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同样到了二十一日中午,东路各城,己然不存跟风挤兑之人,范三拔各样手段,皆遭惨败而归。
此时范三拔身在怀来城,短短几日,他如老了十岁似的,神情憔悴,白发众生,他失魂落魄走出城外,到了这个时候,他仍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失败,自己失败在哪里!
而且为了此次商战,众大家投入多年的积蓄,在这小小的东路,却是损失重大,就算回去,也是元气大伤。
身旁一些随从,还有各大家管事,同样目光呆滞,神情死灰了,完了!
失魂之中,没注意城内百姓纷纷出城,个个欢呼雀跃,忽然一个声音将范三拔惊醒:“大将军回来了!”
如潮水似的,各城各堡百姓,纷纷汇集向一个地方,前方黑压压,铺天盖地,不知多少人群汇集。
这种力量,让范三拔颂然一惊,随后更是毛骨悚然,寒毛都涑栗起来。
“大将军万胜!”
前方响起欢呼声。
越来越多的军民百姓喊叫,最后汇集一片,形成有若惊动云天似的声响:“万胜!万胜!万胜!”(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48章 惊讶、内贼
老白牛:白天有事,只得晚上写,第二章还差颇多,依我的速度,肯定要到十二点后,建议诸君早八点起来观看,也早睡早起。
如一声惊雷,东路的商战结果,让各方大跌眼镜。
数日间,从宣府镇城到阳和城,到大同镇城,到宁武关,到太原府,再到府下太谷,榆次,介休,又平阳府等地,大街小巷,都是一片喧哗起来。
虽然此时道路不便,又没有后世的通讯手段,不过还是如电闪一般,商战的结果,经有心人宣扬发布,快速传出宣大山西,向江南,湖广等地传去,离东路较近的京畿更不用说。
以一路之地硬抗几大家的合围攻击,最后竟然大获全胜,这种奇异的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不但关注商战的各地豪族官员,文官将领,便是宣府巡抚朱之冯,山西巡抚蔡懋德,大同巡抚卫景瑗,得到消息后,也是目瞪口呆,宣大总督纪世维,更是失态地打翻了自己的茶盏,喃喃自语:“就这样胜了?”
消息传到京师,各茶楼酒肆又是爆满,而在宫内,崇祯帝得闻后,叹了口气:“果然,不但武功,王斗文治同样出众,东路,己是国中之国……”
范永斗等诸大家,个个面如死灰,他们纵横大明,商事上无往而不利,不想却在阴沟里翻了船,武力不如,商事上也不如,他们以后,该如何对付王斗?
与他们一条绳上的蚂蟥或是各方支持者,同情者,也是个个唉声叹气怎么都治不了王斗,这厮以后更为跋扈了,很多人心中更增不满与警惕,比如镇守太监杜勋,太原的晋王大同的代王,宣镇的谷王等,还有大明许多地方的豪强官将,也是如此。
当然,也有许多人眼前一亮,永宁侯文治武功皆是出众眼下大明乌黑一片,积弊重重,前景无亮,或许到宣镇去,到东路去,是自己一个理想的选择。
任何一个公众人物,总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定然有支持者,反对者,中立者,商战之后,很多中立者,已经打定了投靠王斗的主意,这其中,就不泛文人士绅,官员小吏。
或许,这是此次商战王斗的正面收获,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在乱世中,便如一盏明灯,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瞩目,那么的具有吸引力。
十一月二十一日,王斗率军回到东路,随同的,有杨国柱的宣府军,王朴的大同军,还有以山西镇将官李云曙为首的山西镇军。
辽东之战,山西总兵李辅明战死镇内兵马伤亡过半,当时李云曙受伤昏迷,苏醒后见大帅阵亡,悲痛欲绝,因辽东战事初定,不需要晋军这只客兵,李云曙等镇内将官,便率残兵,随王斗等一起回归。
李云曙原为游击,此次军功封赏后,应该可以升为副将,只是不久后,山西镇的总兵,将换成京营将官周遇吉,对周遇吉,他并不了解,何去何从,他心中颇为茫然。
不但是他,山西镇各营将官,同样茫茫然,李云曙私下里,曾有向王斗表示投靠之意。
其实,王朴,杨国柱等,都有对李云曙拉拢过,山西镇这只残军,经历连场血战之后,各营精卒甚多,战力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人,都可以编入正兵营内。
王斗也曾经心动,确实,山西军,很多人都有资格编入忠义营内,不过吞并友军,容易落下话柄,再说,他与周遇吉颇有交情,也不忍心这样做。
现周遇吉正在上任途中,只随身带着一些家丁亲卫,或许只有几百人,山西镇各营已经损失惨重,再拉走他们的兵马,未来周遇吉又如何主持山西镇防务?
