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争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不得不说,三井昊太年轻了一些,他并不是那些靠着军功,或者强大的政治势力上台的货栈的主管,也不是那些在商界打拼了几十年的老油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还是一个新手。
既然是新手,就难免会犯错,犯一些急于求成的错误。
比如现在,三井昊明知道王学谦的表现是非常排挤他的,但他还是将手中最重要的一张底牌亮了出来:“三井物产是非常有诚意和远东银行的王先生合作的,就算将名下最重要的萍乡煤矿作为合作的前提,也在所不惜。”
汉冶萍已经彻底毁了。
大冶的铁矿厂停产,让整个汉阳钢铁厂已经处于停工状态。
往日里。汉阳兵工厂还能半死不活的每年生产7万吨左右的生铁,供应日本本土的八幡制铁所作为炼钢原材料。但是随着大冶铁矿场停工之后,这点数量的生铁也成了奢望。这对于设计扩建之后,能够年产量突破百万吨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玩笑。
汉冶萍,在盛世才的手里,就已经是一个畸形的存在。
萍乡的煤矿,由于向三井财团的借款,被控制在了日本人的手中。虽然这不影响汉冶萍的产量,但是萍乡煤矿的产量在往常。也就维持在30万吨左右的水平。
炼焦之后,最多也就20万吨的焦炭。
而安源周边也会消耗一些原煤之外,就算全部送到汉阳钢铁厂,一年冶炼的生铁也不过在20万吨左右,炼钢的话,甚至更少。
汉冶萍,在外人的眼里,这是一个超级大企业,但是在王学谦的眼中。这是一个先天不足,却被夸到了天上的畸形联合钢铁公司。产能严重不足的汉阳钢铁厂,连年亏损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加上日本低价收购钢铁厂的生铁,将这个近代最大的工业联合体。逐步变成了吞噬近代民族工业最大的毒瘤。
不过,三井昊是非常有自信的,因为三井物产控制的煤矿,也就是萍乡矿务局还是挣钱的。
在南方。煤炭是稀缺物资,只能从北方的开滦等大型煤矿运送过来,运费就不菲。加上铁路的需求连年增长,就造成了汉冶萍死气沉沉,而萍乡矿务局却兴盛不已的局面。
自认为拿住了王学谦命脉的三井昊,在房间里第一次对众人露出得意的笑容。可惜,如此难看的笑容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王学谦黯然的摇头之后,叹气道:“王某并没有打算收购汉冶萍,萍乡煤矿的运输条件甚至不如北方的开滦等煤矿……三井先生的好意王某心领了,可惜了,萍乡煤矿先天不足。”
就一句先天不足,就把三井昊想要说的话,全部给堵回去了。
没错,相比开滦煤矿产量超过百万吨的规模,萍乡,还只是停留在小打小闹上。尤其是运输条件让人蛋疼,先是通过短途铁路运送到安源,然后通过运河沿河运送到九江,在运河段,甚至是靠着人力活着是畜力,加上老天给脸,搭个顺风船什么的,完全原始的方式运送到九江。然后还要换船……哪里比得上海轮一次五千,甚至上万吨的运输条件?
在三井昊以为,自己手中捏着的是香饽饽,可王学谦更笨就不带瞧的,萍乡煤矿的运输方式在铁路没有开通之前,简直就是蚂蚁搬大象的典范,还会受到王学谦的青睐吗?
加上产能不足,在王学谦的眼里,萍乡煤矿连鸡肋都算不上。
不是请报上说,王学谦对‘汉冶萍’势在必得吗?
怎么最后会变成这样?
在王学谦一口拒绝之后,三井昊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原本他以为,手握萍乡煤矿,就等于是掌握了汉冶萍复工的最大筹码,能够让他控制着谈判的节奏,甚至让王学谦付出惨痛的代价。
可王学谦的心中对萍乡煤矿,压根就看不上?
可让三井昊想不通的是,王学谦却偷偷的从盛恩颐的手中,买下来大冶铁矿场的所有股权,成了大冶铁矿的主人。花一百万,甚至更多的钱,难道就是让汉阳钢铁厂停工,给三井财团添堵?
就算是三井昊出身名门,他也想不透王学谦的用意。
甚至在他的心底,一个劲的狂喊:骗人的,你们都是骗人的,来求我啊!求我!(未完待续。。)
...
