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可以说,各边镇中,表现最罪大恶极的,就是武人,文官与太监还好,毕竟他们都有任期,一般几年后就要调任,最多在任期时收些干股,红包之类孝敬,随着人员调离,慢慢就没了。
而那些武人,世世代代相承,便若一个个豪强地头蛇,除了武人家族,还有当地士绅,商人,矿主等豪强,靠近边塞的,私通互贸,同样是他们最重要的财源之一。
这些人,与那些奸商,同样有着纷繁复杂的利益牵连。
而奸商与各大家们,一样势力庞大之极,山西本地中,也不说百分百,超过九成的官员将帅,与他们有利害干系,出了境内,在大明别处,也有一张张庞大的关系网。
还有。这些商人豪强,很多家族都在大力培养读书人,让自身家族。出现一个个官宦大吏,形成一个个凌驾于世俗之上的特权阶层。
比如说,内阁首辅高拱,祖籍便是山西洪洞。内阁首辅张四维,出身山西运城,有浓厚的盐商背景。宣大总督王崇古,同样是山西运城人,一样有浓厚的盐商背景。
然后,张四维与杨博、王国光等人联姻,将他们推上吏部尚书、户部尚书之位,这二者,一样是商人家族出身。
再又。王崇古之父王瑶、伯父王现、长兄王崇义、从弟王崇勋、舅父沈廷珍、姐夫沈江等人,也都是商人,张四维的父亲张允龄、叔父张遐龄、弟弟张四教、岳父王恩等人,也都是晋商。
接着,张四维又与王崇古联姻。张四维之母便是王崇古的二姐,而王崇古的大姐,又嫁给乔居蒲州的盐商沈廷珍长子沈江,张四维的三个弟媳妇,又分别来自当时的山西巨商王氏、李氏和范氏家族。
张四维的一个儿媳妇,又是兵部尚书杨溥的孙女,张四维的女儿,又嫁给了内阁大臣马自强之子马淳,马自强之弟马自修,又是著名的陕商。
这样复杂的关系,足以绕晕人的脑袋,各个因姻亲而建立起来的大家族,政商结合,在商战,政务领域,游刃有余,无往不胜,就曾有御史弹劾王崇古、张四维等,称盐法之坏,在大商专利,势要横行。
这些都算在晋商背景上,他们的手,伸向四面八方,在大明各处,都有利害攸关的关系网,可谓一方受难,八方支援,别处有难,他们支援。
历史上,东林党人提出罢税建议时,晋商就群起呼应,曾有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首领周顺昌,时在苏州的晋商大家张国纪等,就联络众商人,准备贿赂缇骑,以免周顺昌受苦。
当然,同气连枝的同时,各商人集团,也会为地方利益争斗不休。
如隆庆议和时,以晋商家族为代表的王崇古、张四维、还有盟友张居正等人,就强烈反对武尚贤、叶梦熊人等的强硬军事主张,力主与蒙古结善,而不是战争,事后,晋商集团占了上风。
如此庞大的势力与关系网,怪不得各大家有持无恐,不将王斗放在眼里。
当然,往深处想,范家,王家,靳家等各大家,未其不是他们的利益代言人?商战时,就曾有这些官商大族,对外发出了同情范永斗等人声音。
“奸贼太多,真要按东路旧例行事,怕整个山西的官员将领,都要杀空了……”
放下手中情文,钟显才忧虑地说了一句,明显对王斗担忧。
真的这样做,不论如何辩解,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都可以宣称王斗在造反了,立时成为乱臣贼子,失去大义名份。
还有,与各大家有关系的,还有各王府王、公、侯、伯等勋贵皇族,大明将藩王当猪养,所以无聊之下,各皇族子弟,除了大力打造后代,便是无孔不入的捞钱,宣大很多产业,都有他们的份,参与走私什么,更是小事。
各王府内的长史,东西承奉司,伴当,校尉,同样与各大家紧密勾结,当真要杀到藩王头上?
