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在那家丁目瞪口呆的眼神中,他伸出蒲扇似的大手,向他的脸上扇去。
这家丁躲都来不及躲。
“啪!”
他感到眼睛前冒起了金星,脑袋嗡嗡的,嘴里甜。
他一吐,几颗牙齿连着血水吐出来。
他呆若木鸡,随后啊的一声,大叫:“敢打我,老爷跟你们拼了。”
余下家丁也是个个同仇敌忾,与他一起上去扭打。
郝永胜心急如焚,喝道:“不要打了,不要打了!”
不知不觉中,余下的几个兵痞,己经将他包围中间,郝永胜忽然心中一凛,他也是军伍出身,警惕性还是有的,一眼瞥见,各兵身上配的戚刀,他们只是普通兵头,哪有这种优质的戚刀?
这个念头刚刚腾起,眼角寒光一闪,他知道,身旁己经有人拔刀向他杀来。
这个瞬间,郝永胜只来及略略避开身体,只觉一寒,他的右臂己经离开身体,郝永胜大声惨叫,连滚带爬。
刀光又是一闪,锋利的戚刀,又从另一侧,深深刺入他的左边肋骨,郝永胜惊天动地的嚎叫,口中血沫,大股大股涌出,剧烈的痛苦,让他全身抽搐,他全身都是血水,面部肌肉,己然全部扭曲。
而那几个家丁,目瞪口呆中,措手不及,被两个“兵痞”瞬间杀死。
郝永胜此时滚在地上,感觉全身的力量似乎都消失了,不过求生本能,还是让他拼命往前爬去,几个“兵痞”追在他身后,不断乱刀连砍。
郝永胜挨着刀,嚎叫着,努力往前爬行,一路流下滚滚热血,寒风中冒起腾腾热气。
突然生的血案,让街上行人惊叫,又远远围成一圈观,那几个“兵痞”因为口角,当场杀倒指挥使大人,更肆无忌惮,一路追砍追杀。
终于,郝永胜的声音不在,他趴在地上,双目圆睁,似乎死不瞑目。
几个“兵痞”互视一眼,其中一人上前,探了探郝永胜鼻息,点了点头。
为一人环视周遭众人,他一脚踏在郝永胜尸体上,猛地从怀中摸出一叠传单,用力一抛散,让它如雪花般散满街道,厉声喝道:“奸商卖国,奸人庇护,有敢同流合污者,人人得而诛之!”
在城内守军赶到时,己然不见几个“兵痞”身影,只余郝永胜等人尸体,倒在满地的血泊之中。
很多传单,也被轰抢一空。(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43章 白热化
东路情报司的营救队,抓捕队,除奸队,暗杀队等,虽在外人来都是云里雾里,不过也有区别。抓捕队略在明中,余者略在暗中,特别暗杀队更是神秘,便是普通的情报司人员,也不可能知道他们的身份。
因为王斗的大力支持,幕府情报司的探子,范围早己覆盖宣大三镇,还有山西各处,十月中下,当谣言开始在京师,山西各处蔓延,还有假粮票出现,外镇外路抵制之风,甚至各处粮票有挤兑之势时,情报司就注意上一些幕后黑手。
东路的幕府各留守人员,也紧急应对,王斗出征后,东路身份最贵者,便是王斗母亲,太伯夫人钟氏,王斗正室,伯夫人谢秀娘,各员聚集大将军府,紧急商议。
请示后二位夫人后,情报司内务主事刘本深,亲自前往京师,向班师回朝的大将军王斗汇报,根据王斗五步走,还有先顶住,待大军回家,将他们一锅端的指示,他们积极应对。
东路的情况,虽基本自给自足,有若一个封闭的小王国,不过诸如茶叶,布匹,食盐,烟草,颜料,药材,绸缎等货品,大部分还要从外部输入,为了加强与外关系,煤铁诸物,很多也向外购买。
粮草更不用说,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当各大商人联合,抵制东路商货输出。同时切断各商货的输入时,幕府各员。派出大批人员活动,从中分化,同时放出风声,要这些与大将军作对,与东路作对者,三思而后行!
言语中,秋后算帐之意甚浓。
事实证明,利益集团都是畏威而不畏德的。王斗威名赫赫,念及与之作对的后果,有些商人犹豫了,特别是宣府镇余路的许多商人犹豫了,忠勇伯很快就将进驻镇城,自己受其直接管辖,其人心狠手辣。与之对抗,是否明智?
