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纪世维满意地点了点头,当年纪君娇逃婚,纪世维对王斗极为不满,现在看来,倒是女儿的眼光出众
岳婿间谈了一些闲话,谈到王斗兵额粮饷问题,纪世维叹道:“我本想为你争取一万五千人的兵额,其中骑兵五千,现在看来是不行了”
王斗点头,虽然养兵他不靠朝廷,不过上头能拔下粮草,却多少补充自己的养兵费用
兵额多少,特别是骑兵的比例,向来是各镇各将争破头的存在
拿骑兵来说,每兵除每月一两五钱银饷,加米五斗外,一年还有战马草豆银二十四两,还有盔甲拔下
而明军的步兵,却大多没有盔甲,除鸟铳兵有棉甲,余人最多给一件布料的齐腰甲或罩甲,内外不镶嵌甲叶想要装备?自己掏钱所以掌管库存的文官或太监们,多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若多给自己五千兵额,便是步军,一年也多了六万两白银的粮饷,这一进一出,就不是小数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424章 出征
[ 找小说素材就到][ 找小说素材就到][ 找小说素材就到] 见王斗不语,纪世维叹道:“你手握天下强军,又封伯爵,朝廷没有顾虑是不可能的,比若……圣上与诸公,扶持杨国柱等人之意,就极为明显……”
见王斗面无表情,纪世维道:“定兵额就是一步,当然,也不是针对你,这其中之意……”
王斗说道:“泰山不用说,小婿明白的”
纪世维叹气,心下也颇为苦恼,虽然他与王斗的关系众人没有公开挑明,各官没有用亲属回避条例来弹劾或要求他,自己在宣镇任巡抚稳稳当当的但谁不知王斗是他女婿?想高升一步,任宣大总督,谈何容易?
当年本来应该他任宣大总督的,结果被张福臻抢去,朝廷这制衡之意,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虽然本兵有过承诺,但就算张福臻去职,自己想任总督,怕也遥遥无期啊
有王斗这个女婿,有利也有弊,不过总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看看张福臻,就算三镇总督,又哪有自己过得舒心?这都是有一个好女婿的缘故
见王斗明白,纪世维也欣慰,说道:“你明白就好,不过就算一万兵额,内中骑军三千,比起许多总兵,己经不错宣镇的户部管粮郎中与我交好,以后每年的粮饷器械,定会想方设法与你补足”
王斗谢过泰山大人,谈起王斗外卖军火,纪世维高兴女婿财路多啊,光此一项,以后就可获利不少,怪不得女婿一路之地却可以供养庞大的军力
此后二人聊些闲话,谈到张国威之事时,王斗眼中射出寒光,说道:“这匹夫好大的胆子,其实女婿要收拾他,只在反掌之间,不过出征在即,暂且按下以后再对付他”
纪世维赞许:“你刚任总兵,高封忠勇伯回来,多少人目光看着你明面上言,张国威并无大错张总督也重重处罚了他,现在对付他,不免有人说闲话暂且按下是对的,待事后找个由头,再应付他”
对张国威纪世维也极为不满,在镇城时与自己唱对台戏,经常把他激得火冒三丈,就算没有东路之事也对其切齿不过纪世维任官多年,也算老奸巨猾明白现在不是时候,免得镇城中人兔死狐悲对女婿不满
最后纪巡抚关切地道:“斗儿,我知道你勇,不过兵凶战危,战场枪炮无情,介时出征辽东,不可过于拼命你不顾自己,也得顾顾我女儿,还有你母亲子女不是?”
王斗明白纪世维是好意,郑重谢过
出了书房,纪巡抚又高兴地见了自己女儿纪君娇,还有外孙女王羞,父女说些私话
见到父亲,纪君娇同样高兴,流出泪来:“父亲”
看到纪君娇,纪世维心中一酸,差点流出眼泪,不过作为父亲,不会象母亲那样感情外露,他端详女儿,看其容光焕发,显然在王府过得不错,心下稍安,问道:“吾儿可好?”
