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诡三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马月猴年
可是自己很缺钱。
自己也明白为什么会缺钱,可问题是每当自己准备做一些什么事情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另外的一些事情!
就像是当下!
节堂周边的黑暗,就像是无边无际一样,而曹操身边的烛火,也就仅仅能排开这眼前的一块地方,而更为深远之处则是无力照耀,使得曹操也分辨不清楚,那些夜色混沌之下,究竟潜藏的是人,还是鬼。
年龄大了,连带着勇气似乎也在渐渐的消沉。随着身躯上的毛病越来越多, 尤其是自己的腰也不如从前了,越发的容易觉得疲惫,也越发的有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当年曹操面对董卓,面对艰难之时, 所展现出来的勇气, 虽然不至于说是让天下人拜服,但是至少影响到了荀彧和郭嘉二人,而现在么
自己还有勇气,直面那似乎无穷无尽的荆棘么?
荀彧在之前的议论之中,还有一点潜藏的意思,就是希望曹操能够明白当下的重点,就像是当年曹操在酸枣的时候,面对着董卓一样,主要威胁是在董卓这一方,而不是像是当时的什么陶谦啊,刘岱啊,甚至是袁绍、袁术这样的,明明只要兄弟联手就能横行天下,可是偏偏就是不做,成为了只盯着周边的蝇头小利的短视之辈。
这是荀彧的意思。
这或许也是颍川士族的想法。
别来搞我,我们是兄弟,看看,那边,关中那边,才是曹操你的敌人!
在酸枣之时,各路诸侯各怀心思,陶谦要搞张超,刘岱要杀桥瑁,袁绍欲谋韩馥,袁术只是死盯着袁绍
是不是这些人的下场都不好?这些诸侯口中说着国家大义,但是实际上都是想着自家的小心思,最后怎么样了?
当年只有曹操当时站在了大汉的立场,指向了大汉当时最大的矛盾点,建议暂时放下内部的矛盾,合力对付外敌。也正是这样,曹操在当时展现出了超出其他诸侯的优秀才能,才吸引了荀彧等人的投靠。
而这一次,荀彧也或许是想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依旧希望曹操能够明白,能够站出来,能够指向正确的方向,将原本处于内部的矛盾,转向对外,也就是针对于斐潜的方向。
而这样,就是正确的么?
曹操转头看着曹丕和曹植,问道:这几日功课可有懈怠?
孩儿未敢松懈。曹丕说道。
我也一样!我可努力了!曹植仰着小脸回答道。
曹操露出了一些笑容,点了点头说道,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
曹丕的眼角隐蔽的跳动了一下,但是声音依旧沉稳,请父亲大人出题。
父亲大人请出题!曹植笑着,又补充了一句,可不能出我没背过的!
哈哈哈曹操笑着,对曹植说道,你背过什么?论语有吧?左传呢?也有?嗯可知白公之乱乎?
曹丕的瞳孔剧震呸,只是瞳孔稍微收缩一下而已,真要是动不动就瞳孔剧震,恐怕就是癫痫性脑瘫患者了。
而在一旁的曹植显然更加的放松,抢先想到了相关的人物,问道:白公胜?
曹操微微点了点头,可是会背?
曹植二话不说就开始朗声背诵道:嗯楚太子建之遇谗也,自城父奔宋;又辟华氏之乱于郑。郑人甚善也。又适晋,与晋人谋袭郑,乃求复焉。郑人复之如初。晋人使谍于子木,请行而期焉。子木暴虐于其私邑,邑人诉之。郑人省之,得晋谍焉,遂杀子木。其子曰胜,在吴
好!曹操点了点头,打断了曹植,然后指了指曹丕,接下去。
嗯这个曹丕清了清嗓子,略微拖延了一下时间,嗯,其子曰胜,在吴,子西欲召之,叶公曰:吾闻胜也信而勇,不为不利。舍诸边竟,使卫藩焉。叶公曰:周仁之谓信,率义之谓勇。吾闻胜也好复言,而求死士,殆有私乎?复言,非信也;期死,非勇也。子必悔之!弗从,召之,使处吴竟,为白公
嗯,曹操点了点头说道,很不错,都不错。那么这个白公胜,是好是坏?所作所为,又是如何?
我知道!曹植仰头说道,白公胜是坏人!他不记恩!
