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领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倦鸟迷途

    张强眯着眼睛,一边思考,一边说,魏无忌赶紧从旁边书案上拿过钢笔,纸张,将张强说的话记录下来。

    钢笔这种物件,早在几年前张强就发明了,开头是为了让兵工厂的人记录心得,经验,将他们的心得和经验编撰成书,以供后来的学徒学习之用。

    大明这个时代的毛笔,竖着写,实在太麻烦,所以张强在华夏军内部教育的时候,改变了这种方法,横着写字,从左往右读写,用新发明的钢笔,甚至是铅笔来书写,大大简便了书写的规则和要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人人都想着富贵,都想着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但很多人并没有那个机遇或者是财力,这要说文房四宝实在对于一个普通人家来说,太贵了,使用不起,古人有用树枝在沙滩上练字的,有凿壁借光的,都是因为读书是一件十分费钱的事情,学习那些繁体字是十分难的,付出不少精力才能学得一些,太繁琐了。

    所以张强改变了他们为难的事情,毛笔换成钢笔,铅笔,纸张也用新的印刷术,造纸术降低了纸张的价格,成本,降低了书的成本,降低了读写的难度,使得华夏军培养一个人才要比大明甚至是大清要方便的多




第526章 处理公务
    调整完水师,张强这里又空下一些位置,驻扎在长江防线安庆府的由阮进带领的第八野战旅,没有旅长了。

    宝中府没有人主持局面了,宝中府原先由杜歌和贺锦主持局面,现在要把贺锦调整到台州府接任张英的位置,那么谁来接任贺锦和杜歌的位置

    杜歌原先在宝中府的,可他耐不住寂寞,没有几天就跑了回来,张强把他安排在了监察部的副部长,侍郎的位置上,如今,监察部侍郎他也呆不下去,又和张亮他们搞张煌言的事情,跟着张亮去了云南,这就把他调整到了外交部侍郎的位置上,让他辅助张亮这个外交部长搞定李定国。

    这样张强就不得不再多调几个亲卫营的人手去各地,亲卫营的亲卫始终跟着张强,忠心是没得说的。

    亲卫营的小兵虽然级别也高但是没有可能调出去,调出去也是个千总,只有小队长才有资格出任守备团的团长,中队长出任丁级野战旅的旅长,或者直接出任骑兵旅的旅长,在骑兵旅的旅长任上锻炼一段时间才有可能被调去出任丙级野战旅的旅长,大队长,才有可能直接出任丙级野战旅的旅长,或者骑兵旅的旅长。

    宝中府目前有贺锦带领的第六野战旅,还有杜歌带领的第三野战旅,两支部队,如果这两个人都调走了,就连部队主官也没有了。

    张强想着这两支部队都是排名靠前的部队,必须调一些老人们才能镇得住,还得有至少一个人在哪里坐镇,全面管理这些事物。

    巴格雅鲁去主持军务,调朱大有去主持民政和外交,哪里情况复杂,需要这个曾经在宝中府呆过的人去主持全面工作。

    至于第三近卫旅,先交给魏无忌直管好了。

    第三近卫旅现在驻扎中枢金华府,魏无忌又不离开中枢,就让他代管了。

    巴格雅鲁所在的第九野战旅由已经带兵有一段时间,兵器参加过对李过忠贞营战争的第二十五野战旅的范搞担任,他算是越级提拔了,可张强也没有办法。

    然后派遣一个新人,亲卫营的中队长王玉柱去第二十五野战旅接任旅长。二十五野战旅原先同秦默的第二十四野战旅一起驻扎在湖广州的,不过二十四野战旅是驻扎在长沙府,而第二十五而野战旅是驻扎在湖广州的郴州府的,防备南明,如今南明和华夏军虽然形势紧张,可还不到开战的地步,让一个新人去,也没有什么。

    同样的还有参加过湖北州战役的第二十六野战旅,驻扎在广东韶关,主将吕保,调往第六野战旅,接任贺锦的旅长职务,第二十六野战旅由亲卫营的中队长邱建勇接任旅长,第二十六野战旅是前线不差,可也因为没有战事,所以没有什么厉害的事情需要处理,正适合新人增加经验。

    安排了这么多,张强索性再多安排一些人,陈函辉已经在中枢了还得兼任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野战旅的旅长,还得和魏无忌一样看管着那么大的地盘,防备敌人,有些力不从心了。

