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李大人,昨日运回之第一批青石业已用完,今早金吾圭向我催料,扬言再无新石这地基怕不是要延期。小人不敢擅专,因此特来请示大人此事该如何料理?罗天生在李毅的办公室外申请获得许可后方才入内,然后向李毅禀报起了发生的事。
金吾圭是东岸人委任的朝鲜人的管理者,他和他手下大约十余人均是济州岛上流放的朝鲜犯官家属,因此对李朝有着刻骨的仇恨。在这种仇恨驱使下,转而为帮他们出头的东岸人服务,并顺便提高下自己的地位和生活条件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目前这里的一千名朝鲜人都归金吾圭管理,人送大号金科长,算是这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之一了,与罗天生罗科长隐隐形成了竞争关系。罗天生及其党羽更是污蔑金吾圭为金乌龟,以暗中取乐。
青石没了,就去挖!李毅不耐烦地说道,奇山所那边足足有1600人在拆城运输,昨天又给他们增派了三百人,1900人还不够那就继续增派!直到够了为止!反正这里目前也用不了太多人,复垦挖河修水库给我留个一千壮男壮妇就可以了,其余人都可以派过去。唔,那几十个小孩子不要动,我这边还要教他们学习呢。
罗天生一听眼珠子转了转,觉得自己可以将那些朝鲜棒子都派到奇山所那边去干拆城墙这种重体力活,最好能把金乌龟那个碍眼的家伙也一起踢过去。至于那些大明百姓么,自然是可以留在本地干些开垦田地之类的相对轻松的活了。
是,大人,小人知道该怎么办了。罗天生面有喜色地说道,想了想后他又补充说了一件事:昨日有人在营内散播朝嗯,明国朝廷要发大军来清剿我们,很多愚夫愚妇轻信,被煽动得人心惶惶,昨夜更是有人欲趁夜逃跑
嗯,这事我也知道了,是那个读书脑壳读坏了的秀才闹出来的事吧?李毅漫不经心地说道,人已经被我拿下了,发配利尻岛种田,明日就会和我们一起出发。
罗天生闻言默默点了点头,然后在李毅的示意下低头退出监督干活去了。
下午时分,莫茗和几个随从骑马从奇山所那边回来了。他已经将那边的事情全部委托给了102连的连长萧曦负责,而他本人则将回到芝罘岛这边来坐镇。至于李毅,他将带着目前停泊在港湾内的数艘船离开返回黑水港。到了黑水港后,李毅将率破浪号和斩波号搭载约1500名朝鲜人朝金山港而去,作为今年往回运的第一拨移民。(未完待续索,!
第一百十一章 移民首航
1643年6月4日,黑水港码头,晴。
以五十人为一组的朝鲜人在士兵们的催促下,不情不愿地踏上跳板,登上了斩波号蒸汽船的上层甲板。每有一组人上船,便会立刻有水手过来将他们领到下层舱室内,然后命令他们安静地蹲坐在地板上,等待船只的。
每个人的身侧都放了一个装满凉白开的牛皮水囊以及几个面饼,这是他们今天的食物。船舱内不时有挎刀执枪的水手走过来巡视,他们一边巡视一边嘴里还在念叨着注意事项。无非就是禁止大声喧哗禁止随意走动禁止随地大小便,若有身体不适立刻举手报告等等内容,他们已经很熟悉了,因为这也是黑水堡的管理人员们整天都在向他们灌输的意识。