大世争锋 第943章 【极品混混】
东方有句谚语:‘无欲则刚’。+頂點小說,x.
虽然不是什么高深的禅机,但是在很多急于求成的人面前,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
三井昊面对的王学谦就是如此。
当王学谦表现出对‘汉冶萍’足够的野心,并开始收购盛恩颐名下的股份的时候,整个三井物产如临大敌。可是当三井物产开始因为日本国内的资金被军工侵占,而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的时候,王学谦在三井物产的高层眼中是一个不错的冤大头。
民国人,日本人。
虽然日本绝对不会承认,这两个种族有着太多的共性。而民国人也不会愿意把自己和日本人作为类比的对象,因为在民国的高层眼中,日本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但绝对不是一座需要用毕生精力去攀爬的高峰。
狂妄,贪婪,自以为是的日本人,在民国并不受欢迎。
但是不得不说,这两个相邻的国家的国民,有着几乎差不多的习惯。
近乎狂热的试图拿回属于自己民族的骄傲。就算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汉冶萍’是华夏近代以来,第一个联合工业体,是一个可以被整个民族寄托的象征。是民国迈向工业化的契机……
说的再多,也就是要说明一条,‘汉冶萍’的重要性。
可是王学谦的表现,却让三井昊失望透顶,甚至是在内心之中有着莫名的惊恐。三井银行为了‘汉冶萍’投入了1500万的借款,虽然大部分的借款,通过三井物产派遣的会计师,襄理,将贷款偷偷的转到了三井物产的账上。留在‘汉冶萍’账上的只有巨大的亏空。
而三井物产通过维持汉阳钢铁厂的运作,虽然不至于挣大钱,但也能够维持收支平衡。加上萍乡煤矿的收入,总体来说,生意并不算红火,但多少也是一个产业。
可是伴随着大冶铁矿场的停工,这一切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了。
三井物产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产业在手上成为赔钱货,尤其是面对王学谦,浙江、江苏一直是日本在民国势力的真空地带,除了在上海和苏州、武汉的租界,日本还能找到一些存在感之外。从政坛到商场,官员到富商。都不会选择和日本的商会合作。
加上英国人将长江看成了自己家的后院,碍于英国的强大实力,日本虽然对长江很有野心,但也只能放在肚子里。
王学谦是商人,银行家,在这个领域内,按照他的年龄,完成了一个几乎无法实现的成就。但还不仅仅如此,他的教育背景。让他在民国的精英阶层如鱼得水,不管是从政,还是进入文化教育领域,都将会是畅通无阻的。
尤其是官场。虽然表面上王学谦并没有踏入官场。
但只要是各国的情报部门眼睛没有瞎的话,就应该知道,王学谦已经控制了整个浙江。从军队到主要的要害部门,都已经成了他的人。只要他想要。只要一个晚上的时间,他就能成为浙江的督军。
三井昊也明白,按照王学谦的教育。认知,对日本,或者是日本商人都不会有太好的印象。
尤其是江浙财团的主要行业,要么和日本商会死掐的状态下,比方说:纺织业。张謇的大生纱厂,直接对手就是三井物产名下的几家纱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的商会和日本商团之间的关系,要么是敌人,要么是敌对阵营。相反,虽然英国在民国人眼中,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国家,但是不得不说,江浙财团不少都是靠着英国的洋行,银行,才发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比如说:苏州的席家、宁波叶家等等
唯一让三井昊觉得有点希望的就是,他手上拥有的萍乡矿务局的股份了。
但是这有一个先决条件,王学谦对‘汉冶萍’势在必得。
可王学谦表现的态度,让他大为失望。
模棱两可的态度,甚至表现出让人容易误解的不耐烦和冷落。让三井昊得不得在心里扭转对王学谦态度的判断,对方的诚意到底有多少?还是王学谦原本通过宋子文,盛恩颐等人表现出来的占有欲,是否是一个骗局?