纪君娇作为纪家最宠爱的对象,自然有自己的手段,拉着父亲的手撒娇道:“好是好,就是常常思念父亲母亲大人”
看女儿撒娇,纪世维似乎又回到过去,女儿还在膝下玩乐情形,不由抚须大乐,指着纪君娇道:“你啊,都做娘的人了,还象小时没长大一样”
又看外孙女,看她圆溜溜两个大眼,简直是女儿小时候翻版,心下喜极,不过又叹了口气:“可惜啊,是个女儿”
纪君娇不满意了,抱起小王羞道:“女儿怎么了?女儿家帖心,她爹啊,可喜欢得不得了”
纪世维沉吟道:“你最好生个子嗣,这样……”
纪君娇摇头微笑:“父亲可要我争宠?看来爹爹没女儿了解我家男人,他啊,精得呢”
纪君娇笑道:“知道王斗他为什么宠我吗?就因为我懂进退,知分寸谢秀娘虽然粗鄙,却是王斗他发妻,他们同甘共苦过来,之间感情,岂是外人能代替的?”
“夫君这人我明白,很念旧情,也很绝情,我平日撒个娇没什么,若是做出挑唆之事,那就完了就算仍在府中,也是一个漂亮的花瓶摆着,这样的女人,夫君现在要多少没有,哪如现在红颜知己,心下挂怀宠爱?况且我爱他,也不想让他为难”
纪世维愣了良久,看着女儿哈哈大笑:“还是吾儿晓事,吾无忧矣”
……
第二日,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麒,还有员外郎马绍愉等人,核定了东路的兵额,就是一万人,其中骑兵三千
其实东路的问题,与别处不一样,不是兵员不足,而是精兵太多张若麒只走马观花看看,就暗暗心惊,心想忠勇伯之勇,确不是说说而以对完成陈大人交托的使命,多了几分信心
好在对于兵额,忠勇伯没有太多计较,只要求朝廷将开拔银,还有粮饷尽快解决,将士们不能饿着肚子打仗
对这问题,朝廷早有定议,就是户部解决一部分,镇内解决一部分,总之一次性拔发半年粮饷下来朝廷求着忠勇伯打仗,总不可能粮草也不给?
除了兵额粮草,还有靖边军各将封赏事宜,对这方面,朝廷倒很慷慨,出征流贼的温方亮,高史银,李光衡诸人,都封为万全都司都指挥佥事,都指挥同知不等,还有大批人升赏,王斗报的将官名额,全部都准
此外,张若麒还代表朝廷,向忠勇伯购买了精工鸟铳五千杆,威劲子药十五万发
关于鸟铳弹药的价格张若麒向朝廷上报是每杆八两,配十发的定装纸筒弹药,余者威劲子药银钱另算
其实是每杆七两,余下的差价算张若麒等人的回扣
面对每杆八两的价格,日后张若麒面对各方垂询,御史质疑围攻,振振有词
精工鸟铳,大明各地打造,向来要三到五两不等,东路火器天下闻名,自然打造难度大成本高当年徐光启报价一副精甲预算十六两,鸟铳一杆五两,不见得有东路火器犀利
而且徐光启什么年代,现在什么年代?要考虑到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啊
还有,看看这这铳口,几乎毫厘不差,一色相同,以后东路子药取来就用不需打造不同铅子,这中间,又节省多少银钱?诸公若觉得价钱高了,大可以自己去谈看你每杆价格多少
张若麟向来口才了得,他滔滔不绝驳得各方哑口无言
兵部尚书陈甲为他报不平,连崇祯帝也觉得每杆八两价格实在特地下旨:“近来言官议论太烦,大臣亦难展布即如张若麟,有疏参其贪帛,此又言其巧卸,使人何所适从?”
最后张若麟胜利,各方偃旗息鼓,而张郎中独战十御史,还战而胜之,也使旁人刮目相看,声名远播
……
此为后话不表,杨国柱,曹变蛟等人买到鸟铳子药,急急回转驻地,准备出征事宜,宣大总督张福臻,宣镇巡抚纪世维,同样满意回归
临行前,张福臻还千交待,万拜托,忠勇伯一定要劳记为国尽心的宗旨,在锦州松山,打出大明的威风,打出宣大军的威风
看这老头愁苦的脸容,期盼的神情,甚至带着哀求,王斗只有叹息答应
杨国柱等人走后,张若麟一行人,却在永宁城多留数日
这日,张若麟拜访王斗,宾主一番客套后,张若麟终于按纳不住心事,试探问起:“忠勇伯之军天下无双,不过奴贼势大,此次王师出援辽东,你认为有几分胜算?”