    毕竟老了,张强派遣新人近卫旅的一个团长王猛掌管第十五野战旅,同样是近卫旅团长的东风破掌管第十六野战旅,还有恺之歌掌管第十七野战旅,同样没有旅长的第二十二野战旅,由原先的野战旅团长提拔,一个叫众铺的名字怪异的团长升任旅长,团长之职由副团长接任。

    第五野战旅由于轩辕龙飞升任提督,管理好几个旅,所以旅长一职就不能由他担任了,让一支担任骑兵旅旅长,并且战功卓著的高会来担任第五野战旅旅长,其职位由近卫旅的一个骑兵团长,耿全丽接任。

    亲卫营好说,从小队长上提拔,小队长从士兵中表现好的提拔。

    后



第527章 李过在华夏军
    张强每天在中枢金华府办公,回家过日子,当着一国国君,却顶着个大都督的名号,但张强却乐此不疲,并不在意朝中人怎么说他,好多投靠过来的遗老遗少,已经叫嚣着让他登基为君,起码称王,但他并不采纳他们的意见,同时对于想要让他登基为君的高官们冷脸警告。

    而本来就是大顺军忠贞营兵马大元帅的李过,自从被部下背叛,被效忠的大顺军太后高氏关了禁闭,而后献给华夏军,全体投靠了华夏军之后,每天深居简出,华夏军虽说也不敢对他掉以轻心,但并不像其他王朝对待前朝的皇族那样,苛刻对待他,反而给他一定的自由,他想去哪里,除了必须有人跟随监视以外,他在中枢金华府,可以说畅通无阻。

    哪怕是有时候开大朝会,他也能通报一声,然后上来在门口找个座位坐下来,旁听,他从来不开口,人比起原先苍老了很多,可那份征战沙场的杀气,威严,一般人也不敢惹他,他不说话,别人也不同他交流,也不问他,责难他,所以他的地位在华夏军地盘上是超然的。

    而高氏,则时常出没在总督府,和总督府的女眷们打成一片,同住在总督府的朱家有来往,朱大典对她也是恭敬有加,以礼宾待之,朱盼盼同她也多有交往,最近她同孔四贞走的近,一段时间以后,她找到周粥,想要一份工作。

    周粥想她跟随李自成戎马一生,也是个武将,就想派她到兵部去,但她不想去兵部,倒是去了工商部,做了朱盼盼的副手。

    而周粥想到她不想呆着,那么李过和华夏军虽然有交集,可也不是那种仇人一样的对手,就把李过叫来,同时把魏无忌叫来,两个人开了个小会,之后在大朝会上讨论了一番以后,由内阁下令,让他在兵部的新兵训练营担任了新兵训练总监一职。

    本来没有这个总监的,可为了他,就设立了一个新兵训练总监,官职等同于兵部给事中,相当于是副厅长的等级,官职从三品。

    新兵训练大营在东阳镇,东阳镇四周就像一个大兵营,是军事禁地,一面是新兵训练营,一面是外来驻军营地,另一面是本地驻军大营,还有一面是即将建成的军校大营,而东阳镇则是这个凹字形的形状的那个凹字底部,缺口直通金华府府城。

    东阳镇本地居民需要一直走到府城才能去其他地方,他们不能向其他地方走,否则会被直接抓起来,然后审讯,不论你有罪无罪,几年牢狱之灾是免不了的,住在这里的东阳镇居民都懂得这个,外人来了,别说是探查消息,你不被盘查就不错了。

    穿着没有品级的高级军官宝蓝色的军将制服,李过带着几名总督府拍给他的亲兵,以及他保留的四名原先的老亲兵,驱车来到了新兵营地。

    他上任已经有半个月了,但对于东阳镇的居民百姓来说,还是陌生的,虽然身边有几名全副武装的亲兵,可每次都要被军民们盘查好几次,亲兵们解释好久才能消除误解,因为时间还短,大家都不认识他,所以一些不知道他的百姓总是觉悟高,老要盘查他,试探他,抓住探子可是有奖励的。

    哪怕他是穿着军装制服,他们都要试探他,探查他,根本不认他这个新兵训练总监,华夏军军事禁地的氛围就是如此,每个人必须瞪大眼睛,留心敌人的渗透和打探,所以才会有即便是高级官员来了,不认识百姓盘查,华夏军不仅不驱赶,不讨厌,不管,反而对他们的行为给予奖励和鼓励,这样有助于华夏军重地的安全。

