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承包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南希北庆
......
户部。
“宋尚书,虽然那些人的确有错,但是也罪不至死,这般杀下去,可也是不行的,这时候你们户部应该赶紧想办法平息这场风波。”
王家屏面色焦虑地向宋纁道。
坐在对面的方逢时也点头,道:“如果宋尚书此时站出来,一定能够得到朝野上下的支持,只要大家能够团结一心,应该能够平息这场风波。”
宋纁看了他们一眼,苦笑道:“不瞒二位,这期间我一直都在想办法,但是......。”
他说着,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些信函来,递给方逢时和王家屏,道:“这是江南各州府传来的信函,他们都要求取消一条鞭法,原因就是百姓手中都没有银两,一条鞭法难以在江南继续执行。”
方逢时、王家屏接过信函的同时,又面面相觑。
宋纁道:“换而言之,国家财政也受到波及,一旦我们无法从江南获取白银,那军饷也将会出问题,如今我们户部也是自顾不暇啊!”
他不是不想帮忙,而是他没能力帮,照此下去,国库也会变得急缺银子,他现在都已经要做最坏的打算,调整军饷,调整税入,户部上下是焦头烂额,且都笼罩宋景升自杀的阴影下。
他哪有功夫去帮别人啊!
方逢时苦笑道:“看来如今唯一能够平息这场风波的,就只有郭淡了。”
宋纁点点头道:“据我所知,他的钱庄屯了大量的白银,并且最近还在持续不断的增加。”
方逢时惊讶道:“这是为何?”
宋纁道:“虽然我大明的白银一直都匮乏,但还不至于到达这种地步,只不过大家如今都将钱藏起来,那些大地主、豪绅在当地都有势力,他们一般选择将银子藏在家里。
而商人们虽然也握有大量的白银,但他们可没有足够的实力来保护自己,如今他们是人人自危,生怕别人来抢他们的银子,而所有的一诺钱庄都有皇家禁卫保护,而且之前就有许多大富商都选择将钱存入一诺钱庄,故此越来越多的商人将白银存入一诺钱庄。”
王家屏突然道:“相信这一点,陛下比谁都清楚,但是陛下并未表示让郭淡回来。”
宋纁点点头道:“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其实他是在暗示王家屏和方逢时,这事就是郭淡干得,你们找任何人都没有用,你们只能去找郭淡。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的是,万历现在也有些慌,因为张鲸拿着厂卫收集来的情报,直接放在万历面前,这么搞下去,全国都可能会乱的。
甚至就连李太后都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万历也没有想到会搞得这么大,从江南到京城,整条运河都受到波及。
他赶紧偷偷摸摸把郭淡叫到宫中来。
“你可没有告诉朕,此事会闹得这么大,朕可不想将国家真的搞乱。”
万历也真是急了。
郭淡却是一脸淡定道:“陛下勿忧,这其实只是皮外伤,虽然疼,但并不致命,卫辉府闹成那样,但卫辉府的农业没有遭到破坏,只要百姓还有饭吃那就不会大乱。”
“皮外伤,这还只是皮外伤?”
万历激动道:“你知不知道,这都已经影响财政。”
郭淡道:“可能会对一条鞭法造成冲击吧。”
万历愣了下,道:“原来你是知道的,这要是这国家乱了,朕可也饶不了你。”
哇!这话你说得你也不脸红,劝你善良。郭淡郁闷道:“陛下,如今大量的银子可都在您手里,就算国库受到影响,也不至于导致国家变乱,一切都还在陛下您的掌控之中。”
万历听得眼中一亮,猛然醒悟过来,对呀!加上别人的银子,朕手中控制着千万两,国库白银每年税入一共也才四百万两而已,朕怕个什么,这又能乱到哪里去。
郭淡在这方面是非常小心得,他绝不会让万历觉得他是一个恶魔,如今这情况是,银子在谁手中,谁就能够控场。
钱不在郭淡手中,全都是万历手中。
每一个钱库,都是万历的人在把守,郭淡要动里面的钱,可也得经过万历的批准。
决策始终在万历手中。
万历一身肥肉全顿时都松了下来,微笑地向郭淡问道:“你到时能不能收拾这残局?”
