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情报所得,明国在杏山等地,布置有辽东总兵刘肇基,东协总兵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廷臣等人,加上当地一些兵马,总兵力约四万余人,笔架山附近,也有协守总兵孟道数千人马。
十万大军雷霆攻打,想必可以将他们包抄,消灭!
曹变蛟、王廷臣等虽称可战,然皇太极并未放在心上,让他稍稍有点担忧的,便是靖边军布置在长岭山的一些人马。
这个长岭山,远远观之,就是一座普通的山岭,实在没什么出奇,甚至看不到防守工事,只有近近一看,才好象有一些矮矮的土墙,似乎寨墙什么都没有,简陋得不能再简陋。
当然,以皇太极对王斗的重视,他认为长岭山不会这么简单。
虽然哨骑只能远远观之,难以逼近,不过从他们描绘的词语中,皇太极感到一种熟悉感,有点类似当年多尔衮等攻打王斗的巨鹿防线,这引起皇太极很大关注。
不过他认为,长岭山的守军还是太少,估计就是二、三千人马,还是靖边军的辎兵驻守,在己方优势兵力下,还是可以攻打下的。
当年多尔衮等人攻巨鹿时,不是一样攻进他们的防线?多多驱使阿哈杂役便可。
随军的阿哈奴隶们,大可使用抬旗,分发田地等措施诱惑,定可大大增强他们作战送死的积极性。
所以重视归重视,皇太极并不认为长岭山夺取不下,而且此处位于自己计划中断绝后路,挖取壕沟关键所在,必夺之。
多尔衮心中恼怒,皇太极将自己与多铎的兵马布置在正面战场,而他的两黄旗,则去包抄后路。谁都知道,与王斗作战危险,包抄后路,则相对轻松,便是在锦州城外与吴三桂等人大战,危险性也不高。
他知道,皇太极早对自己与弟弟猜忌,他与多铎的两白旗,总牛录数达到98个,大大超过两黄旗的75个牛录。
虽说再加上豪格的42个牛录,皇太极父子,实力还是超过他们,不过也差不了多少,怪不得皇太极始终疑神疑鬼,一有机会,就让二旗做炮灰。
不过多尔衮也没办法,皇太极身为清国皇帝,命令他们名正言顺,多尔衮再是恼怒,他也不敢当面抗拒。更何况这次大战,豪格的正蓝旗一样安排在正面战场,让多尔衮更无话可说。
他只得出列,与济尔哈朗等人一起领命。
高声喝应的时候,他感觉皇太极阴冷的目光从自己脸上扫过,多尔衮心下更是一凛。
朝鲜国右议政金自点心中哀叹,为巴结主子,这次领军前来锦州,是来错了。
他率领的朝鲜军,因为各处都要他们送死,眼下能战斗的,己经不到一万。
兵将们怨声载道,将他这个右议政恨之入骨,这次更摊上让人畏惧的靖边军,只希望决战大获全胜,否则回国之后,他都不知如何向朝野上下交待。
孔有德,石廷柱等人倒是雄赳赳气昂昂,充满激情,自投靠清国那一刻起,他们己经没有退路,只得安心为清国卖命了。
当然,他们齐声大吼的同时,内心还是不无惶恐,连朝鲜兵在内,他们铳兵不到三万,而估算靖边军与杨国柱,王朴等人铳兵,可能有一万三千到一万五千人左右,能不能在鸟铳对射中打赢,他们也没有把握。
只有外藩蒙古一些王公大臣,脸上露出轻松的神情,看来色楞的牺牲没有花费,博格达汗还是对他们有所照顾,各旗大部分兵马,都随两黄旗去包抄后路,避开了危险的正面战场,这是个好消息。
豪格对父亲的安排自然没有异议,不过黄土岭之战后,他对靖边军也起了畏惧之心,他说道:“为何两黄旗不布置在伊家岭东侧,对王斗等人展开侧击?如此正面之地,以二十万大军左右夹击,定可大获全胜。”
代善对皇太极任何安排都甘之如饴的样子,此时更出言解说:“伊家岭等处,虽说有利汉军攻守,然却不利我铁骑奔腾,只得步攻,王斗善守,火器犀利,若战事陷入僵局,不利我师歼灭明军精锐。”
济尔哈朗也道:“两黄旗若布置在伊家岭东侧,明国的曹变蛟、王廷臣等人,也可能渡过女儿河,侧面攻打我白庙堡大军,介时两黄旗便可能被明军左右夹击,不若包抄后路,动其军心,使之陷于绝境。”
豪格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难得施礼道:“受教了,多谢礼亲王与郑亲王教诲。”
代善与济尔哈朗都感意外,连忙还礼,豪格仗着皇太极的势,向来飞扬跋扈,被王斗爆打一顿后,变化很大啊。
皇太极微笑点头,儿子自受了挫折后,成熟了许多,他忽然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就似看到往日那只小鹰,己经成长为天上的雄鹰,可以自己飞翔了。
众汉蒙大臣也是暗暗点头,皇帝身体每况愈下,他们都感焦虑,豪格展现出英主的端倪,他们心中欣慰。
多铎撇了撇嘴,只有多尔衮低下头,掩饰他眼中闪过的寒光。
大军安排计定后,屋内气氛肃然,明清大军双方,很快将在女儿河北岸,那东西十余里,南北十余里地带正面对战,鹿死谁手,不得而知。
皇太极缓缓扫视诸王贝勒,目光前所未有的严厉:“此次我大清兵马二十余万,将在锦州,女儿河,杏山等处,与明军展开大战,正面对决,断敌粮道,尔等务必死战到底,有临战退缩者,朕定斩不饶!”
