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的工业革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科创板

    崇祯脸上的表情,却让东林党重臣有些摸不透,像是在绷着一股子笑意。

    朱舜作为崇祯那尊宣德炉上的官员,如今落难了,崇祯不仅没有表现出一副震怒的样子,把满朝的弹劾压下去,还在绷着笑意。

    难道

    朱舜失势了!

    想到这个可能,东林党重臣看向太仓库大使的目光,多了几分长辈看待晚辈的慈爱。

    这几年,朱舜和崇祯很少见面了,或者可以说几乎不见面了,一定是有了嫌隙。

    东林党内部过去就有人怀疑过这件事,没想到真的被太仓库何大使给撞破了。

    京城内外对于何大使的风评,基本上就是一个二世祖,看来何府的这位小少爷,隐藏的还真够深的。

    居然可以笃定很多东林党成员,都不敢确定的猜测。

    难怪何府那么多子弟,老谋深算的户部左侍郎偏偏选他,就任了掌管国库的太仓库大使。

    孙传庭却是对这个年轻的九品小官,有了浓厚兴趣。

    一个九品小官能把殿门到青铜日冕嘉量,这段不长的路,走的不打晃,就很让人高看一眼。

    身旁这个九品小官,走路时不仅腰杆笔挺,面对东林党腥风血雨般的弹劾,这么强大的压迫力,还能保持淡淡笑意。

    这人,日后必成大器。

    朱舜也没去反驳,等到呱噪的东林党成员说的口干舌燥了,弹劾声音渐渐减少了,轻描淡写的说道:“如果是一座州城,又当如何。”

    “哈哈。”

    太仓库大使突然肆无忌惮的大笑了一声,刚才一阵乱捧,让他认为自己就是未来的内阁宰辅了。

    常言道恃才傲物,像他这么有才的风流才子,不发出点大动静,怎么能体现他的才干:“一座县城,你可知道一座等等你说什么?”

    “一座州城!”

    “你以为满朝文武都是没有脑子的蠢货,还一座州城,你怎么不说一座都城。”

    东林党成员听到一座州城,这次是彻底放心了。

    一座周三里的棱堡,袁崇焕前前后后修筑了两次,都失败了。

    一座州城?一个出身于乡野的泥腿子见没见过州城都另说,张嘴就要在一个月以内修筑一座州城,真是失心疯了。

    户部左侍郎这些东林党核心成员,也放心了。

    一座州城的城墙最少周十六里,就算是修筑的城墙只有三尺高,少说也需要两年的时间。

    这已经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了,不论朱舜发明了什么新式机械,都不可能在一个月以内修筑成一座州城。

    一个月?

    户部左侍郎这些东林党核心成员,想想都觉的可笑,朱舜分明是在把他们当猴耍。

    崇祯却是有些亢奋的看着朱舜,那双眼睛,似是在说。

    快点快点,快点让朕陪你一起唱戏。

    孙传庭还是饶有兴趣的打量着朱舜,看看他怎么平息当前的局势。

    朱舜处理的方式,却让孙传庭开始皱起了眉头。

    朱舜不慌不忙,慢悠悠的说道:“启奏皇上,微臣愿意在一个月以内建造一座州城。”

    “周十六里,高三丈三尺。”

    “如果一个月以后微臣没有完成,请皇上治臣一个欺君之罪,如果完成了,臣恳请皇上赏赐一个工业伯。”

    “朕”

    朱舜的启奏刚说完,崇祯就有些迫不及待的要配合他唱大戏了,似是感到自己这样太过心急了,放慢声音说道:“准了。”

    灯笔




第二百六十六章 远征辽东
    崇祯说完这句话,期待的看向了满朝的东林党成员,希望他们再来一场血雨腥风的弹劾。

    阻止大凌河堡的修筑。

    等了半天,崇祯只是在遗憾中退朝了,嘴里小声念叨了一句话,离开了皇极殿。

    意犹未尽呐。

    王承恩的嘴角抽了抽。

    不是满朝的东林党成员不愿意弹劾,而是他们不会去弹劾朱舜,事情到了这一步。

    朱舜不去修筑还不行了。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让这个灾星自己去送死,东林党成员巴不得锣鼓喧天的送他去辽东,哪里还会阻拦。

