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这就给拆城墙的东岸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不得已之下,最后莫茗下令一边挖墙脚一边埋设火药桶,生生炸塌了一段城墙,这才稍稍打开了局面。只不过两千多人拆个城墙实在效率太低,再加上这些被掠来的明人很多本就是宁海州城里的人,你让他们亲手拆毁自己的家园。这效率如何高得起来?更何况最近每到夜间,总有三三两两潜逃的人。即便是实行了分组连坐制也无法禁绝。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莫茗早就已经萌生了退意。特别是在今天罗天生派人来报告曾化龙已经注意到了东岸人在此地的举动后,就更是坚定了他撤退的决心。不过,在撤退之前,还是得将这宁海州的城墙毁得彻底一些。将来这些人都是要投鞑的,将离烟台要塞这么近的一个具有完整城防设施的大城留给鞑子,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到时候鞑子以宁海州为基地,组织大军进攻烟台要塞,那样东岸人就傻了。
撤退的命令很快就被下达了下去。两千余正在忙碌的明人被东岸士兵收拢了起来,有些时候莫茗都怀疑眼前看到的一切是不是不真实的,这些明人的服从性也太好了一些,反抗意志也太低了一些。他们有两千多人,自己才三百兵,却能驱使他们毁掉自己的家园,这是一种怎样的服从与麻木啊。
前世莫茗曾经看到篇文章,讲建奴在崇祯年间数次南略,第一次明人遇到这种情况是满朝震惊,拼死抵抗;第二次抵抗的力度就稍微低了些,给人一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觉;到了后面两次,明朝几乎就是逐渐麻木了,往往几万大军在几百鞑子面前逡巡不进,仿佛就在等鞑子抢完再送走他们一般。由此可见,鞑子的这几次入关劫掠对明朝影响是深远的,它从精神层面上摧毁了很多人的抵抗信念,有血性的人都在几次鞑子入寇中战死了,剩下的都是甘愿做顺民的普通老百姓,而这估计也是鞑子进关后北方迅速降服的原因之一吧。
不过这种情况对东岸人来说却也正合适。他们本来抓的就是顺民,那些不愿降服的刺头抓回去也麻烦得很,等这些顺民到了东岸后,只要埋头过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东岸人反正对重塑他们的三观性格什么的也不抱希望,他们工作的重点在下一代,只有出生在东岸的新一代东岸人才是他们的重点教育对象。
8月12日,莫茗带着部队和两千余明人返回了烟台要塞,开始应付可能遇到的明朝进攻部队。虽然这可能性不大,但总得防患于未然吧。
在这两千余明人到来后,加上最近跑过来的一些流民,整个营地内的人口总数顿时超过了六千人(包括1200余名士兵),这已经大大超过了营地的容纳限度。
房屋只够两千五百人住的,但现在有四千九百人,我们虽然可以临时赶制一批木屋,但留这么多人在这里终究不合适。我建议运15002000人去黑水港或利尻岛,他们可以在那里一边建设,一边等待秋冬时分上船去澳洲。陆军第102连连长萧曦向莫茗提建议。
目前芝罘岛这边营地面积狭小,无论是房屋饮水还是一些后勤物资都不是很充足,再加上可能爆发的战斗,还是先期运送一批人到后方去是正途。那边也正需要大量的人手建设,比如黑水港这么一座大城才只有区区1600居民,而利尻岛更是只有500多人,两地都急需大量人手投入建设。