所以,王斗放下了这个心思,只对李云曙道:“新任山西镇总兵,周遇吉周将军,本侯曾在襄阳与之照过面,是个忠厚的人,他定会善待尔等,李将军不必忧心。”
他意味深长道:“而且,未来我等未必没有合作的机会。”
经过王斗的劝说,李云曙等人的心,略为安定下来。
见王斗如此,王朴等人,也不好意思再提拉拢之事。
回归的宣大三镇军队,连当时处在辽东的山西军,战前一共出师约有五万余人,打了半年的仗,三镇共伤亡了一万多人,不过余下的兵马仍是浩荡,加上后面的辎重队,旌旗黑压压有若乌云蔽野。
进入东路地界,杨国柱不用说,王朴的大同军,也曾有见识过东路的富庶繁华,安乐太平,也还好。
李云曙等山西军,则是第一次见到,个个都是赞不绝口,惊叹连声,很多兵将都一反应,都是退隐后便来东路居住,或是在东路买田买房,迁移一部分家人过来,大明的世道,也让他们越来越不放心。
而一过了岔道城,便见欢呼迎接的东路军民不断,到了榆林堡附近,官道两旁,更黑压压的,尽是迎接的军民百姓。
大军行进中,“万胜”之声,响遏行云,军伍两旁,更一把把佩刀佩剑斜指,寒风中,就见,明晃晃的尽是金属的耀眼光芒,一片片蔓延到天际。
依东路律令,迎接大军回归,平日各人放于家内的武器,可以携带出来,彰显武功之盛,当然,鸟统与手统,就不得携带了。
看这东路气象,李云曙等人又是心惊,又是感慨,这些军户随便拉出去,都是合格,甚至精锐的军队,永宁侯能得到眼前的身份,眼前的地位,绝非侥幸偶然。
他虽然锦州之战伤亡不小想必很快又可以补充,恢复实力,甚至更上一层楼,在大明论爆兵的能力,谁又能比肩?
同时看王斗在境内威望素著,尽得军心民气,各人又是羡慕,何时,自己也能如此?
虽然回归,不过王斗只吩咐在榆林堡,延庆州,怀来城之间扎营,除了伤兵,暂时不让军队回城防营地,也没有去舜乡堡祭拜,自己也不回永宁城,谁也摸不透他心中在想什么。
不过受南山路参将俞桂热情邀请,他住进了榆林堡,俞桂专门腾出来的参将府,他对李云曙等人道:“李将军等初到东路,本侯该尽地主之谊,不若就在鄙处盘旋数日?”
王朴露出心神领会的笑容,杨国柱叹了口气,李云曙等山西镇将官,其实也知道了东路商战之事,以永宁侯的脾气,岂是忍气吞声之人,下一步他会如何反应?李云曙也颇为关切。
他说道:“如此,就有劳永宁侯了,大军在贵境消耗的粮草,回镇之后,末将会尽快让镇内送来”
王斗微笑道:“宣大三镇一体,都是自家兄弟,又何必见外?”