    这件事结束的当天,京城内外的寺庙道观的住持观主,要么给朱舜点燃了长明灯,要么给朱舜立个长生牌位。

    倒不是朱舜和这些寺庙道观有着多么深厚的交情,是因为一批又一批的东林党成员和晋商们,跑去寺庙道观还愿了,捐了很多香火钱。

    还了自己祈求了五年的夙愿,终于把朱舜这个灾星给送走了。

    跪在佛像神像前的东林党成员和晋商们,倘若是知道佛像神像后面的住持观主,正在给朱舜点长明灯立长生牌位。

    不知道会有什么感想。

    早朝结束,朱舜忙着回去集结工人协会,准备在今天出发去辽东,又和最想结交了一位明代历史人物错过了。

    白府门前。

    步兵营整装待发的站在门前的平野上,身穿棉甲迷彩服,肩背斗米式步枪,腰缠子弹带,后背双肩作战包,牵着一匹辽东中马。

    军容肃穆的等着朱舜的到来。

    崇祯担心朱舜镇不住辽东那帮子骄兵悍将,临时加封了五军都督府的从三品都督佥事。

    五军都督府名义上有着统帅大明所有官兵的权利,但早就名存实亡了,没了多少权利。

    崇祯要的就是一个名,就把朱舜身上的绿色官服换成了绯色,鹌鹑补子也成了豹补子。

    换成一般官员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绿色官服换成了绯色,怕是又要上演一出中举的丑态。

    朱舜却没啥感觉,绯色官服有啥好的,从辽东回来以后,他这身官服可就要换成麒麟服了。

    朱舜头戴乌纱帽,身穿绯色豹补官服,腰缠玉带,手持一支300式线膛枪,骑在一匹辽东大马上,大手一挥:“出发。”

    步兵营乡勇们整齐划一的骑上了辽东战马,跟在朱舜身后,赶往了辽东。

    今天,朱舜带领步兵营轻车简行的先一步出发,直接去大凌河北岸,开始修筑大凌河堡。

    曹文耀已经在辽东了,正在和袁崇焕商讨修筑大凌河堡的一些细节问题。

    水泥、砂子、石子、铁架全部储备完毕,就等着大凌河州城开始修筑,就能把所需要的建材,源源不断的送往修筑地点。

    宋应升和胡瞎子带着特战大队在孤岛上坐镇,还有李州桥带领的两千名建筑熟工。

    曹鼎蛟率领的火箭营,需要押送的火箭辎重过多,只能跟在后面慢慢过去。

    黄宗羲坐镇工人协会,准备随时支援银子、粮食、水泥等等这些重要辎重。

    朱舜本来是想见识一下明代的福船,从渤海湾前往大凌河,曹文耀三人死活不同意,只能放弃了这个想法。

    毕竟,明朝的福船不是动辄排水几千吨的战舰,很轻松就可以做到劈波斩浪,以几百料福船的体积,一个大浪就能把朱舜拍到海里找不到影。

    朱舜坐在辽东大马上,叹了一口气:“希望二弟可以尽快发明蒸汽机船。”

    行军刚开始还有点意思,到后来只剩下无趣和疲惫了。

    京师距离山海关,大约是七百余里,这一路上旅店可是稀罕很。

    朱舜在第二天就明白了一件事,到处都是悦来客栈是骗人的,古代出远门可真不容易。

    旅店一般只有在乡野间比较大的市集,或者城内才有,即便是有客栈,也没有所谓的‘给本公子来一间上房’。

    别说是上房了,单独的一间厢房都很少有,基本上都是大通铺。

    即便是有单间,旅店里只有一张空落落的硬木床,被褥枕头都需要旅客自带。

    朱舜在这一路上也见了不少的旅客,穿着的再是体面,一身绫罗绸缎也是大包小包的背着一堆行装。

    行军的第二天,朱舜感到的是无趣,第三天就是疲惫了。

    官兵行军分为内线行军和外线行军,内线行军因为是在长城以内比较安全,可以不披甲,日行个五十里到六十里没有问题。

    外线行军时刻都要提防建奴的偷袭,军士需要披挂整齐,一天最多行军三十里。

    朱舜在组建步兵营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行军问题,乡勇们都配备了一匹辽东马,可以算作骑兵行军,情况要好上一些。

    正常可以行进八十里左右,需要突进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一百里。

    朱舜为了尽快赶到山海关,下达了突进的命令,大概七天才能抵达山海关。

    好在朱舜今年因为芸娘怀孕了,经常骑马回老宅,已经磨砺出来了,要不然第二天就要换作乘车了。

    一路疾驰,终于在第八天抵达了山海关。

    朱舜没有闲工夫逛一逛这座辽东第一雄关,先找到大舅哥曹文诏在山海关的宅子,舒舒服服的洗了一个热水澡,然后和步兵营的乡勇们吃了最后一顿热饭,就赶往了大凌河。

    离开雄伟的山海关,踏入辽东的地界。

    驰骋在平野上的朱舜,第一感觉就是凉爽了很多,感觉就像从炎热的夏天,进入了凉爽的深秋。

    周围的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还是一马平川的绿色平野,只是树木从阔叶变成了针叶。