此次与各大家勾结,针对东路的,还有一种人,隐隐现出身影,就是私钱商,明中期后,特别万历时,民间私铸铜钱猖獗,还有两京及各省官府钱局,同样大肆滥铸私铸钱币。
这些私钱,多由宦官或有势力的勋贵武人掌握,将大量轻劣钱掺入官钱充数,用来赚取利润,王斗推行粮票,连银子都不用,更不说铜钱了,无形中,就损害了私钱商与背后势力利益。
真如东路那样开杀,整个大明的官员都要杀空了,果真如此,王斗便是无数人,无数特权阶层的生死大敌,或许很多士绅官员,将视王斗为比闯贼与虏贼更可怕的敌人。
此后一个不慎,行差踏错,就是尸骨无存,全族尽灭的下场。
高史银哼了一声,站起来道:“就算杀光又怎地?这天下间,有谁,是我们靖边军的对手?与其留着那些个肮脏货惹麻烦,不如现在就杀光好了。”
他说了一句:“如当年大将军说的,只有雷霆之势,方能破开云日。还宣大朗朗乾坤。”
沈士奇接紧站起来,叫道:“不错,末将赞成高大哥的意见。”
韩朝与温方亮都是摇头。赞画秦轶道:“万万不可。”
他起身施礼:“大将军,有道是名不正则言不顺,眼下大将军只是宣镇总兵,不宜伸手过界。以免遭人垢病,更增圣上猜疑。”
他说道:“一口吃不成胖子,宣大之事。日后可徐徐图之,眼前之事,便是缩小范围,只针对范、亢等家奸贼,还有他们某些后台势力,待经营好宣镇,再图谋大同。山西之事,不必心急一时。”
叶惜之也站起来,说道:“学生赞同秦赞画之议,各大家通敌卖国,此乃证据确凿之事。他们阴谋对付东路,我等反击,理所当然之事,至于余者奸贼,日后应对不迟,他们有把柄落在我等手中,进退皆是自如。”
他神采飞扬,冯大昌倒台,钟正显将调幕府,保安州吏目厅主事一职,他的呼声很大,未来接任,更展胸中所学。
温方亮翻看着手中情报:“便是只针对各大家,也是困难重重,他们的势力,可谓遍布山西与大明各处,此次东路商战,也有许多人明面上跳出来支持,直接牵连者,便有数十个文官武将,商人豪强。大将军若对他们动手,路外镇外的舆论,同样会对我等不利,毕竟这些官商最擅长颠倒黑白。”
王斗在堂中来回踱步,询问情报司大使温达兴:“情报司可有散发传单揭贴,揭穿诸贼勾结鞑虏,私通塞外,潜伏奸细等真面目,各方反应反响如何?”
温方亮说道:“宣传科己然四出,在京畿,保定,真定,宣大,甚至前往河南,湖广,江南等处,散发了大量传单,从反应上看,小民颇有所动,义愤填膺,不过很多文人,武人,商人漠然,不以为意,甚至宣称此乃诬陷。”
“京师一些言官御史,又因此弹劾大将军,称……大将军胆大妄为,贪婪跋扈,将京师搞得一团糟后,又要祸害地方,乃国之大贼,彼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王贼只是贪婪的借口罢了,丝毫不提传单上各类奸人罪证。”
堂内众人都是气愤,这些言官御史,看来是与大将军对上了,真是不怕死的前仆后继,而且他们也太无耻了,选择性的忽视,己然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王斗只是点了点头,各方这个反应,在他意料之中,便如后世粉丝与支持者,或政党相争,向来都是选择性看待自己有利一面,忽视对自己不利一面。
你就是将证据甩在他脸上,那上面写着一,他也会故意读成二。
想劝动立场不同人等,特别利害攸关者,那是不可能办到的,自己只想师出有名,有个名义便罢了。
看他只是踱步,此时韩朝也说道:“宣大总督、宣镇巡抚、大同巡抚,等纪、朱、卫诸位军门,也急急往东路赶来,诛灭奸商,牵涉甚大,恐怕他们也难以下定决心,或许还会力加劝阻。”
“杨大帅,或许也有不同意见。”
众人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堂内气氛凝重,不比当年东路之事,诛杀诸大家,确实不是小事,需要慎重以待。
王斗问温达兴:“奸人负责具体事务的范三拔人等,现在何处?”
温达兴答:“他们皆急急往东路之外逃去,不过他们一举一动,皆在情报司监视控制之内。”
王斗淡淡道:“无妨,他们逃不了。”
他冷哼一声:“范三拔,当年东路之事,就有他的参与蛊惑,此次他又故态复萌?真是不知死活!”