所以在幕府放出风声后,围堵的圈子,略略破开一些口子。
不过八大家在山西与宣大各处势力根深蒂固,为之庇护的官员,商人。将领,数不胜数,围堵圈子还是越来越密,他们喊出口号,不让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运入东路地界。
更不让东路一个肉瓷罐。一件皮大衣,进入除东路外所有地方。让这些吸血虫,尽数血本无归。
他们还发动力量,对运输进入东路的商队进行截杀,便是宣大总督纪世维,与之亲近一个商家,押运食盐茶叶,从阳和出发,刚刚进入天成卫地带,还未靠近宣府镇,商队人员就被屠杀一空。
那商家更是被装入麻袋,用马蹄踏死,死状惨不忍睹,事后各方宣称,此乃塞外北虏所为,更是忠勇伯擅自出塞,引来的报复恶果。
因为游骑入口,屠戮军民,与纪世维交好的天成卫参将,白羊口守备,饱受指责,极有可能官位职事不保,便是总督纪世维,同样非常被动,己经有巡按弹劾,更有京中言官风闻而动。
禁止输入的商货中,以食盐份量最重,茶叶次之,特别食盐,宣府镇各处,是不产盐的,大明的盐池盐场,主要集中在山西南部,四川,西北,还有山东等处沿海海盐。
食盐,是每日生活必须品,东路现有人口近六十万,每月耗盐量,至少二万斤以上,如果长期缺盐,就会头发变白,身体浮肿,患上了各种疑难杂症,甚至丧失生命。
便是军士,如果得不到盐份补充,肯定体质会明显下降,严重削弱军队战斗力。
茶叶,同样是生活必须品,中原百姓,每日喝茶,己成为习惯。
什么酱醋之类的,如果缺乏,同样烦恼不少。
而在大明,在开中法后,己经是由各处商人,在向边镇运输粮草,用来换取盐引,百年来,各镇边军,特别宣大三镇边军的粮草运输贩卖,基本上由商人控制,特别由山西商人控制。
多年来,他们的手己经伸向四面八方,边镇许多物资,都赖于他们的供应。
他们若是供应不及时,各镇边军就有冻饿之忧,引起哗变更是小事,所以在大明朝,商人力量不可小视,己经颇有后世托拉斯的架式。
虽因后果极重,他们还不敢停止向宣大三镇供应粮草,不过己然停止向东路供应粮食,特别食盐茶叶,这招可谓用心险恶……
duyidu
读一
还有,因为散播流言,此时士绅商人力量的强大,信息的落后,除东路外的军民百姓,很多人己经对王斗产生恶感,原本东路商人出外,是饱受欢迎的,此时颇有过街老鼠的架式。
十月下,东路外间,便是宣府镇余者几路,也突然假粮票泛滥成灾,在一些人暗中煽风点火下,当地军户百姓,挤爆了设在外地的一些兑换粮点,东路官店紧急运粮,前往支援。
不过因为路途遥远,还要经过重重饱含敌意地区,粮队经常遭受拦截伏击,最后这些兑换粮点,只得尽数撤回东路,只在宣府镇内数路,还保留有一些据点。
也因为此变,流通在外的,原本坚挺的,购买力节节上升的粮票,面值层层下降,某些地方,最后更有若废纸,商家百姓,拒绝接受,要再次恢复各人使用粮票信心,怕不是件容易之事。
至于镇外路外,与东路亲近合作各商人,遭受打压,甚至围观谩骂,只是等闲。
此时,根据情报司掌握的情报,东路开始展开反击,营救各亲善商人,捣毁一个个假票窝点。
更针锋相对,对山西与宣大各镇。境内有庇护、参与假票印刷者,有截杀商队粮队者。无论文官或是武将,进行大规模的斩杀,刺杀,暗杀!
因为有充足经费支持,从十月下到十一月中,情报司共捣毁宣大与山西各处,甚至外省,还有设在京师的假票窝点近百。斩杀庇护假票印刷者,斩杀参与截杀或拦截路内外进出商队幕后小黑手,高达数十人。
死的人中,最高级别是一个山西镇的副将,经过某处,直接让火炮霰弹轰成碎片!