郭淡道:“这应该没有问题,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万历忙问道:“此话怎讲?”
郭淡道:“不瞒陛下,卑职事先也低估我大明白银的匮乏,卑职也没有想到会这么严重,但这其实是好事。
卑职已经派人到处收集货物的情况,尤其是丝绸、茶叶、瓷器,如今由于贸易的停滞,导致各地堆积大量的货物,白银购买力在不断的增加。
根据卑职的估算,如果再等上一些时日,等到白银的购买力再增加一些,我们再抛出白银,横扫市面上所有的丝绸、茶叶、瓷器,令白银重回市场,便能解决这场危机,然后通过海外计划,又将这些货物变成更多的白银,也许是能够弥补之前所有的损失。”
“真的?”
万历睁大眼睛问道。
郭淡非常保守道:“就算不能全部弥补,至少也能够弥补大半。”
万历乐呵呵道:“如此朕就放心了,反正他们还没有提议让你回来,那咱们就先跟他们耗着,看谁先认输。”
有钱就是了不起啊!





承包大明 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势力地崛起
大明的基本盘,当然还是农业,农民也是大明最庞大的阶级。
故此只要基本盘不崩溃,大明自然也不会突然崩盘的。
郭淡可也不傻,如果都没法控场,他也不敢这么干。
但商业到底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商业突然停滞,谁都疼得受不了,苦于又没法解决。
而如今大家都明白过来,这事十有八九就是郭淡设下的圈套。
在这场危机中,不少商人都破产,唯独郭淡这小子是置身事外,因为他手中就只剩下钱庄和信行。
关键这两门买卖在这场危机中,几乎唯一赚钱的买卖。
因为不少商人都将钱存入钱庄,郭淡也不是开善堂的,这得交保管费。
还有不少商人面临许多债务,也得找信行统计。
这绝不可能是一个巧合啊!
你刚把买卖变卖,结果那些买卖就全部破产。
要说不是郭淡在从中作梗,鬼相信啊!
那么,是不是又将锅全部甩给郭淡?
真不是他们不想甩,而是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甩,因为就是他们让郭淡关门的,不是郭淡自己想关门,如今又怪郭淡关门,这不是打自己的脸么?
至于铜钱么?
郭淡得拿银子去购回股份,那么他用铜钱就支付员工有何不可?
许多官员已经不堪重负,是自捶胸口,吐得三升血,然后主动辞官,保命要紧啊。
而如今保守派里面也出现一些争论声,有些人认为愿赌服输,如今大势已去,该去请求陛下让郭淡继续承包四府。
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一旦认怂,那将满盘皆输,他们也知道,万历就在等他们服软,可是一旦服软,那么他们之前颠倒黑白,诬告郭淡,可就都成罪证了。
到时秋后算账,他们还是难逃一死。
这时候一定要顶住,这国家乱了,他皇帝也受不了。
你们可以请郭淡回来,但我们是绝不会出面,也绝不会向郭淡低头认输。
东阁。
“申首辅,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就算杀光他们,但问题依旧得不到解决,这受苦的是百姓啊。”
在家得王锡爵也忍不住了,终于出得家门,回到朝中,而他首先就是劝说申时行,停止这点兵点将的游戏,这个游戏纯粹就是报复,因为点派得那些人,都是一些不可能能够处理这场危机的官员,要这么拖下去,危机将会越来越严重,于国于民都不利!
申时行叹道:“不瞒你说,其实我早就想收手了,是他们不肯认输,他们不认输,那么郭淡就无法回来,这问题就解决不了啊!”
王锡爵问道:“难道满朝文武都对此束手无策吗?”