    山海关距离大凌河四百余里,又是四天的路程。

    离开山海关就是建奴驰骋的天下了,好在建奴大部分的军队,远征西伯利亚了,只剩下了小部分留守。

    山海关以外的旷野平静了很多,基本上看不到四处驰骋的女真八旗兵了。

    即便是这样,步兵营还是不能埋锅造饭,免得引来了建奴骑兵。

    朱舜还准备闷声发大财,好好的让东方骑兵巅峰见识一下,斗米式步枪配合《民兵训练手册》的威力。

    哪里肯这么快露出马脚。

    灯笔



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达辽东
    朱舜带领步兵营来到大凌河岸边,一名负责带路的曹家军把总带领着众人从一座简易浮桥,越过了宽阔的大凌河。

    朱舜也见到了这条让袁崇焕数次折戟沉沙的辽东重要水脉,河面宽阔,汛急的河水快速流过,浮桥都被冲成了弓形。

    越过大凌河,河对岸还是平坦开阔的旷野,却是增添了几分肃杀的气息。

    二十几里处,扎着十几座大营,大营前摆放着拒马、矮墙、深坑这些阻挡骑军进攻的军械。

    曹家军把总进去通报过后,小半柱香过后,骑马过来:“督爷,袁督师正在里面商议军情,不方便出来迎接,咱们直接去驻地。”

    一身绯色官服的朱舜,好歹也是一位从三品的都督佥事,又是从京城来的京官,看来袁崇焕这是要让朱舜这个年轻人吃个挂落。

    告诉他辽东是谁做主,莫要像过去的某些督军,还把这里当做京城了,吆五喝六的指使辽东将官,到时候谁的面子上都过不去。

    不过,就在只是普通乡勇的步兵营驻地,安排在关宁铁骑旁边,朱舜知道应该不是给他一个下马威,是真的有紧急军情。

    官场和军伍都爱欺负新人,小小的一群乡勇竟敢驻扎在关宁铁骑旁边,很快就引起了很多军士的不满。

    尤其是辽东第一骑军关宁铁骑,蛟龙不与虾戏,关宁铁骑在辽东边关就是蛟龙,乡勇营连只软脚虾都算不上,顿时让关宁铁骑感到了莫大的侮辱。

    关宁铁骑的将官和军士,就以比试的名头去找茬,其他各个游击、参将手下的将官和军士,则是过去看好戏。

    当他们走到乡勇营驻地,当场就傻眼了,这他娘的哪里是乡勇,分明是曾经一起对抗过建奴的袍泽。

    乡勇营很多年轻的乡勇,很多还是关宁铁骑和各营军士的子侄辈,尤其是乡勇营的排长连长,父辈全是辽东边军的将官。

    整个就一军伍的二世祖营。

    带头的那名营长,在离开辽东以前,没有捞到多大的官帽子,但他的名气在辽东可是极大。

    在一对三的情况下,亲手宰了那三名凶悍八旗兵的杨秃子。

    这场在辽东上演了无数的欺负新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父慈子孝的叙旧,一个中原来的乡勇营成了辽东将官们最常去的地方。

    朱舜奔波劳碌了一路子,来到驻地,也没闲着,立即安排人去通知孤岛上的宋应升,可以带人过来了。

    等他处理完水泥和熟工的事宜,走出大帐的时候,就看见了奇怪的一幕,很多桀骜不驯的辽东将官跑过来给乡勇营嘘寒问暖。

    一身绯色豹补官服的朱舜,踩在长着一些荒草的泥土地,走出乡勇营,经过这些辽东将官的身边。

    这些尤其瞧不起京官的辽东将官们都是郑重拱手,一是因为朱舜发明了顺天大幅布和土豆面粉,可以让他们穿的暖吃的饱。

    另一方面,更是因为朱舜给他们的子侄辈高达三两的饷银,子侄们还说了,每天还有肉吃。

    怎能不让辽东将官们感激涕零,由衷的敬重这个让他们家里过上好日子的朱督爷。

    因为军头们克扣粮饷,即便是中层将官们也是好几个月没发饷银了,更不要说是低层将官和普通军士了。

    子侄辈的三两饷银,足够家里十几口人吃饱饭了,毕竟京城的土豆面粉才六分银子一斗,一石也才六钱银子。
1...120121122123124...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