东路的反应,让各地震惊。几大家与其利益集团,虽然口水更为激烈,表现出更愤怒的情绪,拼命在自己影响地展开舆论,颠倒黑白,不过也是心下惴惴。
他们不敢再对进出东路的商队进行截杀。也不敢再次印刷假票。
甚至联盟内的商人人心惶惶,许多人商人,开始犹豫观望,他们对东路的围堵,更有面临崩溃的架式。
毕竟商人。骨子里就是懦弱的,商人集团。也远远不能跟有凝聚力的农耕集团相比。
针对这点,范家再次联络各大家议事,拼命给各人打气,而在这时,京师消息传来,王斗联同各镇边军鼓噪,要挟朝廷,不进京封赏。
“天助我也!”
这是与会各人所有心思。
虽然对王斗能量如此之大,众人暗暗心惊,不过王斗此举,更证明了先前谣言之实,如范三拔所言:“王斗如此跋扈,圣上怎么想,朝中诸公怎么想?若不心怀鬼胎,岂会做出此等无君无父之举?”
他们再次团结,一边等待朝廷反应,一边与东路展开商战。
事实证明了,假票,截杀商队等手段,只会让东路集团实行更激烈的反应,实在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常规的商战手段,更附合他们的胃口,也可以向世人证明,他们实力的雄厚,还有以德服人的姿态。
趁这个机会,东路幕府,更对外路商人展开游说,力图恢复贸易供应等,而且接到正在京师,密切关注事情进展的王斗指令。
虽然奸商祸国,无耻印刷假票祸害百姓,不过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东路承诺,所有军民手中的假票,不但可按真票兑换足额粮米,甚至还会给受害者一定补偿,面值上浮三成左右。
比如说,一斗面值的假粮票,可兑换上好米面一斗三升。
这个消息,经情报司在宣大,山西各处散发超过千斤的传单后,虽然各大家拼命诋毁,不过传单所到之处,还是引起一阵阵轰动。
不知多少假票受害者,慌忙找回己被自己愤怒扔进垃圾堆的假票,默默收好,心中都怀着希望,如果那心黑得有若煤石,不,好心的,为国为民的,忠勇无畏的忠勇伯王斗,说的是真的话,那手中这张纸票,在大灾之年,就是可活口一家的宝贝啊。
虽然很多人半信半疑,不过几乎收到消息的人,都将自己假票收好,甚至有黑心商人开始高价收购假粮票,消息传出后,各家假粮票藏得更紧,黑市上的假粮票,竟然价值节节高升。
针对各大家对东路粮食与盐巴的封锁,东路也作出反应,他们以武力为掩护,出动商队,大力向京畿,保定,真定各处,甚至远到山东购买食盐茶叶。
得闻东路之事,许月娥,虎大威等与王斗亲近之人,也收罗境内盐巴茶叶,大力运向涞水,再转运向东路,还有许许多多人,也伸出援手,王斗平时大力结交,慷慨豪迈,此时得到了很大的回报。
同时在路内,幕府开始实行配给制,保证各地库存盐巴与茶叶,至少可食用三个月到半年,王斗妻子与母亲以身作则,都执行了最低食盐定量标准。
经过密切侦察,还有早早前的侦探,到了此时,在情报司手中,各大家的通敌罪证堆积如山,与他们沆瀣一气各地文官武将,册本上的记录,也超过了两百人。
依王斗指令,此时不动,待商战结束,大军回归,就将他们一锅端了。
进入十一月,东路与各大家的商战如火如荼,进入白热化。
为安定路内人心,十一月初,伯夫人,王斗正妻谢秀娘,开始巡视东路各城各堡。(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44章 优势
老白牛:好,继续更新,约晚十二点前后还有一章。
……
“伯夫人、伯夫人、伯夫人……”
十一月初四日,伯夫人,王斗正妻谢秀娘,开始巡视东路各城各堡,她的足迹,甚至踏遍每一处屯堡,所到之处,军民欢呼,人心大定。
而此时,正值东路危机甚急之时。
对东路的商战,八大家,以及后台相关势力,早在谣言,假粮票,断绝物资等供给之前,就己然开始,十月初中,趁东路还没注意之前,他们便以各种手段,用银子,商货等,或是别的手段,开始大量套购东路粮票,
对市场上的商人,还有各地军民来说,突然有人高价收购粮票,自然非常愿意,况且此时,很多大商队随军出塞了,对危机的嗅觉,留守的商人们,是不如那些出塞商人的。
不知不觉,军民与市场上大量粮票,己经集中到某些人手里。