曹操点点头,继续。
郑国收留了他父亲,对待他父亲甚善,他父亲反而谋郑国,此乃不义也。曹植侃侃而谈,他自己也是如此,楚国召其回,委以重任,结果他执意要攻郑,最终反叛
嗯曹操点了点头,然后转头看曹丕,你呢?也觉得是这样的么?
曹丕忍不住想要抽曹植一下,都给他全讲完了,自己还有什么好说的,可是又不能不说,沉吟了片刻之后说道:虽然表面上是这样,但还是要仔细考虑一下其背后的原因,比如说太子建为什么会离开楚国,而太子建的儿子又为什么会去吴国?为什么郑国对待太子建的态度好,太子建依旧不会在意等等
哈哈,有点意思曹操点头,面上露出了一些嘉许之色,能想到这些,就已经是更进了一层了,来,继续,继续说说看
曹丕只是说说而已,他哪里能够理顺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多的国君和公卿之间复杂且又变态的各种关系,也不清楚楚平王和尹子西等人的利害冲突,更不清楚叶公和箴尹固的行为逻辑,只是表面上泛泛而言,所以当曹操让他说出些具体的东西来的时候,就不免有些卡壳了。
这个太子建是因为其父夺秦女故而曹丕讲的结结巴巴,词不达意,然后郑国郑国力衰,故善于太子建然后,嗯,孩儿也就想到这些
曹操目光微微低垂,旋即笑道:也是不错了!
曹操沉默了一回儿,抬起头,目光看着远方,楚平王违诺娶秦女死后遭鞭尸之辱,乃自取之不过也因此有了秦国援军一啄一饮,便是如此,若是楚平王早知如此,又将何为?
太子建居于郑郑国待其善曹操继续说道,郑国位于晋楚之间,晋来降于晋,楚来盟于楚故而太子建之所欲,乃引晋兵欲攻楚也谋郑,只不过是顺带而已
至于白公胜曹操颇有些感慨的说道,若言其勇,可战阵,败吴于慎,亦乱于郢若言其信,守边境,直言其愿,言出必行呵呵如此,可谓勇信乎?
曹操长长叹息了一声,半响不说话,过了片刻之后才转头看了看曹丕和曹植,说道:好了,回去罢,你们早些休息。
曹丕缓了一口气,连忙点头,带着曹植低头行礼,准备告退。就在曹丕将要退出节堂的时候,忽然听到曹操又说道:对了,之前听闻丕儿你多有未尽之意,不妨这两天就此事,好好参详一二,写篇策论来
曹丕吞了口唾沫,孩儿领命
曹丕和曹植的脚步,在回廊当中渐渐的远去。
曹操沉默着,半响又是再次轻轻而叹。
之前曹操以白公之乱来考核曹丕和曹植,是因为曹操真切的觉得当下的局面,就像是历史的重演。
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叛乱少么?
而在这些叛乱的时候,谁得到了好处?
谁也没好处。
有道是,神仙打仗,百姓遭殃,最后导致神仙们自己也同样遭殃。稍有不满,便随心所欲地大动干戈杀得血肉横飞,然后呢?胜利者刚放下染血的刀,转身在王座上坐下,不久之后就迎来下一个的复仇者。
谁又能代表了正义?
谁都没有。
只有好人才能拥有仁义礼智信么?
野心家、阴谋家同样可以具有这样德特点。
比如石乞,宁死不说出主子的尸首下落,算得上是诚信和勇敢了吧?可是他正是白公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
同样,白公胜也算得上是坦率真诚,要做什么要干什么都直言不讳,难道称不上是言行一致?
忠孝、仁义、诚信、勇敢等等这些经常被人称颂的品质,又究竟是什么?
具备这些品质是一回事,用这些品质做什么事情,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站在局外的时候,便是如同观景,这些权力和利益之争,就像是一场场戏剧,上演了,落幕了,指点着,批判着,争论着,其实无关痛痒。
可是若是身在局中
便如当下。
荀彧舍不得颍川士族子弟,就像是楚平王舍不得秦女,就像是太子建放不下屈辱,就像是白公胜忘不了复仇。
反过来,曹操也是一样。
年轻的时候真好,那时候身上的负担好少。
等到年岁渐长的时候,负担越来越大,勇气就越来越少。
没有谁会轻易放下,口头上说都容易,但是做的时候都难。若是楚平王能体量太子建,若是太子建能体量郑国,若是白公胜能体量尹子西,可是事到临头,谁会体量谁?