王斗沉吟良久,迎着张若麟期待的目光,伸出手指:“七成”
张若麟露出喜色,不过他城府极深,只是微笑道:“还请忠勇伯为下官解说”
王斗起身踱步,缓缓道:“辽东之局,窃意奴有可图者四,我有可乘者五”
“哦”
王斗说道:“我之可乘者五,一,奴从巢穴来,今经多时,四野毫无所掠,即有运送,安能足食,是其饥可图也二,蠢尔奴虏既以耕耘散处,所余堪战夷贼,要皆盼望换班,诅能死战,是其瑕可图也……”
王斗又道:“三,义州城内,篙莱满目,且烈日暑雨之下,角弓渐解,疾疫易生,是其疲可图也四,辽人辽兵皆被奴掳掠之,余家仇户怨,则怒气可乘也……”
张若麟拈着自己一丝不乱的胡须,时而闭目沉思,时而点头赞许
他听王斗侃侃而谈,条条道来,面上微笑,心中暗凛:“这王斗胸有沟壑,实不可以匹夫视之”
在王斗一条一条说完后,张若麟眼神闪动,忽然起身对王斗深深一拜:“忠勇伯条条道来,皆是真知灼见,国家有忠勇伯在,东事无忧矣,此为国家之幸,辽东之幸,百姓之幸,请受下官一拜”
他趴在地上,看得王斗心中一阵嘀嗒,四十好几的人,这样一番作派
面上却连忙将张若麟扶起,连声道:“张郎中岂可行此大礼,快快请起”
张若麟坚持要拜,王斗坚持要扶,二人好一番礼让,最后张若麟半推半就起身,面上还是哽咽激动的神情
二人又坐好,不过看到王斗锐利的目光射来,张若麟不由心中一阵咳嗽
他重酝酿一下感情,郑重道:“蓟辽总督洪承畴,上报了辽东方略,主张宜战且守,不可分兵,免得被奴各个击破本兵陈大人,却有不同意见,不知忠勇伯如何看待?”
王斗心想好戏来了,这才是张若麟前来东路的主要原因
……
王斗知道,不久前杨嗣昌病死
对这个结果,兵部尚书陈甲心中是暗喜的,杨嗣昌一去,他就有机会取代其在皇帝心中地位了
所以锦州之战,就是陈甲重点表现时机,对此,他极为重视念及援兵未至,特别王斗未到,还专门发塘报给前线的洪承畴,前后交待:“忠勇伯兵未至,不可浪战”
这点上,洪承畴当然明白,与陈甲并无分歧,不过在援兵到达后的方略上,二人却起了冲突
洪承畴认为,东虏乃大凌河故伎,为免重蹈覆辙,所以决定宜战且守,切不可分兵,以免被各个击破
兵部尚书陈甲则认为,此前辽东兵迎敌屡有截堵,锐往可乘,加之援兵多有编练军,战力大有可观有强悍无比的靖边军在,情形与往年大为不同,所以他召集众幕僚,制定了一套战术
陈甲的战术,就是援兵到达后,大军分四路进攻
第一路,出塔山城,趋大胜堡,攻清军西北
第二路,出杏山城,抄锦昌堡,攻清军之北
第三路,出松山城,渡小凌河,攻清军之东
第四路,主力出松山城,攻清军之南
这套战术方案,遭到洪承畴的断然拒绝,二人公文塘报往来,闹到皇帝那去,朝中各员,多有争议者
陈甲立功心切,除游说皇帝及各大要员外,王斗这个强悍的大将,自然也是其重点拉拢对象,所以有了张若麟一行
作为本兵的头号心腹,张若麟自然义不容辞,担当了这个说客
听张若麟说完前因后果,王斗沉吟,面对倾国而来的清兵,洪承畴持重是对的,不过持重得十几万人聚在一起,就不对了
陈甲的方略,有些冒进,不过也有可取之处
洪承畴这人自负,对自己的谋略深有信心,但他的布置是错的,自己不可能按他的布置去做,到时怕与之有冲突
自己也不可能单干,王斗再有信心,还没自信到一万多人面对清兵十几万人,所以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这张若麟来日作为监军,是可以拉拢的对象
想到这里,王斗迎着张若麟期盼目光,缓缓道:“洪督臣老成历练,办事实心,带兵打仗不用说不过一人计穷,诸人计长,思虑难免有不周之处彼之方略,有前权,而无后守,此为兵家大忌啊”
张若麟大喜,王斗虽然没有明言,不过话中支持陈大人之意,却明显可以听出
他满面笑容道:“好好,有忠勇伯这话下官就安心了忠勇伯放心,来日出征辽东,下官一定全力支持贵军贵部”
此后二人谈些闲话,抛去张若麟私心功利不说,其精于经史之学,学识渊博,听他闲谈,王斗还是很有收获的
其实大明官员能从千军万马杀出,个个历练文章都非常出色
区别之处,在于各人,谁私心大于公利,或是公利大于私心罢了
……
张若麟满意的领着京师各官去了,回去还有丰厚的仪程送上,各人就满意了
此后王斗全力投入到练兵出征诸事中
五月下,东路开始麦田收割,虽然干旱,还是取得丰收,各地洋溢着一片欢喜的气氛
时间飞快的到了崇祯十四年六月
十五日,王斗宣布全军大放假,各军士回去与家小团聚,二十日前,需尽数赶回军营,二十一日,大军出征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425章 人选、佳话
全军大放假的那日,永宁城西郊大兵营,帅帐内,各军官济济满堂,出征辽东的营伍及军官,王斗今日就要定下()。// 无弹窗 更新快//
对于外出作战,不论以前的舜乡军,还是现在的靖边军,各人争抢都非常踊跃。
高史银大喊大叫,还想随军出战,遭来各式鄙视的目光。这家伙,去年就随大将军出征流贼,现在还想出征辽东?这不是抢了大伙的立功机会吗?