从一开始,强大的自信,说话底气十足的神态,到犹豫,迟疑,甚至紧锁眉头。三井昊并没有要刻意避开的意思,事实上,他已经知道,他输了。
从一开始拉着周作民,蛮横的让对方介绍王学谦开始,就已经输了。
他输在了王学谦可以根本不在乎‘汉冶萍’的死活,而三井物产无法接受一个破败的工厂,甚至是烫手的山芋。
在民国,能够对账面资产超过2000万的汉冶萍不动心的人,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准备将好吃懒做,败家惊醒到底的盛家四少爷,盛恩颐。
另外一个就是王学谦了。
唯一不同的是,盛恩颐对于分遗产分到‘汉冶萍’非常的无奈,因为他不想要,别看这份产业大的惊人,其实还不如上海的江南制造局的船厂来的更实惠一些。账面上,最大的负债是对日的借款,数目巨大,达到了让任何一个民国商人都要勃然变色的1500万。没有一个商人会傻呵呵的去接手这么一份产业,因为损失不起。虽然这个‘烂摊子’没几个人知道,但无疑,让盛家的老四非常堵心。
王学谦是例外,他刚回国的时候,对‘汉冶萍’动心过,但是随着不断地深入了解之后,却发现,不管是汉阳的钢铁厂,还是萍乡的煤矿,都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好。加上日本人做假账的肆无忌惮,让他信心顿失。
要不是偶然的几乎,他甚至想着去开发那个四川的磁铁矿了,而磁铁矿的冶炼,在20年代,还是一个世界难题。
大冶铁矿场的到手。让王学谦多了一个选择。
放弃用了20多年,维护不怎么样的汉阳钢铁厂的老设备,采购全新的设备,建立一家技术更成熟的钢铁公司。
于是,三井昊就成了剃头担子一头热的局面,而王学谦就是不动心。
恻隐之心,这种心态在王学谦的字典中是不存在的,尤其面对的是一个日本商人的时候。但同时,他也好奇三井物产为什么会在民国收拢资金?
于是,王学谦试探性的在谈话中。第一次显露出和善的一面,宽慰道:“三井先生,萍乡煤矿靠近长江水系,作为优质的能源是非常有销路的。火车,轮船,甚至工厂、发电厂,都需要煤炭,拿在手里是不会吃亏的。”
三井昊艰难的笑了笑,他诧异于王学谦不在表现的咄咄逼人的进攻性。反而让他有种摸不着头脑的疑惑,不过至少对方说的话还是善意的,坐在沙发上,微微躬身道:“王桑。你是不知道,现在的煤炭行情,都被英国的汇丰银行给破坏了,您是知道的。开滦矿务局自从被汇丰银行托管之后,上海的煤炭行情已经低到了一个让人绝望的水平。”
“不是还有火车吗?卢汉铁路在武汉作为中转,应该需求量不小吧?”对于煤炭行业。王学谦知道的不多,宁波,甚至整个浙江的电力行业,都已经成了朱家的主营产业。
当然,朱老爷子出面联系了席家,而席家是汇丰在民国商场上的代言人,酒桌上敲定和开滦矿务局签订长期的供货合同,煤炭大王刘鸿生直接从秦皇岛起运精煤运送到宁波等地,价格上甚至比上海的行情还要低。
即便这样,刘鸿生在这笔生意上还能挣不少钱。
主要是开滦的煤运到宁波走的是海运,大船直接在码头装卸,运费低廉,而且数量巨大。
可是同样的机会放在萍乡煤矿上就不一样了。
别忘了,萍乡煤矿对外的运输通道是开源,而开源到九江的水路是运河,只能走小船,不仅如此,还需要在九江装卸一次,成本本来就已经很高了。原先在开源还能将精煤焦化之后,省去不少的运费,但是运到上海的煤可不是用来炼钢的,焦化之后,谁要啊!
于是,同样的煤,萍乡煤矿想要做上海的生意,就是维持和刘鸿生一样的价格,都会亏的底裤都输掉。
对此,三井昊也只能无奈的摇头了。
兴冲冲的来,最后只能失望而去。
三井昊原本还想着,靠着他留学英国的背景,能够让他顺利的进入王学谦的圈子。
可事实是残酷的,等到客人走了,胡适还意犹未尽的点了点头,很不地道的说:“这个三井还算不错,学士的学习还算扎实!”
赵元任不知是夸人,还是骂人道:“就伯明翰大学的哲学系,能够教出这样的学生已经算是不错了。”
卫挺生气鼓鼓道:“刚才你们两个还一个劲的挤兑人,现在说好话,晚了!我可告诉你们,小鬼子是很记仇的,他可不像面相上看的那样,人畜无害。”
“怕什么,在下不过是个教书的,有本事他把燕京买了去!”胡适不在乎道。
“嘿嘿……我要去美国了。”赵元任更是一副拍拍屁股走人的懒散样子,让人哭笑不得。
伯明翰大学是以工科闻名,这是总所周知的。
而胡适的导师是杜威,作为在西方教育界都是大师级的人物,他还是被杜威‘虐’了好几年的倒霉蛋,掂量一个哲学学士,还不是手到擒来?
