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有为家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初吻江湖
老张也愣了一下:“我们这里一直是这样的....”
吴有为点了点头,打发走了老张,若有所思起来:盐巴早在他给了万通晒盐的方子后,不久就得到了改善,怎么这里的人还吃着带砂砾的盐巴呢?
以前盐里头带沙硕,是因为人工煮盐时力,人工和锅釜柴炭等等都算本钱的,盐价贵,再经过几手之后,价格更是高的很,就有不法商人往里头掺和沙硕,以一斤掺和三两的比例来。
他也曾吃过带沙硕的盐巴做的菜,一次就够了。
随后他果然让家里人又重新熬了一遍,把里头的沙硕弄出去。
只是后来有了晒盐场,盐巴就没那种情况了,现在怎么上海县还是这样呢?
有了好的盐巴,上海县的妇女们在闲暇之余,赶紧批晒咸鱼,鱼干等物,这在冬天都是菜。
而且因为了赋税,他们的粮食成也很好,这下子不用担心饿肚子了,多余
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卷阅读522
的粮食,很多人家都选择了储存,而不是卖出去。
百姓们的心理很简单,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这可能是最近十年,上海县过的最富裕的日子了,大片大片的鱼干、咸鱼晒在家里;男人们挥汗如雨的在盖房子,女人们都给他们当后勤,做饭给自家男人吃。
半大小子跟着老人们出海捕鱼,带回来一船一船的大鱼。
小孩子们一个个都有遮身的衣服,肉肉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吴有为觉得,这才是上海人该有的神面貌。
万通那里的军队也分批入住军营了,他们的人手更多,轮番给自己的营地增加内部装修,而县衙,已经可以入住了。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众人都乐呵呵的看着焕然一新的县衙,吴有为穿着官服,带着身后上海县所有的办公人员,一起走进了县衙的大门。
算是县衙正式...业...开门...开始办公了。
“县衙里头空荡荡的,大人。”崔铁牛他们一行二十多个人,加上挑出来的任职的三百护卫们,撒在县衙里还挺热闹。
只是县衙里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粮仓里头进去一只耗子,都得流着眼泪哭着爬出来。
“也是。”吴有为想了想:“购买的粮食,还剩下多少?”
“五万石。“崔铁牛扒拉着算盘道:“冬天这边就剩下屋里需要修缮了,外头的房子他们自己修,不必供吃的了。”
自己盖房子百姓才放心,反正他们也会一些瓦匠活儿,加上有工匠指点,自己盖房子,当然吃住都在自己家了。
而且他们是本地人,知道怎么盖房子才能更好的抗风。
而吴有为的施工队解散之后,又组织了人手,给各个村子都修建围墙,形成小小的防御工事,这围墙里还有嘹望塔,有铁木制作的栅栏「,每个月都有两百振威营的人驻守在这里,不过一个月一换岗。
吴有为在每一个村子里都修建了专门给这二百人驻扎的宿舍、操场和各种设施。
“我这里还有点存粮,放在仓库里,就当是上海县的粮仓存粮了。”吴有为道:“等以后有了税,再从仓库里挪出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事先都记录下了上海县都花了多少钱,等有了税之后,他可得拿回来的,不然他凭什么花那么多钱重建上海县啊?
私人搞建设,在大明是不可能的,会被上头怀疑你买人心,图谋不轨。
“好的,还有钱也要存一些。”崔铁牛道:“松江布也得有,据说船帆用的都是松江布,那个厚实,密不透风。”
“可以。”吴有为点头:“松江布就在附近那个布店采购吧。
最近大家手里头都有了点儿钱,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起码几个店铺不再是门可罗雀。
还有粮店也有不少买卖,官盐店铺一开张,也带动了两个杂货铺子的生意,毕竟官盐店铺只卖盐,剩下的一些调味料还是要在杂货铺子里买的。
县衙开业...咳咳,正式办公之后,第一个就是给户口做了个名册,然后又要统计一下这一年大概的成,还有就是马上就要入冬了,吴有为还不知道这边的情况。
因为是南方,他那个时候的大上海,和这个时候的上海县简直是云泥之别,所以他也不敢保证,这边是个什么情况。
只知道冬天也能捕鱼,在黄浦江里也有小船可以来回....淡水鱼和海水鱼都有。
就在这个时候,张绅回来了。
他带回来好多的...战船!