他更说道:“九月十八日,双方大战,介时女儿河北岸,朕会率噶布什贤兵马,亲自督战!”
豪格首先振臂高呼:“大清必胜!”
多铎也是吼道:“杀光南蛮!”
众蒙古人再次五体投地,个个高呼:“博格达汗,博格达汗,博格达汗……”
众臣高呼中,皇太极高居上首,他目光深沉,心中暗暗祈祷:“高皇帝在天之灵,望护佑我军大胜,天佑我大清!”
……
众臣出来后,额驸,八旗蒙古镶红旗固山额真布颜代,与正红旗固山额真恩格图走在一起。
布颜代脸上掩饰不住的忧虑,对恩格图抱怨道:“博格达汗是怎么想的?真要与明军决战?”
恩格图叹道:“大汗己经决定了,看看打得怎么样再说吧。”
与二人一样,外藩蒙古土默特旗的俄木布楚虎尔,还有善巴,同样担忧此战结果。
他们更挂念,草原上到底怎么了?
……
当日下午,双子山女儿河段。
此时的河水,被密密麻麻的浮桥所覆盖,南岸数里,还有北岸约三里处,己经聚满了明军的营寨,密密飘扬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鼓动声响。
大营北面不远处,是一道一道复杂弯曲的壕沟,壕沟过去一、二里,就是清军的大营,那边的营寨前方,同样布满复杂多样的矮墙壕沟。
壕沟后面,明清双方许多士兵,在走动眺望着,他们神情中,都有掩饰不住的疲惫。
不但如此,双子山东面沿着官道,数道深深的壕沟,蜿蜒南行,差点蔓延到松山城堡。
为了防止清军自乳峰山冲下,断了女儿河岸明军后路,在大量随军民夫的辛勤劳动下,官道差点不见了,一道道十数里长的沟壑,代替了原先相对平坦的大地。
王斗站在河水边,一道浮桥附近,那边,正有成群的民夫,搬运着大量的辎重,正匆匆忙忙过桥而去,他们沉重的脚步,踩得浮桥吱呀吱呀作响。
待这些民夫过后,一群的靖边军战士,从浮桥那边过来,他们是替换下来轮休的,女儿河南岸,营中大军基本没有战事,不过女儿河北岸,就时不时会发生战斗,有时数日没有一战,有时又一日数战。
可以看出,这些乙等军们,神情中都带着疲惫,不过他们的眼神更锐利了。
战火的锤炼,让他们个个成为合格精锐的战士。
天气转冷,他们都换上了冬装,虽说穿着青灰的外衣,然内中偶尔露出的一抺鲜红,又让他们整个形象亮丽起来。
在服饰色感的悦目与绚烂上,大明己经达到中国数千年的巅峰,无论是后世的清国,民国,共和国,都达不到他们的层次,靖边军服饰更注意这点,最大程度的体现军士们英气与威武。
这些战士过来时,疲惫中带着轻松,看到浮桥边的王斗时,他们个个脸上,都现出尊崇的神情。
看他们往后方大营而去,王斗身旁的谢一科忽然嘟哝一句:“真累啊,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要我说,相峙什么,不如痛痛快快大战一场,更来得爽利!”