申时行摇摇头,道:“如今财政方面都出现问题,因为一条鞭法,导致百姓必须缴纳白银,而目前江南地区连一两银子都找不到,百姓都是心急如焚,他们就是将所有的粮食都拿去换银子,都无法缴税,户部也为此感到非常头疼。
另外,河南道作为粮仓,刚刚经历水患,这都还没有恢复过来,而如今又面临这么大的危机,局势也是岌岌可危。”
王锡爵不禁闭目一叹。
但这就是明朝。
明末大难临头的时候,官员们都还在自相残杀,宁可让清兵打过来,也绝不向政敌低头,更何况如今只是小难临头,他们才不会轻易认输。
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明朝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心里并不认为自己跟国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他们都认为国家只是朱家一家的天下,因为当初朱元璋也就是这么定的。
朱元璋定下来得官员俸禄可是非常低的,但他对待自己的子孙又是另外一回事,当初就连掌控兵权得,也全是他的儿子,只不过后来是成祖拿着金钱把那些藩王的兵权都给换了回来。
但意思很明显,这天下全都是我朱家的。
你们官员那只是我们朱家的雇员。
但如何让官员效忠皇帝,就是凭借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那八股文与明朝的体制那是相辅相成,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与唐宋其实是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隋唐都是门阀制度,宋朝是士大夫共治天下,不管是门阀,还是士大夫,在他们的时代都有着极大的特权,明朝是官僚阶级,但绝不能说皇帝与官僚共治天下,明朝的官僚在名义上的特权那跟唐朝的门阀和宋朝的士大夫是没法比。
官员在皇帝面前,也是非常卑微的。
故此明朝重视思想,非常重德,德行高尚的官员,虽然可能骂皇帝,但他也会忠于皇帝。
可惜儒家思想又是一种非常世俗的思想,不像似西方那种信仰上帝,是很难忽悠天下聪明人的。
这么多年下来,大家也都看得很明白,既然都是私人的,而没有公家一说,那这就很好算了,当然是以自己的利益优先,国家损失,那只是损失他们老朱家的,但要我对政敌低头,那损失的是我们个人的利益。
要是平时,万历估计也就是灭灭他们的威风,不会玩得这么绝,国本之争闹成那样,他也没有对对方赶尽杀绝。
可如今万历是有郭淡的技术支持。
这可就不同了。
万历不但不收手,反而还下旨责问,怎么情况还没有得到解决,申时行你在干什么,四府官员怎么还没有任命上。
申时行倒是想收手,但如今他也是骑虎难下,于是又将吏部尚书找来,看看谁脖子硬就派谁去吧。
......
一诺牙行。
“哇!真是没有想到,这脖子硬的还真是不少啊!”
郭淡都有些懵了。
他也没有想到对方会这么刚猛。
徐姑姑轻轻叹道:“如今各方都是骑虎难下。想让那些言官低头,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当初可是一直都在跟张居正作对,如果他们此时对一个商人屈服,那他们将来也难以在朝中立足,就还不如辞官回家。
而内阁方面,就算他们愿意妥协,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妥协,他们若来请你,首先你不可能答应,其次可能又会被对方倒打一耙。”
郭淡不禁问道:“那这要僵持到什么时候去。”
徐姑姑道:“你很着急吗?”
“我不着急。”
郭淡摇摇头,道:“反正死得又不是我。”
徐姑姑道:“但那些百姓是无辜的呀!”
郭淡双手一摊道:“但是我没有权力,我也什么都干不了。”
还是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既然这都是不能改变的,那大家就还是先顾着自己。
朝中双方开始拼内力,拼家底。
郭淡没有想到对方脖子会这么硬,而对方其实也没有想到,万历这回会这么狠,这国家可是你老朱家的,你就任由这场危机继续下去吗?
殊不知越往后拖,万历的损失越小,而且银子都在万历手中,万历也是有恃无恐。
而就在这时候,从江南处州上来的一道奏章,打破了僵局。
处州判官顾宪成突然上了一道奏折,而题目就是“秋后算账”。
大意就是讽刺内阁,我知道你们是要秋后算账,可以,没有问题,如宋景升、吕郎斋他们确实犯了很多错误,这理应受到处罚,但问题是现在还没有到秋后,你们就急着算账,置百姓、国家于危难不顾。
这难道是为人臣子该干的事吗?
