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面前没有动静,他圆圆的眼睛,疑惑地眨了眨。又将手中蛆虫,塞入小嘴中,还兴奋的拍了拍小手。
看白花花的蛆虫,用力在他小嘴中挣扎,还有一些粘乎乎的液体,不时流下来,曹变蛟脑中一片空白。王廷臣仍然张着嘴,身后众亲卫,很多人已经忍不住呕吐了,有些人。则双目含泪。
此情此景,剧烈冲击着曹变蛟等内心,虽然饱经战场,见多了残酷场面。一路过来,各类饿殍也见多了。
然眼前这种人伦悲剧。还是让曹变蛟全身哆嗦,肝胆欲裂。
“啊……”
他的口中,猛然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
他跪了下来,对着天空大哭喊道:“为什么这样?”
他哭嚎道:“大明……吾的大明啊……”
他哭得有若孩童,他的身旁,王廷臣也忍不住落泪,最终号啕大哭。
闻讯而来,衣衫褴褛的三军将士,无不落泪。
……
宣府镇城,总兵府邸。
“张都指挥使,你能禀公于心,将都司内的户册田亩交来,本侯甚为欣慰。”
看着眼前的张国威,王斗淡淡说道。
万全都司衙门,离总兵府邸不远,就在牌楼西街上,也是一个非常显赫的衙门,旗杆、影壁、石狮子都与帅府大体相当,只是装饰与场面略显逊色一些。
虽说现在,都司内各都指挥使,成了总兵的下属,各级军官,也多充任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等,但是都司管理卫所,负责屯田、练兵,巡捕、军器、备御什么,名下土地、人口、赋税都在管,其实权力还是很大的。
对很多卫所官来说,管理卫所,要交粮纳税,在眼下的大明,可谓吃力不讨好,不过,屯田与文册,却是王斗需要的。
“下官愿为侯爷效劳。”
张国威半边屁股坐在椅上,姿态放得很低。
王斗点点头,当年自己在东路大开杀戒,连张国威的族叔都被自己杀了,没想到张国威还能放下仇恨,倒是个人物。
他说道:“好,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诚心跟我,本侯定然不会亏待于你。”
张国威拱手:“下官唯侯爷马首是瞻。”
张国威告辞出去,王斗翻看文册,良久,叹了口气:“多年军户逃亡,眼下丁口已是不足,需要招集流民。”
民政司大使张贵,也是仔细翻看文册,同样叹了口气:“太祖爷在时,宣府就有兵额十二万六千余,设卫十九,守御千户所七,光光镇城,就有兵员五万余,然现在,不计东路在内,全镇存籍官军不到九万,操备官军更少。”
王斗说道:“除却逃亡之军户,很多丁口是被隐匿了。”
明初宣府镇就有兵十二万余,因实行卫所制,每个兵员后面,代表是一个家庭,所以当时整个宣府,便有十多万户人,这一代代繁衍下来,人口却不增反少。
除了逃亡,当然很大部分,是被各级军官,豪强等隐匿了,成了他们家的佃农。
各类侵占,田地兼并等情况,镇城与东路大同小异,只不过放大版,情况更复杂罢了。
王斗沉吟:“还是如东路,民政司相关规划,设立屯堡,屯民可从东路招集富余人口,又或从当地军户招募,再则就是吸取流民,特别从大同镇,山西镇等处吸纳。”
王斗记得,整个山西,在洪武二十六年时,就编户有五十九万户,口四百多万。
虽说到了万历年,仍然是五十九万户,口五百多万,不过如方才所说,只是被各类隐匿了,或是户册统计不到位,几百年下来,人口不翻个几倍是不可能的。
山西一向人多地少,吸引流民,大有可为。
此外,幕府还有一系列规划,大计划,从军。民,工商,监察等,会全面在宣府镇推行。
……
幕府民部几位官员出去,迎面一阵寒风吹来,颇有寒意,也吹得对面过来的宣府巡抚朱之冯,他的胡子零零乱乱的。
“见过朱巡抚。”
张贵几人施礼。
朱之冯穿着大红官袍,身后跟着几个官员幕僚。见状脸色一沉,哼了一声,与张贵几人擦肩而过。
他身后幕僚官员,一样板起脸经过。
张贵几人互视一眼,嗤的一声笑。各人扬长而去。
这笑声,份外刺耳,朱之冯脚步顿了顿,他身后众幕僚也是忿忿不平。
一人道:“朱公,永宁侯普到镇城,立时下令清洁城池,虽说这是好事。然他只管军伍,这民事方面,是否越权了?”