看堂内关切人等,王斗微微一笑,他说道:“诸跳梁小丑,祸国殃民,却自以为权雄势大,只手遮天,可以有持无恐,其实皆是色厉内茬之辈,在我心中,他们只是这个。”
他伸出自己的小手指晃了晃,又斜斜往下,堂内众人,都发出一阵哄笑,言大将军比喻形象。
王斗继续说道:“他们有权有势,人脉深厚又如何?自以为不在宣镇就没事?不说他们躲藏在大同,山西等处,敢祸害东路,他们就算逃到江南,本将,也要将他们逮捕归案!”
他神情慢慢又转为严厉:“不错,此次行动,只逮捕各大奸商,介时公审宣判……顺便抄没他们的家产,暂时不牵涉其它,到时会三镇军队一齐行动,兵发张家口,介休,大同,太谷,太原,平阳等处奸商老巢!”
“行动时,需严明军纪,不得骚扰劫掠地方,也要监督好余镇友军……”
“当然,逮捕抄家时,若有反抗者,抗拒者,阻挠者,皆格杀勿论,下至平民百姓,他们的兵将官员,上至内阁大臣,晋王代王,敢拦在大军前方的,统统乱铳打死,枪阵刺死!”
堂内各人,都神情兴奋起来,王斗继续道:“至于纪、朱各位军门,我会尽量劝说他们,取得他们的同意,最好一起行动,也会传檄给山西巡抚及总兵……”
他哼了一声:“若他们不赞同,当他们联合国便是,不必理会。”
众人皆尽一愣,联合国是哪国,没听说过。
不过看大将军继续说话,他们连忙凝神细听。
看着众人,此时王斗神色,似乎在追思什么,很快又恢复冷峻:“诸位,这个世界很大,很精彩,要做的事情太多,我们的生命又太短暂,晋商诸大家,还有那些官僚败类,只是跳梁小丑,此等货色,我们不值得在他们身上耗费太多功夫,浪费太多精力,以最短的速度,最彻底的方式,将之铲平便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他喝了一声:“行动时间,就定在十四日,介时抽调三镇共二万余大军参与,用他们的血,破开这重重阴霾云日!”
堂内各人,皆热血沸腾的站起来,大场面又将来临了。
赞画秦轶人等,也放下心来,单单对付奸商,确是此时良策,引起反弹也略小些。同时各人又觉得,大将军的言语,无时无刻,都充满哲理,每每有所收获。
钟显才撂了撂披风大氅,看着王斗,双目又闪动几下。
最后王斗看向温达兴:“行动之前,先把范三拔等人抓起来,商战结束,他们己然没有价值,哼,祸害完东路地方,还想大摇大摆离开?没门!”(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51章 说服
老白牛:忙碌中,抽空写点文章,可怕的笔记本电脑,如果说我用台式电脑一小时可以写五百字到一千字,用笔记本,一小时只能写三百字到五百字。另:厦门一样美丽,果然是花园城市。
……
当日决议后,王斗又召王朴与李云曙人等说话,二十二日一早,杨国柱过来寻王斗。
“真的要到这一步吗?”
杨国柱了解王斗的脾气,知道他不是善罢甘休之人,果然,问起王斗下一步,王斗也不隐瞒,将自己的计划大略一提,连王朴与李云曙,都将参与计划行动。
“果真如此,朝野又将沸腾了,质疑国勤之声,更加浩大,圣上那边……”
杨国柱满脸忧虑:“要不,奸商之事,就上报朝廷,静待处置裁决如何?或许圣上,也会给国勤一个交待,便如此次京师之事一般。”
王斗依然摇头,淡淡道:“圣上处置京官与文官大员可以,但地方士绅,商人武将,豪强勋贵……杨帅,若圣上对他们有影响能力的话,国事,也不会败坏如此。”
王斗道:“杨帅是个纯粹的军人,对内中的蝇营狗苟了解不多,或者,忽视了。”
他默默将一些情报取来,放在杨国柱面前,叹道:“……这些奸商的所作所为,用触目惊心己然难以形容,或许,可用罄竹难书这个词,他们眼中,还有国朝吗?与他们相勾结的那些人,可称之为人吗?”
杨国柱翻阅着情报,一双手,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
当他看到,上面的情报证据,晋商们走私私通只是等闲。他们更有极为严重的罪行,便是为后金,或是后来的满清提供各类的情报。甚至负责带路与销赃。
当看到情报中,各个边镇,连细致到每个关口的守将的姓名、士兵的数量,具体的装备都有描述。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军情塘报时,杨国柱己是脸色铁青,愤怒得似要喷出火来。
他猛然一掌重重拍在案桌上。发出轰的一声巨响,他怒吼道:“混帐东西,这些鼠辈,眼中可还有国朝?可有丝毫的为国为民之心?”
