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酉时,天色慢慢就要暗了,在宋家沟等得焦虑不安的皇太极,终于接到哨骑的回报。
不过回报的内容,让皇太极完全呆住了,他看着哨骑那一张一合的嘴,却是双耳轰鸣,似乎听进去,又似乎没有听进去。
而场中人等,除了多尔衮外,全体呆若木鸡,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皇太极瞬间苍老了无数岁,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喉咙嘶嘶有声,他想说话,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
这时,忽见烟尘滚滚,往锦昌堡那方,又急急奔来哨骑,皇太极竦然而惊,他看过去,有个预感,他在马上摇摇欲坠,心中害怕之极。
终于,那哨骑奔到近前,奔上山岭,远远的,他就焦急大叫:“报,报,义州军情,十万火急,靖边军数万人围住猛打,势如急火……势如急火!”
“噗!”
皇太极一口鲜血喷出,直直从马上栽倒下来。
众臣惊叫围上,惊恐慌乱中,他们听到皇太极吃力的声音:“传……传朕旨意……退兵……”
他的声音隐隐,似乎又有无限的不甘,无限的后悔,无限的怨恨。(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22章 怎么还不死?
老白牛:昨天整理情节,核对敌我双方伤亡人数,算了好几个小时,不可控因素太多了,以后不说每天具体更新时间了,吾尽量更新吧。有时想想做读者更舒服,不过作者能描绘构建心中世界,想想也就释然。
崇祯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一大早,清军自锦州全线撤兵,不但锦昌堡的二白旗、二蓝旗,锦州城下的二红旗,各八旗蒙古,便是杏山附近的满蒙二黄旗,外藩蒙古诸兵,也全部撤离。
特别二黄旗昨日之战,除了在长岭山损兵折将外,余处收获颇多,在皇太极的严旨下,那些收获也只得全部放弃了。杏山的辽东总兵刘肇基人等,趁机收复只余残垣断壁的大兴堡与东青堡。
清军的撤退,引起明军的严重关注,各官将紧急商议,在王斗的极力主张下,明军集结军伍,追击!
当然,这只是官面上的说法,事实上,双方井水不犯河水,远远的离得足有二十里,颇有麻杆打狼两头怕的意味,双方保持距离,严正戒备。
清军以二白旗断后,一路慢慢走,明军一路慢慢追,一路胜利收复锦昌堡,小凌河堡,大凌河诸堡……
二十日,皇太极躺在锦车上,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军渡河,大凌河上,己经撘起无数浮桥,络绎不绝的清军人马,正源源不断往河岸过去。
与初时出征不同,眼下的清军人马,个个垂头丧气,一些伤兵躺在车上,或被捆在马上,不住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发出高一声低一声的哀鸣。
他们许多人受伤是中了铳炮,那种痛苦是难以形容的,加上清国医士缺乏,医疗落后,许多受伤的士兵军官,在今后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将饱尝苦楚死去。
看他们精气神全无,与围困锦州时的意气风发完全不同,大败而归对众清人心理打击挫折前所未有严重,特别那些蒙古八旗与外藩蒙古各部,更是抱怨连天。
而且义州军情表示,靖边军草原大军果真来了,色愣被鞭打罢免得冤啊,虽然过段时间,他有可能恢复扎萨克之位不过皇太极对他们隐瞒草原之事,他们都表示强烈不满。
而这时,往日在他们面前充满优越感的,自觉高高在上的满洲各旗主们,都是装聋作哑,就当没听到他们大逆不道的言语。
不过蒙古八旗不说,外藩蒙古各部,此时仍然跟随大众前行,各扎萨克商议后,都决定跟随到盛京去,要大清皇帝为他们弥补损失,补充粮草等。
靖边军从草原逼来了很多人老家肯定被抢光了寒冬很快到来,此时回去没有粮草,真的要吃西北风了。
皇太极一直向外呆呆看着,此时的他细长的金钱鼠尾己经全部白了,神情苍老无比,一路过来,他的咳嗽就没有断绝有时甚至大口大口的呕血,清国各臣都是焦虑无比对前途充满灰暗,加上多尔衮、多铎等举止诡异,似乎一股暗流涌动起来。
户部承政英额尔岱脚步踉跄,他神情一样无比憔悴,他来到锦车之前,低声道:“前方哨报,二红旗前往义州接应,靖边军温方亮,高史银部,闻听大军前来,己然停止攻打义州,在城池西面数里设立坚寨。
多罗郡王接到圣旨,决意退兵,只是……他请示,离开义州之时,可否要将城内囤积粮草豆料焚之一空,以免资敌明国?”