就停在白龙港那里,那里原本是一片砂石和贝壳遍地的废弃港口,后来被万通派人修建了码头,有两千人在那里驻守,又修了水道连接上了黄浦江,做小船可以直接从那里进黄浦江,最后到达,上海县。
大船就得停在白龙港了。
“大人一路辛苦了。”见到张绅,吴有为笑着问好:“可有所获?”
“多亏了你给的宝贝儿,那东西往那老小子跟前一放,他就服软了!”张绅哈哈大笑:“要什么给什么,咱家连工匠都带了一些回来,可以给船只做维修和保养。
他不是带着船只回来的,还有不少的工匠呢:“请吴大人给安排个地方住。
“可以,可以!”吴有为也笑眯了眼睛,这年头人才才是最难得的,工匠们,尤其是制造战船的工匠们,那可都是登记在册的,一辈子都不能随便离开去哪儿。
当然,他们的后代也要跟他们一样。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残酷制度,你万一跑出去,给海盗倭寇制造战船呢?
“工钱就从我这里出。”万通从外面走了进来,听了个末尾,知道了不止有战船过来,还有随船而来的工匠们。
这些人都是要养家糊口的,拖家带口的来了,总得给安顿好,还得有工钱拿,有饭吃才行。
看到万通,张绅一拱手:“万大人,咱家幸不辱命,带回来的船只和人都不少,那边也说了,如果有需要,可以再去下订单。”
这船只也不是白来的,需要花钱买,这都是要在用里出的,张绅能去买船,给多给少,全看当地镇守太监的意思。
他送了重礼,当然船只就可以挑好的买,还有工匠也都挑好手艺的来,船上配备的火炮等物,在大明来说也是十分先进的了。
这都是花钱求人情弄来的,大明那么大的疆土,哪个镇守大将不想有好的大炮啥的呀?
张绅不仅弄来了火炮等物,还有兵器,全都是刚出厂的武器!
“多谢张大人了。”万通也一抱拳:“万某这就去看看。
他走了之后,吴有为就跟张绅聊了起来,张绅关系多,打听事情可比吴有为强,他告诉吴有为:“工部派人下来了,而且还会拾那个松江府尹,咱们只管看热闹。”“不!”吴有为反对道:“他还受了上海县好多年的赋税,要给追回来!张绅没料到吴有为会这么想:“这个,这个也没有先例啊?”
般抄家,那家产就都归了朝廷所有,他这往回追赋税,好像没有这么干过的人。
“追不回来....”吴有为想了想,虎口夺食有点不符合现在官场流行的规矩,于是改了口:“那就让皇,上再我上海县三年的赋税吧!”
.
第343章府尹大人要来视察.
三年复三年,他就能给上海县减少六年的赋税了,六年之后,这里怎么着,也能发展起来了。
张绅这回倒是松了口气:“应该可以。
实在是上海县太破了,就算修缮好了,见过京中繁华的张绅也没当一回事,这地方要啥没啥,能有什么油水?
再者说了,这点油水都是浮油,要是没有吴大人,这些苦哈哈手里头能有那俩糟钱
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卷阅读523
儿么?
不得不说,张绅张公公,那是一个眼界很大的人。
“那就麻烦您帮忙上奏一番。”吴有为一拱手,真心实意的道:“上海县全体百姓都会感激您的大恩大德。”
“咱家不需要,只要咱家能为皇爷守好这一片疆土就行。”张绅那是什么人?大内出来的御马监的内宦,眼界高着呢,看不上上海县那点百姓,更觉得让他们感激没用,得让皇爷知道他的辛苦。
于是乐颠颠的去写奏折了。
吴有为更加忙了起来,他要振兴上海县。
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有人也正在兴奋地...想找他们麻烦呢!