赵元任?
这位是混在物理界的哲学系博士,能够获得罗素的推荐,本来就让人惊叹。而罗素是谁?活着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
遇上这么两位,也算是三井昊倒了血霉了。
两个人就差赤膊上阵,轮番考验三井昊的学业,还能有好?要是换一个人,说不定就变脸了。也是日本人在外头一般都比较能忍,才没有闹出尴尬的事来。就连王学谦都看出来了,胡适和赵元任两个人的搭配,简直就是天衣无缝,他们可不仅仅是两个留洋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从本质上来说,更像是两个包装精致的‘极品混混’。
赶走了外来者,留下的就剩下了周作民。
王学谦的圈子,他原先是不懂,在之前,要不是三井昊自信满满的拍着胸脯保证,他也是留学过英国的,应该是和王学谦的圈子是一类人。
可是三井昊还是低估了胡适等人的‘战斗力’,要是动刀动枪,他们几个加起来,都不见得是三井昊的对手,可要是耍嘴皮子,全天下有一个算一个,又能有几个人敢保证一定能胜得了这几位?
见识了读书人的嘴仗,周作民去意已决。
可临走,最好还是说明一下,可是面对几个‘极品混混’,他有些担心自己的晚节不保。就胡适、赵元任几个人的嘴,周作民的心中甚至不怀好意的猜想,明着骂他,都不见得听得出来:“子高,其实三井……哦,小鬼子……”他也看出来了王学谦对日本人并不感兴趣,甚至是心生厌恶。
“是执意要我引荐,并非事先商量好的。”
“我相信了!”
王学谦随意的点头道,似乎说的根本就不是和他有关的事。
这下,轮到周作民纳闷了,大为不解的反问:“你怎么就相信了?”
“因为对你没好处。”王学谦说道,从兜里拿出了一个银色的烟盒。
他的话其实只是说了一半,周作民只不过是一个掮客。虽然他联系的都是大买卖,不可和证券公司门口的股票贩子同日而语。可就是生意在大,也不是他的。王学谦还犯不着和一个不能拍板的生气,因为,周作民显然连做他敌人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另外一个人就不一样了,曹四爷,哪位躲在幕后的曹家大管家,显然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这里可不是燕京,而是上海。
想要靠着曹家的权势在上海滩作威作福,还早了一点。
尤其是从周作民的话中,不难听出,曹锐的本意是想要从南方银行团手中拿走更多的好处。双眼有些被烟熏的酸胀,不过曹锐的贪婪让王学谦警觉起来,心中暗道:“看来是该让这位一心捞钱的曹四爷认清形势了。”未完待续。。
...
大世争锋 第944章 【顾忌】
“曹家手伸的太长,确实让人担心。【】不过子高,你有把握说服丹崖?”
“丹崖先生应该是明事理的人,断然没有反对的道理。”
“好,子高既然成竹在胸,为兄也就不多说了。盐税的分配我们可以让一步,但是联合建立储备金库,共同发行钞票,这是大势所趋,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军阀,还以为自己手上有军队,就可以毫无顾忌……”
作为商人,如此轻视手握重兵的军阀,要是换一个人毕竟会大吃一惊,还以为钱新之的口无遮拦是老寿星吃砒霜活腻味了。
可实际上,他说的还一点都不是大话。
民国是军阀混战的时代,大小的军阀,全部罗列出来,没有上万,也该有上千。可真正能够长青不倒的军阀,几乎不存在。其实,孙文算是民国初期政坛的常青树,这位是在逆境中求失败,在困境中求打击,活着的时候,没有成功过,倒是大半辈子都在逃跑中度过。可是在政坛巅峰,屁股底下的位子就不太好座了。民国建国不到十年,内阁却多达二十来任,快的时候,几乎三两个月就会有一个总理被任命,然后组建内阁。
大人物在台上走马灯似的换,当老百姓的甚至无法搞清楚,这个国家当家人究竟是谁?