皇太极摇头,一边咳嗽不停:“不……不必了,让代善,洛洛欢他们,每人携带……携带数日粮草,急速前来汇合,余者,什么事都不必做。”
英额尔岱大吃一惊,劝说道:“皇上,义州城池内外,囤积粮草马料超过七万石,足以大军十万众食用月余,若不焚毁,岂不让靖边军军势更众?他们得到充足粮草,或许得寸进尺,继续追来……”
英额尔岱估计靖边军在女儿河北岸等大战颇有伤亡,不过他们在义州的兵马完整,两军汇合后声威更甚,满蒙众臣都非常担忧,王斗突然发起攻杀。
皇太极仍然摇头,幽幽道:“明军不想打了,包括王斗在内……我也了解王斗这人,他哪次出兵,不占点便宜回去?若义州粮草焚毁,王斗定然恼羞成怒,紧追不舍,有了粮草,他就有了台阶可下……传令义州的洛洛欢,就按朕的意思办吧……”
英额尔岱神情悲凉,大清现在畏靖边军,畏王斗如虎,连粮草都不敢焚毁,悲乎,哀乎,不过还是依言传令下去。
看他神情,皇太极反柔声安慰:“朕知道承政的忠心,你也大可安心,锦州之战,清明两败俱伤,我大清折损重,明国何尝不是如此?……咳咳……此战过后,大清唯有韬光养晦,最好与明国议和,以待东山再起,我等先祖,不是这样过来么…,‘,”
他咳嗽道:“……看眼下王斗风光无限,其实也是危机四伏,他功劳太大了,功高震主,今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若……若能借明人之手,将之除去,最好不过……只是……难……”
看皇帝与自己说着贴心的话,想着皇上往日对自己的厚爱,又想想他可能命不久矣,往后自己在大清的前途…英额尔岱悲从中来,眼泪扑簌簌的滚落下来。
看英额尔岱哭泣,皇太极叹了口气,说道:“好了,不谈这些,各旗伤亡统计出来了吧,说说吧。”
英额尔岱止住泪水,有些犹豫,皇太极叹道:“说吧,朕,……朕受得住。”
英额尔岱道:“是。”
他展开一个军册,缓缓念叨起来,皇太极静静听着,无力闭上眼睛,锦州之战,大清损失……重啊。
此战前后的伤亡,汉军,朝鲜军,各旗旗丁,阿哈杂役什么算上,竟高达六万人,这次大清国一共出动二十五万兵马,伤亡己然接近四成。
起初,黄土岭等地的战斗,各旗己经伤亡八千余人,旗丁甲兵近半,武英郡王阿济格,还有多员各旗牛录章京级别军官战死。
对峙期间,虽陆续也有伤亡,不过还好,最惨重的,就是这次决战。
女儿河北岸战场,右翼,汉八旗、朝鲜军四万余人,大败而逃,朝鲜右议政金自点,孔有德、祖泽润、石廷柱等五个汉军固山额真失踪,不用说,他们不是被靖边军等杀死,就是被俘虏了,清国这边,也当他们全部死了。
大清还失去全部的火炮与炮手,大量的汉八旗与朝鲜军官,好在步兵追逐步兵,能逃命的,还是多的,最终耿仲明,尚可喜、马光远三人,与一些朝鲜官将,收拢朝鲜军与汉军共有二万二千余人,余下的二万人,不是死了,就是被俘。
左翼,多尔衮、多铎兄弟二白旗,计有牛录九十几个,旗丁二万几千人,加上伊拜、苏纳蒙古二白旗,共三万余兵力,全部伤亡有二千多人,加上黄土岭之战,对峙时的伤亡,共伤亡三千余人,旗丁甲兵还只是一部分。
他们是锦州之战伤亡最小的,二白旗最大的损失,就是阿济格战死,一些正白旗兵丁军官阵亡,或许对多尔衮来说,这些人的死,对他是有利的,没了阿济格,正白旗彻底由他掌控。
中路战场……
满洲正蓝旗,42牛录,计一万二千余旗丁,伤亡高达四千余人,豪格战死,巴牙喇纛章京阿尔津战死,伤亡的,还皆是旗丁甲兵。
镶蓝旗33牛录,万余旗丁,伤亡近达三千,还有两个蒙古二蓝旗,共伤亡人数近二千。
这里,二蓝旗满蒙伤亡就近达九千。
至于满洲二红旗,一共六十余个牛录,与蒙古二红旗分兵二处,锦洲城下,他们一直与祖大寿、吴三桂等人搏战,收获大,损失少,四旗算上,从围城到现在,伤亡不过二千余人。
义州的洛洛欢若能安全撤退,也不会损失什么人马。
还有杏山的二黄旗,同样损失惨重……
满洲二黄旗一共75个牛录,加上蒙古二黄旗,还有外藩蒙古各部,他们攻打长岭山后,伤亡人数相加,竟高达一万五千余,其中满洲二黄旗,伤亡达到五千余人,连上包衣奴才什么,伤亡人数超过二万。
小小一座山岭,葬送大清这么多人马,还好二黄旗分兵攻打杏山别处,否则……
听着英额尔岱的禀报,皇太极面无表情,心中却痛苦无比,六万人伤亡,满洲各旗就近达二万,他们受伤的人中,很多中了铳炮,陆续还会死去,最终战死者,将达到一万数千人。
大清,元气大伤啊。
皇太极心中忽然惶恐,耗费无数银钱精力的乌真哈超炮营没了,汉八旗以后该如何处置?二蓝旗、二黄旗伤亡惨重,多尔衮、多铎越发势大,该如何应对他们?