又有一人,用他浓重的京畿口音说道:“看看那些幕府官员。他们在东路来这一套,到了镇城又是如此,永宁侯可是要架空朱公等民政权力?”
“怀隆兵备道马国玺,他的权力已然被夺。朱公需引以为戒啊。”
朱之冯脸色板着,他进了大堂。一见王斗的面,就不悦地道:“祖制,镇守总兵官,不过操练军马,修理城池,防御贼寇,保障居民,永宁侯的手,是否伸得太长了?”
“祖制?”
王斗看着愤怒的朱之冯,虽然对其敬佩,不代表王斗就会迁就退让。
“祖制,镇守总兵官,整饬兵备,申严号令,练抚士卒,振作军威。务要衣甲整齐,器械锋利。城堡墩台坍塌以时修治坚完,官军骑操马匹责令饲养膘壮。仍督屯田粮草,并一应钱粮不许侵欺。遇有贼寇,相机战守。”
“我依的是,高皇帝与文皇帝时的祖制,不知朱公,依的又是哪位皇帝?”
明初总兵权力极大,练兵、作战、粮饷一身负责,虽说与后来朝廷压制有关,然也与武人自己堕落分说不开。
各人以粗鄙为荣,军队很多武将,连大字都不识几个,须得有个代笔的文书,也就是兵备的由来,放到后来,钱粮领放、战功查验、工程造办、屯田养马、地方民事,全部交给兵备,导致兵备职权扩大与完善。
眼下各镇,巡抚管军民,主要偏向军事,当然,屯田粮草什么也会过问,兵备、户部郎中,主管屯田等,宣大督粮郎中朱敏泰为人精明,有什么事自己不出面,便挑动朱之冯做这个出头鸟。
看着眼前气呼呼,有如斗鸡似的朱巡抚,王斗放缓语调:“斗当然不会剥夺朱公之权,宣镇之事,还需朱公与斗同心协力。”
他略略谈起自己的大计划,设立屯堡是一,以后宣镇,还要开办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什么纺织业、面粉业等等,还要修建道路河渠,使大批本地人,还有外来流民,得以谋生……
山西煤炭资源,可以多多开办煤矿,雇佣人手,靠近塞外,或是塞外许多地方,也适合种植棉花、小麦等,后世张北县地带,草原广阔,可以饲养大量的马、牛、骡、羊,开办畜场。
宣镇与宣大,还有许多地方,铁矿众多,可以兴办大量的铁厂,一系列经营下来,不但可以造福百姓,便是朱巡抚,活民无数,同样可以万人称颂。
在王斗讲解中,不知不觉,朱之冯被王斗话题吸引了。
※※※
这两天,陪家人出去游玩,起因妻子看到一个新闻,又反对我写作,甚至最好不要上网。
是啊,写作,最终只是个人爱好,现在也不是我的谋生手段,不可能将生活的很多精力放在这。
所以,经过协商,以后会少在电脑面前,也只写稿,上传文章,不再逛论坛,看书评,各类网站等,防止沉迷,保持良好的休息规律,将更多时间,用于现实。
我答应了,我也发现,很多时候作息不规律,身体越来越差,都是在网上乱逛,流逝时间造成的。
小兵会完本的,毕竟内有我许多梦想,至于本书完后,还写不写书,再说吧。
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游历全国,到我笔下的城池城堡去看看。(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76章 自刎
崇祯十五年,正月下。
曹变蛟与王廷臣的大军,进入卫辉府,饥寒交迫下,二人军中士卒,不是抢掠更甚,就是陆续逃散,已经有沿途官将,弹劾二人部下劫掠乡民,杀害百姓。
那日大军到达彰德府城下,所收获的,也与二人期望的,差距甚大。
当地官府提供的,还有自己购买的粮食、草料与豆料等,并支持不了几日,毕竟二人合起来一万多大军,内还有许多战马骡马,消耗甚大。
与沿途各地官将一样,彰德府知府与当地守将,当面对二人百般吹捧,言辞谦卑,面上也非常客气,然只要一提起粮草,立时叫苦不迭,或当面百般推诿,或背后阳奉阴违。
