,猎猎声响,指着远方,杨国柱为王斗指点:“镇城坚固,城池北面与西面下,便是柳川河,历年经过改造,成为大护城河。一部分河水,经阳沟渠引入城内,可以补充水源。”
“城池东面不远,为泡沙河,南边不远,为洋河,宣府镇城周边,还有墩台五十余,素为城防耳目。”
看着眼前熟悉的山水,他叹道:“只是镇城虽坚,沿边城墙近二千里,想要守护,却不是容易的事。”
王斗说道:“杨帅放心,我靖边军驻守镇城,定让虏贼匹马不得进入,护卫乡梓平安。”
杨国柱点头:“这个,我相信。”
沉吟半晌,杨国柱道:“国勤,我就要前往蓟镇了,临行,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斗道:“杨帅请说。”
杨国柱道:“国勤忠义为国,我是知道的,只是,有些事情,是否越权了?”
王斗沉默一会,叹道:“我知道,在很多人眼中,我王斗跋扈之极,只是,不如此,靖边军何以成为强军,东路何以成为桃源?杨帅,你知道的,有时我们做事,只需退一步,就有人紧逼二步,让你一切成果化为乌有。”
他道:“便以杨帅之威,都有许多人虎视眈眈,打新军田亩主意,杨帅又该当如何?”
杨国柱沉默良久,叹息:“是啊,很多事情,由不得自己。”
他低吟:“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还,这些事谈来让人头疼,我还是专心打仗,为国驻守边疆吧!”
正月二十六日下午,王斗在总兵府,为杨国柱举行送别大宴,靖边军各将,杨国柱麾下各将,都有到达。
众人大口喝酒,大碗吃肉,王斗与杨国柱,都放开了自己。
谢一科拖着杨国柱的中军亲将郭英贤拼酒,看谢一科爽快,郭英贤欢喜,指着谢一科大笑道:“你这小娃娃,很合我老郭的胃口,我也不欺你,你喝一碗,老郭我喝三碗!”
谢一科叫道:“郭小弟是瞧不起哥哥?你喝一碗,老谢我喝三碗!”
最后,他喝得醉醺醺的,郭英贤也喝倒了。
一场宴,各人都喝得酪酊大醉,彼此大叫:“我们都是袍泽兄弟。”
众人抱在一起痛哭。
二十七日,一大早,杨国柱率正兵营,还有新军各营,离开了宣府镇城,王斗与镇城官将送别,还有许多的新军家属们。
因家中只有一个老妻,杨国柱不忍她一人留在镇城,将何氏带走。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王斗默默在心中道:“杨帅,一路顺风。”
……
虽对王斗到来,镇城各官皆怀心思,不过对王斗动静举动,他们都非常关切。
果然,在正月二十八日,幕府发出第一道告令,进行全镇城的卫生大扫除运动,同时,收购垃圾,垃圾到就给钱,按石计算,支取银钱或是粮票。
以前在东路,王斗有过教训,运送到城外的垃圾,半夜被人偷了,然后又送来卖一次,甚至几次。
为防止这个教训,送到城外的垃圾,由靖边军军士看守,并由医卫司进行焚烧深埋处理,当然,一些牛粪人粪黑泥的,可以用来肥田。
这个告示一出,镇城果然众者如云,只要不是白白服役干活,管吃管住,还有工钱拿,老百姓向来踊跃的,很多人暗赞,永宁侯就是永宁侯,果然与众不同。
当然,也有许多人心中不屑,果然是武夫一个,只讲利,不讲义。
目前镇城情况,虽然一些大街是青石板道路,然也有许多土路,天长地久的,路面积起厚厚的粉尘,天一晴,泥沙埋足,一下雨,则是污泥满道,臭气冲天。
而且因为过往畜车的牛粪马尿,加入许多住户,有往街上沟壑倾倒便器的习惯。