松江府尹从布政使那里回来,就兴奋的召集人手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本府要去上海县看看,那新来的县令到底将上海县整治成了什么样。”
“府尊大人,听说上海县现在可了不得,县衙是新修缮的,城墙起的特别高,白龙港那边还有战船停泊。”松江府尹没注意上海县,不代表别人没有注意到。
青浦县令不在跟前,华亭县令就不同了。
老早就看上海县令不顺眼的他,嫉妒青浦县令和上海县令的自由。
只是青浦县令也是个有背景的人,他得罪不起,加上青浦县令跟府尹大人还有点关系,他就更不能得罪了。
就剩下新来的上海县令了。
府尹大人不注意不代表他不关注上海县。
“哦?”府尹大人来了兴致:“说一说。
说什么?
上海县可跟以往不一样了,城墙建起来了,听去那边的商队回来说,连黄浦江堤都弄的有模有样,两边种满了玉兰树。
附近属于上海县的四个渔村,全都盖了青砖瓦房,村子也有围墙。
现在一个个手里头都有点闲钱,也能吃饱穿暖了,还有来的战船,停泊在白龙港那里,那里正在兴建军港。
而吴有为几次三番出去采购粮食,还拿着盐引去换盐,已经触及了以府尹为首的利益小团体的利益。
更何况上海县繁华了起来,附近的村子都知道了,原来的破败渔村现在没有一家不是青砖瓦房的!
这么大的变化,岂能瞒住别人?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啊!
不少人家已经打算把闺女嫁进上海县了。
最近吴有为除了画图规划外,就是接到不少喜帖,都是成亲的红色炸弹,吴有为每次看到都会笑着让,人去打点贺礼。
他送的还是老三样,第一样自然是一对鸳鸯玉佩;第二样就是四匹正红色的绫罗绸缎;第三样便是十斤腊肉。
不送钱,第一是送钱他们不一定接受,第二就是不想让人说他是买人心。
但是生孩子的就不一样了,不管是男孩女孩,吴有为动会送上一百个新的铜钱。
如果他家里有女眷的话,可能会换成一百个鸡蛋。
可吴有为一个大男人,怎么送人家产妇鸡蛋啊?
干脆就折成了一百个新的铜钱,用一个很大的荷包装着,看着挺沉的,嘿嘿嘿。
而且附近的人一看原本过的不如他们的渔村,咸鱼大翻身了,便到处宣扬开来。
有人羡慕就有人嫉妒。
“是吗?”松江府尹摸了摸胡子:“那就更要过去看看了,这可是条大鱼。”
“大人,上面的人怎么说?”师爷还是是比较稳重的:“毕竟他是京中过来的,属下查过了,他可是个探花郎呢。
“探花又如何?”松江府尹阴狠的道:“上头说了,这个人在京里得罪了人,那位可是皇长子的外祖父,放话了,只要让他在这里出点什么意外,没人会追究。”
他最讨厌的就是科举的名次。
原来这位松江府尹之所以在府尹的位置上一待多年,便是因为他科举的时候,落到了三甲,乃是一位同进士。
根据大明官场不成文的规定,同进士一般在地方上坐到府尹这个位置就到头了,一般不超过四品。
这是文官集团的潜规则,武将们则不同,武将们就是只要你敢打敢拼,只要你立了军功,就可以凭借军功升官。
相比于文官集团,武将的世界就是这么的现实。
“他得罪了上头?”华亭县令高兴了:“那大人您还等什么?我们一起去上海县看看吧!”
“好,准备准备,让人去打个前站,本官过几日过去巡查一下。“松江府尹贪婪的道:“既然上海县有钱了,那么,欠的赋税也该上交了。”
师爷张了张嘴,没出声。
“不错,不错!”有了上海县的赋税,他那个县的赋税,就够大人跟自己分的了。
要说华亭县比上海县如何?
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华亭县的赋税可比上海县多多了,只要用上海县的顶替了华亭县的,他们还能多搂点......
上海县的天气冷了些,但是大家的热情依然高涨,这天,还在筹备建设学校的吴有为,就被急匆匆进来的老张打断了他的思绪:“大人,府尊大人要来了。
“谁?”吴有为还在想着,是不是跟京里的翰林院通一下消息,将汉语拼音教导一番?