王斗在旁看杨国柱愤怒之极的神情,他冷冷道:“正因为这些国贼,鞑虏兴起与入寇,无往而不利。攻城略地更只是等闲。杨帅,想想看,国朝的沈阳,辽阳,铁岭。昌平,哪座城池不高深?守军只要稍稍用点心,以鞑虏的攻城能力,又有哪座城池,可以轻易攻下?真的较真起来,他们连攻一座府城,州城,甚至县城的能力都没有!”
“然为何这些重城一一陷落?东奴数次入寇,为何每次皆是数十城沦失?就是内贼内应!”
“他们开门献城,他们蛊惑人心,置家国于不顾,只为了他们的蝇头小利!”
王斗冷笑道:“奸商们所作所为,他们背后的相关者,保护者们不明白吗?他们眼睛真的瞎了吗?不!他们非常清楚,甚至有参与瓜分其中的好处,他们宁愿做这个睁眼瞎!只为了让自己继续挖国朝的墙脚,挖得这个国家摇摇欲坠!”
王斗道:“杨帅或许知道,我遣部下到处散发奸商们的罪证,知道他们背后保护伞是怎么说的?他们言,此事纯属子虚乌有,他们称之为诬陷,言称是我在诬陷他们,再多的罪证,他们同样不屑一顾!”
王斗看着杨国柱:“杨帅,如果你是我,你告诉我,我该如何做?”
杨国柱痛苦地摇头:“国勤,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他喃喃道:“你知道的,我只想安心为国打仗,别的事情……我也不擅长……”
他颤抖着手,拿起一份情文,上面记载着,自己部下一些军官,甚至正兵营各官将们,或多或少都有收取奸商们好处,连自己的中军亲将郭英贤,一样不能避免。
看上面的事迹,再印对自己的经历判断,杨国柱知道,这份情报不可能是假,他双目发直:“为什么这样?”
他痛苦地闭上眼睛:“为什么这样?”
他不知该如何说,只是一个劲摇头:“国勤,你知道我这人,真枪实枪与鞑子拼命,我不怕,别的事情……那些阴谋计算,我向来避之三舍……只是,很多事情,又往往寻上门来,便如……我麾下的新军田地,就有许多官商豪强想要染指,我只是辛苦护着,却经常感觉,有心无力。”
杨国柱慢慢流下泪来:“这次新军营的兄弟,伤亡不少,但他们没有怨言,我要到蓟镇去,他们二话没说,都愿意跟随我,只是……国勤,我真的很害怕,怕负了兄弟们……”
这个老将最后号啕大哭起来:“让我上战场,我不怕,就怕负了兄弟们,最后连他们的家业田地都护不住,家小忍饥挨饿,我怕啊。”
看着这个沙场老将,哭得有若一个孩童,充满了脆弱无力,王斗内心也是一阵痛楚。
他将自己的手,放在杨国柱肩膀上,一字一句道:“杨帅只管安心,宣府镇的新军田地,这是杨帅心血,有任何敢夺军士田地者,便是夺我家田地,我必诛之!”
杨国柱抬起头来,感激地对王斗点了点头,
他深深的叹息,深吸了口气,对王斗正色道:“国勤放心,部下之事,我自会处理。”
王斗摇头:“杨帅不必如此,你麾下将官,还算与奸贼牵涉较浅,真要较真起来,宣大三镇的官将,可以免死的,十不存一。”
他说道:“正因为事关重大,所以此次,我只针对奸商,余者奸贼,日后我再慢慢收拾他们。”
“这个国家的权贵阶级,实在太得意忘形了,国朝对他们优待太过,让他们变得自利跋扈,愚蠢傲慢,是该有人收拾他们,泼泼冷水!”