养好伤后,谢一科又恢复了活蹦乱跳,长久的大军相峙中,他神情萎靡了许多,因为敌我大营就在眼前,也没什么好侦察的,谢一科无所事事,也闲得慌。
温达兴拉了拉谢一科的手,钟显才啪的一声,在谢一科头上拍了一下,王斗面前,钟显才还是挺暴力的。
谢一科摸了摸头,嘀咕一句:“乱打人。”
他也知道自己失言了,大军相峙,是大将军坚持的,温达兴与钟显才,也是为了他好。
韩朝迟疑了一下,也是轻轻道:“大将军,我师与鞑虏的相持,还是继续下去吗?”
王斗看向他,韩朝的脸容削瘦不少,显得更为坚毅,眼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
不过可以看出,韩朝内心深处,也是疲惫的。
而主将如此,士兵更是不用说。
王斗忽然有点犹豫,他的军队,风格就是一往无前,攻击,再攻击,在野战中扫平一切,眼下这种相峙对战,静坐战争,是否会对军队的士气,造成隐蔽打击?
虽然王斗自信,他的军队,可以坚定不移地执行他的命令,不过军队士气的步步沉沦,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而且是否还要与清军相峙下去,现在明军阵营中,一样争论激烈。很多官将都认为,与其长久的消耗埋没军队士气战心,不如痛痛快快一战,与鞑虏一决雌雄,免得整日这样死气沉沉的,不知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眼下双方的大军,都很疲倦了,就看谁更能坚持。
王斗还想起昨日自己接到的情报,流贼再起了。
大明朝廷,内阁等保密程度为零,因此李仙风的奏疏到达京师后,很快就沸沸扬扬,情报司安排在京师的情报人员,快马加鞭,不久后就将情报送到了王斗手中。
对于李自成如此快死灰复燃,颇让王斗感到意外,虽然他知道李自成在历史上就是小强,能折腾的命,然如此快速崛起……
内忧外患,看来皇帝将很快作出选择了,自己竭尽全力,真能改变历史上的遗憾吗?
这瞬间,王斗有些犹豫,彷徨,不过很快的,他就将这种懦弱心思,排遣出自己体内。
多年的斗争,铁血下来,他的内心,早己锤炼得如钢似铁,意志坚定不移。
“自己该做个决定了!”
王斗对自己道。
他正要回答韩朝,忽然一骑滚滚而来,那骑士滚鞍落马,对王斗大声道:“大将军,洪督急唤,皇帝有圣旨来到。”
又有一骑到来,大叫道:“大将军,鞑子似乎后撤退兵了!”(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05章 畅快淋漓去战斗
王斗领众将到达松山堡时,众官众将皆己赶到。
一个戴着三山帽,穿着四爪蟒袍,长得如弥勒佛似的中年胖子,正笑眯眯地与王承恩,张若麒,洪承畴等人说话,却是作为天使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
他的身边不远,还侍立着一些太监与锦衣卫,个个神情高傲,穿着贴里或曳撒,服饰绮丽,或红或绿,绣春刀上,悬挂着蓝色的鞘裙,上有丝丝排穗,耀人眼目。
看王斗到来,王德化以意味深长的目光看了王斗一阵,拉长声调道:“宣读圣旨。”
香案摆齐,众官跪听,王德化抑扬顿挫的颂唱,一一宣读黄绫圣旨上的内容,王斗在下面静静听着,果然,是催促进兵,与奴尽快决战的旨意,让王斗惊讶的是,崇祯帝的大肆封官晋爵,特别对自己与杨国柱的封赏。
他原本是忠勇伯,征虏将军,左都督,太子少保,宣府镇团练总兵官,此时更进一层,加太子太保,封镇朔将军,充任宣府镇总兵官。原宣府镇总兵官,镇朔将军杨国柱,加太子太傅,封镇北将军,充任蓟镇总兵官,更封忠贞伯。
这是明末武将第二个得封伯爵的人物,原本各镇中,以“镇”字为将军号的只有两个,镇朔将军、镇西将军,崇祯帝用心良苦,又整出一个镇北将军,比历史上秦良玉获得的镇东将军号大大提前。
此次皇帝还很慷慨,参战的各督抚与大将大力宣慰之外,还赏钱赏物,便是黄土岭之战时各小兵的军功封赏,也一并下来,每斩首一颗者,除升实授一级外,还赏白银三十两。
如此大规模封赏,下方跪着的官将,无不听得眉飞色舞,心花怒放,而且,除此……
“……忠勇伯,镇朔将军王斗,果能克敌制胜,功勋卓著,当拜援剿大总统,节制辽东兵马,参略谋划。忠贞伯,镇北将军杨国柱辅之,以为副总统,洪承畴、王斗、杨国柱、张若麒各员宜用心饬备,协力剿奴,以副委任。”
洪承畴趴伏地上,神情复杂,现在不说身份,便是军职差遣,王斗都与他平起平坐。
虽说此时武官们,也可广泛参与文官的军略谋划(没有谋略能力除外),也要看对上什么人,遇上性格高傲的文官大员,军机大事,大可不加理会那些武夫言论,然有了皇帝这句话,王斗参与军略,就名正言顺。
他还可以节制指挥辽东兵马,虽自金国凤后,辽东便有特例,当总兵,巡抚,太监,兵备共处一城时,以总兵节制兵马,然节制整个辽东兵马,往日除洪承畴外,现在又加了一个王斗。
看来皇帝决心很大,也不糊涂,虽然催促决战,还是千方百计增加前线胜算,以行军打仗皆威名赫赫的王斗节制兵马,参与谋划,这胜算就大了很多。
王德化抑扬顿挫唱了半天,最后道:“……众卿果能杀奴为功,鼓励克敌,朕定不靳懋赏,钦此!”