又加之大明北地,广泛用煤,居民许多炉灰,也是乱倒的,所以与大明许多城池一样,宣府镇城,一样粪尿满地,灰尘处处,到处弥漫恶臭。
这样的环境,也是爆发瘟疫的主要原因,也是明末各处一场场疫病,屡止又兴的重要原因。
其实街道市容,大明各地,素由巡检弓兵负责,早成空谈了,因为什么事,都离不开钱粮二字,要做事可以,拿出钱来,这也是明末市政无力的原因。
所以王斗一发出告示,言参与干活各人,每人吃饱,并有丰厚工钱,可谓举城而动。
从牌楼街到钟楼街,从米市街到菜市街,从盐店街到油店街,城内各条大街,各个小巷,处处可见忙碌之人。
众人将沟壕挖开,将垃圾铲平,路面上的灰尘,也尽数清扫,还有一个个医卫司官吏,戴着口罩,将石灰源源不断撒下去。
在无数人的忙碌下,镇城,似乎转眼间就亮丽起来,也快速催生一个产业,收垃圾的,每天,挨家挨户收购煤灰粪便,因为镇城人口众多,收垃圾获利丰厚,为了抢夺,甚至爆发出一些血案。
春耕前这段日子,对镇城民众来说,感觉有点突然新奇,突然间,一家老小,就忙碌起来,不但因为全镇城的卫生大扫除运动,让他们有了活干,靖边军在镇城教场旁修建军营,更需要大量人手。
所以,不但城内外军户民户,甚至各营的营兵们,都争先恐后跑去干活,因为,修建营地,不但有工钱,还有肉吃啊。(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75章 蛆虫
崇祯十五年,正月。
一匹匹战马在坑洼的驿道上扬起尘土,已经是初春了,但举目望去,满目榛荒,田地荒凉,就算一些明显膏腴上田,仍然草深数尺,土结水枯。
到处是干旱的龟裂,草木枯黄,稍稍青绿一些的树皮草叶,全部不见了,那是被饥民们吃光了。
田野中,路旁,到处是倒地的饿殍,又有成群结队的逃荒难民,穿着破烂的棉祅,腰间勒着草绳,挑着自己黑破的被子,上面还有骨瘦如柴,瑟瑟发抖的家中孩童。
看到曹变蛟与王廷臣的大军,这些灾民,有的人恐惧,有的人麻木,有的人眼中,则隐隐有着仇恨。
看着这些拖家带口的人蹒跚而过,极力往彰德府城方向艰难而去,任谁看了,都忍不住心酸。
“唉!”
曹变蛟沉重地叹了口气,回眼看看自己身后的将士,个个神情憔悴,蓬头垢面,有如乞丐,比这些难民好不到哪去,连王廷臣的嘴中,都叼着一根草根,有意无意的咀嚼着。
二人大军从赞皇南下后,就经常饱一顿饥一顿,所以行军越慢,从驻地共走了一个多月,才进入河南布政司的彰德府地界。
经过磁州时,向当地守官购买了一些粮草,还饱经当地守官守将的冷嘲热讽,脾气暴燥的王廷臣气得差点想拔刀,还是曹变蛟劝住了。
因为行军越来越难,军中将士,已经出现逃亡。
“王兄弟,过了漳水,明天就可以到达彰德府城,今日。大军就在河水边扎营吧。”
“好的,小曹将军。”
大军扎营,开始生火造饭,喂养马匹,因为缺乏草料,二人军中战马,皆是有气无力,越发瘦弱,很多马匹。连骑人都不行了。
现曹变蛟与王廷臣军中,仿效王斗,也造了一些炊事车,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火兵们。却搞不出什么丰盛的饭菜。
不过食物的香味,还是吸引了一些灾民的注意,然他们不敢靠近,只敢远远张望,闻着那股香气,馋涎欲滴。
坐在帐中,亲卫端来两大碗粥。稀得可望人影,上面还漂浮着一些草根、野菜什么的,接过其中一碗,曹变蛟很惊讶:“哟。今日饭菜不错。”
看了看王廷臣,见他只将碗摆在身前,却不吃喝,曹变蛟很诧异:“王兄弟。你怎么不吃?”
