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孤独麦客
如今十年过去了,曾经在首都牛逼哄哄的大鱼河海军造船厂低调地搬到了条件更好的青岛港。作为船厂的配套企业,他的小食店也搬离了东方港,到船厂旁边觅址重新开张。说实话,走出这一步并不容易,尤其是在东方港他已经有家有业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了。能追随船厂过来,只能说明这是真爱,人家更喜欢这种生活。
毋庸置疑,这位小食店老板对船也是非常了解的。早年跑过笛形船大飞剪货船蒸汽机帆船的他,对于各类船型的大体情况非常熟悉,也许不能讲出准确的参数和型制,但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些的,可以算是深度爱好者吧。
就像此刻他对陈小毛抱怨的那样,大鱼河厂在青岛港正式生产也几个月的时间了,接的居然都是一些风帆船的订单,一点没有他想看到的大型军舰乃至传说中的全蒸汽动力船只的订单,这一点令他感到有些遗憾。
当然如果是航运界专业人士在此,肯定会指出在东岸乃至全世界市场上,纯风帆船仍然是最好卖的,产量最大的。原因无他,就是价格便宜,同时维护成本也低。除非你这船很大了,上了千吨,那样有蒸汽动力辅助操帆的情况下会减少许多水手,降低船长的成本支出。但在千吨以下的级别,尤其是热销的300吨和650吨这两款船,水手成本问题并不是那么突出,船长未必愿意为了减少人员开支而选择买蒸汽机帆船。更别说,搞远洋贸易的,难道真的是船上人手越少越好吗?出了意外怎么办?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由不得船长不考虑。
另外一点阻碍人们买机帆船热情的原因就是,如今东岸政府对采购这类船只的私人老板审核太严了。在东岸本土跑的小火轮还好说,审核一般也就那样,不算特别严,但对于跑远洋运输的大船来说,这资格审核简直太严了!船主不但要通过政治审查,同时还要缴纳一笔不菲的保证金在交通部那里,这几乎劝退了大部分投资者的热情,使得他们转而采购传统的风帆运输船。
现在东岸的纵帆技术已经很发达了,各种新船型不断推出,市场反响也非常好。这种船适应性很好,比横帆船能够更好地利用风力,适用范围很广,尤其是在风向多变的地区,表现尤其出色,深受广大用户喜爱。因此,从很多年前开始,东岸的远洋运输业当中,横帆船基本就是走固定航线,以更好地利用固定的风力,而纵帆船就灵活许多了,跑得到处都是,渐渐在风帆航运业当中占据了主流。
所以,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就导致了东岸造船市场当中,风帆船尤其是纵帆船仍然占据着市场主流,被绝大多数私人客户所接受。反倒是近年来受到私人船主大力冲击的国营航运企业,其新增订单中,蒸汽机帆船和传统风帆船仍然是五五开的局面,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是国家的企业,政治审查没那么麻烦,而交通部又免收他们保证金的缘故。
风帆船其实挺不错的,买的时候很便宜,用起来也不贵,因此可以给出一个较低价格的运费,比较有市场竞争力。要知道,大部分货物其实并不怎么讲究运输时效性,很多船只去一个外国港口后,为了备货,往往会停留几个月之久。所以你船速快先到了又如何?还不是要等?既然都要等,那么早到个十天半个月又怎么样呢?陈小毛掀开了陶罐的盖子,一股羊肉和香料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他精神为之一震,下意识就拿筷子夹了起来。
陶罐里的有小羊的羊排,也有肥瘦相宜的肉块,与土豆香料焖了一个多小时,这会调料的香气已经浸透了食物,无论是羊肉还是土豆,味道都是非常之赞的,怪不得一被发明后,立刻风靡大河南北,几乎有成为国民菜肴的趋势没办法,东岸的土豆太多了,羊也太多了,做这道菜的基础本就非常深厚。
现在你们厂还生产那种铁龙骨和铁肋船了么?小食店老板闻言叹了口气,知道陈小毛说的也是实情,因此不再纠结这个问题,转而聊起了别的。
不怎么生产,不好卖。陈小毛使劲咽了一口酥软多汁的羊腿肉,然后才说道:现在主流船型还是那些几百吨的家伙。老实说,这类船的龙骨和船肋很难找吗?我不觉得!咱们国家的森林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硬木的比例还很高,尤其是在巴西一带,简直随处可见。那边你也知道的,国营的私营的森工企业很多,每年出产的木质龙骨桅杆船肋多得数不清,且成本非常低廉,至少比铁龙骨和铁肋要便宜多了。既然木头的这么好用,还便宜,那么问题来了,谁会去用铁的?我们这又不是沙漠国家,森林资源需要保护,事实上巴西很多地方,每年系统的森林砍伐一直在稳步推行着,这些产品也是北边很多县份的重要出口商品,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骤然间停用了的话,会让多少人失业啊。
铁龙骨和铁肋,其优势主要集中在一千多吨的大船上面。这些船的船体普遍比较修长,龙骨并不好找,因此使用铁制龙骨和船肋比较划算。但这种船,怎么说呢,除了军舰之外,就只有南海运输公司移民部会订购了,数量不算很多。陈小毛又补充说道。