依大明的粮草供应制度,军队出外作战,一部分粮草由朝廷供应,然大部分粮草,还是由本地的官府供应给养,边镇与内地卫所区别,只是比率大小问题。
当然,军队出外,因各种原因,不可能由本地一直运输,大多是沿途地方供应,然后再由该地方的官员,向军队原处地官府讨要,这自然造成很多困难,毕竟事后讨要,非常繁难。
虽说很多边军,临行前都会发下开拔银,也可以用银子沿途购买粮草。
然朝廷经常欠饷,各将手中粮两经常不足不说,眼下大明天灾连连,或是别的原因,有时有银子也买不到粮草,便如当年卢象升,有银子就买不到粮食。
这也是客兵不愿出外的原因,随便哪个环节不对,士卒兵将,就要饿肚子了。
明初时,这样的制度有合理的一面,然到了明中后期,己然成为恶政。
山西军兵马数千,每在东路停留一日,士兵与马骡的粮草就要本地供应,算算是不小的数目,更不用说,还有数万的宣府镇与大同军,所以李云曙等有此一说。
榆林堡不大,参将府却不小对王朴,杨国柱等人,俞桂都有安排歇息房间,因行军劳累,加上迎接拜访王斗的人来往不断,所以李云曙与王朴说了一阵话,就告辞下去歇息。
走出大堂前,杨国柱对王斗说道:“我女儿好几个月身孕了,只可惜真定府太远,否则,将她接到镇城来休养较好。”
王斗点了点头,叹道:“是啊。”
当时在京师时,他就有派人探望许月娥,更从京中带去一些补养品,一些侍候孕妇较有经验的婆子等,只是赞皇到东路太远,这车马劳顿的,许月娥也有了好几个月的身子,却是不能奔波。
想想,自己杂务太多,分身乏术,虽说许月娥是个坚强独立的女子,哪日还去看看为好。
杨国柱出去后,王斗很快又送走迎接恭贺的怀隆兵备道马国玺,延庆州知州吴植等人,还有好友,陵后总兵陈九皋,对他们的旁敲侧击,自己对商战的反应,还有,未来的东路镇守官将是谁,并未透露什么口风。
王斗回归东路,万众瞩目,很多人都等待他的下一步反应,除了山西巡抚蔡懋德,山西总兵周遇吉还在上任途中,甚至宣大总督纪世维,宣府巡抚朱之冯,大同巡抚卫景瑗,都急急往东路赶来。
眼下王斗与杨国柱是侯爵,王朴是伯爵,皆是身份尊荣,他们便是前来拜会,也是名正言顺,并不会让人芶病。
身处永宁城的幕府各员,也早与马国玺等人,处在迎接大军之列,外人皆退后,他们齐聚榆林堡的参将府大堂。
此时王斗高居上位,神情痛惜地看着下面跪着的一些人,他们便是,此次东路的内贼了。(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49章 处置
数数堂中跪着的,达到三十多人。
其中身份最高,或是干系最重的几人,便是幕府吏目厅文案主事冯大昌,岳父纪世维二儿子,王斗大舅子纪仲崑,往日靖边墩一起的老人,后勤司大使齐天良之妻陶氏。
又有财政司大使钟荣的女儿与女婿,民政司大使张贵往日心腹,当年曾对王斗帮助甚大,原董家庄总旗,现靖边堡堡长洪丘。
还有一些王斗以前熟悉的,或是略熟的吏员韩雨,郭仲举,王仲,马忠等人,保安州五堡防守官杨志昌,同样垂头丧气地跪在下方。
此外又有一些王斗未见过人的,或是幕府体系,或是原来旧官僚,旧士绅体系人等,此次商战,被晋商收买,充为内贼。
看着这些人,特别是冯大昌,陶氏,洪丘三人,王斗神情悲伤,他是个念旧情的人,而这三人,都是与自己共患难,或是曾有过巨大帮助的人,他们的背叛,让王斗痛入心肺。
看着堂中惶恐的女儿与女婿,钟荣泪流满面,张贵看着洪丘,双手不住的颤抖……
齐天良猛地从座位上蹦起来,一把脱下鞋帮,劈头盖脸往妻子头上挥打:“……打死你个死婆娘……打死你个死婆娘,奸商一点点好处,就把你收买了?看你猪油蒙了心,我打死你……”
他一边打,一边老泪纵横,最后更号啕大哭起来:“天哪,我老齐家造了什么孽啊。”
陶氏也是拼命大哭,一边躲闪,一边对王斗哀求道:“大将军,嫂子错了,先前我也是不知道。只以为有好处……后来知道了,他们就威胁我,我怕啊,怕连累到老齐,大将军,念在往日同一墩的情份上,就放老嫂子一马吧。”
王斗叹了口气,想起当年靖边墩的情形,当年一墩的人。己经余下不多了,他叹道:“老嫂子你……先起来吧。”
又看冯大昌与洪丘皆是神色惨然,王斗看过情报司资料,还有二人供词,二人皆是被别人拖下水。特别冯大昌,与现仓大使韩雨,都曾是舜乡堡吏目厅吏员,二人之间交情非常深厚。