    开头李过面对如此事情也是有些忐忑,有些为难,但知道身在别人的地盘上,不能惹事,所以也就小心应付了,他那时候想着,这简直就是对他的侮辱,堂堂一个曾经把北方搞得的乌烟瘴气,和自己的叔叔差点在北京城改朝换代的能人,如今竟然被区区几个百姓,这些以前被他拿来当炮灰的刁民刁难,心头火大,嘴上却不敢多说,安静的耐心的接受了他们的盘查。

    后来张名振知道了以后,直接找了魏无忌,魏无忌招了民情部的黄韬,黄韬派遣民情部在东阳镇的负责人,才把这些事情摆平,大部分人不为难他了,一些人不知道不长记性还是真的记不住他,还是为难他,但这时候他已经习惯了,应付两句就过去了。

    来到了军营里面,听着新兵们整齐的喊着一二一,立定,看着他们走正步,互相捉对厮杀,整齐的跑步,整个人的心就安心了,他毕竟是军人,还是习惯军队的气息。

    而且他对于华夏军这种训练方式很感兴趣,问这个,问那个,就是想知道为什么华夏军会从一支起义军,发展为现在的几乎在大明这片土地上无敌的存在,用了不过区区十年的时间,就已经能同清军分庭抗礼,并且把大明军和清军打的节节败退,几乎没有失败的战绩,同时还在海上把听说很厉害的泰西人打的全军覆灭,把那个海霸王郑成功弄得灰头鼠面,华夏军占据了他地盘的一角,他都不说什么,即便是以李过的猜想,郑成功肯定是打不过华



第528章 高杰来访
    李过正在新兵营忙着他的公务,最近一段时间来,他逐渐熟悉了这里的环境,慢慢的跟着新兵营的副总监,三个下属熟悉事务,并且试着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务,他觉得华夏军的这些军营军务比起他处理起忠贞营的军务来要繁琐的多,而且名目繁多,还得考虑很多事情,让人很是头疼,不知道以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学会这些。

    三个副总监,一个专职军事训练教官,一个专职后勤管理,一个专职文书批阅,联络各处,而他是总管这里的事物,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些家伙对他可不是那么好相与的,经常给他不好的脸色看,要不是摄于他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势力的曾经的主帅,要不是魏无忌等人对他们打了招呼,他可能在这里寸步难行,什么事情都不能做。

    但他并没有埋怨什么,先前的大顺军的人可是比他们这些人要难对付的多了,能站上一个势力的顶峰,那个人是好人

    李过冷眼看着他们耍宝,看着他们在哪里得意,默默的学习和掌握一些事情。

    不过这一时半会儿肯定无法做到,所以他也不着急,华夏军已经初步奠定天下胜局,在他看来华夏军占着东南富庶之地,而且有着这么多可战的精锐兵力,上下齐心,这天下就是华夏军人家的了,至于大清,已经是盛极而衰,日落西山了。

    “咳咳,大帅,高杰将军来了,”他带着的老营亲兵对他咳嗽两声,小声提醒他道。

    “哦,高杰来了,他怎么来了”李过很是诧异。有些摸不着头脑,高杰不是在河南府防备清军,在华夏军统帅轩辕龙飞的账下做一个守备营营长了吗

    亲兵当然不知道为什么高杰来了。

    两个人抬起头来的时候,高杰正在新兵营守备士兵的带领下,向他走来,这时候,李过正在查看新兵营新入库的一批华夏军正式列装的新式线膛燧发枪。

    线膛燧发枪经过了几次改进,最终定型,拥有超过二百二十米的精确射程,也就是说只要一个射手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理论上是能在二百多米击中敌人的,但实际上,在火器时代,哪怕是后世的火枪在战场上都不一定在二百二十米以上交火,一般能打三百米的步枪,绝对在一百米距离上交火,再远就靠运气和发挥水平了。

    一百米距离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最大最清晰的距离,三百米远,对于一个人来说,在枪手的眼里,差不多和一个花瓶大小,人的的脑袋差不多也就乒乓球大小,而且谁都是不断移动着的,不可能放在那里让你仔细瞄准,然后开枪把他击毙。

    这种线膛燧发枪也就是华夏军内部,甚至是出于保密阶段的步枪,嗯,是应该叫步枪了。

    因为这种火绳枪已经有了步枪的雏形和构造,差不多是单打一的那种后世的步枪,华夏军研究出了能密封后膛装填的橡胶垫,虽然这种橡胶垫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差不多打个几十枪,就得更换一下,可胜在武器性能提高不少,一些小毛病就不能说是毛病了。