他认为在这时候,内阁应该挺身而出,团结朝廷,想办法去解除危机,等一切再过去之后,你们再慢慢算,而不是借此危机来消灭政敌。
此乃本末倒置。
虽然奏折中,也指出保守派的错误,但是保守派是如获至宝,他们开始反击,这么大的危机,那些小官员根本没法处理,这时候你内阁是责无旁贷。
现在不管吏部指派谁去,他们都反对,他们要求内阁亲自出马,你们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
而同时顾宪成这一道奏章也获得许多正直官员的拥护。
危急关头,你申时行就顾着公报私仇,而且你也杀了不少了,也该收手了。
申时行也是有苦难言,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只是一笑置之,但心里却大骂顾宪成,你真是站着会说话不腰疼,你别光会说我,你倒是给个主意啊!
但是他也知道现在许多官员对此非常不满,于是就直接挑破话题,开始跟他们清算旧账,当初是谁急着将郭淡赶走的?又是谁诬蔑郭淡、王锡爵他们。
你们颠倒黑白,导致国家大乱,但是你们现在连错都不肯认。
而就在这时候,吏部侍郎沈一贯突然跳出来,喊出了一句令满朝文武都感觉非常尴尬的口号,他竟然推荐郭淡出任户部右侍郎,以及入阁。
他甚至将郭淡比之为齐国管仲,大汉萧何,认为郭淡乃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治世奇才,朝廷理应任人唯贤,破格提拔。
这真是肉麻到没有人受得了。
不少官员听到这话,真的都羞于与他共事,你身为吏部侍郎,竟然去舔一个赘婿商人,而且如此没有下限,他才二十多岁,你让他入阁,你要不要点碧莲,我们的官员脸全让你给丢了。
就连吏部尚书杨巍都觉得这家伙疯了。
可令人惊讶的是,朝中大量的权贵、功勋,以及不少漕运官员,地方官员全都支持沈一贯得主张。
并且支持他们的声音是越来越大。
就连保守派和内阁都看呆了。
是世道变了吗?
原来这都是因为背后的利益集团开始有些受不了,这商业不景气,漕运、盐、铁、茶、马等等贸易,全部都受到重创。
单说这盐,以明朝的制度来说,贩卖盐去边境地区,可都是需要商人,而如今商人都不肯拿银子买盐了。
这怎么操作?
跟这些利益有关的官员、权贵,这心里能开心吗?
虽说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但是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无辜的。
他们是越发非常厌恶两派得斗争,因为他们迫切地想要解决问题,等问题解决了,你们想怎么斗都行。
而顾宪成是要求内阁团结朝廷解决问题,这非常符合他们想法,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郭淡,那么沈一贯提出来让郭淡担任户部侍郎,也符合他们的利益。
顾宪成和沈一贯的发声,直接导致朝中两股新的势力渐渐形成。
真是时势造英雄啊!




承包大明 第七百二十八章 永不入仕(盟主加更)
有趣的是,内阁与言官这对死冤家斗得你死我活,但最终却被沈一贯将胜利的果实给劫走了。
真得是非常非常讽刺啊!
不管是朝中,还是地方上,越来越多官员都选择支持沈一贯的主张,这危机当前,你们谁要还顾着自己的利益,那真是太自私自利了,不配为人臣。
关键疼得是我们呀!
天天店铺关门,关得我们是心慌慌。
这言官和内阁也不敢再斗下去。
这都引起了众怒。
在斗下去,真的就是玉石俱焚。
关键言官自己也是损兵折将,他们早不想继续斗下去,他只是不愿意低头认错,沈一贯突然跳出来,力荐郭淡为官,倒是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下。
而沈一贯突然就获得了朝堂的话语权,就属他声音最大,风头一度都压过阁臣。
可见这人是非常聪明的。
他若真的支持郭淡,他一早干嘛去了,郭淡被欺负可不是一次两次,他从来没有为郭淡说过半句话,他在这时候站出来,那可真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但他也令朝中问题变得简单化了,郭淡入仕。
.....
