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蓝白社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魔性沧月

    如果把第一句‘与日逐走’去掉,直接夸父入日,渴,欲得饮……也是可以的。

    列子一样可以从中联想出:哇,夸父进入太阳了,然后好渴,想喝水……

    但是山海经没那么写,因为山海经从来就没想说夸父进入太阳这种不可能的事。

    整个后面的行为,就和太阳没有关系。

    与日逐走是表示夸父往西边走,入日则是到了晚上。

    可能有人要说:为什么要说‘与日逐走’呢不直接写往西走呢

    很简单,它包含巨大的信息量。

    与日逐走,不光表达了方向,还表达了时间,也就是‘白天走’!

    晚上没有太阳,怎么逐日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夸父白天跟着太阳走,晚上休息罢了。

    这就是非常简单而带有上古习惯的一种状态描述,包括后来人们依旧有这种描述习惯:‘你跟着太阳走’、‘你跟着北极星走’之类的。

    现代人困到了沙漠中,也是依靠太阳来定位的。

    古人更是如此。

    而山海经这么记载,这么描述,还让我看出了夸父在进行一场长途跋涉,甚至背井离乡。他在日夜交替的进行一项活动。

    否则他没有必要,沿着大河朝太阳走的方向走,那一定是远离了他的家乡,远离了他熟悉的地方。

    我个人认为,夸父,或者夸父族,在进行一场迁徙。

    夸父白天赶路,晚上休息。那晚上的时候自然口渴。

    古代远行,必不能远离水源,皆是逐水草而定,如果在远离水源的地方休息,必然会下场凄惨。

    氏族迁徙,更是如此,一定是寻找有水源的地方。毕竟这是连动物迁徙都知道的事!

    但是最终,夸父还是犯了这样的大忌。

    他们白天赶路,晚上休息喝水,沿着黄河向西,到了上游的渭水。

    之后竟然还要走,向北去大泽。

    沿着河走也就罢了,一路都能喝到水。可却非要远离母亲河,跨越陌生的地区,寻找大湖。

    最后可不就渴死了么

    死后,他们带的桃枝拐杖,跟着他们一路跋涉,都没有‘渴死’,反而在他们的尸体旁长成了桃树,桃树结果落种又长大,终究化为一片桃林。

    桃枝的生命力都比夸父族顽强啊。

    海外北经的这段话,就只是说了这么多而已。

    简而言之,就是夸父或夸父族,白天往西走,晚上休息补充水源,白天继续走,一路喝了黄河水和渭水,之后要想往北去找大湖,结果半路渴死,遗留的拐杖后来长成了桃林。

    就是如此简单,就是如此朴素的一件事。

    海外北经的描述,十分的理智,它只是在描述简单的事实。

    但是这件事的背后,却有诸多谜团。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大迁徙呢

    沿着黄河走到了渭水,脱离渭水又向北。

    也就是从大约可能是河南的地方,走到了陕西,然后向北进入了甘肃

    为什么‘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绝不是后人想象的巨人把黄河、渭水都喝干了,还觉得口渴的意思。

    夸父要是这么能喝,请问他是怎么活到那么大的黄河流域无数氏族都不活了这比大洪水弱不到哪里去啊,大禹不用治水了,请夸父氏来喝啊。

    要是这么解释,五个字就可以表达:‘饮干河、渭,渴’,或者‘河渭涸,亦欲饮’。

    怎么都行,但山海经并没有表示黄河被喝干了。

    所以事实绝非如此,河渭不足的意思,应该是黄河、渭水,都不能作为他们夸父氏代代生存的水源。

    迁徙必然要在有水源的地方定居,夸父氏找过了黄河中下游沿岸,又走过了渭水沿岸,天下依旧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继而无奈脱离母亲河,北上打算寻大湖定居。

    夸父氏不能待在黄河流域,跑到了渭水流域,还是不能待,只能向北。

    他们是被迫的,他们被整个黄河流域的势力排挤,他们在被追杀。

    不是夸父想逐日,而是他被迫逐日,有人在逐夸父。

    值得庆幸的是,证据就在山海经中。

    刘歆没有删掉这个事件中,另一个势力的视角所留下的文字。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曰凶犁土丘。应龙出南极,杀蚩尤与夸父。’

    而之前说《大荒北经》中伪作的那句话也没发完,全文应该是:‘大荒之中,有山名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看到这,恐怕应该有人能理解我为何说北经这句是伪篇了。

    这是瞎凑数到了何等的程度,它里面既有列子对海外北经的艺术表达,又有大荒东经里的说法。

    这怎么看,都像是刘歆在‘成都载天有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这一段本该只是介绍夸父来历的文字后面,总结性地加上了夸父的归宿,也就是后来怎么死的。

