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因为种种原因,先前关于王斗的谣言在京师流传,少有人管制,此时涉及到皇族与内阁声誉,势力只余下京师的锦衣卫开始出动调查,只是越调查,各种谣言越是乱飞上天,关于王斗的谣言,反被人忽略不少,很多话题已经被引开。
王斗微微一笑,情报司的应对让他满意,谣言这东西,避谣是没用的,古今中外,不论中国还是外国,不论什么人种肤色,都有一种劣根性,喜好传播谣言流言。
官府越是禁止,越是津津乐道,唯一的方法,只得以谣言对谣言,越荒诞,众人的清醒就越快速。
只是情报司的应对,涉及到了坤兴公主,王斗脑海中,闪过她的身影,那只是一个长于深宫,乖巧,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小女孩罢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王斗心中不免有些歉仄。
王斗询问京师百姓的反应,刘本深答:“谣言初兴时,一些百姓被煽动,加入了质疑谩骂,不过还是有许多京师百姓士子,站到大将军这方,双方争论激烈,甚至相互扭打,随着情报司的应对,各类谣言满天,很多人己是不知所措,犹豫彷徨,不知该听谁的。”
王斗点头,听起来,有点类似王粉与王黑争斗,然后中间之人摇摆不定,或是跟着煽风点火,推波助澜,任何人,任何事都是这样子,有支持之人,必然有反对之人,便如后世的粉丝,是没有理智的。
支持自己的人,就坚决支持,反对自己的人,比如那些因利益受损,或是东路之事后逃离的余孽,就坚决反对了,然后一大波中间派,属于可以争取的对象。
总体而言,因为先前的谣言传播,对靖边军的光明形象,还是有很大损害的,便若后世,便是清白无暇,只要一直监狱,或被请去说话,此后别人看来的眼光总是怪异的,真是掉进茅坑,不是屎也是屎。
在这个以道德衡量一切的国度中,经此谣言后,王斗与麾下靖边军,可谓从此沾上污点,以后不论做什么,旁人都会以怪异眼神打量分析,传播谣言之人心思狠毒啊,直接从声望与道德上,打在自己要害处。
不过王斗还是快速冷静下来,毕竟这类事情,后世见得多,听得多了,比起身旁各将,多了许多免疫力。
他淡淡道:“内阁怎么说,皇上怎么说?”
刘本深答:“内阁保持观望,只有陈本兵为大将军说了两句,似乎谣言中的大将军擅自出塞,屠杀金自点等人,不将皇帝放在眼里的言论,对皇上颇有刺激,义州粮草之事,皇上也有了疑心。”
“王德化王公公,回到京师之后,倒是为大将军极力辩解,还有消息传来,坤兴公主为大将军鸣不平,哭求到周皇后处,希望皇后能在陛下面前分说一二………”
帐中各人集体嘀了一声,刘本深垂下眼皮:“谣言多日后,皇上下了圣旨,言谣言种种,皆是奴贼之计,不可误信传扬,免得寒了忠勇将士之心,再谈此种,以居心叵测论处。”
“不过京师谣言不停,想必皇帝心中,有了芥蒂猜疑,那是肯定的。”
“还有,因谣言之事,廷议中关于大将军封侯之举,暂且停止,很多言官呼吁,希望大将军到达京师后,在朝议中辩说明白,再作处置,而各镇将官的封伯之议,也一样停了下来。”
“情报司分析,皇上欲大举封伯,朝中各官担忧国朝再次出现强大的勋贵集团,议起时便阻碍甚大,连陈本兵都不支持,借此谣言,各将封侯封伯之议,便趁此停下,后续种种,情报司在密切关注………”
钟显才眼中流出泪来:“这不公平,大将军对朝廷的忠心,我等都是看在眼里的,从靖边堡,舜乡堡时,就与奴贼血战,转战大江南北,兵发辽东处处,多少将士为之殉国?到头来,却要遭受此等不公,天理何在?”
温方亮也是叹道:“真不知诸公是怎么想的,谣言种种,他们看得不明白吗?宣大那些奸商,所作所为,他们心中不清楚?为什么如此放任?”
韩朝冷笑道:“他们根本就是蛇鼠一窝,内阁诸辈,哪个没有收受他们好处?”
谢一科心有疑惑:“我靖边军兴起来,无往而不利,连鞑子都被打得大败,那些奸商酸儒,凭什么与我等对抗?”