随后,各大家开始使用散布谣言,抵制东路商货输出,拦截商货输入等一系列手段,阻挡外来货品,或是原材料进入。
然后那些人,开始用银子粮票等高价购买粮食商品囤积,或是外运,紧接着,他们更使用粮票逐步兑换粮食。
此等商战手段,可谓环环相扣,步步紧逼。
在他们运作下,有些军民忽然发现,市场上的粮票越发缺乏了,新的粮票没有发行出来。有些人,不得不恢复使用己积在家中堆灰尘的银子或铜钱。更有人发现,自家的粮食,由于被高价收走太多,导致想去粮店兑换粮票,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些手中仍有粮票的军民,也产生犹豫的情绪。
市场上的物价,也开始或高或低,最后随着市场上商货越少。开始猛烈上涨,特别食盐与茶叶,价格涨得越快。
东路各城各堡,一些民军出现恐慌的情绪,越是如此,市场上商货越少。
面对此种情形,幕府采取断然措施。对食盐,茶叶,菜油,酱醋等商货,实行配给,所有市场上此类商货。皆由幕府统一调度支用,只有粮食仍然不变,实行自由市场经济。
情报司下的宣传科,联合各城各堡宣传力量,开始铺天盖地的宣传。一边揭穿奸商阴谋,更声称。要堂堂正正,从商事上,击败一切对东路心怀鬼胎的奸商力量。
太伯夫人,伯夫人,皆以身作则,执行最低定量食盐等标准。
此时幕府留守各官,也集体聚于大将府军,商请太伯夫人钟氏,伯夫人谢氏,巡视各堡,安抚人心。
对钟氏来说,她对朝廷的印象是复杂而模糊的,只知道圣上勤勉,但朝野上下就是奸臣众多,特别儿子出征流贼归来,对宝贝孙子的说教,更让她觉得,大明上下漆黑一片,不变不行,便是自己身旁,种种蝇营狗苟,往常也见识不少。
对宝贝儿子王斗,从崇祯七年开始,王斗升任总旗以来,她就大大以自家儿子为荣,无条件的相信自己儿子王斗。
对她来说,儿子懂事来,就为朝廷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自然是大大的忠臣,东路这块地方,就是儿子的家业,大明的希望,岂容他人破坏?
所以对幕府各官,商请太伯夫人、伯夫人巡视各堡,安抚人心的时候,她爽快的答应了。
不过想了想,身体仍非常硬朗的太伯夫人沉吟良久,叹道:“一把老骨头了,走不动了,就让我家媳妇代老身走走吧。”
从十一月初四日,伯夫人谢秀娘,带着嫡长子王争,在镇抚司与情报司严密保护下,从永宁城出发,一站一站的巡视东路各处,所到之处,潮声如雷,人心振奋。
谢秀娘身为王斗正妻,伯夫人,享有与丈夫一样的规格仪仗,靖边军护卫营,专门有一队鲁密铳兵守护将军府,在谢秀娘出巡时,三甲手持燧发鲁密铳,腰间别着数杆手铳的鲁密铳战士随同护卫。
情报司密密的暗间人员,也广泛散于周边哨察。
而且,整个东路,实行的,是严格非常的保甲制,联保连坐,一家通贼,九家举,若不举,十家连带坐罪,所以在东路,各类奸细想要隐藏人群,是非常艰难的。
所以一路巡视,谢秀娘一行人,都没有遇到什么突发事件。
更重要的是,谢秀娘在东路威望,仅次于大将军王斗,在东路越发掀起的狂热崇拜潮中,许多百姓,在家中供奉王斗的画像牌位,早晚顶礼膜拜时,画像中,谢秀娘同样温柔地站在一旁。
此时王斗妻妾虽然不少,不过柳卿柳姬,蝴蝶蜻蜓之流,只是通房丫头,侍妾之流,自然上不了台面,众人心中大将军的妻室,只有谢秀娘与纪君娇二人。
不过纪君娇美艳无双,任何人见了,都不免自惭形秽,她也不喜欢亲近底层百姓,众人只因王斗之故,对她爱屋及乌罢了,心中有爱戴,不过亲近之心是难有的。
而谢秀娘不同,她虽不管具体政事,不过却常常率领众夫人参与赈济流民灾民,抚恤妇孺,慰问鳏寡孤独笃疾,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在众百姓,特别女性孩童中声名极重,素有慈母之称。
因不管幕府政事,只管慈善,也成为谢秀娘优势之一,话说为官为政,素来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没错。