    并且,还在同一句中,出现了‘两种死法’。

    这完全是结合了好几篇的事,总结在这后面了。

    我料定是刘歆整理出现的问题,画蛇添足。

    当然,也不排除,是山海经早期的作者有好几个,接力式完成这部著作。

    海外北经写完,列子还没出生。等到合写大荒北经时,已经是列子的时代之后了,所以出现了带有列子主观评论,并且总结性发言的文字。

    这种可能也是有的,但只能降低大荒北经的可信度。

    而海外北经和大荒东经,都相当理智。

    总之遵循一个逻辑,不带有主观评判的,信度高于带有主观评判的。

    所以‘大荒东北隅中,有山曰凶犁土丘。应龙出南极,杀蚩尤与夸父。’这句话是可信的。

    它依旧是十分平淡,应龙从哪来到哪去,干什么。

    然后就完了,没有评论,也不写应龙怎么想的。

    基于这句话,以及前面所解读的。

    就知道追逐夸父的是应龙了,他杀了夸父,或者害死了夸父。

    夸父一路沿着黄河跑,跑到了陕西,应龙都要赶尽杀绝,最后没办法,夸父往北去找大湖,想傍湖而居,远离中原。

    可惜的是,他属于被追杀,跑的太急,水没喝够,也就是补给没带够。

    以至于在往北迁徙的过程中,路又不熟,找不到水源,渴死了。

    应龙杀蚩尤,杀夸父。说明两边是对立面,蚩尤、夸父是一边的。

    而应龙,毫无疑问,是黄帝战胜蚩尤最大的助力。

    他是黄帝的铁杆。

    炎黄集团战胜了九黎集团,蚩尤的盟友自然都要凉凉。

    至少黄河流域,再无夸父氏安生立民之地。

    应龙一路把夸父氏赶出了黄河流域,最后死在北上迁徙的过程中。

    而这个过程,还顺带完成了一次果树品种的出口。

    在北方大泽的附近,被带去了来自中原的桃树品种。

    结束,到此为止。

    夸父的事,就这么多。

    这并非多新鲜的说法,单纯结合夸父神话,以及上古部落氏族需要依水而居,以及应龙杀夸父这一句,随便谁就足够总结出以上的事件脉络了。

    我只是想说,山海经中真正冷静的文字,是一丁点夸张也没有的。

    完全在以一种俯瞰的视角,去记录了这些。

    当然,这样客观的文字,并非全部。山海经中,也有大量带有主观因素的东西,那些在解读时,一律可信度自降一半好了。

    不同的经,不同的部分,对一件事甚至会出现多重描述。

    并且连称呼都不同,用词也不同,完全就不是一个人。所以这肯定是多个作者分不同时期著作的。

    那些带有主观评论的,基本可以认为是较为晚期总结进山海经的,可能属于后人补漏或乱加,这在解读时要单独拎出来算。

    而剩下那些,如‘夸父与日逐走……’这样客观的文字。

    才是山海经的本体。

    而那一部分的出现,要绝对早于列子的时代,也就是战国时期。

    因为列子真的有很多故事,灵感来源于山海经。

    除去夸父逐日以外,还有东海归墟。

    《山海经大荒东经》开篇就写: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而这个大壑,列子又来了兴趣,他加以扩充,写下: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

    这完全是在山海经基础上加工过了,写的跟他看了地图,知道那里有马里亚纳海沟似的。

    反之山海经里写下这句的作者,淡定许多,就给俩字‘大壑’。若是其在列子时代之后,就不合理了,未免也太偷工减料了。

    但不管怎么说,列御寇这个人,是带后人解读山海经非常重要的人。

    因为他一定看过完整版,早期版本,没有经过刘歆‘和谐’过的山海经版本。

    而那个版本,是我们所看不到的。

    以其为信史的态度,去解读山海经,世界观都会刷新,比如会发现黄帝是个超级厚黑的人,是和刘邦等开国君一样,无比腹黑、狠辣的王者。

    而上古时期,或文明超乎我们想象。

    诸此种种,实在不知道从何讲起,莫名其妙写了九千多字,浪费了正文码字的时间。

    这个番外之后还会不会写,我也不知道。如果想看,就评论一下,并且告诉我想看我解读哪个故事。

    毕竟我实在不知道从何说起,故事总得有个头,但山海经的故事没有头。

    时间线复杂至极,跨度逾数千年。

    至于结尾,倒是很明显,是成汤伐夏桀。

    所以我说刘歆一定删了很重要的一段历史,不止一段,而是好几段,使得整个山海经,断断续续,东拉西扯,超难整合。

    总之可能这番外想看,只能疯狂催我更。

    啧,以上。

    ……




关于山海经的二点想法
    吃素滴和尚让我解读鲲,我只想说,山海经里没有鲲

    不过有人考证,庄子对于鲲鹏的描述,脱胎于山海经中的北方之神禺强。

    这个名字大多数人可能不熟悉,但他又叫玄冥。

    淮南子天文训“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

    这指的就是禺强,他辅佐颛顼,相当于应龙之于黄帝。

    因为庄子写了北方禺强,黑身手足,乘两龙。

    黑字古文又与鱼字相近,有人认为可能传抄错误,其实庄子想说鱼身手足,乘两龙。

    而禺强在山海经里,又是人面鸟身,乃是北方海神。

    所以有人就分析了,禺强有鸟身和鱼身两种形态,同时也是海神和风神之类的。

    于是,鲲鹏其实就是北海神玄冥的说法,就冒出来了。

    对此,我个人是完全不信的,这完全是强行套关系。

    玄冥这个人在山海经里,主要有两处描述。

    山海经海外北经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

    哦豁,这一对比,矛盾出来了。

    大体两处描述接近,但一个说践两青蛇,一个说践两赤蛇。

    最骚的是山海经大荒东经又写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黄帝生禺,禺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处东海,是惟海神。

    黄蛇的也来了。

    其中禺就是禺号,而禺京就是禺疆,也就是禺强。

    这是异体字的问题,因为文字一直在变,而山海经则是不同时期不同地人写的。

    我认可,但我觉得,不是黄帝生的禺号

    因为海内经写了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

    这就和大荒经矛盾了。

    两者必有一伪,乃是一些有心之人为了把帝俊这个东方神系彻底抹去,而把一些原本属于帝俊衍生的存在,挪移给了黄帝。

    海内各经被删除的地方最多,尤其是海内东经,基本全删了,剩下的版本里,海内东经只有一百来字。整个山海经里最短的。
1...486487488489490...6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