王斗站起来,在帐中踱步,他淡淡道:“他们享受荣光久了,错误估计了形势,以为现在是万历,嘉靖年间?利令智昏,一帮贪婪又愚蠢的家伙!”
想起历史上那些京师人等,文官武将们,为抗击流贼,崇祯帝让他们捐助,得款寥寥无几,结果李自成在京师抄出数千万两的白银,利益集团,素来如此,不见棺材不掉泪。
走了几步,王斗脸上浮出冷笑:“他们以为我是谁?出什么题目,我就要接下?封侯,我希罕吗?下令大军,直接转往昌平,从那处回到东路!”
众将恍然大悟,都是大笑,高史银更是狂笑道:“不错不错,我们直接回家,让他们干瞪眼好了,什么言官,什么朝议,让他们自己玩去吧。”
在众人的欢笑中,王斗看向刘本深:“还有,回到东路还需多日,那些奸商可能己然行动,他们以什么手段对付我东路?”(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刘本深面对王斗时,虽然恭敬,但脸上仍然没有表情,他缓缓禀报情报司刺探所得:“此次针对大将军之谣言,京中支持者,便以吏部尚书李日宣、户部尚书李待问、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刑部侍郎孟兆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卿吴麟征诸人主导,余者阁员大臣,皆持默许之态!”
“而这些谣言兴起,未必没有贼奴细作推波助澜……”
“商事阴操方面,便以宣大,晋地等大商家,如范、王、亢、翟、梁、黄、渠等多家为主,配合各处商行,多处官吏将员等,先对我输入商货进行抵制焚烧,更封杀捣毁诸多亲近我东路之各处商家,甚至刺杀殴打彼族中之人,各商家投诉官府,皆置之不理,反被其投入大狱。”
“此为贼人奸计第一步,意图封杀我商事日后发展!”
刘本深说道:“他们第二步,便是印制假粮票。”
他掏出几张面额各一升、一斗与一合的粮票,交于王斗手中:“这便是奸商们印制的假票。”
王斗接过观看,翻来覆去,最后叹道:“真是以假乱真啊,小民见之,如何分郸”
事实上,大明的商人,在各种票据的防伪上做得很好,水印技术、专人书写、印章微雕、汉字密押,种种皆全,他们那种牛角防伪异形印章,便是到了后世,一样让人见之赞叹。
不过东路毕竟是小地方,各商家想出的防伪措施远远不能与庞大的晋商集团相比,仿制破解,都颇为容易而且这些造假基地,并不是设在东路处于管辖区之外,查抄更为困难。
那些晋商力量是惊人的,当他们发动时,假以时日潮水般的假粮票,将淹没东路发行的真粮票。
这些假粮票在众将手中传看,高史银从自己怀中掏出几张真粮票,参照这些假粮票,却发现真是难分高下,他不由啧啧称奇:“真他娘的造得象不得不说,这些奸商们,还是有本事的。”
沈士奇道:“确实象,老刘不说我都以为这些是真票。”
谢一科恼怒道:“象是象,就是假货,这些奸商正道不走,走起歪门邪道,个个是一等一的好手。”
温方亮沉吟了半晌,说道:“虽说如此,然我东路监管极严,便是流入少量假票,也无关全局吧?”
赞画秦轶道:“不然,现我东路粮票闻名遐迩,路外很多地方都在使用,若假票大量流通,介时奸人再制造谣言,造成路外粮票放弃,甚至各处粮点挤兑……”
他说道:“诸君知道,现大将军贵为宴府镇总兵,然我靖边军志并不在一处,总要往向发展,粮票之利,大家都看到了,此乃家国利器,若失去信用……”
他看向王斗,凝重道:“大将军,果真如此,我靖边军要向外扩展的脚步,将大大延缓。”
众人想到这一点,都竦然而惊,确实,信用这东西是缥渺无着的,信用起来时,便是没有粮食储备,没有金银储备,大家伙也放心使用,若是失去信心,大明宝钞,便是前车之鉴。
东路粮票发展起来不容易,便是军民对王斗抱以极大信心与尊崇,都经历了几年的曲折道路,若在外界失去信用,以后要推行粮票,这要耗费多少年时光?
