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马月猴年
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一个普通的农夫, 或许一辈子都不会走出他耕作的那个村寨,离家最远的道路,就是去赶集的那条。
这些农夫、佃户所有的产出, 都集中在了当地的大户地主手中,而这些粮食, 只有在商人经过的时候才能进行变现,而因为价格或是交通等的原因, 并不是像后世,嗯, 即便是后世的交通条件,也有大量的农产品买不去的情况,更不用说大汉当下了。
因此这些地方豪强大户手中,往往都是囤积了大量的粮草。有时候这些粮草囤积的时间太长了,腐烂变质连吃都吃不了,就只能是堆往山沟里面焚烧
啥?吃不了为什么不分给农户?呵呵。
所以说江东这些大户豪强手中没有了存粮,孙权不信。你就没给他们说, 若是肯捐粮草,我就封给他们官职么?嘉奖!官职!!
说了吕壹依旧是撅着屁股,都说了可是他们说,真没有粮草, 若是有,肯定捐
多捐点钱粮什么的然后混个官职,至少有个表彰的交易,从春秋战国时候就已经很多了,到了秦汉只是更是蓬勃发展,到了汉武帝时期甚至连爵位都拿出来挂靠,捐多少钱粮就换个什么爵位,可以当一地代表什么的,都是基本操作。
嘉奖,官职都不要?孙权冷笑着,这是要某的命啊!呵呵,既然想要某的命,某就先要了他们的命!
吕壹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孙权的计划全部被打乱了!
这不仅仅是一顿庆功酒的问题!
嗯,或许也是
更重要的是孙权原本想要借这个机会,好好整顿一下江东一直以来存留的弊病和隐患, 想要转变一下江东政权,也就是孙权孙氏的核心力量对于地方, 对于军队的控制力不强的问题。
江东的世兵制之下, 导致军队正规化职业化的程度非常低下, 兵归将有的程度太高,士兵利益和将领捆绑程度较深,使得孙权这个君主的号令,甚至还不如某个将领的命令管用!
在说你呢,嘟嘟
但是么,世间之事,那有办法尽如人意?
就在鲁肃抵达吴郡,急急去拜见孙权的这一天,江东的粮价,一石的价格猛然突破了五千钱!
在正常的年份,一石最贵的粱米也不过是四百钱。普通的粟是两百钱,江东较多的稻谷也差不多是这个价。在黄巾之乱之前,基本上都是这个价格,而在后来的董卓铸造恶钱的情况下,当时粮价最高也不过是十倍左右,两千多钱。
因此这个粮价一出来,顿时江东民众一片哀嚎。
受到粮价高涨的影响,江东那些真正受灾的区域的氛围,已经是紧张到了极致。
虽然说受到了孙权的指派,已经有一部分的粮草转运进入了受灾的区域,但是当地的灾民,并没有得到第一时间的安抚和维护秩序,乞丐与流民开始往更大的城镇聚集,吃不上饭的民众越来越多,大家都在找粮食,或者说,找吃食,一切可以吃的东西。
这一场并非在历史上登记的灾难,一时之间气势汹汹。
在这样的情况下,善心人士么,还是有的。
比如陆家。
陆家老宅庄园之外,便是有成百上千的难民聚集,几乎都将陆家庄园之外的空地都占满了。
在庄园的大门之前,搭出了一个草棚。在草棚之中,十口大釜排列而开,熬煮了许久的粥汤热气腾腾,带给这些流民活命的气息
在庄丁的维护秩序之下,流民拍着长长的队列,陆续的上前领取粥汤,一人一勺,多了没有,吃饱自然是妄想,也就是暂且饿不死而已。
领了粥汤的,有的是急急的端起就喝,一句话都不说,但多数都会赞一句陆家老爷仁慈无双,福寿永享等等的吉祥话,虽然他们大多数都不认识陆氏兄弟,也不知道陆家郎君还根本不算老。
但每在这个时候,站在锅釜边上替这些流民打粥的庄丁都会立刻说一声,这是江东之主孙将军的粥,陆家不过是暂待布粥而已
庄园的墙内墙外,几乎就是两个世界。
高大厚实的庄墙屏蔽了外面的喧嚣,陆逊坐在厅堂之内,正在慢悠悠的喝茶。
陆瑁走了进来,皱眉说道:外面的流民越发的多了,今天去看,又多了四十余,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算是个头?我们我们总不能这样一直施粥下去罢?再这样下去,一天也要好几十石我们能支撑得多少天?
