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直播系统任心王思琪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而直播间也在肠镜中看到阑尾后结束了直播,宣告了本次手术的顺利完成。
阑尾炎手术的难点就是寻找阑尾,只要是找到了阑尾,那就意味着手术成功了九成九,因此直播间结束直播合情合理,并没有人过多的言语。
第263章 贝多芬来了
随着王医生取出阑尾,手术就剩下了收尾阶段,这最后的步骤就交给顾骄来做。
正所谓“人人有功劳”,便是这个道理。
“任心,回去后给写篇论文,这个值得一份sci论文!”魏光明离开二号手术室前对任心说道。
“好的,主任。”任心点了点头。
医学论文的种类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侧重于动手能力,即手术方面的新突破、新的手术病例等,另一方面是关于药品的研发,对人体内的某一细胞或器官的研究有了重大发现等。
而魏光明现在要求任心所写的论文便是属于第一种,这可是属于最简单不过的论文发表方式了,全看医者的运气,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病症,或者说是极为罕见的病例,那么作为主刀的医生就有资格主笔这篇论文,然后投稿给杂志,增加自己的学术成就。
越是罕见,越是棘手的病例就越能在高级别的sci核心期刊占据一块版面。
这次,魏光明给任心定下的目标便是投稿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其同级刊物有《美国医学协会期刊》,《柳叶刀医学期刊》,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等,有其他医学杂志所不具备的讨论性案例。
因此,魏光明提议任心投稿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真是基于此的原因。
众人经过了几小时的忙碌,终于是解决了这一世界性的难题,面带笑容的走出了手术间,而在手术间外,不停的来来回回的正是等候多时的病人家属。
看到主刀的王医生来了,纷纷围了上去,询问自己家人的情况。
“王医生,我家老公手术顺利么”首先发问的是病人的老婆,满脸愁容,眼角还挂着泪珠,语气里充满这不解、疑惑,还有一点点的怨恨。
王医生自然是知道这语气如此复杂的原因,因为这是一台小小的阑尾炎切除术,不是什么大型的手术,正常情况下只需要半小时就能解决战斗,现如今确是拖成了三个多小时。
时间上就超标了不知道多少倍了,病人家属能对自己有好脸色
更何况自己出来的时候好像笑了的!
嗯,好像是因为解决了这一“腔内阑尾”而高兴的,发自内心的笑了的!
王医生的表情立马严肃起来,清咳了两声,刚要开口就被接下来病人家属的话给雷到了。
“王医生,我老公是出了什么意外么”病人家属含着泪腔,问道。
“啊”王医生二章摸不到头脑,支支吾吾的说道“没有,手术最后还是很顺利的!”
“顺利那就是手术成功了”病人家属试探性的问道。
“成功了!”王医生点了点头,肯定的说道。
“那王医生你为何一脸严肃的样子,我还以为”病人家属心有余悸,对刚刚王医生转换自己的表情耿耿于怀。
“我”王医生有些哑口无言我转换表情不还是因为你么刚刚笑了,你说话的语气那么多的异样感情,现在变得严肃,你又怪我
当医生,好难啊!
王医生内心在咆哮。
“家属,你们就先留一个人在这里等着,病人过十分钟就会被退回病房,到时候要有人陪送的。剩下的几位跟我到办公室,我跟你们说一下接下来的手术护理。”王医生没有愣多久,开口吩咐道。
像这种阑尾炎切除术已经不能用寻常的阑尾炎手术来衡量了,所以病人接下来的护理、复健以及休息的过程都需要比以往更加的用心才行,这也是王医生让家属到办公室的原因。
一两句话是讲解不清楚的。
更何况,王医生还得极力的渲染一下自己科室为这台手术付出的努力,不求家属给个红包或者锦旗,但是几句真挚的感谢是一定要有的。
医生本来在收入上就很贫穷了,付出得不到相符合的回报,那至少在精神上必须得到满足。
而病人及其家属的感谢便是其最重要的来源。
就在急诊科刚刚解决掉这么一个大难题的时候,在禄口机场的接机口处,省人民普外二科的一行人正在接待来自德国的一位重要客人,约翰沃尔夫冈范贝多芬,手外科屈肌腱缝合的专家。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行李箱走来了。”方平清眼尖,一下子就从茫茫人海中,对比着照片中的模样,看到了拖着行李箱刚出闸机口的约翰沃尔夫冈范贝多芬,激动的用手指着来人的方向说道,“小邓,把牌子举起来,举得高高的,好让贝多芬专家看到。”
“好的,方医生!”邓光荣将写有“欢迎贝多芬博士”的标语以及照片高高的举过头顶,努力的挥动着。
邓光荣是普外二科新来的主治医,这次跟着杨崇光、方平清两人来禄口机场迎接贝多芬博士来华。
贝多芬是一位典型的日耳曼德国人,白皮肤,金发,蓝色眼睛,精神状态保持的相当好,不像是快五十岁的人,依旧虎虎生威,跟个年轻人一样,比方平清还要精神许多。
“贝多芬博士,欢迎您来华国,欢迎您到苏省人民医院进行访问游学。”杨崇光来到出站口,与贝多芬握手,兴奋地说道。
这下有救了!