不说别的,王斗进驻镇城后,镇内余下几路的粮票推广,可能就陷入不理想的境地。
一想到这里,众人再也坐不住了,高史银与沈士奇又跳起来,一个说杀杀杀,一个说砍砍砍,都是大吼大叫。
王斗摆摆手,示意众人少安毋躁,他看着刘本深道:“有一二便有三,说说奸商们第三步如何走。”
刘本深施礼道:“是。”
他说道:“奸商们第三步,便是意图在东路挤兑我粮票,依情报司侦测,他们同样分数步走,大致切断外来供给粮草,食盐茶叶布匹等,然后大量抢购东路商货,或大量抢购东路粮票,使得路内票货皆少,然后再有所图,这里面可能牵涉到东路一些内贼……”
说到这里,刘本深眼皮一垂,并没有当场说出内贼是些什么人,王斗眼中寒光—闪,出现内贼的消息让他痛心,又在他的意料之内,他的麾下不是圣人,出现种种情况时,被收买的可能性也有。
只有清洗了这些败类,才能使东路更加团结,万众一心。
不过王斗可以接受,不代表部下可以接受,镇抚迟大成脸色青黑,温方亮与韩朝也是猛地站起,高史银与沈士奇则是倒退数步,高史银喃喃道:“是谁,这么无耻?”
王斗深吸一口气,让刘本深继续禀报,在刘本深详细汇报下,晋商们的阴谋,一步步展现在自己眼前,可以说,他们的情报司还是得力的,阴谋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行动步骤,皆在掌握之中,让王斗颇为满意。
情报,就是一只军队,一个集团的耳目,没有情报,就是两眼一摸黑。
刘本深禀报完后,众将都是看着王斗,这种商事战,他们不在行啊,除了赞画秦轶,略知一二,还有孙、三杰会懂些外,余者,都是外行人物,只会磨着王斗,要钱要粮。
王斗心中冷笑,没想到回到大明朝,还要玩个金融战争,想想又不奇怪,这种经济战,春秋战国时就玩剩了,大明朝对塞外各种市贸封杀,也是金融战一种,后世更是普遍。
他在帐内踱步一阵,下发了一系列的命令:“应对奸人第一步,令情报司派人,前往保护那些受损害的商家们,甚至将他们族人接到东路,有多少损失,未来我东路双倍赔偿,要让他们知道,与我东路合作者,向来不会吃亏!”
“第二步,严厉打击那些制假造假窝点,各除奸队尽出,还有尖哨营的战士与之配合,不论他们身处大明何处,便在京师之内,也要将他们斩尽杀绝!”
“我会让钟荣的财政司,拨款一万两银子,一万石面值粮票,作为情报司的行动经费,要人给人,要粮给粮,务必彻底捣毁他们的假票制造窝点,堵死假票的制造源头与流通渠道。”
“传令张贵,让他们迅速集合队伍,调派专人研究粮票防伪事宜,各商行大力配合,若谁能发明特殊有效的防伪工艺,立赏功勋值一百点,粮票面额一千石!”
“第三步好说,那些奸商们,可能想不到我东路金银与粮草储备之多吧,特别此次两线作战,大胜归来,就看看谁的钱多,谁的粮多。当然,同时令民政司严查市场,有不明交易者超过十石,皆记录在案,日后视其意图,可以惩治破坏东路经济,与奸贼合作,扰乱金融市场等行为法规处理。”
看大将军一系列命令下来,如雷霆风暴,同时又有条不紊,众将都是安心,钟显才看着王斗,眼睛又是闪闪发苑。
孙三杰掌管辎重营,对钱粮有一定了解,长岭山大战后,他受伤多处,好在都不是要害,经精心医治后,此时也可坐着说话。
他笑道:“确实如大将军所言,外人看来,大将军为养兵马,肯定掏空了库房,却未想我东路金钱与粮草储备之多,那些奸商虽然富有,能调动的钱粮还是有限,很期待介时他们怎么死。”
高史银狂笑道:“不错不错,就是这样,用银子砸死他们,拿金山压扁他们,想想就痛快,哇哈哈。”
沈士奇也是眉飞色舞,高叫道:“就一个字,爽快啊!”
赞画秦轶微笑道:“我靖边军一向给人武力出众,然文治不行的印象,待商战结束,定然让人刮目相看,更增投奔大将军的浪潮。”
余者各人也是大声交谈,都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众人历年从军,只是在战场上打打杀杀,此次商战,也让各人有种耳目一新之感,似乎踏入一个新天地。
看帐中各人眉欢眼笑的样子,王斗也是笑了笑,对仍然死着脸的刘本深道:“第四步,情报司下的宣传科要行动起来,以武力掩护,前往京师,天津,通州,宣镇,太原,大同,保定诸处,散发传单揭贴,揭穿那些奸商们的真面目,哼,勾结鞑虏,私通塞外,潜伏奸细,出卖情报,收购脏物,还有脸称义商?要在典论上打击他们!”