陆逊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支撑不了多久
陆逊的声音平淡,就像是在叙说着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那大兄你刘瑁皱眉,不能理解陆逊的意思。
正在此时,门外忽然来了一名随从,启禀家主,暨长史来访!
看,这不是来了么?陆续微笑了一声,开中门,待某亲自前迎!
在吕壹差一点被盛怒之下的孙权捅死的时候,同样作为孙权走狗的暨艳,当然不可能闲着,也在四处嗅探着猎物的气息
陆从事!暨艳笑呵呵的,早闻陆氏有仁德之名,向来有孝义之行,今日得见陆从事赈救灾民于此,真乃国士也!待此番灾祸消弭之时,某定会向主公禀明陆从事之功勋,以致鼓励!重重嘉奖,以励后效!
陆逊微微拱了拱手,先是请暨艳喝茶,然后才慢悠悠的说道:暨长史此言略有偏差此施粥之举,并非陆氏之名,乃遵从主公吩咐
呃?!暨艳一愣。
这什么情况?
暨艳还以为这一次是死死的抓住了陆逊的小辫子。
在灾情面前,施粥可以说是仁慈,不忍见到百姓苦痛,但是反过来说,也可是有意收买人心,蓄谋名望,收罗人口,有不轨之心!
暨艳前来寻陆逊的时候都已经想好了,准备搞个一鱼,呃,一鹿三吃,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计划才刚刚准备铺垫一下,就被陆逊拦腰截断,接不下去了。
这暨艳挤了挤笑容,明显比之前的笑多出了几分的僵硬,陆从事莫要虚言,这主公方回江东不久,又何尝有令陆从事赈灾救民?
陆逊依旧是微笑着,温文尔雅,沉稳有度,某见这天时久旱,便上报主公言若有旱灾生发,愿替主公分忧,献家中存粮,代主公救赈流民主公回函应允暨长史是否要查看主公回函?
呃这个这个就不必了暨艳一时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就觉得尴尬无比,然后心中也不由得生出了一些恼怒,觉得陆逊就是挖好坑等着他跳,看他的笑话。
正在暨艳没有什么话头,准备谁便再讲两句就走,好表现得自己不是那么尴尬,并非是针对施粥这一码子事才前来的时候,却看到陆逊从袖子里面掏出了一份表章来,暨长史来得正好某庄中存粮不多,再过十日,便是将尽!而这流民依旧无着此份表章,乃某施粥以来,每日所费清单,还烦劳请暨长史转呈主公十日之后,此处便是无粮可施,这灾民何去何从,还请主公定夺
暨艳哪里肯在这个时间段去触霉头,眼珠咕噜转动了两下,便是推诿说自己另外还有公事要办,并不会回城中去,让陆逊自己去递送。说完了之后便是连声告辞,显得自己很繁忙的模样,谢绝了陆逊的相送,一边打着哈哈,一边急急离开了陆家庄园。
虽然暨艳说不必相送,但是陆逊依旧送到了庄园大门,等到暨艳一行人的身影渐渐远去消失了,陆逊才轻轻嗤笑了一声,然后转身对在跟在身后的管家说道:将告示张贴出去,就说陆家存粮即将耗尽!十日之后将无粮可用,无粥可施!让这些人赶快另寻他路
管家恭敬应下。
陆逊缓缓的往庄内走,还没走到厅堂之处,便是听到了庄园之外传来的巨大的惊呼之声,想必是十日之后便无粥的消息传开所导致的
陆逊看了一眼从内堂屏风后面转出来的陆瑁,淡然说道:现在汝可是明白了?
陆瑁拱手一拜,大兄远虑小弟佩服
陆氏之前就受过重挫,并且江东士族都有明里暗里的承诺,因此陆逊当下主要还是防范孙权这一个方面,先行示弱。虽说舍弃了不少粮草财富,可是也使得陆氏在这一次的风波之中,先行立于不败之地。
孙家多余的粮草,已经用于赈灾了,同时又是以孙权的名义,让旁人想要在鸡蛋里面挑骨头都找不出来!
同时,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施粥,再加上十天的缓冲期,在流民之中也会知道在陆氏这里已经没有了粮草,继续前来陆氏这里除非是想要造反暴动,劫掠庄园,否则什么都得不到,还不如前往其他地方,所以也就等同于在流民方面,陆氏也先行获得了豁免
十天之后,陆家上下就将从这一场风波之中完全脱身!