甲板上仍在源源不断地往底舱内进人,这些人和他们一样,都是在黑水港已经休整了将近一个月,且精选挑选出来的身体状况适合远航的人员。他们一个个表情麻木,在士兵的监视下,蒙着头机械地往前走着,直到把整艘船都填满了为止。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就在船舱内嗡嗡嗡的声音逐渐大了起来,且空气也开始变得有些污浊的时候,只觉船身猛地一震,隔壁船舱内传来了越来越大的机器噪音声。随着这阵机器噪音声响起,船身也开始了轻微的摇晃,似乎是外面甲板上的水手把沉在河底的铁锚拉了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就在机器轰鸣声达到顶峰的时候,随着船舱外隐隐约约传来的哗哗划水声。红檀木拼接的船身开始了前进转向等动作;就这样持续了几分钟。然后船上猛地来了一次大的晃动。船舱里很多人猝不及防之下顿时翻滚了起来,秩序一时有些混乱。
不要慌,船还要有一会儿才能开,现在请大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禁止大声喧哗!士兵们一边抚慰大家略有些惊慌的情绪,一边上前将刀鞘劈头盖脸地砸在不听话情绪激动的人身上,直到这个人安静地坐下来为止。
‘破浪’号还要多久才能装完人?李毅上尉站在船舱口,看着下面有些混乱的人群。略有些头痛地问道。这些人需要长期的改造,至少首先要让他们懂得纪律与服从,而这也是工业化社会的国民所必备的素质,总之看起来还任重道远啊。
他们等待装煤花的时间太长了一些,码头缺乏蒸汽吊机,装卸货物的效率还是太低了。也不知道本土允不允许黑水港这边装备蒸汽吊机,如果可以的话那我们以后装卸货物的效率就高多了。一名年轻的参谋解释道,我们也许还需要再等待十五分钟。
李毅无奈地点点头。这次出发前往澳洲金山港,每艘船的船舱里都装载了大约一百吨的黑水精煤,这些燃煤足够他们航行到金山港还有不少富余了。而除了燃煤和基本的食水外。两艘船可以说什么多余的东西也没装,就全部塞人了。此番运走大约1500名朝鲜人后。黑水港这边大约还剩下1600人,再加上前些日子已经运往利尻岛的500名朝鲜人,这样一来整个库页岛区域控制在东岸人手里的人口数量就下降到了2100人左右。以本地目前现有的设施和资源,差不多也能够容纳得下了。不然的话,以目前局促狭小的城区严重不足的房屋和取暖设施,这么多人挤在里面,等到漫长的冬天降临后将会是一场悲剧。
虽然目前主持黑水港建设的强森上士有扩大整个城市的冲动,但这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成的,很多东西比如粮食产量等等什么的都需要时间的积淀。而且莫茗下达的砖窑厂建设新船坞建设洗煤厂建设码头栈桥建设等等每一项都是要命的急迫任务,由不得他分心来给这些超出城市承载能力的外来者建设新家园。
因此,将现在有些冗余的人口及时分流到地旷人稀的澳洲金山港孤山港,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况且这1500名即将起运的朝鲜人在黑水港好吃好喝地将养了一个月,目前的身体状况差不多也已经达到能够出海的标准了。
十五分钟后,破浪号终于升起了准备就绪的信号旗,然后两艘船一前一后驶离了码头,穿过黑水河,进入了鞑靼海峡。这里已经是日本海了,但因为身处海峡之内,波浪倒是小了很多。今天海面上刮起了微弱的西风,但不是很大,不过大家还是升起了风帆,毕竟聊胜于无嘛,能提高一些航速是一些。在转向正南后,破浪号居前,斩波号紧随其后,两艘船相距数百米,向南方航行而去。
两天后,他们抵达了后世的利尻岛鸳泊港。当然,此时的鸳泊港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村里也只有寥寥几十名阿伊努渔民——目前已经被东岸人迁走了,港口也没有修建起防波堤。这个东岸人预定的冬季船队过冬基地目前才修建起了一条不长的木质栈桥而已,大约五百名被送到此地的朝鲜人正用从库页岛运过来的密实木材,开始努力修建第二条栈桥。