说到这里,王斗想起后世的报纸,此时虽有邸报与小报,不过规模还是小了点,也形不成规范的行业,看来以后东路,宣镇,必须要办报纸了,就是赔钱也要办,这是操纵人心,更是舆论上的利器。
“第五步……”
王斗继续发布命令,看得身旁人等叹服,看这一、二、三、四、五的,大将军的门道就是多,换成他们,能想个一、二条应对之法已经不错了。
“老规矩,分化收买,看内中是否有愿意弃暗投明之人,若有的,自有他们好处,若是冥顽不灵者,介时便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关于这事,我会找王朴商议一下。”
温方亮疑惑道:“大将军,上面数点措施后,最后还是放过他们?怕打虎不死反受其害,这些奸商们怀恨在心,定然卷土重来。”
王斗摇头道:“当然不是,待他们名声臭烂,商战大败后,最后就是收拾他们的时候了!让张贵他们先顶住,待大军回家,就将他们一锅端了。”
高史银兴奋道:“用钱砸倒他们,最后再用刀砍死他们,痛快!没说的,一个字,杀,杀他个血流成河。”
“不过……”
高史银关切地看着王斗,又道:“现在大将军声望要紧,是否换个旗号,比如,扮成流贼?”
沈士奇道:“还是扮塞外蒙古人吧,此次偏师出塞,收降的蒙古部落不少,就让他们背黑锅好了。
看帐内众人议论,扮什么兵马去砍杀为好,王斗只是摇头:“最终之后,那些奸商哪有什么名声?”
他傲然道:“我王斗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要做什么,就光明正大去做,没必要偷偷摸摸,我就是要堂堂正正兵临山西,将那些奸商,一个个抄家灭族!”
“我还要召开万民公审大会,将这些贼子勾结鞑虏,私通塞外的罪行,在天下面前宣布,将他们名正刑典!让那些跳梁小丑知道,敢招惹我王斗,招惹我靖边军,便是最大的错误!”
帐内众人都是热血沸腾,一齐抱拳高吼:“愿为大将军效死!”(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31章 出大事了
老白牛:好,均订六千了,高订也有一万几百,成绩越来越让我满意了,晚上再更一章,不过时间说不清楚,十二点前后,习惯晚睡的朋友就明天看吧。
京师之中谣言,其实前往京师各人也有听闻,毕竟他们在京中也有眼线,有自己的情报来源。
杨国柱、王朴、曹变蛟、王廷臣、符应崇等人愤怒担忧,杨国柱纯粹为王斗鸣不平,余者为王斗抱不平同时,也有愤怒自己封赏可能落空之意。
封侯封伯,在获取军功封赏上,各将的利益是一致的,消息传开后,各镇兵将,同样不满之极,便是符应崇闻之也骂骂咧咧。
其实在京中,符应崇也有收过晋商们孝敬,不过比起与王斗的交情来,自己获得的那些好处,自然是微小得不能再微小如果要选择的话,他定然毫不客气将那些奸商卖了。
得到消息后,唐通马后炮地对自己部将叹道:“唉,忠勇伯这就是功高震主的后果,某早知道会有今日,这人啊,太会打仗也不好,其实如我们这样也不错,不遭人猜忌,也不让人轻视。”
密云镇各将大拍马屁,赞大帅就是高瞻远瞩,有先见之明,知道低调做人,明哲保身的道理。
在辽东将官那边,祖大乐与祖大弼则有些兴灾乐祸,祖泽润之死让他们心中颇有芥蒂。
看他们样子,吴三桂眉头皱起,说道:“两位舅舅,忠勇伯为国血战朝廷如此对待,不免寒了各镇将士为国血战之心,这点上我们应该站在忠勇伯这一方。”
他说道:“不言忠勇伯留在辽东的数十门红夷大炮,便是大舅临死前嘱咐我等交好忠勇伯,交好靖边军,此时正是良机。”
靖边军缴获的上百门汉八旗红夷重炮,朝廷询问过王斗意思后留下了数十门红夷重炮守护辽东各城,余者留在符应崇的神机营中,慢慢运回京师,对那些鞑子的四轮磨盘大炮,京师人等,无不好奇。
这些火炮也有一部分将要运往蓟镇。
听闻这个消息,洪承畴,王承恩,张若麒人等则是大惊失色。
张若麒叹道:“又是言官,唉,陈公也糊涂,此等关头,应该站出来大力声援才是。”
对那些言官御史,他也曾饱受其害,当时他代表兵部向东路购买一批精工鸟铳,不过想得点回扣钱,就遭到言官们质疑围攻,好在他口才了得,最终驳得各方哑口无言,这才脱身而去,事后仍然心有余悸。
若王斗在朝议上被言官围攻,那真是百口莫辩,那些乌鸦最善胡搅蛮缠,王斗就是再长一百张嘴也分说不清,而且,心寒啊。
一路行来,洪承畴则在忧虑另一件事,朝廷对靖边军猜忌日重,或许此后,忠勇伯,还有他无敌的靖边军,就此难见疆场,眼下鞑虏大部仍在,内又有流贼横虐,国事又将如何?