就像是
曹操年轻的时候观左传,便是看到里面的英雄人物,爱恨情仇,恨不得以身代之,纵横沙场,叱咤风云。等到经历了一些挫折之后再看左传,便是看到了其中尔虞我诈,阴险毒谋,便是恍然大悟,捧着书卷细细品读,仔细揣摩,盼望着能从其中多学一些机诡狡诈,运筹帷幄。
而现在,曹操再回头想想左传,似乎又有了新的感悟,但是这个感悟,却让他心疼,心累,心伤。
启禀大将军
一名护卫在堂下轻声禀报,军师祭酒前来敢问大将军
曹操回过神来,沉吟了片刻,召!
片刻之后,郭嘉到了节堂之下,一眼就看见了曹操依旧穿着日间的朝服,并没有换上休闲的服饰,心中便是一沉。
哈哈哈哈曹操大笑着,走上前来,牵着郭嘉的手,一同往节堂内走,招呼郭嘉坐下,若知奉孝来,当备些酒菜才是!只不过现在天色已晚,多有不便,留待来日罢!来人!且上些热饮来,与奉孝驱寒!
曹老板眉眼之间就像是丝毫没有半点忧虑一样,笑眯眯的,某于堂内看些闲散书卷,若不是奉孝前来,某竟不知已是入夜了!
郭嘉低头,拱手说道:臣愚钝,未能替主公分忧,多有愧也。偶思得一策,便是忘了时辰已晚,贸然求见,打搅了主公雅兴,真是
哈哈哈,什么雅兴,不过是闲暇消遣罢了曹操摆摆手,且不知奉孝嗯,先饮此杯,再说不迟来来,请!
等到仆从退下。
曹操又等了片刻,才就像是恨不经意一样,重新询问其郭嘉的来意。
郭嘉略微压低了一些声音,说道,主公,某听闻这收复西域,乃吕布吕奉先,身先士卒,转战三十六国
曹操嗯了一声,眉毛略微动了一下。
臣还听闻这西羌之乱,是张辽张文远,太史慈太史子义二人合军平之郭嘉继续说道,且不知真假
曹操吸了一口气,看着郭嘉说道:奉孝之意是
郭嘉拱手说道:有功,则当赏也骠骑固然有功,而吕奉先征伐千里,重开西域,亦当进封!可加封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开衙设府以镇西域张文远,太史子义定西羌有功,可封征西将军,平西将军,均假节,择陇右之地为侯





诡三国 第2441章差异的多少
夜深沉。
虽然是已经进入了仲夏,但是半夜时分,依旧多少有些凉意,纵然是日间的喧嚣,依旧无法抵挡在黑夜里面悠然而生的丝丝寒意,或者说,这份的寒意来自于心中,而并非是在皮肤之上。
骠骑将军,嗯,即将晋升为骠骑大将军的斐潜,给与了曹操这一边的政治集团庞大的压力。就像是眼前的这无边的黑夜,纵然可以举起烛火,点起灯笼,高擎火把,但是黑夜依旧压在头上,压在心间,无法去除,无法回避。
山东山西之间的纷争,其实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种下了,而后又持续绵延到了唐代,在玄武门的时候爆发出了不可调和的巨大矛盾,达到了巅峰,并且一直延续整个唐朝,还影响了后续朝代。
在当下斐潜和曹操之间的纷争,不仅仅是这两个人的对决,也不是两个人私人的恩怨,而是两个人所代表的的政治集团的对决,是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当下,山东和山西之人之间的对决。
春秋之后,战国之始,山东山西的纷争就已经不断了,不管是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是如此,当时位于山东地域的齐国鲁国等国家,没少嘲讽位于山西的秦国是土著,是一身上下沾染了腥膻的乡巴佬,是不学无术不知礼仪不明经书的土拨鼠
当时鲁国就不说了,齐国学宫天下闻名,文化之鼎盛,冠绝中原。。
嗯, 虽然说那个半月, 呃, 芈月太后确实也憨憨的公然在朝堂之上讲述她和赢驷在床榻之上的二三事,而且还是当着外国使臣的面,也坐实了秦国人在当时确实是不怎么在意这一些礼仪规范。
可是最后偏偏是被称为半个羌戎的秦国人统一了
这让山东之人情以何堪?