    当然现在张强还没有研究出撞针,枪栓等物件,这种线膛燧发枪,实际上就是在原先的燧发枪的基础上提高和改进的结果,比较精密一些,巧妙一些而已,说的上是一种过度产品,一些毛病可能永远无法改变,或者不值得去改变。

    只等研究出无烟火药,或者才能研究那些,这种燧发枪实际上还是依靠转动的火药瓶子,机巧来击发的。

    增加了射程,提高了精确度,作了一些防护,从荷兰人的前装改为后装,装弹以后不需要用通条使劲压实,因为子弹和火药都是定装纸筒里面的,子弹是加了铁的米尼弹,后面装填以后,密封了以后,火药会把米尼弹弄得膨胀起来,然后在枪膛里面自动密封。

    相比来说,以前那种能打一百五十米的前装线膛燧发枪,要更加简便,射程远,而且不用站着装填子弹了。

    当然这种简陋的却在这个时代却是代表着先进武器的后装线膛燧发枪,是不可能到处乱发的,它替代了原先只给精锐团队,排名靠前的野战旅,或者近卫旅精锐团队核发的前装线膛燧发枪简便粗糙版本。

    它只给近卫旅的第一近卫旅和仙居县守备的第四近卫旅,总督府亲卫队装备,其他的都是只有十几支训练用的样枪。

    这里也是,要不是要教会新兵如何使用新武器,是不会给他们配备这样先进的武器的。

    李过当然不会考虑这样的事情,他考虑的是华夏军的武器太先进了,太好了,好的他嫉妒。

    他们就是被华夏军的弹雨一般的子弹给击溃的,原先和清军打的时候,清军无论有多少精锐士兵,但他们带的弓箭总是有限的,他们拉三十次弓,一般射手就没有什么力气了,手也吃不消啊,弓箭那东西可是全靠力气,没有力气哪能拉动那么强的弓箭,让谁的肌肉连续发力三十次,都要胳膊发麻,



第529章 李过和张强的对话
    他是对高杰说的,而高杰还没有接口,奉承他几句,就听远处一个声音说道:“不是华夏军武器好,是华夏军是汉人的军队,华夏军团结奋进,知道怎么打击敌人,壮大自己,而你们大顺军得了天下却忘了自己的本身,忘了自己曾经是一个老百姓,是为了什么才起义的,想想你们以前所做的那些事情,就算华夏军不灭你们,你们又能在清军和明军的夹击下存活多长时间做人不能忘本,做事不能忘了初心。”

    两个人诧异的转头,却看到正在随着三个副总监以及亲随们走过来的张强,不由的惊诧的一起叫了一声:“大都督。”

    张强远远的看着高杰和李过诧异的神情,挥挥手,笑着走过去道:“不要紧张,咱们已经是一家人类,何必那么紧张,防备的那么紧呢来,坐下,咱们谈谈。”

    张强平易近人的样子,年轻活力,又不失一个上位者的威严,两个人尽管也曾经是桀骜不驯的主,敢把皇帝拉下马,从来不会服谁,现在寄人篱下,也不得不顺着张强,看看张强能说出什么惊天之语。

    将守备部队的将领置于文官之下,是张强对于他所在历史,大明末年,清初的封建社会的妥协,让人们适应,接受他的改革,所有的改革不能太大,否则会受到反噬,大明的张居正,身为首辅都受到了大明官场的反噬,就不用说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张强了。

    他要让自己的统治稳固一些,就不能把步子迈的太大,只能装在布兜里面,悄悄的实行自己习惯了的后世的一些官职和武职。

    对于白文选的背叛,南明隆武是毫无办法,现在和对方分手了,但还是接受了张强的援助,这点事情生气归生气,却不能跑过去质问,或者翻脸,人家已经不是你的属下了,不是你的官了。

    现在华夏军如日中天。

    白文选和蔺养成的军衔都是少校,但他们实际上比少校要高那么半级,因为他们是独立领导部队,在华夏军同隆武南明的边境驻守,不必华夏军核心地区的守备武将,而且他们有着很大的声望,为了给后来的投靠的人一些向往,张强任命了他们不同于自己新制定的官制的职位。
1...140141142143144...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