对众人的一致鄙视,高史银脸皮极厚,他列出自己各式各样的随军理由,比如说锦州奴贼云集,前锋营作为战力最出众的一部,岂能不征战辽东?前锋营不出,是靖边军一大损失与浪费。
他的话引起帐中一片哗然,高史银这样说,难道余部的战力就不出众吗?
面对众人的指责,高史银还是嬉皮笑脸,不过坚持出战的决心丝毫不动摇()。
最后王斗道:“中营全部出战,骑步军四大营,右卫白虎营,后卫玄武营随本将出征,前锋朱雀营,左卫青龙营,还有忠义营留守东路。”
王斗此言一出,高史银立时死了一截,神情懊恼。
沈士奇龇牙咧嘴,他统率忠义营,正想在辽东战场大显身手,没想到却不能出战。
右营大将钟显才,后营大将韩朝等人,脸上则露出欢喜的笑容。
只有左营大将温方亮脸上带着微笑,显然早料到这个结果。
自己与高史银如今都是参将了。而右营与后营大将韩朝及钟显才,仍然还是游击,为了平衡,大将军肯定会带这二人出征。特别韩朝。当年还是大将军一个火路墩的老人,为了让他功劳升上去,此次出战,肯定会轮到他。
至于中营各部,不是骑兵,就是炮兵,或是夜不收与辎重兵,情况显然不同。
看着高史银、温方亮、沈士奇三人。王斗严肃地道:“高兄弟,温兄弟,沈兄弟,你们留守东路。其实肩上担子不轻。依参谋司方略,七月下,你们就要出征塞外,配合好松锦前线的大军!”
“能不能让鞑贼后方大乱,动摇锦州之奴。你们这步非常关键,不可等闲视之!”
温方亮同样神情严肃,没了往日的嬉皮笑脸,他抱拳郑重道:“大将军放心。我等定会看好家门,征好塞外。配合好锦州的大军,给后方的鞑虏。以雷霆打击!”
高史银摸头想了想,韩朝与钟显才两个家伙,也该让他们把军功升上去了,而且出征塞外,前所未有,这经历或许极为刺激,想想也不错()。
沈士奇则知道自己忠义营的旧军们,他们打正牌的满洲鞑子或许有点怕怕,但打蒙古人,大伙还是有底气的。去塞外练练兵也好,忠义营想要成长,对手从弱到强,也需选好。
他二人抱拳高吼:“谨遵大将军之令!”