其实他说的也都是实情。因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关系,东岸共和国境内的森林面积很大,尤其在北边的巴西近海,到处都是千万年来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里面不知道生长着多少热带硬木。也许执委会级三甲板战列舰那种大船的龙骨不好找,但就几百吨的小家伙运输船而言,却并不难找,故中小型木质龙骨船肋桅杆等船具的成本非常低,至少比铁制的要低很多,故船厂和客户会怎么选择,也就一目了然了。
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一切要看市场反应,强行造小吨位的铁肋木壳船,那完全就是亏本生意,买的人不会多。包括大鱼河海军造船厂在内的几家大船企,也不是没有造过千吨以下的铁肋木壳船,但都是在政府给予补贴的情况下完成的,属于实验性质政绩工程,根本不是市场行为,所以你压根看不到国内航运市场上有多少铁肋木壳船,实在是不太经济。
不过随着沿海地区森林资源开发进入新的时期,原本数量众多的热带巨木其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价格也是一涨再涨。再考虑到龙骨肋材处理的周期比较长,尤其是挑剔的海军,他们只用花费数年时间自然阴干的木材,而不是烘干窑里出来的快速烘干的木材,因此铁制的龙骨肋材的优势也在慢慢增加。哦,对了,铁制或者说钢制龙骨肋材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其强度要比热带硬木要高一些,如果大量使用的话,那么造出来的船其自重会相对轻一些,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优点了。
总而言之,目前东岸造船市面上,木头龙骨肋材仍然是主流,地位短期内无法撼动。但铁制龙骨肋材的优势也在逐年增大,铁肋木壳船现在已经渐渐垄断了超大型船舶市场(这个市场非常小),渐渐开始向大型乃至中型市场跃进。相信假以时日的话,随着东岸森林资源的逐步消耗,铁肋木壳船最终会慢慢一统天下,就是不知道这个过程要花多长时间了,陈小毛下意识觉得可能需要二三十年以上的时间,东岸的森林资源实在太丰富了。
铁肋木壳船不是正道,要我说啊,大铁壳船才是王道啊。自从那天上了夜校的课之后,陈小毛对大铁壳船的痴迷程度日渐加深,每日里都在想着这种船该怎么设计怎么造,几乎都有点魂不守舍的味道了。
铁壳船可以造得很大很大,我觉得大几千吨都不是问题。这种船有一个天大的好处,那就是漏水情况大大减轻,甚至我觉得如果制造过程中严格把关的话,是很难有漏水情况出现的,因为这从设计原理上来说就不对。陈小毛放下了筷子,双眼放光地说道:木壳船我还没见过不漏水的,一艘都没有!用木壳船来运粮食,损耗太大了。你想想后,船壳不断漏水,甲板上还有浪花打进来,即便你包装密封得再好,粮食在一定程度上受潮还是很难避免,这就极大增加了成本了。但铁壳船不一样啊,船壳不漏水,唯一受影响的就是海上的大浪,但考虑到铁壳船普遍吨位比较大,船舷比较高的话,这方面的影响也会大大削弱,这对粮食等需要考虑防潮的商品的远洋运输来说简直太关键了。你想想啊,我们国家那么多农民,开垦了那么多农田,生产了那么多粮食,搞得粮价都快稳不住了,一个劲地下跌。这些粮食,如果能运到海外去销售,那得是多大的利益啊?得给农民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啊?这个时候如果能有大铁壳船,那就完美了
说的也是啊!我听说今年潘帕那边的收成又不错,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啊。小食店老板吐了个烟圈,说道。
第三百五十九章 粮食与开疆
359粮食与开疆
潘帕平原可真是宝地!去年种下的小麦,今年丰收又成定居了。只是,这种程度的丰收,真的一定是好事吗?增产不增收的戏码,已经上演过很多次喽。1690年10月10日,盐布铁路南端的盐城港内,曾经的捕牛者现潘帕平原著名商人劳司吉一边吃着摊好的薄煎饼,一边摇头说道。
煎饼是在路边一个餐馆买的,用的是本地特等面粉,但价格却还是以往普通面粉时的价格,这其中若不是餐馆老板让利了的话,那么就一定是本地粮食价格下跌了,以至于精贵的特等面粉开始大面积现身本地市场。
潘帕平原本来就是一等一的小麦产地,盐城港及其周边数十年前便是东岸共和国有名的粮食产区,内陆平原上出产的小麦向日葵啤酒花牛蒡大豆玉米等农作物都会在这里聚集,然后统一装船运往北方销售。当然本地也有和数量不少的粮食深加工企业,主要是面粉生产为主,这既是为了给盐城县创造一些税收和就业岗位,同时也有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的心思。
盐城县出产的面粉,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按照品质不同,分为了三六九等。其中第一等的面粉,除了少量供本地消费外,大部分还是会运到北方发达地区,那里才是高价特级面粉最主要的市场。劳司吉来南方十多年了,早年以捕牛为业,后来开始坐地收牛,并经营牛皮牛脂腌牛肉生意,生意开始慢慢变大。自然而然地,像他这种富裕起来的商人,日常的吃穿用度也慢慢地讲究了起来,消费特级面粉几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此他刚才一吃买的煎饼,心里立刻就明白这是特级面粉,但价格还是以前的价格,这说明了什么?