他正为此担忧不己,听闻谣言消息后,恨恨大骂:“这帮蠢货,邀名卖直,捕风捉影,自持忠义为国,却在陷皇上于不义,朝中诸公,怎又如此糊涂?”
他一边骂,一边大力咳嗽,甚至咳出血来,看得身旁幕僚忧惧交加。
洪承畴知道,此时的言官,多为沽名卖直之辈,只想着自己名留青史,对可能造成什么后果,他们是不管的,只是,就此延缓封侯封伯之议,这是激起所有边军的反感啊,甚至骚乱,将令国家陷于险地!
边军打仗是为了什么?任职总督多年的洪承畴深深知道,无非是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小兵更只为获得一些军功赏钱,断了他们的封赏之路,可能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只是,真要上书朝廷,分说此事,与言官大员们作对?想到这里,洪承畴又犹豫了。
与洪承畴一样,张若麒虽然也长吁短叹,但要让他与朝臣言官们交恶,那是不可能的,他只希望陈新甲能站出来,大声为王斗说话,只是陈新甲的表现,让张若麒恨其不能,怒其不争。
最后二人都找上王承恩,正要分说此事,一个消息传来,将包括王承恩在内各人,震得魂不附体,面色苍白。
似乎激愤于京师谣言,还有朝野诸公态度,忠勇伯下令靖边军转往昌平,不回京师接受封赏了。
这代表什么?
王斗打算抛开朝廷,不在规制之内游戏了,一个不好,就是双方赤裸裸撕破脸皮,二者温情不在,强悍的靖边军从此站到对立面,这是滔天大祸啊,事情的严重,比起流贼与虏贼相加还要深大。
果真如此,就算不考虑国朝安危,三人最终下场同样不妙,丢官只是其一,甚至有掉脑袋的风险。
好在还有挽回的余地,听闻消息时,杨国柱等己火速前往王斗帐中,苦苦劝阻,让王斗回心转意,三人带着幕僚随从,也急速赶在王斗帐中。
此时王斗帅帐己然黑压压挤满人,游击之下的将官,只得在帐外等候,王斗在边军各镇威望素著,又结交广阔,所以得到消息的总兵大将全都来了,连吴三桂也带着祖大乐与祖大弼,匆匆赶来劝说。
一见王斗的面,张若麒就惊惶道:“有话好说,忠勇伯千万不可如此,下官也知道忠勇伯心中委曲,也深恨那些言官无状,定然上书,为忠勇伯分说。”
他看向洪承畴,洪承畴一边捂着绸巾咳嗽,一边点头:“老夫这就上书,为忠勇伯分说一二,定然不寒了忠勇将士之心。”
王承恩眼中流出泪来,他上前恳切道:“如洪督,监军所言,圣上朝野诸公,那是受了奸人蒙蔽,咱家立时回京在皇上面前为忠勇伯分说,只恳请忠勇伯万勿有班师之举以免中了贼人奸计,做那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王斗只是冷着脸坐着。
杨国柱非常着急,同样差点流出泪来这个老将上前抓住王斗的手,着急道:“国勤,听哥哥一句劝,暂且不动,会有法子,避开这次京师风波只是切勿与朝廷决裂!”
他环视帐中众人,厉声道:“朝中奸臣当道,小人放纵谣言,这是拿尖刀剜我等边将之心忠勇伯之忠义,天日可鉴,吾等岂可坐视谣言伤害?朝廷若不妥善处置,本将,同样不进京封赏!”
王朴一咬牙,喝道:“算我一个。”
符应崇犹豫一下,同样大叫:“算上我。”
王廷臣哈哈一笑:“当年在平谷,末将就与忠勇伯并肩血战,此次之事,岂能不算我一个?”
曹变蛟用力一点头:“算上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