看着彰德府知府供给的区区十石粮草,王廷臣再也忍不住心中怒火,暴起猛打,将知府与当地参将,打得象杀猪一样惨叫。
事后,二人肯定上书弹劾,不过曹变蛟与王廷臣已经顾不得了,一路来,二人弹劾各地官将的奏折,或是弹劾二人的奏折,怕已经堆满了崇祯帝的案桌,多一份少一份无关紧要。
只是这种事后官司,无助于解决眼前的窘迫,二人也有些理解了,为什么王斗如此跋扈,所到之处皆是强硬无比,不强硬,怕是什么事都做不了啊。
王廷臣的发威,也不是没有收获,彰德府当地的粮草供给,事后就由十石增加到二百石,虽说严格说起来,一万多大军,人马要吃饱,这些粮草。只够二、三日所需,不过有总比没有好。
这日,大军到达清水河边,过了河,对面就是卫辉府城,此时大军离开封府,已经不是很远,只需再经过几个州县,过了黄河。就到达开封城下。
望着河水,二人皆是心潮澎湃,此时他们形象,头发蓬乱,胡须乱糟。衣甲肮脏,不说明自己身份,外人绝不知他们是伯爵,只会当他们是难民。
“小曹将军,还是扎营吧。”
“好的,王兄弟。”
对接下来的卫辉府城之行,二人都不抱什么希望。还是早点吃了歇息吧。
大军正要生火造饭,忽然帐外有亲将欢呼雀跃过来禀报,营外有东路商人求见,随行一个庞大的车队。满载粮草,还有猪羊,美酒诸物,众营兄弟都轰动了。
“快快请入……不。我们出去迎接……”
曹变蛟与王廷臣都非常激动,一路行军。得东路商人帮助甚巨,皆是感激在心,此时又送来大批粮草,更是雪中送炭。
二人到了营门,这里已然挤满人,都兴奋的指指点点,果然,看门外众多的车辆,上面满是粮米豆料,还有一些车上,载着酒坛,或是捆着一些猪羊。
众士兵伙计中,一个略胖的商人,含笑站在那。
……
这批粮草超过二千石,省点吃,足供大军食用多日,好久没吃饱饭了,曹变蛟与王廷臣,已经顾不上在外人面前扮演矜持,都是狼吞虎咽。
那商人静静坐在一旁,看二人贵为伯爵,却蓬头垢面,有如饿死鬼投胎一样,不由面现怜悯,沉重地叹了口气。
终于吃饱,曹变蛟这才忆起,自己还未请教眼前之人姓名,极为失礼,忙道声罪,抱拳说道:“本伯失礼了,还未请教这位掌柜的尊姓大名?”
那商人说了,自己姓孙,保安州人氏,响应幕府号召出外开拓商路,其实暗地有收罗情报之用,当然不会对外人言道。
他叹息道:“灾荒处处,兵荒马乱,商贾难行啊。”
依他说的,眼下的大明,沿途愈来愈不太平,路上匪盗多如牛毛,便是那些结寨自保的村民,只需有利可图,摇身一变,就可变成拦路打劫的土匪,甚至有些地方,为了区区几块干粮,有些村民百姓,可以毫不犹豫的,杀死过路的妇孺行人。
人心已经变了,乱世的商人,只需财力武力差点,根本不敢行走长途,这也是东路镖局越兴的原因,许多商队需要护送,很多退役战士都加入。
不过,现在饥荒处处,到处是流民,数千数万的聚成一股股,就算商队有人护送,面对饿极的饥民人潮,区区护卫,也无济于事,除非出动军队护送,这对许多商队来说,又是不可能的。
还有各地官兵,吏役、乡勇、民团等,一样如狼似虎,勒索钱财还好,经常有将商队屠戮一空,带车带货一起带走的。
这是其一,对东路商人来说,还有……
孙姓商人叹道:“去年年下,诸地隐隐对我东路仇视,卫辉府也是如此,商事更加……”
他叹息,想起自己在卫辉府,平日结交众官,行善积德,素有孙大善人之称,只是现在风声变了,府城内外,扬言其囤积居奇,实为奸商一个,已经有城内饥民虎视眈眈,想要冲击他的米铺诸店。
他激动起来,愤愤不平叫道:“某心下不明,大将军所作一切,都是为国为民,为何朝野上下如此对待?”