韩雨被收买后,冯大昌察觉其中蛛丝马迹,耐不住往日同僚的哀求,便尝试为韩雨掩盖。反而被其威胁,如此一步步出错。
身为幕府吏目厅文案主事,冯大昌人脉深厚,权威势大。有他参与内应,奸商在东路境内,顺风顺水就不用说了。
洪丘也是类似情形,他是察觉到儿子与媳妇的诡异。因中年得子,宠爱无比。所以在儿子苦苦哀求下,最后一步步错。
冯大昌任何时候都注重仪容,胡须,衣饰打理得丝毫不乱,脸上总带着如沐春风的笑容,此时他没了笑容,神情惭愧,叹道:“一步错,步步错,悔之晚矣,学生无话可说,任凭大将军责罚。”
洪丘,往日这个粗豪的汉子也是惭愧跪着,无地自容道:“属下对不住大将军,对不住张老哥,大将军无论怎样责罚,我洪丘,都心甘情愿。”
张贵终于颤抖出声,指着洪丘哆嗦道:“老洪,你糊涂啊。”
王斗痛苦摇头:“冯先生,洪老哥起来吧。”
这时钟荣的女儿与女婿惊恐出声:“父亲(岳父大人),请帮我向大将军求求情。”
钟荣流着泪,猛地上前,狠狠几记耳光,将自己女儿与女婿抽倒在地,他整整自己的衣衫,上前向王斗跪下,正色道:“学生管教无方,无颜再任财政司大使一职,请大将军许可学生辞职。”
齐天良与张贵,同样上前,惭愧的想要辞职。
王斗摇头,他上前扶起三人:“钟先生,齐老哥,张老哥起来,辞职之请,本将不许。”
他定了定神,恢复平静,看向镇抚迟大成,说道:“此次东路之事,各司各员有何对错,皆镇抚司按律审查宣判,程序公开公正,不徇私,不枉法,责罚名单拟定后,我也会选定赦免名单。”
随后他脸一沉:“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便是有赦免者,也当发配塞外。”
东路律令,虽镇抚司在管,不过为显王斗的超然与权威,他手上,每年会有一批的赦免名额。
镇抚迟大成面无表情:“属下之意,为震慑后来之反叛者,大将军还是少赦免好,该杀的杀,该坐牢的坐牢,该服苦役的服苦役。”
王斗点了点头,淡淡说道:“迟镇抚有心,此事本将自有定议。”
纪仲崑呆呆跪着,他忽然叫道:“妹夫……大将军,我己经上镇抚司自首,并且有捡举之功,可在赦免之列?”
当日他与纪君娇争论,虽然嘴硬,但事后思前想后,还是咬牙切齿去镇抚司自首,招供出了一大批人,算有自首与捡举之功。
王斗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一挥手:“将一干人犯尽数带走。”
立时堂内各犯人,尽数被镇抚军士带出。
纪仲崑一边挣扎,一边极力回头:“……大将军,我可在赦免之列?给个准话……”
看着冯大昌等人被押走,堂内气氛沉凝,齐天良、张贵、钟荣不用说,神情悲痛,便是韩朝与高史银,也是不断叹气,陶氏往日在墩中堡中,与他们交情深厚,便如他们的老姐姐一样,此次却……
还有洪丘与冯大昌,特别冯大昌,是幕府吏目厅文案主事,他儒雅,风度翩翩,任何人与之相处,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在幕府上下,人缘也非常好,王斗母亲与妻子,也都非常器重他,只是交友不慎,唉。
温方亮也是摇头,当年在舜乡堡,文与武,他是与冯大昌等一起受王斗重用的,如今……
看冯大昌等人背影消失后,这时一旁的钟正显。愤愤不平说了句:“哼,一干鼠辈,真是忘恩负义。”
看儿子钟调阳给自己眼色,又看看齐天良等人,才回醒过来,闭口不语。
让王斗意外,此次内贼风波,自家舅舅钟正显倒是洁身自好,不但如此。反而立功,曾有奸商意图收买他,被钟正显断然拒绝,还立时机谨地向情报司举报。
他或许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过关键时刻。倒是站在外甥这边,或许,这就是此时亲族的习俗。
按族亲来说,钟正显等钟家,算在若王斗等一犯事,就是灭九族的九族范围之内,这个时候的亲族凝聚力。是难以想象的。
还有,此次辛庄等李家,这些旧士绅官僚商人们,也在危机之中保持良好态度。反倒是幕府体系的人员,被收买不少,让王斗痛心。
右臂空荡荡的温达兴,也是铁青着脸坐着。往日里,他对冯大昌可是非常敬重的。没想到……
他对王斗说道:“未想一场商战,竟如此多的同僚被收买,真真是可恨之极,大将军,属下以为,东路仍有潜藏之奸贼,可否要内务科仔细排查,再揪出漏网之鱼?”