所付出的不过就是庄园之中的一些陈腐粮草而已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有陆逊这样的谋略,可以在纷乱的局势之下找出一条最有利的道路,还有很多人是见钱眼开的,甚至是要钱不要命。
在灾害扩大。矛盾日益尖锐之后,流血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当然,普通百姓的死亡,并不能造成多大的影响,让整个江东陷入不可救药的混乱的,是安吴县令的死
安吴在泾县之南。安吴县令是孙权新提拔起来的寒门子弟,自然是要在孙权面前做出一些事情来,接到了全力调取粮草的指令之后,也是立刻对当地大户宣读了行政命令,要求大户立刻缴纳粮草。
大户哪里愿意,先是不软不硬不咸不淡的拖着,后面干脆就称病不见。
安吴县令急了,眼见着不能完成任务,恐怕自己被孙权所恶,便是不管不顾的大发雷霆,准备人手要搞大户,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出身寒门,并没有多少家宅内部政治的经验,安吴县令对于自己属下人手的防备心不足,消息很快就泄露了出去。
豪强大户一看无法善了,便是一不做二不休,请了刺客直接干掉了安吴县令。
在汉代,地方豪强大户花钱刺杀官吏,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历史上刘备太史慈等人都被刺杀过,之前的斐潜也是一样遇到过刺杀,而对于安吴县令来说,一来其自身武勇不足,二来又没有高手护卫,三么也没有像是刘备那样有名望,有仁德之名,自然难逃一死。
命案发生之后,大户令人放出风声,说是县令是被流民所杀,原想着就此结案,但是这一件事情被在陆逊那边碰了个钉子的暨艳闻到了
正在发愁没有什么突破口的暨艳,立刻觉得是找到了突破口,连夜便是出发,带着人马直奔到了安吴,二话不说就将大户全家上下都抓了出来,然后收罗出了一大堆的相关证据,连带着这些大户全家上下一同押送回吴郡。
本来这一件事情,确实是大户做得有问题,但问题是接到了这个大户案件后续审理的吕壹,如获至宝一般的想要从这个大户身上牵扯更多的人
然后就有人传言说,吕壹在那大户全家投入了吴郡大牢之后,第一时间就冲进了大牢之中,不仅是用了重刑,还当着大户的面,让人去欺凌了大户的妻女,在精神和肉体上双重打压大户,不仅是要胁迫大户画押认罪,还要大户攀咬其他的人。
这种明显有些越界的行径,自然是惹起了更大的风波
正常来说,江东士族也不全都是傻子,即便是那个被抓捕的大户,也是知道不可竭泽而渔的道理。这些人会在吃了大头之后,吐出一些残羹冷炙来,装作善心的安顿这些灾民,甚至还有可能也会像是陆氏一样出来布施粥饭,毕竟不管怎样还是要保存一些人口,方便灾年过后的持续耕作,这也符合大户自身的利益。
在有官府出面的赈灾之下,并不能让灾民完全得到安置,总有一些人因为各种情况,不得不从自耕农变成了卖身为奴,亦或是成为佃户,无产者,放下尊严去求人,艰难的的活下去,而地方大户也借着这样的机会,完成更进一步的土地兼并资本积累。
所以,若是孙权肯放下一些利益,进行赈灾,这一场灾害也就会很快结束。
只可惜盛怒之下的孙权丝毫都不想退让,即便是鲁肃苦劝也是不听,令找到了罪行证据的暨艳和吕壹开始大肆抓捕,一时之间大牢之内,人满为患。
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背叛大戏,在江东又一次的上演了
诡三国 第2444章低头和下嘴
江东弊病,由来已久。
这是从孙家根子里面带出来
这一次背叛旳大戏,其实也并非是第一次上演。
因为背叛是孙吴江东政权的永恒旋律。
特别是孙权继承了孙氏集团之后,便是将背叛二字刻在骨头里,流淌在血液中。
孙权和曹操好过,然后说翻脸就翻脸,和刘备也好过,同样说背刺就背刺。和旁人结盟多少次,就有背叛多少次,只要利益到位,随时随地都可以撕毁合约。
孙权与刘备相比,他没有流离失所,寄人篱下,无立锥地的苦楚,与曹操相较,他也没有内部那种拥汉的尖锐矛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政治斗争,可是在孙氏江东集团统治之下,似乎从来就没有统一过思想,没有共同的目标,有的便是背叛的传统。