除了韬光养晦这个念头,皇太极心中还拼命挣扎:“朕不能死,朕一定会活着回到盛京!”
“那家伙吐了几桶血了,怎么还不死?”
断后大军中,多铎皱着眉头,对前方看了又看,他不能理解,皇太极生命力怎么这么强?
他与多尔衮被皇太极指令断后,多铎还想争辩,却被多尔衮拉住。
好在明清双方都无战心,离得远远不说,彼此哨骑远远望见,也是各走各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友军。所以大军一路行来安然无恙,让多铎略略安心,他也畏惧,王斗突然向他们发起攻击。
多尔衮轻松地甩着马鞭:“四哥的耐心,我一向是佩服的。”
他笑了笑,随后眼神阴冷:“损兵折将,昏庸之主,很多蒙古人己经表示不满,为了大清,我们不能让他活着回到盛京。”
多铎用力点头:“不错,回到盛京,我二人就凶多吉少了,只是……该怎么办呢?”
多尔衮道猛地马鞭凌空抽了一声脆响:“很简单,噶布什贤噶喇昂邦吴拜,己偷偷向我表示投靠之意!”
他看向多铎,笑道:“大事成后,哲哲与布木布泰,你我兄弟,一人一个!”
多铎大喜,连连点头:“好啊好啊……”(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23章 京师沸腾
老白牛:午睡不得,一睡六个小时。
二十一日,大明追兵得到消息,义州之奴,己然放弃城池,在代善等二红旗余部接应下,以最快的行军速度,与渡过大凌河的清国大军汇合。
他们走得非常匆忙,撤退途中,连一些汉人奴隶趁机逃跑,他们也顾不上追赶。
更让人惊异的是,他们竟然将城池内所有粮草辎重拱手相让,丝毫不毁的,留给了从草原逼来的温方亮等大军。
此时追击的明军人马,除了王斗靖边军外,还有杨国柱的宣府军,王朴的大同军,符应崇的神机营,刘肇基的辽东兵,吴三桂宁远军与祖家汇合的大军,又有曹变蛟、王廷臣、唐通等人。
这些兵马,比起全盛时期衰败不少,少了许多熟悉面孔,总兵大将。
而且,辽东本地一些官将,前锋右营参将钱有禄,总巡立功参将窦承烈己然在大兴堡与东青堡战死余下的杏山路副将郑一麟,各参游将夏承德、池凤高、佟翰邦人等,起初担忧清兵仍然势大,犹豫拖延。
不过见前方大军追了几天没事,他们也赶紧跟上,毕竟追击军功不少。
协守总兵孟道,也收拾笔架山附近溃败的一些兵马,紧急参与追击。
大军浩浩荡荡,在离清兵远远的地方吊着,己是午时,猎猎寒风之下,王斗,洪承畴,张若麒,王德化,王承恩,杨国柱,吴三桂人等,都看着大凌河对岸的清国大军。
他们在石山堡附近扎营等待,看他们行军路线,可能先到广宁右屯卫休整,然后再撤退回去。
而此时,看大凌河上游十几里,二红旗军队,正源源不断从河水两岸的白庙子,张家堡处渡河,王朴仍然不敢相信自己耳朵:“义州的鞑子,就这样退了,连囤积的粮草都不烧?”