李毅派人上岸给这些人送了些粮食,然后又点了一下名,发现五百人中大约只逃散了三十多人,大部分都还在这边。而且相信随着冬天的到来,那些逃散的朝鲜人估计又会折回来。毕竟,这座面积狭小由海底火山形成的岛屿上可以说除了树以外啥也没有,基本就是一座天然的监狱。这些逃散的朝鲜人一没有粮食长期坚持二也没有船只逃往大陆,他们若不想饿死冻死在山林间,那么就只有老老实实回来给东岸人修码头以换取粮食和御寒物资,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他们只在鸳泊港过了一个夜,在补充完新鲜淡水后,6月7日一大早,两艘船便拔锚,离开了利尻岛,埋头朝澳洲东南角的金山港而去。由于此时已经到了北半球的初夏,除了偶尔能借助一下侧风航行以外,两艘便再也没有任何助力,只能艰难地靠着船只自身的蒸汽动力航行。而且,有些时候就连洋流也不太对,再加上要小心躲避可能出现的荷兰人与西班牙人的船只——虽然几率很低,两艘船花了26天时间才抵达了拉包尔港附近。
由于长途航行,再加上天气闷热海上营养补充不畅船舱过于拥挤导致空气污浊等原因,出发时的1500名朝鲜移民已经有大约250人被抛进了大海之中,目前存活着的已经不足1300人了。面对这种局面,李毅也只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看来以后只能在冬季往澳洲输送移民了,不但风向帮忙,还能避开夏季时可能会在太平洋上遇到的气旋台风等常见恶劣天气,整个航程不但安全性大大提高,就连时间也会大大缩短,估计能把航程缩短到一个月时间以内。
不过现在后悔也没用了,还是尽快抵达金山港要紧。因此,在拉包尔港短暂停留了一天后,两艘船再次踏上了征程,顺着南下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在7月20日这一天抵达了正处于隆冬的澳洲金山港。
真是一个漫长的航程。脸色有些不是很好看的李毅站在金山港松软的草地上,长长地吁了口气。如果从他们最后一次可能获得大规模补给的利尻岛鸳泊港算起,他们前后一共花了45天左右的时间才抵达了金山港,最初登船的1500名朝鲜人最后只有约1100多人活着抵达了澳洲大陆,死亡率高达四分之一。
先让这些朝鲜人在此休整一段时日,正好我们也在此好好休整休整,患病的水手也就地安置,还有船体也该保养维修一下了。李毅烦闷地说道。
而站在他身侧的安处少尉也赞同地点了点头:以后真的不能在夏天走这条航路了,真是太艰难了,会死人的,一点不夸张。那么,接下来一切按照计划来么?
嗯,以后你的‘破浪’号就留在澳洲,以孤山港为母港。那边的条件比金山港好一些,毕竟他们能经常接收到新华夏开来的船只运载的货物,以后你就以那里为母港吧,‘破浪’号在孤山港和金山港之间来回跑,运货加拉人,一个月就能跑一个来回,且全年通航。在我们移民的初始阶段,这边留你的这一条机帆船就足够了。李毅说道。
按照最初制定的计划,东岸人将在大明和朝鲜境内搜罗到的人口运到黑水港和利尻岛临时安置下来,然后再用机帆船运到澳洲金山港。到了金山港后,他们将获得一段休整的时间,调养身体,然后再被破浪号拉到孤山港去,等待新华夏过来的船只装运回去。而破浪在拉了一船人到孤山港后,返回的时候还可以再拉一船货物到金山港,整个移民工作分段运行,井然有序。(未完待续索,!