王斗道:“臣,宣府总兵王斗,叩谢天恩。”
众人一片声的高唱:“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国柱起身后,喜不自胜,激动难言,消息传出,靖边军众将士更是欢喜非常,他们的大将军,终于实镇一镇总兵,而不是往日的一路总兵,靖边军,又将迎来蓬勃的发展。
而且镇朔将军是武将世职最高封号,离大将军只有咫尺之遥。
王德化宣完圣旨,严肃的脸容一变,又恢复他笑眯眯,弥勒佛的样子,他来到王斗面前,笑道:“听闻忠勇伯是十一月生日,还未满三十?真乃国之大材,咱家钦佩不己。”
王斗知道王德化位高权重,历史上的崇祯十七年,更受命尽督内外军,而且与陈新甲交好,也是刻意交好。
二人寒暄几句,王德化笑眯眯道:“咱家在宫中时,每每听闻皇上对忠勇伯赞不绝口,待锦州事了后,或许,封候就在眼前。三十岁不到的侯爵,羡煞旁人,咱家提前恭喜了。”
王斗心中一动,微笑道:“承蒙公公吉言。”
二人说话时,旁边众人,都是竖起耳朵,个个脸色复杂,封侯?
潮水般人等上来向王斗与杨国柱道贺,杨国柱热泪盈眶,对王斗道:“皇恩浩荡,我等身为臣子,只能誓死报国,国勤,你我永保大明,辅助圣皇,还天下以太平。”
王斗看向这个老将,神情严肃:“愿与杨帅并肩杀敌,还天下太平!”
二人握手大笑。
而在王斗与杨国柱心中,都是不约而同松了口气,若再同居宣镇,二虎相争,必有一伤,眼下这个结果是再好不过。
原本二人以为,杨国柱要调到蓟镇去,还要费尽千辛万苦,没想到结果如此理想。
王斗更郑重道:“杨帅那一万五千大军尽管带走,新军田亩,我也会看管护住,不让任何人染指一寸!”
……
回到大营,靖边军各将,仍沉浸在喜悦之中,谢一科更是欢呼雀跃:“太好了,大将军挂印镇朔将军,实镇一地,这下,又有很多人要升官了。”
赵瑄也是眼睛发亮:“整个宣府有多少丁口,多少田亩?钱粮数倍于东路,介时粮多财多,我靖边军,就可建更大的炮营!”
温达兴也是欢喜道:“情报传来,纪公将任宣大总督,大将军再任宣府总兵,这是双喜临门。”
前几日,与流贼消息一起,王斗得到情报,宣大总督张福臻再次请辞,崇祯帝批准了,拟以王斗岳父纪世维为宣大总督。同时的,还将调任大太监杜勋为宣府镇守太监,朱之冯为宣府巡抚,二者都是历史上的名人。
谢一科更笑嘻嘻地道:“先说明了,我只在尖哨营,到时的东路参将,我是不干的。”
崇祯帝也知东路是王斗根本,所以在圣旨中隐晦点出,东路参将人选,可由王斗推荐。
众将都笑起来,王斗也是忍俊不禁,笑骂道:“美得你,毛毛燥燥的,也能实驻一路?”
与众将的欢喜对比,赞画秦轶,却是沉默,他也如温赞画一样打扮,穿着紧身青衫,腰佩利剑,戴着幞头,青衫外罩着短袖大氅,有文人的儒雅,也有武人的英气。
忽然他长叹一声,钟显才奇怪地看向他:“秦赞画因何叹气?”