也好。莫茗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反正还有源源不断的流民过来,芝罘岛这边的人手永远不会短缺,运一批人到后方去确实也是正理。这事宜早不宜迟,今天就开始挑选前往后方的人,尽量以家庭为单位,数量就按你说的,1500人吧,全部送黑水港去。那边各种物资尤其是木材资源丰富,大家加把劲,在最冷的时候来临前还是能够安置得下来的。
好,我这就去挑选。萧曦戴上了自己的军帽,然后直接朝门外走。
你不用去了,这事我来办吧。莫茗拦住了萧曦,说道:我正好有一阵子没回黑水港了,那边现在也不知道建设得如何了,我得回去看看。你就留在这里,主持这边的大局,注意防范那个登莱巡抚,我怕他想不开会来进攻我们,虽然他手头并没有什么军队。
曾化龙一脸不悦之色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这几天办什么事情当真都是相当不顺。七天前自己的幕僚赵之秀从芝罘岛回来,将那帮东岸夷人如何骄横不法状说了个清清楚楚,当时听完曾化龙就一阵恼火。这些外洋夷人当真是越来越放肆了,前有弗朗机人侵占蠔镜澳,后有红毛夷人骚扰福建沿海,现在这新来的什么东岸夷人更是过分,竟然直接在芝罘岛上岸修起了城寨。
而且观其行事粗鄙无礼,麾下更是有许多丑恶至极的黑藩鬼奴兵,真真是一股了不得悍寇。此次自己行书登莱青三府内一些有名望的乡绅,向他们派捐以恢复日益颓败的登莱军务——至少得在登州左近建立起一支可战之军来。可谁想到这帮乡绅平日里吟诗作画时一个个客客气气,可轮到要拿真金白银时却推三阻四,真真是让人恼火!偏偏自己还拿他们没办法,这些人关系盘根错节,很多人的路子都能走通到京里,自己一个正四品的海防巡抚还真治不了他们。若是硬来,届时两败俱伤斯文扫地,可就不好看了。
可若是没有银钱,这登州无可战之兵,该如何是好?如今闯贼集大军屯于邓州,与三边总督孙传庭的部队对峙,明军若是失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闯贼大军在河南纵横驰骋,离山东也就近在咫尺,这手头没兵就没有安全感。更别说这肘腋之地还有什么东岸夷人在筑城屯垦,其志绝不会小;胶密一带还有大股盗匪,横行乡间,荼毒生民,自己若不能将其一一剿灭,这登莱巡抚不做也罢。
可这城里如今不过才五六百兵丁,这点兵守城都嫌不足,如何能去征讨盗匪和夷人?登莱防务败坏,登州营文登营胶州营残破至斯,真是让人愁肠百结。想到这里,曾化龙不由得长吁短叹,算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是慢慢来吧。自己刚来没多久,还是镇之以静的好,先整顿一下这登州城里的防务,再图其他。那胶密盗匪和东岸夷人,且先让他们逍遥自在一阵吧,反正如今大明处处烽火,有点盗匪也很正常,只要他们不去试图占据大城,咱就先跟他们井水不犯河水。以后日子长着呢,走着瞧吧!(未完待续索,!
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军
1643年8月25日,澳洲孤山港,一支由六艘船组成的船队在穿越了南印度洋的重重波涛后缓缓停泊在了码头边。一艘武装运输舰一艘快速巡洋舰一艘护卫炮舰以及三艘笛型运输船,他们似乎和风浪剧烈搏斗过,很多船的状况都不是很好,船队中那艘快速巡洋舰的前桅甚至折断了,看起来凄惨无比。岸上修船所的工人们见状立刻腾出了船坞,并拿起工具,准备为这支船队中的船只进行维修。
先为‘加利西亚飞鱼’号武装运输舰和‘驼峰牛’号运输船进行维修,他们接下来要去金山港。带队的黄杨海军中尉一下船就高声吼道,随着他的嗓音,来自东非运输公司的‘驼峰牛’号运输船缓缓驶进了船坞附近,然后在大量码头工人及修船所工人的协助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开进了蓄着水的船坞内。