第一百十二章 渔汛
如今的金山港在经过了一年半时间的开发后,已经初具模样了。当然,这个初具模样也是原来相比的,自然不能和国内本土的那些城镇相比。城内的小砖窑刚刚立起来,还没来得急烧砖——其实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足够的制作砖坯的人手。因此,城内目前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木制的,甚至还有一些土坯建筑,总之一切看起来都迥异于本土的红砖青瓦房建筑群。
城外的两百多亩土豆已经收获过两遍了,只可惜这边的土壤肥力不佳,再加上又是第一年的荒田,即使大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将河底的淤泥覆盖在田里,比如又在田里洒了一层草木灰,但产量终究还是不高。因此,目前城内的存粮加起来还不到两百吨,就这数量还是加上了上次路过时留下来的一百吨小麦呢,要不然还要少。
现在冬季没法种田,而开春后即使种上生长期短的土豆最快也要在12月中下旬才能收获一茬,这两百吨粮食维持到那时候真的有点紧巴巴的。看来还是得去孤山港那边协调一批粮食过来,那边开垦的田地面积大一些,本土也运过来一批粮食,情况比这边富余多了,支援一点过来不在话下。
本土造的那六条笛型船算算时间应该已经入役了,据说会有两条加入到新华港与孤山港之间的航行。那样一来的话,这就有四条运输船参与这边的移民运输行动了,一次能运将近两千人。安处站在码头上和李毅闲聊着。
想得美,本土的运输任务也相当繁忙啊。我很确定只会有一艘调到这边来参与移民运输。李毅拍了拍安处的后脑勺。说道:好了。以后你带着‘破浪’号就在这两个点之间打转吧,来回运人运货,我要返回黑水港了。
我明白了。安处无所谓道,不就是让我一个人在这玩单机嘛,没事啦。
1643年7月31日,黑水港。就在李毅的斩波号维修保养完毕,踏上返程的危险旅途的时候,正处于一年中最好季节的库页岛黑水港也正迎来一件盛事。
宽阔的黑水河中。一排用白杨木做成的木栅栏墙竖在河道中央深水处,栅栏墙中间开了一个口子,口子两侧是漏斗形逐渐向后收紧的另外两道栅栏墙。最后,这两道逐渐收紧的栅栏墙开口处挂上了一层渔网。随着一年一度大马哈鱼洄游渔汛的到来,东岸人怎么可能放过这种几乎和躺在家里捡鱼吃也没啥区别的增加粮食储备的机会呢?
去年的渔汛因为大家没做好准备,因此错过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肥硕的大马哈鱼溜走。但是今年不同了,从7月初发现第一批洄游鱼群开始,强森上士就一边飞快报告远在烟台的莫茗,一边开始在河道内竖立栅栏。莫茗对于此事也相当重视。由于黑水港及其附近区域实在不适合大规模垦荒种地,因此他便把主意打到了此地丰富的渔业资源头上。
出发前本土曾经给过他一份资料。上面记载了一些关于大马哈鱼渔汛的信息。可惜只有寥寥几笔,很不全面,到黑水港后他又想办法和当地土著进行了交流,最后总算得到了一些关于此地这种最出名鱼类的信息。
大马哈鱼学名叫鲑鱼,也被称做三文鱼,是一种分布于北纬35度至70度东经110度至140度范围内太平洋海域的名贵冷水洄游性鱼类。其中,鄂霍次克海库页岛沿岸以及千岛群岛海域是其重点产区。该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每年夏秋季节,生长于鄂霍次克海内的大马哈鱼群便开始集体洄游至岸上的淡水河流内产卵,形成渔汛。
这种鱼体型硕大,一般都有七八斤重,大的二三十斤不在话下。它们出生在江河里,长大后进入海中生活,35年性成熟后又返回出生地进行产卵。整个过程极为壮观,洄游的大马哈鱼不吃不喝逆流而上,就为了回到它们的出生地去繁衍后代。整个路途凶险无比,浅滩瀑布无数。每当遇到这给情况,大马哈鱼总是奋起全身之力,艰难潜行。很多水浅处,它们侧着身子甚至蹭着水底的沙砾一步步挪过去;而每当遇到瀑布或断流的时候,它们甚至会一跃而起,跳过这段艰险之处。而在一路上,狐狸棕熊大雕等捕食者更是守在水浅处,将洄游的大马哈鱼群视做自己一年一度的盛宴。