说白了,上台的政客,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政治生涯什么时候会结束。
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两年。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耀武扬威的当几个月的大人物,然后被打落凡尘。也有十几天的,比如说张勋。这位前任的安徽督军,兵变之后,只有短短的12天之后,就打道回府了。他的失败其实是黎元洪和段祺瑞争斗的牺牲品。
被人赶下台。
这不是一个人的结局。
而是民国初期大人物的宿命,袁世凯牛吧?
当大总统都不安稳。还妄想当皇帝,可是北洋的军队都是他拉起来的,最后还不得不在举国声讨之中病死。
黎元洪。
冯国璋。
段祺瑞。
那个不是难得一见的强势人物,可最后呢,谁又有几年的风光?
曹锟,一个被人叫了几十年的‘傻子’。更不会在那些派系的眼中有多大的份量了。尤其是,这位还把手伸到了别人的碗里,这能忍?
“眼下的曹家,风光无限,可却不懂得收敛。是该让他们懂得一些规矩了!”
王学谦笑道:“曹大总统,我们是一定要支持的。但是那些在背后败坏曹大总统名声的曹姓族人,以及强取豪夺的行径,引起了抵触的情绪,也是让人遗憾。”
“还是子高深明大义!”
钱新之的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微微的挪动了一下坐姿,凑近王学谦低声问道。明面上,他是隶属于交通部下的银行副经理。他的上司就是投靠了曹家的周作民。外人不知道,但行业内都知道,交行上下周作民说的话。估计没人会听了。
想想也是,‘交通系’在北洋内部,不掌握任何军队,但是却是任何一届内阁都无法绕过去的一个派系。
其存在,必然是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底气。
钱新之的坦率,让王学谦的内心之中还真有点不太适应。
曹锟好歹是个大总统。
虽然是花钱买来的。总给人一种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当初竞选的时候,‘国党’的人在。对于竞选结果没有反对;张作霖更是亲自到场,也没有反对。似乎曹锟是否在台上。没有人关心。
可不要忘记了,曹锟是有政绩的。
这么说,让人有种违和的感觉。曹锟一个‘傻子’,连当将军都糊涂着呢,还能在当选大总统之后没多久,就搞出政绩不成?
说起曹锟的运气,不得不说,在北洋之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当年他以卖布小贩的身份从军,好不容易混到了一个带品级的小军官,意外的搭上了袁世凯的线,却并没有让他一下子飞黄腾达,在袁世凯死后,这十年中,他在北洋之中还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师长,功绩平平。
虽然升官不快,但是不能忽视一个问题,曹锟好像从当兵开始,就没怎么打过仗……
按理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可却是不争的事实。
甲午战争,曹锟所属的部队都已经到了朝鲜,要是不出意外的话,铁定要当炮灰。可是他连放枪的机会都没有,连毛都没有掉一根,就跟着败军回国了。
八国联军那时候,他也该上战场,面对的是穷凶极恶的西方现代军队。袁世凯的新军是强,可是在西方正规军的面前,还是不够看。可是,这一次义和团救了他,把当炮灰的机会给抢了过去。
后来冯国璋上台之后,提拔他当了直隶督军,之后又是北方四省巡阅使。那一阵南北可是打的一锅粥,按理说他该亲自指挥部队打仗了吧?曹锟在当师长的时候,发现了手下一个低级军官不错,挺能来事。有文化,脑筋好,还是一个如假包换的秀才相公。于是就大力提拔,这个人就是吴佩孚。之后,打仗的事,就从来没有让他操心过。
好了,说道这里,曹锟的从政经历也基本上清楚了,这位凭借在官场冒傻气的口直心快,逆天的运气,稀里糊涂的就成了政坛的领军人物。
这些年,曹锟最的最用心的一件事就是捞钱,想方设法的捞钱。难得在直奉战争的时候,曹锟想要谋划一把,因为前线战事过于顺利而作罢。不过曹锟的谋划也和捞钱有关,那就是假钞。
奉票是张作霖控制关外的主要经济手段,曹锟的想法最简单不过,就是私底下印‘奉票’,让张作霖吃瘪的同时,自己赚一票。
可惜,奉军太不经打,让曹锟顿觉英雄没了用武之地。
按理说,曹锟这么不搭调的个性,不在大总统的位置上闹笑话,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可实际上,曹锟上台之后,做了几件事,而且还是破天荒的大事,让人惊叹不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