“入...入阁?”
郭淡目瞪口呆地看着张诚。
张诚点点头。
郭淡不禁好奇道:“敢问內相,此乃何方王八蛋想出来的主意?”
张诚呵呵笑得几声,道:“此乃吏部左侍郎沈一贯提出来的。”
郭淡急急问道:“他还活着吗?”
“不但活着,而且是一飞冲天啊!”张诚笑吟吟道。
郭淡诧异道:“一飞冲天?那些言官没有将他群殴致死吗?”
“行了,行了,你还说上瘾了。”
张诚挥挥手,又道:“如今朝中可是有不少人支持你入朝为官,虽然入阁可能夸张了一些,但是户部右侍郎倒是很有可能。”
郭淡困惑道:“这怎么可能?”
张诚笑道:“起初咱家也觉得惊讶,不过仔细一想,倒也明白过来,唯有这么做,才能够平息朝中的争斗。当初为何大部分官员都要反对你。
可不是说他们都与你有私人恩怨,而是因为你不是官员。一旦你入朝为官,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也给了那些言官台阶下,他们宁可死也不愿意支持一个商人,但是他们会愿意支持户部侍郎。
而朝中许多大臣不愿意见到他们再斗下去,故此沈一贯的建议立刻就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尤其是江南官员,你应该知道,此次危机中,受伤最重得可就是江南地区,而内阁和言官虽然没有明言支持,但他们也都没有反对。”
郭淡沉默少许,问道:“陛下是怎么想的?”
张诚道:“陛下只是让咱家来将此事告诉你,顺便问问你的意见,并未说别得。”
郭淡沉吟道:“內相,你是知道的,我真没有想过入朝为官,这我...。”
张诚忙道:“你先考虑考虑,事已至此,也不急着这一时。”
这其实也是在暗示郭淡,这事一定要谨慎考虑。
“多谢內相。”
送走张诚,回到办公室时,徐姑姑已经坐在里面。
“问题依旧啊!”
郭淡往沙发上一坐,略显疲态道。
徐姑姑道:“那不知你可有改变想法?”
“没有!”
郭淡摇摇头道:“不但没有,反而更加坚定我不入仕的想法,就朝廷这情况,别说让我当户部侍郎,就是让我当首付,我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徐姑姑笑道:“你谦虚了。”
“我是认真的。”
郭淡点点头,一本正经道:“就朝廷那德行,就算你打个屁,不,就算我打个屁,只要有人说臭,就一定会有人说是香的,关键不在于政策得对错,而是在于利益所产生的矛盾,这都是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且话说回来,一旦我为官,那我就没有承包州府的理由,又会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
徐姑姑也认为郭淡即便入仕,恐也难以有所作为,因为这里面有一个矛盾无法解决。
但她认为的矛盾,跟郭淡想得到不一样。
郭淡提到的问题,是可以用手段解决的,不是说完全无法解决,你可以利用政治手段,铲除政敌,就跟张居正当初一样,问题是一旦你做到权倾朝野,皇帝自然又不会放心。
这就是典型的张居正现象。
你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有权力,但皇帝又不会答应的,
申时行也知道这一点,他是走以德服人的路线,可惜变成一出笑话。
到后来王锡爵又想加大内阁的权力,结果小小关税,都弄得他半死不活。
故此徐姑姑也并不是非常赞成郭淡入仕,她思索好一会儿,突然道:“既然如此的话,只能故技重施。”
“故技重施?”
“你的那个誓言。”
“呃...我的那个誓言已经是非常出名,那沈一贯应该也是知道的吧。”
“但已经没有人可以证明这是假的。”
“这不重要,不,这本来就是真的。”郭淡略带责怪地看了眼徐姑姑。
徐姑姑抿唇一笑,道:“不管真假,孝道还是非常重要的,虽然陛下与满朝文武都认为以你的能力足以出任户部侍郎,但是陛下为顾全孝道,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还是能够得到的大家的谅解。”
1...515516517518519...7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