随后,船坞两侧平台上的工人们立刻通过大型滑轮吊组将很多沉重的船板桅杆等物件吊上了甲板,而船坞内,一些工匠带着学徒早就已经攀爬上了驼峰牛号的甲板,开始了紧张的维修工作。
驼峰牛号运输船隶属于东非运输公司,也是新华造船厂自行生产的第二艘笛型运输船。此次本土派出第二拨船队前往东方,停靠在新华港补给的时候便宣布执委会征用了他们刚刚建造完毕没多久的驼峰牛号,这让史钦杰这个老实人都有些恼火,不过在看到执委会决定另行支援一批造船技术人员到新华夏来。以扩大新华造船厂的规模时。史钦杰的火气这才消散了一些。没办法。胳膊拗不过大腿,悲催的东非运输公司再次成了光杆司令,驼峰牛号被执委会划拨到了远东黑水港的派遣舰队里,以后就将常驻那边了。
与驼峰牛号具有相同命运的还有两艘老船,即最初缴获自西班牙人的加利西亚飞鱼号武装运输舰以及红鳟鱼号护卫炮舰。这两条船也将被派往东方,作为海军部直辖的黑水临时派遣舰队的一部分。届时,这个新成立的黑水临时派遣舰队将拥有四艘蒸汽机帆船两艘笛型运输船两艘武装运输舰以及一艘护卫炮舰共九艘船的规模,在中国海域也就荷兰人能够和他们比一比了。这几艘船只前往东方后。剩下的一艘快速巡洋舰两艘笛型运输船将返回新华夏基地,等待与年底时分从本土过来的一批船队汇合后,再远航前来澳洲孤山港。
孤山港内此时尚停泊着一艘机帆船,那便是新近晋升的安处中尉的破浪号。上个月月底的时候他往船上塞了足足一千名朝鲜人,然后顺着澳洲南海岸一路向西,花了超过三个星期的时间才抵达位于西南角的孤山港。至此,当初从黑水港南下运过来的那批朝鲜移民算是全部在这了,当然,金山港内还留下了大约不到200名朝鲜人,这些人纯属身体状况太差。已经不适宜再远航了。因此安处便将他们在本地落了籍,干脆留在那里种地放牧。以后补给过往船队好了。
1500人从黑水港南下的,到现在就只有1000人跟我回新华夏,呵呵,这比例有点低啊。黄杨少尉朝安处笑道,他们还要花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新华港,然后还有新华港到河中港,河中港到本土这几段航程,都是鬼门关啊,到最后也不知道有几个人能活着到本土。
所以我们需要速度更快的船只啊。在外漂泊日久,安处少尉的衣领上都满是灰尘,只听他继续说道:一个是需要吨位更大速度更快空间更宽敞的船只,越大的船只越不容易颠簸,人受的罪就少一些,存活率也就能提高一些;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航行的季节也要选对,比如这次我们选择在北半球的初夏往南航行就显得很不明智。风向大部分时候都不对,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都不对!我和李毅总结了一下,觉得我们应该选择北半球十月份刮北风的时候南下,这个时候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的北半部分都是顺风,航行速度会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这个季节北太平洋上还没有气旋风暴之类的恶劣天气,船只的存活率又大大提高。
说到恶劣天气,这次我们走南纬40度航线的时候,风那叫一个大,海面上甚至还遇到了之前几次航行时没碰到过的漂浮着的冰山。‘崆峒’号笛型运输船在夜晚航行时不幸撞上了冰山,沉没了黄杨给自己点了个烟斗,狠狠抽了两口,然后说道。
安处闻言也有些沉默。这可是东岸人的运输船队第一次有船沉没呢,也许大家把以前的好运气都用光了,这次终于有船沉没了。
以前葡萄牙人怎么说的,没有一条船能够连续三次安然从远东返回欧洲,我们可比葡萄牙人的运气好多了呢。当然,我们的航海条件要比他们好很多,这得益于我们掌握的海洋和气候知识。这次只是个意外,放心吧,海上男儿,没什么能击倒我们。安处拍了拍黄杨的肩膀,安慰道。