符应崇连声道:“是啊是啊,义州粮草可不少哩。”
王德化笑道:“不烧好啊,这样,王师缴获就多了。”
他看向王斗:“当然,这都是忠勇伯的功劳。”
王斗微笑道:“王公公谬赞了。”
洪承畴拈须沉吟,策在马上偶尔咳嗽几下,依他的智慧,奴酋这一招果断狠辣,堪称用心险恶,不过这属于阳谋,有粮草在前,明军自然不会不要,他心下叹息:“希望介时不要起了纷斗。”
辽东巡抚邱民仰在旁不语,锦州城下,他基本属于打酱油的角色,解围锦州城有大功,然马科,祖大寿等人战死同样也有责任,是赏是罚,介时就看圣上之意了。
吴三桂这时说了一句:“确实,能缴获义州大批粮草,皆是忠勇伯,靖边军之功。”
祖大寿的死或许让他更成熟了,策在马上,颇有些气宇轩昂的味道,而在他身旁,祖大乐、祖大弼等祖家将领一语不发,看向王斗目光中,神情颇有些复杂。
他们己然知道,大帅长子祖泽润,前几日的女儿河大战中,被靖边军毫不留情的杀死这代表他们鸡蛋策略的彻底失败,虽说大哥(大帅)还有两个儿子祖泽洪、祖可法在清国担任承政,不过他们哪能与祖泽润相比?
眼下大骨(大帅)在大明己然无子,祖大寿更是身死祖家,难道以后要靠外甥吴三桂支持,祖家皆以吴家马首是瞻?
唉,或许当初他们投靠清国,根本就是个错误。
对王斗,祖家人等,也说不清是怨恨还是感激,或是漠然,而且二镇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远远相隔,没有利害冲突,结怨,是否值得?又或许,王斗根本不会在意他们的想法。
再加祖大寿临死前,吩咐吴三桂与祖大乐等交好王斗,他们心情更复杂了。
未时,从义州过来的官道上烟尘滚滚,如雷的蹄声中,无数的骑兵奔涌而来,看寒风中他们的日月浪涛旗,还有一色的八瓣帽儿铁尖盔,一看,就是靖边军的招牌。
大地抖动不停,严整的骑兵,如水银倾泻过大地,他们的威势,看得明军这边色变不说,大凌河那边的清兵更是号鼓鸣响,特别负责断后的二白旗,更是强弓长枪,列阵严待。
骑兵奔到近前,才略略看出区别,前方二营的骑兵,定是温方亮与高史银麾下,后面一营,虽然穿着清边军盔甲,然气质不象,还有后面乱七八糟的骑士,定是声名鹊起的商团武装了,此外还有大股大股穿皮袍戴皮帽的蒙古骑兵。
看他们神情,洪承畴叹息,大明自太祖,太宗二帝后,大明还有哪个帝皇将官,让这些塞外北虏如此恭顺畏惧?
祖家人等更是脸色大变,他们已经知道,王斗此次决战伤亡不少,不过汇合这些兵马后,实力非但不衰,反而增添数倍,真不知道,他是怎么练兵的。
很快,兵马到达近前,一股威势笼罩过来,看得众人又是一变,很快,从马上,跳下三员大将,一个俊美非常,玉树临风,直有潘安宋玉之貌,穿着盔甲,打着披风大氅,又是英气勃勃。
另两位魁伟非常,丑得吓死人,更衬托先前那员俊俏,他们知道,这三位定是靖边军中温方亮,高史银与沈士奇大位大将了,很多没见过他们的人,更是盯着看了又看。
三人大步过来,神情都有些激动,到达王斗面前时,他们推金山,倒玉柱,向王斗拜倒,叫道:“见过大将军。”
王斗伸出手:“起来吧!”
“谢大将军!”
看着三人,看他们神情都有些憔悴,王斗也颇为欢喜:“众兄弟攻略塞外,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
高史银裂开大嘴直笑:“只要大将军吩咐下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沈士奇也是笑得见牙不见眼,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美着呢,嘿嘿爽着呢。”。
温方亮比较谨慎,低声道:“大将军可否要现在禀报塞外战情?”
王斗见身旁洪承畴人等都竖起耳朵,不顾他们失望的神情,一摆手:“以后再说。”
此后温方亮人等与靖边军诸将寒暄,众人相见都是不胜之喜,又拜见洪承畴等人,高史银与沈士奇除了对杨国柱,王朴,曹变蛟,王廷臣等和气些余者都懒得理睬。
特别高史银,只与韩朝,钟显才等人说话,他猛地一看惊讶地道:“怎么兄弟们少了这么多?”……还有,温爷,孙爷呢?”