即便是后来, 在汉初,就有人鼓动齐王韩信叛乱, 然后到了汉景帝时期, 依旧出现了山东诸侯国的叛乱。最终导致在西汉年间, 持续的割山东韭菜,就是一种政治正确, 数以万计的大户被迁徙到了关中,成就了长安的繁华,也残留下了深刻的仇恨。
后来光武帝凭借着冀州豫州之力, 重新统一了大汉之后, 山东山西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不但没有得到缓解, 反而逐渐的在加深。
毕竟儒家子弟常常挂在口头上的就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正所谓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 吴其为沼乎!
郭嘉如今给曹老板献上的计策,就是君子报仇。
嗯, 不是什么借刀杀人,也不是驱虎吞狼, 至多有些挑拨离间,或者是二桃杀三士的意味, 但是更多的还是劝曹操当下需要隐忍,要积蓄力量,要正视根本性的问题,不能急于求成。这和演义之中郭嘉对于曹操献出了针对袁绍的十胜十败是一个道理。
演义当中,郭嘉献出了十胜十败的计策之后,在战略上蔑视了袁绍,便是转头跟曹操说你看我们对上袁绍优势这么大, 所以我们先去打吕布罢
现在也是如此。
郭嘉在献出了对于斐潜的相关策略之后,转头就对曹操说道:故而,请主公去大将军之位,而拜丞相之职!
改拜丞相?!曹操顿时皱眉, 旋即心中略有一些恍然。
郭嘉微微点头,丞相之位,乃天下百官之长也当由众而推之
嗯曹操沉吟着,思索着。
主公,不妨回想一下,郭嘉伸手往堂外点了点,这豫州是如何得之可曾一蹴而就?
曹操扬了扬眉头,这个
豫州,六郡。
曹操占据豫州,并非像是游戏上面一样,咣当一下,城池攻下,然后瞬间变换了颜色,而是经过了一个不短不长的过程。
最早归于曹操的是颍川,一方面是曹操在荀彧等人的配合之下, 击败了在颍川左近的黄巾残军, 基本上掌控了颍川之后,又对汝南的黄巾展开了进攻,后来就大体上算是掌握了汝南地区。
然后梁国么,是经过一段时间,直至在官渡之前才完全占领的。当时还有个小插曲, 曹操追击袁术的时候,没钱奖赏将士了,就顺手开了个包
梁王坟。
那可是西汉十几代和东汉七八代的梁王的盲盒!肯定是比某些没良心的禽兽所卖的盲盒要实在!
后来天子听闻此事,便是忧哭不已。
不知道究竟是悲伤什么
至于沛国,陈国和鲁国,相对来说比较靠后了,是在击败了袁术和吕布之后,才算是比较完整的掌握了其地盘。
当然,整体上来说,曹操获得豫州的过程还算是比较轻松的,因为有颍川荀彧等人的支持,所以也没有出现反复,不少地方甚至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夺取的,并没有出现惨烈的攻城战。
郭嘉之所以说豫州的情况,当然就是指代着冀州。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如今曹操陷入尴尬的局面,就是因为冀州当下面和心不和,表面上换了旗帜,其实和袁绍之时相差不多。
奉孝之意是曹操慢慢的说道,是某心急了?
郭嘉默然。
曹操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这还心急?
那么不心急,还要多少时间?
斐潜那边会给自己这么多时间么?
在实用了斐潜对于军事上面的一些技术更新之后,曹操越发的觉得时不我待,甚至有一种被时间追着赶着,即将碾压自己屁股,菊花不保的感觉。
主公,欲速则不达,郭嘉说道,若是冀豫合力,便如光武之时一般,又是何惧关中?如今冀州貌合神离,其中多有反复之心,若是不及时加以梳理,稍有变化,便是动摇根基,岂不是愈发困难?
曹操目光微动,似乎在权衡着利弊。
在曹操年少之时,其实也袁绍袁术差不多的心思,觉得得冀州豫州,便是得天下,就是那句老话得中原者可得天下,所以在讨董初期,袁术吃袁氏的老本,占据了豫州,袁绍便是死盯着冀州,曹操只能是被夹在了中间,作为两个袁的气垫床,或是什么其他的缓冲物。
可是到了当下,曹操开始渐渐的怀疑起这个所谓得中原者可得天下的正确性,重新去衡量光武之前的旧路,是否合适再开一遍的车。
人多,确实是优势,可是人多了之后,各种思想就多,各种欲望就多,也就各种矛盾就多,若是不能加以调和,不能将这些分散的思想欲望统一到一处,说不得还不如人少的时候来得战斗力更强。
再有一年便是青龙寺大论郭嘉再点了一句。
曹操猛然之间想到了些什么,便是睁眼看向了郭嘉,经文注解?!