反正到了京中都是要说官话的,而所谓的“官话”,说白了就是普通话。
正想着呢,老张就来打断了他的思绪,还跟他说有人要来。
“府尊大人!”老张汗都冒出来了:“大人,你来这么久,都没去拜访过府尊大人,可有什么得罪的地方?”
“不知道啊?”吴有为挠头:“我来的时候,府尊大人都没看我一眼....
光顾着跟张绅套近乎了,还跟万通喝酒来着,他连饭都没跟着去吃。
“府尊大,人可能是来看您的....”老张憋了憋,没憋住:“大人,你可给府尊问候过?”
说“问候”都是轻的了,其实就是问吴有为有没有给府尊大人上过什么好东西,例如金银财宝啥的?
“没有。”吴有为诚实的摇了摇头,他知道,这个松江府尹过不了多久就要下马了,他还跟他闲扯什么淡呀?
有那个时间他宁愿画图纸,兴建学堂。
话说他来上海县之后,最艰难的就是跟当地人沟通了,因为普通话说的好的也就那么几个,剩下的都是上海腔调,要不是吴有为聪明,到现在别说重修上海县了,就连话都听不懂呢。
要说也是因为吴有为很快学会了一嘴的上海侬语,跟那些里长族老们的沟通才会这么顺利。
老张很是着急的道:“大人,小的看府尊大人这次...是来者不善啊!”
他们老百姓什么都不懂,但是却也知道,上海县三年没有县令,到底是谁的过错?
身为一府之尊,你真的没有察觉道么?
所以老张心里明镜一一样,但是又不好说
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卷阅读524
出来,只能善意的提醒吴有为一声,希望这位老爷能有个准备。
“放心,他善不善的,本官不知道。”吴有为却安慰他:“但是本官,可不是善人。
老张听了这话哭笑不得。
就您这样的,还不是善人,那什么样的是善人啊?
晚上万通回来了,如今俩人住在县衙的后院那里,反正都是男人,没有女主人,丫鬟们都是下人,而且已经有了人家,就等着三五年过后成亲了。
吴有为就跟万通在晚饭的时候,说了那府尹大人要过来的事情,万通一副早就知道的架势:“你这么不给他面子,他能不来么。”
吴有为不服气的道:“他做的太过分了,不然我也不会不搭理他。
千里当官只为财,可以,但是你不能太过分了。
光在一只羊身上薅羊毛,看看上海县,再瞅一一瞅华亭县,简直两个世界!
这种竭泽而渔的架势,一点不像一个有远见的官员该干的事情。
吴有为在现代职场也是摸爬滚打了多少年,这点人情世故他是懂的,但是他不去搭理他,因为知道他不是个好人,而且很快就会掉马了,他脑袋进水了才会去搭理他呢。“那他来了,你怎么办?”万通故意逗弄吴有为:“官大一一级压死人呐!
“没关系,我跟他装聋作哑。”吴有为早就想好了应对之道:“一个字,‘拖’!拖到上面来人拾他,就行了。
“不错,不错!”万通夹了一块咸鱼就饭吃:“那你努力,我支持你哈
吴有为夹了个青菜给万通:“多吃点青菜,少吃咸鱼,不然晚上又要多喝水,起夜的。
晚上正睡得暖和,爬出热被窝去放水,很折磨人的好么。
“哦。”万通吃了青菜,但是更钟爱咸鱼,这是厨子去村子里购的咸鱼,回来做成了咸鱼茄子给他们吃。
吃过了饭,俩人在外头走了走,在天井里坐着聊了一会儿,喝了一些白开水,晚上没喝茶,怕提起神来睡不着觉。
洗漱过后就安寝了,半夜的时候要了一次水,自从县衙能住人了,他们俩就一直住在县衙的后院里。
后院有一道门是直接通向万通的军营那里的,万通的军营里他的专门的院落是跟县衙的后院挨着的,这是为了方便。
而那军营大院前头就是万通办公的地方,再往前便是万通的行营,行营后面是一片操场,然后是军营宿舍......