很多大马哈鱼在半途就因为体力耗竭人类捕捞动物捕食等原因死去,最终能够遍体鳞伤地来到产卵地的大马哈鱼只有20左右。而当他们产完卵后,大鱼便营养耗尽死去(此时它们也失去了食用价值),而他们遗留的尸体也将成为出生后的小鱼的食物来源之一,以供这些成长的小鱼食用从而安然返回大海。
大马哈鱼洄游的整个过程极为艰险壮观,它们死也要叶落归根繁衍后代的本能更是令人动容。不过人们动容归动容,但该捕的鱼还是照样得捕,自己也得生活不是。
大马哈鱼的洄游路线一般有两条,一条是从鄂霍次克海进入黑龙江乌苏里江;一条则是顺着库页岛沿岸进入日本海,然后溯游进图们江珲春河以及朝鲜部分通海河流。当然,也有相当数量的大马哈鱼(主要是驼背大马哈鱼)会进入库页岛及千岛群岛上面的一些内陆淡水河流湖泊内进行产卵。而每年这个时候,便会形成著名的大马哈鱼渔汛。
据历史上一些记录,曾经有人形容江河里面大群洄游的大马哈鱼密度高得几乎能让人踏行,当然这是夸张的文青抒情手法。不过黑龙江内的渔汛时期鱼群密度曾经高得能别断船桨,由此可见洄游的大马哈鱼的数量之多。
库页岛上有六千多条河流,其中相当数量的河流都有大马哈鱼洄游产卵。附近区域比较著名的产区有波罗奈河,以及南千岛群岛上的一些淡水河流,这些都是驼背大马哈鱼的主要产区。苏联时期,俄国人每年在库页岛上的河流内捕捉超过一万吨的驼背大马哈鱼;而在择捉岛上的淡水河中,即便是产量低的年份,也能捕捉到八千吨以上,产量之高,令人咋舌!
而黑水河虽然只不过是一条库页岛上的中型河流,但每年渔汛期间仍然会涌来成千上万的驼背大麻哈鱼。这些鱼从六月份就开始陆陆续续出现,在7月末八月初的时候数量开始爆发性增长,一直持续到月末才会下降,而九月上旬的时候则可以见到最后一拨洄游鱼群,整个捕捞期长达一个多月。
东岸人的渔网早在一个多星期前就设立好了,他们也没贪心,只是在鱼群最密集的河道正中心挂了一道网。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每两三天收获一次渔网,每网大约有百余条,都是肥硕的成年鱼,平均重量在十斤左右。到了最近两天,他们几乎每天都要收一次渔网,每网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达到了六七百条。强森上士估计,依照目前这个趋势,这今后每网鱼渔获的数量怕是还要直线上升,这更换渔网的频率也会逐渐增加。
岸边数百名朝鲜女人和小孩一字排开,在农业部几名技术员的指导下现场杀鱼,然后用白花花的精盐腌制咸鱼。甚至于,还有相当一部分鱼将被制成熏鱼。这种腌制或熏制过的大马哈鱼能保存较长时间,再加上此地气候相对而言比较寒冷,保存起来作为储备粮的话可以够城内的居民们吃很久了。
只可惜去年忘了在城内挖一个大型地窖,然后可以在冬天的时候凿取冰块储存在地窖内。只要做好保温隔热措施,这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冷藏库。只要有了这个冷藏库,那么捕获来的大量大马哈鱼就不用像现在这样急吼吼地腌制起来,而是可以直接放进库内冷藏储存了。
可惜了!强森上士摇了摇头。今年说啥也要把这个冷库挖起来,然后趁着冬天气候寒冷的时候到黑水河里去凿取冰块,再塞进冷库内。岛上的那些土著们饲养有大量的驯鹿牛,每年冬天都会有数量巨大的种群因为衰老缺乏草料等原因而倒毙。这个时候东岸人完全可以以一个很低廉的价格去向他们收购这些牲畜,然后自己宰杀,宰杀完毕的肉可以储存在冷库内,而皮则可以在简单处理后输送回本土进行销售。甚至,大家还可以向这些土著猎人收购驼鹿,岛上野生驼鹿群非常庞大,肉可以吃,皮可以运回本土,非常划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