他们两个当初一起在海军部内当参谋,后来又一起下舰队,关系非常不错,他当然不希望老朋友因为这事而有什么阴影。他当然也没问崆峒号上船员的下场,因为这根本不用问,夜间航行撞冰山沉没,船员在那种大风浪的冰冷海域里根本活不了多久,只能给他们的家人多加抚恤了。
海上男儿,都有这个觉悟。已经三十多岁的黄杨倒挺豁达,只见他龇着一口黄板牙笑着说道,若是哪天我死了,帮我照顾下我三个孩子就行了。东岸公司的股份由我长子继承,你帮我照顾到他成人。可惜‘崆峒’号了,这是艘新船,满载了一船从南非运来的高粱,这下全喂鱼了,可惜了。
那是挺可惜的,几百吨粮食呢,还有十几个水手。安处也叹了口气,说道。
这次随船来的还有一些陆军的士兵,陆军第104连八旗新军第一标第二营以及部分补充兵炮手,总计约一千二百多人。他们将随船前往远东,加入黑水派遣军序列,接受莫茗的指挥调派。黄杨指了指另外两艘笛型运输船,笑着说道,这帮陆军的马粪运气倒是不错,撞冰山的我倒宁愿是他们
陆军104连不是南非的部队么?怎么把这支部队调过来了?那南非的防务怎么办?安处有些不解了。
哦,你在这边不知道。陆军部扩军,南非的第104连改称陆军第5连,另外,陆军部在平安县新组建了陆军第104连。这个连的军官和老兵大部分都是从第4连抽调的,然后再补充了部分新兵,集训了两个月后就调到远东来了。莫茗不是写信要求增加黑水地区的兵力吗,这次陆军部可是花了大本钱了,不但调派了一个连的陆军以及八旗新军一个营,还额外派了一百名补充兵及一百名炮手过去,以增强这边的实力。说着,黄杨还撇了撇嘴,用揶揄的口气说道:这小子还真是陆军部的干儿子啊,别人比不了的,哈哈。
呵呵。安处随口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如果算上这次增援的兵力,那么东岸人在黑水地区的总兵力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两千三百人左右,如果再算上当地招募的仆从军的话,数量可能还要更多一些。有了这些人,正在修建中的烟台要塞就不会再显得多么空虚了,如果他们再培训出大量的合格炮手的话,这个要塞便是面对数万清军强攻,只要海上外援通道不绝,就无绝短时间内陷落的可能。
哦,对了,莫茗的工作报告别忘了带回去交给执委会。安处从牛皮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个信封,交到黄杨手里,说道:他告诉我在信里要求执委会和陆军部继续增兵,最好从本土调派一些骑兵过来。如果实在有困难的话,可以想办法在埃及招募一些骑兵过来。那些马穆鲁克首领平日里拿了我们那么多好处,让他们出些雇佣兵应该不难。
他要求倒还挺多。黄杨嘟囔着接过信封,放进了自己的公文包里。
离他们不远处,新任第104连连长茅德胜正在组织部队下船休整,而紧随着他们下船的,还有数十名被流放至此地的欧洲移民,以及大约上百个瓜拉尼马来人。这些人将在本地军警的监督下服刑,服完刑期后,他们将会自动落户在本地,成为孤山港的居民。而本地的官员也将给他们分配房屋土地或牧场,以充实这边稀少的人口数量。
9月1日,休整完毕的三艘船满载士兵和部分武器弹药,离开了孤山港,朝下一个目标金山港而去。他们将在那里停泊休整,等待本土第二拨船队的到来。(未完待续索,!
第一百十七章 粮食问题
1643年9月30日的黑水港,天气已经渐渐寒冷了下来。港口四周那大片笔直的白桦树林,也在凛冽西风的吹扫中洒下了大片金黄色的树叶。而在这大片金黄色的白桦与白杨树中,偶尔还点缀着一些充满绿意的冷杉,使人多多少少能在这个枯黄萧瑟的寒冷季节中找到一点慰藉。
库页岛的冬天,就要到来了啊!