平时这道门并不打开,万通来回走的都是大门,加上众人都知道两位大人一文一武,感情很好,加上都是光棍儿,凑在一起搭伙,也没什么。
谁让万通那里只有火头军,而没有厨子呢。
但是吴有为留了个心眼儿,这道门只有几个人知道,平日里都是锁着的,但是只有他跟万通知道,那锁头是假锁,不需要钥匙,只要拧对了方向,就能开门,颇有点机关暗道的意思。
反正设计这道i门的工匠,就是这么说的.....
第二天吃过了早饭,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军营的上军营去了,吴有为正打算清查户口本,看看都谁家有六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这都是要接受教育的年龄段的时候老张就来了,愁眉苦脸的道:“大人,明天府尊大人就要带人过来了,您看,安排在哪儿合适?”“是吗?”吴有为头都没抬的问道:“以往都安排在哪儿?”“以往都安排在沈家。”老张道:“现在...还安排在沈家吗?”吴有为一愣:“沈家?”
“就是一出县衙大门东边的那家。”老张比划了一下:“沈家大宅。
.
第344章等的不是一个人.
“为嘛要去沈家大宅住?”吴有为不解了:“县衙不是挺好的么?”
“大人,挺好的是现在的县衙。”老张苦笑道:“府尊大人也就四年前来过一次,嫌弃县衙破烂,不肯入住,只喜欢沈家大宅的阔气.....
其实沈家是书香门第,家里有两个举子在外求学,家产呢,也就是一些田地而已,最值钱的大概就是他们家的藏书了。
他们家院墙高,门第低,又有躲藏的地方,这才在几次海盗倭寇来临的时候避了过去。
只是上海县太破烂了,他们与另外几家做买卖的商家,本来也打算搬走的,只不过舍不得老家的祖宅,还在犹豫之中。
然后吴有为他们就来了。
一般到任的县令都会摆酒席请客,邀请本地富户和一一些族老里长的见一面,吃个饭,混个脸熟。
吴有为不一样,他一来就开始忙的脚不沾地,并没有讲究那些繁文缛节,反而跟他们这群苦哈哈打成一片。
加上万通大军压境,某几个富户人家立刻就不出门了,禁声了一般。
然后就是一直忙忙忙,忙到现在刚闲暇一点,战船又开来了,这下子,出海打渔的人底气十足,再也不担惊受怕的去海上打鱼了。
甚至有的时候,一艘渔船有两艘战船护着去了几趟外海,打回来好大的海鱼!
日子渐渐好过起来的人们,当然是最拥护吴有为的了,群众基础才是最牢靠的,那几个富户后来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吴有为依然忙得很,每日不是在江堤上就是在县衙里,再不就是去四周村子看看。
大家也都没断了工作,今天修码头,明天就维护军港,反正没闲着的时候,工钱给的高,吃的也好,家里条件改善多了,如今就连小孩儿都知道喝水要喝白开水,饭前便后要洗手手....
所以到现在,吴有为都不认识县城里的富户都是谁。
“那这次来就住在县衙好了。”吴有为道:“县衙里不是有客房么?”
“好的,住在县衙客房里。”老张道:“最好让万大人和张大人都来。”
也好给老爷撑腰。
“嗯,让厨房准备一下。”吴有为道:“好歹也是上官。
老张去后头找厨子说话了,吴有为摸了摸下巴,这是要来看上海县是不是养肥了?
他虽然没搞过政治,但是他学过。
虽然现代的政治跟古代的大相径庭,但是以他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这人来者不善是肯定的,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个怎么“不善”法儿。
老张安排好了厨子又回来了:“小的忘了和您商量了,明天是怎么个迎接法儿?”
“迎接?”吴有为压根儿就没想过迎接:“就开门迎接呗?”
“不是,上次府尊大人来,县令大人让我们所有的村民都沿街跪迎,场面可大了。”老张道:“还有香案烧香呢!
吴有为懂了,就是场面嘛。
“烧什么香?跪什么迎?这又不是迎神。”吴有为才不搞这些呢:“本官就搞这一套,就开大门迎接就行了,让大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