便是路外人等,有闻听谢秀娘名声之官将,也不得不高声赞声好,言伯夫人体恤百姓,怜爱孤弱,东路慈母之称,实是名副其实,最多酸溜溜私下说道,此妇真会为夫君邀买人心等等。
明面上,他们是不敢公然抨击的。
在宣府镇各路与镇外,谢秀娘的画像甚至流出,在一些百姓家中,与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并列同拜。
谢秀娘柔弱的外表,也成为她的优势之一,在东路百姓心中,大将军王斗,在境内威望素著,有如擎天大柱,一言九鼎,威严是威严,不免敬畏,谢秀娘温和宽厚,众人都希望上来,与她说说话,拉拉家常。
她柔弱的身体,也激起很多人心中的保护之情,便如温柔贤惠的女人,比刁悍的女人,更让人亲近一样。
她不需要在意或展示自己的威严,只需怜爱对待民众,不知不觉,己经深入人心。
“……不论悲或喜,忧或愁,安乐与痛苦,大将军与妾身,都与你们同在……”
谢秀娘朴实的言语,却大大安抚了各处军民有些惶恐的心,他们铺天盖地向谢秀娘欢呼,高声吼叫伯夫人。
谢秀娘所到之处,他们自动组成人墙,希望将一切危险,摆除在外。
不但谢秀娘,王争表现,也让众军民赞叹不己,少将军虽然年幼,然举止沉稳,未来定是一英主,大将军后继有人,众人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艰难困苦,都压不倒团结一致的东路军民。
众人更是同仇敌忾,奸商与奸臣们祸害东路是一,还有,他们竟然谣言攻击他们尊敬崇拜的大将军王斗!
在宣传科告示,说书,戏文,甚至粗浅邸报等多方面手段,铺天盖地的宣传下,他们都知道了京中之事,个个听了,都是义愤填膺,大将军对朝廷如何,对民众如何,他们心中最清楚。
特别此次辽东之战,靖边军伤亡惨重,为国立下大功,竟受如此对待,何人不心寒?
放眼大明各处,何处可如东路这般,人人吃饱穿暖?便是流民入境,也可以不饿死一个?奸人陷害忠良!
就算接着王斗联合各镇边军鼓噪,他们仍然坚定的站在王斗这边,朝廷有错在先,难道还不许别人反抗?事先朝中,那些谣言,为何置之不理,甚至推波助澜,任由言官朝官攻击?
大将军没错,错的是他们!
东路舆论一片倒的,愤怒中夹着悲情,便是兵备道马国玺,也发表声明,怒斥奸商,对朝中诸公表示失望,表示自己身为东路兵备,定然会与路内百姓站到一边,共同应对危机。
着东路舆论,越来越偏离轨迹,他心中也不无悲凉,他与王斗共事多年,岂能不知道他的脾气?只可顺,不可逆,越是强压,越是反弹!
若是顺着王斗脾气,采取安抚之策,朝廷毕竟劳劳占据大义,王斗不会如何。
况且这些年,王斗也表现恭顺,有如一把尖刀,为朝廷出生入死,指到哪,打到打,东路百姓,也是听从王斗的。
只是这次变故,有意无意,将路内许多人的忠君之念,忠顺朝廷之念,打得粉碎,东路百姓的心,越来越滑向一边,他心中悲叹:“大明这股强大的力量,以后还会与朝廷一条心吗?”
很多百姓,对自己这些朝廷官员,越发投来敌意的目光,他心下更为失落。
而这些年,自从东路开始征收商税,东路的朝廷官员,每人分润不少,他们不但行动,便是内心,也越来越倾向这个团体。
他们也一个一个跳出来表态,便是延庆州知州吴植,虽称与王斗政见不同,不过对此次奸人祸害东路之事,也是严厉喝斥,表示坚决站到东路百姓这方。
“侯夫人,侯夫人,侯夫人……”
十一月十六日,谢秀娘巡视回归,此时京师消息也传回东路,以大将军大获全胜结束,众奸臣或死或伤或贬,大将军更封永宁侯,慈母得封侯夫人,众人为之欢呼雀跃。
虽王斗仍在京师,不过他们相信,此次商战,很快会落下帷幕,让众奸商血本无归而还。(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45章 各方关注
京师风波,还有东路这场商战,朝野上下都在关注,宣大诸镇官将,自然也不例外。
在辖区中,山西镇的防务,包含太原府诸地,不过总兵素来驻节宁武关,只有巡抚一般待在太原城内。
大同镇防区包含大同府在内,南临夏屋山,以雁门关与山西镇交界。
1...298299300301302...4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