“亲爱的崇光,我也十分的荣幸来到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这是我的荣幸!”约翰沃尔夫冈范贝多芬报以同样的回应。
因为杨崇光之前去过德国进修,是会说一些简单的德语,所以与贝多芬交流起来还算是流利,但其他人就得借助翻译的帮忙才能与贝多芬进行交流了。
翻译是方平清请来的,一天的价格是五千元,包了一个月的时间,打包价十五万,但是上报给医院是二十万,其中的五万就被方平清给昧了下来。
一行人说说笑笑间登上了去往酒店车,在那儿,有一场欢迎宴会正在紧张的筹办着。
第264章 中西方不同的医疗方式
车子在平坦的大路上飞驰,几人坐在车后面围绕着贝多芬谈着学术话题,尤其是杨崇光说的最多,方平清与邓光荣两人则是扮演着“观众”的角色,进行捧场作用,用崇拜且期盼的眼神看着贝多芬与杨崇光,使其得到很大的满足感。
谈的话题很多,但不知道怎么的,当杨崇光提及到医院里有个医生,做汤法缝合术,一天做了十几台的时候,脸色大变,摇了摇头,义正言辞且略微恼怒的说道“你们不能这么乱来的!你们这么做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在将我们建立起来的良好名声给消耗殆尽。”
说到激动处,贝多芬语气高昂道“你们的所作所为,尤其是那位一天做十几台手术的医生,是在败坏汤法缝合的名声!”
呃这波言论出来,惹得在场的其余三人面面相觑。
杨崇光很是警觉的开口道“贝多芬博士,何出此言啊这力所能及的做手术,不正是当医生所应该具备的品质吗为何发如此大的火”
在杨崇光看来,任心的所做作为虽然是让他极度的不爽,但从来也没有觉得任心做的有什么错,只是嫉妒且担心会抢自己在省人民屈肌腱缝合一把刀的地位而已,像这样的指责却是丝毫没有的。
“我难道不该发火吗”贝多芬眉毛一挑,看了一眼杨崇光,继续说道“你在德国进修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难道你这么快就忘记了”
杨崇光答道“可是这国情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的!”
“亲爱的崇光,医学是不需要看国情的,它只要看医生的技术。”贝多芬继续摇头,“啧啧”两声说道。
“贝多芬教授,你这是什么意思”不知怎么回事,方平清对贝多芬刚刚的表情与语言很是反感,微微的蹙起了眉。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不要觉得一项新的医疗技术提出来就滥用,这样反倒是不好了!”贝多芬讲解道,“我们就拿这个手部无人区的屈肌腱缝合来说吧,这种无人区的缝合是建立在相当高的医疗资源基础上的。要想开展这样的高尖端手术,需要什么,你来回答我。”
贝多芬用手指了指方平清,指定他来回答这一个问题。
方平清说道“需要显微镜、能做三级手术的手术室、经验丰富的医生,还有”
说到这儿,贝多芬打断了方平清的话,说道“差不多就这几样,其他的也都是附属于这三样上面的。”
“我再问,一名能独立主刀手部无人区肌腱缝合的医生需要培养多少年,我的意思是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医生再次学习这样的缝合技术,且成功率(优良率)达到百分之六十的水平。”
“平均算下来大概需要二至三年。”杨崇光回答道。
“嗯!这样你们够清楚了吧!”贝多芬摇头晃脑的说道“像这台手术,需要一位经验丰富,基础扎实的医生学习两年,天赋异禀也要学习一年的时间才能达到上台的水平,并且一台手术就要做两三个小时。而且,术前的准备工作就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讨论才能定下方案来。”
贝多芬继续滔滔不绝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说道“在我们德国,或者说在我们西方,这种病例都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走完整个流程,从患者来医院到患者推出手术室,再快也是需要七八个小时,从而确保了每个病人的成功率为百分之九十九点七。”
接着语气高昂起来,厉声质问道“但是你们呢你们华国的医疗环境真的是差到极致了!居然会出现这样的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一口气做十多台手术,而且还是手部无人区的肌腱缝合荒唐,荒唐,太荒唐了!我对这一点真的是无法接受!”