曹变蛟叹了口气:“要想有所作为,难免就要断了别人财路,很多人对永宁侯恨之入骨啊。”
王廷臣怒道:“谁对孙掌柜不敬?跟我说说,我带些人马进卫辉城,砍他个七零八落!老王心中,现在火大得很。”
孙姓商人感激道:“有劳宁南伯挂怀,此事已然过去,因外无军伍支持,大将军已令在外商贾尽撤,专事山西,宣大等处经营……我已尽数转让城内商铺,换成这些粮米,拉来军营。”
曹变蛟、王廷臣都是感动非常,曹变蛟站了起来:“这些粮米……孙掌柜,曹某这里放下话,每一升粮米,我与王兄弟皆按市价双倍购买,又岂能让孙掌柜吃亏?”
王廷臣忙道:“对对。需得多给银子,我等营内粮草不多,银子还是有的。”
孙姓商人拱手道:“二位伯爷不必如此,伯爷为国征战,小人不能上阵杀敌,只有一点微薄心意。再言,我也是依令行事,回到宣镇,幕府会给我支付钱粮。奖励功勋,实不敢再受伯爷等银两。”
他起身,郑重施了一礼:“此去开封府不远,到了开封城,想必陈永福陈总镇。会提供方便,二位伯爷日子会好过些。”
他略一犹豫,还是道:“不过,听闻陈总镇,现在在开封府日子也不好过,新任的高巡抚,对他压得很死。二位伯爷要有所准备。”
他作了一揖:“珍重!”
“珍重。”
看他离去的背影,曹变蛟与王廷臣都是呆呆站立。
……
正月下,河南,叶县。
叶县素有岩盐之都所称。然而此时,整个城池上空,杀声震天,数不清的流贼。正在蚁附攻城。
铺天盖地的人流,将不大的叶县城池围个水泄不通。围攻的人流中,主力便是那些附归的饥民,特别打前阵的,还多是被裹胁的老弱妇孺。
饥民的攻打,分为多波,一波止后,一波又攻,他们手持简单的武器,日夜攻打不息。
这些饥民后面,又是浩浩荡荡列阵的步军潮海,他们个个手持长矛,多日的攻城战中,他们只出动数次,又在他们身后的马队与老营骁骑,更未动弹一下。
精骑军阵中,一杆斗大的“闯”字大旗迎风舞动,翻滚不休的大旗下,一个头戴毡帽,穿着箭衣,打着披风,高鼻深目,类似色目人种的中年男子,静静的策在马匹上,却是李闯。
他的身后,还有宋献策,牛金星,李岩等文人,又有刘宗敏、高一功、袁宗第等闯营诸将。
崇祯十四年闯军洛阳大败,短短时日又再复起,声势更振,说实在的,连李自成都觉得意外,他对部下言:“人心在我不在明。”
此时望着城池,李自成踌躇满志的同时,心下又充满仇恨。
叶县守将,乃副将刘国能,刘国能曾与李自成、罗汝才结为兄弟,自号闯塌天。
后刘国能归顺官军,李自成等人深恨之,所以在开封不下,转攻下许州、通许、尉氏、洧川、鄢陵、临颍、长葛、新郑诸城池后,立时挥兵前来叶县。
看着眼前城池,李自成心下盘算,叶县围攻多日,守军疲乏,看来今日便可攻下城池,他也很期待,刘国能被抓获后,面对自己是何等表情。
驱使饥民攻城,不论李自成,还是麾下各将,或是牛金星等文人,皆不以为意,只有李岩隐有不忍之意,不过也未说什么。
未时,城下传来铺天盖地的欢呼声:“城破了,城破了!”
李自成望眼看去,不由哈哈大笑,喝道:“进城!”
闯骑蜂拥入城,城内哀哭声音不绝,男女踉跄奔走如蚁,在众将幕僚,还有精骑等簇拥下,李自成策马进入城池。
进入城后,满街巷的尸体与血痕,还有浓厚的血腥味,此类情形,李自成见多了,也不以为意,他最关心的,是刘国能的下落。
不过各将来报,城头与各城门之处,未见刘国能贼子之身影,李自成想了想:“到他的府邸去。”
众人来到将军府,府门大开,放眼进去,空荡荡的,部将袁宗第当先而入,不久后,他出来,面色有异。
李自成皱起眉头:“袁兄弟,怎么了?刘国能跑了?”