确实有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发生,政府也在着手解决。已经升任盐布铁路警备司令的伊尼戈坐到了劳司吉对面。这里是他的办公室,因此很快便过来了一名身材魁梧的军人,他手上端着个托盘,托盘里是两杯煮好的咖啡。
盐布铁路现在每天都有运粮食的列车,多半都是向北去的,抵达南村港。粮食到那儿后,政府也很头痛啊,国家储备粮库苦着脸收掉大半,但其实他们也没太好的销路,不知道该怎么弄。伊尼戈喝了口香浓的咖啡,说道:但他们不得不买!因为如果政府都不支持潘帕平原上的农民的话,那么以后还怎么让别人过来拓荒?还怎么开拓边疆?所以,国家储备粮库是不得不买,不过他们买的价格也不是很高,农民们总还是有些不满意。
能这样已经不错了。毕竟是要拿真金白银出来支持的,消耗不少,国家储备粮库估计也要向政务院要补贴了吧。增产不增收,这就是命,你还能咋的?我也就是可怜那些拓荒者罢了,辛辛苦苦一整年,但收入完全不及预期,怪没意思的。劳司吉往煎饼上抹了点黄豆酱,一边吃一边叹气道:可现在政府还在不断地往潘帕平原上移民。尤其是与西班牙人进行谈判后,进入铁路以西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日后可都咋办呢?
政府也是在想办法的。伊尼戈挣扎地说了一句:其实,最近政府已经与西班牙联合省和法兰西签订了购销合同,可以将我国富余的粮食大量出口到上述地区,不过就是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执行了。
这种合同也就是图个好听,其实都是些意向合同,怕是一个确认的都没有吧?劳司吉也是做了不少生意的人了,对于这里面的名堂还是知道不少的,只听他继续说道:联合省这个国家,每年都从波兰俄罗斯进口大量粮食,嗯,北德意志地区也是他们的粮仓,反正有的是地方买,即便我们能卖一些过去,又有多少呢?而且这么长途海运,损耗势必很严重,他们国家又没被封锁,粮价很正常,我们几乎赚不了什么钱的。
西班牙其实倒是可以好好操作一下的,但这里面比较复杂。伊尼戈,你在西班牙还有亲戚的吧?应该知道那里的旱灾并不比法国轻的吧?其实还是很缺粮的。劳司吉又说道:但问题在于他们没钱,且也没打算向我们提出进口粮食的请求,看得出来这个国家是想将宝贵的资金用到战争上,已经不想管人民的死活了,这样就难办了。
不,没有亲戚了。伊尼戈脸色很不好看地摇了摇头,说道。
哦,即便没亲戚,那也应该了解。你看报纸的吧?上面已经报道过几次发生在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旱灾了,粮食大幅度歉收,国内库存几乎消耗一空。葡萄牙人已经在从波罗的海进口粮食了,这可真是该死,为什么不买我们的?就因为价格贵了一点吗?西班牙人更过分,他们根本就放弃了外购粮食赈济灾民,目前只有教会在做这些事情,但他们也是从英格兰和意大利进口粮食,和我们没关系。劳司吉将手头最后一个煎饼吃完,打着饱嗝说道:至于法兰西,呃,这个好像有点不对
卖粮食给法兰西王国?就在劳司吉伊尼戈二人在谈论着潘帕平原的粮食问题时,远在盐布铁路另一端的南村港,著名食品商人阿涅利和高进忠也正在闲聊。
法国正在与联合省西班牙交战,我们这眼巴巴地上门卖粮食,不太合适吧?高进忠左右拿着一个烟斗,右手牵着一匹骏马,徜徉在南村港郊外的青草地上,问道。
但现在有什么办法?阿涅利将头顶的礼帽摘下,任风吹拂着自己一头银发,摇头说道:现在解决粮食问题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是头等大事,是政治正确,这是上头定下的政策,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你荷兰人有本事把我们的粮食都吃下呀?吃不下吧?那你吃不下凭什么管我们卖给谁?现在金百合花商馆真金白银在收购,我们没理由不卖呀。
至于西班牙?西班牙更是不知所谓!阿涅利又毫不客气地批评道:我认为他们的国王卡洛斯二世完全不关心他的国民,完全丧失了作为君主的责任与义务,只知道一味与法国人进行战争,完全不管国内糟糕已极的经济状况。他将进口粮食养活国民的责任甩给了教会,自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病态的战争上,我还没见过这么可耻的人。