王斗看着杨国柱:“而这个人,就是我!这也是上天让我来到大明,给我安排的使命任务。杨帅,我必须这样做,否则,不但大明必亡,我们这个文明,也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杨国柱深深叹了口气,他说道:“国勤,此次……”
王斗举手止住:“此次,杨帅不必参与。”
他说道:“只需杨帅理解我。”
他说道:“你知道的,到达眼下的身份地位,我的朋友己然不多了。”
杨国柱重重点头,随后叹道:“只希望尽快结束,少流点血。”
王斗说道:“杨帅放心,我靖边军不是乱贼,不是流寇,自然不会波及无辜。”
杨国柱道:“我相信。”
他想了想,让王斗展开地图,指着一地说道:“宣大余镇我了解不多,不过宣府镇,这张家口,当地情形,我可以详细为你解说。”(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52章 责问
“张家口属宣府上西路万全右卫参将管辖,下属万全右卫城、左卫城、张家口堡、新开口堡、新河口堡、膳房堡六个守备。”
指着地图,杨国柱对王斗解说:“本路参将设于成化十年,阖路所辖官军约八千七百余员,内援兵二千余人,参将赖天禄,乃当地军将豪族出身,万全都司都指挥同知官职。”
“胞弟赖天民,宣府北路独石马营参将,所属独石城、马营堡、龙门卫城、赤城堡、龙门所城、滴水崖堡、马安岭城、云川堡八守备,阖路官军七千六百余员,内援兵一千九百余人,万全都司都指挥佥事官职。”
“赖氏,世世代代卫所军将官职世袭,在当地势力,根深蒂固,下属诸堡,许多官将,都是他们的心腹或是族人,便如张家口堡守备高进忠,便娶了赖天禄的九妹。”
“百年来,赖家又跟周边官将普遍联姻,比如,赖天禄的大姐,就嫁与宣府分守道下西路参将黎建萼。而赖天民,又娶了宣府分巡道中路参将杨天福的八姐。”
“放眼宣府镇北面诸路,从龙门所,独石堡,一直到大小白阳堡,张家口,膳房堡,最后到沙河堡,洗马林堡,柴沟堡,临近边塞的城堡,达到十数个之多,以情报来看,这些边堡,都有私通之举,只以张家口最烈罢了。”
杨国柱最后叹了口气:“眼下看来,奸商们私通运货,若没有这些边将的许可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毕竟连张家口堡算在内,哪个边堡,不是重兵重重?镇城内的豪强官吏。便是谷王,也未免在当地没有产业,许多边兵,也是以此谋生。国勤你若查禁张家口,肯定会有一场火拼,不但赖天禄人等兵马尽出。便是当地军户百姓,也可能被怂恿而动。”
“这些地头蛇,连哥哥也要退避三舍啊!”
杨国柱语气无奈,他身为总兵,责任是操练军马,修理城池,督瞭墩台。防御贼寇,抚恤士卒,保障居民,说起来威风,平时只可管自己正兵营。哦,现在还有几个新军营。
下面各游兵营,援兵营,奇兵营,依大明大小相制的原则,除了战时的节制权,他是管不了的,毕竟粮饷,人事什么,都不掌握在他的手中,赖天禄等人虽只是参将,其实日子过得比他这个总兵还滋润。
而这些地方参将,守备什么,世世代代,也是那些卫所、军将家族出身的人掌控,外人是难以染指的,他们在当地,称之为土皇帝并不为过。
王斗默默点头,早看到那些情报,他就知道,要查禁张家口,不流血,是不可能成功的,当地的土豪军将势力,岂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财路受损?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他们肯定会狗急跳墙。
就连许多普通的军户边军,也是靠此为生,同样也会跳出来拼命,因为走私时,他们中许多人,不但参与掩护,收取过路费用,同时还作为商队的镖师,甚至携带货品,获得一些好处。
比如张家口,因为与蒙古等处互市得早,堡内除设置户部署、理事署、税务房这些民政部门外,还设置了协镖署,便是以官军们为商队押镖,当边塞禁止贸易后,这些协镖署的官兵,便公然参与走私押解,很多人,甚至随晋商的商队,一起前往清国境内。
这些地方的武人,商人,豪强,文人,小吏,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又同气连枝,拼命吸血,为了维护自己利益,他们千方百计扩大自己势力。
初时自己只是东路参将时,赖家等就前来试探,希望联姻,自己成为团练总兵后,更是如此。便是宣府镇南路任顺圣蔚广参将熊廷瑞,稍稍性格会腼腆些,也还不是娶了赖天禄一个女儿?
张国威在东路可称土豪,然与赖家等一比,又是小巫见大巫。
宣府镇城北面这些官将,更加无法无天,势力浩大,只是这种情况,大明每处皆是如此,便若沿海之地,就是私通海贼,参与海贸,规模利润更是吓人,郑家就是代表。
大明处处是财富,只是这种财富,与国家无关,都被蛀虫私吞了,身处这种世道,同流合污还好,想要有所作为,每行一步,又何等艰难?
1...302303304305306...4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