一艘蒸汽机帆船吭哧吭哧地开进了黑水港码头,一群早就穿上了棉大衣的朝鲜裔码头工人立刻冲上前去,殷勤地接过水手们从甲板上扔过来的缆绳,然后熟练地将其系在岸边的木桩上。
快找人过来搬鱼!大丰收!蹈海号甲板上上,长着浓密大胡子的德意志水手长哈哈大笑着朝岸上吼道,吼完他又猛地往自己嘴里灌了两口河中大曲,那辛辣的酒味呛得他直翻白眼。
随着他的吼叫声,码头周围低矮的小木屋内顿时涌出来了大群码头工人,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是前阵子刚从南方的芝罘岛后送过来的明人。他们将在黑水港一边干活一边调理身体,等待10月中下旬乘船前往澳洲金山港。这是东岸人对他们说的原话,他们不明白这边是什么地方,也不知道金山港是什么地方,更对别人传说中的东岸本土毫无概念,他们只对东岸人给自己分地的许诺感兴趣。
大明已经活不下去了,那么找个能活下去的地儿也是很正常的事。虽然不是很乐意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但为了挣口吃食。为了活命。也只能漂洋过海了。而且这些东岸人虽然看起来凶巴巴的。但处事还算公正,再加上又许诺会给自己分地,那么就随他们去吧!自己贱命一条,本来也快饿死了,还是吃了他们施的粥才侥幸捡回一条命,如今就算把命还给他们又如何?
许多穿着棉大衣的渔民从船上下到了码头上,他们两两提着一桶经过初步处理的大马哈鱼,径直朝码头边不远处的晾晒场走去。在晾晒场上。则是更为壮观的一幕,只见无数被盐码过的咸鱼被悬挂在高处,随风轻轻摆动着。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来拿眼粗粗一扫的话,很快就会发现这里怕不是得有数万条鱼!而更显而易见的是,这里的数万条鱼多半并不仅仅是全部,更多的鱼怕是已经被东岸人收走储存起来了。
晾晒场旁边,是一排上百口锅,每口锅旁边都有两名新来的移民,他们这是在煮海水熬盐。他们熬出来的粗盐会被专门的技术人员收走,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提纯。以便可以食用。其实东岸人过来时带了相当巨量的精盐,完全够所有人吃很久了。但悲剧的是今年渔汛季节的大马哈鱼秋刀鱼鲐鱼等尤其是大马哈鱼获得了大丰收。因此这些盐在腌制咸鱼的过程中飞速消耗,最后莫茗不得不下令开始煮海水熬盐,以补充飞速下降的食盐库存。
今年大马哈鱼的捕获季已经基本结束,虽然接下来一个星期内还会有最后几小波的鱼群洄游,但已经影响不了大局了。东岸人在黑水河鞑靼海峡黑龙江口以及产量极为丰富的择捉岛一共捕获了超过十万尾的大马哈鱼,制成咸鱼后怕不是得有数百吨。可惜东岸人这边一共才六条船,要是船再多一些的话,估计捕获量会更大。尤其是据去千岛群岛附近侦查秋刀鱼渔汛的伏波号反应,择捉岛上的驼背大马哈鱼资源之丰富,令人无法想象。
只可惜东岸人的准备还不是很充足,无论是船只人手渔网都很欠缺,导致今年的渔获量还不够理想。要知道,当年苏联人在远东也没几条渔船,他们甚至还要向日本买渔具,但他们一年光在库页岛周边就能捕获大约八千至一万吨大马哈鱼。相比较之下,处于黑龙江上游的中国,每年的大马哈鱼渔获量甚至都不到老毛子的一半,很多时候甚至只有三分之一。而这个时代的鄂霍次克海,还没有经过后世俄国人日本人的疯狂捕捞,渔业资源之丰富,世所罕见。因此,今年东岸人的大马哈鱼渔获量,真的只能说是一般般。
蹈海号是今年最后一条结束大马哈鱼捕获季的船只,在它之前,伏波号等几艘船只早就开始转战南千岛群岛海域,一路追踪开始南下日本沿海地带的秋刀鱼群。据最先追踪到秋刀鱼渔汛的伏波号描述,被大鱼追逐着的秋刀鱼不时跃出海面,密密麻麻的鱼群真的像纽芬兰那边的鲱鱼鳕鱼一样让船速降低了一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