“你们以为,量变会产生质变”
贝多芬的语气里充满了不屑与嘲笑。
“我跟你们说,像这种以大数量为基础从而来进行技术的提高是错误的选择,会让很多的病人承受不该有的代价!换句话来说,这是一个错误的发展道路。我这次来到这儿,就是为了多瞧一瞧,看一看,试着能不能帮你们扭转一下,回道正确的道路上来。”
“贝多芬教授,您”听到这儿,杨崇光觉得贝多芬好像真的不太了解华国的医疗体系,准备提醒一下对方注意一下言辞。
似乎是察觉到了一样,贝多芬接下来的语气稍微的缓和、放松了一些,继续说道“我的意思是,你们采取的多而杂的方针是错误的示范,不对的事情为何还要坚持呢你们这样无疑是浪费医疗资源啊!”
不等其他人反应过来,贝多芬接着说道“你们都看看你们自己,精神状态明显的还不如我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你们现在可是真正年富力强的时候,但我却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个字“累”!所以说,像我们西方学习,采取少而精的治疗方案,多准备,多模拟,不要害怕花时间,做好一切的准备工作,这样既能减轻自身的负担,又能将无人区屈肌腱缝合的成功率提高到一个惊人的水平,而不是到现在成功率都不足九成,有的时候只有八成!”
“一个将近百分之百,一个只有**成,你们用脚投票都知道要怎么投吧!”
“所以,你们努力的方向应该是我这样的先进的方案,而不是你们现在这种为了手术而手术的落后无知的方案!”
贝多芬洋洋洒洒的一番长篇大论,让翻译都稍微的有些吃不消,赶紧趁着停下来的功夫,喝了口百岁山润润嗓子。
“贝多芬教授,您要知道,我们华国跟你们西方不一样,我们这里有着将近十四亿人口,这意味这病人的数量也是巨大的,需要手术的人数也是很多,我们医生人数就这么多,怎么停下来”方平清反驳道,“这个根本就不现实,没有可取之处。”
“我说过,医疗与国情不相关,你们采取你们的“少而精”的做法,能有什么问题么”贝多芬问道。
“当然有!”
““是什么”
“病人的投诉!”
第265章 贝多芬驾到
病人的投诉
听到这样的回答,贝多芬狐疑的看了方平清一眼。
在他的思维中,因为医生拒绝超负荷劳动而被投诉的事情是很难想象的。
医生,是治病救人的,但首先一点是,医生也是人,终究也只是个普通人罢了。
作为一个普通人,享受一份自己应有的权益,哪怕职位是医生,又有什么过错呢
难道做医生的连最基本的人权都没有了吗
想到这儿,贝多芬开口道“病人为何会投诉还不是你们惯出来的毛病我来之前向你们华国前去我们医院进修或者留学的医生询问过,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你们华国人总喜欢给一些病人不切实际的恢复希望,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另外一方面增加的自身的工作量。所以,这些被你们华国医生给养刁了的病人,总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说到这儿,贝多芬拿起放在桌上的红酒杯,顺时针摇晃了两圈,接着放在鼻子下,用力嗅了嗅,道“所以说,那些病人投诉你们,能怪得了谁终究还是你们医疗体系的错。有多大的能力就办多大的事情,何必要透支着自己的身体为别人谋求健康呢”
将红酒吞咽下肚,贝多芬一脸满足,闭上自己的眼睛,说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接着享受生活,不然当医生赚这么多钱干啥一台手部的无人区缝合术,主刀费在我们德国是一万欧元,而我的主刀费是两万五千欧元,这样的价钱还不连手术的耗材费、术后的保养费以及接下来的复健费,你们华国一台手术多少欧元”
问了最后一个话题,贝多芬哑然失笑道“你们华国的钱币不是欧元,是人民币,对吧!我记得是一欧元约等于十元人民币!我是德国人,数学还不错,可不是那英国佬可以比得上的!”
“我们主刀费一百到两百不等,只有院士,就是我么华国最高级别的医生,主刀费也才三百元。”杨崇光悻悻然地回答道。
“难怪!”贝多芬冷笑道,“这是打发要饭的么”
按照同等价位来算,一台手部无人区屈肌腱缝合手术,华国的医生能拿到八千元不等的提成,而国外的医生能拿到五万欧元不等的提成,换算成人民币,那就是五十万元,是华国的六十倍。
也就是说,在相同的付出情况下,外国医生做一台相当于华国医生做六十台。
“国情不同,国情不同!”杨崇光依旧是这样的借口。
“亲爱的崇光,你是我比较欣赏的学生,你应该有更大的舞台,不该局限在这个地方的!”贝多芬语重心长的说道。
见杨崇光没有反应,贝多芬接着又转移了话题,接着刚刚的话题继续说起来“你们说医院的病人多,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病人多的原因,很多明明最优解方案并不是进行缝合的病人,你们依旧是采用了缝合的方式,那病人能不多吗”
“所以,贝多芬教授,我们应该怎么做”方平清的语气里有些愠怒,原本期待对方莅临指导的心情也被刚刚的那段姿态极高的说教给消耗殆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