秦轶说道:“大将军功高震主,皇上己起猜忌之心,若学生所料不差,锦州战后,大将军定然封藏,难以出征。”
帐中气氛一下冷了下来,王斗也是沉默。
良久,温达兴怒道:“大将军的功劳,天下皆知,难道皇帝要玩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把戏?”
谢一科也叫道:“这种把戏,我只在戏文中看到,皇帝真要这样做,岂不让天下将士心寒?”
钟显才愤愤不平:“我们不靠皇帝,不也走到这一步?猜忌就猜忌,我靖边军,又会怕了谁?”
韩朝冷静道:“大明内忧外患,这天下,离得了大将军吗,万一有事,还不要靠大将军出面力挽狂澜?”
镇抚迟大成忽然道:“不论如何,下官便是待在靖边军内,哪也不去。”
常人看来,迟大成就是个顽固派,没想到他第一个站出来表态,众人皆感意外。
钟调阳沉稳道:“秦赞画,你认为皇帝会怎样做?”
秦轶笑了笑:“众位将军想岔了,局面还未恶到那个程度,陛下虽忌惮我数万将士,然明显举动不会有,至多将大将军冷藏,居于宣府镇内,若学生所料不差,封侯,便是大将军的了。”
他分析道:“功高盖主,臣强主弱,皇上疑惧,又不敢调离镇地,惟恐引起哗变,唯一之计,便是不给出征立功的机会,慢慢淡出世人眼光,再徐徐图之。”
他说道:“我靖边军乃天下第一强军,每每大将军出征,便军功不绝,最后赏无可赏,唯有封藏。”
他道:“此次因大将军之功,皇帝不得不实授一镇,又加镇朔将军印,然诸位也需看到,皇帝又对杨国柱大加封赏,更封伯爵,此一为制衡,二更以蓟镇新军替代我靖边军的意思。”
温达兴冷笑道:“替代?这天下,有谁能替代我靖边军?”
王斗深吸一口气,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对秦轶的眼光谋略,他还是信服的,到了这个位置,己经不单单是他一人之事,还有麾下数万将士,数十万百姓,他们都信任自己,依靠自己,自己也不能辜负他们的期盼。
帐外歌声,欢叫声,隐隐听闻,那是麾下将士,在为自己欢庆。
他冷然道:“依秦赞画所言,今后我宣镇,何去何从?”
秦轶郑重施礼:“记得数年前,学生便献塞外之策!大将军屯粮养望,积聚骑兵,内结恩宣大三晋,来日群龙无首,天下昏暗之时,将军振臂一呼,定然世人景从,以为高屋建瓴之势!”
王斗喝道:“好,就依先生之见。”
他环顾众将,缓缓道:“皇上圣旨己到,催促大军尽快决战,众将以为如何?”
谢一科狠狠攥紧拳头,一字字从牙缝中挤出话:“打,开打。”
赵瑄兴奋道:“决战,开打,某要再次炮轰敌酋,哈哈!”
韩朝用力一点头:“大将军,与东奴决战时机己到!”
钟显才舞动自己拳头,凝视王斗的脸:“大将军,打吧,没什么大不了的,我靖边军,又怕了谁?”
温达兴狠狠道:“大将军,与鞑子决战吧,就是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众将的声音,在王斗耳边回荡,他的目光,忽然变得深邃无比,无数的记忆,如走马灯一样,从他脑海中闪过,韩朝,杨通,卢象升,陈安……
是啊,大丈夫行事,岂可畏首畏尾?不知不觉,自己己经有了保存实力的心思,却忽略了部下的感受,他们只想单纯去战斗,渴望畅快淋漓的战斗。
他伸出手,一抺阳光照在他的手上,他缓缓念道:“人生在世五十载,我如朝露降人间,人生似梦又如幻……”
神州蒙难,山河破碎,虽千万人,吾往矣!
不管日后如何,今日在这辽东的土地上,就让我再努力一把,抛开一切,畅快淋漓去战斗吧!(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506章 大决战(上)
崇祯十四年九月十七日,清晨。
天气有些阴冷,北风一阵接一阵,从松山堡到石门山的路上,烟尘中,奔来了一群快马。
这队人马在风尘中急速赶路,蹄声桀桀,为首几个大将,正是宁远总兵吴三桂,山海关总兵马科,密云总兵唐通。
唐通神色疲倦,早没了往日那种油头粉面的形象,马科更是脸色青灰,只有吴三桂的腰杆挺得笔直,北风吹来,不时拂动他厚绒貉子皮的丝绸斗篷。
1...273274275276277...4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