王廷臣裂开大嘴笑道:“某早吃过了,到现在。还饱着呢……”
他从怀中掏出半个馒头,在曹变蛟眼前晃了晃:“看,连这半个馒头,某都吃不下了。”
他将自己的那碗粥,还有半个馒头推到曹变蛟面前:“真是太饱了,可能到明天都不会饿,小曹将军代劳吧。”
曹变蛟指着王廷臣笑道:“王兄弟,没想到你也会偷偷私藏了,好吧,我就不客气了。”
他吃着馒头,就着稀粥,香甜地吃起来,王廷臣在旁看着,不时咽着口水,只有曹变蛟目光投来时,才若无其事的转开眼神。
曹变蛟将两碗粥都吃完,连内中残羹都舔个干净,又将碗举到头上,左看右看,不见一滴汤水落下,这才放下碗,摸着肚皮惬意道:“有些时日,没吃这么饱了,真舒坦。”
他站起来:“王兄弟,我们出去走走,消消食。”
“好的,小曹将军。”
二人出了帐,越过一丛丛或是一样仔细舔碗,或是裹紧衣甲,围拢火堆枯坐的将士,慢慢来到漳水河边。
因为大旱,原本水量颇多的漳水,只余处处浅滩,甚至某些河段还龟裂了,及腰深的枯黄茅草,顺着地势起伏着。
这……
鼻中,越来越闻到令人作呕的尸臭味,透过茅草,一些土丘,二人都看到了,前方的草堆中,河水边上,还有河水中,满是一具一具腐烂的尸体,男女老少都有,散发着,一股股浓郁的,恶心的腐臭味。
这些尸体,可能死去长久了,虽然眼下天气仍寒,仍然成为具具腐尸,他们身上,无一不是成黑褐色的条状衣裳,头发,也是脏兮兮的粘结成块,看上去硬梆梆的。
肥大的蛆虫,不时从他们身上钻出来,还有一些野狗,正在啃噬,将一些内脏什么拖得满地都是,无一例外,这些野狗,眼中闪着的,都是绿幽幽的光芒。
“这……”
曹变蛟双手哆嗦着,他喉咙哽塞,想说什么,却说不出话来。
王廷臣张着嘴,身后众人,一样呆呆看着,不忍目视。
“谁?”
一个亲卫猛然一喝,就见不远处的草丛,几个幽灵般的身影窜起,很快没入荒草之中,他们瞥来的目光,一样闪着幽幽的绿光。
“哪里走?”
一个亲将,就要率人追去,这几个身影,难道是附近哪股贼匪的奸细,前来窥探大军?
“罢了。”
曹变蛟一摆手,大军在河边扎营,吸引了颇多灾民在附近徘徊,这些人,可能是被食物吸引过来,只是,自己大军一样饥寒交迫,却没有余力赈济。
他叹了口气,正要回走,猛然脚步一顿,全身的寒毛都涑栗起来。
他僵硬着身子,拔开一些茅草,往前方走去,然后就呆呆地看着那。
王廷臣奇怪,也跟上前去,随后身体一颤,一样僵直了。
前方草堆中,几具尸体,横七竖八的卧着,可能死去了多时,各具尸体上,都散发着浓郁的腐臭味,白花花的蛆虫,在这些尸体上爬满了。
一具尸体,看上去似乎是女子,她的尸身上,坐着一个包着一床小棉被的婴孩,他口中,咿咿呀呀的嘟哝着,不时欢快的抓住。从母亲身上冒出的肥大蛆虫,然后他的小手,提住还在蠕动的蛆虫,送入自己小嘴中。
看到曹变蛟等人,他也好奇地看过来,目光天真无邪,一边提起一条拼命翻滚的蛆虫,向面前人等,伸出了手。咿呀叫了几声,似乎,想分享自己的快乐。
1...315316317318319...4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