郭嘉缓缓点头,此乃山东之大敌是也便如昔日之赤眉左有此敌,右有合利,何愁冀州不从?若是冀州从之,青徐亦定,主公又有何忧?
曹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站起身,背着手在堂内转悠了两圈,终是点头,奉孝所言甚是!便依此策!
?(Д′*)9
从大将军府内出来,已经是接近了黎明。
郭嘉搓了搓手,呵出一口气,在眉头之间,似乎依旧有些寒意未散。
这还是夏天么?
郭嘉下意识的呢喃了一句。
在府门之外的随从上前请郭嘉上车,郭嘉却摆了摆手说道,不用了,某要走动一下去集市
仲夏的黎明,竟然还是有些寒意。就像是当下的曹操政治集团,看着如鲜花盛开,但是始终存在一个重大的,并且难以根治的致命隐患,就是在曹操政权之下的内部,始终缺乏忠诚和信任。
这种隐患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有士族子弟的各怀心思,但是也有曹操本人在骨子里面的怀疑一切的性格。曹操不信任,也不倚重于外姓之人,导致了在曹操之下,政治集团的内部严重的缺乏应有的忠诚和信任,而这样的情况又进一步推动了曹操只能依靠自家人打天下。
或许
当年迎天子
郭嘉慢慢的沿着街道往前走,思绪慢慢的发散起来。
在历史上,不仅是曹魏政权,甚至是之后形成的司马晋朝,都是如此。
在怀疑之中诞生,在怀疑之中死亡。
别看在史书当中说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似乎看起来曹操对于这些外姓将领很不错,但是实际上在大多数的时候,曹操和曹氏的继承人,始终都没有将军权完全授予这些外姓将领。
曹操时代情况还要好一些,各种宗室人物普遍能够得到重用。到了曹丕继位后,其团队内部的信任状况进一步恶化,曹丕对其自家兄弟也都不信任,只能倚重于宗室前辈而对于自家兄弟则予以严加防范,曹彰、曹植等亲王级人物则近乎被软禁。这种局面导致曹休、曹真等宗室重臣凋落之后,曹魏中枢根本无人可用,实在没有办法才把统军大权交给司马懿,又因宗室人物力量微弱,曹家皇帝没有任何实力掣肘权臣,权力因此很快落入司马懿父子手里
到了司马炎代魏立晋之后,司马氏政权借鉴曹魏覆灭的教训而大封诸王,所有重权全部集中到司马氏氏自家人手里。他们认为这样搞下去,以诸王的强大实力拱卫中枢,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却没有意识到由此遗留的问题更加严峻,疑心病成为了无可救药的癌症,在司马炎去世不久,司马氏家族内部就立刻杀得天混地暗
郭嘉当然不清楚历史上曹魏政权和司马政权的走向,但是并不妨碍作为顶尖谋士的他,提前察觉到了这个方面的隐患,并且借着这个机会,一方面是给曹操出谋划策,另外一方面则是替荀彧圆场,除了这两个方面之外,便是试图去治疗,去消除曹操当下在政治集团当中形成的这种怀疑的政治氛围。
可是,这有些难啊
不知不觉当中,郭嘉已经走过了街口。
坊门陆续开放,而早早就出来谋生的早点小摊贩,也在街头巷尾铺摆开来,摊子之中锅釜的热气升腾,在这个略显得寒冷的仲夏黎明里面增加了一些暖意。
郭嘉忽然觉得有些饿了,便摸了摸自己的袖子,没钱,又摸了摸腰间,也没有带。于是转头回来,对着跟在身后的随从说道:你们谁带了钱?先借我点,回头给你们
这个
跟在郭嘉身后的随从一愣,旋即有人应道,郎君,你不是又要买酒罢?上次你买酒借的钱就没有还
闭嘴!一个年长一些的随从迅速的瞄了一眼在一旁的小摊贩,发现其并不可能贩卖什么酒水,便是笑了笑,从怀里摸出了一个并不是很大的钱袋,一边递给郭嘉,一边说道,郎君莫怪,这小子这小子言语无状了郎君莫怪
郭嘉接过了钱袋,微微皱眉。
钱袋并不重,也就意味着这里面的钱也不多。
当然,吃个早餐而已,也不需要多少钱,只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的这几个随从的反应
1...12111212121312141215...1459
猜你喜欢