营伍之事一一安排好,其中,现温方亮与高史银营下,守备职吴争春,驻守保安州,守备职高寻,驻守涞水。未来温方亮等出征塞外,他们二部与余部轮守,同样出塞作战。
最后王斗又进行一番激励,众将出来后,个个满面笑容,对将要来临的战事充满信心。
温赞画出来时,则赞许地看了侄儿温方亮一眼,对他在帐中的表现满意。
懂分寸,知进退,自己这侄儿,越来越老练了。
此后全军大放假,不论军官或士兵们,除一些轮守戒备的人,都回家与家小团聚。
……
“踏踏踏……”
马蹄声音阵阵,从矾山堡到矾三堡的乡道上,奔来了两匹快马,激起了一路尘土,引来了各色路人羡慕的目光。
策在马上的,正是陈晟与鞠易武二人。
营伍整编后,二人依军功,都升为了甲等军。
现二人皆为后营前部,千总雷仙宾部内的神射手。后营四部,前部与左部都是甲等军,所以陈晟、鞠易武二人,不但有了自己的马匹,连盔甲都与乙等军不同()。
此时二人的盔甲,都是深红色长身罩甲,对襟,扣着铜扣,英武非常。
罩甲领处,肩处,对襟处,下摆处,全为黑绒包边,这是靖边军后卫玄武营的标志。
由于陈晟二人为甲等军,所以衣领为方,衣甲沿着领到两肩处,还有一溜的红绒,靠膀处,各挑起了一个小绒球,这是甲等军士们标志。由于军内上等技艺军士多,甲等军内,还随处可见红色的腰牌。
王斗立营定制后,不久前,各人衣甲改造完毕,正好放假回乡,让众军士穿了回去。
对新式衣甲,各营将士都非常满意,这衣甲威武轻便不说,防护力同样出众。
特别胸腹一带,不会差过以前长枪兵们的铁甲。该防护的防护到,不必要的地方内中不缀甲叶,减少了全甲的重量,比起以前的笨重,各人活动更加灵活。
有了马匹,比起以前乘坐马车回矾三堡,这次陈晟与鞠易武二人,就从容多了。二人以前也练过马术,马匹分发下来,就可以乘骑,不会有了马匹还出现手足无措情形。
此时二人策在马上,仍戴着帽儿盔,挎着腰刀,却没有戴臂手。靖边军新增军律,除非在战场上,全军将士,都可以不戴臂手,不过平日却鼓励军士穿着衣甲,以适应盔甲的重量及自如性。
眼下各屯堡的田地收割己进入尾声,加上幕府发下的公文,东路各地,都知道大军出征在即,所有东路各堡都运作起来。情报司麾下,谢有成的戏班们。更深入各堡各地宣传,为此次出征造势。
当陈晟二人到达矾三堡前时,堡前己是人山人海,所有的堡民。几乎都聚集在了这里。
一见到二人,立时锣鼓喧天,鞭炮放响。
矾三堡的屯官,防守官,镇抚官,抚慰官,教官们,领着堡民()。全部迎了上来。
在人群的迎接簇拥下,陈晟欢喜地看到家小们骄傲自豪的目光。
鞠易武脸上露出笑容,他也看到人群中孙盼男的身影。
堡官们好一阵寒暄后,二人由专人领着。与家小一起被拥入堡内。
堡中己设下流水席,专门为出征的将士敬酒壮行,接连庆祝几日,这次财政司拔下不少米肉,堡民们正好大吃一顿。
看着二人进去。余者人等仍然羡慕地议论:“两位大官人现在都是甲等军了,看那盔甲,好生威武。”
“是啊,都有自己的马匹了。以后退役,那马就属于自家的了。”
“也不知我家那小子。这次出战,能不能立下军功。”
这些议论的人。很多是原屯丁的家小,她们家的男人,此次被选入乙等军,都要随军出战,不免心中期盼与担忧。
各人探头探脑,还往前方的乡道张望。
这次全军大放假,后勤司动用了大批辎重营的车马,还包下了东路所有车行,用来接送那些乙等军士。不过他们回乡,却没有陈晟二人这么快捷。
不过在今日,他们都可以到家。
果然一个多时辰后,大批的马车到达矾三堡前,车上跳下的,尽是顶盔披甲的乙等军战士。
正是不久前,由堡中守卫屯丁选为军士的矾三堡男人们。
立时矾三堡内外又轰动起来()。
……
军士回家,真正团聚的时间只有二、三日。
崇祯十四年六月十八日,离永宁城较远的士兵们大多起程,由后勤司,或包下车行的马车,运载回营。
陈晟也决定今日起程,他住的房屋,是一个大杂院,四合院样式,除了他家,院中还有九户人家。东路各堡营房,皆是如此,每一甲人合住一院。不过富些的屯民,则可以在堡内买地,自己修建院落。
陈晟本来有此打算,不过妻妾与邻里相处和蔼,不愿搬走,就此作罢。
陈晟来到堂上,妻妾子女,正等着他吃午饭。
虽然堡内有流水席,不过陈晟还是决定今日与家人一起吃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