温方亮与沈士奇也是吃惊看来,韩朝、钟显才、赵瑄、李光衡都有些黯然,谢一科低声道:“这次大战,兄弟们伤亡不少,还有……温爷与孙爷都受伤了,温爷更失去一臂……”
“失去一臂?”
温方亮脸色大变,温达兴以前是他的家丁,现二人虽地位相等,然之间交情仍然深厚,饶温方亮城府极深,此时听闻,还是心神大乱。
高史银瞪圆眼睛,良久才吐出一句话:“没死就好,别象老韩那样……”
二十二日,明军到达义州。
汇合温方亮等靖边军人马,清兵人马又前往了广宁右屯卫,所以自洪承畴,王德化,张若麒以下,各人都非常放心,一到义州,众人迫不及待查看缴获。
由于接到王斗军令,温方亮他们并没有动义州缴获,都是完好封存。
看各粮仓满满的粮草豆料,还有许多盔甲兵器,冬衣器械等,众官将都是哈哈大笑,喜不自禁。
张若麒抚须笑道:“王师大捷,缴获良多,锦州之战,我大明完胜。”
王德化也是摇着滚圆的身体,摇头晃脑道:“圣上听闻捷报,不知该如何欢喜。”
最后他们异口同声道:“皆是忠勇伯之功。”
王斗微笑,他明白各人心思,虽然这些粮草是靖边军缴获的,不过他靖边军拿大头,别人想必可以分点汤水吧?
这是辽东各官将心中所念,便是与自己交好的杨国柱,王朴等人,未必没有别的想法,到时缴获该如何分配,还有捷报如何发送,想必有得争议。
“妈的,这些粮草跟他们可有一文钱的关系?”
远远的,靖边军众将聚在一起,高史银盯着那边,愤愤不平道。
韩朝沉稳地道:“看大将军怎么安排吧。”
温方亮嘻笑赞同,钟显才瞪了高史银一眼:“高将军,你还信不过大将军?哪一次,他会亏待了众兄弟?”
高史银哈哈大笑:“小钟儿,几个月不见,你的脾气越见大了,就象婆娘来了大姨妈似的。”
靖边军众将大笑,赵瑄笑得尤其大声,钟显才脸一红:“懒得理你们。”
紧了紧自己围巾,往王斗那边过去。
王斗听众人颂声如潮,他缓缓扫视义州这片土地,叹道:“松锦之战,王师虽然大胜,然伤亡也不少,此战,是两败俱伤啊。”
众人都是神情一黯,确实,这场胜利的代价太高了,大战结束后,还有追击途中,各镇伤亡都陆续统计出来了,原先的黄土岭之战,各军伤亡就有近万人,特别蓟镇总兵白广恩战死。
此后的决战,蓟镇军再次溃败,万余兵马四散而逃,好在当时清骑以击溃为主,辽东这地方也不比大明腹地,敢逃散出去,就是饿死的下场,连马贼都难以存活。
所以收拢溃兵,陆续回归的蓟镇军,还有六千余人,损失四千余人。
山西总兵李辅明,援剿总兵左光先各领万余人马,决战之时因为反复收拢,一次次与清骑拼杀,伤亡人数都超过一半,二镇伤亡共达一万余人。
还有中路战场的督标营,大同镇各军,神机营等,一共两万余人,伤亡人数也超过七千。
特别锦州城下的马科部,损失是最重的,他们各营二万余人,溃败时被杜度苦苦领军追杀,最后只余七千多人,加上石门山等战事,伤亡一共超过一万五千人。
靖边军伤亡同样严重,与汉八旗,朝鲜军对决,冒着铳炮,一直到排铳对战,骑步兵,炮兵等,伤亡计有二千多人,加上李光衡的骑兵损大……
特别长岭山之战极为惨烈,孙三杰辎重营伤亡高达一千七百余人,又有以往黄土岭的折损,历次算起来,从参战起到现在,靖边军伤亡人数共达到五千人。
从成军起,损失未有如此之重者……
唐通的密云军倒是幸运,他们攻突不行,守护严密,从战起到结束,伤亡人数不超过二千。
杨国柱的宣镇军也幸运,与汉八旗的对战,伤亡约有一千余人,加上骑兵,往日等伤亡,也就是二千多人。
如此一统计,加上杏山各处,锦州城的人马伤亡人数,锦州之战,大明各镇,辽东本土兵将的伤亡,竟高达六万余人,皆是官军,那些伤亡的民夫还未包含在内。
损失惨重啊,除了兵丁,各镇还战死五位总兵大将,不计其数千总以上的将官,到时捷报如何书写,众人面色都转为严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