袁宗第低声道:“闯王入内看了便知。”
众人随李自成进入大厅,都不由呆了呆,就见厅内,倒着两具尸体,其中一具女尸,面色青紫,舌头突出,看来是自缢身亡,却是刘国能妻室。
女尸旁边,倒着一个身着盔甲的大汉,脖中尤有血痕,身下一滩的血迹,右手中,仍紧握着一柄带血的利剑。
二人尸体之间,一个约七、八岁的小孩童眷恋不去,他一会推推母亲的尸体,一会又摇摇父亲的尸体,哀声哭泣,声声呼唤:“爹爹,娘亲。”
见李自成等进来,他怯生生看来,一双小手,紧紧抓住父亲母亲尸身上的衣裳。
李自成脚步顿住,他伸了伸自己的手,叹道:“刘……刘兄弟,你何苦如此?”
他上前抱起那孩童,放在自己膝上,柔声道:“叫什么名字?”
“甫儿。”
李自成道:“我收养你,以后,你就是我儿子。”
却见那孩童极力挣扎,又跑回父母的尸体旁,怯怯道:“甫儿不从贼。”
李自成一呆,随后大怒,喝道:“你说什么?”
身旁各将,也是愤怒非常,只有牛金星,李岩等人身体一颤,看着那小儿,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孩童见一干大人凶神恶煞的盯着他,吓得眼泪都要流出,不过他还是,紧紧抓住父亲母亲尸身上的衣裳,怯怯的,用稚嫩的声音坚持道:“甫儿不从贼。”
随后见他一个动作,拔出腰间小匕首,在脖上一刎,立时鲜血喷出,他挣扎着,倒在自己父母中间。
“这……这……”
眼前情形,让李自成等,只觉背后一股寒意涌上,特别牛金星,李岩几人,抢前几步,随后又呆呆顿住。
血腥味蔓延,看着地上三具尸体,厅中各人,最终静静无言。
时人叹息:“刘国能一门死难,实足千古,所最奇者,八岁小儿自刎,史书所未载也。”
……
崇祯十五年,二月初。
大堂内,王斗翻看着一份文案,幕府吏目厅,文案主事钟正显,在旁侍立等候。
仔细翻阅后,王斗点了点头,在上面签下“同意”两个遒劲有力,颇有大家风范的大字,然后盖上自己大印。
因有幕府各员负责具体诸事,王斗平日的事务,很大部分是签名与盖章,同意两个字,可谓写得熟极而流。
钟正显出去后,王斗伸了个懒腰,在大堂内来回踱步,慢慢踱到书架前,看是否找本史书来看看。
作为一镇总兵衙门,又是永宁侯府,王斗的大堂,可谓气派宽阔,巨大的画壁,数面高大的屏风,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北墙上列着一排古色古香的红木古董架,上面摆满了罗列整齐的书籍卷帙。
作为衙门,大堂附近,自然有二堂、三堂,各类公屋等,作为幕府各员办事之处,不过王斗很少去那些地方转,除给属下增加不必要压力,没有别的好处。
若有闲时,他就会看看书。
正在找着,护卫来报,宣府镇镇守太监杜勋求见。
很快的,杜勋皱着眉头进来,一见王斗的面,他就急燥说道:“永宁侯,你答应我的银两呢,到现在,才给了五万两,还有十五万两去哪了?”(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77章 脏活
看到杜勋,王斗笑着站起来:“杜公公来了?正好,我这边新到一批上好茶叶,你我二人,一起享用。”
杜勋不悦道:“喝茶不急,眼下最重要的是,就是谈钱。”
他一屁股坐了下来:“说吧,咱家那十五万两银子,侯爷什么时候给?”
看了杜勋一会,王斗脸沉了下来:“杜镇监,本侯答应你的银子,自然不会不给。只是你什么事都没做,就白拿本侯二十万两银子,难道就没有一点愧疚之心?”
杜勋还没说话,王斗摆摆手:“这样吧,宣镇现在进行大建设,仍然有一些豪强恃倚,挟制官府,这些杂七杂八人等诸事,就由你处理吧,反正你的职事也是干这些的。”
他安慰道:“放心吧,本侯定然给你银钱,分期付给,你干好一项事,我就给一批银子,绝对童叟无欺。”
大明镇守中官权力颇大,可以干预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司法等权力,又可监督文武官吏,调遣卫所官军,弹压土豪大户等。
如东路一样,宣镇诸事进行,自然有人阻挠反对,慑于王斗之威,他们不敢公然反对,然阳奉阴违是免不了,会拖延王斗不少时间精力,将这些事交给杜勋去做,再好不过。
“什么?”
杜勋气得发抖,拍案而起:“永宁侯的意思,是拿咱家当长工苦役啊?”
1...316317318319320...4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