在历史上,建安十三年,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封豕以养爪牙长达八年的孙权集团,其股肱,谋主们竟然在鼓励孙权向曹操投降。刘备也好,曹操也罢,几时出现过群臣推着君主投降这画面?刘琮倒是有过这待遇。
若不是鲁肃和周瑜力挽狂澜,孙权怕是刘琮第二了
孙权当时真的就是差一点从生子当如,变成若豚犬耳。
江东从孙坚第一次登上舞台,以及孙策的开疆扩土,再到孙权上位的整个过程当中,整个孙氏政治集团运作模式,和曹操、斐潜的模式都不一样,也和历史上的刘备模式完全不同。
斐潜的地盘, 在他入主之前, 一半以上是贫瘠的, 剩下的一半则是混乱的。
并州上郡一带,在斐潜最先到达的时候根本没有多少的人口,甚至连郡县都少得可怜。尤其是北地阴山一带长期被鲜卑侵占, 还有像是白波马贼等等乱七八糟的流窜作案的小团伙。要人口没人口,要经济没经济, 要耕田没耕田。
在人口方面, 幸运, 嗯,或是在斐潜的计划之中, 董卓的迁都,带来了大量河洛的逃亡人口,后来关中大乱, 又是补充了一批, 这才让斐潜有了立足的基础。
在经济最初积累的过程中, 则是通过董卓大量发行恶钱的信息差, 从河东上党太原一带获取了当地豪强大户的大量物资,就像是后世北方老大哥倒下的时候, 光一进一出的差价就可以暴富。
而耕田则还是多亏了南匈奴,要不是斐潜忽悠了於夫罗,让他派了大量的牲畜帮忙耕田翻作, 光靠斐潜以人力开垦,肯定是没有办法迅速恢复上郡和平阳一带的田亩产量的, 也就无法支撑后续的流动人口大量入驻
至于后来的长安三辅区域,则又是另外一番的运作模式。
可以说, 斐潜的这些方法,只有在当时当地才能有效, 即便是有人想要仿制,也基本上做不到。这也是斐潜一直被大汉的士族私底下诟病谩骂,但是在许多公开场合依旧是不得不承认骠骑的功勋的原因。
没的说,换个人,换个时间,换个地点都做不来,这就是骠骑的能耐, 要骂只能是骂骠骑的新政,骠骑的残暴,骠骑的贪婪等等,却无法否认骠骑的在这一系列的过程当中, 对于大汉领土的收复和秩序的恢复
然后曹操这一方面地盘么,则一半是他自己打下来的,一半则是别人送的。若是前期没有袁绍,中期没有荀彧,曹操说不得就要向刘跑跑学习取经了
曹操是先小人后君子。
在曹操早期起兵阶段,小股东手里有个几百千余的士兵,若是有三五千就能算是大股东了,直接控制万把人可以毫不客气的当ceo了。
曹操早期的资本少,后来收了青州兵,就相当于自己带大量资本入股,ceo自己控股,占据绝大多数的股份,自然在公司里面说一不二,拥有绝对的决策权,但即便是这样,依旧还有小股东时不时的说三道四, 叽叽歪歪,甚至还要篡权夺位, 这如何能忍?
所以现在曹操热情的邀约各位小股东的妻子到邺城做客, 并且表示他选择朋友绝对不会以他朋友的钱有多少为标准
至于历史上的刘备团队么,早期在其入主荆州之前反叛的人不见得少,毕竟公司在破产边缘反复横跳,不是心大的绝对受不了。同时老板又是时刻准备扔下老婆跑路的惯犯,其手下员工干不下去了选择跳槽,也是人之常情。后来历史上刘备入住荆州,再获得了川蜀之后,那些中高层大部分都是在最困难的时候留下来的老员工,除非极个别情况,都不会在好日子里面叛乱。
最后是孙家三口子,孙氏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真正的入主江东,顶多只能算是在江东有一块自己的地盘。早中期的孙坚在大西北闯关西,积攒了点原始财富之后转战江东,孙策则是仗着人狠话不多,跟袁术翻脸,生生的从淮扬一带的豪强手中抢了一块地。
除了自力更生的斐潜的北地区域之外,在大汉当时环境下,因为地方豪强已成气候,实力也是很强,所以大部分的诸侯都是通过和豪族的合作来统治其领地的,简单来说,豪族是股东,或者说是投资方,袁绍袁术曹操刘表刘备等等一系列的诸侯都是如此。
孙策未必是没有想过要和豪族合作,毕竟在他手下也有周氏,也有吴氏,还有张氏,朱氏等等豪强投奔,但是孙策当上了ceo之后,并米有继续和江东豪族好好商量,而是挥舞着大刀,少比比,要就一起干,不要就去死!