堂内众人,皆是心下一凛,心生寒意,迟大成也是神情一冷。
他正要说话,王斗手一摆:“不必了,我坚信,败类只是一少部分,东路大部分军民幕员,是与本将一条心的,不必扩大化,以免造成军民不必要恐慌,此事由镇抚司按律审查便可。”
他说道:“幕府吏目厅文案主事缺员,本将议保安州城吏目厅主事钟正显接任,州城吏目厅主事之缺员,由镇抚司拟定人员,按律,钟主事也可推荐一二人选。”
钟正显大喜,神采飞扬地落了座,众人也心下一松,大将军还是明智的。
再看众人神情,显然内贼之事,对他们打击不小。
王斗说道:“虽然出了一些败类,不过众将也不必过于灰心丧气,我等皆不是圣人,难免行差踏错!但也需引以为戒,每作出一个决定前,都必须三思而后行,想想自己的抱负,想想自己的前景,这样做,是否真的值得。”
他看着各人,说道:“本将希望,能与诸位善始善终,为心中的理想,未来宏图大业,一起青史留名,共展胸中所学!”
听着王斗情真意切的话,堂内众人热血沸腾,全部站起,一同喝道:“愿为大将军效死!”
特别张贵、齐天良等人,更是热泪盈眶,虽然他们也有错,但大将军却不责怪他们,宽厚仁爱,跟着这样的主公,又什么话说?唯有尽心戮力。
王斗双手缓缓下按:“好,愿与诸君共富贵,共患难!”
堂内气氛再次振奋,众人恢复斗志。
接着议事,民政司大使张贵,财政司大使钟荣,向王斗禀报事务。
此次商战,突显了幕府之威,也让王斗欣慰,这个完善紧密的组织,己经成熟,可以自我运作,也完爆一切乌合之众,论财力,各大家等远远超过东路幕府,然而大而散,架不住东路雷霆一击。
此次,他们的各类损失,计在白银百万两以上,当然,虽然幕府收获丰厚,不过先前的市场波动,路内的军民百姓,却受了不少灾。
听张贵一一道来,王斗起身踱步。
最后他说道:“此前己有定议,路外与我交好之义商,若有损失,双倍赔偿。路外军民等受假票祸害,按真票兑换足额粮米,面值上浮三成,我东路的受害军民,赔偿额度自然更高,就定在三倍吧。”
堂内各人,都大赞大将军仁义,实乃东路百姓之福,只有钟荣吸了一口冷气,如果这样,赔偿额数可不少。
沉重的话题议完,商科主事田昌国,起身眉飞色舞的禀报此次草原收获,义州获取的粮米不说,塞外大军,从西向东的横扫草原,一路抢光,回来时,又再抢了一遍。
所获牛、羊、骡、驴及马尾、羊皮、皮袄诸种商货无数,甚至光骡马,就超过了万匹,还有众多人口。
因为边塞的将官商人,或明或暗,与各部落源源不断走私贸易,所以还有粮食布匹,什么段绸、布绢、绵花、针线索、改机,梳篦、米盐、糖果、梭布、水獭皮、羊皮盒等等等,也抢回一大批。
还有塞外牧民,生活必需之铁锅、食盐与茶叶,也夺回不少,特别食盐与茶叶,虽然不如号称可食用数年之久那么多,同样数额巨大,对此次一鼓击败奸商之围困,起了重要作用。
只是那些铁锅多是广锅,只因生铁不受炼炒,早年互市交易时,由明政府交易给蒙古人,以后塞外各部落就认准这个牌子,便连边塞走私,铁锅都只要广锅。
对汉人百姓来说,广锅并不怎么好,不过以后可以再卖回给蒙古人,当然,是与东路交好的蒙古人。
田昌国说得眉飞色舞,下方人等,同样听得眉欢眼笑,没想到出塞一行,收获如此巨大。
高史银甚至吼叫,希望并建议王斗,每年派大军出去抢一次。
接下来商议对奸商们采取的行动。(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50章 决断
情报司送上厚厚的情文资料,众人传看,堂内此起彼伏的口吸冷气声音。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便是各人早有心理准备,当看到各类情报与名单时,很多人仍是双手颤抖起来。
奸商势力太大了,与之相勾结的官将太甚了,可以说,宣大三镇,超过九成的官员将领,各类豪强,都与他们有关系,特别靠近塞外的各城各堡,不说百分百,九成九,都有私通之罪,被各大家收买过。
大明的边军制度,便是以卫所官员充任各营将官,这些将官,世世代代世袭,一代传一代,数百年下来,在当地势力根深蒂固,与塞外私通贸易,就是他们极重要的财源之一。
1...301302303304305...4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