事实上,我认为旧大陆的君主们基本都是如此可耻的人。高进忠附和了一句,然后说道:不谈这个了,说说该怎么卖货吧。这次农业部工商部一起打招呼,要我们组织一批粮食售往国外,利润率还不错。虽然有些风险,但这事不做也得做了,我们没得选择。
其实正如高进忠刚才所说的,国家为了给农民们解决粮食问题,已经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除了加大对本国殖民地的出口力度,并将外国粮食的进口关税提高到70之外,他们还对海外市场进行了大力开拓。
首先就是新库尔兰葡属巴西这两个近在咫尺的市场。两地本来就已经是经济作物为主了,粮食作物部分自产,部分进口。这次东岸政府找上门,强硬要求他们加大对东岸粮食的进口力度,并签订了一连串的协议,由国储粮和当地殖民政府作为签约双方,算是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其次,东岸人同时派人询问了西班牙大使及马德里宫廷,要求他们采购一批粮食进行赈灾。西班牙人对东岸政府如此关心他们国民的生活感到惊讶和讽刺,不过他们却并不打算拿出资金来采购粮食,哪怕东岸人提供的小麦等级都不低,且价格也算不上多贵。甚至于,就连东岸人提出将目前正在有序谈判着的土地购买协议中待支付的部分款项改为粮食时,西班牙人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们只想拿到真金白银,然后去补贴财政亏空。
不过这次也由不得他们了。执委会已经发出最高指示,要求谈判组将这一条加入进去,将购地款中的至少六十万元现金用于购买三万吨小麦,且建议西班牙人在此基础上追加购买两万吨,因为如果最终购买量达到五万吨的话,东岸人可以额外赠送五千吨玉米,算是对大客户的一点优惠。
西班牙王国的谈判代表们已经看到了最新的文件,他们自然进行了强烈的抗议,不过被东岸方无视了。东岸人的谈判代表们甚至威胁,如果西班牙人不接受这个条款的话,那么他们不排除终止谈判的可能,让已经深陷战争泥潭的西班牙王国陷入危险的境地。他们预计,西班牙人最终将屈服于东岸人的压力,乖乖回到谈判桌上来,吃下这几万吨粮食,为东岸农民解决库存。
与西班牙王国相比,法国人那边的问题就有点复杂了。首先,是他们主动找上东岸,洽谈粮食采购问题的,并要求东岸人送货上门,以规避风险。要知道,他们的海军这些年虽然实力增速惊人,并在之前两次的战斗中也击败了英格兰联合省的海军,但说到底仍然有些害怕,害怕哪天舰队被敌人歼灭,海岸线遭到封锁,那样可就麻烦了。因此,路易十四直接指示远在青岛港的金百合花商馆,让他们在东岸本土采购粮食雇佣船只,然后运到法国来。路易十四特别指出,只要价格适中,不是很离谱,就按照一千万利佛尔的金额进行采购。这两年法国不是旱灾就是水灾,粮食收成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得不加大从外国的采购力度了,为此路易十四不惜又杀了几头肥猪,通过抄家获得的巨额财富来支付购粮费用。
老实说,法国人的这个采购量非常巨大,对于粮食去库存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他们只是稍作考虑,便同意了法国人的采购请求,然后与其协商起了交货与付款的细节问题。而为了不让西班牙联合省两国感到被背叛,东岸人还搞了一个掩耳盗铃的把戏,即国储粮这种代表政府的机构不出面,由国内各大粮食生产企业贸易商粮食深加工企业乃至农业合作社与法国人进行贸易,出口包括小麦玉米土豆和桶装面粉在内的各类食品。在这其中,大名鼎鼎的兔子洞面粉厂自然也承担了3600吨桶装面粉生产任务了,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生意,值得议论一番。
法国西班牙这两国搞定后,东岸人的粮食去库存压力大减,农民们的收入也可以得到一个迅速的提高。从此,拓荒垦殖又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经济活动,地方政府的财政又可以维持下去了(主要靠卖地),边疆又可以得到充实了,移民又源源不断地进来了,整个国家似乎又回到了以往稳定运行的完美状态。但也有人指出,东岸政府这种人为维持农民阶层规模和生活水平的事情,其实是严重违反经济规律的,等于是让社会各阶层出钱补贴农民,长此以往必然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反弹,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