而孙权上位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孙策那么粗的棒子,于是那些曾经迫于之前那两个家伙的淫威,不得不投资给孙坚孙策的各大股东们,肯定是琢磨着是要找孙家的来好好的清算一二的,都盯上了孙权的菊花
孙策死前,孙家是占有五郡的,但是孙策死后,其中三个郡叛乱。
孙权,或是吴老夫人,在关键时刻借了一根大棒子
又是你,嘟嘟。
然后挥舞着借来的大棒子,孙氏展开了和其他股东的谈判。
要么大家都做出一些让步,还是一起搭伙吃饭,否则一拆两散三方瞪眼四下混战!大家都没好日子过!
于是江东众左右看看,将杀人的大刀子塞回袖子里,换上来笑脸,拿出了切肉的小餐刀。
孙权当时这样做的好处是孙氏进出口有限公司能够迅速的恢复秩序,ceo也还是孙氏的,但是坏处是这些江东的股东只是暂时被压制了,在私底下还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依旧还有万一股东们不满意,就会随时拿着手里的本钱大闹董事会,表决要换一个ceo的风险。
这也就是孙权一直都想要北伐,而江东士族始终都在扯孙权的后腿,扯不了孙权后腿也要扯下孙权小衣的原因,毕竟孙权北伐赢了,那么所获得的利益和声望都是孙权的,都是孙权的功劳,分肉的时候也是孙权说了算,可是万一打输了,损失的可都是江东大小股东手中的真金白银棺材本。
如今当下,那个大谈理想的,处于长时间草创期的刘备,已经是暂时离开了华夏大地的旋涡争斗,另辟蹊径的找到一片蓝海。
个人注资绝对控股的曹操,正在谋划如何睡服董事会的大小股东,展开第三轮的投资,以便更好的整合资产上市圈钱。
现金为王技术领先的斐潜,则是继续深挖壕沟,修建技术壁垒,准备在大汉之中,搭建出一个雄伟的殿堂
所以,原本这个时间段,谁都没空理会孙权,也不会出兵江东。
这,自然就是孙权计划好的,最好的时间,最佳的节点,他将在大胜而归之后,一举收缴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散落权柄,就像是要聚集孙氏之前丢失的神性一样,重新点燃神火,登上神位。
在孙权的谋略计划之中,想要让江东发展起来,最终能够打败曹操和斐潜,就必须先搬开拦在神位之前的两块巨石!
孙权默默的琢磨了很久。
也忍了很久。
他确实是很能忍的
但没有人喜欢一直忍着。
孙权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他期待着自己能够扬眉吐气一回,他原本准备一口气将一块写着世兵制的,一块写着宗族制的两块石头搬开,然后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世兵制这玩意的弊病,孙权已经是受够了,他急不可待的想要将世兵制换成募兵制,像是骠骑将军一样,兵卒都是孙家招募的,领孙家的兵饷,听从孙权的调派。
另外,孙权觉得,江东地区宗族太重,严重阻碍了江东发展。
江东那么大,但是发展却很慢。江东确实是够大的,毕竟孙权的江东扬州,包含了后世的苏皖浙赣闽五个省的面积,但是在孙权统治之下,只有六十多个县!并且在整体上,因为小县城的模式,以及在县城之外的宗族势力经济体,导致了江东的生产力一直都上不去!
这种生产力的低下,让时时刻刻关注着关中的孙权,感觉到了极大的心理上的落差
还有大小股东的各怀心思,对于孙权来说,动不动就是山越叛乱的情况更是让他抓狂。
孙权已经在很多地方加强了管理和修整,比如划分不同的将领防区,又比如在将领军队当中掺沙子等等,但是这样的行为反过来又会导致军队战斗力的下降,以及带来大江上下整体防御体系难以成型。
因此孙权在青徐之战之后,他已经受够了,他完全不想要在忍了,他需要宣泄,他想要爆发
就当孙权一边大肆抓捕所谓的谋逆之人的时候,叛变真的就来了。
陵阳县叛变!
春谷县叛变!
长先县叛变!
这些丹阳郡左近的县城,先后发生了叛变,或是将派往这些县城征调粮草的使者杀了,或是将这些使者抓捕下狱,或是直接封闭城门拒绝其入内,一时之间,整个的丹阳郡内动荡,甚至开始影响到周边的郡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